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聽書楊
1. 懶人聽書我下載的楊家蔣給老人聽的找不到
你要聽書下載的楊家蔣給老人聽的,你可以去網路一下你就知道里搜索一下找到的啊,網路一下你就知道裡面的內容豐富多彩,知道很全面的啊,謝謝合作,希望你能滿意!
2. 那個聽書網站有雲南志和,南詔歷史
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地區,各族聚居,名號繁雜,《新唐書·兩爨蠻傳》所謂「群蠻種類,多不可記」,確是實在的情形。苴蘭城(昆明市附近)相傳是庄蹻所築。
秦時常頞(音案àn)開辟五尺寬的道路,從蜀通到滇
南詔各行政區
(諸葛亮始加寬路面)。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遣將軍郭昌滅滇國,並賜「滇王金印」,「令其復長其民」,置益州郡。東漢增置永昌郡(治不韋,雲南保山縣北)。諸葛亮平定南方,又增置興古(雲南馬龍縣)、雲南(雲南祥雲縣)二郡。621年,唐高祖置姚州(雲南姚安縣北),管羈縻州三十二。632年,唐太宗置戎州(治僰(音伯bó)道,四川宜賓縣西南)都督府,唐玄宗時,都督府管羈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縣,後又增管至九十二州。羈縻的意思是來去任便,彼此不相干涉。這種羈縻狀態,不利於落後各族,因為漢族統治階級可以緩慢地伸展勢力,安置州縣,逼迫各族逐步後退。反之,如南朝梁末,梁統治者退出雲南,州縣全為豪酋占據,也不利於各族民眾,因為在州縣恢復豪酋統治,增強落後勢力,是一個退步。唐天寶年間,雲南成立南詔國,才改變了上述兩種不利的形勢,對各族民眾說來,推動作用是不小的。
南詔是烏蠻為國王,[1]白蠻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要統一政權,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據勢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國,自然要廢除羈縻狀態;抵禦唐與吐蕃兩個強鄰,自然要提高本國的經濟與文化。經南詔以及大理前後五百餘年的統治,國境內原來的落後面貌,有很大改變,經濟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漢族的水平。有些族雖然還保持所謂「故俗」,與南詔立國以前相比,數量卻不是那麼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南詔在西南歷史上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西南地區第一個統一的王朝,也是西南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
建國前形勢
楚將庄蹺建滇國,帶來了楚文化。以滇池地區為中心的各部落,受楚文化影響,由游牧逐漸轉化為定居的農業部落。西漢立益州郡後,本地居民與漢人接觸更多,文化也就比遠處各部為高。唐末人樊綽所著《蠻書》說「在石城(南詔改唐郎州為石城郡,雲南曲靖縣)、昆川(昆明市)、曲軛(馬龍縣)、晉寧(晉寧縣)、喻獻(澄江縣)、安寧(安寧縣)至龍和城(祿豐縣)謂之西爨;在曲靖州、彌鹿川(彌勒縣,竹園,路南縣等地)、升麻川(尋甸縣、嵩明縣等地)、南至步頭(建水縣),謂之東爨」。《蠻書》所說石城,《新唐書·兩爨蠻傳》作曲州靖州。按這兩州都是戎州都督府所管羈縻州,曲州在東漢末年朱提郡(兩漢稱犍為郡,建安二十年改)境,今四川宜賓縣西南二百餘里處,靖州在曲州北,大抵也在朱提郡境。西爨居地圍繞在滇池四周,不可能遠至曲州靖州,《新唐書》誤。《蠻書》所說曲靖州,當是曲州靖州兩州的簡稱,地在東漢末朱提郡境。現今的曲靖縣在蜀漢時稱為建寧郡,唐朝稱為南寧州,又改為郎州,治所都設在味縣(味縣故城在曲靖縣西)。諸葛亮南征,收用當地豪酋大姓,建寧郡爨習,朱提郡孟琰孟獲都被用作官屬。爨是西爨大姓,孟是東爨大姓,顯然,東爨居地址從北方的曲州靖州到南方的步頭,西爨居地是在石城以西的滇池周圍。
