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聽書布穀鳥的故事
❶ 布穀鳥的傳說
傳說蜀王杜宇的宰相鱉靈,曾開通三峽,根治了蜀中水患。杜宇遂將王位相讓,並化成了杜鵑鳥,每到春天,就要不住啼鳴,鳴聲似乎喚人們「快快布穀」,因此被人們又稱為布穀鳥。
由於啼鳴不止,常常啼出血來,滴下的血就化成了火紅杜鵑。後來由李商隱寫進了「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千古凄怨的《錦瑟》。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一句詩說的,不過是杜鵑花「開時正值杜鵑聲」而已。
在歐洲,布穀鳥的叫聲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因為布穀鳥每年都在非洲度過冬季,到了3月份歐洲氣候轉暖時再返回來。交配後,雌性布穀鳥就准備產蛋了,但它卻不會自己築巢。
它會來到像知更鳥、刺嘴鶯等那些比它小的鳥類的巢中,移走原來的那窩蛋中的一個,用自己的蛋來取而代之。相對於它的體形來說,它的蛋是偏小的,而且蛋上的斑紋同它混入的其他鳥的蛋也非常相似,所以不易被分辨出來。如果不是這樣,它的蛋肯定會被扔出去。
布穀鳥的鳥蛋比其他鳥蛋早孵化。幼鳥出來後,會立刻把其他的蛋扔出巢外。它之所以這樣做, 是因為它不久就會長得很大,需要吃光養母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
布穀鳥的形態特徵
大杜鵑額淺灰褐色,頭頂、枕至後頸暗銀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藍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軸紋褐色,沿羽軸兩側綴白色細斑點,且多成對分布,末端具白色先端,兩側尾羽淺黑褐色,羽干兩側也具白色斑點,
且白斑較大,內側邊緣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兩翅內側覆羽暗灰色,外側覆羽和飛羽暗褐色。飛羽羽干黑褐色,初級飛羽內側近羽緣處具白色橫斑;翅緣白色,具暗褐色細斑紋。下體頦、喉、前頸、上胸,以及頭側和頸側淡灰色,其餘下體白色,並雜以黑褐色細窄橫斑,寬度僅1-2毫米,橫斑相距4-5毫米;胸及兩脅橫斑較寬,向腹和尾下覆羽漸細而疏。
❷ 布穀鳥的內容簡介
本故事以未來的一座虛構的城市作背景,講述了在特定的歷史時空條件下幾個年青人追求生活、愛情,探討生命、認知自我的過程。
主題詞:情感懸疑驚悚靈異科幻
❸ 關於布穀鳥的傳說。
布穀鳥的別名又叫杜鵑鳥,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
相傳上古時代,蜀地有一位很賢明的部落首領,名叫杜宇,人們尊稱他為望帝———寄託了百姓對他的殷殷期望。當時,有個叫鱉靈的人,望帝見他談吐不凡,頗有一番治世壯志,確實是個人才,便任命他為蜀國宰相。
過了幾年,四川盆地氣候變暖,酷熱異常。蜀國都城西北的玉壘山上積雪消融,洪水泛濫,大部分地區成了水鄉澤國,許多人流離失所。鱉靈帶領數萬名民工,叩石墾壤,疏浚河道,修築堤壩,植樹造林,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治理了水患,讓蜀地百姓重建家園。
當鱉靈凱旋都城時,望帝親自出郭迎接,並設宴為他慶功。這時望帝決心禪讓帝位,但又怕鱉靈不肯接受,便乘夜悄悄離開宮殿,隱居到西山修道去了。臨行前,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把帝位讓給鱉靈,新君帝號開明氏,希望百姓服從新主領導,不要以他為念。
