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聽書吧亂世梟雄
⑴ 單田芳說的亂世梟雄與事實相符嗎
單田芳大師的評書確實精彩,只不過杜撰的成分有點太多,很多人也都是因為《亂世梟雄》而了解張大帥的,但難免對很多歷史人物留下了錯誤的印象。
先說說杜立三。歷史上沒有杜老判這個人,杜立三的老爹叫杜寶增,在杜立三十幾歲的時候就死了。杜立三也沒怎麼跟張作霖打過太多交道,雖然跟張作霖曾經結拜,但他們的結拜沒有什麼感情。杜立三與張作霖有很大區別,相對來說,杜立三出身綠林世家,更符合「悍匪」本色,兇猛殘忍,跟他比起來,張作霖算是比較「善良」的了。
杜立三也並不像評書里說的那樣,像個紈絝子弟,一無是處。杜立三也做過一些像樣的事,比如說修築遼河河道,雖然也是為了自己,但也確實直接造福了當地老百姓,據說永豐縣當地還有老百姓為此立碑感謝杜立三。
另外,杜立三有個外號叫「包打洋人」,這個外號是老百姓給的,至於原因不好評論,總之杜立三確實沒少消滅俄國人。
杜立三被張作霖誘殺後,其部下吳三勝收集杜立三殘部,918事變後成立了「抗日救國軍」,後被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收編,吳成為第三十八路司令,後來對日作戰多有戰績,但最後受誘降被殺。
第二個人說說馮麟閣。張作霖幼年在海城就結識了馮麟閣,當時馮麟閣已經是遼西有名的鬍子,張作霖還什麼都不是。但馮麟閣很賞識張作霖,可以說馮麟閣其實對張作霖後來的發家起到不小的作用。張作霖後來一直尊稱馮麟閣「大哥」,如果按照評書的邏輯,憑張作霖的性格不可能對馮麟閣一直那麼尊重。
張學良小名「小六子」,而馮麟閣長子馮庸小名「小五子」,兩人同年出生,自幼相交慎密,馮張兩家兩代的友誼可見深厚,在東北很多老人都知道。而馮麟閣與張作霖反目的原因,並不是像評書中所說的那麼簡單,就是因為馮麟閣嫉妒張作霖,那也太站不住腳,就因為嫉妒,就突然出兵包圍大帥府,然後還能接受談判,實在杜撰的過分。
其實張的27師與馮的28師一直不分你我,在驅逐段芝貴時,兩人演了一出戲,馮唱黑臉,聲言「誓殺復辟逆賊」,張唱紅臉,以保護段的名義勸段離開東北。後來在張勛復辟的時候,兩人故技重施。
在這個過程中,馮等於公開得罪了北洋和袁世凱,而張卻落個老好人,這一點馮心裡清清楚楚,由此可見馮對張是夠意思的,可是張卻利用這一點討好袁世凱,一路向上爬,這就讓馮心裡很不是滋味了。張自己又何嘗不知,其實內心也對馮懷有歉意,馮麟閣晚年曾說,小個子這個人是有良心的,他心裡清楚,這輩子他欠我的太多了。
再來補充一個重要人物——湯二虎。評書中的湯二虎是一員虎將,不但作戰勇猛,而且重義氣,還有點小聰明。可是真實的湯二虎並不是像評書里說的那麼可愛。
湯玉麟字閣臣,生的高大威猛,兄弟五人。聽過評書的對張作霖割肉下注這個故事肯定印象深刻,但是這個光輝壯舉的原版其實是湯二虎。而且類似的事湯二虎幹了不是一次兩次。
關於湯玉麟早期當鬍子的經過,說法不一,難以考證了,但肯定不是像評書中說的跟隨杜立三。比較靠譜的說法有兩種,一說湯早期跟隨海沙子海光遠,另一說湯玉麟就是錦西紅羅山的大橫把,也就是評書中說的紅羅澗。但不管怎麼說,湯玉麟在土匪混戰期間從金壽山手中救過張作霖的命,這是毫無疑問的。在1919年,湯玉麟又兩次率隊冒死救出被陶克陶胡抗墾隊包圍的張作霖。
1917年3月19日,由於湯玉麟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張作霖忍無可忍,毅然免去湯玉麟一切職務,湯隨即帶領兩個精銳團投奔了馮麟閣,並聯合發表反張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注意,不管在之前馮麟閣是否策反過湯玉麟,這里是張作霖罷免湯玉麟在先,湯反叛在後,與評書所說不同。另外,張作霖與馮麟閣雖然此時已經不合,但並未撕破臉,直到後來張作霖為防止意外,在軍署後面布置了一架炮台,直至28師軍署,馮麟閣得知後怒不可遏,遂提出四個和解條件。張全部答應,並表面上握手言和。
