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再看我小說免費閱讀成語
1. 再出唉聲就不許看打一成語
嘆為觀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釋】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於事情很容易做好或成功已成定局。一般作賓語。
【正音】為;不能讀作「wèi」。
【辨形】嘆;不能寫作「探」。
【近義詞】易如反掌、輕而易舉
【反義詞】海底撈針
【辨析】~與「十拿九穩」區別在於:~偏重於做起來極容易;「十拿九穩」偏重於做起來容易成功;把握性大。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流暢;讀後讓人~;連聲叫好。
【英譯】acclaim as the peak of perfection
2. 猜成語,這山望著那山高,驚險小說,南郅吹竽,有空在看,睛天霹雨靂,師傅給我取學名,四面不通,牛群上
見異思遷
jiànyìsīqiān
[釋義] 異:另外的;別的;遷:改變;變動。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語出] 《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正音] 異;不能讀作「yí」。
[辨形] 異;不能寫作「議」。
[近義] 三心二意
[反義] 一心一意 專心致志
3. 求以前看的一本古代言情小說名字,實在忘記了!章節標題全是帶妻字的四字成語!
不好意思,沒看過這本書。求以前看的一本古代言情小說名字,實在忘記了!章節標題全是帶妻字的四字成語!女主記得好像是郡主,性格刁蠻任性,看似強迫男主當駙馬實際上男主一直喜歡她,男主比較少言,篇幅不長,裡面所有的章節標題都是帶「妻」字的四字成語,哪位還記得啊 找了好久的說
4. 讀什麼小說對學習成語有幫助
三國演義
出自三國志的成語有
愛人好士 愛日惜力 安身為樂 案兵束甲 傲慢無禮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百舉百捷 百舉百全 百里之才
抱薪救焚 背本就末 比肩齊聲 閉門思愆 弊車羸馬
髀里肉生 髀肉復生 變化如神 變生肘腋 表裡受敵
冰散瓦解 兵貴神速 並驅爭先 並威偶勢 波濤洶涌
博採眾議 不避艱險 不測之禍 不得不爾 不遑寧息
不急之務 不謀而合 不謀而同 不習水土 不知所措
不知所言 不足介意 不足為慮 操翰成章 豺狼當路
豺狼之吻 超群絕倫 車載斗量 晨興夜寐 成敗得失
乘肥衣輕 乘虛迭出 持久之計 崇本抑末 出言不遜
吹毛求瑕 唇齒相依 唇齒之邦 粗衣惡食 大發雷霆
單刀赴會 膽大如斗 旦夕之危 當今無輩 倒屣相迎
得不補失 得失相半 迭矩重規 疊矩重規 斗量車載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三餘 黷武窮兵 篤學好古 睹微知著
度外之人 短兵接戰 斷頭將軍 對症下葯 對症之葯
多端寡要 恩威並行 恩威並用 恩威並重 二三其意
翻然改圖 方寸已亂 防芽遏萌 飛沙走石 飛砂轉石
非池中物 豐功懿德 豐屋之禍 風激電飛 鋒不可當
伏龍鳳雛 負重致遠 負阻不賓 腹有鱗甲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改操易節 改曲易調 改弦易張 蓋世無雙 甘冒虎口
肝心若裂 感恩戴德 感恩懷德 高才遠識 各為其主
根據盤互 公規密諫 公聽並觀 攻心為上 恭默守靜
躬耕樂道 共為唇齒 骨肉至親 顧名思義 顧曲周郎
刮骨去毒 刮目相待 刮目相看 觀釁伺隙 管窺筐舉
光怪陸離 貴極人臣 果然如此 含蓼問疾 撼天震地
弘毅寬厚 戶樞不朽 畫餅充飢 黃旗紫蓋 回籌轉策
渾身是膽 魂不守舍 貨賂公行 禍生肘腋 雞犬不留
吉凶禍福 計窮慮極 計無所出 紀群之交 家學淵源
堅壁清野 兼程並進 兼程前進 煎水作冰 孑然一身
竭盡全力 竭盡心力 金城石室 矜功自伐 進可替否
進退狼狽 經明行修 驚肉生髀 旌旗卷舒 精貫白日
咎由自取 開誠布公 開門揖盜 空室清野 枯木生花
枯樹開花 枯樹生花 枯樹生華 筐篋中物 闊步高談
藍田生玉 狼狽不堪 狼顧虎視 老生常談 樂不思蜀
雷霆之怒 臨危不顧 凌上虐下 令人切齒 流芳百世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路人皆知 率由舊則 迷而不反
迷而知反 迷途知返 獼猴騎土牛 秘而不露 秘而不宣
民殷國富 名垂後世 南州冠冕 泥蟠不滓 攀龍附驥
披露腹心 剖蚌求珠 普天同慶 七擒七縱 七縱七禽
乞兒乘車 氣涌如山 棄之可惜 前街後巷 倩人捉刀
親臨其境 禽息鳥視 青蠅弔客 青蠅之吊 輕才好施
傾耳注目 傾家盪產 窮兵黷武 窮鳥入懷 秋風掃落葉
求田問舍 去邪歸正 忍辱負重 如雷灌耳 如魚得水
三餘讀書 上樓去梯 身歷其境 身無完膚 深根固本
升堂拜母 十鼠同穴 石城湯池 識時務者為俊傑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市不二價 事生肘腋 事無巨細 勢傾天下
勢如水火 釋生取義 手不釋卷 受制於人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思賢如渴 死不瞑目 四海鼎沸 搜章摘句
所向無敵 所向無前 談笑自若 體無完膚 天震地駭
同惡相濟 同心一意 頭沒杯案 土龍芻狗 萬全之計
