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免費小說後宮勤妃傳

免費小說後宮勤妃傳

發布時間: 2022-04-04 00:07:05

① 康熙的後宮資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康熙
滿清入關後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時多隻有一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 清聖康熙畫像圖片(9張)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康熙中期的輔政大臣
納蘭明珠:內務府總管,內弘文院學士,兵部尚書。 索額圖:領侍衛內大臣,索尼第三子。 傑書:康親王。 圖海 陳廷敬:《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 李光地 熊賜履 湯斌 於成龍 姚啟聖 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輔政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父親順治皇帝 長兄愛新覺羅·牛鈕,早殤 二兄愛新覺羅·福全,裕親王 康熙
五弟愛新覺羅·常寧,恭親王 母親孝康章皇太後佟佳氏 (佟佳氏為滿漢八旗旗人,佟佳氏的弟弟為佟國維,佟佳氏的父親是佟圖賴,佟圖賴的父親是佟養正,佟養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總兵,後來在抗金的時候,戰斗失敗投降後金,當時漢八旗還未確立,故佟佳氏是少數的漢姓滿漢八旗。)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七子(胤礽)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年-1678年3月18日),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17世紀-1689年8月24日),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是為康熙年間唯一一個單獨冊嬪的妃子。次年生皇四子;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孝懿仁皇後去世後統攝六宮,頗受康熙信任。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胤)褆。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旋晉為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 少年康熙
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胤)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胤)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698——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歲。一子,允(胤)祜。 少年康熙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胤)禰。 僖嬪,赫舍里氏 (?——1702)賚山。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一子,允(胤)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布貴人,兆佳氏(?——1717),其父名塞克塞赫,曾任過參領。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後被晉封為「貴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康熙帝念她是端靜公主的生母,命照「嬪」例辦理喪事,後入葬景陵園寢。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詳。
子女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胤禶 愛新覺羅·胤礻禹 愛新覺羅·胤禨 愛新覺羅·胤禐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次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廢)皇太子,贈理密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俄(礻我),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康熙出巡圖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原名愛新覺羅胤禎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祁,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礻必),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單單十三子胤祥死後雍正將「胤」字還給了他這個終生對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榮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
後妃
以上和後面那條都是我和那人在網路中找到的

② 中國歷史上十大女詩人

蔡文姬、蘇蕙、謝道韞、班婕妤、左棻、鮑令暉、薛濤、李清照、朱淑真。

1、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2、蘇蕙

蘇蕙,字若蘭,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絲線綉制的織錦《璇璣圖》。

據《晉書·列女傳》記載, 蘇蕙是始平(今陝西省武功縣蘇坊村)人,善屬文。武功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

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綉,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艷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後嫁於秦州刺史竇滔。

3、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4、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詳,漢成帝劉驁妃子,西漢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善詩賦,有美德。

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5、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③ 呱呱聽書網的網站欄目

網站主要欄目有:人物傳記、歷史劇、武俠與奇幻、經典小說、通俗小說、經濟與管理、勵志與成功、健康與生活、外語、哲學與文化、詩詞散文、少兒讀物、紀實文學、百家講壇等等。

