科幻小說莊子
A.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是哪部
中國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
第一部:《莊子夢蝶》拍攝於1928年,中國最早的科幻片,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令很多人震驚吧。這部片子太早了,好像說的是一個人做夢,夢見啥啥了,忘了。名字叫《莊子夢蝶》吧。好像拍攝於1928年吧,忘了,確切年份查不到了。
第二部:《六十年後上海攤》 1939年拍的,時空穿梭題材的.主要講1999年的上海如何在發達的現代科技下生活.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幻片.該片由當時兩大笑星韓蘭根,殷秀芹出演.
第三部:可能令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科幻片了。最早的一部好像是《外太空的小太陽》拍攝於1952年吧。當時由陳佩斯他老爸演科學家。
第四部:應該是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講未來的十三陵水庫。
第五部:很經典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海電影製片長廠出品:編劇:童恩正 沈寂。導演:張鴻眉
那就是1979年拍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時運動剛結束,在那種條件下,拍出來已經很不錯了。片中那些帶有神秘色彩和奇異景象的海底工廠、海底長廊、水下電梯、新型實驗室、威力強大的空間放電、激光大炮無不引起當時中國觀眾的很多遐想;而新奇大膽的布景也給當時的觀眾很大的驚喜,影片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第六部:《潛影》,導 演:郭寶昌 黃玲 。編 劇:計紅緒 計三猛 。主 演:韓月喬 李萍 遲志強 苑 彭 銘燕 。上 映:1981年
《潛影》改編自八十年代早期的科幻小說《王府怪影》,講的是一個古代王公貴族的宅院擁有「自然錄影」的功能,其帶有磁性的牆壁保留著古代侍女的活動畫面,並在雷雨天氣下放映出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青年科學家推測到其中的原因,並發明了儀器,想在另一個雷雨天再次喚起這個影像,但以失敗告終。
第七部: 《異想天開》(1986),珠江電影製片廠。原著:張賢亮。導演:王為一
用夢來逃避對幻想的心虛及對科學技術的責任,是80年代科幻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這種手法在這部片子中得到了應用。本片當初的宣傳定位是荒誕片,很准確,展現科幻之神奇確實不是本片的核心。而本片中出現的機器人,那種幻想中的物體僅僅是為達到誇張的搞笑效果的道具而已。也許,那份在片中點到為止的"大陸宇航計劃"才是該片真正的吸引科幻迷的科幻點。
第八部:《錯位》(1987)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黃建新。主演:劉子楓 楊昆 牟紅
這是一部很有科幻味的片子。影片對那個在現實生活浸染下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機器人的科幻沿襲傳統的科幻主題。當然,本片未能突破此類故事的傳統框架,那個機器人的結局也因此註定是悲劇性的。另一個角度看,趙書信解決困境的方法也真正是科幻式的,也是一種科幻狀態下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得到了基本叫人滿意的尊重。影片的現實主題就是片名那兩個字--錯位,那是官僚主義導致的人格錯位。對這一點的嘲諷,給本片以較深刻的思想內涵。於是,這也是一部與現實相嫁接的道路上出現最好的一部片子。
第九部:《霹靂貝貝》(1988)。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場。導演:宋崇 翁路明。主演:張京 王瑩 章萍 張弛
《霹靂貝貝》曾獲第3屆兒童電影"童牛獎"可以說是最具知名度的的一部國產科幻片,它的深層主題是個人的異化導致的與整個社會的不和諧。它是一部兒童片,但是它卻因緊緊地將自己禁錮在兒童片的范疇之內,而少了一點《第3類接觸》式的大器與寬闊的視界。
B. 除了三體,國內還有哪幾本值得看的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朝聞道,吞食者,時間移民,2018,地火……還有好多記不清名字了。
C. 莊子逍遙游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從功夫境界上說大概是
三際托空
理論:
就是逍遙自在的
接近生命的形而上的歸宿
==================
http://www.wwmm.cn/師/莊子講記/一、逍遙游.htm
莊子講記·逍遙游
南懷瑾 講解
--------------------------------------------------------------------------------
標 題
鯤魚化為大鵬鳥
生命之息
天亦非天
境界大小的差別
南北兩極相通
四等人材
出格的高人
御風而行的列子
真俗不二
堯讓天下
越俎代庖
藐姑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
不龜手之葯
無何有之鄉
《莊子》在中國文學中非常有名。下面我們開始研究《內篇》的第一篇,《逍遙游》。
在中國文化里頭,逍遙這兩個字是莊子最先提出來的。莊子講的逍遙,不是西門町那個逍遙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過也許有一點取《莊子》里逍遙的意味。我們現在說人生要逍遙逍遙,這個逍遙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於學佛的人要求解脫。結果我們看修道的人,又吃素又守戒,又這樣又那樣,認為這叫做道。看他一點都不逍遙,越看越苦。學佛修道要求逍遙解脫,人生既不逍遙又不解脫,這個人生是很苦的。
《逍遙游》,我們看了這個題目要特別注意,逍遙是逍遙,游是游,因為逍遙了才可以游,不逍遙不能游。借用佛家的觀念,人生解脫了,才能夠得游戲三昧,在人生的境界裡面游戲。所以拿這個觀念講,什麼叫人生?我們可以作一個答案:痛苦的累積叫人生。人生可以解脫痛苦,就一定得到逍遙自在。
我們現在首先要對《逍遙游》做一個綱要,大家要把握這個綱要。《逍遙游》全篇的內涵都指導著我們的方向。第一個主題,就是人生要「具見」,見地具備,就是普通講的見解,再普通一點講,就是眼光、思想。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見解都不行,要想成功一個事業,或是完善一個人生,是不可能的。所以莊子提出來「具見」,具備見地,才能夠腳踏實地,從基本做起。因此後來的禪宗,首先講一個人一定要「具見」,具備高遠的見地,見到道才能夠修道,不能見道還修個什麼道。假如說我們見到了眼前有一塊黃金,然後想辦法把它拿起來,你沒有看到黃金,在那裡瞎想有什麼用?所以莊子第一個提出,真正的要見道才能修道。換句話說,人修道也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了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人生。那麼具個什麼見呢?《逍遙游》就告訴我們: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要被現實的環境所困擾。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了,那麼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所以能夠具備了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升華。這一篇《逍遙游》,它的內涵就是如此。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樣,語言文字是沒有辦法表達的,不管什麼中文、英文、法文、日文,沒有辦法表達。語言文字如果能如實地表達人的思想,那人輿人之間就不會有誤會了。譬如怎麼表達哭,只有哭了才曉得,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達的東西,可以轉個彎來表達,那就是用比喻來表達。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家就善於用比喻,釋迦牟尼佛最善於用比喻,如用蓮花的比喻等;耶穌也很會用比喻;莊子也常用比喻。因為有時候不用比喻講不出來,譬如我們恭維一個人很漂亮:「你比楊貴妃還漂亮。」楊貴妃究竟有多漂亮,大家也沒有看到過,不過拿來比喻來說明漂亮的程度。所以《逍遙游》裡面有兩個大方向,在很多關鍵的地方用比喻,來告訴我們人生和修養的方法。哪兩個大方向?
