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漢書白話文聽書

漢書白話文聽書

發布時間: 2022-04-07 15:29:04

㈠ 漢書白話文下載

http://www.gushiwen.org/guwen/hanshu.aspx

裡面原文、注釋、翻譯都有

㈡ 漢書白話文

沒有整本漢書的白話翻譯,但有每個人的傳記的白話文
可以到圖書館去查
還是有滿多的

㈢ 《後漢書》的白話文,txt下載。全文,不要壓縮包。

鏈接:https://pan..com/s/1jIaLDEiFLoXHFsiBBrlkOg


提取碼:6gd0
《後漢書》是一部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㈣ 為什麼史記文言文只適合看,不適合聽書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㈤ 漢書貨殖列傳 白話文

原文有少量錯,譯文在後
原文: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於B670隸、抱關、擊D23E者,其爵祿、奉養、宮室、車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賤不得逾貴。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於是辯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種樹畜養;五穀六畜及至魚鱉、鳥獸、B267蒲、材幹、器械之資,所以養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草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獺未祭,C13C網不布於野澤;鷹隼未擊,E449弋不施於CE60隧。既順時而取物,然猶山不茬櫱,澤不伐夭,DC41魚EF50卵,咸有常禁。所以順時宣氣,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備也。然後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興夜寐,以治其業,相與通功易事,交利而俱贍,非有徵發期會,而遠近咸足。故《易》曰「後以財成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此之謂也《管子》雲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閑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野,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於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禮法墮,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節藻C444,八佾舞於庭,《雍》徹於堂。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貨有餘。
陵夷至乎桓、文之後,禮誼大壞,上下相冒,國異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僭差亡極。於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用之器,士設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偽民背實而要名,姦夫犯害而求利,篡弒取國者為王公,圉奪成家者為雄桀。禮誼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富者木土被文錦,犬馬余肉粟,而貧者短褐不完,含菽飲水。其為編戶齊民,同列而以財力相君,雖為仆虜,猶亡慍色。故夫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循理者,不免於飢寒之患。其教自上興,由法度之無限也。故列其行事,以傳世變雲。
昔粵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盪蠡、計然。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見矣。故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推此類而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遂報強吳,刷會稽之恥。范蠡嘆曰:「計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既以施國,吾欲施之家。」乃乘扁舟,浮江湖,變名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產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間三致千金,再散分與貧友昆弟。後年衰老,聽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稱陶朱。