④ 萬貞兒的萬妃被冤

憲宗去世後,孝宗即位。史料上最早有關萬貴妃官方記載,是明朝的官方史籍《憲宗實錄》。官史《明實錄》是由後朝修前朝,即憲宗成化朝之後,兒子孝宗弘治朝開始修《憲宗實錄》,最早不利於萬貞兒歷史記錄即出自於《憲宗實錄》。為何如此呢?
原來孝宗自幼就目睹父親憲宗對其生母不理不睬,卻對萬貴妃那個老女子關懷備至,自其六歲被立為太子,到即皇帝位共十二年,憤憤不平之心由來已久,借為前朝修史之機,不好意思罵父親,罵萬貴妃幾句,為他母親出氣,乃人情之常。此外,除了孝宗外,內廷外朝其他人對萬貴妃的印象也不見得好。宮中憲宗的那些嬪妃、二十多個子女及他(她)的生母、還有憲宗的親生母親周氏,對憲宗專寵萬貴妃數十年,無不又妒又恨;還有的就是那些迂腐的文官,即便是哪個地方地震,或地質發生變化,也將此歸咎於萬貴妃。
《憲宗實錄》中指責萬貴妃部分有四項,我引用如下,並簡作評論:
1.《憲宗實錄》中說萬貞兒「專寵」。憲宗專寵萬貞兒數十年是公認的歷史事實,但這實在不能說是萬貞兒的錯,道理很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朕即國家」,皇帝願意喜歡何人,其實無人能管,即便萬貴妃曾對他有恩,他若是不理她,萬貴妃又能怎樣?專寵者是憲宗,萬貞兒不過是被寵者而已。2.「服用器物窮極僭儗,四方進奉奇技異物皆歸之」,這是說萬貴妃穿著、日用品皆奢華,同皇上有都得一比,各地獻給皇上的奇珍異寶也被她所享用。我相信這也不能說是她的錯,憲宗對他情深意篤,千方百計給她好東西讓她歡喜,那是憲宗的事。博取深愛之人的歡心,乃是人情之常,更不用說當事人憲宗是大明皇帝。3.「一門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揮千百戶等官」,是說萬貞兒娘家人都因裙帶關系被封了官職。其實,明實錄如此寫,並不厚道,按明朝規矩,妃子的家人都封賜給都督、都指揮、千百戶這類職位,對萬氏並未特殊。史上公認,有明一代,有意識地控制外戚勢力,外戚從未形成干政的力量。以萬貴妃在憲宗心中分量,她想為娘家人謀求何種利益不能達到?此事,反倒萬貴妃顯得有節制。4.「佞幸出外鎮守內備供奉者,如錢能、覃勤、汪直、梁方、韋興...假以貢獻買辦科歛民財...擅作威福戕害善良弄兵構禍」:這是說萬貴妃罩著一班宮內宮外的壞人,這些人在外面搜刮民財,作威作福,殘害忠良,這些人還在邊疆尋釁滋事。這種說法,和當代亂扣帽子差不多,萬貴妃不過是一深宮女子,外朝發生的那些怎能扣在她身上?而且如此說根本也沒有任何證據。我們再看他列舉的這幾個所謂壞人,明朝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人到孝宗時代大多已失勢,踩他們兩腳沒什麼大不了的。再看這些人最後的結局,沒有一個被問斬的,坐監的也只是一個半個。明朝官員之間亂打棍子,亂扣帽子,相互傾軋、彈劾成風,沒蹲過幾天大獄,你都不好意思張口跟人說自個兒是在明朝當官兒。
小結以上,可以看到,在明朝自己修的官方正史里,確實對萬貴妃頗有微言,但即便如此,用現代話來說,抨擊她的那些事兒,都還真夠不成什麼原則問題。最終將萬貴妃打造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女人,是由清朝人所修的《明史》完成。有人說,二十四史有別於其它野史,屬於正史,書寫學術文章時引用,可以作為支持自己觀點的有力證據。其實,如果你用「查出處」的方法去考證二十四史,你會發現,其中信手胡抄,道聽途說,顛倒黑白之處屢見不鮮,萬貞兒不幸就成為我國這種歷史治學傳統的犧牲品。
比對清朝人所寫《明史》和《明實錄》中關於萬貴妃的記載,清朝《明史萬貴妃傳》中的內容是從我前面所說的,明朝《明實錄中的憲宗實錄》中抄來的,文字基本上都一致。
但是,清朝人在《明史萬貴妃傳》里頭增加了兩項對她非常嚴重的指控:第一、「掖廷御幸有身,飲葯傷墜者無數。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葯所中也」。意思是說,萬貴妃一旦發現被憲宗寵幸過宮中女子有身孕,就立即用葯令她們強行墮胎,許多懷了憲宗龍種的嬪妃宮女,都未能倖免,就連後來的孝宗出生時,頭頂禿了一塊,也是因他母親懷他時中毒而起。第二、「紀淑妃之死,實妃為之」。是說孝宗生母紀妃也是萬貴妃毒死的。第二項關於紀妃和孝宗身世的指控,同時詳盡地寫在《明史紀太後傳》中。 這就怪了事了,為什麼明朝當年自己寫自己的正史《憲宗實錄》中並沒有對萬貴妃作這種殺人指控,反倒200多年後,清朝人為前朝人修的《明史》裡面卻冒了出來呢?咱們看看這些指控的來源出處就會一清二楚。
明末有個學者叫「毛奇齡」,他曾寫了本名為《勝朝彤史拾遺記》的明朝野史,這兩項指控都在里邊,連文字都幾乎一樣。原來,清朝初年開始修《明史》時,請了毛先生出來做編修的工作,他就將自己先前野史的內容,不管真假,順手抄了進去。
那毛先生的指控又從何而來呢,那就再往前看。明朝萬曆年間有位叫於慎行的學者寫了本名為《谷山筆塵》的野史,這兩個指控,包括孝宗戲劇性身世,皆源於此書。不過,於慎行深知自己將成為惡毒誹謗萬貴妃的創始人,在指控完畢時,大概怕別人說他造謠惑眾,又加了一句「萬曆十二年一老中官為於道說如此」,告訴大家:諸位看官聽好,誹謗萬貞兒不幹我事,這事兒都是鄙人於1584那年自一個老太監那兒道聽途說聽來的。
和於慎行同時代(萬曆年間)還有位叫沈德符的學者,在他的著作中,他對同行於慎行的這種做法非常不以為然,他寫道:「...自謂得其說於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傳官訛舛,更甚於齊東,子每聞此輩談朝家故事,十無一實者,最可笑。」他是說:於慎行自稱這些事兒是從當代的一個老太監那兒聽來的,其實這些閹人所傳的,關於前朝的那些宮廷事完全不靠譜,十句話里有九句都是假的,真可笑!
人家萬貴妃的名譽,原本是件很嚴肅的事,從一個老太監口中流傳出來的胡謅八扯,竟然使她一世名聲毀於一旦。1584年距成化初年,已過了一百多年,試問,有多少史料價值讓於慎行將這位老太監的話堂堂正正寫進正史?這樣做未免也太有辱斯文,喪失學術原則了吧!可後來各種野史、正史可就真是跟著於慎行這么寫了下去!看來,毀壞它人名聲的事,從我們的祖輩起,咱們中國人幹得超酷。
如果我們用於慎行從老太監那裡聽來,誹謗萬貴妃的原文,比照清朝人編寫的《明史》中關於萬貴妃的原文,不難看出,根本是如出一轍。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人竟然如此不辨真偽地抄法,真叫你大開眼界,看來,今天學術界抄襲剽竊成風,不過是在繼承傳統而已。
如果我們細讀一下《明史紀太後傳》,你會發現,其中凈是胡扯。比如文中說:「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意思是,(成化六年)孝宗出生,(萬貴妃)命令太監張敏將嬰兒淹死,張敏吃驚地說『皇帝還沒有兒子呢,怎能這樣做!?
這分明是瞎掰,因為成化六年時,憲宗第二個兒子朱佑極可正活得好著呢,人家張敏怎麼可能說憲宗沒兒子?接著《明史紀太後傳》繼續編造說:張敏後來偷偷將孝宗藏起來養大,六年後(成化十一年)將這事告訴了憲宗,張敏覺著自己六年前違背了萬貴妃將孩子淹死的命令,現在事情講出來了,萬貴妃必定會追斬他,就嚇得吞金自殺了(亦吞金死),其實人家張敏這一直受寵於憲宗,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因病去世,哪兒有什麼吞金自殺的事兒。明史中這個關於紀妃的傳奇段子雖然假得不能再假,但遺憾的是,它在當代卻被當作歷史,廣泛地出現在關於明朝成化年間的著作、影視、文藝作品中。
綜上看來,萬貴妃無端端變成殺人狂的歷史過程,大致是這樣的:萬貴妃死後,歷經弘治、正德、嘉靖、隆慶四朝都還算風平浪靜,而到了萬曆年間出事了,有位後宮的無名氏老太監,講出一段不知從何而來的,100多年前發生在成化初年,萬貴妃在宮中草菅人命的傳聞,正巧,有位名為於慎行的學者聽到,就將老太監所說的傳聞,錄入他寫的野史里,雖然於先生的作法被其它萬曆同行呲之以鼻,可沒想到,後來寫明史的學者都抱著「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態度,將這段傳聞,堂而皇之地當作了歷史。到了清朝,這段不著邊兒的傳聞,更上一層樓,被採納進中國殿堂級史料《明史》之中。至於到了當代,深受廣大文藝青年喜愛的文學歷史作品《明朝那些事兒》再將萬貴妃的劣跡,發揚光大到空前的高度。 上邊兒考證了對萬貴妃殺人指控的來源出處,下面我想從情理及邏輯上證明萬貴妃殺人論不成立。先說所謂萬貴妃用葯強行墮胎的事兒。