第一個方向告訴我們「物化」,這是中國文化中道家的一個大標題。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變化,物與物之間互相在變化,所以叫「物化」。譬如我們人也是「物化」變出來的,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彼此有變化,就變了那麼多人;人生命活動中所需要的牛奶、麵包、米飯、青菜、香腸等,經過變化又變成了人;人所排泄的汗、口水,大小便,又變成了肥料;肥料再變成萬物;一切萬物又互相變化,而且非變不可,沒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物化」。在道家的觀念里,整個宇宙天地就是一個大化學的鍋爐,我們只不過是裡面的「化」物,受「化」的一個小分子而已。要如何把握那個能「化」,能「化」的是誰呢?把那個東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遙了,不然我們終是被「化」的,受變化而變化,做不了變化之主,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夠超然於物外,超出了萬物的范圍以外,所以莊子告訴我們「物化」的自在。那麼,莊子同時在這個觀念里頭也告訴我們,人也是萬物之一,人可以「自化」。如果明白了「具見」,見到了「道」的道理,我們人可以「自化」,我們這個有限的生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生命,有限的功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功能。第二個方向就告訴我們,真正的變化是什麼?人的變化。我們人,可以把自己升華成超人。這個超人怎麼變呢?超人就在最平凡中變。我們做到了《逍遙游》這兩個要點,才真正達得到逍遙。
我們先從人的這個高度來討論。
我想在座諸位先生、同修讀過《莊子》,研究過《莊子》的很多,不過我報告我的意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鯤魚化為大鵬鳥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中國文化中,道家講地理學由《山海經》開始。現在美國很流行《山海經》,最近在拚命地研究它。根據《山海經》的證明,我們的祖宗大禹治水到過美國,現在美國人在承認。如果研究《山海經》,我們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過美國,還到過歐洲,中東,紅海,地中海一帶。所以研究大禹治水的歷史,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在九年當中,大禹就把長江,黃河打開了,把洪水放到大海里去了。根據《山海經》記載,東南亞各國大禹都到過的,他怎麼走的?又沒有飛機,道家講他當時騎在龍背上,要到哪裡龍就飛到哪裡。那些神話就多了。大禹開黃河上游那個龍門,符咒一畫,天上神人就下來了,然後大禹請神人幫忙,神人就把手放在華山上,兩腳踏著黃河的對岸,頭一仰,這么一推,龍門就打開了。當然很快,幾分鍾就開了。我們現在聽了蠻好玩的啊,科學神話。仔細一想,這個里頭有很多問題。上古連機械都不發達,不要說打開龍門了,以全國的人力拿來挖長江、黃河的一截,幾十年也作不到,為什麼大禹九年就把洪水治下去了?所以這些資料,你們要哪裡找呢?在中國《道藏》里,你看大禹的傳記。
《山海經》越看越神怪,裡面記載世界上的人類有個貫胸國,人生來胸部這里有個洞,和背對穿的。貴人都有洞,不是貴人大概沒有洞或洞要小一點。吃了飯要走路,兩個人拿桿子往洞里一套就抬走了。《山海經》中還記載有各種各樣的國家,各種各樣的人類。現在倒不是我們中國人在研究,是外國人在研究,研究來研究去不得了,最近發表的論文證明,大禹是到過美國的。所以有個美國同學問我:「老師,台灣買不買得到《山海經》?」我說買得到啊,在哪裡我告訴你。他說買得到正好,還准備要研究。
「北冥有魚,」「北冥」,這本書上「冥」字沒有三點水,別的書有三點水,尤其道家的書上都有三點水。根據《山海經》一書,中國上古講的「北冥」,等於現在講的地球北極。道家的學說,在上古的時候,觀念比現代人寬,學術思想境界比現代人大,反而後世的人,把「北冥」說成中國的渤海,范圍被縮小了。中國的道家修道,什麼是「北冥」呢?我們身體丹田海底之下叫做「北冥」;什麼是「南冥」呢?頭頂上。修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練到了頭頂上,佛家叫化身千百億,就是講這個道理。先把這些知識介紹給大家。
莊子說「北冥」,有一條魚,叫做「鯤」,這個「鯤」有多大呢?「不知其幾千里也。」不曉得有幾千里大。注意了,莊子說那條魚不曉得有幾千里大,經常看到年輕同學寫文章:莊子說那一條魚就有幾千里大。錯了,莊子是「不知其幾千里也」,你硬是確定為只有幾千里,你已經把這一句錯定啦,所以你變成莊子的老師了。莊子講「不知其幾千里也」,等於印度的佛經翻譯過來的八萬四千,不可知,不可見,不可量,無量無邊。結果學佛的人打起坐來,都把它變為有量有邊,坐著就是那麼空,好象空起來就只有我那麼大,這不是有量有邊嗎?曲解了佛學。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莊子說這條魚古怪了,突然一個變化,從海里頭飛上天,就變成鳥啦,叫做「大鵬鳥」。這個大鵬鳥的背,也「不知其幾千里也。」
這個很怪了噢,先討論這個問題,這就是中國的科學。年青人聽了一定笑,你們亂扯科學。中國的科學是是中國的范圍,實際上我們曉得,講科學,我們強調自已老祖宗的文化,中國從來在世界的科學史上是領先的,當我們有科學的時候,西方文化還沒有影子哩,當然現在落後了,幾千年不肯求進步。中國文化還有許多理論科學,你要看了會笑死人,但是真是假還不知道,不要輕易笑。譬如,我們曉得台灣有鹿,它有些是鯊魚化成的,鯊魚到了年齡會跳上海來,在沙灘上打個滾,就跑到山裡變成鹿了。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講不講由我。有一些東西的確會變的,蒼蠅、蚊子是寄蟲變來的,飛蛾是蠹蟲變的。這是「物化」的道理。我們人也是變來的,精蟲變來的,對不對?所以根據中國道家的說法,唐代有個神仙譚峭,有一部道書叫做《化書》,專門講「物化」的道理,什麼變成什麼,什麼又變成什麼。其實,萬事萬物都在變,人也在變,你看,每一個人思想、年齡在變,男女到了更年期,一個老實人突然變成刁鑽古怪神經病。照心理學看,人都變壞啦,病院里頭好人變病啦,對不對?我們坐在這里,大家都在變,過去是媽媽手裡抱的小嬰兒,現在已經這么大了,我呢,頭發也變白啦。都在變,你不要忘記了自己也在變。
