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選材特點
① 仿照 《明湖居聽書》 的手法,用比喻、同感的修飾手法,寫下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這個嘛,還用說嗎,自己想唄,很簡單的 隨便寫寫 只要語句通順
還有是通感不是同感.........只要含有通感的修飾手法就行了!
樓上說的是樓主問的問題嗎?自己懶 去網路復制一下就草草完事了?太不負責了。
② 明湖居聽書閱讀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當前位置:學員主頁 --> 作業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劉韶娟(輔導教師) 發布時間: 2011-04-20 16:25:34
作業要求: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提交時間:5月19日以前。
請編輯好格式後直接提交,勿用附件。
提交者:
張艷茹(學員) [提交時間: 2011-04-29 10:13:26 ]
答題內容: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大流一中 張艷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一切以應付考試為中心,教師滿堂灌,充當"單放機";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了錄音機"。學生在情感、語言、思維、個性等方面處於被動、壓抑的狀況,課堂氣氛是緊張、冷漠的。這種狀況是與理想課堂的精神不相符合的。為了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充分的發展,必須改變這種狀況,代之以師生雙向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動心"樂學,"動腦"多思,"動口"多說,"動手"多做。
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並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要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教師要解開學生的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教師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即教師在課堂中既是積極參與者,又是導學者;既課程的開發者,又是學生潛能的發現者。教師通過平等地參與學生中去。
生活動,並貢獻個人意見與經歷,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學生消除對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使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應精講少講,騰出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教學組織形式。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選擇和組合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效益。
語文課堂教學中,適量地引進富有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的內容,既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意象和精神,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這樣做不僅有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得到創造美的享受。下面以《明湖居聽書》一課為例,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
《明湖居聽書》
教學重點:(1)體味「通感」修辭的美妙藝術效果,學習「通感」修辭手法的准確運用。比較《明湖居聽書》和《琵琶行》音樂描寫的同中之異。
教學難點:把聽覺方面的感受,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描寫出來。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我嘗試上了一堂「導入一賞讀一研討一練寫」的「創新」課。
導入
首先創設情境。聽錄音《青藏高原》。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激越高亢,主旋律跌宕起伏,學生聽得用心,情緒亢奮,這支歌為這堂課的教學營造了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激起了同學們的情感波瀾。(聽完歌,我問:「這首歌唱得如何呢?」學生:「唱得好。」)
可是如何就把這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描寫出來呢?我們先來賞讀《明湖居聽書》用什麼手法來描寫白妞演唱技藝的,共同探討一些方法來把《青藏高原》的演唱藝術描寫出來。
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就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體作用,目的明確後,自然引到賞讀《明湖居聽書》描寫白妞演唱技藝的兩段上來(王小玉便啟朱唇……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賞讀
初讀這兩段,我們是否覺得白妞演唱得很美呢?我們並未親耳聽,而只是讀小說,用眼看文字,為什麼能在聽覺上獲得美感呢?
由於作者寫作時運用了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來描寫演唱藝術,因而覺得很美。下面我們來品讀作者是怎樣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
(把問題定向,讀中思考、討論,完成賞讀)提三個問題:
(1)按白妞演唱時聲音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幾個階段呢?
(起始一發展一跌宕一高潮一結束)
(2)找出運用通感修辭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的句子,仔細品味通感的准確運用和收到的藝術效果。
(通感句是把哪兩個感覺溝通的?本、喻體的相同點在哪裡?)
(3)總結本課描寫演唱技藝的方法。
A、演唱過程分階段(按聲音高低、緩急)。
8、巧用比喻(通感):先點出感受到的音樂(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可體驗的感覺),再溝通視覺形象。特點是從視覺設喻。
研討
剛才我們共同賞讀了《名湖居聽書》,同學們,誰還記得上學期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描寫演奏技藝的詩?
(一)學生憶誦《琵琶行》第二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聲如裂帛」)。同學們,同屬演奏和演唱的描寫有何同中之異呢?學生討論發育。
問題設計:(1)同樣用比喻描寫演奏技藝,與《明湖居聽書)運用比喻一樣嗎?(2)總結兩課音樂描寫的同中之異。
A、同是巧用比喻,但《琵琶行》用類似或熟悉的聲音設喻;《明湖居聽書)用特殊的比喻——通感來溝通各種感覺,主要是從視覺角度設喻。
B、同有妙語點睛,但關鍵處《琵琶行)直接解說;《明湘居聽書》直接講感受,又使用了比喻。
(二)擴展延伸。下面再賞讀選自《西廂記》的《崔茸篙夜聽琴》的三支曲於。(出示投影片)
【天凈沙】莫不是步播得寶髻玲瓏?莫不是裙拖得環佩叮咚?莫不是鐵馬兒檐前驟風?莫不是金鈞雙控,吉丁當敲響簾櫳?