東爨被稱為「烏蠻」,西爨被稱為「白蠻」。稱為「蠻」,自然是漢族統治階級的謬說,但烏與白有區別,卻是事實。「烏蠻」「白蠻」的名稱,在未作適當更改以前,也只好暫時沿用。《新唐書》說,烏蠻分七部,第一部名阿芋路,居曲州靖州,第七部名勿鄧。勿鄧地方千里,居民有邛部六姓,其中五姓是烏蠻,一姓是白蠻。又有初裹五姓,都是烏蠻。又有東欽蠻二姓,都是白蠻。烏蠻歸人著黑色衣,衣長曳地;白蠻婦人著白色衣,長不過膝。勿鄧地方烏蠻白蠻以衣色作區別,其他地方當是同樣以黑白色作區別。烏蠻居地有少數白蠻,白蠻居地自然也有少數烏蠻,居地分東西,只是一個大概的情形。
經濟和文化,烏蠻白蠻也有區別。烏蠻多有牛羊,無布帛,男女都用牛羊皮作衣服。無拜跪的禮節。有些語言要經過四次翻譯,才與漢語相通。烏蠻是以牧畜為業、不知耕織、很少同漢人接觸的落後族。白蠻大姓爨氏,自蜀漢以來,歷朝有人作本地長官,白蠻文字與漢族同,語言相近,耕田養蠶,也同漢人,很可能是庄 所率楚兵與舊居民融合而成的新族。有些白蠻酋長,自稱祖先是安邑(山西運城縣)人,西晉時來南寧(雲南曲靖縣西)。白蠻中有不少蠻化的漢人,當是事實。漢武帝滅庄氏滇國,立白霫酋長白人仁果為滇王,庄氏後裔退到滇池以西。《新唐書》說庄氏部落有稻麥粟豆絲麻薤蒜桃李,以十二月為歲首。庄氏原來與白蠻同住在滇池周圍,白蠻也有農桑業,是無可置疑的。白蠻經濟和文化部比烏蠻高,信鬼尚巫的風俗卻相同,稱主祭的人為鬼主,每戶每年出一牛或一羊,到鬼主家祭祀。大部落有大鬼主,一百家有小鬼主。烏蠻七部有都大鬼主。爨氏兼並烏蠻,設兩爨大鬼主。庄氏部落不設鬼主,祭祀在家內,親友帶牛酒來助祭,風俗與漢族更相近。
唐玄宗時,爨歸王為南寧州都督,居石城。爨歸王襲殺烏蠻首領孟聘孟啟。白蠻首領兼並烏蠻,自尊為兩部大首領,東爨西爨的名稱,大概從這時候開始。後來南寧州大鬼主(《新唐書》作兩爨大鬼主)爨崇道殺爨歸王,白蠻內亂,南詔出兵擊殺爨崇道等,兼並白蠻部落。
上面是說在南詔勢力向東伸展以前,以滇池地區為中心的主要居民白蠻和在東邊的烏蠻。
西洱河(洱海)周圍是另一個中心地區,這里居住著被稱為河蠻的農業部落。648年,唐太宗命將軍梁建方率蜀兵擊敗松外(松州邊外。松州,四川松潘縣)諸蠻,諸蠻七十部,共十餘萬戶先後歸附,梁建方任酋長蒙和等為縣令,各統所部。蒙是烏蠻姓,這些諸蠻,可能是孟姓以外的烏蠻。梁建方遣奇兵從嶲州(四川西昌縣)走間道突然到西洱河,酋長楊盛大驚,與各部首領十人到軍門請歸附。當年,西洱河大首領楊同外,東洱河(洱河東邊)大首領楊斂,松外首領蒙羽都入朝,唐太宗各授官秩。《通鑒》說,西洱河地區有楊、李、趙、董等數十姓,各據一州,大州六百戶,小州二三百戶,無大君長,不相統一。語言、生活、風俗大略與漢族同,只是以十二月為歲首與內地異。自稱本是華人。《通鑒》這段文字與《新唐書》所說松外蠻相似,《新唐書》說松外蠻有城郭文字,頗知陰陽歷數,又說,滇池以西都是庄 後裔,以十二月為歲首。松外蠻與河蠻居地相離很遠,松外蠻大姓是蒙氏,《新唐書》以趙、楊、李、董為松外蠻的貴族,顯然誤指河蠻為松外蠻。《新唐書》記松外蠻,無「自雲本皆華人」句,《通鑒》將河蠻、庄氏後裔合並為一,按文化情況,《通鑒》說較是。
河蠻是西爨以外的白蠻部落。河蠻一姓多不過五六百戶,各姓分散,不相統一,當然不會有什麼抵抗力。自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至704年(武則天長安四年),吐蕃陸續征服西洱河諸蠻,據吐蕃史書說,「向白蠻征稅,烏蠻亦款服」。白蠻有農業,烏蠻住在西洱河北方山谷中,生產落後,所以白蠻要納稅,烏蠻只納貢表示降服。唐玄宗開元年間,河蠻首領又來朝貢。當時南詔國興起,西洱河地區開始發生大變化。
上面是說南詔國興起以前,以西洱河地區為中心的主要居民白蠻和在北方的烏蠻。
河蠻柔弱,有些部落奉烏蠻為酋長,先後成立六個詔。詔的意義,或說詔即王,或說「先時南蠻六部不相臣服,天子(唐朝)每有恩賞,各頒一詔,呼六詔」(唐盧擬《成都記序》)。兩說中以前說為是,所謂詔,意即大首領、大酋長。六詔名稱和居地如下:
(一)蒙嶲詔——居地在巍山縣北部至漾濞縣,又稱樣備詔。
(二)越巂詔——也稱么些詔(磨些族部落),居地在鳳儀縣至賓川縣。
(三)浪穹詔——居地在洱源縣。
(四)邆賧(音藤閃téng shǎn)詔——居地在鄧川縣。
(五)施浪詔——居地在浪穹詔東北牟苴和城。浪穹、邆賧、施浪總稱為三浪。
(六)蒙舍詔——居地在巍山縣。六詔中蒙舍詔在南方,因稱南詔。
六詔勢力大致相等,不相臣服,其中蒙嶲、越析二詔地最大,兵最強,蒙舍詔比上列二詔較弱。
南詔國王姓蒙,始祖名舍龍,避仇家自哀牢(雲南保山縣)遷居到蒙舍川。舍龍生子龍獨邏,又名細奴邏。唐太宗時,蒙舍酋長張(張是白蠻大姓)樂進求讓位給細奴邏。653年,細奴邏遣子邏盛炎入朝,唐高宗任細奴邏為巍州刺史。654年,蒙嶲詔蒙斂、和舍等作亂,唐命李義為姚州道總管討蒙斂等。張樂進求讓位,細奴邏遣子入朝,求唐保護,大概都與蒙嶲詔的侵擾有關。唐高宗咸亨年間,唐用西爨酋長王仁求為將,平定亂事。《王仁求碑銘》說「咸亨之歲,犬羊(指蒙斂)大擾,梟將失津(唐兵敗),元兇莫懲」,足見蒙斂侵擾多年,戰敗後才北遷至樣備。南詔對唐恭順,得兼有陽瓜州(雲南巍山縣)土地。
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713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為台登郡王。次年,皮邏閣遣謀臣張建成入朝。737年,皮邏閣戰勝河蠻,取太和城(大理縣)。次年,唐玄宗賜皮邏閣名為蒙歸義,進爵為雲南王。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738年,皮邏閣謀乘勝兼並五詔,張建成建議厚賂劍南節度使王昱,請求合六詔為一。王顯向朝廷代請,得唐玄宗允許。唐玄宗給王昱敕文里說,蒙歸義效忠出力,討伐西蠻,「彼(指五詔)持兩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殘破」。當時唐與吐蕃爭奪安戎城,戰事激烈,皮邏閣攻五詔,有牽制吐蕃的作用,得到朝命並不是因為王昱受賄代請。皮邏閣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訓、御史嚴正誨參與軍事,先滅越析,次滅三浪,又滅蒙嶲,很快統一了六詔,成立以西洱河地區為基地的南詔國。739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
統一後形勢
南詔國憑借自己強大的國力統一了六詔,南詔統一六詔後,與唐各有自己的想法。南詔國王想向東兼並西爨,成立一個大國,是有理由的。可是,唐要保護西爨,又要南詔多出力攻吐蕃,這樣,雙方雖然還保持著和好關系,實際上卻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姓)兼瓊遣使至雲南,與皮邏閣言語不相得,皮邏閣很不滿意。748年,皮邏閣死,子閣邏鳳繼位。
南詔國的發展過程,可分(1)南詔和吐蕃結盟;(2)南詔和唐朝結盟;(3)向外攻掠,三個階段。
(1)南詔和吐蕃結盟(750年——793年)
天寶年間,正是唐朝腐朽沒落,大亂將發的時候,西南方面自然也不會安靜。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性急躁,不知方略,他的屬官雲南(即姚州)太守張虔陀更加放肆。南詔國王謁見都督府都督,照慣例要帶著妻子同來。750年,閣邏鳳路過雲南,張虔陀甚至侮辱同來的婦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派人去辱罵,並向朝廷告發他的罪狀。張虔陀如此狂妄,大概也知道一些南詔擴張土地的計謀,所以敢肆行要挾。閣邏鳳憤怒,起兵攻破雲南,殺張虔陀,並取羈縻州三十二州。751年,鮮於仲通率兵八萬往擊南詔,閣邏鳳請和,鮮於仲通自恃兵多,進軍至西洱河,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吐蕃棄隸縮贊贊普得到這個盟國,自然很滿意,752年,冊封閣邏鳳為「贊普鍾(意為小贊普)南國大詔」,「賜為兄弟之國」。閣邏鳳自立國號為大蒙。當時楊國忠當政,唐朝廷已經昏迷不省人事,不知大亂就在眼前,還繼續出兵攻南詔,唐兵前後死亡約二十萬人。雲南方面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也被唐兵破壞。雙方損失都很嚴重。戰爭促成白蠻烏蠻大遷徙,只剩下一部分烏蠻還向唐朝貢。
