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聽書的效果好還是讀書的效果好

聽書的效果好還是讀書的效果好

發布時間: 2025-07-25 22:33:37

Ⅰ 看書和聽書哪個效果會更好,二者有什麼差別

看書不如寫書,字的用法和熟練,一遍生二次會,記到心裡去了,慢點默寫腦子是計算機,聽書能記大概,原本的文章不在身邊,忘記了還會找書回圖片,快了還是慢了。

看書和聽書效果怎樣?

應該說各有千秋,同樣是一本書,如果我還很年輕,不考慮眼睛的問題,我還是願意去看。因為看,主要是自己在體驗,體驗年代,體驗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各種細節,一本好書會把你的 情感 帶入,進入到情景當中去而被感動。

那麼聽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聽者比較省力,同時加上說書者的 情感 釋義,能得到一個不一樣的感覺與享受。以我現在的年齡段來說,因為眼神兒的問題,已經非常喜歡聽書了。

具體到二者有什麼差別? 可能自己看書,能與書中情節產生共鳴,主要感覺是自己來自於內心的。聽書的話, 情感 互動少了,只能隨著說書人的 情感 ,經由耳朵傳送給大腦,少了點看書的樂趣吧!

以前人都是看書,也很習慣於看書,尤其是看小人書,後來有了單田芳和梅蘭芳的評書:楊家將、岳家傳也很吸引人。

以前人生活單調, 娛樂 活動很少,新華書店和圖書館可以說是愛讀書人常去的地方。

可是年代不同了,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了,生活節奏快了,當看書成了一種奢侈,紙質書、紙媒都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大家所遵循的傳統閱讀觀念,不得不做些改變。適應快節奏應運而生的讀書的另一種形式聽讀也就順其自然的進入了人們的選擇界面。

讀書會受環境,條件,等方面的因素限制,聽書相對來說選擇起來會寬泛起,怕影響別人可戴上耳機,聽個十分鍾八分鍾半小時1小時都可以,有事了擱下,下次接著聽也行。

要想領會、深悟的,尤其是技術性書籍,就選擇看書,當需要反復記憶的時候「倒帶」也比較快捷方便。

像一些故事類的選擇聽就比較好,如果能有單田芳和梅蘭芳這些大師的說書效果就更好了。

看書和聽書是帶給人的兩種不同的體驗,這裡面也分個人的喜好和習慣,環境安靜,時間充裕,能靜下心來,我會選擇看書。聽書和聽歌差不多,上班的路上插上耳機也能聽一首或聽一段,在家裡做個家務,做個飯啥的也能聽。

聽書這種形式面市時間不長,與看書相比哪個效果更好?沒有哪個更好,而是哪個在什麼時候更適應自己的需求。

看書和聽書那個效果好?



看書是自己主動的,眼睛看時,心裡也在想。看到高興的時候,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恨不得有人分享,站起來轉兩圈才能平復激動的心情。

而聽書是被動的,如果聽的好書,馬上就會上書店買一本,如果書一般就當背景音樂了。只當自己無聊的時候有個事情,可以打發時間。

所以看書是心裡的閱讀,聽書是打發無聊的時光。特別是碎片時間,聽聽書還是很不錯的。有助於打發時間。

聽書如行雲流水,看書似慢步觀花。 兩者都好,就效果而言,最好是二者結合,先聽後看效果才好。

聽書可以閉上眼睛聽。讀書只能睜著眼睛讀聽書大多免費。讀書要花錢買書。兩者都是入睡的好方法。聽書,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在做家務活的時候、乘車的時候、排隊的時候、逛街購物的時候都可以聽。現代人每天都這么忙,聽書是可以給人們爭取一點學習的時間。看書的話,就必須有一定的空閑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才可以。總之各有千秋因人而異。

對我而言,看書不如聽書,因為我看書不夠認真集中注意力。

看書比聽書效果好。看書可聚精會神一行一行的精會書中精華做到心領神會、心有靈犀一點通。聽書如鴨子聽雷左耳進右耳帽,一個不留神最精採的地方就過去了。讀書時遇到精典佳句可反復深讀領悟。讀書有三到一曰眼到二曰心到三曰手到。每次讀完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要寫下點心得會有大益也!另外讀書不要讀死書,要先觀其大略掌握文章或書籍的精髓然後再細讀,重點的地方反復研讀學習寫作技巧,名言警句要背誦之。


-----1-----

聽書是聽書,不能代替「讀書」

前幾天跨年的時候,很多人在朋友圈曬自己一年聽了好多書,最多的我看到有400+本的。 我2018年也聽了200多本書,但我並沒有把這些書歸到我說的「讀了xx本書」的概念里。

