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長篇小說風箏免費閱讀

長篇小說風箏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4-19 15:26:21

『壹』 風箏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風箏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 南方
南方在秋天裡看不到悲傷。一排排一片片的樟樹和桂花此刻綠意正濃,它們在每個霧嘟嘟的清晨依舊茂盛並且神秘。
南方天空上的雲也不如北方的有質地。它們薄薄的一層貼在並不藍的天空上,像一張被烈日曬退了色的舊畫報。
南方天空上沒有飛鳥。屈指可數的幾只麻雀飛的很低。它們只在路燈與矮小的樹杈間穿梭,地上有人們丟掉的食物它們可以從容的跳下來啄食。
南方的天空彷彿是瞬息萬變的。十幾分鍾前還是艷陽高照,氣息平靜;十幾分鍾後說不定就是一片煙雨了。
南方的天空上有一股綢緞般的風。從高樓大廈邊,從密密匝匝的綠葉間,從不高的山頭,從搖搖擺擺的湖面上悠悠的滑過,抓到手裡涼冰冰的。在這股光滑細膩而又冰冷的風里總會浮搖幾片風箏。
3 與老人
風箏不在小河邊。阿姨已經棄了小河走向一條好像隧道的小道。這樣的小道在南方的大城市裡也許有幾十萬條。它們都不是很長,兩旁的樹木也不是很挺拔的那種。一般都為樟樹,之間或許還要點綴幾株紫薇。樹……
需要別的再問

『貳』 魯迅 風箏主要內容

魯迅的散文《風箏》主要內容:

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並把小兄弟做的風箏踏扁,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之後,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魯迅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2)長篇小說風箏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1、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文章以風箏為引線,魯迅對粗暴對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小弟深受虐殺,不僅認為自己是對的,且無任何怨恨而深沉感慨。同時也對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進行控訴。

2、這是魯迅散文的獨特風格。作者魯迅寫人物,不用多餘筆墨作累贅的說明,只幾筆就把人物神彩、表情、心理勾畫出來。對小兄弟的刻畫,呈現出一個天真活潑,喜歡游戲的少年形象。尤其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部分,凝重有力,感情色彩濃厚,含意深蘊,對表現作品的主題有重要作用。

3、運用了對比手法。一是環境的對比:北京二月的肅殺寒冷和江南二月的熱烈溫和,增強了文章的濃烈的悲情和深重的無奈。二是人物的對比:小兄弟的弱小和我的強大,構成文章敘事的主體貫穿文章的始終。三是時間的對比:一是作者的前後的變化,一是小兄弟的前後的變化。

『叄』 風箏李杭育讀後感50字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看完後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小說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為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著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復地上演著,但每一次的重復之間,生活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裡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裡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後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

『肆』 風箏 魯迅 閱讀答案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

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從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人深思的問號。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並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
初讀後,可以感知魯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傳統觀念有落後的一面。但是魯迅先生可貴的是,一旦接受科學思想,是知錯必改的,魯迅先生充滿自省精神。魯迅又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在他看來,這正是虐殺者之所以能夠肆意虐殺的原因。

「精神虐殺的這一幕」說明什麼呢?

「我」過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作為兄長,嚴格管束弟弟,原是為弟弟有出息,現在反思起來,當年為落後觀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徑實在是「精神虐殺」的行為。從這一幕里,我們可以看出魯迅童年時代長幼之間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論長幼,論力氣,他是敵不過我的」,可見作為兄長的粗暴行徑是以暴力為基礎的。魯迅把自己寫得很粗暴,字里行間深含自我譴責的意味。做弟弟的呢,兄長不許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風箏,被兄長發現,驚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風箏被兄長踐踏,也毫無抗爭的意思,除了絕望,沒有一句抗辯的話。

魯迅一旦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的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輕松,只得沉重著,這又翻出一層意思。被虐殺者並不認為被虐殺,把兄長的行徑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著做,正說明自己也不認為游戲是「正當」的,一旦被兄長發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魯迅只覺得這世界一片肅殺和寒威。

探究這篇散文,可以悟到這樣一層道理,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惟有這樣,才不至於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為,而正當的行為也應該捍衛自己正當的權利。只有科學思想,才能照亮中國人的思想行為。