所以莊子說深海里頭有條魚,突然一變,變成天上會飛的大鵬鳥。這個問題很大,提出了兩個東西,「沉潛飛動」。沉伏下來,潛伏在深海里的魚,突然一變,變成了遠走高飛的大鵬鳥了。深海里本來有生物哦,告訴你們知識要淵博一點,你們至少要看「動物世界」。深海里的生物多得很,都很龐大;深海很黑,那些生物本身都帶光、帶電,頭上都有亮光。《逍遙游》開頭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或修道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或者倒霉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就要「沉潛」在深水裡頭,動都不要動。修到相當的程度,一變,就升華高飛了。我們至少要明白這個意義。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鯤變成了大鵬鳥,大鵬鳥怎麼飛啊?讓我們寫一定很簡單:它要飛就飛了。莊子這里寫「怒而飛」。這個「怒」不一定是發脾氣,它是形容詞,等於努力的努字,表示鼓足了氣,充滿了氣。生命到了最高點,「怒」,才能起飛,否則飛不起來。跟飛機要滑翔到最高速才起飛一樣。
莊子說餛變成大鵬鳥後,比原來還厲害,為什麼?做魚的時候「不知其幾千里也」,變成了大鵬鳥,那個背就「不知其幾千里也」,沒有算兩個翅膀哦。現在加了兩個翅膀,那兩個翅膀一展開啊,像天上的雲一樣,把天兩邊都蓋住了,把東半球、西半球都遮住了。你說有多大?!如果我們寫白話文,要加三個字:「我的媽!」如果不加這三個字形容不出來有多大。唐代有名詩人杜甫的詩:「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個人寫文章做詩啊,做出來要嚇人,就成功了。如果做出來,大家看了連噴嚏都不打一個,這個文章就不值錢。杜甫的詩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說話說得驚人,就要數莊子,他一吹就那麼大。
大鵬鳥奮力一飛,翅膀張開,大概太陽都被遮住了,那我們連衣服也沒辦法曬了。等於佛經上講阿彌陀佛說法的時候,舌頭一吐,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唉喲!不知道有多長!我看經,到這里一合掌:阿彌陀佛你不要說法了,要是舌頭一吐出來,我們的衣服就沒辦法曬了。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這是要特別注意的關鍵。「海運」不是做官,也不是交通部門的海運公司,它是莊子造的名詞,代表一個大觀念,宇宙間有一個動力,生命里有一個動能,就是「大運」。這個動力在佛家叫輪回。「海」是形容它的范圍大得不得了;「運」,它永遠在轉動。這個動力一轉動,生命非變不可,所以鯤魚變成了大鵬鳥。大鵬鳥「怒而飛」,它飛到哪裡去?由於這個動力的推動,大鵬鳥飛到「南冥」,南極去了。這句話,大家常常輕易地讀過去,根據道家的解釋,人修道,身上的氣脈由海底發動達到頭頂,就超越升華了。但這一步很難,必須有個幫助,你氣脈成就了,它就會來。
「南冥者,天池也。」「南冥」與「北冥」不同,「北冥」是地球的根,「南冥」是虛空中跟太空接起來的,叫做「天池」。現在科學發展了,世界的科學家都聯合起來到南極探險,至於對北極的考察,也只有些影子,真正的情況還遠遠沒有搞清楚。老實講沒有辦法,飛機只要到了北極的上空,指南針都要失靈。因為那裡是旋的,也就是「海運」。科幻小說講北極有個地方,飛機到了附近就不得了,要被吸進去的。這個洞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嘴巴一吸進來,通過腸子,就從另外一邊出來了。科學小說是這么幻想的,中國的小說早就那麼講了。
《齊諧》者,志怪者也。
莊子說你不信啊?那我引證一段古書,以證明我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齊諧》,齊國人記載的筆記小說。《齊諧》專門記錄古代那些神奇的事情,等於我們現在看的《山海經》。「志」就是記載。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齊諧》書上是這樣講的:大鵬鳥要到南極去時,兩個翅膀一展開來,海水就飛上三千里高空去了。嚇人吧,趕緊得去發台風警報。然後乘著風,一下沖到九萬里高空。我們都看不見了,只能看到天空變黑,太陽給它遮完了。「搏」,好象在跟風浪搏鬥;「扶搖」,古代人給大風起的名字。
生命之息
接下去莊子講理由:
「去以六月息者也。」問題來了,大鵬鳥飛那麼遠干什麼?跟我們相同,大鵬鳥夏天六月放暑假,要到南方去涼快涼快。這話古人看了一定不相信,六月南方熱得要死嘛,怎麼還去南方涼快呢?現在人都知道,南極的氣溫不知道零下多少度,凍得要死。大鵬鳥覺得這個世界發燒了,於是飛到南極的大冰山裡去。還有個問題,為什麼「六月息」?五月、八月不可以,七月半也不可以,一定要六月?學過《易經》就知道了,十二卦中,六月夏至陽極陰生。十二卦代表一年十二個月,來表示地球氣候、氣運的旋轉,以及地球物理的變化。什麼叫「息」?要注意中國的文字,「息」不是息滅是成長。所以消息兩個字,消是消耗,是放射完了;息是充電,是成長。大鵬鳥六月到南極去是休養補充。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馬」不是一匹馬喔,「野馬」就是佛經上講的「陽焰」,太陽光的幻影,古書叫做「海市蜃樓」。航海過程中,有時忽然會看到海中間,好象前面到了某個地方,有城市,有來往的行人;沙漠地帶也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假的,什麼都沒有。太陽照在海面上,就會看到海面不再是海,而是海岸的城市了,如果當真走進去,就會掉到海里去了。在高熱和極冷的地方都容易發生這種現象。其實只是太陽光反射的一種投影。「塵埃」就是灰塵。講最細小的物質,佛經常用「微塵」兩個字。莊子說,一切物理的,生理的狀況,大的像鯤和大鵬鳥那麼大的生命,小的比一粒灰塵還小,它們存在於世界上靠的是什麼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自然的生命靠一個力量活著,叫做「息」。也就是修道人講的氣。這個氣不是空氣的氣。生命有了氣,就會像小孩子吹泡泡糖一樣,完全充實了。氣不夠自然蒼老了,最後死亡了。氣吹大了呢?「怒而飛」,就鼓起來,可以升華了。