萬世師表 望風希旨 望風希指 危在旦夕 微過細故
位極人臣 味如雞肋 聞雷失箸 問舍求田 無地自容
無所不為 無須之禍 吳下阿蒙 洗腳上船 喜怒不形於色
下筆成章 先公後私 行師動眾 胸中鱗甲 尋章摘句
雅量高致 延頸鶴望 言過其實 言笑自若 偃旗息鼓
掩目捕雀 晏然自若 揚湯止沸 要言不煩 一夫之勇
一舉兩全 一身都是膽 一身是膽 一葦可航 一無所取
一心一計 一心一意 一坐盡驚 一座皆驚 衣輕乘肥
衣綉晝行 以人擇官 以往鑒來 飲醇自醉 英雄所見略同
憂公忘私 游辭巧飾 有勇有謀 魚貫而入 淵清玉絜
元龍高卧 元龍豪氣 原始見終 刖趾適屨 雲中白鶴
運籌演謀 贓污狼藉 臟污狼藉 遭遇際會 折節下士
針芥相投 甄奇錄異 枕石漱流 震天動地 政令不一
芝艾俱焚 枝附葉連 直言正色 指鹿作馬 志同道合
陟罰臧否 擲鼠忌器 智均力敵 擿奸發伏 鍾鳴漏盡
冢中枯骨 重規迭矩 舟水之喻 周郎顧曲 肘腋之患
壯士解腕 卓犖超倫 孜孜不倦 孳孳不倦 自給自足
自新之路 總角之好 走伏無地 走石飛沙 坐不窺堂
在線閱讀:http://www.jfyl.cn/zxyd/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81
5. 表示能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的成語 還有表示不能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的成語
表示可以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的成語:
①設身處地
【解釋】:設:設想。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出自】:《禮記·中庸》:「體群臣也。」朱熹註:「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示例】:若非夢往神遊,何謂~?
◎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三《語求肖似》
②推己及人
【解釋】: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出自】:《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熹集註:「推己及物。」
【示例】:同學之間要做到將心比心,~,就能夠搞好團結。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③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過一樣。
將心比心
【解釋】: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三》:「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示例】:太尉不將心比心,小子待將計就計。
◎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三十八出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用於人與人相處
⑤能近取譬
【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出自】:《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示例】:獨夫為我,即曰貪賊;~,即曰仁義。
◎章炳麟《菌說》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表示站在自己角度看問題成語:
①固執己見
【解釋】: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出自】:《舊唐書·李綱傳》:「時左僕射楊素、蘇威當朝,綱每固執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宋史·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示例】:馮貴堂聽父親不贊成他的主張,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紀,就愛~,偏重保守了!」
◎梁斌《紅旗譜》八
②有己無人
【解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6. 說看人不準的成語
有眼無珠
yǒuyǎnwúzhū
[釋義] 珠:眼珠。長著眼睛沒有眼珠。比喻沒有識別人或事物的能力。
[語出]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似無珠。」
[正音] 珠;不能讀作「shū」。
[辨形] 珠;不能寫作「誅」。
[近義] 視而不見
[反義] 心明眼亮
[用法] 含貶義。用來比喻自己或別人;看不到某人或某事物的重要偉大。也用於責罵自己或別人。一般用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7. 小說常用成語一百個並解釋,可以更多,多來點短的,謝
1.哀而不傷:悲哀而不過分.多形容詩歌、音樂等具中和之美.並非悲哀而不傷心.
