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詠風歌聽書
❶ 九江市內值得去的景點有哪些
九江市內值得去的景點有:
一、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位於九江市南36公里,它的風光或許不如五嶽奇險,但人文底蘊豐富。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贊美廬山的佳句,尤其是蘇軾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人充滿嚮往。如今廬山已是一處很成熟的旅遊景區,山中的青山綠水、飛瀑、日出,還有近代別墅,引得不少遊人來此一窺「廬山真面目」。
四、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流經南昌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跨南昌、鄱陽、九江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鳥翩飛,牛羊徜徉。
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世代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
❷ 舊社會廣州泮塘是指哪裡
嶺南地區的竹枝詞,撰制者有兩類人:一是嶺南本土人士,一是外地入粵的名人。唐代皇甫松寫有六首「二句體」竹枝詞,其中「檳榔花發鷓鴣肥,雄飛煙瘴雌亦飛」及「木棉花盡荔枝垂,千花萬花待郎歸」兩首,均寫南方特有的風物,大概可算是嶺南地區最早出現的竹枝詞了。此後,南宋楊萬里的《峽山寺(即今清遠飛來寺)竹枝詞》、明代宋征璧的《潮州竹枝詞》、清代王士禎的《廣州竹枝》、彭孫y的《嶺南竹枝詞》、杭世駿的《珠江竹枝詞》、李調元的《南海竹枝詞》、李文藻的《廣州竹枝詞》、杏岑果爾敏的《廣州土俗竹枝詞》等,寫嶺南地區地方風物、男女愛情、風景名勝、生活時尚,都很能抓住特點,寫出嶺南的地方特色。如王士禎的「梅花已近小春開,朱槿紅桃次第催。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盤三月有楊梅」,寫嶺南春天的花果品種繁多。又如彭孫y的「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蠣粉牆。記取榕蔭最深處,閑時來過吃檳榔」,寫出南方人燒蚌殼灰刷牆的習俗,也寫出檳榔這種南方特有之果。再如李調元的「誰家心抱喜筵開,迎得花公結綵來。不識D歌定誰勝,隔簾催喚打糖梅」寫南方嫁娶之事。粵人稱「新娘」為「心抱」。「D歌」又稱「鹹水歌」、「木魚歌」,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南方廣州方言區域的民間演唱形式。北人南來,對此種歌特有感受,故王士禎亦有「D船爭唱木魚歌」之句。嶺南遠離中原,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與中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從外省入粵的人士,一過五嶺,便有新鮮之感,反映在竹枝詞中,就很能寫出嶺南的地方特色。