不料這鱉靈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宮後,一闊臉就變,驕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國庫,於是橫征暴斂,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消息傳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鬱郁病故。
望帝死後,化作杜鵑,叫聲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來。但是,他至死沒有忘記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喚著「布穀———布穀」,催促百姓下田播種。因此人們又稱杜鵑鳥為布穀鳥。
(3)懶人聽書布穀鳥的故事擴展閱讀
杜鵑鳥,體型變化較大,一般在24-37厘米之間。都有一個長尾巴和強健的腿爪。中國最常見種為四聲杜鵑和大杜鵑。
常隱棲樹林間,平時不易見到。叫聲格外洪亮,每隔2-3秒鍾一叫,有時徹夜不停。雜食性,啄食松毛蟲、金龜甲及其他昆蟲,也吃植物種子。不營巢,在葦鶯、黑卷尾等的鳥巢中產卵,卵與寄主卵的外形相似。
廣泛分布於北極圈以外的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因嗜食昆蟲(尤其是毛蟲)而對農、林業有益,但對寄主的卵和雛鳥有相當害處,習性奇特,為鳥類中所罕見。
❹ 《永遠的布穀鳥》主要內容
永遠的布穀鳥裡面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個一個外國、中國好的故事、詩歌、這些故事都挺好的。
❺ 誰知道布穀鳥的傳說
海南民間故事:布穀鳥的傳說
從前,一座小山村裡住著十來戶人家,其中的一戶,雙親因故過世,只留下年幼的兩個小孩子。從此,兄弟倆相依為命。家裡實在窮困得沒辦法,他們只好上山去挖山薯煮熟了充飢。哥哥很懂事,每次煮熟了山薯,都會讓弟弟吃山薯下半部分的一大塊,自己僅吃上半部分的那麼一點點。村裡一個蛇蠍心腸的人,沒有可憐這一對無父無母的孩子,反倒起了惡念。他了解那位哥哥是怎樣跟弟弟分享山薯的。有一天,他偷偷對那位小弟弟說:你哥哥太貪心了,他一點都不疼你!山薯的下半部是最不好吃的,你沒看到他總是把山薯的下半部分給你吃,而自己卻把上半部分留給自己吃嗎?天下哪有這樣的哥哥呢?乾脆把他推到山薯坑裡算了!
小弟弟忽然覺得這位伯伯才是天底下最心疼自己的人,於是,他在心裡暗暗的說:哥哥啊,哥哥,我恨死了!第二天,他們又一次上山去挖山薯。這一次,他們挖到了一顆很大的山薯。山薯從好大的一個坑裡取上來,哥哥坐在坑邊拍著大山薯說:嘿嘿,這回有好吃的啦弟弟!而站在一旁默默不語的弟弟,又想起了那個「伯伯」的話,心一橫,就把哥哥往坑裡用力一推了下去。這一回,可憐的哥哥一頭栽進了山薯坑裡!
小弟弟把山薯弄回家煮熟吃了以後,才猛然發現哥哥給他吃的山薯的下半部分,又嫩又香;而哥哥留給自己的那些,既老又澀,甚至難以下咽。上當受騙了,上當受騙了!小弟弟,悔恨難當,他一邊大喊「哥啊,哥啊…」,一邊往山上跑去。最後,他看到了他的哥哥,而栽在山薯坑裡的他唯一的親骨肉,卻永遠無法回答他了。小弟弟悲痛已絕,他日夜守在山林里,一遍又一遍的哭喊:「哥啊,哥啊,哥啊」
後來,人們再也沒有看見過那位小弟弟回到村子裡。有人說,小弟弟變成布穀鳥了--我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你聽聽,布穀鳥那「哥啊,哥啊,哥啊」的聲聲鳴叫,不是小弟弟的滴血哭喊嗎?
