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喜歡聽書
A. 孩子聽書和看書有哪些區別聽書和看書,哪個效果會更好
我們都知道對於孩子來說,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在他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讓他多看書,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出現,有的孩子,他不會看書反而是會聽書,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去看實際的書本內容,而是靠聽去閱讀。
三、看書的效果更好
但是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好,而且對於孩子而言看書的效果,是會更好一點的,因為他們在翻看的過程當中就已經學到了知識,而且當他們不會的時候,他們是可以重新翻閱,加深自己的記憶。所以這也就是說聽書的效果,可能對孩子而言並不好,尤其是對於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在聽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去玩其他東西,也就是說根本不能專心。
B. 聽書對孩子有好處嗎
聽書比讀書更能保護視力
從保護孩子的視力角度考慮,聽比看要好得多。還有就是孩子還太小,書中字太多,一頁一頁看可能理解不了,與此同時,對於小月齡的孩子來說,密密麻麻的字反而會使人犯困,消磨他們的閱讀興趣。而聽書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C.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
有家長問:我家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您覺得聽書好還是看書好?聽書和看書有多大區別?
下面是我的回答。
先亮觀點:對孩子而言,聽書整體不及看書。
接下來,我從孩子接收信息的角度,說說兩者的區別。
最後,我想說的是,聽書本來也不錯。畢竟我們這些80年代生人也聽書,我們也是聽著單田芳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就著一台收音機,坐在大樹下,一聽就是一下午,那感覺真是美妙至極。那時頻率也少,不是音樂,就是評書。
現在不一樣了,一台手機玩遍天下。孩子可能一開始是在聽書,聽著聽著,就玩游戲去了。聽著聽著,就看網路電影、電視劇去了。恐怕不是聽書聽一下午,而是拿著手機玩一下午。孩子本身沒有形成學習自律,而我們家長把這么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所謂「聽書工具」撂給孩子,學習有效率嗎?不,玩起來很有效率!
書呢,書是樸素的,永遠像我們身邊的真朋友好老師,不花里胡哨,也不花言巧語,但她就是那麼很真誠地給你溫暖、給你力量。只要你認真端起她。
這位家長,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您。
D. 8歲男孩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怎麼辦
對書感興趣就是好事,等他慢慢長大就會喜歡看書了。其實看書和聽書是一個性質的事,獲取的知識是相同的。
E. 孩子愛聽故事不愛看書怎麼辦
我覺得這位媽媽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上有兩個誤區:
1.誤認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就是和孩子共同讀繪本
這么媽媽自己說重視孩子的閱讀,以前堅持每天給孩子讀繪本,但是由於自己偷懶沒有繼續下去,換成了給孩子聽書,結果孩子對手機將故事上癮了,卻不愛看紙質繪本故事書。其實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親子共讀繪本適合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但不能讓「共讀」成為孩子認為的閱讀「固定模式」,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讀書就是要和爸爸媽媽一起讀,自己不能讀。要知道注重親子共讀的家庭堅持共讀的時間越長,越不利於孩子自己讀書。孩子5歲多不喜歡看書,但是特別喜歡聽手機里的兒童故事怎麼辦? 第2張
家長可以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書買,挑自己喜歡的書看,隨便看,正著看、倒著看、從前往後或是從後往前看都可以,只要讓孩子自己看,自己去體會書上的圖文,會慢慢喜歡上看書給他的感覺。也不要強迫孩子每天必須看多長時間,簡單的,隨意的,看幾分鍾也好,看一天也好,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書的感覺,體會看書給他的樂趣。
2.誤認為「聽書」也是培養孩子閱讀
其實聽書和看書真的不是一回事,當然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影響也不一樣。聽書只是鍛煉孩子的聽力,可能孩子會喜歡聽書帶給自己的想像,但是卻刺激不了眼睛,激發不了視力對大腦的影響。看書卻是通過視覺捕捉到有效信息反應給大腦,大腦進行再加工的過程。書上的圖文都能給孩子不同的感覺。看書還會激發孩子的思考過程,聽說的過程可能就會觸發的思考過程短。尤其是聽書並不能讓孩子對文字圖畫感興趣。看書卻可以。孩子5歲多不喜歡看書,但是特別喜歡聽手機里的兒童故事怎麼辦? 第3張
所以聽書不能取代看書,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還是要看紙質書。而且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講書」,把自己對書里內容的理解強加給孩子。就讓孩子自己看,除非是他不懂的地方來問你,你再給他做有針對性的知識解答。如果孩子小,看不懂文字,家長也只要原原本本地把書上的文字念出來即可。家長對書上內容過多的引申和講述,反而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適當減少聽書的時間,給孩子買書看書的選擇權和自由權
現在孩子比較喜歡聽書,尤其是睡覺前非要聽一兩個小時。家長要和孩子商量好聽故事的時間,時間一到馬上結束。然後要帶孩子多去書店看看,讓他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家長不要干涉。然後在孩子看書的時候也不要強迫或干預,就讓他自己看。不要給孩子定任務,也不要求孩子看完必須復述出來或是談感想。就是要讓孩子單純的體會讀書的快樂,慢慢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孩子5歲多不喜歡看書,但是特別喜歡聽手機里的兒童故事怎麼辦? 第4張
閱讀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說今天看了幾本書明天語文成績從60分就能提高到80分。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慢過程,家長急不得。只要孩子喜歡上閱讀,讀書帶給他的改變會在以後的日子裡逐步顯現。
F. 孩子喜歡聽書好嗎
不愛看是因為沒興趣,試著找到興趣所在,而不是盲目的去灌輸,仔細想想,對於孩子成長,什麼事最重要的,是那些你認為他應該去看的書嗎?