與外地入粵人士相比,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嶺南地區的名勝古跡、山川形勢、歷史文化、人情風俗、蟲魚花鳥、禽獸草木、天時氣候及神話傳說等,有更深的了解,他們所寫的竹枝詞,內容更加豐富,具有存史證史的價值。嶺南的竹枝詞,最初只是籠統以「竹枝詞」三字為名,如元末明初的王佐、明末的伍瑞隆的作品,就是如此。後來為了突出地方特點,便在「竹枝詞」前冠上一個地名,成了某地竹枝詞。廣州地區的竹枝詞,除以「嶺南竹枝詞」為名外,還有「廣州竹枝詞」、「珠江竹枝詞」、「南海竹枝詞」、「番禺竹枝詞」、「羊城竹枝詞」等稱法。後來,竹枝詞的類別越分越細,於是便出現專詠一地、一事、一物的竹枝詞,如專詠廣州西關八座橋的《西關八橋竹枝詞》(蔡士堯),專詠七夕的《羊城七夕竹枝詞》(汪),專詠荔枝的《嶺南荔枝詞》(譚瑩》,專詠妓館的《羊城青樓竹枝詞》《佚名),專詠撈蜆的《廣州撈蜆竹枝詞》(黃孝輿),專詠種花賣花的《花田竹枝詞》(陳官)和《花渡頭竹枝詞》(潘有為)等。王士禎說「竹枝泛詠風土」,從這些竹枝詞中,確是可見廣州一帶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在廣州竹枝詞中,常見廣州的地名出現。這些地名,有的是風景名勝,如白雲山、荔枝灣、白鵝潭、越王台、五層樓、蒲澗、石門等;有的是花木蔬果產地,如泮塘、庄頭、花地;有的是廟宇古跡如六榕寺、大通寺、金花廟、城隍廟等。上述這些地方,有的留存至今,有的現已不存。如越王台、大通寺、金花廟等已不存,僅有故址遺跡;又如泮塘,原來盛產蓮藕、慈姑、馬蹄(荸薺)、菱角、茭白等物,號稱「泮塘五秀」。後因城市建設不斷擴展,耕地面積越來越少,洋塘僅存其名,上述諸物已移往別處種植了。在廣州竹枝詞中,又常見嶺南的花木蔬果出現,如木棉、素馨、茉莉、荔枝、龍眼、楊桃、檳榔、蓮藕等,常見詞中詠及。其中素馨、茉莉、檳榔、蓮藕等物,更常與愛情連在一起,情意綿綿,極饒綺思。在歲時習俗方面,廣州竹枝詞也時有反映,除全國各地共有的春節、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節外,廣州又特有祭祀南海神廟(俗稱波羅廟)的波羅誕,拜祭金花廟的金花誕,拜祭鄭仙祠的鄭仙誕,等等。這三座廟宇,一在廣州東郊,一在珠江南岸,一在白雲山上。人們拜祭這些神廟,無非是為了祈求多福多子和消災免禍,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在廣州竹枝詞中,寫及D民D歌的內容,也是充滿地方色彩的。D民(今稱水上居民)以艇為家,浮家泛宅沿江而居。D民善歌,不少人愛唱木魚歌(摸魚歌)、鹹水歌等。木魚書,則是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木魚歌唱本,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舊社會的下層百姓喜聽木魚書,他們能懂點知識,便是從聽書中學到的。廣州以食著稱,素有「食在廣州」的美譽。因而在竹枝詞中,一有關食肆和食物的內容,也時有反映。特有的美味如禾蟲、禾花雀,出名的食肆在漱珠橋畔,都是可以從竹枝詞中看到的。光緒元年(1875),廣州地區曾進行了一次以「羊城竹枝詞」為題的征詩活動,參加者多達142人,女性作者有數人。詩共489首,後結集成書,於光緒三年由馬溪吟香閣出版。全書共二卷,頗多佳構。下面僅從上述談風土方面的內容,摘抄一些,以見羊城的地方特色。如吳炳南所作的:越王台下種相思,種得相思子滿枝。
采采相思寄何處?相思愁煞次春時。詩為戀歌,既有風景地名,又有南國特有的植物相思子,很有地方色彩。又如劉玉山所作的:十里泮塘煙雨霏,采蓮驚散鴛鴦飛。