皮邏閣在位時,兩爨大鬼主爨崇道殺南寧州都督爨歸王。爨歸王妻阿奼(音詫chà)母家是烏蠻酋長。阿奼回母家請父率部眾報仇。唐玄宗任爨歸王子爨守隅為南寧州(雲南曲靖縣西)都督。皮邏閣以一女妻爨守隅,又以一女妻爨崇道子爨輔朝,對雙方表示和解,實際雙方仍相攻戰。顯然,西爨內亂與皮邏閣的謀西爨有關系。阿奼請皮邏閣相助,皮邏閣出兵殺爨輔朝,又殺爨崇道。閣邏鳳反唐後,廢爨守隅,西爨地為南詔所有。閣邏鳳遣將軍楊牟利率兵脅迫西爨遷徙到太和城西南的永昌城(保山縣),凡徙二十餘萬戶。河蠻與西爨同為白蠻,徙居永昌,可以增加南詔的實力。西爨征服烏蠻(東爨),徙居後,烏蠻得自立,南詔國王世世與烏蠻通婚姻,讓烏蠻徙居西爨故地,烏蠻自然對南詔和好,助南詔防禦來自劍南的攻擊。說東爨因言語不通,又多散居在林谷間,所以得免遷徙,並不是真實原因。烏蠻經濟與文化都比較落後,徒居滇池周圍,從畜牧改為農業部落,文化水平逐漸提高,與白蠻相接近,這對烏蠻也非常有利。南詔國有白蠻作基礎,有烏蠻作輔助,具備了發展的條件。東西爨遷居,確是南詔國的一件大事。
754年,劍南留後李宓(音密mì)率兵七萬擊南詔,進至太和城,全軍覆沒。這是唐最後一次出兵。第二年,安祿山反叛,唐無力再進攻,可是南詔還有意歸唐。閣邏鳳在太和城中立一大碑(南詔德化碑),表示叛唐出於不得已,對臣屬說,後世可能又歸唐,當指碑給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閣邏鳳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兩國關系是不能持久的。
755年以後,唐困於內亂,吐蕃向唐河西隴右地區擴張,南詔得到休息的機會,上下合力,完成立國的規模。下面略述南詔的幾種重要制度。
中央官制——南詔國王坐向東,自稱為元,稱諸臣為昶(音場chǎng)。諸臣對國王只自稱官銜不稱臣。主要官員中最高級稱清平官,凡六人,職位等於唐朝的宰相。又有大軍將十二人,隨同清平官每日見國王議事。請平官中一人為內算官,凡有文書,便代國王判押處置(平章事),二人為副內算官,同勾當(同平章事)。又外算官二人,或清平官或大軍將兼任。外算官領六曹,凡六曹該行下的公事文書,由外算官與本曹出文牒行下。六曹相當於唐朝的六部,名稱是兵曹、戶曹(管戶籍)、客曹、法曹、士曹(管營造工程)、倉曹(管財政)。六曹長有功績,得升大軍將。大軍將在內隨同清平官議政,出外鎮守重要城鎮,任節度使,積有功績,得升清平官。
地方官制——地方組織是以洱海地區為中心,分為十(音簡jiǎn相當唐朝的州)六節度。邆川城(大理自族自治州東南)、龍口城(大理縣北)、大厘城(大理縣喜州)、太和城(大理縣太和村)、羊苴咩城(咩音miē大理縣)為一組,分設三:邆川城力賧,大厘城,龍口城為史,太和城、羊苴咩城為陽。南詔國王往來居住,五處如一。此外,白崖(又名勃弄,大理縣東南紅岩)為國王親屬所居,亦為官員分田所在;趙川(大理縣)東南為親近國王的白蠻所居,亦即南詔主要官員的家族所居;蒙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為南詔的發祥地。以上稱六,是南詔國家直接統治的地區。六以外,東有雲南(祥雲縣)和品澹(祥雲縣西品甸),西有蒙秦臉(漾濞縣),北有牟和(洱源縣北蒙次和村),為拱衛中心地區的重鎮,亦為洱海地區的門戶,由國王的子弟鎮守。以上共十。各地方凡一百家設總佐一人,一千家設理人官一人,一萬家設都督一人。南詔有會川、通海兩都督。