❻ 布穀鳥叫聲,真實的錄音,我太想聽了。搜不到、
布穀鳥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中文名:杜鵑
英文名:Cuckoo
屬:鵑形目,杜鵑科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芒種前後,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點凄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穀布穀,布穀布穀」、「快快割麥!快快割麥!」、「快快播谷!快快播谷!」所以俗稱布穀鳥。,多數居住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林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杜鵑,包括所有北美的種類,會築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鳥;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杜鵑以寄生的方式養育幼鳥。
巢寄生是一種鳥類將卵產在其它鳥的鳥巢中,由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一種特殊的繁殖行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鷚(Anthus pratensis)餵食大杜鵑,就是一種種間巢寄生類型。大杜鵑是現有巢寄生鳥類80多種中最典型的一種鳥,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種其它鳥類的巢中。
巢寄生行為表現在:宿主的選擇,大杜鵑在繁殖期尋找與孵化期和育雛期相似、雛鳥食性基本相同、卵形與顏色易仿的宿主,多為雀形目鳥類。寄生時間上,大杜鵑多在宿主開始孵卵之前,乘宿主離巢外出時快速寄生產卵。春末夏初,便向北飛。它自己不會做窩,也不孵卵,平均每年產蛋2-10個,卻把產的蛋放在畫眉、葦蔦的巢窩里,讓這些鳥替自己精心孵化。而且它每飛到一個巢窩里只產一個.
巢寄生的協同進化,表現在宿主卵的形態特徵上。寄生者的卵在顏色、大?⒙尋叩刃磯嚳矯嬗腖拗饗嗨?但存有不顯差異。同時宿主對卵的分 辨模糊也是一個方面。對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鵑常表現在產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產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雛鳥孵 出,它有將義親的雛鳥推出巢外的習性,從而獨享 義親撫育,這樣對宿主繁殖成功率將降低。
傳說杜鵑啼血的杜鵑鳥應當就是特指的俗稱布穀鳥的四聲杜鵑。因為細加端詳,杜鵑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所以又有杜鵑花的顏色是杜鵑鳥啼血染成之說:「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全唐詩》 卷759成彥雄《杜鵑花》句)「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秋瑾)
據李時珍說:「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裝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民間廣泛流傳著「望帝春心托杜鵑」的故事,說的是在古代蜀國有個名叫杜宇的人,作了皇帝以後稱為「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杜鵑鳥之名,大概來源於此。
宋代的蔡襄詩雲:「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陸游也有詩曰:「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從今可無謂,傾耳舜弦聲。」詩中催耕的布穀鳥。即杜鵑鳥。南宋詞人朱希真的「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苟猶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鵑為催人「布穀」而啼得口乾舌苦,唇裂血出,認真負責的精神。