蓮藕開花郎遠去,蓮蓬結子郎未歸。這首亦是情歌。既點出蔬果種植地泮塘,又點出「泮塘五秀」之一的蓮藕。「開花」、「結子」二句,寓意極深。又如署名亦韻主人的作品:泮塘夏日荔初紅,萬樹虯珠映水濃。
消受綠天亭一角,亂蟬聲r藕花風。此詩純寫泮塘夏日風光,除寫了藕花之外,還著意寫荔熟蟬鳴,這正是南國特有的風光。又如胡鶴的作品:雙槳花船春浪微,隔江晴雨雜煙霏。
朝朝搖出大通潁タ椿ㄌ鐦荷欏大通蚝突ㄌ錁謚榻習叮刻煸緋柯艋ㄈ艘源鞀ü保滴酢⑶∧曇淶暮蚊窩凇噸榻裰Υ省分幸燦欣嗨頻拿櫳矗看月人誰得月多?灣船齊唱浪花歌。
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見賣花人過河。詩中的浪花歌即鹹水歌。花田一帶種素馨、茉莉為多,一望雪白,故有花光照人之說。嘉慶、道光年間的黃子高,他的竹枝詞則是寫種瓜不如種花好的:黃蜂隊隊雀查查,辛苦年年為種瓜。
悔不庄頭村裡住,一生衣食素馨花。庄頭村,即花田,以種花為業。至今此地猶有花農。在眾多的嶺南花木中,紅棉(即木棉)最有特色,署名白雲樵子的竹枝詞寫道:茉莉雞冠又刺桐,四時花木記南中。
上紅棉十丈荼火,尚見炎州霸氣雄。木棉樹軀干高標,花紅如血,人稱英雄樹。此詩末二句頗能寫出木棉的氣氛。
D民浮家泛宅,居於水上,故詠及D民時,大都離不開水。如余立勛的竹枝詞:妾住珠江隔岸遙,浮家日日鼓蘭橈。
嬌兒生怕痴沉水,買個葫蘆縛半腰。D民以舟為家,為恐小孩失足墜水,故於腰間系一葫蘆,以作救生之用。此景在解放初仍見,後D民全部上岸居住,在江邊便不見此景了。寫到D民時,往往都帶及D歌。如植桂堂的一首寫道。月照珠江畫不如,幾家多在柳陰居。
飯余無事推篷出,斜枕船頭唱木魚。木魚,即木魚歌。此詩末二句寫動作姿勢,極具神韻。又如張半草的一首:漁家燈上唱漁歌,一帶沙磯繞內河。
阿妹近興鹹水調,聲聲押尾有兄哥。鹹水調,即鹹水歌。男女對唱時,女方於歌詞末尾帶「兄哥」二字,悠長舒緩,別有韻味。
在《羊城竹枝詞》中,吟詠嶺南飲食風俗的內容不少。如署名蓮船女史的竹枝詞:響螺脆不及蚝鮮,最好嘉魚二月天。
冬至魚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幾登筵。廣東人舊喜在夏至時吃狗肉,在冬至時吃魚生,故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句。下面汪兆銓的一首是專詠食魚生的:冬至魚生處處同,鮮魚密切玉玲瓏。
一杯熱酒聊消冷,猶是前朝食膾風。所謂食魚生,指把魚肉切成雙飛薄片蘸醬料生食。又如胡鶴的竹枝詞:野芋山姜雜土薯,田螺坦蜆軟蝦菹。
只須一味禾花雀,不數珠江馬鱭魚。詩中列出芋、姜、薯、螺、蜆、蝦多種食物,並特別標舉禾花雀。禾花雀,為珠江三角洲的特產,每逢水稻揚花時,禾花雀便大量出現,其味極為鮮美。除禾花雀外,禾蟲也是廣東特有的佳美食品。
《羊城竹枝詞》詠禾蟲之作不少,從中可見這種南方美食的生長及上市情況。如倪鴻所寫的:青到墳頭遍草皮,紙錢飛上白楊枝。
禾蟲幾市婆訶叫,又是人間閉墓時。這一首寫清明過後禾蟲開始上市。又如署名蓮舸女史的作品:禾蟲晚市論肩挑,佳瑞猶傳玉雪飄。
白撞雨過新稻熟,個錢升米入童謠。這一首寫白撞雨後新稻熟,禾蟲亦隨即上市。又如彭乾材所寫的:黃鱔烏魚滿釣船,蘆花深處r炊煙。
明朝又有禾蟲出,傍晚紅雲散碧天。此寫傍晚天上現出紅雲,第二天禾蟲便會大量游出。俗所謂「天紅紅,買禾蟲」也。黎箕垣的竹枝詞亦有相同的描寫:梅花風到楝花風,水母王瓜入市中。