【調笑令】莫不是梵王宮,夜擅鍾?莫不是疏竹滴鐮曲襤中?莫不是牙尺剪刀聲相送?莫不是漏聲長滴響壺銅?潛身再聽在牆角東,原來是近西廂理結絲桐。
【禿廝兒】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喚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思考問題並討
③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簡單的一段話,道出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可如今,不少語文閱讀課過於偏重於內容、情感,而不教語言,不導寫法,不練表達。而作文教學,卻只注意去研究如何上好作文指導課,而不注重從經常的大量的閱讀教學中教學生學作文,「作文難」成為了學生們普遍的心聲。可見,作文難的症結其實還在閱讀教學中。那麼,如何在閱讀中滲透作文教學呢?葉聖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是「例子」就意味著它隱含某種規律,意味著它就是一種示範。從「例子」中可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可以領悟到表達的思路,還可以模仿到寫作的技巧……總之,「例子」是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之間的一座橋梁。因此,我們天天進行的閱讀教學,既要教讀,也應教寫,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任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語文知識的傳授與作文基本功的訓練科學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去領會寫作技巧,並用學到的知識去寫作,才可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④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推進作文教學》有哪些理論書
著名作家張志公先生這樣談寫作基本功:「學字、學句、學篇章,這就是寫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練好了,就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本功練不好,肯定寫不出好文章來.」而字、句、篇章的學習得力於大量的閱讀,但是如果學生只是盲目地閱讀,不懂得從文章中學習有效的作文方法,如構思、選材、布局等,即使讀再多的書,也是徒勞無功的.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經常指導和慢慢培養.我認為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地密切配合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有效的方法之一.
葉老曾說過:「閱讀得其法,寫作能力也隨之增長.」可見,閱讀之法是寫作之法的基礎.我在多年的閱讀教學中,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教材中的範文為拐杖,用每一篇範文的特色作墊腳石,幫助學生走出了作文難寫的困境.下面我以河大版八年級(上)課文《明湖居聽書》為例談談我的教學方法.
一、審題立意
二、選材剪裁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選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因此,選材必須緊扣主題,而且不但要讓學生弄清文章主要內容,還要指導他們理解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明湖居聽書》這篇文章圍繞「聽書」這一中心寫了「觀眾聽白妞說書」這一中心事件,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還要不惜筆墨寫聽書場景,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及聽眾的反應與評價?這是否偏離了主題?通過認真分析得出,這些內容更好地烘託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很好地突出了中心.學生從中明白了作文選材的原則:寫作的素材可以根據主題進行剪裁,根據主題的需要決定主次詳略等.
三、布局謀篇
明確了文章的主題,選擇了適當的材料,並不一定能寫成一片好文章,還需有合適的結構,把材料組織起來,巧妙地表達主題.看來一篇文章的結構也要服從於表現主題的需要,適應不同體裁的特點.因此,閱讀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弄清課文的層次結構,理解其好處.
《明湖居聽書》雖然是中篇小說的節選,但故事情節相對完整,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大段:聽書前;聽書中;聽書後.作者先寫戲院子座無虛席的盛況:聽眾之多,聽眾之廣,再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演唱,層層襯托,層層鋪墊,層層設懸,吊足了聽眾胃口之後,再讓白妞亮麗登場,收到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動人效果.學完這篇課文,學生自己寫作時,會認真思考如何巧妙地安排文章結構,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
四、煉詞造句
主題、材料、結構都確定了,可也還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最後還要落實在語言表達上,因此煉詞造句也是寫文章的重要基本功.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每篇範文中學習生動、鮮活的詞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明湖居聽書》中在寫白妞說書時,使用了大量排比、對偶、誇張、博喻等修辭方法,寫了白妞唱腔的變化特點,表現了白妞的絕技.我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語句的成功之處,並反復朗讀,然後讓學生進行仿句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其他不同特色的範文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分析範文中開頭結尾的方法,過渡照應的方法,恰當的寫作順序,畫龍點睛的議論,生動形象的描寫……使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有「法」可依.
「讀書費力,作文省心.」我們只要在閱讀教學中多下一些功夫,使學生在閱讀中學到更多的寫作知識與技巧,再加上學生平時勤奮練習和老師在寫作課適當的點評,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慢慢提高的.