莊子的文章看起來,東一下西一下,毫不相干,其實處處相干,文章是呵成一氣的,中間沒有間斷的。
天亦非天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莊子提了三個問題: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我們仰頭看天,當天氣晴朗得一點雲都沒有的時候,空中顏色青青的,那叫「蒼」,我們現在認為那是藍天。莊子他說我問你,天真是藍的嗎?你爬到天上看過啊?假如那個藍色就叫天,那夜裡這個黑色叫不叫天?早晨空中白白的一點曙光,那也是天啊?你看莊子多科學,多邏輯。換句話說,你不要搞錯了,天究竟是什麼顏色,你沒有辦法斷定它,因為它是空的嘛,沒有一個固定的顏色。所以讀《莊子》這本書要注意,問號的反面還有很多的內容。
第二個問題:「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你認為宇宙是無限大嗎?遠得沒有辦法再遠嗎?是遠得沒有邊的嗎?那麼我們站在這里,也算是宇宙一個起點嘍!我還摸得著啊,宇宙就在這里啊,你怎麼說它沒有邊呢?這是一個邏輯問題。
第三個問題:「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當站在高空,所謂上方世界的人站在上面,看我們下方的世界,也是這樣的嗎?很多人坐過飛機,到了幾千尺高空往下看台灣這個海島,好象小孩子作業里畫的圖案一樣,不再是站在地面看到的高樓建築的樣子了。立場不同,觀點自然兩樣。
莊子提出問題來,他自己不說一個確定的答案。後世認為中國的禪宗完全受了莊子的影響,其教育方法是永遠不給你答案。在這里,莊子並沒有批判任何人,然而他已經把我們所有的境界推翻否定了。你不要認為你的知識夠了,都是錯誤的觀念。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莊子舉出一個事例,裡麵包括有幾層的道理。如果水不深厚、不充滿,就沒有辦法承受大船,除非像大海一樣的深厚、廣闊,才能載起幾千噸、幾萬噸的大船在上面飄來飄去。我們在廳堂里挖個小坑,然後舀一玻璃杯的水倒在裡面,使它剛好不溢出來,把小芥子放在水裡面,就可以當作船一樣行駛;如果把杯子放在上面,一下就膠住了,浮不起來,為什麼?水太淺,杯子當船太大了。我們看莊子多會說話,學會了《莊子》我們就會參禪了。莊子明白地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氣度、知識范圍、胸襟大小都不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業,就要培養自己的氣度、學問、能力,像大海一樣深廣才行。要夠得上修道的材料,也要像大海一樣汪洋才行。佛經上形容「如來如大海」,講阿彌陀佛的眼睛像四大海那麼大,我們的眼睛小得很,有時候連眼白還看不見呢!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大鵬鳥要飛到九萬里高空,非要等到大風來了才行,如果風力不厚,它兩個翅膀就沒有辦法打開,飛不起來。風力越大,起飛就越容易、快速。懂科學的同學都知道,如果遇上風向不對,氣流很亂,飛機就不能起飛,不然很危險。莊子用這個道理比喻人生,修道想成功也要藉助於風力。一個人想成大功立大業,或者修道也好,做生意也好,要有本錢啊,本錢就是你的風。很多年輕人老是想:要是我呀,就要怎麼樣怎麼樣。想了半天,有沒有本錢啊?一毛錢也沒有。沒有風,還飛個什麼?所以青年人要想做一番事業,你的能力才智都要去培養才行。風力不夠,沒你的事,本錢積累厚了,才可以飛上九萬里的高空。那時候,俯視天下萬物,你不會覺得自己偉大,已經沒有偉大可言了,一個個都很藐小。你到了高空上面,如果下面有個英雄拿個大刀在玩,很了不起,你一看,會好笑:哎!這個小孩子在干什麼?你想想這個境界,人生被那麼一講啊,看看我們還有什麼意思?一層一層道理還很多,都是禪宗的話頭。
大鵬鳥飛起來,背對著青天,青天有多遠呢?「莫之夭閼」,無量無邊。在這樣一個空靈的環境,它才可以到達南極。道家講南極是長生不老之地,所以壽星叫做南極仙翁。莊子告訴我們,要達到空靈的境界,才能有大的成就。一個人,思想氣度不空靈,太小氣,就永遠不會認識這個宇宙,得不到逍遙。他得到的是「消搖」,消耗完了只好發抖了。
讀了《莊子》這本書,我們的心胸自然就會擴大了。我有個朋友,地位很高,當年我們叫他「哼字型大小」,譬如問他好,他就:「哼」;到了台灣就變成「哈字型大小」了,你一問他,他就「哈」。所以人稱「哼哈二將」。一天他來看我,「哎呀,我煩惱得不得了,你怎麼叫我打坐啊?打坐也解決不了問題,怎麼辦?」我說:「拿一本書你回去看。」「哼哈二將」很聽話,果然回去讀《莊子》了。後來他告訴我:「我懂了《莊子》,舒服之極,現在也不哼也不哈了。」《莊子》確實處處都是解脫境界。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境界大小的差別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蜩」就是蟬,也叫知了。知了夏天在樹林里叫得很好聽的,秋天到了要蛻殼,蛻殼了以後,自己變化走了。殼留下來就是蟬蛻。蟬蛻是一種中葯,它有清火作用,可治療喉嚨沙啞。「學鳩」是小鳥。
一隻小鳥一隻小蟲,沒有看到過大鵬鳥,因為大鵬鳥一飛起來,它們看都看不見,只不過聽人家說有這么一件事,聽了就笑:那個大鵬鳥多事,何必飛那麼遠?像我呀,「決起而飛,」什麼是「決起而飛」?「嘣」一下跳過去了,這形容飛出去不遠嘛;大鵬鳥是「怒而飛」,飛得很遠,這之間何止天壤之別。小鳥小蟲自已也很得意,「槍榆枋,」從這棵小樹飛到那叢草上來,很遠嘛,也很痛快。「時則不至,」時間不夠,萬一我飛不到掉下來怎麼辦?「而控於地而已矣,」不過掉在地上,也不會跌死。這個叫做飛啊?老母雞被我們趕急了的時候,「咯咯咯咯」的,它也會「嘣」地一下飛個兩步,就到前面去了,它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啊。這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所以它們笑大鵬鳥:這個老兄真是多餘,飛到南極去干什麼呀?
...........................
