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能思考聽書能思考
㈠ 多讀書有好處,孩子看書和聽書有多大區別呢
看書和聽書有著非常巨大的區別,看書的時候,我們是通過眼睛將所看到的內容傳達到大腦的,而聽書是通過耳朵傳達到大腦的。我們人類在使用眼睛方面,往往比使用耳朵上更具有優勢。
尤其是那些哲思類的書,很多時候聽書往往是一頭霧水。因為這些書籍往往句子特別的長,一般一句話都有二三十個字,我們通過語言講出來的時候,聽到了後面忘掉了前面,那又如何能夠理解這句話呢?本身這些話就是非常富有思考意義的話,它需要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去思索。
所以聽書是比較適合在那些輕小說類型的書籍裡面,那些故事性很強的書籍之中。而用眼睛看,更適合那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琢磨的,以及需要我們很強的想像力的,或者特別抽象的東西,這些內容必須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琢磨。看一本書下來可能都需要花費十天半個月,而聽一本書可能只需要短短的十幾個小時。
㈡ 讀書要邊學習邊思考 關於思考該怎麼思考
讀書與思考如同孿生的姐妹,如影隨形。只讀書而不思考,則讀書便覺得乏味;只思考而不讀書,則成了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所以,孔聖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與思考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廢。但,是邊讀書邊思考,還是讀完後再思考呢?這個要按照個人的讀書習慣,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別人的讀書方式不見得對你管用。
邊讀邊思:就是一邊讀書一邊思考,養成隨時看書隨時思考的習慣。如邊讀書邊思考想像作者描寫的意境,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如邊讀書邊思考作者所寫事情,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當時自己是怎們想的,怎麼做的;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怎樣寫……這樣讀思結合,既可以避免漏掉重要的知識,又能收到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效果。超前懸思:就是在看書(包括章、節、段)之前,先作預想猜測,試著懸想一下下面要說些什麼,然後邊讀邊猜。運用這種思考方式展開閱讀,大腦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心理上有一種急於想了解下文內容是否
與猜想的內容一致的意向。因此,大腦對文字語言的選擇性理解的效率大大加快,有時只需掃視幾個詞、幾個句子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猜讀有助於
理解,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又
可以避免消極地跟著作者走,而是和作者一起探討、商榷。
筆錄所思:就是隨時用筆記下自己思考的東西,特別是把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記下來,既是思考的積累,又是進一步思考的依據。
思考使人清明,思考使人和諧,思考使人縝密。對一本好書做深度的思考,便是讓自己的思想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在書中所描述的時空里翱翔,那是多麼幸福一件事情啊!
㈢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區別?不管孩子選擇看書還是聽書,都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式,在前期沒有養成看書習慣時,聽書也許能夠帶他進入自學的大門。
我平時聽的都是一些人物傳記,或者情商課程,這些內容精華部分比較少,大多是人物案例,當我走路坐車或者等人的時候,聽書更能有效的利用時間。
除了這些場景,我更願意選擇看書,因為我這個人喜歡做筆記,直接寫書上,聽書就沒有這么方便,我有什麼感想沒辦法記錄,也許很快就忘記了,對我來講是一種損失。
結語:孩子想聽書就讓他聽,總比什麼都不幹的好,他現在讀書習慣還沒有養成,也沒有看書的意思,暫且先讓他聽著。
不過一定要了解,他所聽的內容到底是什麼,盡量不要讓他沉醉於消遣類的讀物,要不然他的注意力會被嚴重分散。
㈣ 最近不方便看書,聽書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嗎
聽書,是被動學習。
我之前幫人有償寫過聽書稿件,聽書稿要求撰稿人,通過閱讀一本書,在規定的字數內把書中的干貨總結出來,然後通過音頻的形式傳達給聽書的人。在這過程中,聽書的人是被動接收信息,自己沒有下功夫閱讀理解,又不會及時復習,被動接收的這些信息很容易忘記。
讀書,是主動學習。
自己讀書首先鍛煉的是你的閱讀能力,其次是理解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一系列學習力。讀一本書,你從中學到了什麼,進行了哪些深入的思考,又將在以後進行哪些踐行,而不是我們去完全聽別人總結了什麼道理,這有點拾人牙慧。
但又不完全否認聽書的意義,我是用來做導讀,比如聽到不錯的書,會下單買來看,自己記筆記,自己整理核心內容。
題主書沒有大量時間閱讀,我覺得時間是一方面,你需要優化自己的時間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著重提高下閱讀效率。這樣在單位時間內,我們的閱讀速度以及質量都會提升。
提高閱讀速度
人的眼睛有拍照功能,讀書的時候,不要念,既不念出聲,也不心中默念,而是用眼睛掃。這個需要訓練,我最開始用筆指讀,慢慢過渡到用眼睛掃。
提升閱讀效率
提升閱讀效率可以採用SQ3R閱讀法,這個閱讀方法包括五個步驟,每個步驟的英文前綴就組成SQ3R這個名稱。
步驟一縱覽(Survey)
拿到一本書,建議先快速翻閱,通過高頻詞彙,弄清楚這本書是主要講什麼。這步中,我會花一定的時間閱讀目錄,目錄是作者對整本書的框架安排,哪些是重點一目瞭然。
步驟二問題(Question)
閱讀完目錄以後,我會開始讀一本書每一章的首尾句,邊閱邊記錄其中產生的問題,和需要明確的核心概念。
步驟三閱讀(Read)
有了問題,明確的內容的輕重,便開始閱讀,這時閱讀時帶著目的的閱讀,會更有效果。
步驟四回憶(Recall)
閱讀完以後,我會看自己能不能復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查看我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答。核心概念是否知道了。
步驟五檢查(Review)
最後我再翻翻書,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內容。
總之,我還是建議題主自己讀書,聽書做輔助。
㈤ 讀書要善於思考,不能(不甚了了)不求基解。對嗎
回復:——〃學以致用,不可不求甚解!〃子曰:知之為知之,不要強不知以為之,是知也。
㈥ 不想看書,聽書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嗎
一、人各有不同,做選擇前要思考我們自己的小孩在哪一塊更需要加強。
個人認為,
在目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生看書比聽書的學習效果要好;
從人際溝通交往角度思考,聽書的效果又比看書要好一些。
其實無論是看書還是聽書,都可以達到信息收集與價值觀輸入的效果。
但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多看書來訓練他們的辨識廣度。