⑤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
著名作家張志公先生這樣談寫作基本功:「學字、學句、學篇章,這就是寫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練好了,就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本功練不好,肯定寫不出好文章來。」而字、句、篇章的學習得力於大量的閱讀,但是如果學生只是盲目地閱讀,不懂得從文章中學習有效的作文方法,如構思、選材、布局等,即使讀再多的書,也是徒勞無功的。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經常指導和慢慢培養。我認為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地密切配合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有效的方法之一。 葉老曾說過:「閱讀得其法,寫作能力也隨之增長。」可見,閱讀之法是寫作之法的基礎。我在多年的閱讀教學中,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教材中的範文為拐杖,用每一篇範文的特色作墊腳石,幫助學生走出了作文難寫的困境。下面我以河大版八年級(上)課文《明湖居聽書》為例談談我的教學方法。 一、審題立意 二、選材剪裁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選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因此,選材必須緊扣主題,而且不但要讓學生弄清文章主要內容,還要指導他們理解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明湖居聽書》這篇文章圍繞「聽書」這一中心寫了「觀眾聽白妞說書」這一中心事件,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還要不惜筆墨寫聽書場景,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及聽眾的反應與評價?這是否偏離了主題?通過認真分析得出,這些內容更好地烘託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很好地突出了中心。學生從中明白了作文選材的原則:寫作的素材可以根據主題進行剪裁,根據主題的需要決定主次詳略等。 三、布局謀篇 明確了文章的主題,選擇了適當的材料,並不一定能寫成一片好文章,還需有合適的結構,把材料組織起來,巧妙地表達主題。看來一篇文章的結構也要服從於表現主題的需要,適應不同體裁的特點。因此,閱讀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弄清課文的層次結構,理解其好處。 《明湖居聽書》雖然是中篇小說的節選,但故事情節相對完整,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大段:聽書前;聽書中;聽書後。作者先寫戲院子座無虛席的盛況:聽眾之多,聽眾之廣,再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演唱,層層襯托,層層鋪墊,層層設懸,吊足了聽眾胃口之後,再讓白妞亮麗登場,收到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動人效果。學完這篇課文,學生自己寫作時,會認真思考如何巧妙地安排文章結構,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 四、煉詞造句 主題、材料、結構都確定了,可也還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最後還要落實在語言表達上,因此煉詞造句也是寫文章的重要基本功。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每篇範文中學習生動、鮮活的詞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明湖居聽書》中在寫白妞說書時,使用了大量排比、對偶、誇張、博喻等修辭方法,寫了白妞唱腔的變化特點,表現了白妞的絕技。我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語句的成功之處,並反復朗讀,然後讓學生進行仿句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其他不同特色的範文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分析範文中開頭結尾的方法,過渡照應的方法,恰當的寫作順序,畫龍點睛的議論,生動形象的描寫……使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有「法」可依。 「讀書費力,作文省心。」我們只要在閱讀教學中多下一些功夫,使學生在閱讀中學到更多的寫作知識與技巧,再加上學生平時勤奮練習和老師在寫作課適當的點評,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慢慢提高的。
⑥ 明湖居聽書 中描寫白妞歌唱的語句有哪些體會並概括他們表現了說唱者哪些特點
白妞說書實際上是一種演唱,演唱的音樂訴之於人的聽覺,難以用語言描繪。本文作者巧妙地運用多種方法,把白妞的歌聲描寫得生動可感。
第一,作者准確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節奏。「初不甚大」——演唱的開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繼續發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於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第二,多角度生動設喻。有的從感覺設喻,通過描寫感受來表現音樂。如描寫王小玉初唱時那種並不甚大的聲音,「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通過比喻把人們的感覺器官與聽覺器官溝通起來,從而表現了音樂給人帶來的甜潤、舒暢的美感。有的從視覺設喻,通過描寫人們聽音樂時彷彿眼之所見來表現音樂。比如寫視覺形狀的,用「像一線鋼絲拋人天際」描寫「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用「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險,愈險愈奇」描寫演唱『『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用「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弦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描寫王小玉『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現出白妞的歌聲高亢、挺拔,曲折、輕快的特點。又比如寫視覺色彩的,說聲音低細下來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既著眼於形,又著眼於色,表現了聲音的飛揚和美妙。還有從聲音方面設喻的,如描寫黑妞說書的清脆和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描寫弦子與演唱合鳴清脆、熱烈,「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選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沒有聽過的、不容易體會的、難以描述的演唱,能受到事牛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過宏觀和微觀結合、多角度運用比喻的方法,使讀者對於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藝不僅有整體的節奏感,而且有具體的細節感受;不僅能似乎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能似乎看到千姿百態的形象,獲得沁人肺腑的輕松暢快的感受。