六個節度使卒兵分駐外圍要害地方,統治六詔以外的諸部落。弄棟節度使駐弄棟城(姚安縣),管諸族部落。境內不許漢人居住,原來住在姚州的漢人都被遷徙到遠處。永昌節度使駐永昌城(保山縣)。永昌是古哀牢族(烏蠻別種)居地,南詔國王的始祖舍龍來自哀牢,南詔與哀牢有良好關系。南詔全國常備兵數為三萬,永昌鎮就有兵一萬,其中一部分當是哀牢人,另一部分是勇健善斗的望苴子,也是烏蠻別種。永昌鎮擁重兵監視西爨,又管轄金齒、漆齒、銀齒、綉腳、穿鼻、裸形、磨些、望外喻等落後部落。這些部落要通過三譯四譯,才能與南詔言語相通。銀生節度使駐銀生城(景東縣),轄區直到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帶,督轄朴子、長鬃等數十族。南詔遷徙弄棟鎮境年漢族人到遠處,很可能是指與唐境隔絕的永昌銀生兩鎮。劍川節度使駐鐵橋城(劍川縣北),管轄浪加萌、於浪、傳袞、長褌(音坤kūn)、磨些、朴子、河人、弄棟等十餘族。拓東節度使駐善闡府(南詔別都,昆明市),管轄東爨烏蠻三十七部。七九四年,南詔擊敗吐蕃,遷施蠻、順蠻、磨些蠻、茫蠻、弄棟蠻等數萬戶到拓東鎮,充實雲南的東北境。麗水節度使駐麗水城(在騰沖縣西),管轄金齒、漆齒、綉腳、綉面、雕題、僧耆等十餘族。六節度使對外是劍川、麗水兩鎮防吐蕃,拓東、弄棟兩鎮防唐劍南,對內是六鎮都管轄境內諸族。看諸族名號,可知許多是非常落後的部落,南詔國行施統治權,自然要和諸族接觸,在接觸中諸族接受一些較高的文化,改革一些野蠻的「故俗」,節度使用兵力迫脅,破壞諸族的閉塞生活,比起唐朝的羈糜政策,終究是一件好事。
兵制——南詔國採用唐均田制、府兵制,文武官員和自由民都受到耕地,也都負擔服兵役的義務。丁壯人當戰兵,有馬的人當馬軍。器械各兵自備。軍事組織以鄉兵為主,按照居地遠近,編為東南西北四個軍,每軍置一將,統帶一千人或五百人。統帶四個軍的軍官稱軍將。各地方人口有多有少,編成的軍也多少不等,因之管軍的府,有大府、中府、下府、小府四級的區別。每年十、十二兩月,農事完畢,兵曹長行文書到境內諸城邑村谷,各依四軍的編制,集合隊伍,操練武藝,檢查器械。挑選最精銳的鄉兵作前鋒,稱為羅苴子,每百人置羅苴佐一人統帶。四軍各有羅苴子,無論操練或作戰,總走在最前列。有敵人從某方入境,即由某方的軍抵禦。出兵征戰,以二千五百人為一營(即軍將所統率的四軍,其中一軍一千人,三軍各五百人),每兵攜帶糧米一斗五升,魚干若干,此外別無給養。因為帶糧不多,急求決戰,軍法規定兵士前面受傷,允許治療,如背後受傷,即行殺戮。行軍出國境後,不禁止搶掠,鄰國的人口、糧食、牛羊都成了南詔軍的掠奪對象。南詔出兵攻鄰國,通常要征發更落後的諸族來助戰。望苴子蠻最強悍,凡大將出兵,望苴子蠻照例作前驅。其餘如裸形、金齒、黑齒、銀齒、綉腳、綉面、穿鼻、長鬃、棟峰、茫、桃花、朴子等族,也被用來作沖鋒兵,南詔兵在後面監陣,斬殺作戰不力的人。南詔兵制顯然是自衛性質,但軍隊一出國境,卻是可怕的破壞者。
756年,唐玄宗避難在成都。吐蕃棄松德贊贊普看到機會可乘,要求閣邏鳳攻唐嶲州。閣邏鳳派出大軍將六人、清平官一人率大軍會同吐蕃軍進攻,奪取會同軍(四川會理縣),進據清溪關(四川越嶲縣北、大渡河南)。南詔佔領大塊唐土地,地上的人畜財物,照《南詔德化碑》說「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積儲,一月館谷」,也就是說盡量搶劫,地上一空如洗。757年,又進攻唐境,再破越嶲,唐都督被擒,唐兵全部被擄。南詔兩次取勝,頗立聲威,西服尋甸、裸形諸族,南敗驃國(驃音票piào在緬甸境),儼然成為西南的強國。
閣邏鳳開始建立制度,集合諸族,成立一個國家,這是諸族社會的大進步。南詔境內最落後的族,如尋傳蠻,居住怒江上游一帶,披波羅皮(虎皮)當衣服,射殺野豬,生食其肉;又如棵形蠻,也被稱為野蠻,居地在尋傳的西邊。這種人造巢或穴,散居在山谷中,無君長,用木皮蔽形體。男少女多,婦女五人或十人共同養活一個丈夫,丈夫整天持弓守巢穴,婦人入山林采蟲、魚、果、菜、螺、蜆等物。這類極原始的人群和文化比較高些的部落,南詔都收入版圖,開辟道路,建置城邑,設立起統治機構,說是要「革之以衣冠,化之以禮義」(《德化碑》)。山林中人因此接觸一些文明景象,增加一些生活常識,得益還是不小的。
