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喬家大院有聲聽書吧

喬家大院有聲聽書吧

發布時間: 2021-06-23 21:16:14

① 電影《喬家大院》觀後感

是什麼成就了喬致庸呢?亂世出英雄,成就他的是那個世道,還有他自己的雄心,也有他的對手們。 首先是機遇,他大哥做高梁霸盤的失敗,以及他嫂子對遺言的改動,就使得他不得不走上從商這條路。其次是他放棄江雪瑛娶了陸玉涵,使得喬家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不管是從當時,還是以後在他從商的道路上,陸玉涵對他的鼎力相助,都可以看出他當時這個戰略選擇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從這個意義上說陸玉涵不但是他溫柔賢良的妻子,更多的是他忠貞不二的合作夥伴。第三,遇到孫茂才,他的軍師,孫茂才這個人不能一概而論他是個英雄還是個小人,套用王朔的一句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洋。(如果他的後人給他塑像,也應該是一半臉白,一半臉黑)他在初遇喬致庸的時候是個落第的書生,科舉也沒有考上,這也就成就了喬致庸。孫茂才還是比較有才華的。在喬致庸初入商道後,對他的幫助非常大。喬致庸是善於把握機會的人,加上他本身的才華以及高尚的商業道德,成就了他日後的偉業。 其次是商機方面。比如看準當時茶路,絲路都不通這個現實。他決意要開通茶路,絲路。還有在太平軍快要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很多家老闆低價處理了鋪子,逃的逃,散的散。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沒有逃,反而低價收購了這些鋪子,結果太平軍沒有打進北京城。這件事從一方面反映了他的眼光的獨到,也反映出了面對動盪,他臨危不懼,敢做敢為的大人物氣概。 第三是商道方面。中國有句古話 「無商不奸」,而在這部電視里崔氏兄弟的作為恰恰體現了這句話,而喬致庸的作為卻推翻了這句話。他是大商,是為國為民的商人。就像在科舉考試的大門前他對監考的考官說的那番話,大清國不可無商,無商則不通,不通則民不富,民不富則國不強。話說的擲地有聲,為山西商人贏得了尊嚴。 在他販茶的時候,別人的茶磚都是一斤的,而他茶磚在做的時候就做成一斤一兩,避免在運輸的過程中磨損,不利於品牌的樹立。還有在包頭店子里胡麻油摻假的這件事,他處理的十分漂亮,這兩件事都體現了誠信的重要性。後來當他們的茶磚有了一定的市場之後,就在茶磚上面刻上了字,這個也體現出了他樹立品牌的念頭。這在當時,和同行相比,已經非常先進了。 第四是喬致庸的管理才能。他對待伙計們的態度,一視同仁,給伙計們年終都分股息。並且不拘泥於禮法,破格提拔年輕有為的伙計,比如馬旬。這個方法不但提高了伙計們的地位。促進伙計們的工作的熱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迫使同行業的效仿,提高了整個行業的工作效率,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才能謂之大商人。 第五是喬致庸的企業家胸懷。對待自己以往的死敵,他沒有在自己得勢的時候一巴掌拍死他們,而是誠心誠意的求和,冤家宜解不宜結,最終兩家的恩怨解開了,他還收獲了一位朋友,在他日後落難後,伸出援助之後,解救他於水火之中。 總之,要想在商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善於把握商機,其次是要注重商道,以德服人。第三是要有豁達的心態和寬廣的胸懷。善於用人,敢於用人。

記得採納啊

② 《喬家大院》觀後感

人生無奈之時有很多,無奈的事情更是不少。

前一段時間,我又好似突有醒悟似的想到:人生,其實是一個圈套,你只有進來,你的進來就是你的出生,你開始有知覺的時候;出去就是死亡,就是失去知覺的時候。

昨天,我們學校給我們做心理檢測,其中有些題目是關於自我意識方面關於死亡的題目,諸如「你是否曾經思及死亡?」「你是否曾經想到過去死?」無可否認,這是我時常想到的問題,我覺得這很正常,人孰無死,只有認清了自己是個很渺小的東西,才能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中尋找得到自己,不至於丟失自我,不至於盲目追尋到頭來根本沒有意義的事情。