G.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你感覺這樣子有區別嗎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感覺這樣子沒有區別。聽書也是一種閱讀形式,因其方便快捷而廣受現代人歡迎。說到聽書,就不能不談小時候聽廣播的事了。顯然,用耳朵接收信息的大腦和用眼睛接收信息的大腦是有很大區別的,兩者各有利弊。
3.聽書的時候不用擔心孩子的視力,聽多久都沒關系。最後,聽書可以解放父母,孩子聽書,父母可以做任何事。聽書和看書都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所有的書都適合讀,但只有一些書適合聽。聽和看的感官形式不同,帶來的想像、記憶等思維結果也不同。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引導孩子多讀書,不方便讀書的時候讓孩子聽書。以上就是對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你感覺這樣子有區別嗎這個問題的解答。
H. 親子閱讀中,孩子只愛聽故事不愛自己讀書,應該怎麼辦
引言:睡前能夠聽到媽媽講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朗讀手冊里這么說過,「你擁有了無限的財富,不論是一箱箱珠寶或者是一櫃櫃黃金,但是你也不一定會有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會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所以親子閱讀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良好閱讀習慣,也是一種高質量陪伴自己孩子的方式,今天小編就這個話題展開思考和討論。
三、只愛聽不愛讀怎麼辦
這就延伸到了我們家長的教育機智,家長可以選擇去挑選孩子喜歡的書。慢慢地去減少聽書的時間,給孩子自主買書看書的權利。不要把孩子的特點當成了缺點,這樣的孩子不是不喜歡看書,而是喜歡聽書聽書的效果也不錯。也要思考自己的孩子是視覺型還是聽覺型,盡量做到相輔相成,因材施教。
I. 一年級的孩子很喜歡聽書,這是好習慣嗎
聽書和讀書,這兩種方式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說遠點,從前有茶館,茶館里有人說評書,從評書藝人精彩的講演中,就能學到各方面的知識。特別是歷史故事,歷史演義,人物故事的精彩傳奇,藝人們總是繪聲繪色,神彩飛揚,活靈活現地傳達出來,聽者為之動容,為之叫好。這其實就是一個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再到後來,一檔叫做"小喇叭"的節目,伴隨無數少年兒童,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這些聽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也算是一種"讀書"。所謂耳濡目染,就是如此。
真的是一點都不願意看!
要麼聽APP里的要麼你給他讀,他自己就是不看。
我跟我同學分析的是一方面孩子沒有讀書的習慣,另一方面因為是聽書,所以孩子識字量是沒有保障的,讀書的障礙也就比較大!
所以我給他的建議是繼續給孩子「讀書」讓他聽,但是必須加上一個重要的環節——指讀法,你一邊指著書上的字一邊讀給孩子聽並且要求孩子必須看!
反反復復聽了很多的書,可能由於本人記憶力不好,記住的不是太多,但是偶爾也能記得一些。
後來因為工作單位調動,工作壓力沒有那麼大,所以有時間讀書,有一段時間把電腦中搜集的電子書打成紙質的開始閱讀,這段時間閱讀了很多的書,甚至包括了中醫學一些基礎知識。
最近一段時間購買了說文解字以及,甲骨文字典,沒事的時候讀一讀這種手寫體的圖書,感覺到非常舒服。
上面嘮嘮叨叨的說了這么多,其實有一種感覺,讀書比聽書好,聽說顯得快顯得方便,但是讀書卻能引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