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嬪小說免費全部
『壹』 康熙皇帝的所有兒子和妃子,女兒
一、兒子
1、皇子:承瑞,2歲殤,未序齒。
2、皇子:承祜,2歲殤,未序齒。
3、皇子:承慶,1歲殤,未序齒。
4、皇子:賽音察渾,2歲殤,未序齒。
5、皇長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後降為貝子品級。
6、皇子:長華,旋殤,未序齒。
7、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後被廢。謚曰密,為理密親王。
8、皇子:長生,2歲殤,未序齒。
9、皇子:萬黼,4歲殤,未序齒。
10、皇三子:胤祉,誠郡王,謚曰隱,為誠隱郡王。
11、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12、皇子:胤禶,1歲殤,未序齒。
13、皇五子:胤祺,恆親王,謚曰溫,為恆溫親王。
14、皇六子:胤祚,幼殤。
15、皇七子:胤祐,淳親王,謚曰度,為淳度親王。
16、皇八子:胤禩,廉親王。
17、皇九子:胤禟,固山貝子。
18、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時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後釋放,授輔國公品級。
19、皇子:胤䄔,1歲殤,未序齒。
20、皇十一子:胤禌,1歲殤,無謚號。
21、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謚曰懿,為履懿親王。
22、皇十三子:胤祥,怡親王,謚曰賢,為怡賢親王。
23、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謚曰勤,為恂勤郡王。
24、皇子:胤禨,2個月殤,未序齒。
25、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謚曰恪,為愉恪郡王。
26、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庄親王,謚曰恪,為庄恪親王。
27、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謚曰毅,為果毅親王。
28、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無謚號。
29、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無謚號。
30、皇二十子:胤禕,貝勒,謚曰簡靖,為簡靖貝勒。
31、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謚曰靖,為慎靖郡王。
32、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謚曰勤,為恭勤貝勒。
33、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
34、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謚曰恪,為諴恪親王。
35、皇子:胤禐,出生當日殤,未序齒。
二、妃子
1、皇後(4位):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追封)。
2、皇貴妃(3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3、貴妃(1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4、妃(11位):順懿密妃王氏、純裕勤妃陳氏、惠妃納喇氏、榮妃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絡羅氏、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良妃衛氏。
5、嬪(10位):熙嬪陳氏、僖嬪赫舍里氏、端嬪董氏、靜嬪石氏、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襄嬪高氏、穆嬪陳氏、通嬪納喇氏、謹嬪色赫圖氏。
6、貴人(15位):勒貴人、布貴人兆佳氏、袁貴人、藍貴人、尹貴人、文貴人、新貴人、馬貴人、常貴人、伊貴人、貴人郭絡羅氏、貴人納喇氏、貴人納喇氏、貴人陳氏、老貴人(一說為雍正帝妃子)。
7、庶妃(4位):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張氏、庶妃王氏、庶妃劉氏。
8、常在(9位):瑞常在、常常在、尹常在、祿常在、徐常在、石常在、壽常在、色常在、貴常在(貴答應)
9、答應(9位):妙答應、秀答應、慶答應、靈答應、春答應、曉答應、治答應、牛答應、雙答應。
三、女兒
1、皇長女:無封號,生母庶妃張氏。
2、皇二女:無封號(1671年—1673年),生母庶妃董氏。
3、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生母庶妃馬佳氏。
4、皇四女:無封號(1674年—1678年),生母庶妃張氏。
5、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生母貴人兆佳氏。
6、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生母貴人郭絡羅氏。