喬致庸在最後一集中懷疑自己做的匯通天下這件事情是不是根本沒有意義,甚至於懷疑自己從經商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一個大大的錯誤,他甚至希望他睡一覺,第二天醒來時發現一切只是一場夢,一切又回到了從前,那個活潑頑皮、充滿熱情的小夥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吟詩作賦,他本來是想做個王維杜甫李白這樣的人物,可是陰差陽錯做了個商人,而且還有大半輩子被圈禁起來沒有自由的商人。他想到這里覺得很可悲,覺得到頭來自己家的銀庫里富可敵國的一千多萬兩銀子都是禍害人的東西,都是沒有意義的東西,它們靜靜地躺在地窖里,似乎漠視著這一切,而喬致庸為此付出的一切時間,一切精力,一切生命,又由誰來買單?難道是由孫茂才,慈禧,還是崔鳴十?他們不也死去了嗎?

值得嗎?

有的人說喬致庸這個人太鋒芒畢露,才招致如此的禍害,可是本性如此,你如果叫他改了,他就不是他了。當一個人不屬於自己的時候,是不是就如行屍走肉一般,或者還有意義嗎?

當然,那些奴才們活的最窩囊了。

③ 喬家大院要怎樣再創5A級,有哪些合理的建議呢

喬家大院這幾年,股權被賣來賣去,運營團隊無法形成一個穩定而有效的運營機制,很難將景區搞得有聲有色,所以,想要再創5A級,理順主體責任,也很重要!

④ 求好看的民國小說不要穿越的,

1《江南恨》梅子黃時雨(寫情多,民國的時代特色交代比較少,但情節還是很好地)
2《青山濕遍》:是《江南恨》的續篇,很不錯的說。。
3側影芳華《那一瞬的地老天荒》又名: 《金陵公主》
4念一《新錦綉緣》
5金子《夜上海》(金子大人的文不用說哦)
6酒壑盛人《逃嫁新娘》(寫很有民國味,很喜歡裡面的女主,文筆細膩)
7寐語者《衣香鬢影>三部曲,回首已是百年身,千秋素光同,明月照人來
8《亦箏笙》風凝雪舞(男主有張自忠將軍的影子)
9《煙花易冷》過雨晴(雖然後半部分男一和男二的主次作者沒把握好尺度,但整篇文章很感人,情節很好,若能拍成電視劇,肯定和《來不及說我愛你》一樣紅遍大江南北。)
10《塵香如故里》
11《海上花》很不錯 結局是開放式
12《金粉記》
13《傾城》
14《秋水長天》
15《當愛已成往事》
16《一瓢飲》
17《上海王》
18《回首已是百年身》《千秋素光同》
19《孤夜淡淡夜綿綿》,女主很聰明
20《良緣灰》
21《金福胭脂糖》
22夜合花
23上海舊事之明月珍珠
24亂世佳人之上海舊事
25愛在鶯歌燕舞時(冷酷少帥的亂世紅顏)
26翡之翠
27此情可待成追憶
28舊華如煙
29猶存:一樹桃花春帶雨
30上海鼓聲遲
31成灰亦相思
32虞美人
33亂花飛過鞦韆去
34白跌藤蘿
35默生記事
36錦瑟繁華琉璃錯
37千秋素光同
38那一抹月光
39煙花骸