778年,閣邏風死,孫異牟尋嗣位。779年,南詔吐蕃合兵十萬,分三路攻唐劍南,企圖奪取成都。唐德宗派遣大將李晟、曲環率北方兵數千,聯合當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詔軍,收復被吐蕃佔去的維(四川理縣)茂(四川茂縣)二州,追擊南詔軍過大渡河。吐蕃南詔軍死八九萬人。二國戰敗後,吐蕃悔怒,南詔恐懼,雙方關系開始發生變化,吐蕃改封南詔國王為日東王,取消「兄弟之國」的地位,要求確定君臣關系。
吐蕃在南詔徵收重稅,險要處設立營堡,還要南詔每年出兵助防。異牟尋感到依附吐蕃的害處。清平官鄭回,本是唐西瀘縣令,閣邏鳳破嶲州,鄭回被俘。閣邏風器重他有學問,賜號為蠻利,使教王室子弟讀書,授權得責打生徒,因此威望很高,後來做清平官,甚得信任。鄭回勸異牟尋說:唐朝有禮義,很少求索財物,不象吐蕃貪婪不知滿足。如果歸附唐朝,可免出兵助吐蕃戰守,利莫大於此。異牟尋同意他的建議,暗中謀劃,但不公開反吐蕃。
(2)南詔和唐朝結盟(793年——830年)
唐劍南節度使韋臯是一個能乾的地方長官。他知道南詔有意歸唐,積極施加壓力和勸誘,並且壓倒吐蕃在南詔的勢力。793年,異牟尋決定歸唐,遣使者分三批到成都表示誠意,願為唐作藩臣。794年,唐遣使者崔佐時到羊苴咩城,在點蒼山會盟。盟辭大意是唐南詔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和好關系,南詔不與吐蕃私下交通。此次結盟,鄭回是有力的促成者,他助唐朝達到孤立吐蕃的目的,也助南詔取得保境自立的權利,比依附吐蕃時大有改進。會盟後,異牟尋發兵襲擊吐蕃,大破吐蕃軍於神川(雲南境內金沙江),取鐵橋等十六城,得降眾十餘萬人。征服施、順、磨些等部,遷數萬戶充實弄棟鎮。吐蕃傾全部兵力來攻劍南和南詔,801年,韋臯與異牟尋合力,大破吐蕃軍。南詔生擒吐蕃軍統帥論莽熱,大有俘獲,向朝廷獻論莽熱。
南詔附唐,得唐助力,獲前所未有的大勝利。此後,吐蕃衰弱,不再進攻,唐守盟誓,也無力出兵干涉,外面沒有強鄰,南詔才成為西南的強國。
808年,異牟尋死,子尋閣勸立。尋閣勸自稱驃信(國王稱號)。809年,尋閣勸死,子勸龍晟立。816年,弄棟節度使王爵蒙嵯巔殺勸龍晟,擁立勸龍晟弟勸利。南詔自戰勝吐蕃以來,節度使權力逐漸增大,殺國王就是武人權重的表現。勸龍晟即位時年僅十二歲,勸利僅十五歲,幼君相繼在位,也是武人伸張權力的機會。武人得勢不是起內亂就是開邊釁,蒙嵯巔開始變保境自立為向外攻掠,此後南詔乘唐朝衰弱,經常攻入唐境,武人勢力愈大,蒙氏王朝也就在強臣控制下歸於滅亡。
(3)向外攻掠(830年——902年)
劍南節度使杜元穎是個貪婪昏庸的老官僚,邊境上毫無防備。823年,勸利死,弟豐祐立。830年,蒙嵯巔發動全國兵力,攻入成都,擄去子女百工數萬人及財物無數。蒙嵯巔驅被俘民眾到大渡河邊,告民眾說,河南岸就是南詔境,允許你們哭別你們的故鄉故國。民眾都痛哭,幾千人跳水自殺,這次擄掠,自成都至越嶲,八百里間人畜財物,盪然無存,蜀人說「西戎尚可,南蠻殘我」。南詔繼吐蕃之後,為唐邊境大患,行為比吐蕃更貪殘,因為南詔軍只有一個搶掠的目的。蒙嵯巔怕唐出兵討代,送給吐蕃金帛及蜀俘二千人,謀合力抵禦唐軍。唐文宗准許南詔求和,立約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為劍南節度使,整頓邊防,訓練士卒,防南詔再來攻掠。南詔獲得大量工匠,從此手工業發達,與蜀地不相上下。吐蕃早在七七九年,與異牟尋合兵攻成都,企圖俘獲全部工匠送到邏娑城,現今得蜀俘二千人,也算是意外收獲。痛苦無告的只是蜀地民眾,無端被腐朽統治者斷送,永遠做兩國的手工業奴隸。832年,南詔攻掠驃國,擄獲三千餘人,隸配拓東鎮。
唐宣宗時,安南經略使李琢貪暴自私,虐待居民,南詔拓東節度使暗結某些部落,侵擾安南境。859年,豐祐死,子酋龍(也寫作世隆)立。酋龍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理。勇將段宗牓殺攝政蒙嵯巔,南詔政權落入段氏手中。