7、皇七女:無封號,德妃烏雅氏。
8、皇八女:無封號,生母皇貴妃佟佳氏。
9、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生母德妃烏雅氏。
10、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生母庶妃那拉氏。
11、皇十一女:無封號,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12、皇十二女:無封號,德妃烏雅氏。
13、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14、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生母貴人袁氏。
15、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16、皇十六女:無封號,生母庶妃王氏。
17、皇十七女:無封號,生母庶妃劉氏。
18、皇十八女:無封號,生母和嬪瓜爾佳氏。
19、皇十九女:無封號,生母襄嬪高氏。
20、皇二十女:無封號,生母庶妃鈕祜祿氏。
21、養女:固倫純禧公主,生父恭親王常寧,生母庶福晉晉氏。
人物資料:
1、愛新覺羅·胤礽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清世宗胤禛異母兄,母為仁孝皇後(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
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聖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特命胤礽監國,後清聖祖北征都讓胤礽監國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
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駕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廢拘系於咸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復立為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咸安宮。此後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繼位之後將其改名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歷1725年1月27日)幽死於紫禁城咸安宮,享年五十一歲。
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謚曰密。有作品見《康熙朝雅頌集》、《晚晴簃詩匯》。
2、愛新覺羅·胤禛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為改善民生,實行攤丁入畝,使中國人口的暴增。
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
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歷。
3、孝誠仁皇後
孝誠仁皇後,(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清代唯一一位赫舍里氏皇後。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時年11歲。康熙八年生嫡長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嫡次子胤礽時因難產崩逝,是年僅有21歲。
太皇太後恩准,立兩歲胤礽為皇太子(清朝祖訓生前不事先預立皇太子)。康熙賜謚號為仁孝皇後。
後因原謚號與聖祖謚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4、孝昭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年-1678年3月18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後,清朝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輔政大臣、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清代最後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後,同時也是坤寧宮的最後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鈕祜祿氏皇後。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宮為妃(未有賜冊封號)。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為皇後。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駕崩於坤寧宮。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初八,入葬景陵地宮。全謚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5、固倫純愨公主
