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家墓誌銘
① 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這句話的作者是誰
「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是英國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寫在墓誌銘上的一句話。
阿瑟·克拉克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1917-2008)是英國及斯里蘭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阿瑟·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生於英格蘭西部薩默塞特郡邁因赫德,幼時就喜歡仰望星空和閱讀舊的美國科幻雜志。在中學和Huish語法學校畢業後,由於無法負擔大學費用他在校董會的養老金部門得到一份審計員工作。
克拉克於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蘭卡去世,享年90歲。他在臨終前剛完成最後一本書《The Last Theorem》的校對工作,該書計劃於2008年出版。在新科學家雜志上刊登他的訃告:「阿瑟·克拉克爵士去世,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太空時代前的最後一個有遠見,最雄辯的夢想家。」
(1)科幻小說家墓誌銘擴展閱讀:
在中央電視台《朗讀者》的節目中,董卿曾引用過這句話。
《朗讀者2》收官之作上,馮小剛作為壓軸嘉賓參加朗讀者。
董卿采訪馮小剛對青春的定義時,馮小剛回答對青春的定義是「單純」兩個字,他覺得自己現在還是在青春里,成為不了很成熟的人。他覺得自己為什麼要按著一個年齡去做,什麼年齡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他依然是不著調的,依然是隨心所欲的。
隨後,董卿引用了阿瑟·克拉克的這句「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
② 墓誌銘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墓誌銘究竟起源於何時? 學界至少有以下五種說法:
一是「秦朝說」。 1979年末至次年6月,秦陵考古隊在始皇陵封土西趙背戶村發掘了32座秦代刑徒墓,清理出殘缺廢棄的墓瓦文共計18件19人(內有1件刻2人信息)。這些約公元前221至210年刻寫下的文字內容很簡單,多為記錄刑徒的姓名、籍貫。這批秦刑徒墓瓦文,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墓誌。
二是「西漢說」。此說主要見於文獻史料,如清代學者葉昌熾《語石》引王昶《金石萃編》說:「《西京雜記》稱前漢杜子春(約前30-約公元58年),臨終作文刻石,埋於墓前。《博物志》載,西京時,南宮寢殿有《醇儒王史威長之葬銘》。此實志銘之始,今皆不傳。」
三是「東漢說」。在學界,1929年在洛陽東北郊出土的東漢延平元年(106年)《賈武仲妻馬姜墓記》,由於記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跡及死葬日期甚詳,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用石頭刻制的墓誌。學者羅振玉曾為之題跋曰:「漢人葬記前人所未見,此為墓誌之濫觴。」(《遼居稿》)。考古學家馬衡、趙萬里等也都主此說。
四是「魏晉說」。自東漢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以為天下凋敝」下令禁碑,又因戰事頻繁、政局動亂,以至許多墓葬被盜。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下詔,決定取消墓地上一切設施和標志。也許是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託,於是產生了將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誌銘形式。
五是「劉宋元嘉年說」,以往論及墓誌起源大多據此說。這是因為早年出土於山東益都的南朝劉宋大明八年(464年)《劉懷民墓誌》,是現在已知的最早自稱「墓誌銘」的石刻。在這塊方形石刻上,首題直書「宋故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侯東陽城主劉府君墓誌銘」,且志文、頌文俱全,直接證明了這類墓誌文字的性質。清代端方《陶齋藏石記》卷五雲:「劉懷民志作於大明七年,適承元嘉之後,此志銘文字導源之時代也。」
(韓謙,蘭州人。天啟二年進士。任宿松(今屬安徽)知縣,革除魯、蘆諸稅。調溧陽(今屬江蘇)知縣,除漕運陋規,平反冤獄。升重慶知府,治理征斂之弊,百姓擁護。王世楠,蘭州人,萬曆四十年舉人,湖廣永興(今屬湖南)知縣。單浚,蘭州人,萬曆四十三年舉人,北直隸饒陽(今屬河北)知縣。此志記述馬德家世及其戍守蘭州以北長城沿線,防禦韃靼侵擾的軍旅生涯。馬德(1571-1623),字性之,號鳴寰,蘭州人,早年隨父寧夏遊擊馬躍龍(見前《志壙銘》)鎮守朔方,因軍功從小旗長至神樞八營參將,萬曆間隨臨鞏兵備道荊州俊征戰,荊譽為「干城之器」。)
墓誌的起源,眾說不一,但墓誌的涵義界定為四:一是志墓主人,二是埋在墓內,三是有相對固定的載體,四是有一定的行文格式。
③ 誰知道 科幻小說家 衛斯理 的全部作品名稱
衛斯理的作者,筆名倪匡
原名: 倪聰,字亦明。(「匡」字是他在《辭海》中點出來的)
