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黃鶴門小說免費閱讀

黃鶴門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4-21 20:26:18

A. 《玄武門》全集_by米雅_txt下載免費全文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0TId8dLvNVPAuUctiRkavQ

提取碼:tpk2

小說名稱:玄武門

作者:米雅

類型:歷史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453697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個虐待李世民的故事,我要把他登基之前遭受的折辱和欺壓,添油加醋的寫出來,讓你同情他之餘,也忍不住高興一把,嘿嘿,原來這小子年輕時候遭過這么多罪

B. 侯門艷妾(重生)_by雪落蒹葭_txt全文閱讀,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侯門艷妾(重生)》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9boe

《侯門艷妾(重生)》作品簡介:

身為攝政王府唯一的嫡女,先帝親擬名號冊封的大周郡主,北歌自幼眾星捧月般長大,卻在及笄當日摔入泥潭,成了教坊司里人盡可欺的官妓。

C. 春暖入侯門_by桃花小茶_txt全文閱讀,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春暖入侯門》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qpy9

小說名稱:春暖入侯門

作者:桃花小茶

類型:言情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012092字

簡介:《春暖入侯門》是一部古代言情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桃花小茶。該小說講述了顧採薇眼睛一閉一睜,就重生在了害死自己的人身上。老天爺還附贈一個冰山侯爺夫君,以及處處和她作對的便宜兒子。

D. 門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序:走進《門》,是一個恐怖迷宮
應該說,這部書並不是一個平面的故事,而是一個立體的恐怖迷宮。
它是由恐怖小說家周德東和我們三個人共同搭建的。
不僅如此,還有你,一個似乎在局外的閱讀者,必須有你的存在,你的智慧,你的參與,才構成它恐怖的完整性。
讀著讀著你會發現,這部書把你牽扯進來了,把作者牽扯進來了,把張藝謀牽扯進來了,把活著的故去的眾多不相關的人都牽扯進來了……
這個迷宮中,布滿了太多的歧途和死路:
比如,每一章之前,都有一段文字作為導讀。閱讀時,為了連貫,你完全可以跳過它,因為看起來,它基本是獨立的,和每一章的故事並無關聯。可是,真的沒關聯嗎?——恐怖藏在另一種含義中。
比如,這個故事裡有很多詭異情節,卻沒有像其他恐怖小說那樣,給予明確解答——恐怖藏在永遠沒有謎底的現象中。
比如,你可能認為,真實的鬼可怕,或者,虛偽的人可怕。這個故事卻講述了這樣一個活物:他是一個偽裝的人,卻不是精怪,也不……

E. 閱讀練習《黃鶴樓》

1、隅:角落 嘗:曾經 憩:休息
遂:於是,就 名:命名

2、(1)費禕成仙後,曾經騎著仙鶴回此處休息,於是人們就用「黃鶴」來命名此樓。
4、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lóng)嵸(zōng),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

SORRY沒有答全

F. 《黃鶴樓》的全文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詞釋義: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G. 文言文《黃鶴樓》原文加翻譯加註釋