40亂世海上花
41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2紫檀記
43金陵女子
44《歲月如歌》未再,也好看。
45《絕代風華之代黎篇》 紅媽
46《金陵雨北平梅》
47《緣何不能忘記你》
48《上海舊夢》(穿越民國)
49《青青子衿》
50《青衫濕遍》梅子黃時雨
51《黑豹的牡丹》
52《胭脂醉》
53《半面紅妝》
54《吹笛到天明》
55《塵香》悄然無聲
56玉蝴蝶
57僑城遺事
58謀
59舊華如煙
60無花薔薇
61風月
62生死橋
63顏如舜華
64《血色落日》羽化飛仙
65流雲浦
66曾是驚鴻照影來
67《絕代風華之代黎》
68清歌一片的《霓裳鐵衣》
69《那一瞬的地老天荒》
70《情迷金三角》(穿越民國)
71《良辰好景知幾時》
72《為妻之道》非小言
73《青浦舊事》又名《顏如蓮花開落》(虐文)
74《四公子傳奇》(堪比亦箏笙)
75《多情只有春庭月》好像又叫《儂本多情》 記不太清了
76《一霎清明雨》
77《玉簟秋》
78《輕歌百樂門》不錯
79《迷霧圍城》又名《夜色》,《如果這一秒》,《來不及說我愛你》匪我思存(匪大不用說那。。。。)
80《蘭芳一秋》(上海黑幫老大)
81《關山暮雪》
82《傾城之戀》《玉簟秋》《芙蓉錦》靈希(這三部曲超贊的,不過我更愛《芙蓉錦》)
83《九夜》
84《輓歌》吳淚(經典啊)
85《綉樓記》(比較寫實)
86《庶女傳》(比較寫實)
87《毒胭脂》很好看
88《鹽店街》(虐人)
89《青萍碎》淺芷
90《儂本多情》恨亦難(大軍閥和交際花的揪心故事)
91《碾玉成塵》(浪漫唯美的民國愛情文)
92《情牽十里洋場》我看的第一本民國小說,還是不錯的
93《花鈿笄年》好看!
94《蒼山浮雪》榕樹下,虐啊虐,民國軍閥亂世愛啊(新出)
95《煙花三月涼》好好看,榕樹下更新中,,軍閥愛情,,,
96一《一個人地老天荒》 二《秋色連波》三《今夕何夕》千尋千尋
很好看 ,不過個人只看過第一部不知道後2部出了沒有 。
97《命運舞步》還不錯
98《琉璃草》,《月牙薔薇》,《荒霧奇緣》,《 如意合歡》 言妍
99《 宛如愛情》(不知道出完沒呢)
100《憐卿曲》(虐的部分虐的抽心)
101《玉鎖姻緣》
102《重生之外灘風雲》個人覺得很好看,不虐又有甜蜜
103《亂世妖嬈》 (穿越民國)
104《冰心殘蝶》有種冰冰涼涼的冷。
105《金陵雨北平梅》(文筆極佳)
106《逼嫁良妻》
107《誤嫁新娘》
108《陌上花開 憶相逢》
109開盡梨花
110《傾城之戀》、《沉香屑》張愛玲
111《第一爐香》張愛玲
112《金鎖記》張愛玲
113《清秋吟》樂黎
114《董宛》
114《卿本多情》
115《風花風葬 》宋志賢 還蠻好看的
116《陌上繁花綻》奈良辰(豪門盛衰的純愛傳奇)