2.哀兵必勝:遭受壓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必定勝利.「哀兵」不能誤解為哀喪的軍隊.
3.愛屋及烏:因為愛那個人,而連帶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 比喻因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跟他有關的人或物.
4.愛莫能助:雖然同情但無力幫助.(正:同情;誤:喜愛)
5.安土重遷:並非看重遷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戀鄉土,不願輕易遷移到外地.「重」在這里解釋為「難」.在家鄉住慣了,不願輕易遷移.形容留戀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與危難可以互相轉化.易:變換.
7.安時處順: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駒過隙:白駒:原指駿馬,後比喻日影.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
10.百身何贖: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換不過來.後來表示對死者極其沉痛的悼念.贖:抵償.
11.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需要付出艱辛.(正:培育;誤:樹木)
1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滿足於現有成就.繼續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績.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養的極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指記載軼聞瑣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滾彈丸一樣,快地往下.形容事情發展很快.
15.鮑魚之肆:賣咸魚的鋪子.比喻惡劣的環境.鮑魚:咸魚;肆:店鋪.
16.暴殄天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自然資源.暴:損害.殄:絕.
17.暴虎馮(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沒有渡船要過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暴:徒手搏鬥.馮河:涉水過河.
18.畢其功於一役:畢:盡,完成.一次戰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幾項任務都做完.
19.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事業的艱辛.篳路:柴車.藍縷:破舊的衣服.
20.表裡山河:內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勢險要.
21.別無長物:表面上看起來是別無特長,其實是指再沒有別的東西,形容除此之外空無所有.
22.別開生面:另外開創新的局面或創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格局.
23.博聞強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正:記憶;誤:認識)
24.不知所雲:指說話人說得不好,而非聽者不理解.
25.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
26.不敢旁騖:不敢再來求別的.形容注意力集中於一點.
27.不分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輊.比喻不分高低優劣.
28.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態度蠻橫, 不講道理.(正:使明白;誤:作比喻)
29.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30.不恥下問:不可用於比自己高明的人.
3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常被人用來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且寫作「不溫不火」,真是不倫不類.
32.不經之談:荒誕無稽的話. (正:正常;誤:經常)
33.不亦樂乎:不也很快樂嗎?常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34.不可開交:無法擺脫或結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35.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讓人搭理,而是不能夠用道理來使他明白,形容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36.不可終日:形容形勢危急或心中惶恐.
37.不可向邇:不能接近.
38.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蠻橫.
39.不可思議:不可想像,不能理解,強調神秘奧妙.
40.不脛而走:消息傳得很快.表示東西丟失用「不翼而飛」.
41.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42.不易之論: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不易理解的言論,實為內容正確,不可更改的言論.
43.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沒有出息.作貶義.
44.不虞之事: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不虞:出乎意料.
45.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滿足的,後指同類的事物或情況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現一次.
46.不肖子孫:指不能繼承先輩事業或遺志的人.不肖:不像其先輩.
47.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的客人.速:邀請.
48.不情之請:不合情理的請求,用作謙詞.
49.不孚眾望:沒有使群眾信服.孚:使人信服.貶義.
50.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襲歷來所認可的事.常可:永久認可的道理和成規.
51.不齒於人類:不能列入人類.意思是不能算人.齒:排列、並列.
52.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易混「不約而同」,只做狀語不做謂語.
53.不逞之徒:指心懷不滿而胡作非為的人.不逞: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為訓:並非不值得作為教訓,而是不值得作為遵循或仿效的法則.
55.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態度蠻橫或愚昧無知.容易誤解為不可理解.
56.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正:對;誤:這樣)
57.不負眾望: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
58.不學無術:既沒有學問,又沒有能力.(正:學問;誤:學習)
59.不速之客:沒有邀請而門己來的客人.(正:邀請;誤:迅速)
60.不可收拾:無可挽救,不可救葯.常有人在「一發而不可收」這句慣用語後加一「拾」字,變褒為貶.