1.如果萬貴妃這樣做,明擺著是在做掉大明王朝繼承人,這對封建王朝來說,絕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就算憲宗有多寵她,對這種事兒也不會容忍,況且宮內還有錢太後和周太後在,有明一代,皇太後在後宮地位相當崇高。錢太後成化四年去世,憲宗母親周太後比憲宗活得還長,就算她們其它事不管,這種有關國本的大事不可能袖手旁觀,更何況周太後一向就厭惡萬貞兒。
2.明朝文官勢力大,管得寬,就連憲宗對萬貴妃太過親密這種事兒都會上奏制止。在中國封建王朝制度下,對他們來說,建立皇儲,是確立一國之本的大事,關繫到全國臣民心之寄託。萬貴妃要是敢幹謀殺皇儲的勾當,那些大臣還饒得了她?早就群起在奉天殿前長跪不起,大哭大鬧(這種事兒,在明朝一點兒都不稀奇),要求誅她九族了。3.通常史上說萬貴妃強行她人墮胎之事是指成化初年,第一、因為這段時間憲宗所生子女不太多,後來越生越多,他們沒法說了。第二、可能是覺著萬妃還有生育能力,她不讓別人生,是為著等自己再生一個做皇位繼承人。自成化二年十月,萬妃生的第一個兒子夭折,到憲宗的柏妃在成化五年四月生第二個兒子,這中間確實有長達兩年多的時間憲宗一個孩兒也未生出來。假設都是讓萬妃強迫墮胎了,可能性有多大?等於零!為什麼,因為王皇後是生不著的,在這段時間內誰第一個生出兒子來,兒子就是太子,母將憑子大貴,假設你好不容易有了,這時候萬妃忽然帶幫人來讓你墮胎,你能幹嗎?你不會去向皇帝或太後尋求保護嗎?將整個後宮說成萬貴妃可以為所欲為,想讓誰墮胎誰就得墮,兩位皇太後、內宮管理系統形同虛設,憲宗對自己子女被殺不聞不問,真用腦想想,有多大可能?4.會不會萬妃幹得干凈利索,憲宗、太後、宮外大臣都被蒙在鼓裡?太不可能了!明史不是號稱「飲葯傷墜者無數」嗎?無數就是許多的意思了,咱們保守地說,假定萬妃只強行令30位嬪妃墮過胎,連上這些當事人身邊的服侍人員,再加上萬妃自己帶去實施人員,直接知情者就已經超過百人之上,有如此龐大數量的目擊證人,此事能瞞得過宮內外的其它人嗎?5.從作案手段上看,如果集體墮胎之事屬實,那也太抬舉咱們中醫葯文化了。莫說那500多年前,就算是中醫葯已然繁榮昌明的今天,哪位偉大的老中醫敢站出來說,他能用中草葯來墮胎?這是一件技術手段達不到的事情,就算她萬妃有這心,她用中葯也是無法做到的,切勿將甄嬛傳中的墮胎情節當做科學。6.萬妃作案動機也成問題。你說萬妃不讓嬪妃們生孩子,是怕憲宗寵愛有孩子的嬪妃嗎?不會呀!人家憲宗自成化五年就有了第二個兒子了,成化六年有了第三個兒子,再往後一口氣生了二十來個,但是,直到成化二十三年萬妃去世,除了萬妃她自己,也未曾見到憲宗另外去寵愛過那個生有子女的嬪妃。你說萬妃是想等自己再生,由自己的孩子繼承皇位吧,也不通,因為成化二年她的兒子夭折後,她就已經38歲了,在那個時代,這種年紀生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之後成化五年,年輕的柏妃就生子了,之後還被立為太子。都已明知自己不可能再有孩子繼承皇位了,反正憲宗需有人繼承皇位,不是這個就是那個,那她萬貴妃還阻止別人生育的意義何在呢? 下面我從史料角度上,分析對萬妃的第二大指控:所謂毒死孝宗之母紀妃的事兒。首先說幾點公認的史實。第一、孝宗沒出生在宮內,而是出生在宮外的「安樂堂」(位於現北京養蜂夾道),在北安門(現地安門)街西,明朝時被稱為「西內」的地方。第二、成化十一年前,孝宗六歲前,都同母親住在宮外,外朝大臣並不知道憲宗有這么一個兒子。現在的說法是,孝宗身份公開之後,萬妃大怒,給孝宗母親喝了一杯毒酒,沒過兩天,紀妃就死了。
我按可信的史料將此事重整,以說明紀妃之死同萬貴妃不可能有關系。《憲宗實錄》中說「因乾清宮門災,上欲顯示於眾」,意思是說因為宮內的乾清門發生的火災,使憲宗覺得上天提示他什麼,於是他想將他已有一位六歲大的皇子(後來的孝宗)的事公布於眾。憲宗同內閣大臣商定,五月十九日以請大臣為這個孩子取名字的方式,將此事公布。沒過兩天,皇子就在文華門和大臣們見面了。我查了一下乾清門火災的時間是成化十一年四月壬辰夜,可以看出,最遲在四月,六歲的孝宗已經進到宮內了,而他母親紀氏還留在安樂堂。在孝宗進宮之後,他和誰住呢?其實,他和萬貴妃住在一起。正在此時,三代名臣,憲宗最信任的商輅和其它大臣上了一份奏章,這篇東西很重要,我全文引述:「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於天地,光於祖宗,誕生皇子,聰明岐嶷,國本攸系,天下歸心。重以貴妃殿下躬親撫育,保護之勤,恩愛之厚,逾於己出。凡內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門聞之,莫不交口稱贊,以為貴妃之賢,近代無比,此誠宗社無疆之福也。但外間皆謂,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見,揆之人情事體誠為未順。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煩貴妃撫育,俾朝夕之間便於接見,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愜眾人之公論,不勝幸甚。」意思是說:...皇上您有了聰慧皇子,大明江山國本更加穩固。令人欣慰的是,自皇子進宮,萬眾尊敬的萬貴妃親自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的生活,比對她自己親生兒子都要好。外朝內廷群臣,及平民百姓無不對萬貴妃之仁愛之心交口稱道,她的賢良近代沒人得以比肩,有貴妃乃我大明的福分!不過外頭有人議論,皇子母親(紀妃)因病仍居安樂堂,如此他們母子一個宮內,一個宮外,不得相見,以母子親情,希望聖上考慮外界意見,將皇子母親接進宮,使他們經常可以見面,而皇子仍勞煩萬貴妃代為照顧為好。商輅的意見的到憲宗的批准,紀妃正式搬進了永壽宮,時間是五月。紀妃去世的時間是六月二十八日。自商輅等人的奏章,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其一、紀妃根本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驟然去世,至少在四月乾清門火災時已是卧病在床了。其二、皇子在萬妃身邊生活過一段不短的時間(自皇子四月進宮,到十一月正式立為太子,之後才開始和憲宗的親生母親周太後生活「孝宗既立為皇太子,時孝肅皇太後居仁壽宮,語帝曰:以兒付我。太子遂居仁壽。」),至少有七個月之久。其三、萬妃對皇子還不錯。我想說的是,如果萬貴妃真的想傷害她們母子,去害日夜都在身邊,年僅六歲,什麼都還不懂的皇子豈不更方便,若做掉皇子,那就是斬草除根,沒仇報。為何舍近求遠,去害在憲宗眼裡即沒地位,身體又壞的一塌糊塗的紀妃,你說對嗎?
此外,指控說萬貴妃毒死了孝宗之母紀妃,也違反常識。試想,萬妃有什麼理由這樣做?人家是太子,將來會繼承皇位,你去毒殺皇位繼承人之母,不是找死是什麼?雖然萬妃年紀比憲宗大許多,也未必因此憲宗一定不會死在她前邊,誰不知道明朝皇帝一個兩個,都是英年早逝。就算現在憲宗寵你,萬一憲宗死在你前頭,那新皇帝孝宗跟你可就有殺母之仇要報啊!萬貞兒為何愚蠢地去做對己只有壞處無任何好處的事?
500餘年來,作為第一個為萬貞兒鳴冤的人,常常自忖:為何萬貞兒這樣一位良善女子,最後落得如此聲名狼藉呢?就連我這等業余歷史研究水準的人,都輕易可以看出,強加在她身上的,實屬不實之詞,為何卻從來沒有專業歷史研究人員,站出來為她說句公道話呢?良思許久,可能是與以下有關:1.中國傳統的「紅顏禍水」的史學觀。憲宗幾十年如一日對她的專寵,不僅使她得罪了所有宮內人士,及後來繼承皇位的明孝宗,他(她)們嫉恨萬妃的心態不難理解;更重要的是,這種專寵也使她得罪了宮外龐大的封建士大夫集團,他們對憲宗皇帝的一切錯,甚至出現天災,都可輕易地歸咎於憲宗的專寵,這原本是歷代封建王朝的特徵之一,總愛在找宮中一些不順眼的女性,將她們當作禍國的根源,在這種思維之下,那些受寵的女子就首當其沖的被當作靶子。可以這樣說,中國歷朝歷代,那些受寵於皇帝的女子,很難得以美名傳世,不往她們身上潑點兒臟水,大家心裡就不會舒服。2.還有,我們中國人古往今來,從骨子裡對女性就不尊重。我們不大會欣賞女性,不太會歌頌男女之間真摯情感。凡看萬貞兒與憲宗的關系,必先看年齡差異,必去私下思想萬貞兒有何種性的秘訣,使得憲宗對她終身迷戀不已,想不出來的,加上變態二字也就一了百了。因此,簡而言之,五百多年來,當我們碰到萬貞兒這么一位歷史人物時,我們主觀上,潛意識中,骨子裡根本就不願意把她往好里想!試問,若天下人皆此心態,她能好得了嗎?

