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劉慈欣科幻小說進入高考題

劉慈欣科幻小說進入高考題

發布時間: 2025-07-12 10:51:20

❶ 不必為眼前而焦慮,劉慈欣的新書,給了孩子贏在未來的能力

「雙減後沒有補習班,孩子在家總是玩手機怎麼辦?」

「不允許布置太多作業,不給刷題,野蠻生長的孩子,未來還有競爭力嗎?」


您會有這樣的擔心嗎?


時代正在飛速的變化,要與時俱進地培養孩子,就不該保持固有的 育兒 思維。


我們得想一想,到底該培養孩子哪些軟實力,讓孩子適應未來,甚至改變未來?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年輕人重要的關鍵能力有3個:解決重要問題,問出好問題和創造有趣的作品。


也就是說, 想像力和創造力 ,是讓孩子贏在未來的能力。


在眾多讀物中,要數科幻類作品,是集創造和想像於一身,可以帶孩子踮起腳尖展望未來,了解科學知識的前沿讀物。



美國科幻大師阿西莫夫曾說: 「兒童應該盡早閱讀科幻作品,不能晚於11歲。」


所以不管您家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是接觸過科幻還是沒有,我都推薦您用一套好書,幫孩子打開科幻視野。


如果說市面上哪一套科幻書,更適合青少年,《劉慈欣科幻小說少年版》我不得不提。





01


三大理由讓我堅信

讀中國科幻,先讀劉慈欣


第一,劉慈欣的作品在科幻界的標志性地位,大家都很熟知了。


著名的 《三體》 風靡全球,拿下科幻界zui高榮譽 「雨果獎」和「星雲獎」。



劉慈欣也因這部作品成為亞洲首位「雨果獎」得主,也是wei一一位同時入圍「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作家, 在國際上撐起中國科幻的牌面, 央視更是花8分鍾報道力薦。


劉慈欣可不止《三體》一部獲獎作品哦,其他的科幻作品也是拿獎拿到手軟。作品曾 連續9年蟬聯 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



第二,劉慈欣的作品內容,是真的超前!極富想像力。


我家大寶讀劉慈欣,突出的感受就是,「劉慈欣叔叔的小說跟其他科幻小說都不同」。


他能用zui新的物理學知識,發揮驚人的想像力,突破邊界,放眼未來,引發人文思考。


足以讓口味刁鑽、思維天馬行空的孩子們滿意——這就是科幻小說真正的成功!


讀過劉慈欣的孩子,家長反饋的都是好評:




第三,劉慈欣的多部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和高考閱讀題,是每個孩子繞不過的閱讀類型。


2018年,劉慈欣的《微紀元》入選高考閱讀題;



還有《帶上她的眼睛》入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教材;


《不能共存的節日》出現在北京12區中考語文二模中。



讀了不僅能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考試說不定還能歪打正著地遇上。


所以說,不管從孩子的精神需求、作品本身的質量,還是應試要求,劉慈欣的科幻作品都值得一讀再讀!其實大人讀一讀,也很有益!


02


劉慈欣親自改編

市面收錄zui全科幻讀物


我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一套是新出版的。


劉慈欣特意精選了38部作品, 親自改編 原文中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內容及表達方式,降低了原文的閱讀難度。


這才有了這套專為 7-14歲孩子 打造的《劉慈欣科幻小說少年版》。



全書一共12冊,是市面上超全面的、適合孩子閱讀的科幻讀物。



其中不止有很多人都知道的經典。


還有 6部「新面孔」 :《圓》《黃金原野》《太原之戀》《時間移民》《不能共存的節日》《人生》,還是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得到的版本!


比如,《圓》是劉慈欣的「三體」設定下的新作。


是關於人類計算機的故事,中文文字版還沒發表過,這也是孩子第一次能在書上看到它!



而且還重新做了編校,並推出了極具收藏價值的簽名卡牌。


這套卡牌是科幻屆「四大天王」 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 的定製版簽名卡牌。



卡牌選取了這四位作家經典作品中, 超具代表性的句子 ,巧妙的融入畫面之中。


對於喜歡科幻的孩子來說,這簡直就是 「同學間的硬通貨」 、增進社交友誼的神助攻!