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作者不僅從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寫,包括對人物衣著、相貌、舉止的描寫和音樂描寫,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側面描寫。
一是戲園盛況的描寫。來聽說書的觀眾之多,觀眾身份之復雜,到場的時間之早,無不從側面烘託了白妞說書的吸引力。
二是琴師的精彩彈奏。「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既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也是對白妞技藝的襯托。
三是黑妞的出色演唱。文章先描寫黑妞的演唱「百變不窮」,使聽眾「以為觀止」,把話說到極處,似乎無以復加;然後引出觀眾的評論:『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確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為白妞說書作了烘托和鋪墊。
四是觀眾的評論。除了上面提到的觀眾對黑妞和白妞的對比評論外,在白妞說書結束之後,文章專 門安排了一段夢湘先生等人對白妞說書的盛贊。「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於我心有戚戚焉」,「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眾語言,把聽過白妞說書以後的陶醉感形容得貼切而生動,極為有力地從側面烘託了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聲音初不 甚大……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通過聽者感覺,描寫了聲音的甜潤,使人暢快。
「越唱越高……愈險愈奇。」——通過聽者視覺,描寫了聲音的高亢、挺拔。
「陡然一落……周匝數遍。」——通過聽者視覺,描寫了聲音的曲折、輕快。
「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直接描寫聲音由低細到消失。
「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縱橫散亂。」——通過聽者視覺,描寫了聲音的飛揚和美妙
「這一聲飛起……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通過聽者聽覺,用熟識的聲音表現未曾聽過的聲音,描寫了聲音的清脆、熱鬧。
「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直接描寫聲音的停止。
⑦ 這樣的內容怎樣擬定作文題目(要求題目新穎、獨特) 她心意是好的,但行為不端。
話題作文是一種開放性的作文命題。
比如命題作文「第一次」,作文的主題大致只能是「第一次做某某事,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或給人何種啟發」;行文的內容也無非是記敘「第一次做什麼的」、「怎麼做的」,然後結尾再加以升華。可以說,命題作文對文章的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限制。
但如果「第一次」是一個話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們盡可在「主題與話題相關」的基礎上,展開發散思維,開拓出許許多多的思路。
正因為話題作文強調的是相關,考生總是可以在話題的范圍內開發出許多主題,文章要寫什麼主題,完全是考生自己的事。這篇作文是寫成記敘文、議論文還是其他什麼文體,考生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話題作文為考生充分發揮寫作才能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圍繞話題、自由擬題是話題作文形式上開放的一個顯著特點。中考閱卷時,題目的好壞雖不是決定評分標準的因素,但其實誰都清楚,題目的好壞也能直接影響作文得分的高低。考場作文於評卷老師而言,猶如一個羞澀的新嫁娘站在挑剔的公婆面前,要想給「讀者」留下一個難忘的第一印象,「考生」就要善於「打扮」,亮出你的動人之處,讓閱卷老師「一見鍾情」。顯然,好的題目就是一個亮點。俗話說:「佛靠金妝,人靠衣妝。」我們則可以說:「文靠題妝,題靠妙妝。」有人將傳神的文題比喻成美人顧盼生姿的一笑,給人以美感。看來好的題目確實是打動閱卷老師「芳心」的重要武器,是贏得作文高分的訣竅之一。
但考生很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標題的擬定上往往只是簡單的敷衍了事,而沒有給讀者留下驚鴻一瞥的印象。考生在擬題中常犯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 信手把話題拈來作題目。
話題本身不是題目,只是給考生提供一個寫作的范圍,這個寫作范圍外延較為寬廣,內涵相當豐富。「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只有把話題的范圍「化大為小」,「化虛為實」,使之具體化,標題才能給讀者一個醒目的印象。如果照搬話題,顯然是沒有注意話題作文中「自擬題目」的要求。例如:2001年湖北省潛江市的中考作文。「以『錢』為話題,體裁不限,可敘事,可介紹,可議論,只要與錢有關就行,自擬題目。」有些同學就直接以「錢」為題目,有的以「正確認識錢的作用」為題目,雖然都扣了話題,但前者題目過大,太寬泛,沒有針對性;而後者的標題似乎缺乏文采。如果寫一個人痴迷於收藏各種錢幣的故事,不妨以「錢痴」為題;如果論述錢本無好壞之分,完全是人的善惡觀在作祟的道理,就不妨以「錢,何罪之有」、「為錢正名」或「錢眼看人生」為題,就顯得非常具體形象了。
第二. 題目缺少新意,更無創造性。
這樣的標題就象一杯無味的白開水,在浩如煙海的文題中顯然是不能吸引住讀者
的目光。例如:北京地區2000年模擬考試的作文,以「風」為話題。我們都能想到以「風」的本義為題。如寫自然界的微風、大風、狂風,但這樣一來,題目就落入了俗套,單調而又乏味。其實,我們可以由它的本義引申開來:如寫「逆風飛揚」一展風采;可以想像「假如我是風」豪情萬種;可以抒發「風過也,正傷心」的惆悵;也可以寫寫「吹皺一池春水」的喜悅------這樣的標題優美、生動、很有詩意,這樣的文章自然能擁有觀眾緣,得高分。
第三. 題目不精練,顯得冗長呆板。
俗話說「濃縮就是精華」。文章的標題應該是作品思想、內容的高度提煉,是作者智慧
的化身。冗長的標題會給人以拖沓的感覺,短而小的標題給人以一種干練的印象,使讀者怦然心動。舉語文課本為例:《絕唱》初選入教材時,原題為《明湖居聽書》。比較而言,原題不如改後的標題簡潔,尤其是一個「絕」字,高度概括了白妞高超嫻熟的說唱技巧,「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這是原題所無法達到的境界。再如:魯彥的《聽潮》,一個「聽」字,意境全出。「潮」本來是一種視覺形象,用聽覺來寫,別有一番韻味。所以說文章的題目也需要通過作者的提煉,才能煥發出美的光華。
那麼,怎樣巧擬文章的標題,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呢?
