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月下小說免費閱讀
① 魯迅的社戲中的月下歸航中發生了什麼事選其中三個人進行分析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他寫的小說《社戲》.小說寫的人與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二、檢查預習.
1.讀准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出示小黑板)
憚踱頗歸省行輩攛掇鳧水潺潺宛轉
2.討論課文段落層次.
1)文章的中心情節是什麼?圍繞這~中心事件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
看社戲
戲前波折(開端)
夏夜行船(發展)
船頭看戲(發展)
月夜歸航(高潮、結局)
2)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明確: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公公送豆.
3)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三個部分.一、(1一3段);二、(4-30段);三、(3-40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明確:"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為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2.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為什麼是"我"的"樂土"呢?
明確:①可以免讀一些難懂的書,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②沒有一些禮教的束縛,人人平等.③還有著眾多豐富有趣的活動.
3.這一部分與中心情節有什麼關系?可否去掉呢?
明確:這一部分為中心情節的展開作好鋪墊,如果去掉,後文的情節會顯得過於突兀,且顯得過於單調.
四、組織學生熟讀全文,為下節課的進一步學習作好准備.
五、布置作業.
思考課後練習題二、三.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略)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看戲之前遇到了什麼波折,後來又如何解決的?
明確:三次波折,三次轉機.
又請班上男同學齊讀第10自然段,女同學圈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詞語,
共體味其運用之妙.
明確:動詞,拔、點、磕、架.充分描繪出小夥伴駕船技術的熟練,反映出小夥伴們聰明、能乾的特點.
3. 結合課後練習二第1小題,學習"夏夜行船"段,引導學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寫方法.
(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4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
明確: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台"並不停地唱著.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5.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寫"月夜歸航"的段落,並思考課後練習二.
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6在寫孩子們偷豆的時候,有一句人物語言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請同學們找
出來,並思考表現了何種性格特徵.
明確:阿發,"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出這群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後一部分是寫看社戲的餘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孩子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來",並又送上一大碗羅漢豆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老人的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說明"我"之所以愛平橋村,正是因為平橋村的人善良可愛.深化主題.
2.討論:我們把文章最後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刪去可不可以?為什麼?