笑指天紅雲色艷,明朝相約買禾蟲。屈大均謂禾蟲網得後,「得醋則白漿自出,以白米泔濾過,蒸為膏,甘美益人,蓋得稻之精華者也」。但自從稻田使用化肥農葯後,禾蟲難以生長,便不易食到這種美味可口的食品了。不過,近年有人工養殖,可補此憾。在《羊城竹枝詞》中,談到飲食業時,很奇怪,竟是集中吟詠珠江南岸(俗稱河南)漱珠橋畔酒樓的。此處「笙歌夜夜,不亞秦淮」,十分興旺。漱珠橋舊在海幢寺門西面的龍溪二約,今已不存。橋下為漱珠涌,向北流入珠江。據《白雲越秀二山合志》載:「(漱珠)橋畔酒樓臨江,紅窗四照,花船近泊,珍錯雜陳,鮮^並進,無日無之。初夏則三P、比目、馬#、鱘龍;當秋則石榴、米蟹、禾花、海鯉。泛瓜皮小艇,與二三情好薄醉而回,即秦淮水榭未為專美矣。」周隱琴有詩詠道:酒旗高插I斜暉,膾出銀絲玉屑霏。
鮮絕明蝦肥絕蟹,漱珠橋畔醉人歸。漱珠橋一帶的酒樓以烹制海鮮出名,故詩中特意點出蝦蟹二物。又如署名雪裡芭蕉館所寫的:
斫膾烹鮮說漱珠,風流裙屐日無虛。
消寒最是圍爐好,買盡橋邊百尾魚。這一首著意寫冬天圍爐食火鍋(粵人稱「打邊爐」)。粵人的火鍋中,魚是主要食品,故有「買盡橋邊百尾魚」之句。有關吟詠去漱珠橋食海鮮的竹枝詞,最早見於乾隆、嘉慶年間李遐齡的《和譚康侯珠江柳枝詞》。詩中寫道:D女風中捉柳花,漱珠橋畔綠家家。
海鮮要吃登樓去,先試河南本色茶。李遐齡活動的時間距光緒元年近百年,可見漱珠橋一帶的食肆興旺已久。另有倪鴻在《廣州竹枝詞》中,寫人們是專程撐船去漱珠橋食海鮮的:花季如霧酒如潮,近水高樓月可招。
買醉擊鮮來往熟,一篙撐過漱珠橋。類似的描寫還有陳廷選的「正好鰣魚三月暮,泊舟來傍漱珠橋」,鄧鳳樞的「買棹漱珠橋畔醉,沉龍(即鱘龍魚)甘美鱖魚鮮」等句。活動在同治、光緒年間的女詩人梁靄(潘飛聲妻),在她的《飛素集》中,有一首作品,更直接題為《漱珠橋竹枝詞》的,詩中寫道:海鮮風味愛家鄉,冰裂瓷盆切嫩姜。
新綠矮瓜紅莧菜,橋樓春饌薦鱘鰉。從乾隆、嘉慶到同治、光緒年間,漱珠橋畔的海鮮酒樓一直十分興旺。騷人墨客常於此處飲酒賞月,唱酬吟詠。梁九圖《十二石山齋叢錄)載道:「漱珠橋當珠海之南,酒幔茶格,往來不絕。橋旁樓二,烹鮮買醉,韻人妙妓,鎮日勾留,余與介峰太史、星濟孝廉、竹溪山人輩,嘗於此作消夏會。拈韻分題,竹溪有詩雲:酒旗招展綠楊津,隔岸爭來此買春。夜半渡江齊打槳,一船明月一船人。余戲呼為『何一船』。」但在民國以後由羊城如盧詩鍾所編的《續羊城竹枝詞》中,漱珠橋酒樓卻失了蹤影。」這期間,滄海桑田的變化很大。後來珠江變窄,漱珠涌變得越來越小,最後成了一條臭水溝。解放後大搞衛生,填平水溝,使之成為一條暗渠。「買棹漱珠橋畔醉」的景象便不復存在了。《羊城竹枝詞)詠及歲時習俗之作亦不少,但最有特色的應數詠南海神誕及金花夫人誕的作品。南海神廟在廣州東郊,俗稱波羅廟,故南海神誕又稱波羅誕。神誕之日,百貨雜陳,人流如潮,熱鬧非常。其中有從水路前往拜祭的。如林象鑾的詩中寫道:紫洞橫流趁好風,波羅神廟虎潮東。
明朝廣利王生日,開得紅棉異樣紅。紫洞,為艇名;廣利王即南海神;廟中有高大木棉樹多株,故詩中有此詠。道光年間另有江仲瑜撰有44首《羊城竹枝詞》,其中一首詠波羅誕的,寫得比林象鑾的要好,詩道:亭名浴日祀東坡,南海神祠士女過。
五色紙雞都上市,木棉紅處指波羅。廟前小丘上有一座浴日亭,亭內石碑上刻有蘇東坡的詩。神誕期間,有鄉人出售五色紙雞,名波羅雞。波羅廟中的木棉樹極古老壯偉,詠波羅廟者多有詠及。珠江南岸的金花廟論奉金花夫人,廟旁塑有神姨像。婦人求子,多以紅絨線系於姨臂。林象鑾的竹枝詞中,有一首是詠金花廟的:D戶生涯托水涯,但求生女莫生兒。
