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英國pmctb2l發燒監聽書架音箱

英國pmctb2l發燒監聽書架音箱

發布時間: 2022-03-23 21:54:08

1. 英國天朗監聽8同軸音箱和寶華602書架音箱那個好

剛剛把602換成監聽8,小聲音聽輕音樂的話602較抓耳有點音染嗎,但兩個不是一個級別的,監聽8無論是素質,聲場,動態,氣勢都要好,有人說監聽8聲場小有可能是沒玩好,這箱子潛力較大,定位準聽著有廳堂感,能雙線分音那最好。

2. 落地音箱的特點 落地音箱和書架音箱哪個好

落地式音箱特點主要有:
1、體積大顯得有氣派;
2、喇叭口徑可以做得很大,低音頻響甚至可以下延到接近次聲波;
3、擺放在地上很沉穩,所以音質很出色。
書架式音箱的主要特點是:
1、體積小,尤其合適城市住房緊張的情況;
2、低音有明顯的效果,但條件受限,不可能回放太低頻率的聲音;
3、主機可以擺放地上,但其本身較輕,防震性有所不足,功率不能做得太大。
4、書架式音箱的低音,是經過處理的低音,不是真實音源的回放,音色上遠遠趕不上落地式音箱。
依經濟而定,在相同和近似的環境下,如果以聽音樂、管弦樂為主或單一的聽音樂,也應選擇書架箱;依聆聽而定,以聽交響樂、管弦樂為主,兼聽爵士、搖滾音樂者,應選擇落地音箱;以聽室內樂、鳴響曲、人聲、小品類的就以書架箱為主。音樂型:中低頻至中頻段(80Hz--2560Hz)非常飽滿豐潤,音色溫暖、甜美、對器材不挑剔,對唱片的適應性較強,聽音樂富有感染力,但不足之處是,動態與瞬間反應,透明度與解析力,高低頻延伸等表現要打折扣。 音響型:和音樂型相比,它的動態與瞬間反應,透明度與解析力,高低頻(小音箱除外)兩端延伸等表現較佳,對器材的敏感性強,聽音樂晶瑩剔透、虎虎生威,極富感染力,但不足之處有點誇張(高低頻段)。 監聽型:音色准確、還原度高、對器材要求高、音質純凈無染、質感較佳。假如您是一個音樂發燒友,每天在「皇帝位」上一坐就是二、三個鍾頭,且以聽古典樂為主,請選用,「音樂型」音箱,包括弧SPENDOR、ROGERS、EPOS、HARBETH、LS3HO、ESKMO等牌子的音箱都不會讓您失望。 假如您以聽流行音樂和現代音樂為主,兼聽古典、爵士、鄉村音樂等,就選擇「音響型」音箱,像PROAC、AE、SHERWOOD、MS、JAMO等音箱,絕對會中您意的。假如您是從事音響設計或錄音工作的,那麼只有「監聽型」音箱才能檢驗出您的工作成果,沒的說,請選擇PMC、ATC、DYNAUCLIO等音箱。 隨著音響技術的發展,各國各品牌之間的音響「個性」在縮小,所謂「音樂型」、「音響型」、「監聽型」之間的差異正在愈來愈小。

3. pmc音箱和思奔達音箱哪個好

這兩個品牌的音箱沒有誰好誰不好之說,只有哪個更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都是英國品牌的音箱價格都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些的,檔次也是差不多的,PMC的音箱用到的技術都是傳輸線式的音箱,這是他的特色,這種音箱低音比較好音場會大一些,有很多錄音室也在用他家的音箱,韻味和思奔達比會差一點,思奔達音箱大部分是採用密閉式音箱,這種音箱失真低,中高頻很漂亮,人聲很好聽,就是發燒友說的很有韻味,思奔達音箱會利用箱體的諧振來調音色,這個技術還是很難掌握的,但是他家的音箱因為是密閉箱低音量感會差一下,聽一下人聲小型室內樂都是很好的,也有不少錄音室採用他家的音箱作為人聲監聽音箱用,這兩個品牌的音箱都不錯,隨便買那個品牌都行,就看你喜歡那種風格的音箱了,前面已經介紹了兩種音箱的風格自己選擇吧!