不僅如此,這套書還邀請了 《流浪地球》電影美術組 ,來設計插圖;邀請了國內科幻插畫界「鬼才」趙哲恩來設計創作封面。


選取了超震撼的場面, 盡力還原了書中描述的情節和場面 ,呈現出想像之美,科學之力,為孩子呈上一場視覺盛宴。



03


科幻情節刷新想像力邊界

擴大孩子的格局


這套書 體系宏大 ,幾乎可以說是將孩子的幻想世界拓展到極限。


這套書 一共12本,每冊8萬字左右,共計差不多90萬字。



大到宇宙邊際,小到微縮紀元。


從空間來說,視野拓展到整個人類地域板塊,橫向拓展到兩級,縱向挖掘到地心。



比如說《地球大炮》。



在人類爭奪資源的未來,一個中國人帶領人們製造了從漠河穿越地心,貫通到南極的隧道,巧妙利用地心引力,在不浪費能源的情況下,從地球的一端旅行到另一端。


後來人們又利用地磁技術,把這條隧道作為炮筒將人類運輸到太空。



從時間的角度,劉慈欣嘗試在科幻小說里,追問人類的過去,審視人類的當下,思考人類的未來。


比如《十億分之一的文明》這篇小說。


開篇人類就陷入警報,一個外星文明已進入銀河系,不久將吞噬地球,人類打算拚死捍衛自己的家園,和外星文明代表大牙進行了數輪的談判後,人類為自己爭取到一線生機,同時,人類也發現了這個外星文明的驚天秘密……


而這個秘密則關乎於地球史前文明,在人類尚未誕生的時候,有物種已為了種族的延續開始了星際流浪。



劉慈欣創造的科幻世界,想像力奇特,跨越時空,縱橫物種文明,在一遍遍的閱讀中,想像力的邊界不斷被刷新。


不僅如此,劉慈欣的科幻作品,還 飽含人文關懷


一個孩子評價的很深刻: 「用科幻的小刀,雕琢人性之光。」


正如2018年高考語文閱讀《微紀元》閱讀答案所說:


科幻小說中的「科學」是「幻想」的基礎,科幻小說中的「幻想」雖然立足於「科學」,但更要突破具體 科技 的限制,充分發揮想像力,將人文關懷與科學意識融匯在一起。



再比如,《朝聞道》中,科學家為了追求真理獻身;《贍養人類》刻畫了一個極度資本化的 社會 ,連呼吸新鮮空氣都要錢。



孩子在不同年齡,都能讀出不一樣的味道,連我們大人捧起書,都會捨不得放下。


04


緊扣學科知識,直擊前沿科學

幫孩子打通課堂內外


咱們都知道,隨著新高考改革,3+1+2的選科政策的落實,孩子在物理和 歷史 兩科中必選一項,大多數孩子還會更傾向於選物理。


劉慈欣這套專為孩子編寫的科幻小說,就是7-14歲孩子打破思維壁壘,將科學與文學融會貫通的精品之作。


這些書目被人們稱為「硬科幻」。


裡面有太多的 科學知識 ,比如說天文地理,牛頓定律,電磁電波,量子力學,中子材料,中微子通訊……



《地球大炮》這篇小說,孩子在 地理課堂 學到了「地核里是滾燙的岩漿」,在 物理課 上學到了重力、加速度等,那麼文中用特製材料製成的隧道可以抵抗高溫,什麼樣的 化學材料 可以做到,原理是什麼?一系列的描寫會使孩子各學科的知識自動聯系起來。閱讀過程就是打通課堂內外,學以致用的過程。


還有《天使時代》,帶孩子暢想未來生物學的「基因編碼」;


《圓圓的肥皂泡》設想了一種又輕、又結實、能解決西北乾旱問題的新材料。


——都是融匯了課堂知識和 社會 實踐需求的內容。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感受到科幻小說中傳遞出的 文學、科學、美學的融合。


比如《詩雲》在科幻中還融入了詩詞,《歡樂頌》中融入了音樂的藝術。



一個讀者讀完這套書,留下了這樣的感悟:


我想,如果孩子能讀到這一層,父母應該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語文能力和思考能力了吧。

這套書無論封面還是內文插圖,全都科幻感拉滿!