61.不期而遇:事先沒有約定卻意外地遇上了.(正:約定時日;誤:日期)
62.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正:停止;誤:已經)
63.不可勝數:數都數不盡, 形容極多.(正:盡;誤:勝利)
C
64.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於時間等.
65.滄海橫流:海水四處泛流.比喻時世動盪,社會動亂不安.滄海:大海.
66.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著.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
67.察顏觀色:觀察對方臉色,以摸清其真實的意圖.(正:臉色;誤:顏色)
68.差強人意:差:稍微地.原來意思是很能振奮人,現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容易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69.長治久安:國家長期太平、安定.(正:太平;誤:治理)
70.嘗鼎一膏:膏:切成塊的肉,嘗鼎中的一塊肉,從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據部分可以推知全體.
71.朝聞夕死:早晨聽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的渴望.
72.陳言務去: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也指寫作時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73.城下之盟:因敵軍兵臨城下而被迫簽訂了屈辱性的和約.
74.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 (正:塞住;誤:充滿)
75.躊躇滿志: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形容心滿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樣子.
76.出奇制勝:作謂語,不帶賓語.說成「出奇制勝叛軍」之類則錯.
77.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貶義.褒義用「殫精竭慮」.
78.從善如登:登:升高.順從好的就像登高一樣.比喻學好不容易,要花力氣.
79.從井救人:跟著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當,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80.錯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參差不齊而別有情趣.(正:情趣;誤:景緻)
81.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D
82.彈(tan)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准備做官.後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
83.黨同伐異:跟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袒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就加以攻擊.(正:偏袒;誤:黨派)
84.得隴望蜀:比喻人貪得無厭,得到了這個,還想那個.
85.登堂人室:比喻學問、技藝或社會地位已經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達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時不能只看其表層意思.
86.鼎力相助:只用於對方或他人,不可用於自己,否則太不謙虛.
87.洞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極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樣.
88.獨具慧眼:不可理解為只有一個眼,其實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
89.囤積居奇:把貨物儲存起來,等待時機高價出售以牟取暴利.(正:儲藏;誤:居住)
E
90.惡(e)衣惡食:粗劣的衣著和食物.
91.耳聞目睹: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2.耳提面命: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的貶義.
93.耳濡目染:經常接觸就自然而然受到影響.濡:沾濕;染:沾染.
94.耳根清靜:耳邊根清靜,沒有什麼干擾.形容生活平靜.
95.二三其德:意為三心二意,沒有定準,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F
96.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勞,誇耀自己的才能.(正:炫耀;誤:討伐)
97.罰不當罪:懲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當,指懲罰過輕.(正:相當;誤:應當)
98.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氣勢宏偉.
99.繁文縟節: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正:儀式;誤:文章)
100.犯而不較:別人觸犯了自己不要計較.
8. 形容不了解別人就不要對別人妄下評論,或者說不了解別人就隨意評論別人的成語或句子!