4. 請教各位發燒友,4萬元左右配置一套發燒音響(主要聽歌和交響樂),該怎樣搭配CD機+功放+書架音箱,謝謝

不知道你聽音樂是否有獨立的房間?如果有的話,就用英國的ProAc Tablette2000型簽名版書架箱、功放用KT-88膽機(科寶或歐博的及麥利迪)、CD機用鍾神膽SACD機、線材(音箱線AQ-CV8、信號線AQ科羅拉多)、腳架君子黑武士70公分18*23的,聽人聲、交響樂俱佳。
房間側垟做好吸聲處理,垟面用木工板墊底,上履2.5公分海棉,實木門,雙層玻璃窗。

5. 寶華/b&w 602s3 監聽發燒書架音箱 hifi音箱音質好嗎

這音箱的音質不錯,但必須要有匹配的功放。用一般AV功放來推是浪費。至於如何匹配最好是自己去實體店聽。

6. 英國貴族proac 1sc監聽hifi5寸書架音箱好嗎

屬於傳統的英國聲(bbc聲),是proac的經典之作(網上有好多復刻1sc的音箱,可見其的出名度),比後來的d1整體素質高,也不像d1的現代聲,1sc聲音柔和細膩,適合聽小編制的人聲和古典,而且比d1貴不了多少,性價比極高!

7. 【英國BEONE比韻HiFi-1219監聽系列12寸全新正品發燒級書架音箱】怎麼樣

這個品牌的產品用著還是非常不錯的吧,小年比你高

8. 英國名牌音箱有哪些

B&W(寶華)
「新英國聲」或曰「英國/國際聲」的代表。與英國傳統的保守宗旨相反,B&W觀念新潮,在音箱結構上創新到令人目瞪口呆;但由於其品味甚高,給人留下的是倜儻瀟灑而不是矜奇弄怪的印象。現今大喇叭旗艦是「鸚鵡螺」,書架箱旗艦為「銀簽名」,都是創意非凡的傑作。

Tannoy(天朗)
天朗是早年間港台發燒圈中赫赫有名的老牌名廠,在日本尤為有名,在高級發燒友中,用金嗓子或精品膽機推「西敏寺」,絕對是身份之象徵,往往數十年不想換機,甚至終生相守。

(AE)
此乃英國音箱中之異數,聲底非常特別。創業之作是AE-1。在英國音箱中,首創採用金屬音盆中低音單元。動態強勁,瞬變快如閃電,沖擊力驚人。

Monitor Audio
一個頗商業化的發燒品牌。主持人為印度血統,在港台音晌界交際極廣。由於擁有自己的音箱加工廠和自己的單元生產廠,所以其中低價位產品物美價廉,推廣也很成功,曾經是許多大陸發燒友的入門選擇。其高價位產品為Studio系列,採用金屬音盆中低單元,音箱木工之華麗在英國堪稱第一。其聲音特點一如外觀,華麗細致,動態也不錯,對於發燒初哥極具吸引力。