生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午十二點三十七分
出生地: 上海
籍貫: 浙江鎮海
生肖: 豬
星座: 雙子座
血型: O型
家庭狀況: 二兄、二弟、一姐、一妹
最喜歡的食物: 海鮮(魚、蝦、蟹、貝……)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畢業後以十六歲半之齡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自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繼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並先後參與「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後至蘇北、內蒙古墾荒,足跡並遠至東北大興安嶺。在內蒙時因「破壞交通」(嚴冬冰封河道時,將一條小木橋拆下來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內蒙古逃亡至廣州,七月間偷渡澳門再逃進香港。從此義無反顧,再也沒有回過神州大陸。初至香港時曾在夜校讀書,因而認識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廠里做雜工,並開始投稿《真報》,後被《真報》錄用,先後任工友、校對、助理編輯、記者與政論專欄作家(筆名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關「土改」的小說《活埋》在香港工商日報發表。第一篇發表的散文是《石縫中》。第一本小說是《呼倫池的微波》(創作於五十年代末,背景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開始寫武俠小說,筆名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與李果珍女士結婚,現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後大部份時間乃是自修,算得上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於查良鏞(金庸)的鼓勵下,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小說。第一篇小說名為《鑽石花》,在《明報》副刊連載。至第四篇小說《藍血人》起,衛斯理系列小說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藍血人》一書於二零零零年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成為倪匡科幻小說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一九七二年,衛斯理系列小說《新年》發表後,倪匡暫停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創作,時間長達六年。
一九七八年,衛斯理系列小說《頭發》發表,被評為最受香港青年歡迎的小說。倪匡此後又回到了科幻小說的創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復活節,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過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近年來他篤信基督,頻頻在香港及台灣作見證。
一九八七年,倪匡與梁小中(石人)、哈公、黃維梁、胡菊人、張文達等發起成立香港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
一九九二年秋,衛斯理系列小說《運氣》發表後,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個多士壚。閑時在家裡種花養魚,如蔓陀蘿及神仙魚等。他笑稱洗手間可以看到金門橋,所以作了一句詩:「舉頭看金門,低頭看『小鳥』」。移民後的倪匡生活優哉悠哉,自稱廚藝第一、園藝第二、文藝僅是第三。
倪匡人生閱歷豐富,什麼苦難都嘗過。他為人風趣幽默。古怪興趣多,古怪想法更多。(曾經有一次,在一隻小小的跳蚤身上感悟到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力原來如此脆弱,對於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忍耐力,還不及一隻構造簡單的跳蚤。)所以他寫文章手疾眼快,千變萬化。倪匡自認是個很胡鬧的人,但對於工作他是很嚴謹的。他規定自己每天要寫八千多字,這樣他便可以工作一個月,然後休息一個月。他又規定自己在黃昏前盡量把工作做好,因為一入黑,他的手便蠢蠢欲動,想摸酒杯了。他寫各種類型的小說,如科幻,偵探,武俠以及愛情文藝小說,他又寫電影劇本,乃至抒寫個人感受的雜文和散文。自一九七五年來港後,他筆下出現了不少科幻,偵探及武俠小說,電影劇本不下幾百部,而且在本港各報刊上他每天都發表專欄文字。
倪匡是個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他不懂駕駛,但迷上研究汽車時,曾經獨個兒把一部汽車化整為零後再裝嵌回原狀。他至少有兩次遇鬼經驗,堅信靈魂的存在與不滅。早年時還經歷過「狐仙顯聖」,因此,至今仍然認為不同的生物在通過所謂的修練,是可以讓身體產生結構上的變化,就會成人成仙。(衛斯理科幻系列《成精變人》,就是一隻神鷹經過種種的變化,最後變成人的故事!)