風箏》發表以後,它的抨擊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鋒芒灼然畢露,受到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當時有的文學青年說:「我所喜歡的是《野草》的《語絲》,是同傳統思想,同黑暗勢力,同虛偽紳士奮斗的《語絲》。」據方誌敏的愛人繆敏說,方誌敏青年時代熱愛文學,對魯迅的《吶喊》《彷徨》《野草》是「非常喜歡的」。由於包括《風箏》在內的魯迅的散文詩雜文、隨筆,思想新進,技巧高超,獲得了廣大的讀者群,於是「《語絲》的銷路,一期比一期好起來,由一千五百份,而二千份,而三千份,再後是五千八千,她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話是不錯的,30年代前期我國城鄉不少中學校使用過趙景琛編的一套《初級中學混合國語教科書》,其第一冊就選了這篇《風箏》,作為中學生學習寫作白話文的楷范。

……

還要介紹的是,《風箏》也曾作為魯迅的代表作品推薦給世界的讀者。1936年9月,亦即魯迅逝世前的一個月,紐約出版的《亞洲》雜志(英文版)刊出了美國進步記者斯諾與中國作家姚莘農翻譯的《風箏》,正巧趕上魯迅生前看到了,而1936年10月斯諾編譯的一本《活的中國——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在倫敦喬治·哈拉普書局出版,裡面收有魯迅的《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風箏》《離婚》,作者生前未及親睹,則成為永遠的遺憾了。

1950年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出了一本魯迅的《短篇小說集》(俄文),都是選自《吶喊》《彷徨》,不知怎麼一來把《風箏》也收進去了。1955年莫斯科兒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學生讀物叢書,其中有一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風箏》也選在裡面。看得出,這里把《風箏》跟魯迅其他小說放在一起,是沿襲了斯諾的做法;這樣分類是否正確,姑且勿論,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由此可以想見,《風箏》作為魯迅的一篇傑作,受到中國讀者、尤其是其他膚色的少年兒童的歡迎,是我們感到欣慰的。
風箏》思想內容面面觀

1.從兒童教育角度去理解(陳根生)

正因為《風箏》發表後影響頗大,因而作品中那位施行「精神虐殺」的封建兒童教育的兄長,是不是作者自身呢?亦即作者寫的是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呢?這個問題一直為人們很感興趣。這樣,魯迅的親屬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孜孜請教的對象。魯迅的三弟周建人解放前就寫道:

魯迅有時候會把一件事特別強調起來,……例如他所寫的關於反對他的兄弟糊風箏的文章就是這樣。實際上,他沒有那麼反對得厲害,他自己的確不放風箏,但並不嚴厲地反對別人放風箏。

幾十年來,周建人同志數次回答此類詢問,直到80年代他還給訪問者明確作答:

我不記得有這回事。

但是,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同志卻持不同的說法。她在談話中是把《風箏》中的「我」與魯迅、小兄弟與周建人當作同一個人來向人們介紹的。1956年的金色的秋天,北京市北海少年之家舉行魯迅紀念會,許廣平同志應邀在會上向少年兒童們作報告說:

魯迅長大後曾檢討自己對待兄弟有些太凶了。他還說過一件事:有一次,放學回家後他不知道弟弟(周建人)到哪裡去了,後來看見他在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裡糊風箏,他覺得這是件沒出息的事,就把弟弟的風箏撕毀了,當他長大後覺得這樣對弟弟是很不對的。曾對弟弟提起這件事,他弟弟說有這件事嗎?我都記不得了。後來魯迅伯伯就說,他不記得這件事使我更不好受。還說:自己做過的錯事應該牢牢記住,並不是人家不記得就可以過去了。

許廣平同志的講話獲得廣泛的贊賞,不少魯迅研究家寫作魯迅傳記時都是認真使用《風箏》中所提供的材料的。

那麼,周建人同志的話全錯了嗎?問題當然也不會這么簡單。因為《風箏》里明明寫過,早在當年小兄弟「他什麼也不記得了」。但是,即使《風箏》寫的是作者自身的經歷,卻也不等於魯迅在執筆時對原材料沒有取捨,沒有突出,沒有必要的渲染和強調,否則,恐怕就難以取得預期的藝術效果了。

而且,以上僅是就創作素材而言,重要的是對作品主題的認識。所喜魯迅兩位親屬都是一直從兒童教育角度來談《風箏》的。周建老明確指出:「我想他所以這樣寫,主要是批判當時一些人對兒童的不正確的態度和教育方法。」在理解《風箏》主題為批判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兒童教育的科學觀念,這不就統一起來了嗎?兩位魯迅親屬的話在精神實質上還有什麼根本分歧存在嗎?
①第一、二段:「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出現於遠處天空中一二風箏的浮動,使「我」似乎看到「久經訣別的故鄉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在這天空中盪漾了」,在「我」與讀者的面前展示出了故鄉風箏時節春光明媚的圖畫:天空,抬眼看見的是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耳邊聽見的是沙沙的風輪聲;地上,楊柳已經吐芽,山桃也多吐蕾,這早春二月的景象正和天上的點綴相照應。作者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往事回憶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作品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第一段從結構上說,是為了引出下文。