提示:①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麼"我"卻有這種感覺?②《社戲》這篇小說全文原有前後兩部分,課文書選後一部分,找出《社戲》全文,讓學生對比閱讀,啟發學生思維.③同學們讀這篇小說有什麼感受?你覺得文中尤其是最後一句充滿著一種怎樣的情債?(參看《教師教學用書》中范伯群的《人生經驗通直感--從《社戲》和《朝花夕抬》談起.)
② 暗戀日記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
《暗戀日記》的作者是月下流殤。男神斯內普:「請別再喜歡我了。」
渣渣莉莉安娜:「好噠!!」然後她就跑了……
③ 惡魔城在不同主機上都有那些作品,月下夜想曲是哪個主機上的
月下是SONY出的PLAY STATION(PS)上的,別的不知道可以,這個怎麼能不知道呢???作為惡魔城的FANS,這個可是基礎中的基礎!
(以下內容是復制的)
看到這么多朋友對惡魔城系列感興趣,偶也是愛好者,就把偶搜集到的一些與惡魔城有關的游戲歷史背景和相關故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吧!!
首先是,惡魔城系列的歷史
惡魔城--時之回想曲
不要以為這是在介紹惡魔城系列的新作品哦,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全面地回顧惡魔城系列的故事情節以及回顧每一作的特點。
吸血鬼Dracula伯爵(國內有很多譯名,不過筆者認為「德拉柯拉」是比較接近的)是歐洲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因地域不同,人們對Dracula的描述及故事也略有所出入。而真正讓人們了解他的,還是Bram Stoker寫於1897年的小說:《Dracula》。KONAMI的惡魔城系列,則正是基於這部小說的情節。
小說中是這么描寫吸血鬼的:吸血鬼要靠喝人類的血液才能生存下去,並傳染那些人類受害者。這樣,當那些被傳染過的受害者死後,並不會真的死去,而是變成吸血鬼,從墳墓中爬出來,去迫害其他的人。吸血鬼很怕陽光,所以它們只能夠在夜間活動;如果在白天,它們的能力就會下降很多,沒有魔法、沒有力量,有時甚至比一般的人類還要弱(這一點同很多關於吸血鬼的故事不同,在絕大多數故事中,吸血鬼見到陽光後會化為灰燼而死)。大蒜和十字架能夠將它們鎮住;聖水則可以燒傷他們它們的皮膚。雖然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從人類而來,但是變成吸血鬼之後,就會擁有化身的能力,它們可以變成一隻蝙蝠;一匹狼或是化作一團煙霧隨風而去……在整個惡魔城系列中,我們的主角都用祖傳下來的名為VampireKiller的皮鞭來消滅吸血鬼。但是真正能夠制服吸血鬼的的武器卻並不是皮鞭,而方法也比抽打復雜得多:首先,要使用長釘刺入吸血鬼的心臟,然後盡快將他的頭砍下,把他的嘴裡塞滿大蒜,面朝下放著;或是在長釘刺入心臟之後,將其裝進自己的棺材,浸在一人深的水底。這樣,吸血鬼才會永世不得超生……
好了,讓我們將話題轉回來,看看整個惡魔城系列:
游戲「惡魔城」在日本的名稱是「惡魔城Dracula」,後來發展成了「惡魔城Dracula X」。而在北美及歐洲地區,這一系列名為「CastleVania」。由於惡魔城系列的情節並不是按照游戲推出的先後次序而發展,所以我們這里先按故事情節為主序,然後按年代對整個系列作一下回顧。
惡魔城的傳說:
本系列的邪惡主角是吸血Count Dracula伯爵,他的目的就是用黑暗的力量來統治全世界。而正義的一方是有著超人力量的貝爾蒙特(Belmont)家族,居住在羅馬尼亞,他們的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吸血伯爵的黑暗計劃。
到目前為止,惡魔城傳說中最早的故事發生在1475年。那時,Count Dracula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殺戮無數並集結了數目可觀的黨羽,准備讓黑暗籠罩整個世界。這時,一名帶有貝爾蒙特家族血統的人站了出來,索妮婭·貝爾蒙特(Sonia Belmont),這是惡魔城系列貝爾蒙特家族中出現的唯一一位女性。她接受了與Dracula伯爵戰斗的宿命,使用她們家族特有的超人力量戰勝了Dracula。人們本來應該感謝這位為全世界重新帶來光明的女英雄,但是很多人被她身上神奇而又強大無比的力量驚呆了,有的人居然認為這會給人類再次帶來災難,於是,貝爾蒙特家族遭到了不白之冤,他們被流放了。
與這段故事相對應的游戲是1997年在GameBoy上推出的《惡魔城Dracula-漆黑前奏曲》。我們在游戲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索妮婭的馬尾辮。
到了1492年,Count Dracula伯爵又開始活動了,他帶著部下瘋狂的殺人並為自己的復活舉行各種祭祀。這次,他的目的有兩個:創造出一個充滿黑暗的世界並毀滅整個貝爾蒙特家族!十多年來,他一直夢想著有這么一天能實現這兩個願望。但對於吸血鬼來說,任何有關貝爾蒙特家族的夢,最終都會變成惡夢。羅馬尼亞的人們感到了恐懼,沒有人喜歡死亡。他們要找一個英雄、一個帶有貝爾蒙特家族血統的人來為他們消滅吸血鬼。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貝爾蒙特家族的一員:索妮婭的弟弟特理沃(Trevor Belmonts)。現在,特理沃接到了家族的命令,要他馬上消滅吸血伯爵!於是,特理沃拿起了經過洗禮的皮鞭,蹋上了宿命的征途。
