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聽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聽書

發布時間: 2022-03-28 10:29:49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試題(開卷)求大神幫忙!!!謝謝!!!

  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初級階段.這兩層含義,即社會主義和初級階段,必須統一起來認識和把握.首先,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在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已經確立.我們必須珍惜這些已取得的成果,堅持社會主義,決不能走回頭路.其次,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發展還很不成熟,在各個領域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後的不發達狀態.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階段,搞急於求成.最後,只有全面把握社會主義和初級階段這兩方面的含義,才能同右的和「左」的兩種錯誤傾向劃清界限.

  2.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成就舉世矚目.
    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世界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材料一的我國鋼鐵的「白菜價」與外國鋼鐵的「白金價」對比中可以看出: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強國之本。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增強創新能力關繫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近代以來的大國興衰史告訴我們,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在經濟、在軍事,更在人才、在技術、在創新。誰占據了技術創新的制高點,誰就能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精華有哪些

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創新。

方針
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提供了根本指導方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的政治信仰,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顯現出巨大的指導作用,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與我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因為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實事求是,防止教條主義;因為與時代發展同進步,才能與時俱進,防止固步自封;因為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以人為本,防止官僚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生機與活力的奧秘所在。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脫離,導致了指導思想上的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發展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停滯和僵化;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本本化、官僚化。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誡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以不斷提高決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增強建設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勇於變革,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思想基礎
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礎
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人心。用科學理論的旗幟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們黨的一條根本經驗、一個優良傳統。我們黨從一誕生,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黨的七大,又把毛澤東思想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這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指導和理論上的堅實基礎。
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和民情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錯綜復雜,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碰撞,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理論界、學術界,出現了一股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鼓吹「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潮,說什麼「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只有民主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企圖造成思想理論上的混亂。
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實踐,思想理論戰線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一面面向未來、引領發展的旗幟,就是一面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這一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而不是堅持別的什麼主義或理論。
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就能夠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把意志凝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思想武器
為中國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黨的十七大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告: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並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規劃了我國改革發展的藍圖。但是,我們在國內外都面臨著不少新機遇新挑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都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工作也有不少新期待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推進中國的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有與偉大時代、偉大道路、偉大目標相適應的偉大精神力量。
近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顯現出無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學性,為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和回答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它不但回答和解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經武裝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就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持續地深入地富有成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實踐,中國的發展進步就有了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充滿希望。

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放眼今日的神州大地,到處都煥發著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於低潮,國際敵對勢力鼓吹「社會主義大失敗」,企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在世界上消滅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就是向世人昭告: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沒有過時,科學社會主義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這必然有助於世界上的共產黨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我們堅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一定會到來。[

4. 考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專業課,用那本書好

1、考研專業課還是建議查看報考學校官網公布的參考書目。
2、如果報考學校沒有公布參考書目則可以使用大學同名的專業課教材。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專業課教材有很多,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徐志宏,秦宣主編,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1月。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育部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陳占安主編,中央電大出版社,2013年7月1日。

5.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學習體會

本學期,我們系統學習了毛澤東思想概論,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我有如下的體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就這門課來講,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學說。它有著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史論結合的問題。毛澤東思想深深紮根於中國沃土之中,它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過程,也是近現代中國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過程。其二,則是與現實結合的問題。讓我懂得毛澤東的這些很多道理不是照搬書本上的,而是根據中國的國情,結合其他國家勝利的經驗,最主要的是,結合過去的失敗和教訓,發展出的理論;毛澤東思想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而是發展的學說。它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與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
這本書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著筆,從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形成和發展,科學內涵及歷史地位四方面展開闡述,指出在近代中國落後及其社會根源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中國化的背景下,毛澤東思想萌芽,並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從而得到初步形成,成熟,繼續發展。從而確立了鮮活的科學內涵,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達到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讓我正確的認識了毛澤東思想真實的科學面目,正確的認識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知道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全球化的重大發展。
新中國的建立不是一步到位的結果,而是付出了無數血的代價才得到的,毛主席一生最偉大的幾個理論《實踐論》、《矛盾論》和《論持久戰》都是在那段屢屢失敗的日子中總結出來的,毛主席無數次的論證教條主義行不通的道理,他認為,革命的成功來自於調查和實踐。無產階級的革命的主力應該是工人,而毛澤東則否認了這個觀點,他認為,應該結合中國的實際,中國的實際是,農民佔了大多數,所以應該首先解決農民的問題。有人還認為,中國要麼速勝,要麼應該投降,毛澤東則否認了這個觀點,他認為,中國既不會速勝,也不應該投降,而是應該打持久戰。創造歷史靠的不是理性的設計,而是實踐和摸索,是不斷的試錯和探索。
毛澤東是馬克思理論中國化的開拓者;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國人民堅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旗幟。
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在21世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時期,我們仍然要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因為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戰斗的光輝旗幟,是指導我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一種精神支柱,我們一定要完整准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運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當然,我們在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同時還必須發展毛澤東思想,堅持是基礎,發展是關鍵,只有發展才能更好的堅持;而堅持和發展都必須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