一.妙用修辭,平添情趣美。
從美學上說,人的審美眼光是獨特的,但是對美的追求卻是一致的。美總是藉助聯想和想像的翅膀,以感情為鋪墊,並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擬寫文題時,巧用修辭,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顯得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1. 擬人式
例如:2002年常州市中考話題作文,「人們可以改變環境,環境可以改變人------人們的習慣可以改變,人們的觀念也可以改變------學習方式可以改變,生活態度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改變。請以『改變』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寫你的經歷,體驗,可以談你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編故事。題目自擬。」考場佳作的標題有《「耳朵」挑食》。擬題跳出了常規定勢思維的窠臼,把耳朵擬人化了,並以耳朵的挑食為線索,演繹了「真話」逐漸失落的故事,抨擊了社會的不良現象,激起了讀者強烈的研讀興趣。《一張漁網的訴說》、《死去的風箏》、《哭泣的老樹》,都讓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又如2002年南昌市、太原市中考作文,以「幸福」為話題。題目《雪花的快樂》、《無憂鳥》,把自然界的物寫得很有靈性,附著人的感情色彩,體現了幸福需要感悟的真諦。另外如《選擇生活的色彩》、《讓信仰作主》、《陽光的腳步》等都令人耳目一亮,博得評分老師的好感。
2. 比喻式
例如:2002年鹽城市中考話題作文,「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結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興嘆』的情景總時有發生;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堅韌不拔,靠的是團結協作,靠的是勤奮學習,靠的是踏實苦幹,靠的是-----請以『靠』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等,題目自擬。」 考場佳作的標題《愛的港灣》。標題用比喻的手法,把家視為停泊風浪的港灣,准確而又形象的點擊「靠著這份愛,我們在家的港灣度過一個個春秋;靠著這份愛,我要乘風破浪,而父母將青春常在」的主旨。又如以「誠信」為話題。標題《誠信是金》、《一諾似千金》,用比喻的修辭把「誠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如以「誠實」為話題,標題《誠實就是財富》,把誠實這種美德比作財富,有力的證明了只有用誠實才能換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的主題。又如以「奉獻」為話題。標題《最後的燭淚》,含蓄生動,用比喻來象徵姥姥無私奉獻到了生命的盡頭,包含了對姥姥一生奉獻的無言又無盡的歌頌,形象貼切,不落窠臼。
2.反問、設問式
例如:2002年連雲港市中考話題作文,「選擇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在人生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選擇朋友、選擇學業、選擇職業------選擇高尚或卑劣、選擇積極與頹廢、選擇歡樂或憂愁------也許你曾經選擇過,也許你正在選擇著,也許你即將面臨選擇。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無論你的選擇是對還是錯,生命都不會給你第二次選擇。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機會,把握每一次。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標題《安能取熊掌而舍魚?》(反問)、《究竟誰錯了》、《林黛玉非死不可嗎?》(設問),把問句形式用於標題,能有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去追尋其中的答案。
3. 對比式
例如:2002年貴陽市中考作文題,以「回報」為話題,擬題有《回報與索取》。又如以「誠信」為話題,擬題有《誠信與虛偽》、《對與錯》、《走出與回歸》、《白雪紅梅》。標題兩相對照,孰是孰非,一目瞭然,使讀者未讀全文就留下思考的空間。
4. 引用式
文題中恰當地引用一些成語或名句,能達到言簡意賅、精練凝重的效果,使你的文章增加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蘊,更顯典雅蘊籍,富於文學情趣。例如:2002年貴陽市中考作文題,以「收藏」為話題,自擬題目。標題《昨夜星辰昨夜風》,這是李商隱詩《無題二首》第一首的起始句。寫的是由今宵情景引發對昨夜的追憶。在這里借來表達對昔日友情的回味與珍藏,可謂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再如:2002年湖北襄樊市以「信任」為話題的中考作文。標題《一句話、一輩子》引用流行歌曲《朋友》中的歌詞,簡單朴實中會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又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以「明天」為話題)、《曇花一現》、《小城春秋》(以「改變」為話題)等,都能體現作者「厚積薄發」的語言魅力。
5. 對偶式
標題用對偶的形式列出,對仗工整,韻律優美,也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夏之終曲 冬之序歌》,生動的表現了九月的季節特點(2002年雲南省以「盼」為話題的中考作文)。《生於改變 死於頑固》(2002年常州以「改變」為話題的中考作文)。
6. 雙關式
例如:北京地區2000年模擬考試的作文,以「風」為話題。《北京「風」情》,標題一語雙關,既讓人感受到北京初春時節風的威力,又寫了北京的民俗風情,可謂一舉兩得,渾然天成。再如標題《生命「誠」可貴》、《減負不能隨意減「副」》,用諧音、雙關的手法使得文章標題意味深長。
其它如排比式:標題《那山、那水、那人》等也顯示了修辭運用上的獨具匠心。
二.妙改名句熟語,轉換意境美
對名詩名句、成語熟語等進行翻新改造,使作文標題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如以「改變」為話題。標題《江山易改,本性可移》一改約定俗成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標題在立意上就顯得聲勢奪人,別具一格。又如標題《授我以魚,還須授我以漁》,此標題一看即知由熟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化用而來,個性獨特,角度新穎。《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該標題不但觀點鮮明,同時化用裴多菲的名句「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比起眾多考生的一般性標題,顯得要別致新穎多了。再如標題《酒好也怕巷子深》由熟語「酒好不怕巷子深」變化而來。這樣的轉換,使文章標題別有一番洞天,自有道不盡的奧妙,猶如一枚青橄欖,使讀者反復咀嚼,再三玩味。