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凄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
❼ 布穀鳥叫遲了的劇情
本動畫片改編自金近的同名原著。春天來了,布穀鳥帶領著孩子們像往年一樣飛來山村,「布穀」、「布穀」地叫起來,想提醒人們快快播種谷種。它的叫聲引來很多動物和飛禽善意的嘲笑,它們都說今年它叫晚了,人們早把谷種播下去了,現在秧苗已經長出來了。
不相信的布穀鳥飛到農田一看,果然地上一片翠綠,在它的老朋友稻草人的解釋下,布穀鳥才明白,原來人們採取了科學種田法,現在可以早種早收。感到自己再也沒有用處的布穀鳥在稻草人的建議下,教孩子們叫起「早種早收」來,然而,它總覺得如此叫法實在別扭。
春天來了,布穀鳥像往年一樣又來到山村,「布穀!布穀!」的叫著催促人們快快播種稻穀種子。但是今年布穀鳥遇到很多動物和飛禽都說他叫晚了,人們早就把稻穀種子播下去了。布穀鳥不相信,親自到農田去看,果然地里的秧苗已經吐綠,在地邊稻草人的介紹下,布穀鳥恍然大悟,原來人們採取很多科學的辦法,使播種可以提前進行。布穀鳥感到不能再按自己的時間來山村了,明年一定要早些來叫「布穀!」。
❽ 《布穀鳥叫遲了》
布穀鳥叫遲了
在溪灘旁邊,長著一排楊柳樹,他們是春天的信號。春天剛來的時候,楊柳樹就最早爆出葉芽來。現在,每一棵樹都披上了綠衣裳,連那幾棵醒得最晚的栗子樹,也穿起淡綠色的襯衣來了。滿田滿畈的紫雲英,開出紫紅色的小花,望過去,像一大塊一大塊襯著綠色底子的紫紅色地氈。油菜花黃得像金子,又香又好看,還拿出最甜的蜜來,招待蝴蝶和蜜蜂這些客人。茶葉樹沒有什麼可招待的,只顧低著頭在長嫩葉子,已經長出很多很多啦。
春天忽然熱了起來,悶沉沉的,熱得蜜蜂都要打瞌睡了。就在這天晚上,下了一陣大雨,轟隆隆的,天空里響起了第一聲春雷。這是慶祝百花齊放的禮炮,這禮炮震醒了冬眠的蟲子,春天來了,青蛙蜻蜓這些客人都快要出來了。
第二天又是晴天,太陽很早就出來了。在山腳邊傳來了一種叫聲:「快快布穀!快快布穀!」聲音叫得很響、很急,這是布穀鳥叫的聲音,好心的布穀鳥今年又回到這個山村裡來,催促人們快快播種稻穀種子了。布穀鳥一聲又一聲地叫著,希望人們都聽見。慢慢的,東邊也叫起來了,西邊也叫起來了,不到幾分鍾的工夫,四面八方都響起了「快快布穀」的叫聲。在這個村子裡,誰都能聽到他們的叫聲了。
第一隻叫的布穀鳥,年紀最老,他每年春天總是到這個村子裡來叫的,已經有好幾年了,他很有經驗,知道什麼時候叫最合適,別的布穀鳥就跟著他叫。今年又跟往年一樣,等到春天最熱的時候就叫起來了。他叫得很響,調子也很好聽,村子裡的人們一聽到,就知道是他叫的。他就這樣的蹲在一棵大松樹下面,一聲一聲地叫著,叫得多好聽啊。
有一隻山雀,從遠處飛來,他扇著翅膀停在這棵大松樹上。
山雀剛站穩身子,就聽到「快快布穀」的叫聲,他低下頭去一看,果然有一隻布穀鳥蹲在大松樹下面叫。他就說:
「布穀鳥大哥,你叫得太晚啦。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叫呢?」
「你說什麼?」布穀鳥抬起頭來,看到說話的是松樹枝上站著的一隻山雀,「我叫得太晚啦?一點也不晚,我還是跟往年一樣地叫。要是叫得太早,天氣還冷,人們是不能播穀子的。」
「可是人們早就把稻穀種子播下去了,已經在秧田裡生根啦,我親眼見到的。」
「我不信,哪裡會這么早就播穀子的?」
「你要不信,就去瞧好啦。」
「用不著去瞧,講到播穀子,我比誰都懂得多。播得太早,穀子就不會抽芽。」
「那麼現在穀子都抽綠葉了,你還不相信?」
「不會的。」布穀鳥根本不相信山雀說的話,他又叫起「快快布穀」來了。
山雀看到布穀鳥不聽他的話,也就飛開了。
過了一忽兒工夫,又有一隻喜鵲飛到這棵大松樹上面來,喜鵲站在一根最高的松樹枝上,喳喳地叫著。
布穀鳥跟著喜鵲的叫聲又叫起來。這一回喜鵲來跟他說話了:
「布穀鳥弟弟,你叫得真好聽。」
布穀鳥聽到喜鵲說他好,心裡很高興,他說:
「你說好聽嗎,我一直是這樣叫的。」
「不過你叫得太晚了,人們早就把穀子播到秧田裡去啦。」
「不會的,我知道該什麼時候播穀子,我有老經驗,難道還會錯嗎?」
「不信你去看看吧,穀子都抽出綠葉來了。」
這回布穀鳥有點不放心起來,他想,山雀是這么說,喜鵲也是這么說,那大概是真的,他來不及再跟喜鵲說話,就嘟的一下飛開去了。
布穀鳥飛到山坡下面的田畈里,看到那裡有一塊秧田,稻穀種子真的播下去了,已經扎了根,綠綠的秧苗葉子也學會輕輕地點頭啦。這不是秧苗嗎?一點也沒有錯。