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1000字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實際問題。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是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求真務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黨的十七大報告為基本依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准確、系統的闡述,體現了教材的師范性、時代性和學術性,既繼承了原教材的優點,又有許多新的突破:一是框架結構新穎,緒論之後,從黨的思想路線開始,圍繞基本理論問題展開,深刻反映了黨的十七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成果;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理論溯源,講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科學發展觀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關系,鮮明地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發展和與時俱進;三是忠於原著、原意,基本觀點言之有據,並較為全面地吸納了當前學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要供師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專科教學使用

8.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一)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蘊含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點和精髓.所謂實事求是,也就是從客觀事物的本質去研究和探討其中所固有的規律性.它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按照這條認識路線,在實際工作中就必須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實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根本的途徑就是必須從實際出發,向認識的對象,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規律,作為人們行動的向導.在毛澤東哲學思想中,實事求是的過程,也就是調查研究的過程,即是認識客觀規律的過程.毛澤東強調尊重事實,尊重規律,就是把「實事」作為認識的出發點和根據,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的根本立場;「是」就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而承認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規律永無止境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過科學研究和各種實踐活動,獲得真理性的認識,然後又反過來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方法.總之,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詳細地佔有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然後加以綜合性的處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見,實事求是原則簡潔明晰地表達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毛澤東哲學思想既是實事求是原則的根據,又是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實事求是原則涵蓋著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
實事求是原則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努力探討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革命就能勝利,就能發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敗.這是我們黨幾十年的革命經驗總結出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和成果,並概括為實事求是這個基本原則進而把它作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點和精髓.
(二)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徵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這個根本問題的認識基礎上,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我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它們之間具有同步性的特徵.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是從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破產而汲取深刻的教訓中萌發出來的.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耳聞目睹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掙扎,那時他就開始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立志改造舊中國、創造新中國的偉大理想,他根據對馬克思主義的初步理解,逐步地認識到只有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才能找到解放中華民族的正確道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逐漸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當時,國難當頭,民不聊生,為了拯救中華民族的危亡,大批有識之士不顧個人的安危,奮起抗爭,孫中山先生就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提出建立一個資產階級的聯合政府,結果以失敗告終.為什麼西方行之有效而拿到中國來就行不通了呢?人們都感到困惑.唯有毛澤東洞察秋毫,獨樹一幟,卓越的遠見,發現這些設想存在一個共同的致命弱點,就是不符合中國的客觀實際.他認為脫離中國的客觀實際,建立在唯心史觀基礎上,把希望寄託在什麼「救世主」、什麼「洋人」的支持是註定要失敗的.因此,他提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必須依靠「民眾大聯合」進行革命.這是他從我國革命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因此,他從湖南師范畢業以後,走上社會就更加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他在《講堂錄》中寫道,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要「踏著人生社會的實際說話」,要「引入實際去研究實事和真理」.(註:《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363頁.)認為,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離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於這個地盤的情形,是不可不加以實地調查及研究.為了研究解決中國和世界存在的各種社會實際問題,他發起成立了「問題研究會」.在會章中,他提出要把實際問題的研究和主義的研究結合起來,把社會的實踐活動和資料的調查研究結合起來,以理論聯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來指導工作,以上這些主張是他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輪廓.這對以後毛澤東哲學思想和實事求是原則及方法的形成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
正是因為毛澤東非常重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所以,他才對國內外各種思想、學說進行調查和研究,並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因而能夠在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理論武器.確立了他堅定的信念,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了世界觀的根本轉變.毛澤東早年這些卓越建樹與眾不同的認識,表現在他涉足社會就具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並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我國的客觀實際中去,從而為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奠定了濃厚的思想基礎.同時也點明了二者具有同步性的特徵.
(三)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具有雙重淵源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點,又是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同時,他又深深地植根於中國傳統哲學的土壤里.前者體現同一哲學思想的繼續,後者則說明對中國傳統哲學的揚棄.辛亥革命前,毛澤東對中國傳統哲學的求真精神基本上是學習、運用,其實踐中的求真精神當然不可能上升到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高度,但是隨著中國革命不斷地深入和發展,他開始涉獵中國的諸子百家.他飽讀經史,深受熏陶,並在革命實踐中加以批判、改造,剔出糟粕,吸收精華.因此,他能具有雄厚的思想基礎,開創了我國哲學思想的新篇章,奏出美妙動聽的實事求是歌曲.成為震撼中國和世界的著名哲學大師.
毛澤東哲學思想就是體現在他對中國傳統哲學的揚棄基礎上,然後加以篩選地吸收其精華,特別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求真精神,他更是心領神會,造詣頗高,達到了運用自如和更高層次的境界.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精神有著直接的思想淵源,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固然,在馬克思一生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實事求是的概念,但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種科學態度也常見於馬克思的一些理論著作中,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里指出,要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顯然,馬克思關於實事求是的表述遠不止這些,但從現有的資料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創立、發展每一重大的成就,都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結果.恩格斯對馬克思的實事求是精神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認為馬克思沒有一個地方以事實去遷就自己的理論,相反地他力圖把自己的理論表現為事實的結果.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在與其他各種思想的撞擊過程中,才逐漸顯示出真理的火花,他深深地認識到固守傳統的觀點,思想僵化,因循守舊,中國是沒有前途的.因此,他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務實精神,而且逐漸開始與我國的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並掌握、運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從而有「的」放「矢」地把中西求真務實精神融為一體.正如鄧小平所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註:《鄧小平文選》,第2卷,27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這不僅說明了毛澤東哲學思想中國化、民族化的特色,而且也說明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具有雙重淵源.
(四)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是在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0年代,毛澤東在同黨內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傾向的斗爭中逐漸形成實事求是原則的雛形.
30年代,毛澤東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上揭批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禍害根源.他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註:《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51頁.)「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註:《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54~55頁.)這是在黨內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思想路線問題.後來,他撰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又先後發表了《實踐論》、《矛盾論》等一系列光輝著作.其中深刻地批判了理論脫離實際的思想方法,指出了教條主義者是典型的代表,進而揭露了「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徵的.以科學的社會實踐為特徵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不能不堅決反對這些錯誤思想.」(註:《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134頁. )並指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處於矛盾之中,說明了矛盾的普遍性,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問題,則還有很多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並不清楚.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不懂得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後來他在撰寫《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強調「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註:《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275 頁.)這是毛澤東第一次使用實事求是的概念.他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劃清了馬列主義與教條主義的界線,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從而為實事求是原則及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40年代,尤其是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不僅旗幟鮮明地強調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而且還強調調查研究,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同時把主觀主義視為黨內的思想大敵必須加以反對.他在撰寫《〈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關於農村調查》、《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用》及《反對黨八股》等整風文獻中,對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進行了反復強調和深刻的系統的闡述.堅持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路線,使實事求是原則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實事求是原則更加完備和系統化,並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50年代,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和毛澤東哲學思想同樣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波浪式的發展過程.建國初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順利地完成「一化三改造」後及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毛澤東與黨中央曾多次強調和闡述了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對執政黨的極端重要性,反復號召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繼承和發揚實事求是的光榮傳統,可以說《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他在這一時期的最傑出的經典著作.在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推動下,使實事求是原則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中蔚然成風,發揚光大,成為黨的思想路線,指導我們的一切工作.實事求是原則的確立,標志著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成熟和發展.
然而從反右斗爭到三年的自然災害及以後的這一段時間里,由於種種原因,毛澤東和我們黨的一些領導幹部忽視了或沒有進行認真的如實的調查研究工作,致使偏離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因而對許多問題作了錯誤的判斷和決策,使黨在指導方針上產生了某些重大失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大搞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猖獗,使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才重新恢復和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使我國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和實事求是原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弘揚和發展.
由此可見,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與毛澤東哲學思想具有雙重的淵源和同步性的特徵,都是毛澤東在認識和解決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這個根本問題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也是他在同黨內主觀主義作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蘊含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