河南有個金花廟,廟側桃花子滿枝。詠金花廟的,多詠求子,此詩前二句以D戶起詠,卻一反求子的舊俗,反欲生女,句意頗新。蓋因D家已厭浮家泛宅的漂泊生涯,故欲生女,以便嫁上陸地居住,欲謂之「嫁上岸」。詠神祠神誕的竹枝詞,多帶封建迷信色彩,雖亦可見歲時習俗的特色,一卻是意義不大。在談到《羊城竹枝詞》的地方特色時,有兩點要特別談一談。一是有關吟詠「十三行」的,二是有關反映近代反帝斗爭的。十三行為清代廣州洋貨行的集中地,曾經盛極一時。朱樹軒的竹枝詞寫道:番舶來時集賈胡,紫髯碧眼語喑嗚。
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詩寫中外通商,可見廣州對外貿易的特殊地位。在竹枝詞中最早詠及十三行的,當數屈大均《廣州竹枝詞》中的第四首: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
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十字門是指澳門南西由大小橫琴等島夾峙而成的十字狀水道。二洋指東洋、西洋。詩謂廣州當時出口的綢緞商品,經過澳門與海外各國貿易,使廣州十三行非常繁榮。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後,清政府封閉了江、浙、閩海關,只保留粵海關,廣州成了全國惟一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地位更加重要,成為官方控制下經營外貿而又享有特權的洋行地盤。「十三行」這個地名,在中國近代史上是頗為有名的。鴉片戰爭時期,帝國主義的侵略,激起廣東人民的憤恨,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在《羊城竹枝詞》中也有反映。梁芳田的作品寫道:飛鳧一鼓去如風,夫婿家家亦自雄。
我願郎君起舞劍,斬鯨直出虎門東。《羊城竹枝詞》成書於光緒三年,距鴉片戰爭不遠,故書中有此反帝的內容。竹枝詞善寫男女之情,此詩在寫情中插入「斬鯨」(即消滅侵略者)之語,化兒女私情為殺敵豪情,高歌慷慨,壯懷激烈,是近代竹枝詞中少有的高昂之作。竹枝詞來自民間,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善寫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習慣,有鮮明的地方色彩,保存了不少方誌學和民俗學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本文僅就竹枝詞中有關風土方面的內容,主要以《羊城竹枝詞》為例,作一粗淺的論述。所見不廣,舛謬自多,希高明教正。 )返回首頁都市備忘更多白露廣東仍炎熱中秋出城高峰明日殺到免費自行車地圖可在六處領連續失業12個月可以提取公積金陣雨難解旱情國慶海島游價漲三成廣州圖庫更多「石上飛榕」微博走紅「十八羅漢」亮相新塘辛苦奔波照顧智障兒蜘蛛俠出動 迎新有點「搞」相約廣州更多孫燕姿 9月婚後首度亮相「米奇」 11月來穗「狂歡」9月中外舞劇 宴饗廣州市一宮展出珍貴奇石20件「快閃族」賀青宮六十大壽潮州古瓷亮相廣州版權所有:中國廣州網網路維護:大洋網
❸ 有關希望的詩歌
1、《明天的希望》
夜晚的黑幕已經漸漸降臨 街上的路燈 閃爍著柔柔的光亮 我漫步在街上 習習的微風斯斯撲面
光亮和著微風飄進我的心境 夏夜的煩悶, 頃刻間,悄然散去…….
駐足間 我仰望繁星閃爍的夜空 那一刻 綿綿思緒 瞬時環繞腦際 明天 明天 當明天的晨曦驅散黑暗
希望隨旭日升騰時 重現生機的自然界萬物 仍然期盼著明天復明天 新的希望不斷再現…..
