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免費聽小說無聲的告白

免費聽小說無聲的告白

發布時間: 2022-05-09 11:08:26

㈠ 《無聲告白》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

而瑪麗琳,一切都只源於瑪麗琳的夢想和生活無法完美統一。瑪麗琳的痛苦也是無比真實的,她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子女,但卻又過著不是她真正想要過的生活,這種分裂的痛苦簡直可以把人逼瘋。
莉迪亞的死換來了所有人的沉默和思索。最終,生活仍然要繼續。瑪麗琳無法成為醫生,詹姆斯從狂亂中恢復了理智重新回歸家庭。小女兒漢娜終於得到了父母的關注和擁抱,內斯如願去哈佛讀大學。一切似乎都恢復了平靜,而莉迪亞死了。
莉迪亞本來可以不死的。但是她就這樣死了。
一家人從來沒有把事情拿出來述說或者溝通過。每個人都因為愛著對方,而壓抑著自己。沒有人告白,沒有人反抗,甚至是瑪麗琳自己,被夢想折磨得甚至想要放棄家庭,也沒有試圖跟詹姆斯透露心跡。也許每個人內心裡都覺得,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只有妥協於命運或者打破平靜。沒有中間地帶,沒有兩全其美,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那麼多的誤解都在寂靜無聲中被莉迪亞的死亡消融。最終完成了一個真正的妥協。

我最近也在看這本書,但只看了一小部分。我覺得上面的這些,能讓你理解整本書為什麼叫《無聲告白》

㈡ 求無聲告白小說txt

鏈接: https://pan..com/s/1vDNoxxwK1qr4aRZ9CI6YxQ

提取碼: 351j

《無聲告白》是2015年8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伍綺詩。

㈢ 《無聲告白》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無聲告白》([美] 伍綺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Ds2-UC0_hTAJxN3WUSUsVA

提取碼:zqo9

書名:無聲告白

作者:[美] 伍綺詩

譯者:孫璐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7

頁數:296

內容簡介: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莉迪亞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系,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關於愛與失去,以及我從未告訴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歐美文壇的華裔作家!

憑借處女作奪得2014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第1名

擊敗斯蒂芬•金、村上春樹等99位大牌作家,橫掃歐美所有榜單

——————————

◆2014 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 第1名

◆2014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年度最佳圖書

◆2014 Buzzfeed最佳虛構類圖書

◆2014《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圖書

◆2014《赫芬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2014《紐約時報書評》年度百佳圖書

◆2014《TIMEOUT紐約》年度十佳圖書

◆2014《奧普拉》15本年度必讀文學&虛構類圖書

◆2014《紐約時報》超級暢銷書

◆2014《書目》編輯年度之選

——————————

媒體及名人推薦

即使我們熟知身邊有這類故事,也從來沒在美國小說中見過,起碼,在伍綺詩之前,沒有誰處理過這類故事。這部小說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紐約時報書評》

2014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第一名——《無聲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並且,這本小說沒有任何一處落筆是粗疏的。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對《無聲告白》的刻骨崇拜,會導致讀者對這本書抱有太高的期待。但這本書就是好得這么極致!深情力透紙背,刺痛你心,用詞精準而剋制,文風溫婉而細膩。

——美國亞馬遜編輯推薦語

爆發力驚人的處女作,筆觸閃爍著散文的美感與精準,觀察與洞見則像社會學家一樣深刻。伍綺詩的小說從第一頁開始就吸引住了讀者,我們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亞之死背後的故事……而小說最終揭示的真相,振聾發聵。

——《赫芬頓郵報》

情節展開極為機智,處處撩動你的情緒……伍綺詩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讓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性別與種族的嚴肅主題。這樣嚴肅的主題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徹,而且故事的節奏,竟然還可以越來越快,越來越驚心動魄,直到最後真相大白,好像有陽光鋪滿房間。

——《奧普拉》

伍綺詩這部處女作,令人驚嘆地包容了各種復雜情緒,以一種罕見的洞察力,表達了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沖突,時代與時代之間的沖突,而這種表達,完全是一位精通寫作的大師的傑出手筆。伍綺詩值得期待。

——《書目》

這部情感真摯、充沛的處女作小說,是以一個年輕女孩的死亡開始的。莉迪亞,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一個混血家庭,被給予無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沒有任何一盎司的陳詞濫調。伍綺詩的行文,是如此准確和敏銳,她刻畫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一部溫柔的小說處女作……這部小說可能會觸發無數的悲傷,關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以及一個悲劇是如何影響了一個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紐約》