書的版式也貼近時下主流的科幻文學風格,排版疏朗不擁擠,孩子讀起來輕松不累眼睛。

❷ 「孩子接觸科幻文學不能晚於10歲」,我用親身體驗告訴你為什麼

文 / 魔斯媽媽 育兒 實錄

一向溫和、內斂的兒子自從進了六年級,就開始變得有些叛逆和張揚。好像正常生活中的事物已經滿足不了他的思考,總會想一些有深度的話題,也很喜歡挑戰大人的權威。

前陣子,我和朋友談論一個觀點「評價孩子,要先說好話還是壞話?」我倆旁徵博引,什麼「阿倫森效應」、「增減效應」,說得不亦樂乎。兒子一直在旁邊拼樂高,突然來了一句:你們大人真復雜。這不就是「欲揚先抑」的道理嗎?

一次聊天,兒子聽我說看不懂《三體》,彷彿找到了我的痛點,很是有點小興奮。沒多久就從堂哥家借《三體》回來看。 老媽的「弱」,真的是激發兒子「強」的有力武器。 兒子的科幻熱情就此被激發了。

最近,朋友送了一套匯集30位世界級科幻小說名家作品的小說集《意外之外》,他竟然看得腦洞大開。於是我對孩子閱讀科幻文學這件事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科幻文學最大的價值莫過於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和對科學的熱愛。許多科學家和商業領袖都曾在不同場合表示, 少年時讀過的科幻作品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人生。

埃隆.馬斯克製造特斯拉、研究腦機互聯、把人類送上火星,就是他年少時科幻夢想的延續。甚至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位科幻小說家。還有扎克伯格、比爾蓋茨、貝佐斯、馬化騰、李彥宏、雷軍……一大波 科技 新貴都是科幻小說的忠實粉絲。

在激發孩子想像力這件事上,我從兒子身上也看到了科幻文學的神奇力量。

兒子喜歡畫畫。看完美國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的《角斗場》,他根據文字的描述畫出了奧賽德人和人類戰斗的場景。

看完《意外之外:九條命》,兒子若有所思地跟我說,「媽媽,其實你可以換個方式寫 育兒 文。比如,你想告訴大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編個故事。」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機器人照顧小孩。給小孩做飯、打掃衛生,甚至教小孩寫作業,都可以寫進程序里,機器人看起來無所不能。一開始,人們都覺得很好,這簡直是 社會 的巨大進步……

但是100年過去了,人類發現孤僻的人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不懂得包容和理解。結果那些原本最發達的國家,因為不懂得合作,經濟越來越衰敗。國家之間的戰爭也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國按下了核武器按鈕,世界大戰讓人們終於開始反省自己的錯誤。

300年後,人類 社會 沒有手機,生產手機就是犯法。大人想生小孩得接受培訓,考試合格了才能生小孩。還有,不允許加班。員工加班老闆會坐牢,家長下班就回家陪小孩……

我聽了相當驚訝!這腦洞開的,教育部應該選你去當改革顧問。哈哈。

在基於對現實的理解與思考之上,建立起一個新奇而陌生的世界。我想這就是科幻小說的魅力所在吧!