固倫純愨公主(1685-1710)。清聖祖康熙帝玄燁之第十女,序齒為六公主。其母為玄燁庶妃納喇氏,即通嬪。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
康熙四十五年(1706)22歲時受封為和碩純愨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與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台吉策凌。 公主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農歷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時年25歲。
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軍功追贈為固倫純愨公主。死後葬於京師郊外,後與策凌合葬。公主與策凌所生子成袞札布初被封為世子,策凌去世後襲爵為札薩克親王兼盟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玄燁
『貳』 清穿+空間+修真類小說誰推薦幾本,最好是全本。
推薦我看過的一些清穿文,①有的是一世一雙人的寵文,②有的是慢慢成為獨寵的,③也有的最後男主雖然信任女主,但是不得不對現實做出妥協或是到最後也不肯相信自己的內心的
康熙
1《清穿之老答應》作者:吃睡一條龍
2《清穿之悠嫻》作者:琉璃未夏
3《清熙宮渡靖風華》作者:千芳魏紫
4《重生清宮之為敬嬪(清穿)》千芳魏紫
5《淑妃日常》 一剪流光
6《清穿之千嬌百媚》作者:義楚
7《清穿之錦鯉小答應》 作者:細魚
8《康熙通嬪》作者:電話
9《清穿之武氏寧妃》 作者:水心清湄
10《清穿之我撩老康那些年》
11《我生了五個大佬替我去宮斗(清穿)》作者:名代江山1314
12《清穿之以貌制人》作者:李詩情
13《清宮重生升職記》作者:月光藍蓮
14《康熙是本宮的貓》作者:雲素萌
15《隨身空間之佟皇後》少辛
16《坑死快穿女主》蘇香蘭色
17《[清]密妃日常》作者:擷語
18《密妃在清朝》作者阿狸小妃
19《清穿之明皇貴妃》作者:人生漫漫
20《穿成康熙心尖寵[清穿]》作者:鄭小溪
21《清穿嬌寵玄學妃》作者名代江山1314
22《[清穿]清宮攻略》作者:盛世青華
23《清穿之蒙古皇後》布偶珊瑚
四爺
1《清穿帶著紅包雨》作者:李詩情
2《回首千年[雍正皇後重生]》笑眼千千
3《紅樓之幸孕生活》嘻嘻99
4《帶著空間成為宋格格》潘潘愛偉偉
5《重生成女配宋氏》 作者:苑小苑
6《完美皇貴妃》作者:悄然花開
7《清穿之坐享其成 》作者樂山樂水
8《隨身空間之耿氏舒雅》遙遙一搏
9《大清貴人》作者:尤妮絲
10《清穿四爺日常》者:雲素萌
11《清穿之喜氣洋洋》作者:紫莜dxm
12《雍正皇妃傳奇》作者:熠熠清清
13《清穿之側福晉西林覺羅氏》作者:我是水瓶座1992
14《一條四爺,二餅福晉》作者:元月月半
15《重生側福晉之逆命》作者:0圓圓0
16《盛寵皇貴妃》沒有腳的小鳥
17《清穿之榮寵》作者:小夢兔
18《清穿之伊氏的日常》作者:九月微藍
19《穿越李氏齊妃》作者:我是唯一
20《[清穿]齊妃修真記》作者:竹子花千子
21《[清穿]穿越空間之張氏》軒轅七殺
22《清穿之齊妃》作者:杏仁豆腐
23《重生之齊妃李氏》三千繁花似錦
24《清閑》作者:枕上山水
『叄』 求宮鬥文,唯一的要求是女主不喜歡皇帝,到最後也不喜歡皇帝,反正就是一輩子都不喜歡皇帝的。
最近我也迷上了這類文,這些都是我最近追的,也有完結的~~~
淑妃:木有愛上皇帝,皇帝也不愛淑妃,坑中……
妃嬪這個職業:一看就知,女主一直當職業看待,作者懷孕,填坑無望中……
後宮升級記:我正在追,建議養肥再看,不出意外女主不會愛上皇帝……
我給皇上掌青樓:正在追,建議養肥,當皇帝當得內憂外患也不容易,太後和皇帝不是親母子,外家勢大,女主不是太後那一撥的,不出意外不會結局不會太坑爹……
皇後這份工作:將皇後看成一份工作,皇後出身將門娘家勢力強大,最後給皇上推倒平安坐上皇太後,剛看完,虐死我了,結局也太坑爹,總感覺很匆促,不過也在意料之中……
太子妃升職記:看完上面的問可以看看,應該算甜文吧,男穿女,男主就是個渣,喜歡自己的弟媳,隱形腹黑,最後愛上了,結尾是甜文,語句很是幽默…
帶著空間穿郭皇後:若喜歡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故事就不要去看了,寫的蠻現實的……
隨身空間之佟皇後:還未看,但據說女主也是不喜歡皇帝的……
『肆』 古代後宮宮鬥文,女主要非常有心計,可裝柔弱,不愛任何人。文筆不要小白,最好類似於《妃嬪這職業》,...
《淑妃》我沒看,可是挺火的,女主不愛皇上。純宮斗!聽別人說很好看。
《喋血後宮之禧嬪傳》女主應該有點愛皇上吧,不過最後她對皇上心灰意冷了,變得腹黑。
《後宮升級記》女主對皇上最多是點好感。
《後宮生存手冊》女主誰也不愛,比較符合。
《媚行深宮》
《後宮:傾權天下》女主野心比較大的那種。入宮目的就是榮華富貴。
我就知道這么多了,能幫助你不?
『伍』 求康熙通嬪txt完結百度雲
http://pan..com/s/1o7XeGzw
『陸』 宮斗 女主不愛皇帝出軌的小說
女主不愛皇帝,一心宮斗的小說。皇帝坐擁三千佳麗,但是沒有得到女主的愛情。
小說的名字是:《妃嬪這職業》
『柒』 清朝的事講一下吧,最近迷上了清穿小說 但是被弄得很迷糊~~~~
.....這是個很浩大的工程...........