與索妮婭的孤軍作戰不同,特理沃有3位同伴相隨:Grant DaNasty、Sypha Belnades和Dracula伯爵的兒子Alucard。
特理沃一行費盡周折,終於將打敗了Dracula伯爵。伯爵將在自己的棺材中沉睡一百年。而通過這次的教訓,羅馬尼亞人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過,他們將貝爾蒙特家族接回了自己的家鄉。
與這段故事對應的游戲是1989年在任天堂8位機上推出的《惡魔城III-惡魔城傳說》。
每隔一百年,正義的力量就會神秘的漸漸削弱。這樣就給Dracula的復活一個良好的時機。到了1592年,在一個令人不安的黑夜之中,Dracula伯爵從墳墓中走了出來,他發誓,如果這次自己再被打敗,絕不會讓自己一個人在棺材中沉睡!與此同時,他宿命的對手,西蒙·貝爾蒙特(Simon Belmont)來到了自己面前。西蒙是特理沃的孫子,曾經接受過索妮婭和特理沃兩個人的訓練,所以有著異常強大的力量。但是西蒙怎麼也沒有料到這次的吸血伯爵要比以前更加狠毒,在打敗伯爵之後,自己的胸口總會劇烈的疼痛。原來,伯爵在戰斗的最後為西蒙施加了詛咒,西蒙的病會越來越重,直至最後死去。這樣,貝爾蒙特家族就會從此絕後,等到下個一百年之後,就再也不會有人來阻撓Dracula了。
就在這時,村中的老者告訴西蒙,解開詛咒的方法只有一個:讓Dracula伯爵再次復活,然後用火燒死他。就這樣,西蒙踏上了尋找伯爵屍體的旅途。但是事情並沒有這么簡單,伯爵不會讓西蒙這么輕易地找到自己的屍體的。他在最終決戰之前吩咐最忠誠的手下,在自己死後將他的屍體分解,分散到各個地方,並用他們的生命來守護。
日版:《惡魔城Dracula》
美版:《CastleVania》
日版:《惡魔城Dracula:咒之封印》
美版:《CastleVaniaII:Simon』s Quest》
這一百年的故事分別對應了兩部游戲:任天堂的惡魔城一代《惡魔城Dracula》,這部作品的故事截至西蒙第一次打敗Dracula。西蒙尋找Dracula遺骸的故事變成了惡魔城II:《惡魔城Dracula:咒之封印》,這也正是美版叫做《CastleVaniaII:Simon』s Quest》的原因。西蒙在找齊吸血伯爵的遺骸之後,使其復活,並最終第2次打倒了他,解開了自己身上的詛咒。
又一次沉睡,Dracula於1692年蘇醒。這次他認為,自己在經受過這么多的失敗之後將不再懼怕貝爾蒙特家族。但是克里斯托菲爾·貝爾蒙特(Christopher Belmont)卻用自己的皮鞭告訴伯爵,他這樣想簡直太過天真了。可是克里斯托菲爾這次並沒有成功地將伯爵封閉,他又逃了出來。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夠制服克里斯托菲爾的辦法。這時,伯爵突然發現了克里斯托菲爾的兒子索雷羽(Soleiyu),便毫不猶豫地綁架了這個孩子並警告克里斯托菲爾,要他在下次決斗中小心。Dracula又一次打錯了如意算盤,他的所作所為更加激怒了克里斯托菲爾,克里斯托菲爾不僅救出了自己的兒子,而且用充滿憤怒的皮鞭將Dracula伯爵又封閉了一百年…
《Dracula傳說》
《Dracula傳說II》
對應這個傳說的作品有兩部,都是在GameBoy上推出的。《Dracula傳說》(1989)和《Dracula傳說II》(1991)。
1792年,一個名叫沙拂特(Shaft)的邪惡牧師又將恐懼帶到了人間。沙拂特渴望得到無限強大的力量,而能夠幫助他達成願望的只有吸血伯爵Count Dracula,所以需要讓伯爵再次蘇醒。在沙拂特的黑暗祭祀之後,伯爵的眼睛又睜開了,並讓人感到伯爵似乎從上一次的戰斗中學到了什麼。他了解到這時貝爾蒙特家族的傳人名叫利希特·貝爾蒙特(Richter Belmont)。在觀察了利希特一段時間之後,伯爵發現利希特還有一個女朋友:安妮特·蘭納德(Annette Renard)。於是暗下決心,這次一定要成功。伯爵這次帶領著他的邪惡軍隊,同時綁架了安妮特、她的妹妹瑪麗婭·蘭納德、村中的修女塔拉(Tara)和村裡醫生的女兒愛莉絲(Iris),並設下埋伏等待利希特。利希特明明知道城堡裡面有陷阱,但是他為了那些無辜的朋友們,為了心愛的安妮特,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途……
在旅途開始後不久,利希特就救出了瑪麗婭,他們兩人一起救出了其他的朋友,並再次將伯爵封在了棺材中。
《惡魔城Dracula XX》
《惡魔城Dracula X:血之輪回》
描述這一段情節的游戲也是兩部:1993年在NEC PC-Engine主機上首次以光碟形式推出的《惡魔城Dracula X:血之輪回》;以及1995年在超級任天堂上以16M卡帶形式登場的《惡魔城Dracula XX》。
四年之後的1796年,一個名叫沙拂特(Shaft)的邪惡牧師又將恐懼帶到了人間。沙拂特渴望得到無限強大的力量,而能夠幫助他達成願望的只有吸血伯爵Count Dracula。所以需要讓伯爵再次蘇醒;沙拂特知道,要讓伯爵復活就必須掃清唯一的障礙:利希特·貝爾蒙特。在一個月圓之夜,沙拂特悄悄地對利希特施加了魔法,使得利希特失去了理智。第二天當人們醒來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英雄失蹤了。就從那天開始,Dracula的城堡中接連發生很多怪事,有人甚至看到了利希特站到了邪惡的一方,與Dracula為伍!當年還是小姑娘的瑪麗婭現在已經長大成了一名少女,她知道利希特是絕對不會與宿敵成為朋友的,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於是她孤身一人沖進了Dracula的城堡。而這個正與邪的巨大交替使得沉睡在棺材中的阿爾卡德也蘇醒了過來,阿爾卡德在上次與特理沃並肩作戰之後就一直沉睡在自己的棺材中,希望時間能夠封閉自己被詛咒的血統。驚醒之後,他從瑪麗婭那裡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打敗了沙拂特,直接來到自己的父親,Count Dracula面前……