⑤ 喬家大院和王家大院有必要都去嗎

喬家大院與王家大院不是一回事。喬家是商家大院,與曹家、常家、渠家格局一樣。王家大院是官家大院,素有「王家歸來不看院」、「民間故宮」的說法。
我這里有一個介紹王家大院的文章,你看看;
解讀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山西晉商大院群體的傑出代表,也是晉中盆地諸大院中惟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群,素有「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的紫禁城」和「華夏民居第一宅」之美譽。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很廣的口碑——王家歸來不看院。
王家大院,坐落於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歷史文化名鎮。是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氏家族留於當今的超大型民居群落。20世紀90年代後期,這方民居群落伴隨其中兩座城堡式建築群的修復開放,作為總稱號的王家大院,很快在海內外聲名鵲起,贏得四面八方旅遊者形形色色的喝彩之聲;贏得國家文物旅遊界令人矚目的最高桂冠,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國內外遊人心目中最具魅力的旅遊勝地之一。正因為如此,筆者很願意與廣大旅遊愛好者共勉,掀開王家大院這部歷史長河中的鴻篇巨著,就其建築文化門類及其家族的興衰變故作一番粗淺的解讀,權當拋磚引玉。
建築規模
到王家大院游覽過的人,都認為王家大院很大,很氣派。其實現在向遊人開放的紅門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組建築群,尚不足王家大院總佔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據王家史料和現存的實物考證,明萬曆年間至清嘉慶十六年,靜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隨其族業的不斷興盛,在村中,由西向東,由低到高,不斷延伸,漸修漸眾,營造了總佔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之巨的建築群體,遠比佔地15萬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宮龐大。在靜升村「五里長街」和「九溝八堡十八巷」的版圖里,王家至少佔據了五溝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盤規模之體內,更張顯出其磅礴的氣勢。據王家史料記載,當年王家在修建紅門堡、高家崖堡、西堡子、東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時,分別以「龍、鳳、虎、龜、麟」五種靈瑞之象建造,以圖迎合天機。即紅門堡居中為「龍」,高家崖堡居東為「鳳」,西堡子居西為「虎」。三者橫卧高坡,一線排開,態勢威壯,盛氣十足。東南堡為「龜」,下南堡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穩家固業傳世之喻意。今天人們所參觀游覽的紅門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為「龍鳳呈祥」或「龍游鳳翔」。此二堡及同時修復開放的王氏宗祠(即孝義祠)均為清康乾嘉年間所建,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是王家大院保存最為完好的建築之精華。僅此而言,雖沒有恢復到王家當年五種瑞獸雄踞的氣勢,但保存至今,目前在國內也該稱為奇跡了。正像知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王魯湘先生參觀後所感嘆的那樣:「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建築藝術
王家大院的建築,有著「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徵。且凝結著自然質朴、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在古建范疇,它的藝術內涵可謂貫穿種種,無所不包。
先看看王家大院的選址。一是居高臨下,負陰抱陽。占據靜升村北山坡黃土高地,背陰可以阻擋北風,向陽能使陽光照射充足;二是憑借坡間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溝於左右,可保證宅居地「高無近旱而水用足」,既無水災之患,亦無缺水之虞;三是依山面水,居高可以望遠。前覽俯視,田園漫漫,河水潺潺;環顧四周,群山連綿,氣象萬千。夏日層巒疊翠,冬來銀裝素裹,一幅美妙的自然山水畫盡收眼底,堪稱理想之宅居寶地。其建築結構,融歷史、哲學、力學、美學為一體,多採用前院為木構架形制,後院為兩層窯樓,底層為前檐穿廊的窯洞,二層為樑柱式木結構房屋,構成了典型合理的樑柱式木結構建築與磚石窯洞式建築相結合的建築形式,且結構附件裝飾均絢麗精緻。如穿廊結構上的斗拱、額坊、雀替、坊頭等處的木刻件及柱礎石、牆基石等石刻裝飾件,形式多樣,做工極佳,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特點。其院落布局,雖大都為多進式院落,但樣式多變,組合得體。整個建築設制,集官、商、民、儒四位於一體,既遵循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陰陽五行之說,又合乎了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道德禮制,同時還在建築的局部和細微之處,汲取了南方園林建築的設計風格,將造院技巧與造園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王家大院建築藝術的又一大特色。如此種種,將大院縫合為多元文化體的藝術大殿堂。外觀,堡牆高築,順物應勢,形神俱立,氣宇非凡。入堡觀覽,庭院深巷,曲幽多變,巧連妙綴,有如迷宮。真是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和地利。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卓越的個性風采,不愧為我國民居建築藝術之精品。