9. 10萬左右能買什麼樣的發燒音響

可以選JBL監聽音箱外加監聽功放了。音箱嘛,如果閣下偏重聽音樂的話,JBL監聽箱的依然是最好的發燒音箱,可以選些像4348、4429、4312SX(1萬多一對,且其150W/只的RMS輸出功率不算高,但畢竟是性價比超高的監聽新箱,也算進來了)之類的新箱,功率較高,而且頻響范圍較廣(尤其是4312SX的35Hz~50kHz跟4429的28Hz~45kHz),靈敏度也高。
以上這些音箱就可以拿來當主音箱了。中置和環繞就可以選些JBL的L830、L820,這樣,看電影也均衡些。或者也可以選JBL的影院用中置、環繞監聽箱(具體什麼型號也忘了)。
功放雖然沒能推薦些監聽的功放,但可以選先鋒的SC-LX90、山靈SAV-899R之類的多功能AV功放(SC-LX90,出了夠久了,現在3~6萬都有,可以便點就便點;這款功放新老家用設備都可以接,包括LD的AC3 RF介面、黑膠唱機放大介面等,還支持雙路連接主音箱),或者再發燒點的英國劍橋、國牌山靈等前後級HiFi(一般帶A或AB級後放,一稱甲級或甲乙級後放)或AV(一般帶D級後放)功放也可以選擇。
當然,如果閣下配音響是來看電影的話,也可以選美國MK的5.1/7.1影院監聽套裝(前置、中置、後環可以自選型號搭配),音質也很不錯的,一兩萬兩三萬。功放就可以直接選D級功放,如先鋒SC-LX90(現在的多聲道AV功放都是D級後放的,極少數如山靈SAV-899R等多聲道HiFi AV功放則不是用的D級後放)

10. 您好,請問做錄音的話,用哪個監聽音箱比較好

監聽音箱品牌:

1.B&W
1966年英國電子通訊工程師John Bower與朋友Roy Wilkins在Worthing這個地方合夥開了一家音響店,此即B&W的由來。John Bower在這里幫人家組裝喇叭,以B&W牌子推出的第一號產品是P1,它們利用賺來的錢買來一些二手測試儀器。1967年推出的P2喇叭採用離子高音與積層玻璃錐盆的低音,頗獲好評,成為B&W第一支外銷的喇叭,B&W勇於創新的傳統於焉建立。1970年B&W建立了研發部門,推出靜電與錐盆混和設計的DM70C喇叭。1974年開始用研究以杜邦防彈布Kevlar來製造喇叭單體,第一對成品DM6在兩年後推出。至於我們現在所熟悉高音長在音箱頂部的B&W造型,是從1977年開始的,革命性的B&W 801喇叭則在79年的WCES被介紹出來,以雷射干擾儀進行測試獲得很大的進步,EMI的Abbey Road率先採用801 為監聽喇叭,隨即Decca與德國寶麗金集團也跟著加入。時至今天,Matrix 801的Series III,仍是古典音樂界使用最廣泛的監聽系統。這對喇叭使用30公分的高分子聚合物錐盆低音,Kevlar振膜的12.6 公分中音與2.6公分金屬高音獨立裝在兩個箱中,避免互相干擾的問題。日本Technics在1975年推出的SB7000,以及英國KEF稍後推出的105,都採用類似造型,但只有B&W頑強的生存下來。