這里講述的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惡魔城DraculaX-月下夜想曲》(1997)。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過去,人們又生活在了和平與繁榮之中,沒有人去想將來的事情,更沒有人為未來擔心。就在1847年,一個邪惡的影子再次喚醒了惡魔城的主人:Count Dracula!和平與繁榮馬上變成了過去,令人恐怖的陰雲又一次遮住陽光——又是一次恐怖的大屠殺。
這次,宿命安排了兩個人去與Dracula戰斗,萊因哈特·謝尼得(Reinhart Schneider)和凱瑞·費爾南德斯(Carrie Fernandez)。到了萊因哈特這一代,貝爾蒙特的姓已經失傳了。但是貝爾蒙特家族的血液仍然流淌在萊因哈特的身上。他的父親時常告誡他:「我們的宿命就是和吸血鬼戰斗,除此之外,別無選擇。」而年僅12歲的女孩子凱瑞則是西法·貝爾南德斯(Sypha Belnades)的後裔,西法的後代曾遷移到其他地方去居住,由於當地拼寫的不同,貝爾南德斯(Belnades)變成了費爾南德斯(Fernandez)。
這段情節1999年出現在任天堂64版《惡魔城:默示錄》中。
1897年,恐怖的陰雲將再次籠罩大地。這時,兩位勇敢的戰士站了出來:Quince Morris和Jonathan Harker。兩個人齊心協力將一把匕首刺進了睡夢中的Dracula伯爵的心臟,但是驚醒的Dracula在臨死之前用盡全力給了Quincey致命的一擊,所以Quincey在伯爵死後不久也離開了人世。然而誰也沒有注意到,Quincey的兒子John,在一個非常隱蔽的地方目擊了整個事件……
時間並沒有過多久,1917年,一個女巫在使用黑暗魔法的時候意外地使伊莉莎白·巴特利(Elizabeth Bartley)復活了。她是一個已經認罪的吸血鬼,正在棺木中懺悔自己的罪過。但是這突發的事件使得她改變了想法。非常湊巧的是:伊莉莎白是Dracula的侄女。當她得知了伯爵的事情之後,她發誓要讓自己的叔叔復活。而曾經親眼目睹自己父親被吸血鬼殺死的約翰·莫瑞斯(John Morris),成為了這次挑戰惡魔的戰士。他和他的好友艾理克·雷卡爾得(Eric Lecarde)一起踏上討伐Bartley和Dracula的征途……
1897年的故事似乎沒有游戲對應。而發生在1917年的這段情節則於1994年改編成了Mega Drive上的《Vampire Killer》。
好了,到現在為止,我們按照年代回顧了一下惡魔城系列的情節。目前KONAMI正在製作DreamCast版的《惡魔城:復活》,但是還沒有足夠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只能向各位說聲抱歉了。
下面,讓我們按游戲推出的年代回顧一下各代作品:
1986年.惡魔城系列的第一作《惡魔城Dracula》(美版名為Vampire Killer,吸血鬼殺手)登場MSX電腦。故事其實是簡化了的任天堂版一代(也可以說是任天堂版一代的基礎)。畫面同FC版的惡魔城一代相似,但是由於硬體條件所限,游戲沒有任何卷軸功能(包括橫向卷軸)。就是說人物從屏幕的左邊走到右邊,屏幕不會跟隨人物移動,走到右邊之後,屏幕會翻到下一個屏幕。音樂也比較刺耳。本作共18關,和惡魔城後來的作品不同,西蒙要找到相應的鑰匙才能過關,這樣就為游戲增加了一些簡單的RPG要素。整個游戲奇難無比,而且不能Continue、沒有Save、沒有過關密碼,只能靠玩家一氣呵成的通關,筆者到現在都沒有聽說有哪位高人打通此作,甚至有人說,這個游戲不作弊是絕對不可能通關的!
同年,惡魔城以動作游戲的形式在街機上推出,名為《Haunted Castle》,但是KONAMI並沒有將這個游戲引進日本,所以能夠看到的只有美國版和英國版。故事情節非常簡單,主角西蒙(這應該是惡魔城系列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人物了)剛剛結婚,當他們正要准備去度蜜月的時候,Dracula搶走了西蒙的妻子。西蒙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妻子變成吸血鬼,於是揮起皮鞭,踏上了討伐吸血鬼的征途。街機版惡魔城共有6關,同當時的大部分街機游戲一樣,當打過第6關之後,加難了的第1關會變成第7關繼續下去(但是這個游戲本身已經很難了!)。
Haunted Castle的畫面極為華麗,人物比例相當大,KONAMI在游戲的細節方面也狠下的功夫,所以這個游戲在今天看起來也是非常出色的。
美版:《CASTLEVANIA》
日版:《惡魔城Dracula》