「三雕」藝術
王家大院的「三雕」(即磚雕、木雕、石雕),是整體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所謂「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藝術的真實寫照。
王家大院建築裝飾的典範,主要體現在「三雕」藝術的形意及配置之上。它們的應用之廣,隨處可見,無處不有;雕品之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件件都是頂尖上乘之作。其磚雕藝術品,多採用高浮雕、透雕、剔凸雕等表現手法雕制而成。譬如:門前照壁上活靈活現的「獅子滾綉球」,松竹院門楣上玲瓏剔透的「鳳戲牡丹」、「松竹梅蘭」,門額窗下栩栩如生的「八仙」圖案,以及多處鑲嵌的四季花卉等等,都是匠心獨運的精工之作。而且在眾多的題材中,含蓄地寄寓著主人或企盼吉祥如意,或追求功名利祿,或奢望安居樂業的美好意願。其木雕也毫不遜色,大都採用圓雕、浮雕、鏤雕等多種手法,把題材各異的圖案展現於掛落、窗欞、簾架、隔扇、垂花門、梁枋等部件之上。且樣樣雕造自如,寓意深刻。如綠門院通廊掛落木雕《滿床笏》堪稱其中的代表之作。它以唐將郭子儀六十壽辰時七子八婿來賀,朝笏滿床之典,寄託了院主人福祿壽考,子孫世代為官的憧憬。其石雕藝術,更是精美有加。曾有人在文章里贊美:「王家的石頭會唱歌」,說的就是石雕藝術品。雖用了人格化的比擬,但也點出了石雕在王家大院三雕藝術中的特殊比重和不同凡響。在大大小小的庭院里,不論駐腳於何處,那些觸目皆是的石刻製品,都會鎖定你的眼球。或柱礎石、或牆基石、或石門框、或石窗框,還有石刻照壁心,過門石,攔板石,石獅子……它們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或陰或陽,或浮或鏤,集眾家雕技和工藝於一體,不論何種題材表達何種意向,其造型獨特而不怪異,雕工精細而不綺靡,畫圖充盈而不俗濫,意蘊莊重而不蕭殺。其中,竹林書院雕有竹子的石門框,可稱得上是國內石刻藝術的極品。它用四塊大青石構成,底部壽石盤根,兩側竹子節節拔高,頂部枝葉交錯相繞喜鵲報喜,寄予後代深刻的學習道理和美好願望。形象突出,富有哲理。難怪20世紀80年代初一位南方商人願以一輛紅旗小轎車的高價換取它呢!
王家大院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品,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各有典故,且工藝考究,集中體現了清代典型的「纖細繁密」的藝術風格。加之文人、畫工和雕刻藝人的默契配合,相輔相成,將儒家文化的嚴謹秩序、道家文化的天然選擇和佛家文化的空靈境界合而為一,融注於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藝術佳作之中,使之順理成章地成為華夏古老文明的文化傳承載體。
居所格局
王家大院的建築格局,繼承了我國西周時期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院內居所的格局定位,沿襲「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的封建等級制理念而設置。在龐大的建築體內,宅居前低後高的設計思想,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其高家崖敦厚宅和凝瑞居兩主院就是典型的範例,即兩院均為多進式的四合院。前院中軸南北兩廳(單指敦厚宅,凝瑞居無南廳)為會客之所,北為接待貴賓的主客廳,南廳供接待普通客人;東西廂房為賬房先生與管家住所。穿過正廳後的小院入垂花門,便進入主人的後寢院。正北五間窯洞,加以檐廊,形成進深,為長者居處;主窯頂部是祭祖閣,為祭祀祖先之所。東廂和西廂,底層為兒孫住處,樓上為小姐閨房(即綉樓)。主院東側有「內三外四」七門三院,為廚院就餐之所,將院內主僕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不同等級的人走不同等級的門,在不同等級的餐廳就餐。在廚院南面,設有各自獨立的書塾。另外,還有共同的花院、書院、長工院、圍院(護院家丁住所)。兩主院由於主人兄弟倆的官職大小不同,在建築的高矮、裝飾及門庭的設置上雖有些差異,但居所格局基本相同。妙在大大小小的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院內有院,門里套門,院門竟多達65道之多。在如此復雜多變的深宅大院里,主僕起居習俗,多有規矩,不可逾越。充分顯示了封建格局的時代性、社會性和民族性,同時也呈現出它在傳統基礎上的變易性、平衡性與保守性三種態勢。
楹聯匾額
王家大院的楹聯匾額,如同院內卓爾不群、璀璨奪目的「三雕」藝術品一樣,無不貫注著深深的文意,引人注目,啟人聯想,為王家大院裝飾藝術的又一大特色。在整個大院里,凡堂必有楹聯,凡門戶必有匾額。其質料大多數為木材質,少數是磚石刻成。其詩書氣華,無一雷同,字數寥寥,意境悠遠。不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氣,還賦予每幢院落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韻。駐足品味,令人叫絕。其書寫,有行書,有隸書,有篆體,有章草;其造型,有竹型聯、秋葉額、書卷額、摺扇額;其內容,或頌德,或言志,或垂教。如「映奎」、「桂馨」,期盼科考順利,出類拔萃;「觀我」、「視履」,警示個人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就日瞻雲」誇示謁見帝王之榮耀等等。這些形制不大的裝飾品,彷彿無處不在的精靈,多少年來,默默地以不同的形態點綴在這古樸而堂皇的大院,作為文化的象徵,使得以商發家的王家有所品位,並潛移默化地熏陶著世代子孫脫胎換骨,識禮守制,謹遵祖訓,引導他們在一條既定的路上有了作為,有所不同於普通百姓之家的某種士大夫氣質,不斷鑄造著家族的興盛發達。然而,歲月如梭,事與願違,王家曾有的理想抱負已隨世事的變遷而成為歷史。如今,雖人去樓空,但所倖存下來的一副副楹聯,一塊塊匾額,依然固守在深深的庭院里,拋灑著無言而有聲的清輝,「潤物」扣心,成為王家大院歷史文化內涵的一大亮點。