三.巧「賣關子」,妙設懸念美。
懸念即疑團,在標題中妙設懸念,巧賣關子,能產生一種攝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如教材中的《死海不死》,名已為「死」海,又為何說其「不死」?原因何在?這樣看似矛盾的組合大大調動了讀者閱讀的熱情。題目中的重重迷霧,直到閱讀完全文方能柳暗花明。例如:2002年青海省中考作文題,以「寬容」為話題。標題《美麗的謊言》,謊言是具有欺騙性的,肯定是虛假的,醜陋的,又為何冠以「美麗」來修飾?題目巧用逆向思維,以違反生活常理的語言擬題,使作文題目鮮亮奪目。再如陝西省中考話題作文題,以「感受生活」為話題。如《溺水的游魚》,人人皆知水是魚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怎麼游魚會溺水呢?又如以「明天」為話題,標題《假如明天沒有太陽》、《如果沒有明天》也能激發讀者追溯文章本末,慨嘆妙筆生花的思維空間。
四.舊瓶裝新酒,再現「創造美」。
名著是中學生課外閱讀中面大量廣的精品庫。在這個精彩紛呈的文字殿堂中,有許多是我們熟悉而可以開發的話題資源。找到名著與現實生活的切入點,古為今用,借古人之嘴來說今天的話題,用老故事來闡述新道理,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更能體現創造美的能力。例如《威尼斯商人新傳》、《紅與黑》、《葛朗台的新生》、《無情未必真豪傑》、《北京南城菜市口懷古》、風雨《紅樓夢》、《選擇三疊》就是2002年高考作文探奧《心靈的選擇》中此類文題的精品,同樣也值得在中考擬題中思考、運用。利用熟知的名著擬題,不但可以體現一種積累能力,更可以體現內涵豐富的語言功力,再現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學畫面,化原始的純朴美為創造的美。
五.巧用標點,增加表現美。
例如:2001年徐州市中考作文題:以讀書為話題,可以記敘、總結、介紹、質疑,與作品中人物對話均可。擬題有《誰是打虎英雄?》、《不要等「劉備》。再如「同學正處在獨立人格形成的時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學著尊重別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幫助時道聲謝,妨礙別人時道句歉------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視:遭人冷落,被人揭短-----總之,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請以『尊重』為 話題,自由擬題。」標題有《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自尊?自辱?》、《3-1=0》。給文題增設一個恰到好處的標點符號,能有助於增強標題的表現力,化腐朽為神奇,起到文字難以替代的作用。
當然,擬題方法不僅僅是這五種,這需要各位考生對這些擬題悉心揣摩,並靈活機智地加以借鑒,用足才情,才能把話題作文的標題這一文章的眼睛美化得熠熠生輝,流盼垂青,真正成為內容的亮點。
呵呵。不知道樓主喜歡哪一類,樓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阿。雖然繁瑣點但是細致全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李憑彈箜篌引 琵琶行 明湖居聽書聲音的對比
《明湖居聽書》(劉鶚):
1、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2、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3、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
李憑彈箜篌引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1、《琵琶行》片段中是通過什麼角度描寫聲音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 正面
凝絕不通聲暫歇 描寫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 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 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 側面
唯見江心秋月白 描寫
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側面描寫中是通過環境烘托表現音樂美妙
2、《聽穎師彈琴》中各是通過什麼角度描寫聲音的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 正面
天地闊遠隨飛揚。 描寫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側面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描寫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
側面描寫中通過描寫聽眾感受表現樂聲美妙
3、《李憑箜篌引》各是通過什麼角度描寫聲音的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側面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描寫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正面描寫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側面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描寫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側面描寫時通過描寫音樂效果表現樂聲動人
⑨ 話題作文如何擬訂題目
話題作文是一種開放性的作文命題。
比如命題作文「第一次」,作文的主題大致只能是「第一次做某某事,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或給人何種啟發」;行文的內容也無非是記敘「第一次做什麼的」、「怎麼做的」,然後結尾再加以升華。可以說,命題作文對文章的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限制。
但如果「第一次」是一個話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們盡可在「主題與話題相關」的基礎上,展開發散思維,開拓出許許多多的思路。