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衛,發貯鬻財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而顏淵簞食瓢飲,在於陋巷。子贛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然孔子賢顏淵而譏子贛,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意則屢中。」
白圭,周人也。當魏文侯時,李史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故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以有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也。」蓋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
猗頓用E827鹽起,邯鄲郭縱以鑄冶成業,與王者埒富。
烏氏蠃畜牧,及眾,斥賣,求奇繒物,間獻戎王。戎王十倍其償,予畜,畜至用谷量牛馬。秦始皇令蠃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人不敢犯。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
秦漢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稅,歲率戶二百。千戶之君則二十萬,朝覲聘享出其中。庶民農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百萬之家即二十萬,而更徭租賦出其中,衣食好美矣。故曰陸地牧馬二百蹄,牛千蹄角,千足羊,澤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魚波,山居千章之D174。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栗;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滎南河濟之間千樹D174;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及名國萬家之城,帶郭千畝畝鍾之田,若千畝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諺曰:「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綉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者之資也。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醯醬千瓨,漿千儋,屠牛、羊、彘千皮,谷糴千鍾,薪槁千車,F746長千丈,木千章,竹竿萬個,軺車百乘,牛車千兩;木器漆者千枚,銅器千鈞,素木鐵器若卮茜千石,馬蹄DE48千,牛千足,羊、彘千雙,童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細布千鈞,文采千匹,C15C布皮革千石,漆千大斗,櫱曲鹽豉千合,鮐鮆千斤,B269鮑千鈞,棗栗千石者三之,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它果采千種,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貪賈三之,廉賈五之,亦比千乘之家,此其大率也。
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之蜀,夫妻推輦行。諸遷虜少有餘財,急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B26A山之下沃野,下有D773鴟,至死不飢。民工作布,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大憙,即鐵山鼓鑄,運籌算,賈滇、蜀民,富至童八百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程鄭,山東遷虜也,亦冶鑄,賈魋結民,富埒卓氏。
程、卓既衰,至成、哀間,成都羅裒訾至巨萬。初,裒賈京師,隨身數十百萬,為平陵石氏持錢。其人強力。石氏訾次如、苴,親信,厚資遣之,令往來巴、蜀,數年間致千餘萬。裒舉其半賂遺曲陽、定陵侯,依其權力,賒貸郡國,人莫敢負。擅鹽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貨。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鐵冶為業。秦滅魏,遷孔氏南陽,大鼓鑄,規陂田,連騎游諸侯,因通商賈之利,有游閑公子之名。然其贏得過當,愈於ED54嗇,家致數千金,故南陽行賈盡法孔氏之雍容。
魯人俗儉嗇,而丙氏尤甚,以鐵冶起,富至巨萬。然家自父兄子弟約,俯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遍郡國。鄒、魯以其故,多去文學而趨利。