父親順治皇帝 長兄愛新覺羅·牛鈕,早殤 二兄愛新覺羅·福全,裕親王 康熙
五弟愛新覺羅·常寧,恭親王 母親孝康章皇太後佟佳氏 (佟佳氏為滿漢八旗旗人,佟佳氏的弟弟為佟國維,佟佳氏的父親是佟圖賴,佟圖賴的父親是佟養正,佟養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總兵,後來在抗金的時候,戰斗失敗投降後金,當時漢八旗還未確立,故佟佳氏是少數的漢姓滿漢八旗。)
後妃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七子(胤礽)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年-1678年3月18日),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17世紀-1689年8月24日),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是為康熙年間唯一一個單獨冊嬪的妃子。次年生皇四子;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孝懿仁皇後去世後統攝六宮,頗受康熙信任。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胤)褆。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旋晉為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 少年康熙
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胤)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胤)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698——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歲。一子,允(胤)祜。 少年康熙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胤)禰。 僖嬪,赫舍里氏 (?——1702)賚山。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一子,允(胤)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布貴人,兆佳氏(?——1717),其父名塞克塞赫,曾任過參領。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後被晉封為「貴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康熙帝念她是端靜公主的生母,命照「嬪」例辦理喪事,後入葬景陵園寢。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詳。
子女
兒子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胤禶 愛新覺羅·胤礻禹 愛新覺羅·胤禨 愛新覺羅·胤禐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次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廢)皇太子,贈理密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俄(礻我),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康熙出巡圖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原名愛新覺羅胤禎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祁,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礻必),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單單十三子胤祥死後雍正將「胤」字還給了他這個終生對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榮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捌』 康熙所有女兒的名字
長女(1668—1671):玄燁的第一女。其母為玄焊庶妃張氏,與四女同母。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日生。康熙十年(1671)十月殤,時年3歲。
次女(167l一1673):玄燁之第二女。其母為玄燁庶妃董氏,即端嬪。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生。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殤,時年3歲。
三女[1673—1728):固倫公主。玄燁之第三女。其母為玄燁庶妃馬佳氏,即榮妃,與長子承瑞、四子賽音察渾、六子長華、八子長生、十子允祉同母。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年(1691)元月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嫁給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待氏烏爾袞,時年19歲。烏爾袞系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於鄂齊爾的次子,其母是清太宗皇太極之五女淑慧長公主。康熙四十三年(1704)烏爾袞襲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王,康熙十八年(1719)從征康熙,六十年(1721)車子軍。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受封為固倫榮憲公主。雍正六年(1728)四二十一日去世,時年56歲。
四女(1674—1678)玄燁之第四女。其母為玄燁庶妃張氏,與長女同母。康熙十三年(1674)月初十日生。康熙十七年(1678)殤,時年5歲。
五女(1674—17l0):和碩公主。玄燁之第五女。其母為玄燁貴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同年十月嫁給喀喇沁部蒙古杜凌王之次子噶爾臧。噶爾臧,烏梁罕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襲喀喇沁杜凌郡王。康熙五十年(1711),因罪削爵。康熙六十一年(1722)去世。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設護衛長史,核貝勒例。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公主去世,時年37歲。