860年,安南引南詔兵合三萬餘人,乘虛攻破唐安南交趾城。唐兵收復安南。861年,南詔兵攻破邕州,擄掠人口,原有居民,什不存一。862年,南詔又攻安南,見唐有備,引兵退去。不久,南詔兵合桃花、茫、裸形等部共五萬人攻安南。863年,攻破交趾城。南詔兩次破安南,唐人被殺被俘不下十五萬。南詔使善闡節度使楊思縉率兵二萬守安南,唐退守嶺南。866年,唐安南都護高駢大破南詔軍,殺三萬親人,南詔敗軍逃走。唐懿宗命安南、邕州、西川諸軍各保疆界,不得進攻南詔,又遣使去勸導說,南詔如願恢復和約,唐一切不追問。當時唐朝已經全部腐朽,迫近崩潰,邊境大小地方官無不貪暴昏懦,朝廷盡管說各守疆界,地方官依然為私利製造邊釁。869年,南詔軍入侵西川,攻破沿路州縣。870年,圍攻成都。直到875年,高駢為西川節度使,才驅逐南詔軍過大渡河,收復所失州縣。880年,唐宰相盧攜等總結南詔的攻掠說,「自咸通(860年)以來,蠻(南詔)兩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徵兵運糧,天下疲弊,逾十五年,租賦太半不入京師,三使、內庫由茲空竭,戰士死於瘴厲,百姓困為盜賊,致中原榛杞,皆蠻故也」。從表面看,唐朝的加速崩潰,與南詔入侵確有關系,但招致南詔禍亂的根本原因卻是唐朝的極度腐朽,這一點,盧攜等人是不敢正視的。
897年,南詔皇帝法在善闡城被人殺死,子舜化立。902年,舜化死,舜化的兒子不滿一歲,權臣鄭買嗣掌國政,殺舜化子,起兵殺蒙氏親族八百人,滅南詔。
南詔自738年皮邏閣統一六詔起至902年鄭買嗣滅南詔,首尾凡一百六十五年。
世系
皮邏閣(唐賜名蒙歸義)738年—748年
閣邏鳳 748年—778年
異牟尋 778年—808年
尋閣勸 808年—809年
勸龍晟809年—816年
勸利 816年—823年
豐祐 823年—859年
酋龍(世隆) 859年—877年
法(隆舜) 877年—897年
舜化貞897年—902年
3. 楊家將評書MP3下載
全集,必須能下載的,迅雷,旋風等都行。必須是MP3格式的。劉蘭芳的
4. 誰能告訴我奮斗中第十五集里陸濤在接夏琳的電話前 車載音樂里放的那段英文歌曲名是什麼
1. 我很好 劉沁 2. 夜盲症 - 蔡健雅 3. 相對 - 子曰 4. 左邊 - 楊丞琳 5. Ce Train qui s\'en va (離去的列車) Helene Rolles 6. 永遠不回頭 姚可傑 邰正宵 王傑 張雨生 7. Because Of You 98 degrees 8. 單身情歌 - 林志炫 9. 說愛你 - 蔡依林 10. 愛如潮水 - 張信哲 11. The Space Between - Zero 7 12. 明天我要嫁給你 - 周華健 13. 為愛痴狂 - 劉若英 試聽 291人收藏過此歌曲 14. 暗涌 - 王菲 試聽 15. Larger Than Life - Backstreet Boys 16. 衛蘭 - 今夜你會不會來 衛蘭 17. 奮斗 media 不願太早醒來 新增主題歌 劉沁的《我很好》以及蔡健雅的《夜盲症》。歡迎大家多多補充!! 最近看了《奮斗》,哎,真覺得這個電視劇真該改名叫《窮爸爸富爸爸》,整個劇情就是告訴大家,有個富爹你還奮斗個P啊~~~ 超級不喜歡佟大為和馬伊俐這對兒,自私、無緣無故的驕傲、踩著別人腦袋往上爬,哎,怎麼會有這樣的人。佟大為,公子哥兒,有點臭脾氣還說的過去。馬伊俐那演的活脫一個南方有心計的小女人,幸虧她還長得漂亮,要不真是讓人膩歪死了。 米萊,喜歡,喜歡她對感情的專一、活潑開朗和天真純潔。如果不是她長得那麼漂亮,不知大家還會不會那樣喜歡她?應該也是一挺黏人的姑娘。 不過還是很喜歡裡面的音樂,我會多看幾遍把裡面的好歌都找到的: 《奮斗》的片頭曲劉沁的《我很好》(謝謝zhangyummy 的補充) 《奮斗》的片尾曲是爻釋·子曰樂隊的《相對》: 楊丞琳《左邊》:酒吧里,米萊為陸濤深情演唱的那首歌 法語歌《離站的火車》(Ce Train Qui S'en Va):最開始,夏琳跟陸濤剛好上時,在房間里說話放的那首法語歌。