齊俗賤奴虜,而刀間獨愛貴之。桀黠奴,人之所患,唯刀間收取,使之逐魚鹽商賈之利,或連車騎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終得其力,起數千萬。故曰「寧爵無刀」,言能使豪奴自饒,而盡其力也。刀間既衰,至成、哀間,臨淄姓偉訾五千萬。
周人既ED54,而師史尤甚,轉轂百數,賈郡國,無所不至。雒陽街居在齊、秦、楚、趙之中,富家相矜以久賈,過邑不入門。設用此等,故師史能致十千萬。
師史既衰,至成、哀、王莽時,雒陽張長叔、薛子促訾亦十千萬。莽皆以為納言士,欲法武帝,然不能得其利。
宣曲任氏,其先為督道倉吏。秦之敗也,豪桀爭取金玉,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而豪桀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奢侈,而任氏折節為力田畜。人爭取賤賈,任氏獨取貴善,富者數世。然任公家約,非田畜所生不衣食,公事不畢則不得飲酒食肉。以此為閭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塞之斥也,唯橋桃以致馬千匹,牛倍之,羊萬,粟以萬鍾計。
吳、楚兵之起,長安中列侯封君行從軍旅,齎貣子錢家,子錢家以為關東成敗未決,莫肯予。唯毋鹽氏出捐千金貸,其息十之。三月,吳、楚平。一歲之中,則毋鹽氏息十倍,用此富關中。
關中富商大賈,大氐盡諸田,田牆、田蘭。韋家栗氏、安陵杜氏亦巨萬。前富者既衰,自元、成訖王莽,京師富人杜陵樊嘉,茂陵摯網,平陵如氏、苴氏,長安丹王君房,豉樊少翁、王孫大卿,為天下高訾。樊嘉五千萬,其餘皆巨萬矣。王孫卿以財養士,與雄桀交,王莽以為京司市師,漢司東市令也。
此其章章尤著者也。其餘郡國富民兼業顓利,以貨賂自行,取重於鄉里者,不可勝數。故秦楊以田農而甲一州,翁伯以販脂而傾縣邑,張氏以賣醬而CD58侈,質氏以灑削而鼎食,濁氏以胃脯而連騎,張里以馬醫而擊鍾,皆越法矣。然常循守事業,積累贏利,漸有所起。至於蜀卓,宛孔,齊之刀間,公擅山川銅鐵魚鹽市井之入,運其籌策,上爭王者之利,下錮齊民之業,皆陷不軌奢僭之惡。又況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夏齒列,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譯文:
貨殖傳
從前, 先王的制度, 從天子、公侯、卿、大夫、士到奴僕、守門的、打更的, 其爵位、俸祿、侍奉、贍養、住宅、車輛、服飾、棺槨、祭祀、死生的規定都有不同的等級, 年紀小的不得越過年紀大的, 地位低賤的不得越過地位高貴的。由於這樣, 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穩定。於是辨明土地、川澤、丘陵、高峻與平緩、肥沃與低濕等不同情形, 教導百姓種植樹木飼養牲畜; 從五穀六畜到魚、鱉、鳥、獸、荻、蒲、材、干、器械等資財, 用來養生送終的東西, 沒有不全部植養的。按時植養, 而使用時有節度。不到九月不伐薪; 不到九月、正月, 不獵捕魚; 不到七月不射殺鳥。既然要按照時令來選擇物用, 就像山上不亂砍被伐樹木重生的枝條, 不擊殺正在長而未長成的草木, 小蟲、魚、鹿子、鳥蛋, 都常常有禁忌。所以順應時節, 使萬物繁盛, 用度豐富、完備。然後、士、農、工、商四民依靠各自的特點, 發揮各自的智謀才能, 夙興夜寐, 來從事他們的事業, 相互地以其所有, 交易所無, 而都不匱乏, 沒有政府的征發和限期交納,使遠近都充足。所以《易》說「: 君王依靠財用以成教化, 稱贊天地長育萬物, 來救助他的百姓」,「備取萬物而極其功用, 拿製成的器物把它作為天下人的利益, 沒有比這更品德高尚的」, 說的就是這一點。《管子》說古代的士、農、工、商不允許混合居住。士人在閑散的宴席上一起談論仁義, 工匠在官府里一起議論技巧,商人在交易場所相互交談財利, 農民在田野里共同謀劃農業生產, 從早到晚從事自己的事業, 沒有誰觀視它物而改變自己的本業的。所以他們的父兄的教育不嚴肅而他們的事業能夠成功, 子弟的學習不費力而所學的東西能夠學會, 這是因為他們各自安於所居而樂於本業,認為其食物味美, 認為其服飾華麗, 即使看見奇麗粉華, 不是他們所學習的, 像戎、狄對於於越一樣避開它, 不參與進去。因此慾望少而事情簡潔, 財用足而不互相爭奪。於是位居百姓以上的君王, 用道德來引導他們, 用禮儀來約束他們, 所以百姓有廉恥之心而懂得尊敬, 認為禮義貴重而鄙視利益。這就是夏、商、周三代君王用德、禮統治百姓, 刑法不嚴而能夠治理國家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室衰微, 禮法破壞, 諸侯魯桓公雕刻宮椽、飾紅屋柱, 大夫臧文仲的房屋有雕成山形的斗拱, 畫著水藻紋的短柱,在廳堂跳著八佾舞, 在殿堂用《雍》樂伴奏進食。其流風下至士人、平民, 沒有誰不背離詔制而拋棄農業的; 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少, 從事商業的人多, 糧食不足而貨物有餘。