⑤ 誰有後宮勤妃傳完整版完整版和番外

遇到我就是問對人了,薇 杏的皓。最 。皇上從來沒有在哪個宮的配殿歇過。那些不夠資格住正殿的小妃嬪,從來都是送進乾清宮,侍寢完再抬回自己的屋子。新 。皇上從不隨意和妃嬪同床睡到晨起,這份殊榮連她這樣位分尊貴的嬪妃,都很難得到。網 。現在皇上來她這,就幾乎只是坐坐喝杯茶,聊聊後宮中的一些大事,不到夜深就走了。盤 。她才不到三十歲,皇上竟然不再臨幸她了。庫 。聽聞這個陳氏生的絕色姿容,難道皇上也和凡夫俗子一般,只看重女子的容色嗎?快看房河蟹。 她一時竟然產生了危機感,這種連成妃和密嬪德嬪她們,都不曾給予她的危機感。

⑥ 康熙後宮

康熙
後妃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後廢皇太子)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 (?——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胤)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順懿密太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胤)禑、允(胤)祿、允(胤)衸,允(胤)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胤)禮。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698——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歲。一子,允(胤)祜。少年康熙靜嬪,石氏(?——1758)。一子,允(胤)祁。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胤)禰。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胤)褆。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詳。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少年康熙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胤)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嬪,赫舍里氏 (?——1702),來貝(一個字,上面是來,下面是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胤)禹(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那拉氏。康熙狩獵圖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胤)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庶妃,鈕祜祿氏,滿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詳。 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詳。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愛新覺羅·胤礻禹 愛新覺羅·胤禨 愛新覺羅·胤禐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廢)皇太子,後封理密親王(是在雍正時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沒關),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礻我,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康熙出巡圖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單單十三子胤祥死後雍正將「胤」字還給了他這個終生對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⑦ 後宮嬪妃等級表