新時代的曙光 是那樣燦爛 絢麗的夢和新希望交融 讓我心境赫然 明天的希望
一定會在拼搏與實干中成為現實 新的明天不斷承載著新希望……
2、《春天的希望》
龍吟悅耳 催動了春意濃濃 春日的陽光折射出柳色青青
蚯蚓伸伸懶腰 破土而出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
魚兒躍出水面 沐浴著春日的陽光
大雁抖動著雙翅一路高歌 鳥瞰著前路的風光
男人們盤算著一年的生計 暢想著未來的燦爛輝煌
姑娘們披上了艷麗的春裝 去約會俏皮的情郎
孩童們早已厭惡了風乾的冬日 吵鬧著要去放飛春天的夢想
老人們相扶著圍坐在巷子口 反宮馬走將軍處
往日臉紅脖粗的爭執 又在這里復制 迎面吹來了縷縷春風
瞧!她還勾來了春雨 揉搓著樹冠敘那離別之情
春天啊春天 你為人間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3、《婆娑的南國》
從南國的馨香里醒來 睜開夜空般漆黑的眸子 抬眼窺探瞬息萬變 物轉星移
魚肚白的天空伴雲卷雲舒 拔地起的高山觀日出日落 逆風折的芬芳落泥土紅塵
歲月雕刻了誰憔悴的面容 時光沾染了誰長繭的手掌 白駒駝走了誰青蔥的年華
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甘入海後的平靜 聳入雲霄的山峰不甘入天後的沉寂
鬥志昂揚的鯉魚不甘躍門後的迷茫 商時風 唐時雨 風和細雨
葉襯花 夜襯月 花好月圓 韶華逝 生於斯 逝者如斯 輕攏一袖芬芳溢思緒濃
踩過一地枯枝惹舊憶傷 稍縱一瞬惘然誤曇花現 於南國的馨香里眠雲
合閉夜空般漆黑的眸子 低眉拾夢瞬息萬變 物轉星移
4、《故夢》
故土幾里如夢 黛瓦青牆 伏案輕描幾筆 繁華三千若錦 我卻為你 執筆繪丹青 那青巒綿延幾里
信筆勾勒 恰有幾分閑靜 那溪水潺流入琴 共橋長行 相纏慢訴深情 那溪水潺流入琴
共橋長行 相纏慢訴深情 那小城纏綿細雨 窄巷街頭 斑駁舊時光 故土幾里如夢 剎那驚落
此去已是塵年舊景 繁華三千若錦 我只為你 執筆繪丹青
5、《秋葉的等待和期望 》
秋漸漸深沉起來 搖晃著 枯黃的樹葉 拾掇了 大半年的經歷 拼湊起 一片片零碎的
像夢幻一般的回憶 那綠的春 紅的夏 還有黃澄澄的秋色 有疤痕的葉
有蟲蛀的葉 都是渾身傷痛的體驗 如今失去了留戀
等待 冬天寒冷的來臨 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 把所有的都刷成了白色
覆蓋 在雪的下面 是等待 是期望 開春 又會是一片新的完整
6、《海》
人生就像次出海 掌舵者只能是自己 這一秒
清新的海風還會拂過你的臉龐 盪起你的衣角
而下一秒 風雨交加 電閃雷鳴 可能會把你推向未知的海域
這是一次漫長的航行 而每一位堅強的船長 最終總會征服這片海
找到屬於自己的港灣 人是多變的 人生也是多變的
就如同這片海 我們見過晨光熹微 也見過霞光鋪地
我們深深感恩生活的溫暖 也從不懼怕它的猙獰可畏
人生就像一片海 不想去要結果 卻自有大起大落
(3)吟詠風歌聽書擴展閱讀
詩歌(文學體裁)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❹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白居易的美學觀點白居易繼承儒家傳統美學思想,強調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應
12、 C E
13、 A 14、①詩歌在生活中應該發揮「補察時政」「瀉導人情」的作用。②這種「補察時政」「瀉導人情」的作用是詩歌的本質「詩言志」決定的。(每點2分) 15、①突出強調詩歌的抒情特性;②統治者允許並鼓勵老百姓抒發喜怒哀樂之情,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③批評梁、陳以來詩歌脫離社會生活的傾向。(從第二段到第四、五段依次說了這三點)(每點1分,概括表達1分) ❺ 求男主是攝政王的寵文小說 攝政王的小寵妃;吟詠風歌;攝政王,請專心謀反;碧台空歌 ❻ 求好看的穿越小說
月在迴廊新月如鉤,這本非常搞笑的,而且也不白 ❼ 一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的詩是哪一首
答:《紅樓夢》中林黛玉做《杏簾在望》,「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沒什麼不妥。而且這兩句是全詩的神來之筆,讀來讓人感覺詩句是活的,流動的詩句。起句寫春韭綠,對句寫稻花香,暗含了時間上的跨度,「一畦春韭綠」寫實景,「十里稻花香」寫幻覺,是虛景,接下來二句以幻入幻,順水推舟。「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這也就是一句為元春以及當時皇帝歌功頌德的虛套話。全詩如下: ❽ 名人評價蘇軾的句子。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辟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 ❾ 關於讀書作文400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愛讀書,我認為:讀書,要講究,不像某些人讀書時走馬觀花,只尋求爽。讀書的過程,是審美的過程,應當全身心地投入,不受環境的影響。書讀人,會越讀越死;只有人讀書,才會越讀越活。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