同年6月,湯玉麟又參與了張勛復辟,由此可見湯雖驍勇善戰,但並沒什麼大智慧。張勛復辟失敗後,湯倉皇逃往蒙古避難。
1918年1月,經張景惠和汲金純的調解,湯玉麟與張作霖再次走到一起。
論斗勇鬥狠,湯玉麟是數一數二的。他的幾個兄弟後來也都在他手下任高官要職。張作霖死後,湯玉麟任熱河主席,手下兵力三萬左右,但沒有了張作霖,奉系內部分崩離析,除了貪官就是野心家,要麼就是漢奸,素來沒有腦子的湯玉麟團隊更是腐敗愚昧透頂,因此當日軍進攻熱河時,三萬大軍已毫無任何招架之力,湯只好倉皇逃走。
張作霖出身卑賤,父親在賭場被人踢死後,母親改嫁。十四歲時,他因和後父不和,離家出走,來到高坎謀生。期間歷經千辛萬苦,為財主打短工,在賭場被人騙得分文皆無,幾次險些喪命。幸得孫寡婦、老常頭、湯二虎等人相助,轉危為安。患難之中,張作霖與土匪結下深厚的友誼,內心也有了投身綠林的想法。
張作霖長大成人,參加清軍,駐鴨綠江畔。為保衛五龍背火葯庫,張作霖隻身戰群匪,得到上頭賞識,晉升為哨長(連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過江與日軍開戰,連戰連敗。戰爭失敗,清政府割地賠款,張作霖心灰意冷,攜一馬一槍逃回到家鄉----海城縣小窪村。
家鄉土匪成患,民不聊生。許多「綹子」(土匪)慕張作霖之名,請他入伙。張作霖發誓不做人下人,自己拉起「綹子」,名為「保險隊」。為籌款弄槍,張作霖帶人勒索當地的土財主,發展壯大。
大土匪向招子欲吞並張作霖,張作霖寧死不從,想去三界溝借兵以求自保。一路之上亂事如麻。張作霖惦念家人,放棄借兵,返回趙家廟。
張作霖為東山再起,血洗新民府日本「雙田洋行」、在興隆店劫官銀五萬兩、清河門搶得軍馬數百匹,二次拉起「綹子」。先利用綠林人之間的矛盾,趕跑馮麟閣及其黨羽。緊接著又平滅了項招子、九隻手於義等大土匪。收服了田莊台、八角台、紅螺澗等勢力。
張作霖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只得將其招安,張作霖成為正規軍,之後又平定金壽山、杜立三等盤據遼東的大「綹子」,還在饒陽河消滅了日本關東軍的喬本炮兵聯隊,成為獨霸遼東半島的風雲人物。
張作霖則繼續招兵買馬擴充勢力,又先後被封為五營 統領、九營 統領。清王朝覆滅後,袁世凱篡奪民國大權,張作霖被封為中華民國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獨霸奉天。其後,張作霖因消除蒙患有功,又升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張作霖野心勃勃,欲問鼎中原,與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兩次開戰,先敗後勝。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終於打進北京,爬上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寶座。
張作霖與日本關東軍發生摩擦,被關東軍炸死在皇姑屯東站,其子少帥張學良千里奔喪返回奉天,日本人慾吞東北,百般要挾少帥。張學良以民族大義為重,不向日本人屈從,要與南京政府達成協議,宣布東北三省歸屬國民政府,東北易幟!全國在形式上得到統一。
《亂世梟雄》在講述張氏父子傳奇經歷的同時,還向人們描述了清末明初軍閥混 戰的特殊時代背景,使人們從一個側面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近代歷史。
中心人物:
張作霖,字雨亭,海城縣城西小窪村人。 幼時貧寒為人放豬,14歲時父歿隨母往鎮安縣投外祖父,干過賣包子、貨郎、木匠、獸醫等。十九歲甲午戰時入毅軍,次年離隊留鄉投身草莽,組「保險隊」,不久受撫再入官軍,歷任馬隊幫帶統帶、鎮守使、關外練兵大臣、中將師長、奉天督軍兼省長及東三省巡閱使等職,後被推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主政東北自治。
1926年率軍入京,翌年6月18日就任安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行使國家統治權,並組成北洋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1928年兵敗議和出京返奉。途中因以往抵制日本開礦設廠移民築港等侵華要求,被日軍於6月4月晨製造「皇姑屯炸車事件」炸成重傷,當日逝世,時年53歲。
⑵ 如何下載單田芳演播的評書《亂世梟雄》485回版求下載網
因為你是用手機上網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個用電腦上網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個圖標「點擊下載」,只要點擊它就能下載
問了問題要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請尊重他人勞動,謝謝
⑶ 單田芳評書在線亂世梟雄
下個懶人聽書,那裡邊有
⑷ 單田芳說的亂世梟雄與事實相符嗎
單田芳我們應該都聽說過。著名的評書人。我們應該有很多人都喜歡聽單田芳的評書。像他比較出名的評書應該是《隋唐演義》。確實聽單田芳說評書就像自己身臨其境一樣。再加上他的獨特的嗓音條件,所以人們都比較喜歡聽單田芳說書。他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把每一個人物的話語都像他自己說出來的那樣,
⑸ 單田芳《亂世梟雄》全集,誰有
有聲下吧。打包下載。
⑹ 求張作霖有聲小說mp3格式下載
⑺ 喜歡聽單田芳先生的評書,請書友們推薦幾個單先生講的關於英雄人物的評書,像亂世梟雄、亂蒲包與豐澤園這
你想學習精神,吸取教訓啊,那就別看什麼《白眉大俠》《隋唐演義》這些傳統,比較扯淡的故事了。
推薦你幾個評書
1 《曾國藩》,曾國藩比較接近歷史,可信度還是比較高,講述了曾國藩為大清朝嘔心瀝血,平叛太平天國的故事,非常精彩,比較能還原曾國藩的真實故事。
2 《太平天國》《天京血淚》,這和太平天國一起聽,講述了太平天國的興衰血淚,演繹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
這兩部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評書,屬於近代歷史評書,比《亂世梟雄》更加真實。
3《李自成》 也是比較真實的故事。建議和《明末遺憾》一起聽。
4《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不多說了。
5《安史之亂》和《大唐皇妃》一起聽,介於真實和藝術之間。
6《百年風雲》 近代史畫卷,氣勢磅礴,但不是以一個人展開的。
象其他一些《三俠五義》《隋唐演義》《龍虎風雲會》《大明演義》《薛家將》這些都寫爛了的書,就不要聽了,雖然精彩,但是太過於程式化,沒甚麼新意。
再跟你說一下,單田芳老師基本是不玩電腦的,更不要說網路知道了。。。。。
⑻ 單田芳評書之《亂世梟雄》
經考證:評書《亂世梟雄》乃單老師收集大量關於張作霖的資料後予以整理並按東北口語化以評書的藝術手段展現。所以只有錄制的影音,無實際書籍本身。
實在想要就下MP3版的吧,我想聽著總比看著要爽吧?
⑼ 單田芳評書下載mp3打包下載隋唐演義,亂世梟雄!!萬分感謝!!!
已發送,請查收~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