最近兒子的小叛逆,還有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讓我意識到:孩子的思考力已經在不可遏制的快速發展之中。作為父母,應該適時提供一些資源和引導,匹配孩子的成長訴求。

我深表認同,建議十幾歲孩子的父母重視科幻文學對孩子的積極影響。好的科幻文學,其價值遠遠不止激發想像力那麼簡單。

——選自美國科幻作家伊麗莎白.貝爾的《潮痕》,2008年雨果獎作品

——選自英國科幻作家伊恩.沃森的《星夜》

這些文字是不是看起來很優美?大師級的科幻作家,不僅想像力超群,科學知識淵博,還有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學校里老師總讓學生收集好詞好句。其實,讀大師級的科幻作品,隨處可見好詞好句。

未來的故事裡,蘊藏著對現實 社會 的反思。

就好像《三體》通過與外星文明的碰撞,揭露人性的善良與丑惡一樣,你會發現科幻小說里講述的人和事,往往反映的是對當下 社會 倫理道德觀的反思,引發人們思考人類的生存與 探索 , 科技 的進步與危害,個人的成長與抉擇。

關於這一點,我也很有感觸。兒子最近就對「機器人越來越高級,人類生存空間會不會越來越小」這個話題很感興趣。這陣子每到晚飯後,經常找我和他爸用「奇葩說」的方式思辨一番。

我一位朋友的兒子是一個超級科幻迷。她跟我提起諸多看科幻書的好處。其中有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

她說科幻書是她兒子的「減壓利器」。有時候學業壓力大,遇到煩心事,兒子看點科幻小說或者雜志,很快就能放鬆心情。因為把自己置身於小說中那個更大的世界,會感覺現實中的紛紛擾擾那都不是個事。視野會變得更加開闊,心胸也更加寬廣。

閱讀科幻小說,還有一些現實意義的好處。比如,很契合當下的應試需求。

近些年來,中學語文的閱讀理解題和作文選題經常會出現科幻元素。郝景芳的《乾坤與亞力》被選入2019年高中畢業語文測試(全國卷)的閱讀理解材料;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還被選入高考閱讀理解題;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 展望2035,給未來寫一封信

科技 強國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而科幻小說在幫助孩子形成科學思維、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 探索 精神上,有著巨大的價值。所以讀科幻,不僅能解決語文的應試問題,更有利於數學、物理、地理等諸多理科學習。

一點 育兒 心得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用。

❸ 找一篇科幻小說,在科幻大王上發表,大概是什麼導彈在地球上爆炸,然後大人全要死去。留下孩子們來接管世

這是《超新星紀元》

《超新星紀元》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寫於1991年的長篇科幻小說。

1999年末的一天,位於御夫座的一顆超新星突然爆發。在漫長的歲月里,這顆巨大的恆星被星際塵埃所遮擋,沒有被人類發現。這次超新星爆發,給人類帶來了一場近乎毀滅性的災難,人類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超新星紀元。
由於距離超新星太近,強烈的輻射使人類普遍患上了輻射病,人類開始大量死亡。而人們也發現孩子,特別是12歲以下的孩子症狀很輕或根本沒有。後來知道這與基因的自主修復功能有關,年齡越大這種功能就會越差。幾天後,地球上13歲以上的人全部死亡。
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這個社會已經完全改變了。
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後,孩子們開始重新讓世界變得有序。兩個孩子曉夢和華華擔負起了拯救國家的使命。超新星的能量使孩子們暫時擁有了無盡的電力資源,在超級計算機「中華量子」和遍布全國的信息網路的幫助下,國家政權迅速地重建起來,並在這極其關鍵的時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孩子們令人吃驚地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超新星紀元最初的新秩序。全國的孩子們在較大的孩子們的指導下首先解決了生存問題,然後通過全國網路召開了超新星紀元第一次全國大會,孩子們一致通過了「建立好玩的國家」的決議。隨後經歷了美夢時期,沉睡時期等幾個歷史時期,逐漸成熟起來。
世界上眾多由孩子領導的國家之間開始進行接觸,矛盾沖突也逐漸明顯。在大人們的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武力,使用大人留下的各種武器,孩子們想玩游戲一樣進行戰爭。戰爭愈演愈烈,最終甚至發展到動用核武器的地步。
在孩子們真正長大以前,新的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❹ 劉慈欣的小說看哪個順序好