六女(1679一1735):固倫公主。玄燁之第六女。其母為玄燁貴人郭絡羅氏,與十九子允(礻禹)同母。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時年19歲,受封為和碩公主,嫁給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敦多市多爾濟系多羅郡王噶勒丹多爾濟之長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襲札薩克多羅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晉襲和碩親王襲土謝圖汗。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復封親王。乾隆八年(1743)去世。康熙四十五年(1706)公主受封為和碩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晉封為固倫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時年57歲。
七女(1682.6—1682.8):玄炸之第七女。其母為玄燁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與十一子胤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九女、十二女同母。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日生,八月即瘍。
八女(1683.6—1683閏6月):玄燁之第八女。其母為玄燁皇貴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後.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九日生,閏六月殤。
九女(1683—1702):固倫公主.玄燁之第九女。其母為玄燁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與十一子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七女、十二女同母。康熙三十九年(1700)18歲時受封為和碩溫憲公主,嫁給佟氏舜安顏。舜安顏是佟國維之孫。康熙四十八年因黨附允祀,削其額駙,禁錮於家,後釋免。雍正二年(1624)總督三凌班務,授領侍衛內大臣。是年去世。公主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時年20歲。雍正元年(1723)三月追贈為固倫溫憲公主。
十女(1685—1710):固倫公主。玄燁之第十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納喇氏, 即通嬪.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歲時受封為和碩純愨公主。是年嫁與蒙古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台吉策凌。策凌是元太祖成古思汗二十世孫。康熙三十—年(1692),其祖父丹律攜他自居地塔米爾投歸清朝.玄燁十分高興,授其為輕騎都尉留居京師入內廷學習。康熙四十五年與公主成婚,授和碩額駙,並賜貝子品級。奉命回駐塔米爾舊地.擊敗准噶爾兵入侵。康熙五十九年(1720)從傅爾丹多次擊敗准噶爾兵,授札薩克。雍正元年(1723)特詔封為多羅郡王。雍正二年(1724)駐守阿爾泰。雍正五年(1727)偕內大臣四格等赴楚庫河與俄羅斯使節瓦薩立石定界簽訂「布連斯奇條約」。雍正九年(1731)大敗准噶爾軍獲鄂登楚勒大捷,晉封為和碩親王。賜銀萬兩,又授其為喀爾喀大札薩克。雍正十年(1732)又獲光顯寺大捷,賜號超勇親土,晉封固倫額駙。雍正十一年(1733)為定邊左副將軍進駐科布多。乾隆元年(1736)駐兵烏里蘇雅蘇台。乾隆六年(1741)清廷從土謝圖汗部分出20旗賜予他,統稱賽音諾額部。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入祀京師賢良祠。公主於康熙四十九年(17l0)去世,時年26歲。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軍功追贈為固倫純愨公主。死後葬於京師郊外,後與策凌合葬。公主與策凌所生子成袞札布初被封為世子,策凌去世後襲爵為札薩克親王兼盟長。
十一女(1685—l 686);玄燁之十一女。其母為玄燁溫僖貴妃鈕枯祿氏,與十八子允礻我同母。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即殤。
十二女(1686—1697):玄燁之十二女。其母為玄燁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與十—子胤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七女、九女同母。康熙二十五年(1686)閏四月二十四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卒,時年12歲。
十三女(1687—1709):和碩公主。玄燁之十三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二十二子允祥、十五女同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0歲時受封為和碩溫恪公主。是年嫁與博爾濟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倉津。倉津是蒙古翁牛持部札薩克多羅杜凌郡王畢里哀達齎次子,初名班第,賜名倉津。康熙三十二年(1693)襲封郡王。雍正五年(1727)以擅請准噶爾使入藏熬茶奪淪罪削職。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時年23歲。
十四女(1689—1736):和碩公主。玄燁之十四女。其母為玄燁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18歲時受封為和碩愨靖公主。是年嫁與散秩大臣一等男孫承運。孫承運系振武將軍甘肅提督孫思克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襲父遺爵,封為一等男,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時年48歲。