1991年時由Laurence Dickie設計的鸚鵡螺喇叭原型展出,震驚世界,1994年正式推出後更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聲音同樣不同凡響。B&W為追求完美的聲音,曾研發過許多大膽創新的造型,例如煙斗型的喇叭、像個胖娃娃的Blue Room等,集大成者當然就是鸚鵡螺了。但是鸚鵡螺畢竟過於前衛,售價也偏高,所以B&W把腦筋動到暢銷的801身上,在推出嶄新的Nautilus 801,以及更小的Nautilus 802、803、805等,我們看到已經有錄音室把Nautilus 801供奉上去了。Nautilus 801仍採用2.5公分鋁金屬高音,磁鐵改成釹鐵硼磁鐵,音箱後面也加了金屬導管。六寸的Kevlar振膜中音除了加裝相位錐,音箱則改用人造石材製作。至於低音從12寸改為15寸,振膜是紙纖維與Kevlar的復合材料,箱室內機關重重,低音反射孔朝下。規格上看新的Nautilus 801低頻延伸只到29Hz-3dB,反而不如舊款801,實際上根據許多專家的試聽,Nautilus 801不論是設計與聲音表現,都遠超過舊款801,價格亦然。B&W會就此打住嗎?當然不會! Tannoy與KEF
Tannoy開始的歷史相當早,可以說他們是英國音響工業的肇始者之一。1926年一位叫Guy R. Fou ntain的廣播工程師在倫敦家中的車庫里發展出一具既簡單又可靠的整流器,對於當時剛剛起步的收音機剛好合用,於是三年後Guy Fountain成立了Tannoy公司。Tannoy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就是整流器所使用的兩種金屬材料鈦(Tantalum)及鋁合金的縮寫(Lead-Alloy)。工廠成立後,Guy Fountain開始著手研究利用直流激磁的動圈式喇叭,很快的就獲得成果,不過真正讓Tannoy成名的,卻是一九三○年他們接獲的一紙合約。由米爾斯爵士(Bertram Mills)成立的「國際大馬戲團」積極向外拓展,計劃成為第一個靠鐵路旅行的帳篷馬戲團,他們需要一套可靠耐用,能發出很大聲響又不會刺耳的音響系統,Tannoy 雀屏中選。
從此以後,Tannoy就以製造高品質的PA喇叭和錄音室監聽喇叭而聞名,英國的議院,聯合國大廈相繼採用Tannoy產品後,等於替他們掛上了保證書。一九五○年代Tannoy一方面在通信器材方面頗有斬獲,一方面隨著立體聲的發展開始進入家用市場,就在這時他們推出第一批同軸設計的喇叭。目前不論是家用或監聽喇叭,Tannoy仍然以同軸單體作為主力,System 215 MKII是Tannoy監聽喇叭的頂級型號,使用一顆38公分的低音與一顆38公分的同軸單體,聽起來卻與家用Tannoy喇叭有極大差異,聲音輕快明朗,表情直接,動態尤其可觀,Tannoy的監聽喇叭已經從英國走向世界市場。製作擴大機的David Manley向Tannoy購買25公分的同軸單體,自行設計了以Manley Laboratories為品牌的監聽喇叭,並獲得喇叭花老闆Dung Sax的支持,可見得Tannoy單體也很厲害呢。
成立於1961年的KEF最早是以生產單體起家,幾乎所有英國喇叭廠都曾向他們購買單體,著名的BBC LS 3/5A早期15歐姆版本,就是用KEF的單體。七○年代KEF的工廠發生過火災,生產線付之一炬,有一說LS 3/5A之所以改成11歐姆是為了求得更佳的線性,但也有一說是因為KEF無法再供應舊型單體所致。無論何者為真,起碼可以看出KEF在英國音響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另外KEF所開發出來的橢圓形低音單體B-139,更是劃時代的貢獻,以其不大的振膜面積,卻為將低頻延伸至30Hz左右,這也說明了KEF設計單體的能力,許多喇叭套件掛上KEF標志後幾乎就等於品質保證,KEF在專業領域的聲望,單體多於成品。 KEF自製喇叭開始建立聲望,是從1973年的104開始,在LP時代KEF這對喇叭的寬廣音域和動態表現曾令許多人陶醉不已。KEF的自製喇叭並不快,1976年才推出105,隨即改良為105/2,又掀起一片市場上的熱潮。1979年KEF研究出S-Stop技術,八四年則推出使用空腔耦合技術(Coupled Caviy)的104/2喇叭,其獨特的構思與豐富的低頻表現當然引起許多驚嘆之聲。同一年KEF的工程師發表了高低音同軸技術,成為與Tannoy競爭的唯一對手。八九年KEF進一步改良設計,推出稱為「Uni-Q」的同軸單體,第二年的105/3 同時使用空腔耦合與Uni-Q同軸技術,其優異表現震驚四座。不過目前KEF的旗艦仍是九二年推出三音路設計加上主動式低頻等化的107/2。前幾年英國市場極度不景氣,香港財團資金開始介入KEF的經營,相信KEF會朝更大眾化的路線前進。