正超品:皇後

正一品:皇貴妃

從一品:貴妃、德妃、賢妃、麗妃

庶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從二品:貴嬪

庶二品:嬪

正三品:昭儀、昭媛、昭容

從三品:修儀、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儀、充容、充媛

正四品:淑儀、淑容、淑媛

從四品:貴儀、貴容、貴媛

庶四品:月儀、月媛、月容、月華

正五品:婉儀 婉媛婉容婉華

從五品:德儀 德媛德容德華

庶五品:麗儀、順儀、佩儀、芳儀

正六品:貴姬

從六品:姬

庶六品:容華

正七品:婕妤

從七品:貴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從八品:順人、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儀、小媛、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榮

從九品:寶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選侍

從十品:答應

庶十品:秀女

皇子是男性,不屬於後宮。宮女是下人,排不上檔次。公主是皇族,與後宮不同。

(7)免費小說後宮勤妃傳擴展閱讀

入宮制度:

1、漢朝

漢宮後妃制度:西漢初年,皇帝的正配稱為皇後,其餘嬪妃稱為夫人、美人、良人、兒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後宮的女人成倍增加,嬪妃名號增加了婕妤、娙娥、容華、充衣。漢元帝時,又加昭儀,並有五官、順常、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等等。

劉秀建立東漢,稱光武帝。光武帝並省前朝後宮制度,規定皇後之外,只立貴人、美人和彩女,後又加宮人,凡嬪妃四等。歷史上選妃標准最苛刻的皇帝。看慣了唐明皇和楊貴妃、漢武帝和衛子夫等皇帝娘娘的愛情故事,很多人以為:皇帝在選擇配偶的問題上一定也是相當隨機的,看上誰就是誰。

當然,這只是一些個案,在古代,皇帝選妃有著相當嚴格的標准。入選對象不僅僅要出身名門,還要沒有麻子,沒有口臭,沒有鼻炎,沒有腋臭,沒有痔瘡,沒有腳氣,沒有任何婦科疾病。當然,這只是些泛泛的條文,漢代就有皇帝定下了嚴苛的選妃標准,今天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漢桓帝劉志一定是個酷愛科學計量方法的人。對於後宮嬪妃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有著嚴格的尺寸觀念。身高必須七尺一寸,肩寬必須一尺六寸,臀寬要比肩寬少三寸,從肩膀到手掌必須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長,從大腿到腳長三尺二寸,足長八寸……

這樣一番計量下來,實在不知道到底還能有幾個名門閨女能夠符合標准,這不是苛刻,簡直是不可理喻!同時也看得出來:這劉志一定也是個無趣的男人。

女人的妙處在於各有各的不同,環肥燕瘦,各有所妙,一旦後宮佳麗三千全成了一個模子的流水線產品,那作為皇帝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當然,可以想像:即便成了劉志的妃子,也必定要幾十年如一日的維持原有身材,既不能胖,也不能瘦,否則身材脫離了標准,那就該嘗嘗冷宮失寵的滋味了!

2、明朝

在大明一朝,誰都想貴為皇後,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一直考過「八級」,才有資格母儀天下。據《明史·後妃傳》記載,朱元璋汲取歷朝後宮亂政的教訓,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後妃的「家法」。

在後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但明代選後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范,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這五千人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選美「准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干銀幣作為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後,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復選。一般於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准,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發、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台步」,看看步姿與風韻。於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於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後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選後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後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轉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熹宗見著三個姝艷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便讓趙選侍決斷。趙建議定張嫣,於是欽定張嫣為中宮皇後,王氏封為良妃,段氏封為純妃。是年,張嫣年方十五。

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後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為太子妃,其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幣後返回家中。據載,這位劉大姑自感身價百倍,回故里後不願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輩子老處女。

3、清朝

上一代人要求皇上選秀女的時候,先要看她們的品德,通俗一點來說,如果她們長得十分的美麗,甚至是奪人目光的那種,一般自然看上去是沒有德的,太後和皇上都會覺得是這種女人不太好,萬一皇上被他蠱惑的就不好了,所以就會先把長得十分漂亮的女子排除,皇上在選擇的時候,也會為了皇室家族的面子而不去選擇長得十分好看的人,愛美之心人人都有,看見有第一眼比較喜歡的人不可以選擇這實在是太痛苦了。

這也只是表面上的一個層面,皇上在挑選後宮嬪妃的時候是會關繫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的,皇上一般都會挑選一些出生貴族,家族勢力比較龐大的人來加強與她們家族之間的聯系,從而來更好的穩固自己的位置。

但是一般這些家族的人長得都不是很好,因為他們的父親大多數都是大漢的樣貌,並且女生一般都隨爹,所以自然他們也好看不到哪裡去,並且後期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些家族出來的少女也會去和以自己家族身相等的男子就結婚,所以一代代並沒有見他們樣貌上有很明顯的變化,幾乎都不是很好看。

4、宋朝

宋朝秉承了唐朝一部分的後妃制度,沿襲下了一年一度的選妃制度。而這選妃,也有講究,分為貌選與才選。顧名思義,貌選是以容貌為武器,可得皇上寵及一時,卻也免不了人老珠黃。而這才選,則是以才智取勝,而才智是宮斗的必勝法寶,可參加才選的小姐們,也免不了斗到底,也見不得皇上一面。總之,既然入了宮門,一切造化就要看小姐們自己的了。

年由各九品官員以上爵位中挑出一名小姐進宮,稱之為"良人"。經過仔細篩選仍有幸留下者,便可到達掖庭宮:官呈玉牌(報名),可選擇"貌選"與"才選"。隨即會成為"美人"或"才人"。成為才人後,則可搬到掖庭宮的東苑:而成為美人後,便搬到掖庭宮的西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代嬪妃等級