十五女(1691一1709):和碩公主。玄燁十五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二十二子允樣、十三女同母,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日生,受封為和碩敦恪公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8歲時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台吉多爾濟。多爾濟於康熙五十八年(17l9)因罪革額駙,仍給台吉品級。康熙五十九年(1720)去世。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去世,時年l9歲。
十六女(1695—1707):玄燁之十六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王氏。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月二十一日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殤,時年13歲。
十七女(1698一1700):玄燁之十七女。其母為玄燁庶妃劉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十二日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早瘍,時年3歲。
十八女(170l一1701):玄燁之十八女。其母為玄燁和嬪瓜爾佳氏,即敦怡皇貴妃。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十八日生,生下不久即殤。
十九女(1703—1705):玄燁之十九女。其母為玄燁庶妃高氏,即襄嬪,與二十九子允禝,三十子允禕同母。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十四日生。四十四年(1705)二月殤,時年3歲。
二十女(1708—1708):玄燁之二十女。其母為玄燁庶妃鈕祜祿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初九日生,十二月即殤。
養女(1671—1741):固倫公主。玄燁之弟恭親王常寧之弟一女,
其母為常寧庶福晉晉氏。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八日生。撫養宮中。康熙二十九年(1690)20歲時封為和碩純禧公主。是年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台吉班第。班第系科爾沁郡王奇他持之從孫。累官內大臣、都統、右翼前鋒統領。雍正四年(1726)卒。乾隆十八年(1753)追謚恭勤。康熙三十一年(1692)即公主嫁後的第三年,為其設護衛長史,視貝勒制。雍正元年(1723)二月晉封為固倫純禧公主。班第卒後,公主居京帥。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時年71歲。
『玖』 康熙、雍正、乾隆的所有女兒的簡介
康熙的女兒
1長女(1668-1671):玄燁的第一女。其母為玄燁庶妃張氏,與四女同母。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日生。康熙十年(1671)十月殤,時年3歲。
2次女(167l一1673):玄燁之第二女。其母為玄燁庶妃董氏,即端嬪。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生。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殤,時年3歲。
3三女[1673-1728):固倫公主。玄燁之第三女。其母為玄燁庶妃馬佳氏,即榮妃,與長子承瑞、四子賽音察渾、六子長華、八子長生、十子允祉同母。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年(1691)元月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嫁給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待氏烏爾袞,時年19歲。
烏爾袞系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於鄂齊爾的次子,其母是清太宗皇太極之五女淑慧長公主。康熙四十三年(1704)烏爾袞襲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王,康熙十八年(1719)從征康熙,六十年(1721)車子軍。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受封為固倫榮憲公主。雍正六年(1728)四二十一日去世,時年56歲。
4四女(1674-1678)玄燁之第四女。其母為玄燁庶妃張氏,與長女同母。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初十日生。康熙十七年(1678)殤,時年5歲。
5五女(1674-17l0):和碩公主。玄燁之第五女。其母為玄燁貴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同年十月嫁給喀喇沁部蒙古杜凌王之次子噶爾臧。
噶爾臧,烏梁罕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襲喀喇沁杜凌郡王。康熙五十年(1711),因罪削爵。康熙六十一年(1722)去世。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設護衛長史,核貝勒例。
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公主去世,時年37歲。
6六女(1679一1735):固倫公主。玄燁之第六女。其母為玄燁貴人郭絡羅氏,與十九子允(礻禹)同母。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時年19歲,受封為和碩公主,嫁給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
敦多市多爾濟系多羅郡王噶勒丹多爾濟之長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襲札薩克多羅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晉襲和碩親王襲土謝圖汗。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復封親王。乾隆八年(1743)去世。
康熙四十五年(1706)公主受封為和碩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晉封為固倫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時年57歲。