2.Genelec
來自芬蘭的Genelec成立於1978年,主要生產主動式監聽喇叭,越來越多錄音室加入Genelec的行列。Genelec使用的都是傳統錐盆單體,中高音部份裝在具有號角擴散效果的面板上,廠方稱為「Direct ivity Control Wave Guide」,可有效控制方向性與相位特性。所有單體的的電平、分頻斜率可調,是Genelec喇叭的另一個特色,透過這些精細調整,在不同錄音室中可取得理想效果。每個單體各有獨立的主動式擴大機,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接線上去就能得到逼真、硬朗、率直而高解析的聲音,加上黑色身材給人雄壯威武的感覺,不愧是正統監聽喇叭。

3.Pioneer與Westlake
Pioneer的最頂級產品通常使用Exclusive的品牌,喇叭亦然,使用TAD(Technical Audio Divise )單體的Exclusive喇叭,看著漂亮,聽著傑出,買著卻很燙手。TAD的低音使用特殊鑄造法,整個框架一體成型,可以發出很深沉的聲響。裝有鈹金屬振膜的高音驅動器,加上非對稱的木製號角,使Exclusi ve喇叭非常富有力感,它的音域不是特別寬,但速度快,中頻豐富,能量感十足。另外超高效率也是其優點之一,台灣俊金也利用TAD單體設計了一系列喇叭,品質不輸舶來品,使用Luxman的小真空管機就能發出非常龐大且震撼人心的效果,當然它的價格也是很驚人的。

1970年由Glenn Phoenix所成立的Westlake,早年與JBL有密切的關系,使用JBL製造的各種單體,由於Glenn Phoenix原來是美國西岸的錄音界名人,他按照自己標准所設計的喇叭,很快就打響知名度。Westlake的大型監聽喇叭與Exclusiv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使用木製號角與大口徑低音,五路分音的SM-1卻比Exclusiv豪華多了。筆者曾在Glenn Phoenix設計的空間中欣賞過多套Jadis JA-200後級推動SM-1,播放在Westlake錄音室製作的麥可傑克森專輯,凌厲的動態彷佛臉上被打了一巴掌似的,聽完以後火辣辣的非常過癮。不過近年來Westlake逐漸往直立型喇叭發展,也揚棄了號角設計(除了旗艦Tower與小一號的Tower 12之外),像BBSM12VNF、小型的Lc6.75W/N,或橫置式的BBSM4F等,也都有極高的評價。

4.Electro-Voice與JBL
1927年就成立的美國老鋪,與JBL、Altec分足頂立,但Electro-Voice較少介入家用市場,因此受到的注意不多。多年來Electro-Voice堅持採用號角高音與錐盆低音混合的設計這種設計往往會遇到效率不匹配的問題,但它們卻獲得很好的解決。旗艦Georgian(已經推出第三代Georgian IIB)甚至採用46公分的巨大低音單體,中音也是龐大的30公分大傢伙,它們能與兩個高音驅動器組成的號角一起工作,實在不容易。Electro-Voice同樣有效率極高的優點,動輒95dB以上的靈敏度,非常容易使用,速度快、細節豐富、動態大,都是Electro-Voice受人稱許的地方。