在這本書中,伍綺詩深入地譜寫和揭曉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這些隱藏已久,安靜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種族和性別等議題的探討,慢慢地帶領讀者見識到伍綺詩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勝,直至讀到最後一頁,深深的觸動仍在心間回盪。伍綺詩的首部小說,情感復雜,彷彿一股吸引人的強勁水流,拖著你隨著急流向前,直到抵達最後的秘密。

——《科克斯書評》

異常優秀,非常完整的一部處女作……這個故事令人心痛,伍綺詩非常巧妙地將這部復雜、跨越多個年代小說的線索串聯在一起。《無聲告白》是一部難得的佳作,獨具魅力,她深入寫出了這個美國家庭里每個人內心的秘密。讀完的時候,仍讓人淚流不止。

——《洛杉磯時報》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確!圍繞身份焦慮和巨大悲慟,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開了故事……本書會和每一個人取得共鳴,只要你曾經向家人撒過哪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謊。

——《波士頓環球報》

一個動人的故事,對於生為女兒們的書中女性來說,文化之間的隔閡與差異是人生中的第一道課題。

——《Vogue》

我對《無聲告白》愛不釋手……伍綺詩的筆觸細膩、觀察敏銳,對李家每一位成員的描摹,對他們種族差異問題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尋殺害家中二女莉迪亞真凶的線索,一直讀到最後一頁,都讓我緊扣心弦。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第一名,《就說你和他們一樣》作者烏文•阿克潘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對這個混種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綺詩的這部處女作,張力十足,餘味久久不散。

——《娛樂周刊》

這不僅是一個關於愛和失去的故事,這還是一個美麗而讓人難以忘懷的,講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的故事。

——《書道》

性別、種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壓在子女的肩頭,對以上這些,本書進行了深刻而細膩的反思……伍綺詩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種程度上,有些誤解,永遠無法消弭。

——《舊金山記事報》

讀完了還久久沉浸在故事裡面。16歲少女的死亡讓她的家人們開始懷疑——她究竟在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這部處女作讓人想起了《可愛的骨頭》。

——《嘉人》

感人至深,大師手筆。伍綺詩沒有給她筆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輕松的未來,也沒有給她的讀者任何虛假的希望。她給的是真實的希望。

——《安娜堡觀察員》雜志

冷靜,激烈……這個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蘇里人》

伍綺詩極有技巧,她將這個悲劇的每個微小線頭都撿拾了起來,順著這些線頭,牽出了很多秘密,諸多真相紛至沓來,酸楚而最終令人振奮。

——《娛樂周刊》編輯評論語

伍綺詩這部處女作的第一個章節有些閱讀難度,一個家庭的大女兒死了,這個情節,對那些追逐快感的讀者而言,可能是個挑戰。但是,馬上,隨之而來的,就是密集而緊湊的各種轉折——這個家庭的成員們,彼此都深藏著太多從未訴說的秘密。這絕對是我今年最愛的一本小說。

——美國《大觀》雜志

作者簡介:

伍綺詩(Celeste Ng)

征服歐美文壇的華裔作家。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長大,父母均為科學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她畢業於哈佛大學英文系,後考取了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生院,獲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在出版《無聲告白》前,她已寫作多年,小說及散文作品多見於各類文學期 刊雜志。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長篇處女作,故事編排精妙細致,文筆沉穩內斂,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成為2014年度極具實力且眾望所歸的黑馬,榮獲2014美國年度圖書桂冠。

《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綺詩2017年的重磅新作,一經出版,便獲得2017美國年度小說殊榮,隨後一口氣拿下27項年度圖書大獎。《紐約時報》書評稱贊此書道:「極端、劇烈、熾熱,令人心碎不已,比《無聲告白》更勝一籌。」

伍綺詩如今與家人一起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生活。 想了解更多關於伍綺詩的信息,可關注她的官方網站:http://www.celesteng.com

㈣ 《無聲告白》大概內容是什麼

《無聲告白》大概內容如下: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莉迪亞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

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系,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無聲告白》簡介:

《無聲告白》,2015年8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伍綺詩。《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故事編排精妙細致,文筆沉穩內斂,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成為2014年度最具實力且眾望所歸的黑馬。

不僅躍升為《紐約時報》暢銷書,還獲得包括美國亞馬遜網站在內的無數媒體評選出的2014年度最佳圖書。

㈤ 求《無聲告白》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無聲告白》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xVM_5pqQBlj_6KTLJTr9bw

?pwd=bzav 提取碼: bzav
簡介:無聲告白pdf是由伍綺詩所著的長篇小說,講述了圍繞莉迪亞的突然死亡,父母、哥哥、妹妹的不同反應,敘事排版精妙,扣人心弦,一經出版就備受好評,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㈥ 無聲告白這本書想揭示的是什麼