1、舐皮論骨
讀音:shì pí lùn gǔ。
解釋:比喻只看到一點表面現象就妄加評論。
引證:魯迅《華蓋集續編的續編·海上通信》:「至於《野草》,此後做不做很難說,大約是不見得再做了,省得人來謬托知己,舐皮論骨。」
例句:愛吹牛的人都有舐皮論骨的毛病。
2、盲人摸象
讀音:máng rén mō xiàng。
解釋: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引證:《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翻譯:摸到象牙齒的人說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卜,摸到象耳朵的說大象像一把大蒲扇,摸到象頭的說大象就像一塊大石頭,摸到象腿的說大象就像根大柱子,摸到大象尾巴的說大象像一根草繩。
例句: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憑自己主觀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斷,應了解事物的全貌。
3、管中窺豹
讀音: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釋: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引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翻譯: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里看豹,只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
例句:李明在老師的熱心的幫助下,思想有了轉變,這從他近來寫的一篇日記里,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8)不準再看我小說免費閱讀成語擴展閱讀
反義詞
1、洞察一切
讀音:dòng chá yī qiè。
解釋:對一切觀察得很清楚。
例句:他是一位能夠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2、洞若觀火
讀音:dòng ruò guān huǒ。
解釋: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樣。
引證:先秦諸子《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
翻譯:我對這一切像看火一樣地一清二世,如果我又不善於謀劃,則是過錯。
例句:王老師對國際形勢看得很明白,洞若觀火。
3、洞燭其奸
讀音:dòng chá qí jiān。
解釋:對別人的陰謀詭計看得很清楚。
引證:清代萬斯同《明史·董傳策傳》:「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翻譯:嚴嵩罪惡深重耽誤國家大事,陛下難道沒有看透他的陰謀詭計。
9. 不可的成語有哪些
不可動搖bù kě dòng yáo
成語解釋: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例句: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魯迅《而已集·革「首領」》)
不可告人bù kě gào rén
成語解釋:不能告訴別人。指見不得人。
例句:著諸書者,其人皆深極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隱,乃以委曲譬喻出之。(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變社會之關系》)
不可教訓bù kě jiào xùn
成語解釋: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成語出處:《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例句:最下之人,野蠻如虎兒,不可教訓。(清·嚴復、夏曾佑《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
不可磨滅bù kě mó miè
成語解釋:磨滅:消失。永遠消失不了。指事跡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成語出處:宋·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後大施於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於暫而終耀於無窮者,其道當然也。」
例句:周總理以他崇高的品格,卓越的才華,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不可端倪bù kě ān ní
成語解釋:端倪:頭緒。找不著頭緒。形容變化莫測。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
例句:日向午,猶不肯成一字,同人來相敦迫,方始振筆直書,濤怒雲舒,不可端倪。(清·王晫《今世說·文學》)
不可多得bù kě ō dé
成語解釋: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語出處:漢·王充《論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例句:這顆鑽石真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寶。
不可思議bù kě sī yì
成語解釋: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像,難以理解。
成語出處:《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例句:一片澄澈的蔚藍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議。(郭沫若《少年時代·黑貓》)
不可揆度bù kě kuí ó
成語解釋:揆:音『葵』度:音『奪』揆度:估量,揣測。指無法推測。
成語出處:《淮南子·兵略訓》:「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不可理喻bù kě lǐ yù
成語解釋:喻:開導,曉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
成語出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褐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例句:他們簡直不可理喻,一定要進去,終於被我們的人趕出來了。(巴金《家》八)
不可名狀bù kě míng zhuàng
成語解釋: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成語出處:《老子》第十四章:「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晉·葛洪《神仙記·王遠》:「衣有文采,又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例句:拜住不敢十分抬頭,已自看得較切,不比前日牆外影響,心中喜不不可名狀。(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
不可移易bù kě yí yì
成語解釋:不能動搖、改變。
例句:不過,他們就得准備實行這樣的決議,這是不可移易的。(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
俗不可醫sú bù kě yī
成語解釋:俗氣已深,不可救葯。
成語出處: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不可究詰bù kě jiū jié
成語解釋:究:追查;詰:追問。無法追問到底。
例句:好好一座中國江山,被這班強有力的大人先生,鬧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詰,共和在那裡?(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回)
臭不可聞chòu bù kě wén
成語解釋: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成語出處: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例句:嘔出黑瀋數斗,臭不可聞。(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
不可勝言bù kě shèng yán
成語解釋:說不盡。形容非常多或到達極點。
成語出處:《史記·大宛列傳》:「騫曰:『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例句:姚君一到衙門,快活不可勝言,即喚本衙門書吏,把察院的說話,一一對他說了。(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不可收拾bù kě shōu shí
成語解釋:指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不可救葯的地步。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例句:蒲殿俊輩登台之後,因為縱容兵士的結果,弄到了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岌岌不可終日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成語解釋: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不可同日而語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語解釋: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成語出處:《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句: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可望而不可即kě wàng é bù kě jí