傳聞說倪匡曾在東北省看見過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說才這么出色,而他自已說本身是喜歡寫武俠小說,但有金庸這位老友金玉在前,只好舍難取易,專心從事科幻小說。(寫科幻小說容易???)在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歡的人物是衛斯理,最喜歡的作品是衛斯理系列《尋夢》,其次是衛斯理系列《黃金故事》。最喜歡的武俠作品是《火並》。
倪匡的廣泛興趣,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來港後的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計有:倪匡(武俠與科幻)、衛斯理(科幻)、沙翁(雜文)、洪新(高達、高飛傳奇)、魏力(木蘭花傳奇)、岳川(武俠)、衣其(政論)、九缸居士(雜文)、危龍等等。
倪匡是最多產、多樣化的作家,他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其實這是倪匡自謙,這句話中的「漢」字大可刪去。古今中外,倪匡唯一可能的對手,只有西方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然而艾大師的英文多是由打字機或文字處理機打出來的,所以這句話絕無人能找到反證。)倪匡也是最有職業道德的專業作家,他從不拖稿、欠稿(早期寫得太快,寫完後還故意擱幾天再交稿)。但稿費、版稅奇高,並有兩大原則:請先付錢;貨出不改(小說絕對不準人改,劇本如何改則絕不過問)。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說(武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請參考倪匡著作目錄)從沒有寫過的文體只有歌詞與廣告詞。
倪匡的小說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小說的數量已超過三百本。電影劇本已超過四百部,保證是世界記錄。
倪匡的寫作動機,一、謀生;二、興趣;三、沒有別的本事(但後來又發現自己是個很稱職的演員)。寫作收入,稿費加版稅,一年超過二百萬港幣。寫作風格,喜歡玩花樣,變題材,不投讀者所好,卻總能牽著讀者的鼻子走。寫作天賦,自認是與生俱來的。(倪匡相信一種理論,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大多也都嗜酒,例如古之李白,今之古龍、倪匡。)寫作習慣,一定要聽音樂(否則靜不下心來),書桌桌面成三十度仰角(才不會腰酸背痛);從來不能也不會以電腦或口述代替手寫。寫作速度,最高記錄為一小時四千五百字(格子),那是「革命加拚命」的速度;最慢一小時也有二千五百字。寫完之後從不再看第二遍(最早期作品例外)。自謂「漢字寫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倪匡對小說的理念:「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與不好看的」(他認為不好看的小說,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統或藝術價值都沒用)。小說的主體是創作意念,至於情節安排則各憑功力。 他認為作家的責任是寫出的作品讓讀者廢寢忘食。他對色情文學的定義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文學——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子,當然就有權利看。
倪匡的個性極端情緒化,難得不糊塗。率性放任,熱情爽朗,慷慨俠情。絕對的自由主義,不喜歡受約束,不愛爭勝負,不喜歡正經八百,絕不會道貌岸然。
倪匡的愛好很多,有養魚、種花、集貝殼、木工、烹飪、古典音樂等等,皆是由迷轉痴,由痴變狂。推而廣之,任何具有許多不同式樣的東西都喜歡研究、收集。喜歡讀書,什麼樣稀奇古怪的書都看,但最喜歡看小說。閱讀速度最快時,可達到平均一天看二十萬字的小說。
倪匡還有三個嗜好,一曰酒,以前一天至少可以喝一公升XO。最近,他宣布了「戒酒」,但定義是酒可以照飲,不過不要飲醉。如今可喝可不喝,但仍認為酒是一種最好的「抗憂郁劑」。二曰煙,曾有過三十五年的煙齡,最高記錄一天四到五包(刷牙時都不停——刷左邊牙齒時香煙咬在右邊;刷右邊時咬在左邊)。直到有一天,忽然聽到上帝的聲音說了幾遍:「你可以不抽煙了!」從此就再也不抽了。(上帝的意思倪匡想了一下子才弄懂,所謂「可以不抽煙」,是指上帝加諸自己的三十五年「煙刑」已滿。)三曰女人,最欣賞柔順聽話的女人,當然外在美也很重要。《鹿鼎記》中的雙兒是倪匡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典型。