⑧ 求古代女官排位,像陸貞傳奇里的一樣,加妃嬪。

查歷代後妃傳,常見有「三夫人」、「九嬪」等設置,追根溯源,原來出自周禮。從《禮記.昏義》查到以下記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理。...」照此,古來有名號的後妃「編制」為: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這個古制從何而來?查得《通典.職官.後妃》上的說法是這樣的(多為傳說成分,姑且看之): 「昔帝嚳有四妃,以象後妃四星。其一明者為正妃,餘三小者為次妃,帝堯因焉。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謂之夫人。夏後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說『天子娶十二女』,即夏制也。以虞夏及周制差之,則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周人上法帝嚳,立正妃,又三二十七為八十一人以增之,合百二十一人。其位後也,夫人也,嬪也,世婦也,女御也,五者相參,以定尊卑焉。」 這種東東可能只存在於書本上,好象並未真正實行過。
從有關史書記載看,先秦的後妃之制還比較簡單,王之妻稱後,王之妾及諸侯之妻稱夫人,不過而已。但秦漢後,歷朝歷代紛紛巧立各種名目,並爭取向以上古制靠攏。其名堂之多之雜,初識之人總是一頭霧水,莫名其妙。
二、秦漢時期的後妃制度
西漢初立,因秦之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後,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該八品也是沿襲秦時之制):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增加婕妤、經娥(經為女字旁,打不出來,下同)、容華、充依,各有爵位。漢元帝時又創昭儀,僅次於皇後;時後宮已達三千人,除皇後外,以下定製十四等: 1)昭儀,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2)婕妤,視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經娥,視中二千石,爵比關內侯(第十九等爵); 4)容華:視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視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視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視八百石,爵比右庶長(第十一等爵); 9)良人,視八百石,爵比左庶長(第十等爵); 10)長使,視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視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視三百石; 13)順常,視二百石; 14)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均視百石。 十四等之外,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視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還曾出現過諸姬、長御、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學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級;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王莽時托古改制:和嬪、美御、和人三人,位視公,(註:即三夫人);嬪人九,視卿,(註:應是九嬪);美人二十七,視大夫,(註:相當二十七世婦);御人八十一,視元士,(註: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後),與古制同。 東漢光武中興後,提倡儉朴,六宮稱號只剩下皇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俸祿不過數十斛;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無爵秩,只在歲時賞賜充給。皇子封王,妾數原無限制,此時也定製,正妻稱妃,妾不得超過四十人。
三、魏晉時期的後妃制度
曹操為魏王時,於王後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魏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省除順成,這樣在皇後以下定製十二等級: 1)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 2)貴嬪,位次皇後,在夫人下,爵無所視; 3)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4)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5)昭儀,爵比縣侯; 6)昭華,爵比鄉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儀,爵比關內侯; 9)婕妤,視中二千石; 10)容華,視真二千石; 11)美人,視比二千石; 12)良人,視千石。 晉武帝取漢魏之制,參用古法,始設三夫人、九嬪: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九嬪以下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四、南北朝時期的後妃制度
南朝宋初,武帝劉裕因襲晉制,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貴妃,比相國,並進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是為三夫人;同時省修華、修容、修儀,置昭儀、昭華、昭容以代之,列於九嬪之內;又置中才人、充衣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復置修華、修容、修儀、才人、良人;次年省貴人,置貴姬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華,增淑容、承徽、列榮。並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位次九嬪;美人、才人、良人為散位。 齊武帝建元元年(479年),採用晉制,以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三年,太子宮置三內官: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梁陳二朝與宋基本相近,梁武帝時定製:貴妃、貴嬪、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儀、修華、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美人、才人、良人為散位。太子東宮有良娣、保林二職。陳沿襲梁之制不改。 北魏太祖道武帝時始立皇後,余妾或稱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設左右昭儀及貴人、椒房、中式數等,後庭漸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內官: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後置女職,以典內事。內司視尚書令、仆。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官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官,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視四品,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視五品。 北齊前幾帝所置內職很少,齊武成帝好內,頒布河清新令:內命婦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又准漢制置有: 1)昭儀,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2)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3)上嬪: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 4)下嬪: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5)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范、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艷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6)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范、令儀、內范、穆閨、婉德、明婉、艷婉、妙范、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艷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艷、貞穆、修范、肅容、茂儀、英淑、弘艷、正信、凝婉、英范、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艷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為散號。齊後主立二後,昭儀以下數目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 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尋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國。 北周置有三夫人(後改三妃)、三弋(女字旁,下同)、六嬪、御媛、御婉等,各等詳細情形: 1)三夫人:貴妃、長貴妃、德妃,位視三公,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改稱三妃; 2)三弋:員額三人,位視三孤; 3)六嬪:員額六人(其中之一稱昭化嬪),位視六卿; 4)御媛:位視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別位視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5)御婉:位視士,也分上中下三等,分別位視上士、中士、下士。
五、隋唐時期的後妃制度
隋開皇二年著內官之式,略依《周禮》,省減其數。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又采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一曰尚宮,掌導引皇後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二曰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三曰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四曰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六曰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勛品,六典視流外二品。獨孤皇後在世時,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自嬪以下,置六十員。加又抑損服章,降其品秩。至獨孤後死,始置貴人三員,增嬪至九員,世婦二十七員,御女八十一員。貴人等關掌宮闈之務,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隋煬帝參詳典故,自製嘉名,著之於令: 1)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婦:婕妤一十二員,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御:寶林二十員,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 總共一百二十員,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唐高祖武德初年,於皇後下設有: 1)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為夫人,秩正一品; 2)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為二十七世婦; 4)寶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為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曾改制,設置有:贊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宣儀四人以代九嬪,秩正二品;承閨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衛仙六人以代寶林,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侍櫛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咸亨二年(671年)復舊。 唐玄宗開元年間再次更定,於皇後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以為三夫人,正一品;又置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以為六儀,正二品;美人四人,為正三品;才人七人,為正四品;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諸司諸典職員品第而序之,後亦參用前號。 唐制太子之妾可設: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訓十六人,正七品;奉儀二十四人,正九品。
六、宋金元明清各朝的後妃制度
宋與唐制大同小異,只有少許差別(如增置了貴儀、妃儀、婉儀等)。金制基本沿用唐制: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曰九嬪,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員,曰二十七世婦。寶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員,曰八十一御妻。按金格,貞佑後之制,貴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麗妃、柔妃,而無德妃、賢妃。九嬪同。婕妤下有麗人、才人為正三品。順儀、淑華、淑儀為正四品。尚宮夫人,尚宮左夫人、尚宮右夫人、宮正夫人、寶華夫人、尚儀夫人、尚服夫人、尚寢夫人、欽聖夫人、資明夫人為正五品。尚儀御侍、尚服御侍、尚寢御侍、尚正御侍、寶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為正六品,司正御侍、寶符御侍、司儀御侍、司符御侍,司寢御侍、司飾御侍、司設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葯御侍、仙韶使、光訓良侍、明訓良侍、遵訓良侍、從訓良侍為正七品。典儀御侍、典膳御侍、典寢御侍、典飾御侍、典設御侍、典衣御侍、典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為正八品。掌儀御侍、掌服御侍、掌寢御侍、掌飾御侍、掌設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葯御侍、仙韶掌音、祗肅良侍、祗敬良侍、祗願良侍為正九品。 金海陵王當政時,妃子多達十二員: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 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而尚宮總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減百四十餘人。諸妃位號除貴妃外,亦惟取賢、淑、庄、敬、惠、順、康、寧為稱,閨房雍肅,旨寓深遠。後妃以下,雜置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等名號。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禮冊立九嬪:德嬪、賢嬪、庄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妃下。憲宗時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清太祖初起時,宮闈未有位號,俗稱妃為「福晉」。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為景仁、承乾、鍾粹、延禧、永和、景陽宮,西六宮為永壽、翊坤、儲秀、啟祥、長春、咸福宮。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後妃諸姑、姊妹不赴選。帝祖母曰「太皇太後」,母曰「皇太後」,居慈寧、壽康、寧壽諸宮。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後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