劉慈欣的作品涵蓋了豐富的科幻題材,其閱讀順序可以是:《帶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贍養上帝》、《贍養人類》、《白堊紀往事》、《吞食者》、《詩雲》、《球狀閃電》,最後是《三體》三部曲。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信陽,成長於山西陽泉。他擁有本科學歷,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及副主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劉慈欣的成就標志著他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
自1985年10月參加工作以來,劉慈欣的作品連續多次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銀河獎,並在2010年贏得了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被評為《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同年還獲得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在創作風格上,劉慈欣繼承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的傳統,以緊張刺激的情節和生動的語言為特點,展現了科學和自然界的偉大力量。他善於將工業化進程與科學技術融合,塑造出強大的力量感,並在作品中貫穿著英雄主義情懷。例如,他的小說《流浪地球》結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在宇宙中生存的困境等宏大主題,描述了地球因太陽毀滅而進行的悲壯的太陽系逃離之旅。

❺ 15部劉慈欣經典作品,首次被改編漫畫,這才是科幻的正確打開方式

劉慈欣,中國科幻第一人。復旦大學的中文系教授嚴鋒曾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級水平」。

亞洲首獲「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

十次榮獲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銀河獎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終身成就獎

霍金同款「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的「 硬科幻 」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像,所以小說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

清華理工男高曉松在剛開始看《三體》時,前三遍都沒看過第40頁。第四遍,他咬緊牙關從第41頁開始,直到看完前100頁才走進了大劉的世界。他又立刻從頭開始,一口氣看完了三本。他贊嘆道,《三體》是近十年來最偉大的中文小說。

《三體》收獲了無數的贊譽,就連奧巴馬都忍不住給劉慈欣發郵件催更。但是劉慈欣卻感慨:「我從來沒有用文字把自己想像中的畫面真正表現出來,一次都沒有。你們去看我的短篇,就能看到焦慮。」

劉慈欣認為,表現科幻最好的方式不是文字,而是圖像 。深奧的「硬科幻」,只有用逼真的畫面才能變得一目瞭然。

去年,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票房高達46億,位列國產電影票房榜第三位。這部電影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新紀元,也使無數人沉迷在劉慈欣塑造的星辰大海之中,掀起了全民的科幻熱潮。

但是,看過原著小說的科幻迷就會發現, 書中四分之三的精彩內容,在電影中並未展現 。

為了更全面的展示劉慈欣的科幻世界,今年四月,劉慈欣作品首次改編的漫畫上市了。首發第一天,就刷爆了朋友圈。

電影《流浪地球》製片人的推薦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是劉慈欣親自授權 ,由中國團隊主導,聯合全球11個國家,近30位頂級漫畫藝術家傾力奉獻。這個系列將一共 改編15本 劉慈欣的經典科幻小說,創作周期長達4年半,耗資千萬。未來,將在全世界至少8個國家發行。

第一批改編的4本漫畫,分別是《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和《圓圓的肥皂泡》。

藝術品一樣的美感,史詩級大片的震撼

漫畫逼真的視覺效果,將劉慈欣腦海中的畫面投影般地呈現出來,幫助讀者打破想像力的天花板,迅速進入大劉的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中的「氦閃爆發」,太陽在宇宙中謝幕:

地面上,凍結的二氧化碳乾冰首先融化,騰起陣陣白色蒸汽;海冰表面開始融化,受熱不均的冰層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漸漸地,太陽照在地面的光柔和起來,強烈的太陽風產生了極光,蒼穹中飄動著巨大的彩色光幕。

光最終還是消失了,一個暗紅色球體在慢慢膨脹。行星在上億度的輻射中化為輕煙。它已經不是太陽,不再發出光和熱。太陽死了。

地下城

《鄉村教師》中,外太空碳基文明與硅基文明之間恢弘的星際戰爭

《夢之海》中,低溫藝術家帶著冰凍的大海升到天空的驚人場面

《圓圓的肥皂泡》被五彩繽紛的肥皂泡包圍的城市

這套漫畫書非常大,閱讀的時候就像翻一個大相冊,並且裡面暗含了多個驚艷的折頁。

《流浪地球》的繪者,最喜歡的分鏡是一個四頁拉頁,展現了雄偉高山上「上帝的噴燈」——地球發動機。他說:「人類在畫面里非常小,但我希望能體現出人類雖小,卻可以創造出比這些高山更雄壯的事物:那些能推動地球的發動機。」