D. 古代有沒有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最早的一本是瑪麗雪萊的<弗朗肯斯坦>,可以這樣說,科幻小說是外國人的小說。
中國古代沒有科幻小說小說,但有幻想小說,就是歸類為所謂的異志小說,《南柯太守傳》中就有一些,可以去看看。
E. 文學作品
【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的特點】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的來源】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小說的分類:
【區分短篇、中篇、長篇小說】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一千字之內的小說稱為微型小說一千字到一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一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F. 世界科幻大師叢書電子書下載
《四大名著》開篇詞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
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
七雄繞繞亂春秋。
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
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
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 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 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 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道化會元功, 須看《西遊釋厄傳》。
釋義
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聖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後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委託金聖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托金聖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手段,再後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為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李漁曾在為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馮夢龍已經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且流行開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該確定。
現在四大名著公認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毛澤東說過:「生子當如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
軟體大小:6.55MB
下載地址:http://udisk.czkdw.com/myfile/pplzkl23/sdmz.rar
G. 莊子可否被認為是奇幻小說的鼻祖
莊子,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奇才,文筆肆意大膽,想像奇幻,變化萬千。展翅九天的鯤鵬,御風而行的列子,亦或是莊周化蝶,還是蝶化庄生的幻夢……觀中國當代奇幻小說,不難看出有莊子似的虛幻思維存在。莊子慣以虛幻的意象,看似荒唐的構思,包裹精神內核,投射哲思,可以稱之為中國原創奇幻小說之鼻祖。
莊子的文學作品充滿自由怪誕的聯想,大膽誇張,但又並非無端跳脫,介乎夢境與現實之間,在虛幻和真實中來去切換,將文學性與哲理性融為一體,反映的是對人與自我、人與他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思考。這與奇幻文學背後對現實的關注是不謀而合的,將莊子稱之為奇幻小說的鼻祖亦不為過。
H. 求2000字科幻小說
奇幻熱、玄幻熱與科幻文學
中華讀書報 2005/08/03 11:27
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是2005年2月新華社上海分社記者陳犁書的來訪。她要我就《小兵傳奇》發表對於玄幻小說的看法。我對玄幻小說是熟悉的,然而《小兵傳奇》卻沒有看過。據說,《小兵傳奇》是網上點擊率最高的小說之一。於是,我趕緊從網路上查看了《小兵傳奇》。不久,新華社上海分社發出了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此後,《新京報》記者術術又來電,要我就奇幻小說談談看法,在2005年6月3日發表了報道《葉永烈:奇幻是幻想文學一部分》。記者們的提問,使我關注在當今中國圖書市場上出現的「玄幻熱」和「奇幻熱」……
幻想小說的三大類型
遇上不解之義,我的習慣是查《辭海》。在《辭海》上,有「科學幻想小說」條目,卻查不到「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這表明「玄幻小說」、「奇幻小說」是現今流行的新名詞,尚未納入《辭海》條目之中。
幻想文學分為兩大類,即幻想小說與童話。就幻想小說而言,又分為三大類,即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和奇幻(玄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人們所熟知的,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學之上。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是1818年出版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為《科學怪人》),作者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此後,法國的凡爾納、英國的威爾斯、美國的阿西莫夫、蘇聯的別列亞捷夫、日本的小松左京和星新一等創作了諸多優秀科幻小說,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大師。科幻小說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成為了一種成熟的文體。
魔幻小說的幻想建立在魔法之上。魔幻小說藉助於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變幻無窮,魔力無邊,充分施展魔幻的魅力。英國女作家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哈利·波特》中的神秘的「魔法石」,把魔幻小說的魔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科幻小說、魔幻小說之外是第三類幻想小說,名稱最多,定義也最含糊,卻在當今中國最流行、最火爆。這第三類幻想小說,最常見的名稱有三個:「大幻想小說」,「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通稱為「奇幻小說」。
玄幻小說探源
「大幻想小說」一詞來自日本,以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為代表。在安房直子的筆下,「那是一個奇幻的國度,一個精靈出沒的世界,那裡有狐狸的窗戶,那裡的樹枝上全都落滿了白色的鸚鵡,那裡聽得見女孩的靈魂在嚶嚶哭泣……」有人稱安房直子的「大幻想小說」是「當代聊齋」。照此推理,似乎中國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以推為「大幻想小說」的鼻祖。
「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准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黃易的玄幻小說,形成系列,都以一個名叫凌渡宇的人物為主人公。凌渡宇有著傳奇經歷,他在西藏長大,然後留學美國,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他又修煉密宗,有超人靈覺,因此世界上許多超自然疑案,都邀請他參與探索。
黃易的系列玄幻小說,十萬字一本,印成小巧的口袋書。由於黃易的玄幻小說講究懸念,故事情節曲折,又展示種種奇特的玄虛境界,所以他的系列玄幻小說出版之後,迅速在港台走紅。
黃易的玄幻小說號稱「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其中究竟有多少科學成分,不得而知。不過,玄學倒是貫穿小說之中,趙善琪稱「黃易是一位玄學大師,對風水命理、占卜星相無一不精」。
當然,黃易所謂的玄學,只是淺層次的「風水命理、占卜星相」而已,並非《周易》、《老子》、《莊子》這三部被稱之為「三玄」的書所奠定的「玄學」,亦即形而上學。
黃易的「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這一玄幻小說概念,不僅並不準確地體現在黃易作品本身,而且與中國當今流行的玄幻小說相距甚遠。可以說,以《小兵傳奇》為代表的中國當今玄幻小說,不僅無科學可言,亦無玄學可言!