珍品收藏
王家的珍藏品,主要有明清時期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手書楹聯,祁雋藻的門匾,傅山與劉墉(劉羅鍋)的條幅,唐伯虎與文徵明的繪畫,翁方綱的石刻、木匾等。這些名人真跡之所以見之於王家,與其家族的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關聯。從史料中得知,王家在清康、乾嘉鼎盛時期,在外為官者與上流社會及書畫名家多有來往,而且過從甚密。故而,在當時求得幾幅名家墨寶自在情理之中。現在這些藏品,有的木匾、石刻仍在門額上鑲嵌著,有的存放在展櫃里供遊人參觀。難能可貴的是,櫃中那些可移動的木楹聯和古字畫真跡,都是王家後人經過數代保存而自願捐贈的。從價值意義上看,它們雖經歷了二三百年時日的侵蝕,但魅力依然,價值更高。常常吸引著遊人中眾多書畫愛好者駐足品味,久久不肯離去。此外,在王家大院里還珍藏著兩件稀世之寶。一是《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一是清光緒年間慈禧西逃時留在王家的一張組合式紅木雕花「龍鳳床」。據有關專家考證,前者除北京故宮和王家所存之外,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再發現。後者被國家文物部門鑒定為上品級的重點文物,現在已被視為王家大院的鎮宅之寶。
家族史略
通過現存的王家族譜,不難了解靜升王氏家族的發展史。其先祖早年從太原移居靈石汾河峽谷間的溝營村。元仁宗皇慶年間,被尊為靜升王氏宗祖的太原王氏第六十七世孫王實,離開溝營村定居靜升村,迄今已690餘年,傳28世。靜升王氏從佃農起家,由農及商,家業漸大,家資漸豐,又由商到官,官商並舉,英才輩出,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據《靜升村王氏源流碑記》載,明末天啟年間,王家已是「士者經史傳家,英輩迭出;農者沃產遺後,坐享豐盈;工者徹通諸藝,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據資萬千。」可謂在士、農、工、商各界已業績頗豐,並為平穩地繼續發展家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家從13世起進入清朝。鼎盛於康乾嘉年間。其時,除在靜升本土大興土木,營造住宅、祠堂、墳塋和向外拓展商業外,還經常造福於本族和鄉里,義舉不斷。一則對本族鰥寡孤獨多有賑濟,體貼無微;二則對鄉里村民有難必助,每遇災荒年景還開倉賑糧;三則樂於公益,辦義學、建會館、修橋築路、蓄水開渠,捐修文廟學宮等等。這些善義之舉在當地百姓中世代相傳,有口皆碑。在此期間,王家功名磊落者代不乏人,或正途科考,或異途捐保,或祖德蔭襲,入宦者僅二品至五品官員多達101人,身列儒林名登仕籍者130餘人,還有300餘眾為貢生、監生及生員。
清道光後,王家由於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加之子弟不爭,逐漸衰落。自此,作為一方望族的王氏家族,數百年成就的輝煌,很快變成了過眼煙雲,僅成為一方土地上人們談論的歷史話題了。
新中國成立後,王家後人從業於社會諸界,各有千秋。
結束語
上文對王家大院名為解讀,實則門外之識。所讀,浮淺粗糙,多有忽略;所解,偏頗難免,有誤彼此;所感,或驚或嘆,純屬喜好;所陳,苦於才疏,知之甚少,最終難能為這部建築文化的歷史巨著做出准確而恰當的評價!因此,筆者想借知名學者王魯湘教授參觀王家大院後的點評結束本文。即:
王家大院———
是中國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是中國吉祥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中國家訓文化的絕佳體現
是中國晉派建築的一個標本
是中國封建禮制文化的實踐者和逾越者
是中國耕讀文化和官商文化的結合體
關於喬家大院的文章手頭沒有。

⑥ 喬家大院錄音剪輯下載

我有一些,但是不全,需要的話傳給你。

熱點內容
黑科技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8-18 23:02:03 瀏覽:980
關於主神的末世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8 23:00:45 瀏覽:307
風流媚古典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8 22:34:05 瀏覽:1000
女主叫秋字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8-18 22:07:58 瀏覽:943
九個丈夫修真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8 21:37:29 瀏覽:148
可愛的公主殿下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8 21:29:37 瀏覽:740
小說都市靈異之 發布:2025-08-18 21:20:02 瀏覽:163
多重生穿越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8 20:39:17 瀏覽:907
關於建文帝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8-18 20:34:30 瀏覽:720
都市修行單女主的小說 發布:2025-08-18 20:26:15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