⑨ 水花扮演者熱依扎

網路

目錄
一分鍾了解熱依扎
265.2萬 49"
熱依扎承認新戀情
78萬 41"
女星熱依扎官宣產女
39.9萬 39"
《北國英雄》: 致敬巾幗英雄,郭品超熱扎依相愛相殺 
50.5萬 1'44"
熱依扎斥責尾隨偷拍者,狗仔偷拍沒道德,藝人隱私誰保護?
32.4萬 50"
>
熱依扎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一戰敗北
熱依扎,1986年7月1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2007年,熱依扎因出演劇情電影《攤開你的地圖》,而開始了其演藝生涯。2010年,在愛情喜劇電影《謊言大作戰》中飾演開朗活潑的張琳[1]。2011年11月,出演清裝宮斗劇《甄嬛傳》[2]。2012年,主演都市情感劇《愛啊哎呀我願意》[3]。2013年2月,在都市愛情劇《愛情自有天意》中飾演富有正義感的田心[4];4月,出演古裝懸疑劇《少年神探狄仁傑》[5]。

2014年6月,主演愛情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6];11月,在愛情懸疑電影《謀殺似水年華》中飾演都市白領錢靈[7]。2015年1月,出演愛情電影《謊言西西里》[8][9];4月,在懸疑動作電影《真相禁區》中飾演童話作家南方[10]。2016年,主演傳奇劇《雪女王》[11]。2017年6月,主演警匪動作電影《緝槍》,她則憑借該片獲得了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最受傳媒關注女主角獎[12];11月,在東方魔幻劇《九州·海上牧雲記》中飾演金珠海[13][14]。2018年6月,在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飾演檀棋[15]。2019年11月,憑借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獲得第26屆華鼎獎中國古裝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的提名[16]。2020年,在脫貧攻堅劇《山海情》中飾演李水花[17]。