1986年,惡魔城系列最轟動的一作《惡魔城Dracula》日版(就是惡魔城一代)在任天堂的磁碟機上登場。能夠升級的皮鞭,聖水瓶、十字架,以及流暢的動作、華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都是就當時而言)令所有擁有磁碟機的玩家為之瘋狂!游戲共6關,有Continue,但是沒有密碼。當打過第6關的時候,游戲也會從第一關重新開始,難度增加一倍,不過增加了更多的隱藏寶物。1987年,此作的美版《CastleVania》以卡帶的形式發售,頓時引起轟動,於是KONAMI又很快將此作移植到了各種平台之上,包括PC、Amiga和Commodore 64。而《惡魔城Dracula》的日文卡帶版在1993年才推出,所以國內非常罕見。和英文版的不同之處在於新增加了一個「Easy」模式。
1988年,惡魔城推出日文磁碟版的續集《惡魔城:咒之封印》,美版卡帶名為《CastleVaniaII:Simon's Quest》(惡魔城II:西蒙的尋找),這部作品沒有發售日文卡帶版。故事繼續一代的情節發展,但是由於情節就是「尋找」,所以游戲由單純的動作游戲變成了ARPG,游戲沒有關卡的概念,玩家可以隨處走動去尋找Dracula的遺骸;而且游戲引入了時間變化的概念,當你在晚上進入森林的時候,你會發現惡魔比白天強大了很多。比起一代,本作要求玩家不僅身手敏捷,還要會動腦子,否則有些迷題是無法解開的。另外,游戲對整體完成的時間也有限制,時間過長的話是不能看到Good Ending的。游戲美版使用密碼記憶,而日文磁碟則使用存檔功能。
日版:《Dracula傳說》
美版:《CastleVania Adventure》
1989年,GameBoy上推出《Dracula傳說》,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整個惡魔城系列中最糟糕的一部。拋開GameBoy本身黑白顯示屏的表現力不說,畫面不好,游戲的操作性也很差,人物跳起來見高不見遠,如果你遇到深溝還按以前惡魔城系列的方法來跳的話,那麼必死無疑,游戲的背景音樂也是表現平平。但是新增加了一些動作,如爬繩等等;在得到寶物之後,鞭子還可以發出火球。共4關。91年推出美版,名為《CastleVania Adventure》(惡魔城大冒險)。
日版:《惡魔城傳說》
美版:《CastleVaniaIII:Dracula's Curse》
同年,8位任天堂上的究極大作《惡魔城傳說》(卡帶版)上市!不知為什麼,筆者當時一直沒有找到這部作品,直到九年以後的1998年才有幸一睹風采。游戲將任天堂的水平發揮到了極點,游戲方式同一代極為相似,但畫面及音樂得到了極大提升,而且還引入了同伴以及分支情節的概念,共有15關,是一部能夠讓人廢寢忘食的大作!1990年發售美版《CastleVaniaIII:Dracula's Curse》(惡魔城III:Dracula的詛咒)同樣大受歡迎。
這里簡要介紹一下這部作品中登場的三位同伴:Grant DaNasty,原先是一名海盜,在得知家人全部被Dracula殺死之後決心找伯爵復仇,但是並沒有成功,反而被變成了怪物去看守鍾樓。特理沃在討伐吸血鬼的途中遇到Grant,並幫他解開了身上的咒語,於是Grant就成了特理沃的同伴。Sypha Belnades也是一名Vampire Hunter,但是她在和獨眼巨人戰斗的時候敗下陣來,被變成了石頭。當特理沃打敗獨眼巨人之後,Sypha也恢復成人,並和特理沃一起戰斗。Alucard是Dracula的兒子,他的母親是人類,所以Alucard有一半人類的血統。當Alucard漸漸長大之後,他發現父親走的並不是正確的道路,於是Alucard開始站起來反抗自己的父親,遇到特理沃之後他們就成了同伴。(如果仔細些你就會發現:Alucard正好是Dracula的逆序拼寫)。
日版:《惡魔城Dracula》
美版:《Super CastleVania 4》
1991年,惡魔城推出SFC版,美版名為《Super CastleVania 4》(超級惡魔城4),日版的名字則還是《惡魔城Dracula》(編號Sf8025)。雖然美版名字上有一個「4」的字樣,但是整個游戲並沒有新的故事,可以說就是把任天堂的一代重新包裝了一下。雖然情節是重復的,但是這部作品仍然獲得了成功,關鍵在於流暢的動作和大比例的人物。共12關,容量為8Mb。由於利用了16位機的性能,游戲中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場景,如擺動的吊燈等等,而主角的動作也增添了不少,比如可以斜方向抽鞭子,利用鞭子將自己擺動到斷崖的另一端去。本作與其他作品的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色調偏暗。
《Dracula傳說II》
《CastleVania:Belmont's Revenge》
還是在1991年,GameBoy的《Dracula傳說》推出續集《Dracula傳說II》(美版是CastleVania:Belmont's Revenge,惡魔城:貝爾蒙特的復仇)。由於吸取了上一部作品失敗的教訓,使得本作的可玩性大幅度提高。游戲共有7關,玩家一開始便可以選擇從哪一個初始關開始玩。游戲中將會使用密碼記憶的方式。