衰落延至齊桓公、晉文公之後, 禮義徹底破壞, 上下相互遮掩, 一國之內政治不同, 一家之內風俗殊異, 慾望無節度,僭越等級沒有止盡。於是商人交換難得的財物, 工匠製作無用的器物, 採用違反道義的行為, 來追逐時人的喜好而獲取世間的資財。欺詐的人違背事實以求取名譽, 邪惡狡詐的人損害他人以求取功利, 篡權殺君得到國家的人成為王公, 強取豪奪建立家業的人是英雄。禮義不足以約束君子, 刑戮不足以威懾小人。富有的人, 木土披上了文錦, 犬馬有吃不完的肉粟, 而貧困的人短褐破爛不完整, 只是含豆飲水以充飢。他們是普通百姓,地位同等而在財力上相爭, 雖為奴僕, 但還沒有怨恨的表情。所以那些粉飾欺詐為非作歹的人, 自我滿足於一時; 守道循理的人, 不免於飢寒的憂慮。教令從上面興起, 是由於法律制度的無限。所以列舉他們所作的事情, 來記載世間的變化。
從前,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困在會稽山上, 於是重用范蠡、計然。計然說「: 知道要打仗,就得作好備戰工作;了解貨物何時為人所需求購用, 才算懂得什麼是財貨, 掌握了『 時』與『 用』二者的規律, 那麼各種貨物的流通情況就可以看得清楚了。所以, 天旱則備船以待澇,天澇則備車以待旱, 這樣做符合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勾踐照此治國, 十年後國家富起來, 拿出豐厚的錢財來收買兵士, 於是消滅了強大的吳國, 洗刷了會稽被困之恥。范蠡嘆息說「: 計然的致富之策十條, 越國用了其中的五條就實現報仇雪恥的願望。既然用它施用於治國而有效, 我要把它用於治家。」於是他乘著一葉扁舟, 漂泊江湖, 改名換姓, 到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 到陶邑改名為朱公。朱公認為陶邑為天下中心, 各地諸侯從四面八方通達這里, 交流貨物是很容易很便利的, 於是他就治理產業, 囤積居奇, 隨機應變而不另靠人力經營。所以他作為一個善於生財致富的人, 能夠不靠人力而隨機應變。十九年間三次積累到千金之財, 兩次分散給貧賤之交和遠房的本家兄弟們。後來范蠡年老, 聽任子孫繼治其業並有所發展, 終致家財萬萬錢。所以人們談論富翁時稱他為陶朱公。
子貢在孔子那裡學習之後, 退而做官於衛國, 又在曹國和魯國之間經商。孔門七十多個高足弟子中, 端木賜( 子貢)是最富有的。而另一高足弟子顏淵簞食瓢飲, 棲身在狹窄的巷子里。而子貢卻乘著四馬並駕齊驅的車子, 帶著束帛厚禮去訪問、饋贈諸侯, 所到之處, 國君無不同他平等行禮。但孔子認為顏淵賢能而指責子貢, 說:「顏回這人呀, 他的道德學問也算是差不多了, 家裡經常揭不開鍋, 但樂在其中。端木賜不順從天命, 去學作生意, 猜測行情, 倒十拿九准哩。」
白圭是西周國人。當魏文侯在位時, 李悝致力於盡地力之教, 而白圭卻喜歡觀察市場行情和年成豐歉的變化, 所以他搞的是「人棄我取, 人取我與」的商業經營。他能做到不講究吃喝, 摒棄嗜欲, 節省穿戴, 與做事的奴僕同甘共苦,抓緊發財的時機就像猛獸搏取食物時那樣迅速敏捷。所以他說「: 我干經商發財致富的事情, 就像伊尹、呂尚籌劃謀略,孫臏、吳起用兵, 商鞅推行法律那樣。所以, 如果一個人智夠不上與我通權達變,勇不能夠做出決斷, 仁不能夠正確取捨,強不能有所堅守, 雖然他想學習我的經商發財之術, 我終究不會教給他的。」因而, 天下人談論經商發財致富之道, 都效法白圭。
猗頓以經營池鹽起家, 而邯鄲郭縱以冶鐵積起家業, 其富有可與諸侯王相提並論。
烏氏蠃經營畜牧業, 待到牲畜繁殖眾多之時, 便統統賣掉, 用賣牲畜的錢購求各種奇異之物和絲織品, 暗中獻給戎王。戎王還贈他十倍等於所獻物品買價的東西, 給他牲畜, 所給牲畜多到用穀子為單位來計算牛馬的數量。秦始皇詔令烏氏蠃位同封君, 按規定時間同諸大臣入宮朝拜。
巴郡寡婦清, 她的祖上得到丹砂礦,獨攬其利好幾代, 家產也多得無法估量。清寡婦能守住先人家業, 用金錢買通各方, 藉以自衛, 人們不敢侵犯她。秦始皇把她當做貞婦而待之以賓客之禮, 並為她修築了女懷清台。
秦漢詔制, 列侯封君享受租稅的標準是每戶每年繳入二百錢。享有一千戶的封君, 一年的租稅收入可達二十萬錢,朝拜天子、訪問別的諸侯和祭祀、饋贈等費用都要從這二十萬錢中開支。普通百姓———農、工、商、賈, 家有一萬錢, 按照利率一年也可得利息二千錢, 擁有一百萬錢的人家每年則得利息二十萬錢, 而更徭租賦的費用要從這二十萬錢中開支, 這樣的人家, 喜歡穿好的、吃好的。所以說陸地牧馬五十匹, 養牛一百六、七十頭, 養羊二百五十隻, 草澤養豬二百五十頭, 水中佔有年產魚一千石的魚塘, 在山裡擁有成材木樹一千株。安邑千株棗樹; 燕、秦千株栗子樹; 蜀、漢、江陵千株桔樹; 淮北、滎以南和黃河、濟水之間千株楸樹; 陳、夏千株漆樹; 齊、魯千畝桑麻; 渭川千畝竹子; 以及大國中有一萬戶的城市, 城外有畝產一鍾的千畝良田, 以及千畝報卮子、茜草, 或者千畦生薑、韭菜, 擁有上述某項財產的人, 其收入都可與千戶侯的收入相比。
民間諺語說:「 務農不如做工, 做工不如經商, 刺綉文采不如當街做買賣。」這說的是末業, 是貧窮之人為致富所憑借的手段。在交通發達的大都市裡, 一年之中, 酒家釀酒一千瓮出賣, 醋醬千缸, 飲漿千儋, 屠剝牛羊豬皮千張, 販賣穀物千鍾, 柴草千車, 擁有船隻的總長千丈, 大木材一千根, 竹竿萬根, 軺車百乘,牛車千輛, 塗漆木器千隻, 銅器總量千鈞, 未漆的原色木器、鐵器及卮子、茜草千石, 馬二百匹, 牛二百五十頭, 羊、豬二千隻, 奴僕一百人, 筋角、丹砂千斤, 綿絮、細布千鈞, 有花紋圖案的彩色絲織品千匹, 粗布或皮革千石, 漆千斗, 櫱曲、鹽豆豆支千合, 鮐魚、鎦魚千斤, 雜小魚千石,腌咸魚千鈞, 棗栗三千石, 狐貂皮衣千件, 羔羊皮衣千石, 毛氈毯千條, 還有水果蔬菜千鍾, 利息錢千貫, 牙商或貪心的商人獲利十分之三, 不太貪心的商人獲利十分之五, 擁有以上某項財產或經濟收入的人也比得上千乘之家, 這是大概情況。