1946年J.B. Lansing正式成立JBL公司,當時的目的是想製造媲美監聽喇叭的家用系統,沒想到後來JBL自己也進到專業市場分一杯羹。早期JBL的名作像是Olympus、Hartsfield、Paragon等,不但造型豪華,結構特殊,聲音也有迷人之處,至今仍是玩家收藏的目標。Paragon比較像高雅的古董傢具,從五0年代初開始生產的Hartsfield,卻多半用於劇院等大型場合,前幾年有愛好者讓它重生,形成一段佳話。兩位密西根州的發燒友Mark Weiss與John Wolff合組一家Classic Audio Reproctionds,以更新的技術與單體,再制新的Hartsfield,由於加上了超高音擴展頻率,分音器經過改良,自然與舊的Hartsfield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典雅龐大的模樣,以及寬松自然的韻味都令人懷念。Hartsfield建議擺在牆角,但與Klipschorn擺在牆角的構造不同,Klipschorn是以牆面當成低音折迭號角的延伸,沒有牆面其低頻會受影響;而Hartsfield基本上是方便擺位才這樣設計的。有趣的是兩者後來都設計了翅膀狀的背板,方便離開牆角時擺位的需求。
如同Electro-Voice,JBL的大型監聽喇叭以號角高音加上錐盆低音為主,1989年所推出的Project K2 S9500,使用了兩個低音包夾住號角,由於大量使用新素材(玻璃號角、人造石材基座等),使得S95 00有了嶄新的風貌。另一方面,JBL所設計的小型監聽喇叭也很受歡迎,1971年所推出的L-100是為濫觴,近年來的4312MKII、最新的4325MKII,甚至慶祝五十周年所推出的Century Gold紀念喇叭,都採用近似的構思。這些喇叭有很剛強的性格,感覺上詮釋流行音樂或當作家庭劇院喇叭都非常合適,一絲不苟的表情,強大的動態與鮮明的暫態反應,正是JBL賴以成名的地方。JBL 另有一個專業品牌稱為Urei,許多大型錄音室都曾使用Urei 815,這是主動式設計的產品,分陰氣與擴大機都裝在一起。Urei的模組化觀念很新穎,全系列喇叭都使用一樣規格的JBL單體,音箱也只有大小不同而已,結構與維修很容易,事實上調整卻是要花些心思。

5.PMC與ATC
PMC(Professional Montior Com.)是九零年才竄起的英國廠商,設計者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根據傳輸線式喇叭的原理,製作了一系列為錄音室監聽使用的喇叭。從最大的BB5/XBD依序往下有MB-1、IB-1、AB-1、LB-1等多款產品。把PMC與ATC一起介紹,實在是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像大型的MB-1與BB5,中高音部份簡直就是ATC的翻版。高音單體是法國Audax或Vifa產品,饅頭型中音則是ATC所開發的,低音是不同型號而有不同的產品,最大的特色是它們都以傳輸線式音箱設計,因此可以在較小的體積內達到理想的低頻延伸效果。與ATC比較,PMC擁有同樣厚實的中低頻與重量感,密度感極佳,中頻尤其飽滿,可以承受大功率(也必須使用大功率推動),也能發出大動態。但PMC比同樣大小的ATC喇叭低頻更下沉一些,速度也不會過慢,相當適合後制過程使用。

ATC則是1974年由BILLY WOODMAN所創立的,他曾參與B&W 801的設計,並從那裡汲取靈感而在1986年完成了SCM系列的設計。BILLY WOODMAN提出大磁鐵、大音圈、短沖程的單體獨特理論,尤其在低音部份,它的單體往往要特別定做,而且一顆可抵別人兩顆重,塗有阻尼材料的紙漿振膜也獨樹一格。BILLY WOODMAN另一個成就是設計了7.5公分的凸球狀中音單體,這顆單體讓ATC喇叭的中頻有極線性的演出,而且承受功率大,聲音飽滿結實。從用得比較多的SCM-100開始,往上有SCM-200,還有巨無霸的SCM-400,如果不是主動式設計的型號,ATC為了向大家道歉,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前後級擴大機,以解決難以推動的問題。往下ATC所推出的SCM-50、SCM-20、SCM-10與最小的A7,幾乎都是家庭用途居多,它們的聲音走向大致接近,在擴大機上所需的花費也是一樣的。

6.YAMAHA與DIATONE
YAMAHA音響部門是以製造擴大機起家的,1974年金字塔造型的B-1後級曾引起廣大的回響,第一款喇叭是1973年的NS-690,很快就被人淡忘。NS型號代表YAMAHA標榜的NATURE SOUND,被廣泛用於近場監聽的NS-10M則在1977年誕生,3.5公分的球型高音與18公分的白色振膜低音,放在小小的音箱中,居然能吸引許多人,成為錄音室必備的小喇叭之一(原因是它也很便宜)。NS-10M後來經過多次改款,1987年推出NS-10M PRO,93年防磁型的MX MODEL上市,此外也有橫置型的10M STUDIO、可加裝超低音的NS-10MM、NS-10MT等型號發展出來。一款喇叭如此受歡迎,生命周期這么久,實在也是特殊例子。除了這款監聽揚聲器,YAMAHA只有YST技術製造的超低音揚眉吐氣其它喇叭幾乎全軍覆沒,連1986年為發揚國威所製造的旗艦喇叭NSX-1000型喇叭也難逃此命運。