我以為,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只是沿用了黃易創立的玄幻小說的軀殼,而舍棄其內核。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其中的「玄」不再是指玄學,而是可以詮釋為玄想。
我真佩服,我們的老祖宗賦予「玄」字以神奇玄妙的色彩。許慎《說文》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正是「玄」意味著「幽深微妙」,所以也就給予玄幻小說以無限玄想的天地!
在《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我曾這么說及:「玄幻小說是最近興起的,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強調一個『玄』字,內容走得比魔幻小說更遠,從創作層面講,玄幻小說作者比科幻小說作者創作更自由,不需要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小兵傳奇》之外,玄幻小說《風姿物語》在網上也很流行。2004年10月,我在北京出席了「玄幻文學的中國市場」研討會,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在會上一下子就推出20種署名「火天車」的玄幻小說,玄幻小說之熱由此可見一斑。
奇幻小說的概況
我注意到,《小兵傳奇》、《風姿物語》也常常被稱為「奇幻小說」。「奇幻小說」與「玄幻小說」兩個名詞混用、互用。這表明,如今的「玄幻小說」一詞,這「玄」亦可解釋為「奇」,與玄學毫不相干。
奇幻小說不像玄幻小說只限於中國,奇幻小說在外國也有,而且常常與魔幻小說混為一談,甚至把《哈利·波特》也歸入奇幻小說。人們追溯奇幻小說的歷史到19世紀初以至更早的希臘神話。外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台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從此「奇幻小說」一詞在華文世界流行。朱學恆在台灣創辦了「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奇幻小說迄今無嚴格的定義。台灣徐慶雯為「繆思奇幻館」所寫的開館宣言中,這么述及:「我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這段話曾被認為給「奇幻小說」下了一個廣義的定義,在我看來,奇幻小說的特點在於「奇」,以神奇、奇異、奇怪、奇特的幻想,貫穿於小說之中。這種幻想,與科學無關。
中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郭敬明的《幻城》。
郭敬明以為,幻城「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夢想」,「每個人心中的幻城都不一樣」。郭敬明心中的「幻城」,充滿神奇色彩:火族與冰族水火不相容,火焰之城與幻雪帝國之間進行聖戰。在幻雪帝國中,「人有著白色晶瑩的瞳仁,白色的長發,千年的壽命和如同夢魘般華麗的幻術」,在「關於聖戰的遙遠臆想中,摻雜著支離破碎的愛情。來自於天上的幻想,輕靈、浪漫、狂放不羈,引領著你開啟腦海中夢幻的神秘之門,讓想像力天馬行空地遨遊,思維的精靈在無極世界中遊走,所到之處,風光無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軒在評價《幻城》時指出:「《幻城》是神秘的。這種神秘也許並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結果。但這種神秘卻一直在吸引我們穿過文字的密林而向前……直到最終,我們也沒有看清這個世界,神秘依在。」
這種「神秘感」,正是奇幻小說又奇又幻的魅力所在。
另一部奇幻小說——陳思宇的《異人傲世錄》,在港台地區出版了26冊,也是近年來頗有影響的奇幻小說。這部奇幻小說先是在「幻劍書盟」、「龍的天空」、「小說頻道」等原創網站以「明寐」的筆名發表,點擊率近一千萬次!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
就歷史而言,科幻小說長於魔幻小說,而魔幻小說又長於奇幻、玄幻小說。然而,以《幻城》為代表的奇幻、以《小兵新傳》為代表的玄幻,影響力如今遠遠超過「老牌」的科幻。一篇書評這樣寫道:「魔幻圖書的大浪淘沙,超越科幻,而不到三年的時間,玄幻小說又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顛覆了魔幻小說一統江山的局面。」
細細分析新生的奇幻和玄幻,我注意到作者的年輕化和讀者的年輕化。
17歲的郭敬明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之餘,寫出了充滿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幻城》。
奇幻小說《異人傲世錄》的作者陳思宇,是成都大學中文系廣電專業大二學生。
《小兵傳奇》的作者不像郭敬明那樣頻頻曝光於媒體,以至人們以為作者是羞澀的mm。其實,作者玄雨是小夥子,出生於1980年,只比郭敬明大兩歲。玄雨生活在廣東小城河源,只讀過師專,在中學當美術教師。他「終於發現教師的職業太不適合自己,我太懶。我們這些人都是日夜顛倒的,晚上工作,白天睡覺,睡到上午11點才起床。」他開始寫作。他取了筆名玄雨,玄字取自「天地玄黃」,而「雨」字是「因為我很喜歡下雨的感覺」。
玄雨是這樣開始寫玄幻小說的:「我打小就很喜歡看小說,2000年的時候,我在這一年無所事事,幾乎一天看數套小說。街上租書店的書都被我看光了,找不到書看的時候就開始上網看,可是網上完整的小說絕大部分都看過,無聊中就開始接觸網路作者寫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看玄幻小說,讓我接觸到了和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小說中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世界和奇遇,這些立刻讓我沉迷了下去。但是讓我不爽的是,這些好看的小說都是沒寫完的,而且更新非常的慢。苦等的時候,開始在腦中幻想小說裡面的情節,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在虛幻的世界中冒險。這個時候發覺小說裡面的情節和自己想像中希望看到的情節相差了許多,於是就開始試著寫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情節。就是這樣,開始了敲擊鍵盤的日子。」
我在北京接觸了玄幻小說的作者「火天車」,得知那是一個寫作班子,平均年齡只有22歲。他們之中不少是女性。我問及「火天車」的創作,他們是這樣答復的:由一個負總責的小姐寫出總體構思,設計了人物,然後在網路上徵求寫手。寫手們紛紛用E mail發來自己的構思。這些構思被負總責的小姐選中之後,由寫手寫成玄幻小說。經過負總責的小姐修改、潤色之後,以「火天車」的名義出版。正因為這樣,「火天車」創作玄幻小說速度驚人,一下子就推出幾十本。
在前幾天,我應約為蘭州作者傅良舉的長篇奇幻小說《最後的王族》作序。作者也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在台灣也是如此。台灣松山高中一年級女生以「水泉」為名,寫出了五大部《風動鳴》,由台灣春天出版公司出版。
我很贊賞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其實,我也是「少年寫手」出身。我是在11歲發表作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我深知,年輕人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充滿奇奇怪怪的幻想。奇幻和玄幻,是青春文學,那麼多年輕人加盟奇幻小說、玄幻小說的創作,是值得鼓勵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的今日,中國進入寬松的歲月,年輕人的想像力得到盡情釋放。奇幻和玄幻,正是想像力得以任意馳騁的廣闊天地。眾多年輕作者創作奇幻和玄幻小說,正是體現了時代的潮流。
與此同時,奇幻和玄幻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而網路小說的主要讀者群是青少年,因此奇幻和玄幻藉助於網路的無限魔力,吸引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眼球。另外,奇幻和玄幻小說所展現的新穎奇麗、妙不可言的幻想境界,也正是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讀者所喜愛的。正因為這樣,《小兵傳奇》會擁有那麼高的點擊率,而《幻城》也以十萬冊的印數震驚北京圖書訂貨會。
期待奇幻和玄幻健康發展
奇幻和玄幻作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大量出現。我以為,這樣的「奇幻熱」、「玄幻熱」是可喜的。在新華社上海分社所發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便有這樣一段話:「面對玄幻小說的火熱場面,葉永烈直言:『玄幻小說能夠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而這一點恰好是中國學生所缺乏的。因此玄幻小說的暢銷,總的來看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報道還寫道:「葉永烈指出,如今玄幻小說的弊病在於『急於求快求成』。『我不相信慢工出細活,但我也不贊賞僅為商業噱頭的火速寫作,小說還是要以質量為前提。』『玄幻』同樣期待精品。盡管玄幻小說大有風靡全國之勢,但作為幻想小說的重要分支,它同樣面臨著創作上的窘境。」