7七女(1682.6--1682.8):玄炸之第七女。其母為玄燁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與十一子胤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九女、十二女同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日生,八月即瘍。
8八女(1683.6-1683閏6):玄燁之第八女。其母為玄燁皇貴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後.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九日生,閏六月殤。
9九女(1683-1702):固倫公主.玄燁之第九女。其母為玄燁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與十一子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七女、十二女同母。康熙三十九年(1700)18歲時受封為和碩溫憲公主,嫁給佟氏舜安顏。
舜安顏是佟國維之孫。康熙四十八年因黨附允祀,削其額駙,禁錮於家,後釋免。雍正二年(1624)總督三凌班務,授領侍衛內大臣。是年去世。
公主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時年20歲。雍正元年(1723)三月追贈為固倫溫憲公主。
10十女(1685-1710):固倫公主。玄燁之第十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納喇氏,即通嬪.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歲時受封為和碩純愨公主。是年嫁與蒙古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台吉策凌。
策凌是元太祖成古思汗二十世孫。康熙三十-年(1692),其祖父丹律攜他自居地塔米爾投歸清朝.玄燁十分高興,授其為輕騎都尉留居京師入內廷學習。康熙四十五年與公主成婚,授和碩額駙,並賜貝子品級。奉命回駐塔米爾舊地.擊敗准噶爾兵入侵。康熙五十九年(1720)從傅爾丹多次擊敗准噶爾兵,授札薩克。雍正元年(1723)特詔封為多羅郡王。雍正二年(1724)駐守阿爾泰。雍正五年(1727)偕內大臣四格等赴楚庫河與俄羅斯使節瓦薩立石定界簽訂「布連斯奇條約」。雍正九年(1731)大敗准噶爾軍獲鄂登楚勒大捷,晉封為和碩親王。賜銀萬兩,又授其為喀爾喀大札薩克。雍正十年(1732)又獲光顯寺大捷,賜號超勇親土,晉封固倫額駙。雍正十一年(1733)為定邊左副將軍進駐科布多。乾隆元年(1736)駐兵烏里蘇雅蘇台。乾隆六年(1741)清廷從土謝圖汗部分出20旗賜予他,統稱賽音諾額部。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入祀京師賢良祠。
2 康熙的女兒們
公主於康熙四十九年(17l0)去世,時年26歲。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軍功追贈為固倫純愨公主。死後葬於京師郊外,後與策凌合葬。公主與策凌所生子成袞札布初被封為世子,策凌去世後襲爵為札薩克親王兼盟長。
11十一女(1685-l 686);玄燁之十一女。其母為玄燁溫僖貴妃鈕枯祿氏,與十八子允礻我同母。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即殤。
12十二女(1686-1697):玄燁之十二女。其母為玄燁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與十-子胤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七女、九女同母。
康熙二十五年(1686)閏四月二十四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卒,時年12歲。
13十三女(1687-1709):和碩公主。玄燁之十三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二十二子允祥、十五女同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0歲時受封為和碩溫恪公主。是年嫁與博爾濟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倉津。
倉津是蒙古翁牛持部札薩克多羅杜凌郡王畢里哀達齎次子,初名班第,賜名倉津。康熙三十二年(1693)襲封郡王。雍正五年(1727)以擅請准噶爾使入藏熬茶奪淪罪削職。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時年23歲。
14十四女(1689-1736):和碩公主。玄燁之十四女。其母為玄燁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18歲 時受封為和碩愨靖公主。是年嫁與散秩大臣一等男孫承運。
孫承運系振武將軍甘肅提督孫思克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襲父遺爵,封為一等男,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
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時年48歲。
15十五女(1691一1709):和碩公主。玄燁十五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二十二子允樣、十三女同母,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日生,受封為和碩敦恪公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8歲時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台吉多爾濟。
多爾濟於康熙五十八年(17l9)因罪革額駙,仍給台吉品級。康熙五十九年(1720)去世。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去世,時年l9歲。
16十六女(1695--1707):玄燁之十六女,其母為玄燁庶妃王氏。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月二十一日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殤,時年13歲。
17十七女(1698一1700):玄燁之十七女。其母為玄燁庶妃劉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十二日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早瘍,時年3歲。