註:每次注視時,你可以對焦或辨認的字數就稱為辨識廣度。——【英】尼基·斯坦頓《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辨識廣度至少在孩子做閱讀理解題時比較重要。如果孩子的辨識廣度小,閱讀文章還需要用筆逐字默讀,甚至需要頻頻回視才能連貫理解整句整段的意思,先不說這種做法到最後是否能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並寫出切題的答案,就論耗時性,辨識廣度小的孩子在爭分奪秒的考場上必定會更加緊張,尤其當自己眼角掃到周圍的同學都已經翻過另一面開始答題,而自己還在這一面勉強閱讀文章的時候。
而聽書的關鍵我認為不是「書」,是「聽」。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聽書後,復述講書稿的主要內容,從而訓練孩子傾聽的能力。不要覺得「聽」是一種很簡單的技能,要真正做到在溝通中,迅速剖析和了解對方的「話里有話」、「話中重點」以及「話後目的」並不容易。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不一定受人歡迎,但一個好的傾聽者會收獲很多信任和友善。
㈦ 聽書與看書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聽書不能自己掌控節奏,但是省心,看書自己掌控節奏,獲得會更加多。
㈧ 關於讀書要思考的名言
關於讀書要思考的名言
讀書與思考的名言
1、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2、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孫中山
3、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4、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5、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
7、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莎士比亞
8、良書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
9、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由於人生短促,更由於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來做最有益的事。斯賓塞
10、閑有餘日,正可學問。陳繼儒
11、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淵明
12、書籍乃世人積累智慧之長明燈。寇第斯
13、飽食、暖衣而無書教,則近於禽獸。孟子
14、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吳兢
15、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
1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況
17、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18、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19、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英國)培根
20、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21、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22、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左拉
23、不可自暴自棄自屈。陸九淵
24、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25、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巴甫洛夫
26、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凱勒
27、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28、沒有方法能使時鍾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鍾點。拜倫
29、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30、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31、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愛迪生
32、讀書越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高爾基
33、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後再來寫作。布瓦羅
34、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的。海涅
35、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鹽鐵論
36、讀書對於智慧,就象體操對於身體一樣。(英國)諺語
37、讀書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英國)諺語
38、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佚名
39、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40、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布魯姆
41、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㈨ 讀書如何思考
釋迦牟尼絕非為成佛而學佛,書也不可為提高文學修養和思想境界而讀,最起碼讀的時候不要有這個念頭,否則,是以有所求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南懷謹的話。
不為境界不為修養不為稻梁不為女人,只為一分會心的快樂,「一與心會,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繼以呼呵,痛哭呼呵,涕泗滂沱」,能像李贄這樣,一切的思考修養境界自在其中,無為而無不為。當然,前提是讀自己喜歡的書 ,若作者跟我不一個調調,任他有多大名氣,用槍指著我也看不下去。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小心得,假若以上涉嫌空泛,那不妨參以黃山谷的話,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以我觀書則處處得意,以書博我則茫然而無所得」。以我為主體,老子自有思想體系,不跟著你作者走,不圍著你的思想轉,不被你騙,有點像段譽的北冥神功,取別人內力為我所用,廣納百川自成一體。
總結一下,1無所為而讀;2為心境快樂而讀;3怎麼讀;不妨參看陳平原《談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讀書」》,這篇文章可能有你的答案http://www.southcn.com/e/newbook/shu/200512290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