我以為,面對「奇幻熱」、「玄幻熱」,文學界要加強理論研究,加強作品評論,對年輕的作家們給予引導,以使「奇幻熱」、「玄幻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出現一批像《幻城》那樣的精品力作。
科幻創作要迎頭趕上
我畢竟是「退役」的科幻老兵,面對奇幻、玄幻創作如火如荼,反觀歷史最久的「老大哥」科幻,覺得落後了,必須迎頭趕上。
這幾年的中國科幻小說,就數量而言是不少的,但是質量平平,慘淡經營,印數通常徘徊在五千冊至一萬冊這樣的「保本線」上。中國科幻界缺乏像《幻城》這樣有影響的作品,缺乏像郭敬明這樣有影響的新秀。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科幻小說創作水平與科技實力成正比,因為科技實力體現了國民總體科學素質,而科學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科幻小說的創作水平。我常去美國,在美國的圖書館、書店,總可以看到整架整架的科幻小說排列在那裡;美國每年的電影大片之中,總有幾部是科幻片。不論是美國的科幻片《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還是《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笫五元素》、《我,機器人》等等,都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切,都是美國雄厚的科技實力的反映。中國科幻小說不僅與新興的奇幻小說、玄幻小說存在差距,而且與美國科幻小說存在差距。
中國的科幻小說應該形成鮮明的中國風格。當今的中國科幻小說受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太深,過分「洋化」、「西化」。這也是中國科幻小說缺乏有影響力的新作的原因。
不過,我終究還是偏愛科幻小說。在我看來,科學幻想小說畢竟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會給年輕讀者以科學啟蒙,使讀者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奇幻小說、玄幻小說所無法企及的。我並不反對奇幻小說、玄幻小說,但是我希望能夠多多出版科幻小說,鼓勵青少年多讀科幻小說。
本文作者:葉永烈
I. 請問什麼叫做玄幻小說是科幻小說嗎
奇幻熱、玄幻熱與科幻文學
中華讀書報 2005/08/03 11:27
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是2005年2月新華社上海分社記者陳犁書的來訪。她要我就《小兵傳奇》發表對於玄幻小說的看法。我對玄幻小說是熟悉的,然而《小兵傳奇》卻沒有看過。據說,《小兵傳奇》是網上點擊率最高的小說之一。於是,我趕緊從網路上查看了《小兵傳奇》。不久,新華社上海分社發出了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此後,《新京報》記者術術又來電,要我就奇幻小說談談看法,在2005年6月3日發表了報道《葉永烈:奇幻是幻想文學一部分》。記者們的提問,使我關注在當今中國圖書市場上出現的「玄幻熱」和「奇幻熱」……
幻想小說的三大類型
遇上不解之義,我的習慣是查《辭海》。在《辭海》上,有「科學幻想小說」條目,卻查不到「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這表明「玄幻小說」、「奇幻小說」是現今流行的新名詞,尚未納入《辭海》條目之中。
幻想文學分為兩大類,即幻想小說與童話。就幻想小說而言,又分為三大類,即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和奇幻(玄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人們所熟知的,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學之上。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是1818年出版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為《科學怪人》),作者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此後,法國的凡爾納、英國的威爾斯、美國的阿西莫夫、蘇聯的別列亞捷夫、日本的小松左京和星新一等創作了諸多優秀科幻小說,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大師。科幻小說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成為了一種成熟的文體。
魔幻小說的幻想建立在魔法之上。魔幻小說藉助於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變幻無窮,魔力無邊,充分施展魔幻的魅力。英國女作家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哈利·波特》中的神秘的「魔法石」,把魔幻小說的魔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科幻小說、魔幻小說之外是第三類幻想小說,名稱最多,定義也最含糊,卻在當今中國最流行、最火爆。這第三類幻想小說,最常見的名稱有三個:「大幻想小說」,「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通稱為「奇幻小說」。
玄幻小說探源
「大幻想小說」一詞來自日本,以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為代表。在安房直子的筆下,「那是一個奇幻的國度,一個精靈出沒的世界,那裡有狐狸的窗戶,那裡的樹枝上全都落滿了白色的鸚鵡,那裡聽得見女孩的靈魂在嚶嚶哭泣……」有人稱安房直子的「大幻想小說」是「當代聊齋」。照此推理,似乎中國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以推為「大幻想小說」的鼻祖。
「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准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黃易的玄幻小說,形成系列,都以一個名叫凌渡宇的人物為主人公。凌渡宇有著傳奇經歷,他在西藏長大,然後留學美國,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他又修煉密宗,有超人靈覺,因此世界上許多超自然疑案,都邀請他參與探索。
黃易的系列玄幻小說,十萬字一本,印成小巧的口袋書。由於黃易的玄幻小說講究懸念,故事情節曲折,又展示種種奇特的玄虛境界,所以他的系列玄幻小說出版之後,迅速在港台走紅。
黃易的玄幻小說號稱「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其中究竟有多少科學成分,不得而知。不過,玄學倒是貫穿小說之中,趙善琪稱「黃易是一位玄學大師,對風水命理、占卜星相無一不精」。
當然,黃易所謂的玄學,只是淺層次的「風水命理、占卜星相」而已,並非《周易》、《老子》、《莊子》這三部被稱之為「三玄」的書所奠定的「玄學」,亦即形而上學。
黃易的「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這一玄幻小說概念,不僅並不準確地體現在黃易作品本身,而且與中國當今流行的玄幻小說相距甚遠。可以說,以《小兵傳奇》為代表的中國當今玄幻小說,不僅無科學可言,亦無玄學可言!
我以為,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只是沿用了黃易創立的玄幻小說的軀殼,而舍棄其內核。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其中的「玄」不再是指玄學,而是可以詮釋為玄想。
我真佩服,我們的老祖宗賦予「玄」字以神奇玄妙的色彩。許慎《說文》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正是「玄」意味著「幽深微妙」,所以也就給予玄幻小說以無限玄想的天地!
在《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我曾這么說及:「玄幻小說是最近興起的,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強調一個『玄』字,內容走得比魔幻小說更遠,從創作層面講,玄幻小說作者比科幻小說作者創作更自由,不需要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小兵傳奇》之外,玄幻小說《風姿物語》在網上也很流行。2004年10月,我在北京出席了「玄幻文學的中國市場」研討會,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在會上一下子就推出20種署名「火天車」的玄幻小說,玄幻小說之熱由此可見一斑。
奇幻小說的概況
我注意到,《小兵傳奇》、《風姿物語》也常常被稱為「奇幻小說」。「奇幻小說」與「玄幻小說」兩個名詞混用、互用。這表明,如今的「玄幻小說」一詞,這「玄」亦可解釋為「奇」,與玄學毫不相干。
奇幻小說不像玄幻小說只限於中國,奇幻小說在外國也有,而且常常與魔幻小說混為一談,甚至把《哈利·波特》也歸入奇幻小說。人們追溯奇幻小說的歷史到19世紀初以至更早的希臘神話。外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台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從此「奇幻小說」一詞在華文世界流行。朱學恆在台灣創辦了「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奇幻小說迄今無嚴格的定義。台灣徐慶雯為「繆思奇幻館」所寫的開館宣言中,這么述及:「我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這段話曾被認為給「奇幻小說」下了一個廣義的定義,在我看來,奇幻小說的特點在於「奇」,以神奇、奇異、奇怪、奇特的幻想,貫穿於小說之中。這種幻想,與科學無關。