《流浪地球》中,地球要逃離太陽系,有一個關鍵點是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

「引力彈弓」有個形象的比喻:假設你在廣場滑旱冰,突然身後有一個速度更快的同學趕上來超過了你。超過你的時候,他伸出手拉了你一把,這時你就有了一個加速效果。

我們都知道「萬有引力」,任何物體都會相互吸引,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那麼木星到底有多大呢?

木星面前,在沸騰的暗紅色的雲海上空,地球彷彿是一隻藍色小氣球。

無比巨大的木星,就是這樣拉動地球,使地球飛出太陽系。

在真實世界中,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發射外太空探測器時,也確實曾使用過「引力彈弓」。

忠於原著的結構和精神內核

將小說改編成漫畫,最大的挑戰就是既原汁原味地呈現原著,又創造性地還原其精神內核。出品人李贇表示,「 讀者不用擔心原著被魔改 ,書中原有故事結構、原本的世界觀、精神內核等等都不會改變」。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人,不禁被大劉的的浪漫情懷所打動——在人類的終極生存面前,不是讓一部分人坐飛船離開,而是2500代人帶著地球一起去流浪。

這個想像,完全超越了國家、民族、時代的限定,而這卻是劉慈欣早在1999的設想。

就連原著中過目不忘的金句,也一同保留了下來: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劉慈欣《流浪地球》

劉慈欣的許多作品,都適合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一起閱讀。

《鄉村教師》中,一面是落後的鄉村,一面是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破舊的教室、搖曳的燭光、舉起的小手。老師撐著重病的身體給孩子們上的最後一堂物理課,竟無意間拯救了整個地球。

當外星人得知人類沒有「記憶遺傳」時,表示這聽起來就像個神話。而充當兩代生命體知識傳遞的媒介,就是那個近乎消失的太古文明詞彙——教師。

最後一幕,孩子們祭奠李老師的紙錢,在火光中飛舞,頭頂星空一片璀璨。

集合全球近30位頂級漫畫家,代表當代漫畫最高水準

劉慈欣漫畫團隊幾乎雲集了全世界的漫畫大神,堪比好萊塢大片的全球創作團隊。

以大家最熟悉的兩部作品為例:

《流浪地球》的繪者,是義大利漫畫家斯蒂芬諾·拉弗雷。他曾參與《蝙蝠俠》、《X戰警》的漫畫創作。

拉弗雷筆下的《流浪地球》也是滿滿的美式風格,猶如3D電影。據說,他為了不影響創作,至今還沒有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

《鄉村教師》的繪者,是中國青年漫畫領軍人物張曉雨。最初,大劉在《科幻世界》連載這部作品時,張曉雨就是其中的插畫作者。

張曉雨的作品中有著濃郁的中國鄉村風情。

他細膩地描繪了孩子破舊的衣服、亂糟糟的頭發,得食道癌的老師放在床頭帶血的痰盂。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都是這些漫畫大神的親筆手稿。為了更好地打磨作品,每一部漫畫都配有3人小團隊:1名專業的漫畫編劇、1位風格相符的頂級繪者、1位專業的上色師。

同時,《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為了追求最好的印製效果,選擇了屢獲國際印製大獎、迪士尼認證的歐洲印刷企業——利奧紙品承印。每一張畫稿,都是在歐洲列印色稿,並經過四次校色,色彩呈現堪稱完美。

科幻的魅力

科幻作品對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科幻迷的話,讓劉慈欣深以為然。這位讀者對劉慈欣說,「 希望你們能拉著我們的手在太空中飛行,在時間中看未來和過去,帶著我們仰望星空,聆聽宇宙最深邃的思想 」。