崔顥-登黃鶴樓
作品信息
【名稱】《(登)黃鶴樓》 【年代】唐朝 【作者】崔顥 【體裁】七言律詩
詩詞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①。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②。 崔顥頭像
[1]晴川歷歷③ 漢陽樹, 芳草萋萋④鸚鵡洲⑤。 日暮鄉⑦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⑧。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1985年重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2.昔人:指傳說中騎鶴的仙人。 3.返:通返,返回。 4.悠悠:飄盪的樣子。 5.川:平原。 6.歷歷:分明的樣子。 7.漢陽:地名,現在湖北武漢的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8.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9.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逐漸被水沖沒。 10.鄉:故鄉。 11.愁:鄉愁。
譯文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白日下漢江(平原)之碧樹清晰可數,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日已黃昏卻不知何處是我的家鄉? 面對江面上彌漫的茫茫煙波,讓我愁緒油然而生。
分聯詳析
首聯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麼「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濃濃的鄉愁。 頸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寫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極富人情味:艷陽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佇立在眼前。和煦的陽光灑滿江面,溫暖著親人。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 尾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遊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准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下這樣的結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唐詩三百首》是後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可見對此詩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有人說此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為也決非全部子虛烏有,李白寫的有關黃鶴樓的詩,我手頭就有兩首:一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另一首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雖都與黃鶴樓有關,然皆另有所託,並非完全寫景。同時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鳳凰台》詩亦如此,都有明顯仿崔詩格調的痕跡。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非李白之言,承認崔詩絕好,對於李白來說還是可以認定的。《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雖然有爭議,如胡應麟稱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確是代表大家意見的中肯之語。這樣一來,崔顥的《黃鶴樓》名氣就更大了。 以豐富的想像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這首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後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後人乃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重檐復道,成為燕遊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作者簡介
崔顥(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約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的作品『黃鶴樓』被嚴羽稱為「七律第一」。他才思敏捷,擅於寫詩,唐代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作品有《崔顥集》。 崔顥(公元704?- 754年),汴州人。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為口實。天寶十三年卒。有詩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編輯本段戒顯-登黃鶴樓
作品信息
【名稱】《登黃鶴樓》 【年代】明末 黃鶴樓
【作者】戒顯 【體裁】詩
詩詞原文
誰知地老天荒後,猶得重登黃鶴樓①。 浮世已隨塵劫換,空山仍入大江流②。 楚王宮殿銅駝卧,唐代真仙鐵笛秋③。 極目蒼茫渺何處?一瓢高掛亂雲頭④。[2]
注釋譯文
①地老天荒:亦作天荒、天荒地老,比喻時間久遠。宋楊萬里《謁永佑陵歸途游龍瑞宮觀禹穴》詩有句「禹穴下窺正深里,地老天荒知是非。」即此意。 ②浮世句:謂塵世間已經改朝換代了。此處塵劫借指明亡清興。 ③楚王宮殿:代指朱明王朝。銅駝:典故。西晉索靖有遠見,知天下將亂,指著洛陽宮門前的銅駝說:將會看到你在荊棘叢中。唐代真仙:指呂洞賓。傳為唐京兆人,名岩,咸通中及第,曾任縣令,後修道於終南山。元明以來稱為八仙之一。傳說他曾登臨黃鶴樓,並在樓頭吹鐵笛。 ④極目句:謂極目遠眺,遠處是一片蒼茫,不知通往何方。一瓢:出家雲游僧人所用取水盛水之具,此處以之代指僧人,即顯公自己。此句謂自己就此隱居於荒山野嶺之中。[3]
詩詞鑒賞
黃鶴樓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北端。詳見禪僧《黃鶴樓》之說明。這首七言律詩是顯公詩歌代表作品。本詩借黃鶴古樓千年屹立,閱盡世事滄桑,借萬里長江亘古長流,淘盡千古人物,來寄寓顯公自己深沉的國亡之恨,家破之仇。詩寫得慷慨悲壯,雄渾有力,很有氣勢和力量。即使在歷代詠黃鶴樓的詩歌中,亦可稱得上為上乘佳作。[4]
後世影響
沈德潛評該首詩:「起有撼山嶽、吞雲夢之概。具此胸襟手筆,不管崔顥詩在上頭也。惜無詩稿,於卷軸中得之。」這贊美推崇.
作者簡介
戒顯(1610-1672),明末清初江西建昌雲居山僧。號晦山,靈隱具德弘禮禪師法嗣。俗姓王,名瀚,字元達,婁東(今江蘇省太倉縣)人。家世巨族,以儒為業。及長,為諸生之冠。明思宗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攻入燕京,明亡。顯公得訊,盡焚平日所習詩文制藝,舍俗出家。依佛門泰斗千華三昧老人,受具足戒。參具德弘禮禪師,得法為嗣。入匡廬,掛單於東林、西林、圓通、歸宗諸名剎。清世祖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應聘由廬山歸宗寺轉雲居山真如寺,任住持。於此興殘起廢,易故鼎新,先後六年,重現唐宋祖庭道場。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移住湖北黃梅雙峰寺,主持和發展四祖道場。清聖祖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繼弘禮禪師住持浙江杭州靈隱寺,主修《靈隱志》,審閱《雲居山志》。圓寂後,葬衣冠於西湖靈隱,其靈骸歸葬雲居山,塔墓至今猶存。顯公家世書香,出身名士,兼通儒釋,學殖淵博。著作豐富,主要有《雲居賦》、《雲居鍛煉說》、《匡廬集》、《楚游錄》、《現果錄》等。

H. 再嫁侯門全文免費閱讀

侯門毒妃:王爺請接招 作者:夕顏洛 簡介: 前世她因為愛上沈逸,落得眾叛親離、屍骨無存的下常如今她浴火重生,攜恨歸來,傷過她的她絕不手軟,騙過她的她再不錯信,端看她扭轉乾坤,素手遮天。

I. 小說太子策作者樓上黃昏最新章節在線免費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C2sZgLzzF8KDnpp8zcB_A
提取碼:12o5
該小說講述了如何做太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太過出色,則有功高蓋主之嫌——更何況你的父皇,還是緊握大權不肯下放的楊堅。太過平庸,興許被人取而代之——更何況你的二弟,還是極盡城府虎視皇位的楊廣。

熱點內容
丹葯系統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7 23:55:56 瀏覽:802
好聽的言情帝王小說 發布:2025-08-27 23:24:00 瀏覽:307
鬼什麼的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5-08-27 22:55:35 瀏覽:864
變身類好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7 21:28:49 瀏覽:574
歲月知雲意2在線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27 20:31:25 瀏覽:902
西方戰爭玄幻小說 發布:2025-08-27 20:28:25 瀏覽:961
已完結動漫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8-27 19:34:49 瀏覽:135
武俠小說四大家都走了 發布:2025-08-27 19:25:59 瀏覽:784
洛詩涵戰寒爵小說免費閱讀完結 發布:2025-08-27 18:57:31 瀏覽:995
網路小說重鑄輝煌 發布:2025-08-27 18:29:05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