成語解釋:能望見,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
成語出處:唐·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明·劉基《登卧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例句:在攀登科學高峰,趕上發達國家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不可向邇bù kě xiàng ěr
成語解釋:邇:近。不可接近。
成語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例句:我起個大早,破曉就到車站去找車子,但見倉皇、擁擠、混亂之狀,不可向邇,廢然而返。」(豐子愷《藝術的逃難》)
樂不可支lè bù kě zhī
成語解釋:支:撐住。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極點。
成語出處:《後漢書·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例句:蘭言夫子聽了寶雲夫子之話,正中心懷,樂不可支,如何肯去攔阻。(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不可言喻bù kě yán yù
成語解釋:喻:說明,告知。不能用言語來說明。
成語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其術可以心得,不可言喻。」
例句:希白見女子容顏秀麗,詞氣清揚,喜悅之心,不可言喻。(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成語解釋:遏:止。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銳不可當ruì bù kě dāng
成語解釋:銳:銳氣;當:抵擋。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成語出處:《後漢書·吳漢傳》:「其鋒不可當。」
例句:那是銳不可當,無堅不摧的。(歐陽山《三家巷》八)
時不可失shí bù kě shī
成語解釋:時:時機,機會;失:錯過。抓住時機,不可錯過。
成語出處:《戰國策·秦策四》:「臣聞敵不可易,時不可失。」
例句:此天遣我以報復之機,時不可失。(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九回)
不可逾越bù kě yú yuè
成語解釋:逾:越過。不可能超過或不可能越過。
成語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例句:在他看來,上海的學生娃和山寨的青年之間,是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的。(葉辛《蹉跎歲月》)
不可偏廢bù kě piān fèi
成語解釋:偏廢:側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兩方面都應同樣重視,不能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
成語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例句:能讀書,才必博;能養氣,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廢。(清·匯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無所不可wú suǒ bù kě
成語解釋:沒有什麼不可的。
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成語解釋: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人或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
例句:可是,這個夾肉片和那的嚼飯,都似含著一些不可捉摸的秘密。(老舍《趙子曰》第十八卷)
臭不可當chòu bù kě dāng
成語解釋:當: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成語出處: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罪不可逭zuì bù kě huàn
成語解釋:罪責不可逃避。
例句: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七回)
鋒不可當fēng bù kě dāng
成語解釋:鋒:鋒芒,指刀劍的刃和尖;當:阻擋、承受。鋒芒純利,沒有東西可以承受。形容氣勢極盛,不可阻擋。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鋒不可當。」
高不可攀gāo bù kě pān
成語解釋:攀:抓住高處的東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成語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小弟攛空離地不過五六丈,此樹高不可攀,何能摘他?這是『癩蝦蟆想吃天鵝肉』了。」
例句:我們反對把創作說得高不可攀,但也反對把它說成不須付出心血就輕而易舉地可以做到。(茅盾《創作問題漫談》)
惶惶不可終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成語解釋: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
成語解釋:失:錯過。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
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疾不可為jí bù kě wéi
成語解釋:疾:病;為:治。病已不可醫治。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例句:巧娘曰:「疾不可為,魂已離舍。」(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
不可開交bù kě kāi jiāo
成語解釋:開:打開,解開;交:相錯,糾纏。形容沒法解開或擺脫。
成語出處:清·姬文《市聲》第二十四回:「兩口子正在吵得不可開交。」
例句:他這幾天正忙得不可開交,以後再找他吧。
急不可待jí bù kě dài
成語解釋: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懷急切或形勢緊迫。
成語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蛾》:「逆害飲食,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里外始可購致。時廝騎皆被差遣。生性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家醜不可外揚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成語解釋:家裡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化城鑒如何是各尚家風?』曰:『不欲說。『曰:『為甚如此?』曰:『家醜不外揚。』」
例句:家醜不可外揚,倘若傳互外邊,被人恥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區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
堅不可摧jiān bù kě cuī
成語解釋: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成語出處:清·鄭燮《原詩·內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例句:在革命戰爭中,人民的力量是堅不可摧的。
不可限量bù kě xiàn liàng
成語解釋:限量:限定止境、數量。形容前程遠大。
例句:當下吃完了酒,鮑文卿辭了回來,向向知府著實稱贊這季少爺好個相貌,將來不可限量。(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
來世不可待lái shì bù kě dài
成語解釋:對於未來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成語出處:《莊子·人間世》:「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牢不可破láo bù kě pò
成語解釋: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成語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並為一談,牢不可破。」
例句:我們的團結和友誼是牢不可破的。
樂不可極lè bù kě jí
成語解釋:享樂不可過分。
成語出處:《禮記·曲禮上》:「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不可言宣bù kě yán xuān
成語解釋:言:言語;宣:發表,表達。指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用在說事物的奧妙、味道)。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為人?」
了不可見liǎo bù kě jiàn
成語解釋: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見。
成語出處:明·歸有光《水利後論》:「求所謂安亭江者,了不可見。」
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
成語解釋:形容好得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