正因為話題作文強調的是相關,考生總是可以在話題的范圍內開發出許多主題,文章要寫什麼主題,完全是考生自己的事。這篇作文是寫成記敘文、議論文還是其他什麼文體,考生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話題作文為考生充分發揮寫作才能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圍繞話題、自由擬題是話題作文形式上開放的一個顯著特點。中考閱卷時,題目的好壞雖不是決定評分標準的因素,但其實誰都清楚,題目的好壞也能直接影響作文得分的高低。考場作文於評卷老師而言,猶如一個羞澀的新嫁娘站在挑剔的公婆面前,要想給「讀者」留下一個難忘的第一印象,「考生」就要善於「打扮」,亮出你的動人之處,讓閱卷老師「一見鍾情」。顯然,好的題目就是一個亮點。俗話說:「佛靠金妝,人靠衣妝。」我們則可以說:「文靠題妝,題靠妙妝。」有人將傳神的文題比喻成美人顧盼生姿的一笑,給人以美感。看來好的題目確實是打動閱卷老師「芳心」的重要武器,是贏得作文高分的訣竅之一。
但考生很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標題的擬定上往往只是簡單的敷衍了事,而沒有給讀者留下驚鴻一瞥的印象。考生在擬題中常犯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 信手把話題拈來作題目。
話題本身不是題目,只是給考生提供一個寫作的范圍,這個寫作范圍外延較為寬廣,內涵相當豐富。「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只有把話題的范圍「化大為小」,「化虛為實」,使之具體化,標題才能給讀者一個醒目的印象。如果照搬話題,顯然是沒有注意話題作文中「自擬題目」的要求。例如:2001年湖北省潛江市的中考作文。「以『錢』為話題,體裁不限,可敘事,可介紹,可議論,只要與錢有關就行,自擬題目。」有些同學就直接以「錢」為題目,有的以「正確認識錢的作用」為題目,雖然都扣了話題,但前者題目過大,太寬泛,沒有針對性;而後者的標題似乎缺乏文采。如果寫一個人痴迷於收藏各種錢幣的故事,不妨以「錢痴」為題;如果論述錢本無好壞之分,完全是人的善惡觀在作祟的道理,就不妨以「錢,何罪之有」、「為錢正名」或「錢眼看人生」為題,就顯得非常具體形象了。
第二. 題目缺少新意,更無創造性。
這樣的標題就象一杯無味的白開水,在浩如煙海的文題中顯然是不能吸引住讀者
的目光。例如:北京地區2000年模擬考試的作文,以「風」為話題。我們都能想到以「風」的本義為題。如寫自然界的微風、大風、狂風,但這樣一來,題目就落入了俗套,單調而又乏味。其實,我們可以由它的本義引申開來:如寫「逆風飛揚」一展風采;可以想像「假如我是風」豪情萬種;可以抒發「風過也,正傷心」的惆悵;也可以寫寫「吹皺一池春水」的喜悅------這樣的標題優美、生動、很有詩意,這樣的文章自然能擁有觀眾緣,得高分。
第三. 題目不精練,顯得冗長呆板。
俗話說「濃縮就是精華」。文章的標題應該是作品思想、內容的高度提煉,是作者智慧
的化身。冗長的標題會給人以拖沓的感覺,短而小的標題給人以一種干練的印象,使讀者怦然心動。舉語文課本為例:《絕唱》初選入教材時,原題為《明湖居聽書》。比較而言,原題不如改後的標題簡潔,尤其是一個「絕」字,高度概括了白妞高超嫻熟的說唱技巧,「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這是原題所無法達到的境界。再如:魯彥的《聽潮》,一個「聽」字,意境全出。「潮」本來是一種視覺形象,用聽覺來寫,別有一番韻味。所以說文章的題目也需要通過作者的提煉,才能煥發出美的光華。
那麼,怎樣巧擬文章的標題,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呢?
一.妙用修辭,平添情趣美。
從美學上說,人的審美眼光是獨特的,但是對美的追求卻是一致的。美總是藉助聯想和想像的翅膀,以感情為鋪墊,並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擬寫文題時,巧用修辭,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顯得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1. 擬人式
例如:2002年常州市中考話題作文,「人們可以改變環境,環境可以改變人------人們的習慣可以改變,人們的觀念也可以改變------學習方式可以改變,生活態度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改變。請以『改變』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寫你的經歷,體驗,可以談你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編故事。題目自擬。」考場佳作的標題有《「耳朵」挑食》。擬題跳出了常規定勢思維的窠臼,把耳朵擬人化了,並以耳朵的挑食為線索,演繹了「真話」逐漸失落的故事,抨擊了社會的不良現象,激起了讀者強烈的研讀興趣。《一張漁網的訴說》、《死去的風箏》、《哭泣的老樹》,都讓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又如2002年南昌市、太原市中考作文,以「幸福」為話題。題目《雪花的快樂》、《無憂鳥》,把自然界的物寫得很有靈性,附著人的感情色彩,體現了幸福需要感悟的真諦。另外如《選擇生活的色彩》、《讓信仰作主》、《陽光的腳步》等都令人耳目一亮,博得評分老師的好感。
2. 比喻式
例如:2002年鹽城市中考話題作文,「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結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興嘆』的情景總時有發生;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堅韌不拔,靠的是團結協作,靠的是勤奮學習,靠的是踏實苦幹,靠的是-----請以『靠』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等,題目自擬。」 考場佳作的標題《愛的港灣》。標題用比喻的手法,把家視為停泊風浪的港灣,准確而又形象的點擊「靠著這份愛,我們在家的港灣度過一個個春秋;靠著這份愛,我要乘風破浪,而父母將青春常在」的主旨。又如以「誠信」為話題。標題《誠信是金》、《一諾似千金》,用比喻的修辭把「誠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如以「誠實」為話題,標題《誠實就是財富》,把誠實這種美德比作財富,有力的證明了只有用誠實才能換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的主題。又如以「奉獻」為話題。標題《最後的燭淚》,含蓄生動,用比喻來象徵姥姥無私奉獻到了生命的盡頭,包含了對姥姥一生奉獻的無言又無盡的歌頌,形象貼切,不落窠臼。
2.反問、設問式
例如:2002年連雲港市中考話題作文,「選擇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在人生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選擇朋友、選擇學業、選擇職業------選擇高尚或卑劣、選擇積極與頹廢、選擇歡樂或憂愁------也許你曾經選擇過,也許你正在選擇著,也許你即將面臨選擇。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無論你的選擇是對還是錯,生命都不會給你第二次選擇。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機會,把握每一次。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標題《安能取熊掌而舍魚?》(反問)、《究竟誰錯了》、《林黛玉非死不可嗎?》(設問),把問句形式用於標題,能有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去追尋其中的答案。