1993年,惡魔城系列另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NEC的PC-Engine上推出。《惡魔城DraculaX:血之輪回》,惡魔城系列第一部光碟游戲。由於有光碟的大容量做保證,《血之輪回》首次也是惡魔城系列目前為止唯一一次使用CD音樂作為游戲背景音樂的游戲,氣勢恢宏的背景音樂將整個游戲的氣氛襯托得淋漓盡致,其表現力絲毫不遜於1997年的《月下夜想曲》。在畫面方面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KONAMI在甚至在8位機上做出了很多16位機上才能看到的超大角色,還有很多效果令人驚訝的魔法,玩起來極有魄力。至於系統方面,游戲使用記憶區,首次有了完成度的概念,在接關的時候可以明顯的看到當前的完成度百分比。而分支情節也在本作中大幅度得到增強,分支不再是玩家自己選擇,而是在特定關中藏有密道,找到密道就可以進入分支,在完成一個分支之後如果沒有找到下一個分支的入口,那麼就會轉回主情節。接關時主人公可以換成瑪麗婭(她是誰?就是月下夜想曲中那位女孩子啊。如果你想知道她在PCE版中的打扮,在月下夜想曲一開始打Dracula的時候故意死掉一次,那麼瑪麗婭就會召喚聖獸為你補充體力,這時的瑪麗婭就和PCE版一模一樣),本作沒有發售美版。
也是1993年,KONAMI在X68000電腦上推出了《惡魔城Dracula》。這是整個惡魔城系列最為罕見的一部作品,因為X68000是一種只在日本境內銷售的電腦,普及率並不是100%,而且也並不是所有的X68000用戶都會買這個游戲,能夠玩到這個游戲可真是三生有幸了。筆者到現在也沒有見過這部游戲,不過就目前找到的一些圖片來看,這是按照SFC版《超級惡魔城4》為藍本而經過再次改進的惡魔城一代,各關版面和敵人全都經過了大幅度的翻新。
日版:《Vampire Killer》
美版:《CastleVania:Bloodlines》
歐版:《CastleVania: The New Generation》
1994年,惡魔城系列只推出了一部作品:MegaDrive上的《Vampire Killer》(吸血鬼殺手)。這部作品不單有美版,還首次為歐洲地區單獨發行了歐洲版。美版:《CastleVania:Bloodlines》(惡魔城:血族),歐洲版:《CastleVania: The New Generation》(惡魔城:新世紀)。如果不是美版的名字,很多人都不會認為這是惡魔城系列的作品,因為……因為改變太大了!首先寶物變了,惡魔城系列一個典型的標志就是打蠟燭吃桃心,而這次的桃心則被寶石代替了。人物的著裝上變化也非常大,當然這和游戲的故事年代有關。然後是最初時有兩位主人公可以選擇,另外一名是用叉的。接著是舞台,除本作以外,其餘的故事幾乎都是在Dracula的城堡內發生的,而本作卻將版面擴展到了整個歐洲:德國、羅馬……場面極為宏大,充分發揮了MD的2D機能。游戲共6關,使用密碼記憶。
日版:《惡魔城DraculaXX》
美版:《CastleVania:Dracula X》
到了1995年,《惡魔城DraculaXX》以16Mb的容量在超級任天堂上推出(美版為CastleVania:Dracula X,編號Sf16218)。本作的情節與PCE版《血之輪回》完全相同,但畫面更加精美,是非常出色的一部作品。最有意思的是除了第一關和最後的Dracula有些類似以外,其他的關卡很難看出兩部作品的聯系,就連每關的Boss都不一樣,分支情節變化極大,城堡的地圖非常漂亮,可以說是《血之輪回》的另一個分支。本作共7關,使用密碼記憶,唯一的缺點就是音樂表現力不強(其實已經相當出色了,但是和光碟版比起來自然要差很多)。
日版:《惡魔城DraculaX:月下夜想曲》
美版:《CastleVania: Symphony of the Night》
1997年,惡魔城系列的頂級作品:《惡魔城DraculaX:月下夜想曲》在SONY PlayStation發布,美版名為《CastleVania: Symphony of the Night》(惡魔城:夜之交響曲)。情節緊接《血之輪回》發展。游戲一開始就重演了《血之輪回》中利希特打敗Dracula的片斷,然後用文字的方式交待了這部游戲的情節。所以這次的主角換成了阿爾卡德,因為阿爾卡德本身就是吸血鬼,所以還能夠變身。藉助PS的強大機能,惡魔城系列固有的華麗畫面、動聽的背景音樂等等在這里發揮到了極點!如果你玩過惡魔城系列所有的作品就會發現,游戲的原創要素並不是很多,但是KONAMI將以往所有受歡迎的要素全部濃縮在了這一部作品中,採用《咒之封印》開放式舞台的ARPG游戲形式,而且還引入了格鬥游戲的招式,使得游戲的趣味性大增。1998年,KONAMI將這部作品移植到了SEGASaturn上,由於機能限制,我們看不到阿爾卡德身後的殘像,但是新增了兩個版面以及很多新的道具,並且能夠直接使用PS版作為配角的利希特和瑪麗婭,使得玩過PS版的玩家仍然會感到新鮮。
可以說《惡魔城:月下夜想曲》是整個惡魔城系列的巔峰之作,如果你有次世代游戲機的話,這部作品是必玩的。
同年,惡魔城系列在GameBoy上的第三作發表:《惡魔城Dracula:漆黑前奏曲》(美版:《CastleVania: Legends》(惡魔城:傳說)。這是GameBoy上最好玩的一作,不論音樂還是畫面,感覺都和任天堂上的惡魔城一代非常接近。游戲中,索妮婭的鞭子不需得到任何寶物,上來就可以發出火球,使得游戲相對簡單了些,寶物是通過打倒每關的Boss來獲得。本作支持Super GameBoy及Light GameBoy,共6關,使用密碼記憶。
1999年,KONAMI為任天堂64製作了首款惡魔城游戲:《惡魔城:默示錄》,本作首先發布的是美版《CastleVania》,3個月之後才推出日版,共13關。這是惡魔城系列首次以3D的形式登場,由於筆者沒有N64,只在游戲專賣店見過一次,可能是不適應3D的惡魔城吧,感覺這個游戲並不是十分出色。《默示錄》也包含白天和夜晚的概念,但整體感覺更像PC上的《Nightmare Creature》。據說日文版的《默示錄》比美版有很大增強,但是至今無緣一見,真的很遺憾啊!