蜀郡卓氏的先人是趙國人, 以冶鐵致富。秦國攻滅趙國時, 遷徙卓氏到蜀郡。夫妻推著小車前行。那些同時被遷徙的人, 稍稍有些余財, 便爭著送給管事的官吏, 乞求把他們遷徙到近處, 結果被安排在葭萌縣。惟有卓氏說「: 葭萌地方狹小, 土地貧脊。我聽說岷山下是一片肥沃的田野, 地里生長著大芋, 有此物充糧, 人到死也不會挨餓。那裡的百姓又善於交易, 做買賣方便。」於是請求遷到遠處。結果被遷到臨邛縣, 他非常高興,就在有鐵礦的山裡冶鑄, 並動腦子計劃籌算, 在滇、蜀百姓中做生意, 成為大富翁, 乃至於擁有奴僕八百人, 享受的田池射獵之樂比得上國君。
程鄭, 是被秦國從山東遷徙到西南地區的降民, 也經營冶鑄業, 把鐵器產品賣給當地蠻族, 其富有程度與卓氏相等。程鄭、卓氏衰落以後, 到漢成帝、漢哀帝年間, 成都的羅裒的資財達到萬萬錢。起初, 羅裒在京城做生意, 隨身攜帶有幾十萬錢, 後達到一百萬錢, 替平陵人石氏掌財。這人非常努力。石氏的資財僅次於如氏、苴氏, 對於他親近信任之人, 拿很多的資財送給他們, 讓他們往來於巴、蜀做生意, 幾年間達到一千多萬。羅裒拿出一半的錢財送給曲陽侯、定陵侯, 依靠他們的權勢, 借錢給郡國, 人們沒有誰敢不還的。他獨攬鹽井之利, 一年所得是自身錢財的兩倍, 於是使他的錢財增多了。
宛縣孔氏的祖上是梁國人, 以冶鐵為業。秦國消滅魏國之後, 把孔氏遷徙到南陽, 他便大規模地經營冶鑄業, 又規劃陂池, 驅動成群結隊的車馬游訪諸侯,趁機牟取商業利益, 博得了游閑公子樂善好施之名。但他賺到的錢很多, 大大超出施捨出去的那點錢, 勝過斤斤計較之輩, 家中財富達到幾千金。所以, 南陽地區的商人都效法孔氏的從容穩重和手腳大方。
魯地民俗儉約吝嗇, 而丙氏尤甚, 他以冶鐵起家, 財富達到萬萬錢。但他家不管老少都要遵守一條家規: 低頭抬頭眼睛都要盯著錢, 一舉一動都要得到利。他家放債、做買賣遍及郡國。鄒、魯地區因這個緣故很多人都離棄文學而追求發財。
齊地風俗是賤視奴僕, 而刀間卻偏偏喜歡他們, 重視他們; 凶惡狡猾的奴僕是人們所頭痛的, 惟有刀間收留, 讓他們追逐魚鹽商賈之利, 或者讓他們駕車乘馬堂而皇之地去結交郡國守相, 而刀間更加放任他們。終於得到他們的助力,積起財富幾千萬錢。所以人們說「 寧爵毋刀」, 說的是刀間能使豪奴自肥, 而又能讓其為他賣力。刀間衰落以後, 到成帝、哀帝年間, 臨淄地方姓偉的財產也達到五千萬。
周地人本來就很吝嗇小氣, 而師史尤甚。他以車載貨做買賣賺錢, 車子數以百計, 在各郡各諸侯國經商, 無處不到。洛陽位於齊、秦、楚、趙的中心, 富有人家相互誇耀自己在外經商時間長, 經過洛陽而不入家門。能使用這樣的人,所以師史能弄到萬萬錢。師史衰落以後, 到漢成帝、漢哀帝、王莽時, 洛陽的張長叔、薛子仲的資財也達到萬萬錢。王莽讓他們都做了納言士, 想效法漢武帝, 但不能得到他們的好處。
宣曲地方的任氏, 他的祖上擔任過督道倉守吏。秦朝衰敗之時, 豪傑爭相奪取金玉, 而任氏獨去窖藏倉庫的米粟。後來, 在楚漢鏖兵於滎陽之際, 百姓無法耕種田地, 每石米的售價達到一萬錢, 豪傑的金玉統統轉歸任氏, 任氏以此發了財。富人爭相奢侈, 而任氏放下有錢人的架子節儉度日而致力於農田畜牧。田地和牲畜, 人們爭著要價錢便宜的, 任氏卻專要貴而好的, 任家富有延續幾代。但任氏有家約規定: 不是由自家種田養畜得來的東西不穿不吃, 官家公事沒完成則不得飲酒吃肉。因為這成為鄉里人表率, 所以他富有而皇上又尊重他。
國家開拓邊塞地區之際, 只有橋姚得以有馬千匹, 牛二千頭, 羊萬只, 粟以萬鍾計。
吳、楚七國之亂剛發生時, 長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要跟隨軍隊出關作戰, 他們向高利貸者借貸, 高利貸者認為關東鎮壓七國叛亂的戰事勝負未決, 沒有誰肯把錢貸給他們。只有無鹽氏拿出千金貸給列侯封君, 其利息為本錢的十倍。三個月後, 吳、楚叛亂被平息。一年之中,無鹽氏得到了十倍的利息, 因此富敵關中。
關中的富商大賈, 大都是姓田的家族, 如田牆、田蘭。韋家栗氏、安陵杜氏也都有萬萬錢家財。前面的富者衰落以後, 自漢元帝、漢哀帝到王莽時為止, 京城的富人杜陵的樊嘉, 茂陵的摯綱, 平陵的如氏、苴氏, 長安賣丹的王君房, 賣豉的樊少翁、王孫大卿, 他們是天下擁有很多資產者。樊嘉五千萬, 其餘的人都達到萬萬錢。王孫大卿用財養士, 與英雄豪傑交往, 王莽起用他擔任京城司市師,是漢朝的司東市令。
上述這些富豪都是顯著有名的人物。其餘郡國富民從事各種行業而獲利, 用財貨送人抬高自己身價, 在鄉里取得敬重的人, 不可勝數。所以秦楊靠種田務農而為一州首富, 翁伯靠販賣脂粉而富傾縣邑, 張氏靠賣酒料而極度奢侈,質氏靠磨刀而富到列鼎而食, 濁氏靠產銷胃脯而富到車馬成行, 張里靠給馬治病而富到鳴鍾佐食, 這些都超過了法律制度。但他們總是遵守事業, 積累贏利,才逐漸而成為富有者。至於蜀郡的卓氏, 宛縣的孔氏, 齊地的刀間, 是公然獨攬山川銅鐵魚鹽的商賈之人, 開動腦筋計算籌劃, 在上爭奪君王的利益, 在下專取百姓的產業, 他們都陷入到越出常軌過分奢侈的罪惡里。又何況挖掘墓葬、打劫擊殺, 用詐取強奪手段發財致富的呢! 曲叔、稽發、雍樂成這些人, 竟還與良善之人齊齒並列, 損喪風化, 敗壞風俗, 這是導致大亂的通道。