中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郭敬明的《幻城》。
郭敬明以為,幻城「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夢想」,「每個人心中的幻城都不一樣」。郭敬明心中的「幻城」,充滿神奇色彩:火族與冰族水火不相容,火焰之城與幻雪帝國之間進行聖戰。在幻雪帝國中,「人有著白色晶瑩的瞳仁,白色的長發,千年的壽命和如同夢魘般華麗的幻術」,在「關於聖戰的遙遠臆想中,摻雜著支離破碎的愛情。來自於天上的幻想,輕靈、浪漫、狂放不羈,引領著你開啟腦海中夢幻的神秘之門,讓想像力天馬行空地遨遊,思維的精靈在無極世界中遊走,所到之處,風光無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軒在評價《幻城》時指出:「《幻城》是神秘的。這種神秘也許並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結果。但這種神秘卻一直在吸引我們穿過文字的密林而向前……直到最終,我們也沒有看清這個世界,神秘依在。」
這種「神秘感」,正是奇幻小說又奇又幻的魅力所在。
另一部奇幻小說——陳思宇的《異人傲世錄》,在港台地區出版了26冊,也是近年來頗有影響的奇幻小說。這部奇幻小說先是在「幻劍書盟」、「龍的天空」、「小說頻道」等原創網站以「明寐」的筆名發表,點擊率近一千萬次!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
就歷史而言,科幻小說長於魔幻小說,而魔幻小說又長於奇幻、玄幻小說。然而,以《幻城》為代表的奇幻、以《小兵新傳》為代表的玄幻,影響力如今遠遠超過「老牌」的科幻。一篇書評這樣寫道:「魔幻圖書的大浪淘沙,超越科幻,而不到三年的時間,玄幻小說又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顛覆了魔幻小說一統江山的局面。」
細細分析新生的奇幻和玄幻,我注意到作者的年輕化和讀者的年輕化。
17歲的郭敬明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之餘,寫出了充滿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幻城》。
奇幻小說《異人傲世錄》的作者陳思宇,是成都大學中文系廣電專業大二學生。
《小兵傳奇》的作者不像郭敬明那樣頻頻曝光於媒體,以至人們以為作者是羞澀的mm。其實,作者玄雨是小夥子,出生於1980年,只比郭敬明大兩歲。玄雨生活在廣東小城河源,只讀過師專,在中學當美術教師。他「終於發現教師的職業太不適合自己,我太懶。我們這些人都是日夜顛倒的,晚上工作,白天睡覺,睡到上午11點才起床。」他開始寫作。他取了筆名玄雨,玄字取自「天地玄黃」,而「雨」字是「因為我很喜歡下雨的感覺」。
玄雨是這樣開始寫玄幻小說的:「我打小就很喜歡看小說,2000年的時候,我在這一年無所事事,幾乎一天看數套小說。街上租書店的書都被我看光了,找不到書看的時候就開始上網看,可是網上完整的小說絕大部分都看過,無聊中就開始接觸網路作者寫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看玄幻小說,讓我接觸到了和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小說中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世界和奇遇,這些立刻讓我沉迷了下去。但是讓我不爽的是,這些好看的小說都是沒寫完的,而且更新非常的慢。苦等的時候,開始在腦中幻想小說裡面的情節,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在虛幻的世界中冒險。這個時候發覺小說裡面的情節和自己想像中希望看到的情節相差了許多,於是就開始試著寫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情節。就是這樣,開始了敲擊鍵盤的日子。」
我在北京接觸了玄幻小說的作者「火天車」,得知那是一個寫作班子,平均年齡只有22歲。他們之中不少是女性。我問及「火天車」的創作,他們是這樣答復的:由一個負總責的小姐寫出總體構思,設計了人物,然後在網路上徵求寫手。寫手們紛紛用E mail發來自己的構思。這些構思被負總責的小姐選中之後,由寫手寫成玄幻小說。經過負總責的小姐修改、潤色之後,以「火天車」的名義出版。正因為這樣,「火天車」創作玄幻小說速度驚人,一下子就推出幾十本。
在前幾天,我應約為蘭州作者傅良舉的長篇奇幻小說《最後的王族》作序。作者也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在台灣也是如此。台灣松山高中一年級女生以「水泉」為名,寫出了五大部《風動鳴》,由台灣春天出版公司出版。
我很贊賞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其實,我也是「少年寫手」出身。我是在11歲發表作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我深知,年輕人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充滿奇奇怪怪的幻想。奇幻和玄幻,是青春文學,那麼多年輕人加盟奇幻小說、玄幻小說的創作,是值得鼓勵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的今日,中國進入寬松的歲月,年輕人的想像力得到盡情釋放。奇幻和玄幻,正是想像力得以任意馳騁的廣闊天地。眾多年輕作者創作奇幻和玄幻小說,正是體現了時代的潮流。
與此同時,奇幻和玄幻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而網路小說的主要讀者群是青少年,因此奇幻和玄幻藉助於網路的無限魔力,吸引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眼球。另外,奇幻和玄幻小說所展現的新穎奇麗、妙不可言的幻想境界,也正是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讀者所喜愛的。正因為這樣,《小兵傳奇》會擁有那麼高的點擊率,而《幻城》也以十萬冊的印數震驚北京圖書訂貨會。
期待奇幻和玄幻健康發展
奇幻和玄幻作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大量出現。我以為,這樣的「奇幻熱」、「玄幻熱」是可喜的。在新華社上海分社所發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便有這樣一段話:「面對玄幻小說的火熱場面,葉永烈直言:『玄幻小說能夠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而這一點恰好是中國學生所缺乏的。因此玄幻小說的暢銷,總的來看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報道還寫道:「葉永烈指出,如今玄幻小說的弊病在於『急於求快求成』。『我不相信慢工出細活,但我也不贊賞僅為商業噱頭的火速寫作,小說還是要以質量為前提。』『玄幻』同樣期待精品。盡管玄幻小說大有風靡全國之勢,但作為幻想小說的重要分支,它同樣面臨著創作上的窘境。」
我以為,面對「奇幻熱」、「玄幻熱」,文學界要加強理論研究,加強作品評論,對年輕的作家們給予引導,以使「奇幻熱」、「玄幻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出現一批像《幻城》那樣的精品力作。
科幻創作要迎頭趕上
我畢竟是「退役」的科幻老兵,面對奇幻、玄幻創作如火如荼,反觀歷史最久的「老大哥」科幻,覺得落後了,必須迎頭趕上。
這幾年的中國科幻小說,就數量而言是不少的,但是質量平平,慘淡經營,印數通常徘徊在五千冊至一萬冊這樣的「保本線」上。中國科幻界缺乏像《幻城》這樣有影響的作品,缺乏像郭敬明這樣有影響的新秀。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科幻小說創作水平與科技實力成正比,因為科技實力體現了國民總體科學素質,而科學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科幻小說的創作水平。我常去美國,在美國的圖書館、書店,總可以看到整架整架的科幻小說排列在那裡;美國每年的電影大片之中,總有幾部是科幻片。不論是美國的科幻片《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還是《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笫五元素》、《我,機器人》等等,都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切,都是美國雄厚的科技實力的反映。中國科幻小說不僅與新興的奇幻小說、玄幻小說存在差距,而且與美國科幻小說存在差距。
中國的科幻小說應該形成鮮明的中國風格。當今的中國科幻小說受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太深,過分「洋化」、「西化」。這也是中國科幻小說缺乏有影響力的新作的原因。
不過,我終究還是偏愛科幻小說。在我看來,科學幻想小說畢竟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會給年輕讀者以科學啟蒙,使讀者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奇幻小說、玄幻小說所無法企及的。我並不反對奇幻小說、玄幻小說,但是我希望能夠多多出版科幻小說,鼓勵青少年多讀科幻小說。
本文作者:葉永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