倪匡最推崇的小說家分別是金庸、古龍、瓊瑤、亦舒、高陽、夏樹靜子、愛倫坡;最推崇的散文家是柏楊與李敖。
倪匡是業余刻圖章高手,當年就是靠偽造圖章與路條,才能一路從內蒙古逃到香港。偽刻圖章的原料是肥皂,並沒有依照任何樣本,只知道刻得愈大就愈唬人。他還是業余海洋貝殼分類專家,曾購上千本參考書,並租下一個居住單位,陳列所收藏的各種貝殼。又曾花上幾年時間收集及鑽研貝殼,雖然最後意興闌珊把心愛的收藏賣掉,但他對貝殼的認識已達專家境界。
倪匡絕對贊成人性本惡。對婚姻不贊成也不反對。他認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快樂。(不過倪匡也承認很難,倒是自尋煩惱一定不會令自己失望。)認為人類之所以有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倪匡做人的態度:「看得順眼的多來往,看不順眼的,不管你怎樣,當你不存在。
倪匡有幾位至交好友,古龍,兩人於一九六七年結識,旋結為莫逆之交。古龍過世,倪匡傷心欲絕,弔祭時淚灑靈堂(還把古龍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結果古龍的遺體竟然當場吐血!倪匡不顧他人的警告,將故人之血鄭而重之珍藏起來。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與老闆。他的小說只在《明報》連載,而大部份的小說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寫連載中的《天龍八部》數個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過後來金庸對倪匡說想刪去他寫的一段,倪匡只說來問我就不是當我朋友。)金庸於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間贊倪匡曰:「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黃沾,倪匡譽其為:奇才;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傳說兩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為二的結果。倪匡曾於一九九三年秋贈黃沾對聯一副:「兩日烹調有黃沾,一生煮字無白雪」,但黃沾卻認為這兩句次序應該對調。張系國,兩人同為中文科幻的開山祖師,但是對科幻小說的理念、表現形式、角色與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張系國描寫初見倪匡的情形:「倪匡則人未至笑聲先到,完全是紅樓夢里鳳姐兒出場的架勢。後來每次見面,都是先聽到他的朗聲長笑才見其人。」又說:「坦白說,我是先喜歡上倪匡本人,才讀他的小說。看他瘦瘦小小的個兒(註:那是十年以前),怎麼樣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時能寫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寫完一部小說或劇本……文壇鬼才的美稱,倪匡可當之無愧。」沈西城,倪匡專家。曾以「洛人」為筆名,替倪匡續寫浪子高達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細看衛斯理科幻》、《金庸與倪匡》等。葉李華,另一位倪匡專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愛科幻小說,與倪匡結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電腦啟蒙老師。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說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說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權,他的反而無人問津。他的兒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雜志,更游說倪匡寫少年衛斯理!