秧田中間站著一個稻草人,戴一頂破草帽,手裡拿著一支長竹竿,竹竿頭上還縛著一把破蒲扇,他守在這里,不讓貪嘴的麻雀來偷吃稻穀種子,現在穀子都長成秧苗了,他的工作輕松多了。他看到這只布穀鳥飛來,以為是一隻什麼害鳥,正要拿竹竿去打,一看是只布穀鳥,就笑嘻嘻地說:
「你是布穀鳥吧,我以為是一隻什麼壞鳥呢。剛才我聽到的,你怎麼還叫『快快布穀』?別叫布穀啦,你看秧苗都長得這么大了。」
布穀鳥站在稻草人對面的田塍上,眨巴著眼。他有點相信,又有點不相信,他問:
「這是什麼時候播的穀子,真的有這么早嗎?」
稻草人點點頭,摸一摸鬍子,慢吞吞地說:
「真的。我告訴你吧,人們播穀子,比往年早了,今年春天來得特別早,你怎麼會不知道呢?」
布穀鳥聽得有點發呆了,他對稻草人說:
「我總以為還沒有到時間哩。」
稻草人摸摸鬍子,也說:
「我看,你也該叫得早些了。」
布穀鳥覺得怪不好意思,人們早就播下了穀子,他還在叫「快快布穀」,真害臊啊。他對稻草人說:
「那看來是真的了,人們真的提早播穀子了。」
這時候,遠處傳來「快快布穀」的叫聲。稻草人聽了,對著布穀鳥笑笑。
「那我還得告訴孩子們去,要不,他們以為人們還沒有播穀子呢。」
布穀鳥說著,翅膀一扇就飛開了。
這只老布穀鳥飛遍了整個山村,告訴他的兒子、女兒和孫兒、孫女們,不要再叫「快快布穀」了。那些年輕的布穀鳥不知道該叫什麼好,老布穀鳥說:
「你們等著吧,明天早晨太陽出來,我叫什麼,你們就跟著叫什麼。」
年輕的布穀鳥們真的不叫「快快布穀」了,本來早晨太陽出來以後,他們就要叫的,這天早晨他們老不叫,就是因為老布穀鳥想不出該叫什麼好。他又飛去找稻草人出個主意。稻草人說:
「你看,再過些日子人們就要插秧了,你就催他們快快插秧吧。」
布穀鳥飛回來,蹲在大松樹下面,叫了起來:
「快快插秧!快快插秧!……」
不到幾分鍾的工夫,整個村子裡的布穀鳥都叫開了,他們就學著老布穀鳥叫。
這天晚上,老布穀鳥睡在窩里想,布穀鳥總是布穀鳥,他們就是催促人們快快播下穀子去,要是叫的是別的意思,那麼他們就不是布穀鳥了。假使明年的春天還是來得早,他決定明年要叫得早,再不能落在時間的後面叫「快快布穀」了,要是還落在後面,那多不光彩啊。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55251/
❾ 關於杜鵑鳥殘忍的故事
殘忍的故事就是杜鵑啼血。
傳說古代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他的皇後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奸人所害,凄慘死去。他的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後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的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後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給它起名叫杜鵑花。
那皇後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子歸,子歸」,終究鬱郁而逝。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
(9)懶人聽書布穀鳥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杜鵑的傳說
傳說杜鵑啼血的杜鵑鳥應當就是特指的俗稱布穀鳥的四聲杜鵑。因為細加端詳,杜鵑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
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所以又有杜鵑花的顏色是杜鵑鳥啼血染成之說:「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全唐詩》 卷759成彥雄《杜鵑花》句)「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
參考資料來源:
杜鵑啼血-網路
杜鵑鳥-網路
❿ 布穀鳥..不如歸去 為什麼布穀鳥的叫聲被古人稱做「不如歸去」有什麼故事嗎
其實,叫「不如歸去」的,是杜鵑鳥,而叫聲為「布穀-布穀」的才是布穀鳥,布穀鳥是杜鵑的一種,不是叫「不如歸去」的那種,還有一種鷓鴣鳥,叫聲極像「行不得也-哥哥」,都是文人賦予了鳥鳴聲極富想像力的詩情畫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