中文名
熱依扎·阿里木江
外文名
Rayza
別名
江扎扎、美扎[18]
國籍
中國
民族
哈薩克族
明星排行

NO.481

中國內地女明星人氣榜

送花
人物關系

周遊
前男友

肖雨雨
好友

黃立行
搭檔

余文樂
搭檔
精品薦讀

哺乳期演戲,她值得一個視後
作者:新周刊

《山海情》里素顏的熱依扎,真美!
作者:肥羅大電影
快速
導航
參演電視劇

參演電影

網友印象 新
早年經歷
2001年,15歲的熱依扎因為外貌很像日本模特橋本麗香,而被《瑞麗》雜志選中,成為了封面女郎[19] ;之後,熱依扎在《瑞麗》雜志舉辦的全國比賽中獲得了「最上鏡頭獎」。2004年,熱依扎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共5張
熱依扎童年
演藝經歷
精選片單 顏值在線,演技爆棚,女神熱依扎演藝經歷回顧
05:48
+ 關注
2011年甄嬛傳:寧貴人——英姿颯爽、明艷照人。
14.1萬次播放 | 5個視頻
2007年,出演由韓延執導的劇情電影《攤開你的地圖》。2010年,與劉園園、王勁松等合作主演劇情電影《盲人電影院》[20] ;同年,主演由陳正道執導的愛情喜劇電影《謊言大作戰》,在片中飾演單純善良、開朗活潑的張琳[1] 。
共5張
電影劇照
2011年11月,與孫儷、陳建斌等合作出演清裝宮斗劇《甄嬛傳》,在劇中飾演英姿颯爽、明艷照人的寧貴人[2] 。
2012年,與陳怡蓉、宋珉宇等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劇《愛啊哎呀我願意》,在劇中飾演外表靈性脫俗,內在卻有顆好強心的童樺[3] 。
2013年2月,主演由陳慧翎執導的都市愛情劇《愛情自有天意》,在劇中飾演體弱多病卻富有正義感的田心[4] ;4月,與黃宗澤、戚薇、馬天宇等合作出演古裝懸疑劇《少年神探狄仁傑》,在劇中飾演神秘莫測的神姬[5] ;8月,與林心如、袁弘等合作主演古裝歷史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在劇中飾演出身卑微的官婢丁柔[21] 。
2014年4月,與黃立行、戴立忍等合作主演災難懸疑電影《平安島》[22] ;6月,主演由徐靜蕾執導的愛情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在片中飾演孤身前往布拉格學習語言的搖滾少女姍姍[6] ;11月,與楊穎、阮經天等合作出演愛情懸疑電影《謀殺似水年華》,在片中飾演走在時尚尖端的都市白領錢靈[7] 。
共7張
熱依扎寫真
2015年1月,出演由林育賢執導的愛情電影《謊言西西里》,在片中飾演貼心、義氣又周到的Ruby[8] [9] ;2月,與鄭愷、郭曉東等合作主演愛情輕喜劇電影《臨時演員》,在劇中飾演正值演藝事業上升期的女明星梁丹妮[23] ;4月,與任達華、霍建華等合作主演懸疑動作電影《真相禁區》,在片中飾演優雅的面具下藏著陰狠的童話作家南方[10] 。
2016年,與郭品超、喬任梁等合作主演傳奇劇《北國英雄》,在劇中飾演英姿颯爽、冰雪聰明、倔強執著、愛憎分明的顧雪螢[11] [24] ;2月,與趙本山、閆妮、炎亞綸等合作出演喜劇電影《過年好》[25] ,在片中飾演個性飛揚的90後酷玩少女[26] 。
查看更多
猜你關注廣告
索尼精選-正版超高品質Hi-Res DSD環繞聲音樂
值得一看的高音質音樂相關信息推薦
索尼精選專注於提供官方正版超高音質音樂在線會員播放和付費下載服務,萬首DSDFLAC格式的Hi-Res曲庫,其音質均超過無損音樂,成為追求發燒級音質的音樂愛好者首選。
sonyselect.com.cn
男士格子褲修身版
本月2263人下載
¥49 元¥53.9 元
購買
拼多多
後宮勤妃傳全文免費【全本免費】下載七貓小說
值得一看的後宮相關信息推薦
後宮勤妃傳全文免費「七貓免費小說」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費任選,還能領紅包哦!注冊領紅包,當天能提出!
本月183996人下載
咨詢
上海七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仨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藝人(含原成員)
詳情

熱依扎

王鶴潤

楊凱琳

紫荊旋律1
閱讀 5.3萬
點贊 9

柳飄飄了嗎 業余追劇,專業吃瓜。
2021這美人終於紅了,紅得好
2021熱依扎終於紅了,紅得好
2021-03-08

知我心理學 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學社區

繼「穿衣自由」後,我們來談談bra自由 | 女性的8個沮喪時刻
不止是穿不穿bra、穿什麼樣的衣服這類問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都時刻面臨著要被評頭論足的風險。這些評頭論足都在教導我們應該怎麼成為一個「標准」的女性,而這些外在的壓力使得女性傾向於壓抑自己真實的聲音,難以活出自我並時常感到沮喪。
2019-08-13427閱讀67022

當康影視 優質創作者

《山海情》:放棄美貌後的熱依扎,迎來了自己的演技巔峰
特寫鏡頭中,皮膚粗黃、嘴唇乾裂,臉上還有明顯的斑點,一開口滿嘴方言,若不是演員表裡寫明了水花的扮演者是熱依扎,怕是很難讓人相信,屏幕上這個一身鄉土氣息的農村姑娘,就是曾經的葉瀾依、俞苗和檀棋。
2021-01-18595閱讀60042

環球旅行20201004 不一樣的夢想,不一樣的旅行,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夢想中的旅行或許不一樣,但是我們都熱愛生活。

跳過戀愛結婚懷孕,女明星官宣生子:30+成熟女性,美爆了!
熱依扎沒有出生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也不存在什麼生而無畏; 但在歷經風雨後,愈加昂然,活成一朵英姿颯爽的鏗鏘玫瑰! 她的成長史,也是許多女性的人生縮影。 她們沒有被風浪擊垮,沒有被歲月磨平,反而在30+的年紀,重新找到自己。 收拾行囊,繼續上路,活成一道勇敢而無畏的光!
2020-12-202659閱讀218192

肥羅大電影 娛樂達人,優質創作者

《山海情》里素顏的熱依扎,真美!
很多人說,現在都流行看爽劇,獵奇,抓馬才吸引人,也許是,就像如今的明星要紅,也要獵奇,抓馬才最有效。但《山海情》里的熱依扎,或許展示出另一條路。這條路的盡頭是:看了演員表許多觀眾才確信,這個優秀的女演員,她叫熱依扎。
2021-01-

⑩ 說說看,有哪些言情類型的小說推薦嗎

‍‍《四月間事》。小說從王牌保鏢衛來護送岑今前往索馬里與海盜談判開始,引出六年前在非洲國家卡隆發生種族大屠殺時,女主岑今建立難民保護區,離開保護區六年後遭遇追殺,男主衛來與岑今一起追尋被追殺謎團而發生的種種故事。故事以談判為明線,輔以戰爭,人性等不為眾人所周知的黑暗世界,構思巧妙發人深省。這是一本會讓人一口氣看完,然後想很久的書。
‍‍

熱點內容
香味芬芳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0 07:43:10 瀏覽:209
醫生小說完結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0 07:28:26 瀏覽:242
QQ上的小說在哪裡可以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0 07:20:32 瀏覽:495
網路小說寫手永州 發布:2025-09-10 07:15:20 瀏覽:39
拐個媽咪帶回家小說白初曉免費 發布:2025-09-10 06:59:18 瀏覽:42
校園溫馨小說青梅竹馬 發布:2025-09-10 06:36:05 瀏覽:823
豆瓣推薦優秀的青少年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0 05:57:01 瀏覽:557
小說玄幻後宮完結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發布:2025-09-10 05:54:52 瀏覽:337
重生空間民國類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發布:2025-09-10 05:52:29 瀏覽:470
總裁虐文排行榜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0 05:39:11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