3. 對比式
例如:2002年貴陽市中考作文題,以「回報」為話題,擬題有《回報與索取》。又如以「誠信」為話題,擬題有《誠信與虛偽》、《對與錯》、《走出與回歸》、《白雪紅梅》。標題兩相對照,孰是孰非,一目瞭然,使讀者未讀全文就留下思考的空間。
4. 引用式
文題中恰當地引用一些成語或名句,能達到言簡意賅、精練凝重的效果,使你的文章增加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蘊,更顯典雅蘊籍,富於文學情趣。例如:2002年貴陽市中考作文題,以「收藏」為話題,自擬題目。標題《昨夜星辰昨夜風》,這是李商隱詩《無題二首》第一首的起始句。寫的是由今宵情景引發對昨夜的追憶。在這里借來表達對昔日友情的回味與珍藏,可謂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再如:2002年湖北襄樊市以「信任」為話題的中考作文。標題《一句話、一輩子》引用流行歌曲《朋友》中的歌詞,簡單朴實中會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又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以「明天」為話題)、《曇花一現》、《小城春秋》(以「改變」為話題)等,都能體現作者「厚積薄發」的語言魅力。
5. 對偶式
標題用對偶的形式列出,對仗工整,韻律優美,也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夏之終曲 冬之序歌》,生動的表現了九月的季節特點(2002年雲南省以「盼」為話題的中考作文)。《生於改變 死於頑固》(2002年常州以「改變」為話題的中考作文)。
6. 雙關式
例如:北京地區2000年模擬考試的作文,以「風」為話題。《北京「風」情》,標題一語雙關,既讓人感受到北京初春時節風的威力,又寫了北京的民俗風情,可謂一舉兩得,渾然天成。再如標題《生命「誠」可貴》、《減負不能隨意減「副」》,用諧音、雙關的手法使得文章標題意味深長。
其它如排比式:標題《那山、那水、那人》等也顯示了修辭運用上的獨具匠心。
二.妙改名句熟語,轉換意境美
對名詩名句、成語熟語等進行翻新改造,使作文標題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如以「改變」為話題。標題《江山易改,本性可移》一改約定俗成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標題在立意上就顯得聲勢奪人,別具一格。又如標題《授我以魚,還須授我以漁》,此標題一看即知由熟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化用而來,個性獨特,角度新穎。《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該標題不但觀點鮮明,同時化用裴多菲的名句「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比起眾多考生的一般性標題,顯得要別致新穎多了。再如標題《酒好也怕巷子深》由熟語「酒好不怕巷子深」變化而來。這樣的轉換,使文章標題別有一番洞天,自有道不盡的奧妙,猶如一枚青橄欖,使讀者反復咀嚼,再三玩味。
三.巧「賣關子」,妙設懸念美。
懸念即疑團,在標題中妙設懸念,巧賣關子,能產生一種攝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如教材中的《死海不死》,名已為「死」海,又為何說其「不死」?原因何在?這樣看似矛盾的組合大大調動了讀者閱讀的熱情。題目中的重重迷霧,直到閱讀完全文方能柳暗花明。例如:2002年青海省中考作文題,以「寬容」為話題。標題《美麗的謊言》,謊言是具有欺騙性的,肯定是虛假的,醜陋的,又為何冠以「美麗」來修飾?題目巧用逆向思維,以違反生活常理的語言擬題,使作文題目鮮亮奪目。再如陝西省中考話題作文題,以「感受生活」為話題。如《溺水的游魚》,人人皆知水是魚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怎麼游魚會溺水呢?又如以「明天」為話題,標題《假如明天沒有太陽》、《如果沒有明天》也能激發讀者追溯文章本末,慨嘆妙筆生花的思維空間。
四.舊瓶裝新酒,再現「創造美」。
名著是中學生課外閱讀中面大量廣的精品庫。在這個精彩紛呈的文字殿堂中,有許多是我們熟悉而可以開發的話題資源。找到名著與現實生活的切入點,古為今用,借古人之嘴來說今天的話題,用老故事來闡述新道理,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更能體現創造美的能力。例如《威尼斯商人新傳》、《紅與黑》、《葛朗台的新生》、《無情未必真豪傑》、《北京南城菜市口懷古》、風雨《紅樓夢》、《選擇三疊》就是2002年高考作文探奧《心靈的選擇》中此類文題的精品,同樣也值得在中考擬題中思考、運用。利用熟知的名著擬題,不但可以體現一種積累能力,更可以體現內涵豐富的語言功力,再現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學畫面,化原始的純朴美為創造的美。
五.巧用標點,增加表現美。
例如:2001年徐州市中考作文題:以讀書為話題,可以記敘、總結、介紹、質疑,與作品中人物對話均可。擬題有《誰是打虎英雄?》、《不要等「劉備》。再如「同學正處在獨立人格形成的時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學著尊重別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幫助時道聲謝,妨礙別人時道句歉------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視:遭人冷落,被人揭短-----總之,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請以『尊重』為 話題,自由擬題。」標題有《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自尊?自辱?》、《3-1=0》。給文題增設一個恰到好處的標點符號,能有助於增強標題的表現力,化腐朽為神奇,起到文字難以替代的作用。
當然,擬題方法不僅僅是這五種,這需要各位考生對這些擬題悉心揣摩,並靈活機智地加以借鑒,用足才情,才能把話題作文的標題這一文章的眼睛美化得熠熠生輝,流盼垂青,真正成為內容的亮點。
呵呵。不知道樓主喜歡哪一類,樓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阿。雖然繁瑣點但是細致全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⑩ 《明湖居聽書》中「漸漸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的修辭手法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是比喻,
「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好像有些誇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