9. 2019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試題A(開卷)終結性考試參考答案

可以去一個叫」電大題酷「的小程序搜這些題,基本上我搜的題都有,你可以去試試。
2. 公民意識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國家意識;②主體意識;③權利意識;④義務意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正確答案是:①②③④

3. 公民的平等權體現在( )①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②所有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③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④任何公民都不得強迫其他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正確答案是:①②③④

4. 服務型政府的基本特點是( ):①法治政府;②透明政府;③責任政府;④績效政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正確答案是:①②③④

下列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④父母雙方或者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正確答案是:①②③④

下列關於國家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 國家是永恆的,隨人類產生而產生。
b.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c. 國家是一個歷史范疇
d. 國家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產生的
正確答案是:國家是永恆的,隨人類產生而產生。

中國關於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主張包括( ):①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②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進行開發,實行有效控制;③各國有權根據各自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④國與國之間應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平等對待,友好相處,不幹涉別國內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正確答案是:①②③④

熱點內容
男男契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1 16:52:46 瀏覽:585
巨獸科幻小說在線看 發布:2025-09-11 15:51:47 瀏覽:870
銀河九天天生不凡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9-11 15:07:53 瀏覽:217
校園言情只有甜小說 發布:2025-09-11 14:52:04 瀏覽:56
穿越夢幻西遊動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1 14:29:31 瀏覽:237
我如果愛你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1 13:11:15 瀏覽:58
唯美言情圖片小說 發布:2025-09-11 13:01:19 瀏覽:485
架空文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1 12:09:49 瀏覽:256
玄幻小說排行榜火星引力 發布:2025-09-11 11:08:41 瀏覽:175
小說現代女追男青春 發布:2025-09-11 11:06:46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