㈥ 漢書白話文txt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2l33M7dXFxkDC4fyeq-DOw


提取碼:0vw3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㈦ 誰可以發下《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的白話文的電子書給我,[email protected]謝謝!

已發,請你注意查收。

㈧ 漢書 白話文 現代文

沒有整本書是現代文或者白話文.這種書沒意義.不會出版.

㈨ 漢書有多難讀

是啊;漢書有多難讀。。。

看看傳統漢書都有什麼吧。。。。比如:

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康熙字典、

四大游記、四大名著;等等。。。

熱點內容
我是貓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05 06:26:41 瀏覽:373
免費閱讀小說人生 發布:2025-09-05 06:11:39 瀏覽:358
校園小說主角寒子 發布:2025-09-05 05:08:41 瀏覽:402
言情完結豪門小說微盤 發布:2025-09-05 04:59:28 瀏覽:69
回到過去的小說都市的 發布:2025-09-05 04:57:23 瀏覽:18
都市之超級神帝小說 發布:2025-09-05 04:55:48 瀏覽:784
靈異網路小說第一章爺爺回來 發布:2025-09-05 04:54:31 瀏覽:624
穿越歸來類好看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05 04:54:07 瀏覽:880
校園小說胃痛片段 發布:2025-09-05 04:21:34 瀏覽:702
免費穿越小說重生空間之全能軍嫂 發布:2025-09-05 03:48:23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