以製造磁鐵起家的DIATONE,是三菱電機的附屬公司,從二次大戰前就已經著手製造單體。著名的2S205與2S305按照NHK放送技術規格製造,使它們在監聽喇叭領域穩據王座。後來DIATONE一方面往家用市場努力,一方面也繼續在專業領域鑽研,編號前加上2S者為專業用,DS則為家庭產品。與歐美廠商不同,DIATONE花費很多力氣在單體材料的改良上,多年來嘗試過許多新素材,像是比音速快兩倍的LCP振膜等。從1988的DS-V9000開始,DIATONE與NHK共同開發的硼振膜(B4C)高音單體正式推出,延伸非常的好。中低音單體則以三線交織的蜂巢形結構,加上它們稱為ADMC的磁鐵結構,形成今天多數DIATONE喇叭的基礎。DIATONE監聽喇叭的最大特色是解析能力超強,從最小音量到最強音的變化可聽得一清二楚,但有人嫌味道太過平淡,好象在喝白開水一樣。

7.ROGERS、HARBETH、SPENDOR
這三家英國廠商與BBC都有密切的關系,其負責人或設計者均先後任職於BBC,然後再出來獨立門戶,所以從它們產品中,依稀可聽到有相同的血統與個性。1947年,JIM ROGERS在HAMPSTEAD創立了ROGERS公司,最早他只生產WILLIAMS真空管擴大機,並且幫一家公司製造海上通訊設備。一直到1954公司遷往WOOLWICH,ROGERS才開始生產喇叭。1970年代初期,ROGERS開始與BBC合作,1974年所推出的LS3/5,使用KEF T-27高音單體與B-110低音的小喇叭,開始為小喇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ROGERS也因為第一個生產LS3/5而名留青史。此後ROGERS陸續推出LS5/8、LS5/9等幾款BBC喇叭,在設計師RICHARD ROSS主導下也開發了不少精彩的家用產品。後來RICHARD去世,ROGERS幾度易手,現在幕後老闆已經是跨國集團,它們准備把ROGERS當成英國的BOSE一樣推廣,但暫時還未見成效。

原本在NEC服務的ALAN SHOW在1986年買下了W. HARWOOD所成立的HARBETH公司,W. HARWOOD原本是BBC研究中心主管,他主導開發過LS5/5、LS3/5A、LS3/7、LS5/8等多款BBC規格的喇叭。HARWOOD是首先採用塑膠紙盆的設計者,他率先運用於LS3/4與LS5/5上面,七0年代早期他取得多元脂化合物的專利,並將這項專利賣給CBS,後來出現CBS向所有使用多元脂材料製造單體的廠商索賠趣事。離開BBC後,W. HARWOOD又發現一家法國公司所生產的TPX材料,這是比重最輕的熱感塑膠,他將其用在HL COMPACT、HL-5等喇叭上面而得到第一流的聲音。ALAN SHOW接手後一直想擺脫過去陰影,推出取代LS3/5A的HL-P3ES,以及頗受歡迎的HL COMPACT 7,現在也加入LS5/12A的製造陣容。
曾經是HARWOOD同事的CUGHES SPENDOR,約略在同時期成立了SPENDOR公司。早期SPENDOR仍以生產BBC規格的喇叭為主著名的SP-1曾獲得許多人青睞。但SPENDOR去世後,他的兒子DEREK HUGHES不善經營,把公司賣給了SOUNDTRACK集團,DEREK專心負責設計,G-1000就是出自他的手中。SPENDOR的產品並不多,目前仍活躍的監聽喇叭除了LS5/12A以外,還有一款SA350,這原是為德國廣播公司設計的主動式喇叭,看起來很像SPENDOR G-450。