18十八女(170l一1701):玄燁之十八女。其母為玄燁和嬪瓜爾佳氏,即敦怡皇貴妃。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十八日生,生下不久即殤。
19十九女(1703-170 5):玄燁之十九女。其母為玄燁庶妃高氏,即襄嬪,與二十九子允禝,三十子允禕同母。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十四 日生。四十四年(1705)二月殤,時年3歲。
20二十女(1708-1708):玄燁之二十女。其母為玄燁庶妃鈕祜祿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初九日生,十二月即殤。
21養女(1671-1741):固倫公主。玄燁之弟恭親王常寧之弟一女,其母為常寧庶福晉晉氏。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八日生。撫養宮中。康熙二十九年(1690)20歲時封為和碩純禧公主。是年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台吉班第。
班第系科爾沁郡王奇他持之從孫。累官內大臣、都統、右翼前鋒統領。雍正四年(1726)卒。乾隆十八年(1753)追謚恭勤。康熙三十一年(1692)即公主嫁後的第三年,為其設護衛長史,視貝勒制。
雍正元年(1723)二月晉封為固倫純禧公主。班第卒後,公主居京帥。
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時年71歲。
雍正的女兒:
長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和碩懷恪公主,次女,母齊妃李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母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養女和碩淑慎公主,理親王允礽第六女,母側福晉唐氏;
養女和碩和惠公主,怡親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晉兆佳氏;
養女和碩端柔公主,庄親王允祿長女,母福晉郭絡羅氏。
乾隆的女兒:
皇長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殤。母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當年十二月殤。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純貴妃蘇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殤。母繼皇後烏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殤。母忻嬪戴佳氏。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殤, 葬於端慧皇太子園寢。母忻嬪戴佳氏。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養女和碩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為和親王弘晝,母為福晉烏札庫氏。
康熙的女兒中最出名是固倫榮憲公主,康熙很寵她的,她的媽媽是妃子,她應該只是和碩公主,但是因為喜歡她,破例封她為固倫公主。
雍正的女兒沒有太出名的
乾隆最出名的女兒是固倫和孝公主,她和康熙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一樣都是妃子生的,本來應該是和碩公主,但是因為她們的爸爸太寵愛他媽了,就破例追封他們為固倫公主
我要說說公主和格格的區別
清朝貴族女子等級
第一級 固倫公主 皇後所生之女 固倫滿語為天下
第二級 和碩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碩滿語為地方
第三級 和碩格格 親王之女 漢語為郡主
第四級 多羅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漢語為縣主
第五級 多羅格格 貝勒之女 漢語為郡君
第六級 固山格格 貝子之女 漢語為縣君
第七級 格格 公之女 漢語為鄉君
第八級 統稱為宗室女
「格格」一詞,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
的稱謂。
關於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都稱格格。
親王的女兒,稱多羅格格,郡王的女兒,稱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兒,稱和碩格格,也稱和碩公主。最尊貴的公主,稱為固倫和碩公主。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
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後(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清代的王都是滿蒙貴族,異姓漢族王只有開國時四個,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兒孔四貞是清代唯一的漢公主,封和碩公主,(此後清代再無漢人公主)其餘三個,就是康熙朝的三藩,下場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
『拾』 清朝歷代嬪妃或是福晉姓氏較多的有哪些
第一應該是鈕祜祿氏,清代皇後出最多的就是這個家族了(康熙的孝昭皇後姐妹,雍正的孝聖皇後,嘉慶的孝和皇後,道光的孝穆,孝全皇後,咸豐的孝貞皇後) 接下來是佟佳氏,(太祖的嫡妃,順治的孝康皇後,康熙的孝懿皇後,愨惠皇貴妃,道光的孝慎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五宮後妃都出自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的廢後,孝惠皇後姐妹,恭靖妃,端順妃,但在康熙以後的後妃中幾乎找不到了,道光的孝靜成皇後) 富察氏,(乾隆孝賢純皇後,哲憫皇貴妃,晉妃,同治的淑慎皇貴妃) 那拉氏,這個姓氏有很多,按部落分為葉赫,烏拉,哈達(太祖孝慈皇後,繼妃,孝烈皇後,康熙通嬪,惠妃,道光的和妃,咸豐孝欽皇後,光緒的孝定皇後) 赫舍里氏(康熙孝誠皇後,平妃,道光常妃,同治敬懿皇貴妃) 董鄂氏(順治孝獻皇後,貞妃,寧妃,誠隱郡王嫡福晉) 喜塔臘氏(清顯祖嫡妃,嘉慶孝淑睿皇後) 伊爾根覺羅氏(這姓氏後妃里幾乎沒有,但親王福晉里有很多) 他他拉氏(咸豐麗妃,光緒端康,恪順皇貴妃) 烏雅氏(康熙孝恭皇後,嘉慶恩嬪,道光庄順皇貴妃) 郭布羅氏(康熙宜妃姐妹) 瓜爾佳氏(康熙惇怡皇貴妃,嘉慶安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