《無聲告白》是對社會、時代、人性的無聲探詢。

誠如「有書」導讀中所說:「這不是一部純粹的成長故事,它雜糅了種族、性別、家庭、個人追尋自我價值、青春危機、愛情等諸多主題。」

一、不同膚色的種族悲哀

本書中的父親詹姆斯作為二代華裔,在作者所設置的故事年代下處於一個華裔仍受到很大蔑視和異樣眼光的時期。而他與妻子瑪麗琳,兩人由於不同種族差異的成長經歷所導致的價值追求分歧,也正是他們婚姻家庭不幸的根源所在。

從大環境下來說,詹姆斯和瑪麗琳的結合使得整個家庭由於血緣繼承、孩子的容貌肖似父親而必將承受被社會視為「異類」之苦。

瑪麗琳的母親對這樁婚姻的反對、如一家人外出旅遊時被打量的尷尬、再如幾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如父親一樣宿命輪回般的被孤立……這些生活中的瑣碎細節,卻是整個大環境以有色眼光看待這一種族群體的縮影,這殘酷現實由社會時代的因素促成,悲哀卻又絕不可避免。

從小家庭中的個人角度來說,正是由於出身而成為「異類」、深受歧視之苦,詹姆斯對於「能融入環境」的極度渴望以隱性方式投射在他對婚姻和家庭的態度中。

瑪麗琳外表的「融入」使得詹姆斯從妻子身上得到了心靈慰藉,而他對於兒女的全部期望更是能夠擺脫被孤立的命運、廣交朋友和正常戀愛。恰恰相反的是,瑪麗琳卻畢生追求「與眾不同」,詹姆斯由於種族外表差異而導致的超脫人群的「不同」正是他最初吸引瑪麗琳的根本原因。

種族沖突不可能完全消弭,而其緩解也絕非一日之功。除了國家的強大之外,整體國民素質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也是為我們贏得更多國際尊重的關鍵因素。但在「種族」這一社會課題之下,導致莉迪亞個體悲劇的原因卻是一時無法解決的。這需要時代和社會、需要數代人的共同努力。

二、人生輕舟由誰掌舵

通過全書可以看到,造成莉迪亞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在於與生俱來無法擺脫的種族血緣,而造成悲劇發生的直接原因卻是父母對她的過度期許。

在如今的教育問題中,父母對子女過度的愛造成悲劇已經日益引發人們的思考。這種「愛」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過度溺愛,這類愛是容易被覺察也是如今最引發批評的。

但本書卻揭示了另一種不易被覺察、且常常被視為天經地義的過度之愛,即父母的過度期許。這樣的期許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個人理想未曾或難以實現,在無意識中便通過教育轉嫁到了子女身上,以「愛」為名和「為你好」為由使人無法反駁。

父母愛孩子,應學會尊重和相信他們的選擇,而非全憑自己的期待和以不放心為由代替他們選擇;孩子愛父母,應理解他們總想著為自己包辦一切的苦心,同時也要學會敢於說出自己的獨立想法。而良好的溝通將成為通往各自內心的橋梁。

三、受苦的靈魂

全書中,由人物形象構架形成的整體故事框架非常完整:父親詹姆斯作為社會層面的代表,以他為主要線索的種族問題是整個故事中不可避免的社會大背景;母親莉迪亞作為家庭層面的代表,她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她的出走對家庭凝聚力的毀滅性影響,成為故事中家庭及個體悲劇的重要因素。

三個孩子亦分別處於互相均衡的不同位置,莉迪亞作為家庭最重的一端,是「宇宙的中心」;哥哥內斯處於微妙的平衡點,無形中給予莉迪亞精神上的支撐;妹妹漢娜則是家庭中最輕的一端,可有可無,盡力減弱著自己的存在感。

此外,傑克,這個完全處於莉迪亞一家人之外的人物,亦有其重要作用。他是莉迪亞唯一的「朋友」,內斯的「敵人」,又像是這家人與外界聯系的一個出口,牽引出家庭之外的外圍世界,亦在最後如一股外界的清流,給了莉迪亞擺脫家庭重壓的觸動。

在本書最後,我們都知道了莉迪亞確實是自殺而亡。但全書的結尾,卻並未僅僅停留在莉迪亞的死去上。

盡管這本書由一個悲劇開頭,卻並未以悲情的語言結束。伍綺詩以溫情的筆風,將故事中每個人的將來慢慢鋪陳開去——就好像所有的苦痛終將過去,所有的生活即使無奈都仍會繼續,失去了莉迪亞的一家人,仍將互相扶持、磕磕絆絆,一路向前。

(6)免費聽小說無聲的告白擴展閱讀:

媒體及名人評價

即使我們熟知身邊有這類故事,也從來沒在美國小說中見過,起碼,在伍綺詩之前,沒有誰處理過這類故事。這部小說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紐約時報書評》

爆發力驚人的處女作,筆觸閃爍著散文的美感與精準,觀察與洞見則像社會學家一樣深刻。伍綺詩的小說從第一頁開始就吸引住了讀者,我們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亞之死背後的故事……而小說最終揭示的真相,振聾發聵。——《赫芬頓郵報》

這部情感真摯、充沛的處女作小說,是以一個年輕女孩的死亡開始的。莉迪亞,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一個混血家庭,被給予無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沒有任何一盎司的陳詞濫調。伍綺詩的行文,是如此准確和敏銳,她刻畫的人物入木三分。——《出版人周刊》

㈦ 無聲告白最後父母為什麼覺醒了

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和孩子,是彼此贈予的最佳禮物。」

對父母來說,因為子女的誕生,才體驗到眾人口中「承歡膝下」的樂趣,而對孩子而言,正是因為有了父母,才得以開始自己多彩的人生。

父母與子女,也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雙方相互牽絆卻又各自獨立。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顧全大局,懂得進退,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愉悅又輕松的家庭環境;還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意願強行「甩」給子女,過分的干涉子女的生活,不捨得適時放手,縱然是「以愛之名」,也只是在無形之中給子女套上沉重的枷鎖。

小說《無聲告白》中莉迪亞的父母便是如此。

莉迪亞是家中的二女兒,母親是美國土著,父親則是中國移民,特殊的家庭組合決定了她的外表與常人存有迥異。但,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黑頭發的她,自小就深得父母的喜愛。

也正因為此,父母對她抱有太多的期待,他們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未經歷過和擁有的人生統統放在了莉迪亞的身上,希望莉迪亞可以替他們完成,以便彌補自己內心深處的遺憾。

然而,物極必反,當父母飽含期待的愛太過沉重,絲毫不顧及子女是否能承受得住時,愛就會成為一種傷害,一種讓子女迫切想要逃離的負擔。

也許,父母與子女之間,最悲哀的莫過於此:子女需要的,父母無法或不願意給予;父母給予的,卻不是子女想要或者可以接受的。

父母給予的過分期待,是兒女身上沉重又無法逃脫的隱形牢籠。

太多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所有,不管是外在的還是精神上的物質,毫無保留的給予子女。他們不會考慮子女是否能全盤接受,即便有一些是他們自身都無法實現的夢。

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年輕時叛逆、獨樹一幟,從上大學時所選的物理專業,到打算從事醫生這個職業,再到和詹姆斯的婚姻結合,都是源於她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與眾不同。

她不願意成為像母親一樣把畢生都貢獻給家政的女人,不甘心一生圍繞著丈夫、孩子、房子團團轉,期望與母親過得不同,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結婚生子她被迫終止了自己的大學生涯,繼而與醫生這個職業無緣。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最終她發現自己還是成為了像母親一樣的女人,不甘於現狀卻又無力扭轉局面的她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女兒莉迪亞身上。

女兒的乖巧聽話讓她心中竊喜,她處處鞭策著女兒,學習上更是步步緊逼,就連女兒的生日禮物,都是送一些自己喜歡的和醫學相關的各類書籍以及聽診器。

再看父親詹姆斯,他的童年算是一個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中國移民,父母也是做著最低等的工作,家庭條件的不佳再加上外形上的差異,讓他自幼受盡了歧視,也因此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甚至更沒有一個可以談得來的朋友。

正因為如此,他把自己一直以來欠缺和渴求的社交活動轉移到了子女身上,他時不時的催促莉迪亞多交朋友,變著法子的讓她融入各種朋友圈,表面上看是希望女兒有一個良好的社交圈兒,其實是以此彌補自己自卑又敏感的內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的天性,這種渴求成功的心態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落後於他人。但有時,父母過分的期待不是一種向上的動力,反而是子女費盡心思想要擺脫的牢籠。

熱點內容
蘿莉百合修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10:55:34 瀏覽:253
小說入戲好看么 發布:2025-05-15 10:46:11 瀏覽:674
暢銷的小說言情作者唐 發布:2025-05-15 10:45:33 瀏覽:579
主角帶女兒種田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09:21:08 瀏覽:428
古代小說描寫賜婚聖旨 發布:2025-05-15 08:54:18 瀏覽:757
武俠小說燕無雙 發布:2025-05-15 08:46:30 瀏覽:783
網路小說市場 發布:2025-05-15 08:36:24 瀏覽:515
社會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5 07:30:40 瀏覽:198
戰勛爵和蘇子諾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5-15 06:23:24 瀏覽:739
寫得好的都市男主小說 發布:2025-05-15 06:22:42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