倪匡在四十歲生日時,曾撰自壽對聯:「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麼;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是這樣」。他自撰的墓誌銘:「多想我生前好處,莫說我死後壞處」。
倪匡下筆如有神,六十分鍾四千餘字,雖雲快矣,但仍不如其講話速度,他說話快如連珠炮,速度比寫字速度還要快近十倍(最高記錄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說不出來。(據說這是因為倪匡本來是左撇子,被硬性矯正,從小受了「腦傷」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稱為名嘴,實至名歸。
倪匡自稱是世界寫漢字最多的人,因為他自一九五七年由內地來港後,寫了三十年,一個星期寫足七天,每天寫數萬字。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可以寫三十年而靈感不斷,題材不盡,且是暢銷的保證。江湖中人更戲稱他為「袋裝書大帝」。出版界流傳一個笑話:即使倪匡寫的是無字天書,也會迅速售清。極其量下次購買倪匡作品時,看清楚是不是無字天書續集罷了!在香港,純以寫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http://www.bookspice.com/kehuan/fenlei/wsl.htm
④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墓誌銘是:「他把世界翻了一個個,雖然...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相關內容。進行環球航行和考察並不能把世界翻一個個,排除A;開啟人類科學的新時代的是伽利略,排除B;工業革命早在18世紀中期已經開始,排除C;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學說,推翻了上帝創造萬物學說,從而「把世界翻了一個個」。因此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科學和思想的力量·達爾文的進化論
⑤ 但我從未停止生長 是誰的墓誌銘
這是世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墓誌銘。 2008年3月25日 遵照大師遺囑,葬禮簡單樸素,無任何宗教儀式。克拉克的墓碑上寫道:「阿瑟·克拉克在這里長眠。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
⑥ 我從未長大,但我從未停止成長 墓誌銘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其實一直都在學習在成長,成長這里指的是思想和知識,活到老,學到老。小的時候,總是急著想長大,覺得長大了什麼都好,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錢、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可以做許多當時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如今仍記憶猶新的,應該是大概六七八歲時吧,總是很羨慕其他的小夥伴可以去池塘里洗澡,看著他們在水裡打鬧嬉戲,那濺起的水花滴到我的心裡不是泛起了漣漪,而是波濤洶涌。回到家裡纏著爸媽軟磨硬泡、賭氣撒嬌,一哭二鬧就差上吊了,一向慣著我的他們不知為何說什麼都不肯。
(6)科幻小說家墓誌銘擴展閱讀:
給我們的啟發
有些話,適合爛在心裡;有些痛苦,適合無聲無息的健忘。當經歷過,你成長了,自己知道就好。想了很久,想了很多,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定義「成長」這個字眼。
或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都處在成長的階段,不止我們,所有人都是。無論處在怎樣的年齡段,我們總逃不過成長。
阿瑟·克拉克的墓誌銘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永遠保持純真,懷著一顆謙卑的心,對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抱著敬畏的心態,在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中領悟,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進行適當的調整,打開思維、擴大格局。
⑦ 經典的墓誌銘
在英國德比郡的一處墓園中,有這樣一篇銘文:
這兒躺著鍾表匠湯姆斯的軀殼,他將回到造物主手中,徹底清洗修復後,上好發條,行走在另一個世界.
教會執事為妻子刻了這樣的碑文:
莎拉休特,1830-1840,世人請記住教訓.她死於喋喋不休和過多的憂慮.
有對夫妻為出生三周便夭折的孩子寫道:
墓碑下是我們的小寶貝,他既不哭也不鬧,只活了二十一天,花掉了我們四十塊錢.他來到這個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回去了.
大文豪蕭伯納的墓誌銘: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
恕我不起來了!
死者生前為自己撰寫的也很有趣.在英國約克郡地區,牙醫的墓碑上寫著:
我一輩子都花在為人填補蛀牙上頭,現在這個墓穴得由我自己填進去啦.
著名的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前曾寫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傳:
阿"諾貝爾呱呱墜地之時,小生命差點斷送在仁慈的醫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凈,從不累及他人.主要過失:終身不娶,脾氣不佳,消化不良.唯一願望:不要讓人活埋.最大罪惡:不敬鬼神.重要事跡:無.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發,生於北平.三歲失詁,可謂無父,學志之年,帝已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地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隧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示甘於寒濺也.二十七歲發奮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瑪麗蓮夢露在她的墓碑上寫了她的胸圍,腰圍和臀圍的英寸數,表明死者生前愛美的心願.
37,22,35
⑧ 請為加西亞,馬爾克斯寫一段墓誌銘,對其作品或成就進行評價,至�
他的小說以豐富的想像編織了一個現實與幻想交相輝映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大陸的生命與矛盾
⑨ 凡爾納的墓誌銘是什麼
儒勒·凡爾納,他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可以說非常厲害了,文學地位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