1999年底,KONAMI將在SEGA DreamCast上以GD-ROM為媒體推出惡魔城的第二款3D作品:《惡魔城:復活》就目前公布的畫面來看,畫面相當華麗,就是不知道3D化的惡魔城在操作性上面是否還會有原來的2D游戲那麼出色呢?
後記:
應該沒有哪部動作游戲能像惡魔城一樣,經過十幾年的時間仍然這么受歡迎的了。整個故事的魅力以及KONAMI的製作水平由此可見一斑。在撰寫本文的同時,筆者還找到了惡魔城一些其他的資料,比如1993年的Q版動作游戲:《惡魔城Special:我,Dracula君》(就是《惡魔王子》)。這部作品是描寫Dracula的兒子Alucard小時候的冒險故事,由於故事和惡魔城系列的整體沒有什麼關系,這里就沒有介紹;另外,惡魔城的人物也出現在了KONAMI的《Konami World》中,情節更是無關,所以我們也就沒有提及。
④ 月下金狐的小說,417033022
親,你好!文件以上傳,請注意查收~
⑤ 民間傳說「關羽月下斬貂蟬」,斬的是真人還是影子呢
1、第一種版本是貂蟬出家為尼,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後在尼姑庵里壽終正寢。
這其中也是有諸多的疑點的,實際上關羽這樣的一個大將,他應該是不會有殺貂蟬的動機,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柔弱的女子能有什麼風浪?
而在這個故事之中,是有這樣的三種不同的說法。
首先第一種就是曹操是執意要殺害貂蟬,看到呂布、董卓這樣的人實在也是忍無可忍,但是沒有人捨得,於是就派關羽出馬;
還有一個就是在貂蟬跳舞的時候,關羽的大刀是無疑之間掉落,刀正好是掉到了她的影子上,說來也神奇,竟然是透過影子將人殺死。
而最後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夠看到,之前的董卓父子是先後和貂蟬有關聯,而他們最終的下場也是令人唏噓不已。在這樣的一個情形之下,關羽心中還是有了一定的側影之心的,而從內心之中是不想殺害他的,只不過是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秘密,於是就劈向了月光之下貂蟬的影子,實際上就是在勸誡她趕緊離開,否則自己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來保全她的,而不久之後貂蟬就選擇自盡。
⑥ 月下老人是道家神仙,和合二仙是佛家的,請問誰先有名(不是誰更有名,是先後)在古代歷朝的名氣比(歷數
和合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地官》,在「媒氏」疏中雲:使媒求婦,和合二姓。其本義是促進婚姻的達成,這應是和合之正解,後有和睦、同心、調和、順利等意。作為中國本土的神仙,「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里,都能找到他們的原型。有關和合二仙的由來,目前比較流行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幾種:
1、萬回說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第二三卷,「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外亦能回來,故日萬回」。又唐鄭綮《開天傳信記》雲,「萬回師,閿鄉人也,神用若不足,謂愚而痴無所知,雖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兄被戍役安西,音問隔絕,父母謂其誠死,曰夕涕泣。萬回忽跪而言曰:『涕泣豈非憂兄也?某將觀焉』。忽一日朝賁所備,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平善矣』。發書視之,乃兄跡也,一家異之。弘農抵安西萬余里,以其萬里而回,故謂之萬回也」。然謂其「和合之神」,亦為家人和合之意。
2、寒山拾得說
《民間文學》1979年第8期刊載《「和合二仙」傳友情》,其故事略雲:唐代貞觀年間,寒山拾得同住北方某偏遠山村,雖異姓而親如兄弟。寒山年略長,與拾得共愛一女,而寒山不知。臨婚始知,乃棄家去江南蘇州何山楓橋,削發為僧,結廬修行。拾得亦舍女往覓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一盛開荷花前往禮之;寒山見拾得來,亦急持一盛齋飯之盒出迎。二人喜極相向而舞,遂俱為僧,開山立廟曰「寒山寺」。至現在,蘇州寒山寺里還存在著一塊青石碑,碑上刻著兄弟倆的形象,上面寫著寒山拾得的名字。但老百姓不識字,歷代只知道一個拿「荷」,一個捧「盒」,因此稱之為「和合二仙」。
3、華山道士說
《神話傳說》(文學卷)介紹說:在華山雲台峰上,住著一個道士和兩個徒弟,為修道采葯材。無意中「挖」到了「人參精」和「黃芩精」。清洗鍋灶後,要文火燉七天七夜。而師傅正好有事下山,鍋中燉好的「葯材」被兩個徒弟吃凈。道士回來發現鍋中已空,拿起燒火棍就打。徒弟們撒腿就跑,最後競鑽進西峰北面的大石壁里。從此人們把華山水簾洞旁的兩個攜手而站的人像,叫做「和合二仙」。
4、女財神說
《國俗》財神篇介紹說:在古代有和、合二姐妹,做生意發家後,有地痞來敲詐。姐倆商量想辦法做一次蝕本生意,叫外人知道了好清凈些。在夏季用一錠銀子買一擔青稻的價格,到鄉下收購幾十垛。當時認為幾天就爛光了,「穩賠」。誰想民間發生了馬瘟病,老獸醫說:用堆黃的青稻作葯可治。於是人們用兩錠銀子一擔的價格搶購。到了秋天,姐倆又收購了大批樹柴,用火點燃後「必虧無疑」吧?誰知天降大雨,將沒燒完的木柴變成了炭山。這年冬天又冷得嚇人,大家紛紛去買炭,姐妹倆又嫌了一大筆。和、合二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弄不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倆人在笑聲中死去。從此,大家都把和、合姐妹當做財神祭祀,稱為「和合二仙」。