8.DYNAUDIO
DYNAUDIO ACOUSTICS它的母公司就是丹麥最著名的單體製造商DYNAUDIO。DYNAUDIO從1989年推出旗艦CONSEQUENCE以後,確立了它們在喇叭成品製造方面的聲譽,第二年英國著名監聽喇叭設計者ANDY MUNRO與DYNAUDIO合作,成立DYNAUDIO ACOUSTICS公司,專門生產供錄音室用的喇叭,總公司位於倫敦,兩家公司關系密切,卻獨立作業。DYNAUDIO ACOUSTICS喇叭當然會採用DYNAUDIO的單體,而且還是最頂級的,包括DYNAUDIO著名的饅頭型中音在內,最大的M3就用了兩顆中音與兩顆低音。由於這些單體不易推動,結構與ATC又近似,所以兩者競爭非常激烈。奇特的是DYNAUDIO ACOUSTICS與DYNAUDIO使用同樣單體,聲音卻有顯著不同,前者比較率直有勁,後者卻纖細透明而輕盈。 DYNAUDIO的喇叭分成CONFIDENCE、CONTOUR、AUDIENCE幾個主要的系列,此外還有FACETTE、CRAF FT、MICRON等獨立型號的喇叭,BBC規格的LS 5/12A也是交由DYNAUDIO生產。無論哪種型號,DYNAUDIO 喇叭給人的印象就是常常吃不飽,擴大機的電流像是被擠幹了,因此也不容易發出好聲音。為此,DYNAUDIO曾推出售價驚人的前後級擴大機,設計與驅動力堪稱是無敵的,但用了這么好的擴大機難道只推CONSEQUENCE這樣的喇叭?太可惜了,所以DYNAUDIO正預備推出一對超級旗艦EVIDENCE,原廠稱為「FORMULA ONE」(一級方程式),身高兩米,一邊共享了八支單體,音箱與分音器極盡奢華之能事。

9.惠威音箱
在中國大陸,目前在監聽音箱方面做出努力地是,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品牌——惠威音箱,在09年其推出一款普通民用型的監聽音箱H4 ,引起廣泛爭議。畢竟一款價位在2000元左右的箱子,如何稱之為監聽音箱確實存在不少爭議。不過,真是因為這樣的性價比,也是的惠威的H4 適應了普遍的初級監聽音箱消費者的需要,這是惠威H4 出現的初衷。而2010年年初,惠威又推出專業級別的X4,這次的比H4 有更大進步。一款渾身沒有絲毫直線條的音箱,充滿了幻化的曲線。將更多弧形腔設計應用於箱體的最大優勢圓形箱體是最符合電聲學的,在這樣的箱體內沒有任何兩個面是相對水平的,反相聲波在圓形箱體內能迅速開始不規則反射,如此便可以最大程度杜絕箱內駐波對音質的影響。至此,在世界監聽音箱歷史上,便有了來自中國的聲音。

目前在專業錄音棚Genelec是應用較多監聽音箱之一。

熱點內容
免費閱讀小說王洋蘇蕊 發布:2025-09-12 09:33:56 瀏覽:489
科幻都市校園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9-12 09:18:09 瀏覽:297
偽裝學渣免費閱讀小說無錯版 發布:2025-09-12 09:16:46 瀏覽:568
懶人聽書三體 發布:2025-09-12 08:18:09 瀏覽:124
關於現代修真的小說 發布:2025-09-12 08:14:50 瀏覽:518
推薦幾部主角用長槍的小說 發布:2025-09-12 07:57:32 瀏覽:721
男主對女主好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9-12 07:56:50 瀏覽:52
愛趣小說永久免費小說閱讀器小說 發布:2025-09-12 07:32:05 瀏覽:422
及品鄉村小說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2025-09-12 07:22:39 瀏覽:960
古代給力小說網 發布:2025-09-12 07:20:41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