②第三段:這段話描寫出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態。「我」「不愛」放風箏,「嫌惡」風箏,「不許」放風箏。而小兄弟「最」喜歡風箏。他沒有風箏,就眼巴巴「呆看」著人家的風箏在空中飄游而「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他時而為人家的風箏突然跌落下來而失聲「驚呼」;他時而又為人家的風箏因「纏繞解開」而「高興得跳躍……」多麼美好的心靈,多麼純真的情感!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如醉如痴,越能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而小兄弟那時十歲內外,正是游戲的年齡,多病,瘦得不堪,正需要鍛煉身體,而風箏正是可以使他高興使他強壯的一項運動。這些都為下文「我」蠻橫毀壞小兄弟「苦心孤詣」而「偷做」風箏埋下伏筆。

③第四段:放風箏,這本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我」卻把它看作是「沒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而且強加於人,對小兄弟橫加限制,以致因為「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而破壞了小兄弟辛辛苦苦做好的風箏,本段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作了具體的解釋。「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如此無情的踐踏,並「傲然」離去的神態,作者稱之為「精神的虐殺」,是非常深刻的。被糟踐的雖然是一隻風箏,可是同時受到傷害的卻是一顆本來應該受到愛撫的稚嫩的心。耐人尋味。小兄弟呢?他「很驚惶地站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後來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小兄弟受了這樣無理的對待,也只能逆來順受。因為「論長幼」,「我」是兄長,自以為擁有無限的權力。從「我」對風箏的態度和破壞風箏的粗暴行為,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我」的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種鮮明的印記被扼殺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陳腐觀念打下的烙印。這使人痛切地感到其中包含著某種具有悲劇意味的東西。

④第五、六段:當「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新鮮科學氣息一旦吸進「我」的中毒很深的心靈,就產生了「懲罰」感,就難忘那「精神的虐殺」的一幕,心就「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痛感自己不準小兄弟放風箏,並把小兄弟喜歡入迷的表現視為「笑柄」,看作「可鄙」的思想與行為,是對一顆稚嫩的童心的嚴重摧殘,由此而自責和反思,袒露出嚴於解剖自己的心靈美。魯迅一旦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第六段承上啟下。

⑤第七段:這段描寫「我」企望「補過」的心情,「補過」的方法:由「不愛放風箏」,「嫌惡」風箏,反對小兄弟放風箏,毀壞風箏到「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這是多麼大的變化啊!「我」抖掉了精神的枷鎖,似乎恢復了兒童的天性,「嚷著,跑著,笑著」,在歡快的旋律中,極為簡短的語句隨著輕松的節奏跳躍著,好像重現了孩子們放風箏時活潑、歡樂的景象。但這只不過是一個反襯罷了,因為時過境遷,一切都無從追回了,結果只能加重「我」悵惘、悔恨的情感。

⑥第八、九、十、十一段:這幾段描寫當「我」懷著一顆「沉重」的心去討小兄弟的寬恕時,小兄弟卻「全然忘卻」在「我」看來是「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聽著往事反而「驚異地笑著」:「有過這樣的事么?」這段朴實無華的文字,展示了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被虐殺者並不認為被虐殺,把兄長的行徑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著做,正說明自己也不認為游戲是「正當」的,一旦被兄長發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魯迅只覺得這世界一片肅殺和寒威。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人深思的問號。

⑦第十二段:文章開頭說,「我現在在那裡呢?」在「嚴冬的肅殺」之中。這時,作者憶及逝去的春天。文章結尾說,又見到故鄉的春天;而這時,「四面又明明是嚴冬」。這首尾的照應是由實而虛由北京的風箏而想起故鄉的春天;又由虛而實,由回憶中的春天進入現實的嚴冬。

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慄。

『伍』 《風箏》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xpev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簡介:

新來的宿主瞧起來又軟又甜又好欺負。

系統心痛望天:要完!然而光速被打臉。

咦?渣男跪在地上哭唧唧認錯!反派涕泗橫流要放下屠刀!惡毒女配被虐到無處可逃!……

『陸』 《風箏》全文是什麼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的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哪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並且嫌惡它,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蝴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墜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墜下去而至於斷絕,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墜著,墜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糊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象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記不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柒』 《風箏》全集_by元湘_txt下載免費全文閱讀

鏈接:

提取碼: 2k7k
小說名稱:風箏
作者:元湘
類型:言情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64697字
簡介:《風箏》花家的大小姐花風箏熱情善良,深信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她這一回似乎是熱心過了頭,竟然要嫁給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她嫁給他的理由竟只是為了這個男人的一聲嘆息,而她想讓他快樂……厲千孤望著眼前這個嬌俏可人、善良又熱心的俏佳人,他感到他的心正在一點一滴被她的熱力所融化,愛意正在俏俏滋長。風箏是這么一個可愛又善良的女孩,但他卻不能靠近她、愛上她,只因這是他的宿命,他寧可孤獨一生,也不願見她受到半點傷害……

『捌』 魯迅《風箏》 概括全文

1、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文章以風箏為引線,對「我」粗暴對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小弟深受虐殺,不僅認為我是對的,且無任何怨恨而深沉感慨。同時也對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進行控訴。
2、作品影響
《風箏》發表以後,它的抨擊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鋒芒灼然畢露,受到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當時有的文學青年說:「我所喜歡的是《野草》的《語絲》,是同傳統思想,同黑暗勢力,同虛偽紳士奮斗的《語絲》。」據方誌敏的愛人繆敏說,方誌敏青年時代熱愛文學,對魯迅的《吶喊》《彷徨》《野草》是「非常喜歡的」。由於包括《風箏》在內的魯迅的散文詩雜文、隨筆,思想新進,技巧高超,獲得了廣大的讀者群,於是「《語絲》的銷路,一期比一期好起來,由一千五百份,而二千份,而三千份,再後是五千八千,她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話是不錯的,30年代前期我國城鄉不少中學校使用過趙景深編的一套《初級中學混合國語教科書》,其第一冊就選了這篇《風箏》,作為中學生學習寫作白話文的楷范。
3、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亭,後改為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魯迅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後與《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

『玖』 《風箏》魯迅 閱讀理解

1較好的動手能力。作者所說的「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我在發現小兄弟瞞著我偷偷的作風箏時,把他做好的風箏,踏扁了。2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而我卻把弟弟的天使扼殺了,剝奪了他童年的樂趣。3虐殺者已覺醒,而被虐殺者卻渾然不知,早已忘卻,這是一種怎樣的不幸呀!作者是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人4.不是,是作者想像弟弟在聽到我的道歉時所說的話。5.說明當時的社會教育是多麼的錯誤,虐殺者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這是一件怎樣的悲哀呀!

『拾』 風箏txt全集下載

風箏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記不清是什麼時候認識子文的了,只知道,從記事以來,他便像影子一樣從不離我身旁。我們是鄰居,便連睡覺都呆在一個房間,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的!
通常,白天我們都會在院子里玩捉迷藏,間或在花叢里捉些小蟲子喂寵物鳥。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八歲。
八歲,我上一年級,語文老師教會了我一個詞,叫「幸福」。
幸福,我想大概指的就是我當時的生活吧!
然而八歲,卻也是一個我不願觸碰的傷口。
我永遠也忘不了,媽媽就是在那一年離開我的!
那天晚上,爸爸沒在家,吃過晚飯,媽媽說她不舒服,要先睡了,讓我和子文別鬧太晚,因為第二天是星期一,要上學。
「箏箏,晚安!」她按照慣例吻了吻我的額頭,便去睡了。
只是,沒想到,她這一睡,竟再也沒有醒過來。
第二天早上,我在媽媽房門口找到一臉恐懼,坐地上呆瞪房裡的子文。
我抬頭朝房裡望去——那張大大的席夢思床上,媽媽一動不動地側躺著,半邊頭埋在枕頭間,長長的秀發垂下來遮住了臉,我看不清她……

熱點內容
女強男弱現代小說女寵男 發布:2025-08-28 20:06:25 瀏覽:939
2019好看的刑偵網路小說 發布:2025-08-28 19:44:07 瀏覽:193
古龍武俠小說哪本寫得好 發布:2025-08-28 19:21:52 瀏覽:44
新銳武俠小說 發布:2025-08-28 19:17:52 瀏覽:132
搭台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2025-08-28 18:42:18 瀏覽:135
求古風小說名字像扶搖一類的 發布:2025-08-28 18:34:57 瀏覽:473
2015好看的言情文完結小說 發布:2025-08-28 18:27:24 瀏覽:267
免費軍婚小說現代言情 發布:2025-08-28 18:10:30 瀏覽:569
早期校園都市小說 發布:2025-08-28 16:56:31 瀏覽:710
古代言情女扮男裝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8 16:14:27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