5、伯夷叔齊說
據《史記.伯夷列傳》記載:「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父欲立叔齊。乃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他們出走後,「國人立其中子」,由伯夷之妹輔佐執政。夷齊聽說西伯侯(周文王)施行仁政,善待老人,故遠去西周國,備受敬重,周武王願意「讓以天下」;周公要對兩位賢人「加富二等,就官一列」,但夷齊均不受一一因為他們是孤竹國人,「恥食周粟」,而隱居首陽山。伯夷叔齊淡於權勢,「禮讓為國」的高風亮節,被後人稱頌,國內有多處「首陽山」立廟祠祭祀。在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抱犢寨風景區的「洞天福地」,就有「和合二仙」即伯夷叔齊的事跡介紹。
6、來福來喜說
在明代小說《三寶下西洋》中,有兩位仙童,一名叫千和,一名叫萬合。兄弟倆行為怪僻,六月三伏天買帽子,臘月數九天買扇子。結果六月降霜,臘月回陽,頗有點先知先覺的道風。江蘇南豐等地,也有類似傳說,來福、來喜兄弟倆做反生意,夏天販炭,冬天進扇,賤買貴賣,年終結算賺大錢,有運籌惟握、干大事業的風范,被稱為「和合二仙」。
按道理說「和合二仙」是道教的神仙,如華山道士、女財神等均符合道教神仙體系,為什麼還有儒教的伯夷叔齊,佛教的萬回、寒山拾得摻和在其中呢?從其流傳的人物、歷史、年代可知,和合二仙的形象,有其漫長的特殊演變過程。
「 月老」即月下老人,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公元807年的唐朝,距今已有1202年了。月老這一形象就出現在唐人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原文太長,自己搜搜吧)
從已知的文獻記載看,應當是月老先出現的,民俗講,很難搞清孰先孰後。
⑦ <社戲>一文,月下歸航中」我」的心情與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月下歸航寫了眾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歸航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社戲》魯迅小說,收錄在其小說集《吶喊》中。「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
本文是魯迅1922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以自己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了「我」20年來3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課文節選的是看社戲部分。
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7)村前月下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社戲》寫於1922年10月。作品寫到在北京看戲的時候,說那是「倒數上去二十年中」的事。從作品發表時算起,倒數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
當時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如剛剛經過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898年的戊戌變法,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清王朝的反動統治者正在「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加緊奴役和盤剝中國人民。
魯迅於1902年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留學於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後任教於杭州、紹興。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專制主義的清王朝,於1912年1日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對此,魯迅非常興奮,熱情地歡迎和支持,並應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員,後隨教育部遷北京。
此後接連發生了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他說「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得很了。」終於使他認識到,經過辛亥革命,中國的社會現狀「招牌雖換,貨色照舊」,沒有什麼改變。
⑧ 月下看紅梅,風中題黃詩 誰寫的
出自網路寫手「醉倚風」。
其作品主要集中在武俠及古代言情類小說。特色是每部作品中都會嵌入原創詩詞。
原詩為:
月下看紅梅,風中題黃詩。
花開千萬朵,你能折幾枝?
⑨ 追求永生的旅人by上弦月下花全本txt在線小說免費閱讀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