大概是在第三集里 張雨生《永遠不回頭》:陸濤和向南開車去山東旅遊時唱的歌 98 Degrees《Because Of You》:在14集還是15集里,陸濤拍手唱的那首英文歌 林志炫《單身情歌》:向南和楊曉雲吵架後在車上唱的歌是林志炫的老歌《單身情歌》,在這個電視劇里還出現過幾次 蔡依林《說愛你》:陸濤、靈珊和向南在山東玩時,在KTV吃蛋糕時放的那首歌 張信哲《愛如潮水》:向南和楊曉雲吵架後在車里哭時的歌 Zero 7《The Space Between》:向南婚禮後,停電時跳舞放的英文曲子 周華健《明天我要嫁給你》:大家郊遊時一起唱的那首歌 劉若英《為愛痴狂》:夏琳看見陸濤和米萊在一起,然後夏琳和米萊一起聽的那首歌 王菲《暗涌》: 向南、華子等人在心碎烏托邦檯球吧里打球時放的歌,也是露露在Loft里唱的歌。 Backstreet Boys《Larger Than Life》:陸濤跟靈珊跳舞後來被夏琳打了一巴掌時放的那首歌 衛< 《今夜你會不會來》:楊曉雲唱的歌 《不願太早醒來》:我忍不住的想 沒有答案 不願太早醒來 我想你都知道 我一心為了你 而你卻看不到 我只想忘掉 自己的需要 我感覺很糟 我感覺很糟 Phil Collins 《Trouble Everywhere》:酒吧里唱的那首英文歌,菲爾柯林斯的,很有名的老歌手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42285036.html
5. 聽書閱讀答案 我為聽說書騙楊老師逃課,楊老師要我說狼來了的故事,明白了誠實
你是想聽狼來了的故事嗎?明白了誠實是件好事。其實聽說書可以在雙休日再去的,沒必要逃課去聽的。那樣太浪費了青春和時間。覺得你們老師還是很有才的。
6. 記得昨天聽書,說的是楊家將的故事,裡面有一回講楊六郎詐死,他的妻子為他送飯,後面跟著一個人,最後那
這是寇準背靴的故事
北宋時期,昏王無道,聽信讒言,陷害忠良,將忠心報國的楊延景元帥充軍雲南。而後奸臣王欽若陷害楊延昭,假傳聖旨賜其毒葯。楊延景獄中好友任堂輝不忍忠良遭害,喝下毒葯才使得楊延昭逃過一死。後來,楊府虛報楊延昭病死,假設靈堂,想自此回河東隱居。此時,遼軍進犯,邊疆告急。八賢王和天官寇準聽到楊延景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並為朝中失去披肝瀝膽的忠良而深感憂悒。於是,二人同往楊府弔唁。寇準在靈堂上看到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不甚悲哀;又見到楊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雖身著孝服裡面卻著紅裙;還聽到佘太君向八賢王奏本,舉家要回河東,心中頓生疑團,便以守靈為名留八賢王同在楊府。夜晚,寇準疑慮滿懷,難以入眠。這時,他忽然發現柴郡主來其窗外窺視後,提著籃子急忙向花園走去。寇準看穿其中有些蹊蹺,便尾隨柴郡主前往花園,柴郡主在黑夜中疾行,不小心摔了跤,籃子落在了地上。緊跟其後寇準也失驚跌倒,碰掉了紗帽,摔脫了靴子。寇準在尋找紗帽時,發現了籃子里的飯菜,並與尋找籃子的柴郡主碰在一起。寇準躲閃不及,又怕被柴郡主發現,便設法躲過了柴郡主。他為趕上柴郡主看個究竟,便背起靴子踉蹌跟蹤而去。寇準終於看到柴郡主將飯菜送進花廳,並聽到她與楊延昭在花廳里講話。這可樂壞了忠心為國的寇準,急忙趕回將此事報知八賢王。憂慮中的八賢王聽說楊延昭還在人世,十分驚喜。於是,君臣二人悄悄地來到花廳,設法見到了楊延昭。從此,世代忠良的楊家又重為國為民捍
7. 我要聽書楊家將
你可以去網上看看
8. 長虹車載導航為什麼語音叫他沒回應
可能是由於你的這個車機導航的設置不同,所以說喚醒不了這個語音。
9. 當的謊言——生病了。楊老師表情意外地平靜,她真相信我嗎 哪料想,周一班會課,楊老師竟點名讓我
慈愛,善良,愛自己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