之前,網友們看到一篇小學生作文,驚呼「逆天了!」這個孩子對時間深刻的理解,就連韓寒都忍不住點贊。

孩子的老師說,這名小學生喜歡閱讀,更是劉慈欣的粉絲。

莫言曾說,科幻會在未來的文學領域占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事實上,科幻文學已經受到了國內主流教育的認可。不論是初中語文課本,還是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都頻頻出現劉慈欣的作品。

劉慈欣的作品,不但具備科學理性精神,也不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發散思維。這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課。

而對於成年人來說,科幻世界將帶來開闊的思維和無盡的精神力量。

復旦大學教授嚴峰迴憶,「 多年以後,我還會記得看完《三體》的那個秋夜,我走出家門,在小區盤桓。鉛灰色的上海夜空幾乎看不到幾顆星星,但是我心中卻彷彿有無限星光在涌動 」。

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❻ 怎麼看待劉慈欣的文章被選用到高考語文閱讀中

多名專家提到了今年高考全國III卷中選用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微紀元》。 「劉慈欣的小說在流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說,這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幻小說首次進入高考。 命題專家指出,考題中選入劉慈欣的作品是一種內容與題型的創新,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防止刷題、宿構。「學生們的閱讀無外乎有兩大類:喜歡讀的和應該讀的。」濟南外國語學校劉笑天老師說,劉慈欣的作品在中學生中有廣泛的市場,這樣的題目正是引導學生用他們喜歡的閱讀來構建他們閱讀能力。 「加強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從文本呈現方式、試題設問等方面,有效考查考生面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時選取恰當策略進行信息處理的能力。這也正是現代社會對語文學科提出的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專家說,比如,今年浙江卷的第六題就要求考生針對給定文段歸納主要內容,將信息的整合、提煉與對寫作能力的考查結合在一起。來源:中國青年報

❼ 誰知道科幻世界裡有一個關於人體的基因改造。讓非洲人吃草添包肚子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1. 《天使時代》是劉慈欣的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桑比亞國通過基因改造技術,使得人們能夠適應食草的生活方式,從而解決飢餓問題。
2. 在聯合國生物安全理事會的一次會議上,桑比亞國展示了經過基因改造的兒童卡多,他能夠吃草生存。這一行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震驚和憤怒。
3. 國際社會認為桑比亞國的行為違反了聯合國生物安全條約的最高禁令,是對人類基因的重新編程,破壞了人類文明的基石。因此,他們決定對桑比亞國進行軍事打擊。
4. 在戰爭開始後,桑比亞國展示了一種新的武器——長著白色翅膀的飛行士兵。這些士兵的出現,使得戰爭形勢變得更加復雜。
5. 菲利克斯將軍是「第一倫理」行動的最高指揮官,他對航母在海上的生存能力一直存有疑慮。他認為航母就像一隻薄殼大雞蛋,脆弱得很。
6. 這場戰爭被認為是無聊的戰爭,因為它沒有造就出像巴頓、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那樣的英雄。
7. 這場戰爭也反映了軍隊在精神上的衰落,因為他們缺少自己的英雄偶像。

熱點內容
小說頭像圖片現代言情 發布:2025-07-12 13:31:05 瀏覽:565
隱龍小說排行榜前10名 發布:2025-07-12 13:25:38 瀏覽:943
有什麼好看的穿越言情完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2 13:25:03 瀏覽:656
日在校園之我是誠哥小說 發布:2025-07-12 13:14:28 瀏覽:863
關於撒旦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2 12:58:22 瀏覽:625
強者重生的現代玄幻小說 發布:2025-07-12 11:54:48 瀏覽:875
喜馬拉雅的科幻小說什麼好聽 發布:2025-07-12 11:51:11 瀏覽:613
女主叫言洛希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7-12 11:48:05 瀏覽:238
科幻小說什麼出版社好 發布:2025-07-12 11:02:36 瀏覽:601
埃及小說言情穿越有肉 發布:2025-07-12 11:01:58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