成語出處:晉·郭璞《江賦》:「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例句:公子側會其意,一吸而盡,覺甘香快嗓,妙不可言。(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巧不可階qiǎo bù kě jiē
成語解釋:階:台階,引伸為趕上。指巧妙得別人無法趕上。
成語出處: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
不可言狀bù kě yán zhuàng
成語解釋:言:說;狀:描繪。無法用言語形容。
成語出處:晉·葛洪《神仙記·王遠》:「衣有文采,又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例句:當時我真悲哀到不可言狀。(蔣光慈《少年飄泊者》八)
情不可卻qíng bù kě què
成語解釋:情面上不能推卻。
成語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閨臣、紅蕖眾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卻,只得應允。」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語解釋:一世:一時。認為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卷一五:「荊公少年,不可一世。」
例句:蓋興會飆舉,不可一世矣。(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
深不可測shēn bù kě cè
成語解釋:深得無法測量。比喻對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成語出處:明·袁宏道《吼山》:「山下石骨為匠者搜去,積水為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測。」
例句:隆武帝深不可測地微笑。(華而實《漢衣冠》一)
不可企及bù kě qǐ jí
成語解釋:企:希望;及:達到。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成語出處:唐·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例句:他的成績並非不可企及,我們只要奮發努力,一定能趕上他。
勢不可擋shì bù kě dǎng
成語解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成語出處:《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例句:眾將見西岐士馬英雄,勢不可擋,並無一籌可展,半策可施。(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
是可忍,孰不可忍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語解釋: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成語出處:《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例句:小小三島之國,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古國,是可忍,孰不可忍?(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成語解釋: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語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不可造次bù kě zào cì
成語解釋: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進行。意為要慎重。
無可無不可wú kě wú bù kě
成語解釋: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成語出處:《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例句:薛姨媽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倒還易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
不可終日bù kě zhōng rì
成語解釋:終日:從早到晚,一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極其恐慌不安。
成語出處:《禮記·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例句: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處在怎樣一種混亂狀態之下。(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夏蟲不可以語冰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成語解釋: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成語出處:《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例句:郎如此眼光淺,真是夏蟲不可以語冰。(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成語解釋: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例句:我看見這種認真的忙迫的情形時,心裡總想開口向它們發一句愚不可及的提問——「往哪裡去?!」(魯迅《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
知其不可而為之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成語解釋: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成語出處:《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例句:吾輩固知其不可而為之耳。(章炳麟《致伯中書十四》)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成語解釋: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成語出處:《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例句: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清·劉大櫆《論文偶記》)
不可救葯bù kě jiù yào
成語解釋:葯: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葯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出處:《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葯。」
例句:懷疑與猜忌,難道就竟已成了他們不可救葯的根性了嗎?(鄭振鐸《桂公塘》十四)
不可勝數bù kě shèng shǔ
成語解釋:勝:盡;計:核算。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
成語出處:《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例句:我國歷史悠久,各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不可勝數。
傲不可長ào bù kě zhǎng
成語解釋: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長。
成語出處:《禮記·曲禮上》:「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例句:傲不可長,像他那樣傲慢的孩子,家長應加強教育。
10. 關於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有袖手旁觀、霧里看花、嘆為觀止、望洋興嘆、驚鴻一瞥、駭人聽聞、垂簾聽政、坐井觀天、面面相覷、望穿秋水、走馬觀花、虎視眈眈、眼花繚亂、琳琅滿目、歷歷在目、東張西望。
1、左顧右盼
【解釋】: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出自】:豐子愷的《白鵝》: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2、東張西望
【解釋】:張:看。形容這里那裡地到處看。
【出自】: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示例】:見范進抱著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3、走馬觀花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釋義: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4、目不轉睛
【解釋】: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著小官人,目不轉睛,不覺兩淚交流。」
5、側目而視
【解釋】: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出自】: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要去游說楚威王,路過洛陽。父母得知,就趕緊整理房間、清掃道路,僱用樂隊,准備酒席,到距城30里遠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對他敬畏得不敢正視、斜著眼睛來看他的威儀,側著耳朵聽他說話;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樣在地上爬,對蘇秦一再叩頭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