一個聽書音頻大概在20-40分鍾,按照正常的語速,也就是6000-10000字的稿子,即使是再濃縮、再精華的東西,也不可能把一本30萬字的書濃縮成1萬字。

所以, 聽書,只能讓你了解這本書講了什麼東西,而真正要讀說自己「讀完」了一本書,請務必找到電子版或紙質版去真正的讀完。

同樣,有時候我也會不止一次聽一個音頻,因為讀完書後,對書籍有了自己的思考、觀點,而聽一遍音頻相當於和一位也讀過這本書的、有一定見解的人交流,看看人家是怎麼想的、有什麼啟發或提示。

-----2-----

如何讓聽書的效用最大化

喜馬拉雅、得到、微信讀書等軟體的好處是,有無數的重度閱讀者、知識積累深厚的人,他們把書讀完,掰開揉碎了講解給你聽。

尤其在我們無法用「眼睛」閱讀的時刻,而時間又被白白浪費掉的時刻,比如走路、吃飯、坐車等等, 聽書至少提升了這段「時間」的價值。

原來,可能這個時間就是干一件事,但現在能邊聽書邊干其他事,而這些是都是純體力的、不過腦的。而聽書是過腦、不耗費體力的。同時讓身體和大腦運作, 時間的價值自然被放大。

但即使如此,很多時候聽書也是不過腦的,畢竟走路得看馬路吧、坐車得看站點或換乘吧、吃飯做家務也都會正事啊,畢竟得把這些事幹完吧。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自己聽了XX本書,但實際真正能聽到耳朵里的信息可能也就20%-30%。

讓聽書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就是 :聽完後,盡快去讀原書。如果你原來需要4個小時讀完300頁的書,而你聽完30分鍾的音頻講解後,你會發現你2個小時就能讀完這本書了,因為已經通過耳朵「預習」了一遍。

-----3-----

不聽講解版,而是聽全書,行不行?

喜馬拉雅上有原文朗讀的音頻,得到基本都會濃縮版的音頻,差距是很大的。同一本書如果300頁,喜馬拉雅上原文朗讀估計要8-10個小時才能讀完,而得到通常就30分鍾精華。

曾經我也選擇去聽「原文朗讀」,從頭聽到尾,不就是讀完了一本書了嗎?如果僅從內容上,聽全文和看全文好像是類似的。

但從效率上,其實差距還是很大的。 聽全文書,一本要8-10h,它受限於人的朗讀速度,一分鍾頂多也就100個字。而「看」的話,一分鍾能看400-600字。

而且,聽原文書只能適合聽小說、文學等虛構、故事類書籍,一旦涉及一點專業知識,你就發現你的思維跟不上了。

更何況你還要考慮人的「注意力」的問題,能在干著家務活的同時還能集中30分鍾的專注力,幾乎不可能。

所以,我建議,最好的搭配方式是兩種:

(1)先聽30分鍾精華版,再閱讀原書(2-3小時)。

(2)先閱讀原書,再聽30分鍾精華版。

這或許是提升你的閱讀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Ⅱ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其實這也是件好事,聽書同樣是一種閱讀形式,就因為它方便快捷所以廣受現代人的歡迎。說起聽書,我們不能不說說小時候的聽廣播經歷。小時候我家的物質條件極其匱乏,家中唯一像樣的家電就是那台百花牌收音機,它可是我的好夥伴,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每天中午放學回來後,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守在收音機旁聽午間評書: 《隋唐演義》《岳家將》《楊家將》《三俠五義》……一部部經典評書,讓我聽得如痴如醉;晚上做完作業後,早早躺到床上等著聽晚間廣播劇,對於我那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除《紅樓夢》以外,其他三大名著我都是通過評書「閱讀」的,若干年之後當我看到《卧虎藏龍》電影時,才知道這原來就是我小時候聽的《玉蛟龍》故事。 小時候的廣播不僅給了我無窮的快樂,還在我小小的心房裡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讓我了解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後來的我喜歡閱讀,愛好寫作都與聽廣播有著直接的關系。聽書和看書的區別 用耳朵接受信息和用眼睛接受信息後的大腦處理起來顯然差異很大,兩者互有長短。 聽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快捷,不容易受條件限制,而且能夠解放雙手和眼睛,我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聽書。 另外,朗誦者聲情並茂,更具代入感,容易激發我們的興趣。而且聽書不受識字量的限制,即便是識字不多的人也不會影響聽書。 但是聽書是個被動閱讀的過程,跟著別人的朗讀節奏顯然不利於我們獨立思考而且也容易忽略細節內容。 看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反復閱讀,細細品味,根據字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像,有種和作家對話的感覺。 而且看書時我們可以邊看邊做讀書筆記,為寫作和以後進一步的學習服務。看書是我們主動接受別人知識的過程,相對而言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收獲也會更大。 但是看書需要更多的時間,遠不如聽書方便快捷。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聽書適合粗讀,看書適合細讀,兩者互有長短,閱讀時我們只有讓它們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 對於孩子而言,我們可以先從聽書入手,讓他們慢慢對書產生興趣之後,再引導他們走上真正的閱讀之路! 作為一個沒有孩子的半職業讀書人,對親子閱讀方面,有一些獨特的看法,或許,你可以參考一下。01 為啥孩子願意聽書,不願看書?因為這個公式 所以,從這個規律講,孩子肯定是願意聽書的。因為看書,字也不一定認得全呀。02 聽書和看書,差距在於是否「全文朗讀」 此外,除了聽網上買的書,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講書,這也是一種家庭陪伴哦。聽書和看書,各取不同。都有好處。聽書,講的口若懸河,繪聲繪色,引人入神。看書,插圖文字並匯,動態游龍。 我來回答下吧。先亮觀點: 對孩子而言,聽書整體不及看書。 然後, 從孩子的接收角度 ,說說兩者的區別。聽書刺激耳朵,看書刺激眼睛 聽轉化為說,看轉化為說和寫 聽得多的孩子,比較會說,他會將他所聽到的用嘴巴說出來。表達過程中會有一些即時的詞彙。而看得多的孩子,因為看不如聽來得快,其刺激耳朵的機會少些,轉化為說的機會也相對少些,當然了,讀得認真的孩子,是在心裡默讀,也是比較容易轉化為口頭表達的。另外,看得多的孩子,比較容易轉化為書面表達,也就是寫作。我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是文字本身是實體的、形象化的,看得多了,自然較容易轉化為手寫 。但聽不一樣,聽是有音而無形,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比較會說詞彙的孩子,但是要他寫出這個詞,他有時寫不出來。聽是控音的,看是控寫的; 二是聽書的特徵很多時候是一遍忽忽而過,很少回過頭再去聽一個詞、一句話,這跟看書完全不可比,看書的過程是,看到好詞好句,可以多停留。想回味精彩的段落,可以往回翻。另外,看書最大的好處是,比較容易記筆記,寫即時讀書筆記,或停下來系統思考。 孩子還小的時候,識字、寫字、文字表達很重要。這就要看書。 聽書易識音而不易識字形,至少對孩子寫作文是不利的。 所以說,聽書多的孩子比較會說。看書多的孩子既會說,還會寫。 聽書粗糙,看書細膩 聽書不易專注,看書鍛煉專注 為什麼聽書粗糙呢?孩子有時候一邊玩一邊聽,還不粗糙嗎?孩子對詞語的了解本來就不深,聲音一遍刺激而過,在腦中不多作停留,還不粗糙嗎?聽書不束縛孩子的雙手和雙眼,耳朵聽著,手上動著,眼睛還東轉轉西西轉,看著好像挺便捷的,但我想說,這不僅粗糙,還非常不專注。非常不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我認為,閱讀是不能追去捷徑的,聽書就有點追求所謂效率的意思。但我想說,家長朋友們,千萬別讓孩子撿了芝麻,掉了個大西瓜!孩子本身就好動,你還要讓孩子在閱讀中(聽書)解放他的手和眼,他就真的要翻天了。閱讀就應該是手、眼、腦三者完美合一:手端書或記筆記,眼觀字或記下字形字句,腦思索。只有這樣的閱讀,才真正是吸收了的。反行之,對孩子真的沒有什麼好處。閱讀就該專注,沒有專注,一天聽一本書也沒用啊!再說細膩,看書可以是細之又細的,聽書當然不是,也很難是。 舉個例子,我們讀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大家一定記得小說中有一長串主人公(許三觀)用嘴巴「炒菜」的經典段落,因為太過精彩,這樣的段落我們會品得很細——為什麼作者可以寫得這么好?作者的手法是怎麼樣的?作者的黑色幽默和語言的節奏感為什麼那麼突出?面對這樣的橋段,我們會停下來,就好像欣賞藝術演出一樣,目不轉睛,細細品砸。當然了,不排除聽書,也有朗誦得非常棒的——但聽書本身——這個動作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很難直觀地品砸段落——因為只有音,而沒有形嘛! 聽書依賴電子設備,看書就是看書 更多時候是手機,手機不可控 最後,我想說的是,聽書本來也不錯。畢竟我們這些80年代生人也聽書,我們也是聽著單田芳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就著一台收音機,坐在大樹下,一聽就是一下午,那感覺真是美妙至極。那時頻率也少,不是音樂,就是評書。現在不一樣了,一台手機玩遍天下。孩子可能一開始是在聽書,聽著聽著,就玩 游戲 去了。聽著聽著,就看網路電影、電視劇去了。恐怕不是聽書聽一下午,而是拿著手機玩一下午。 孩子本身沒有形成學習自律,而我們家長把這么一個具有誘惑力的所謂「聽書工具」撂給孩子,學習有效率嗎?不,玩起來很有效率! 書呢,書是樸素的,永遠像我們身邊的真朋友好老師,不花里胡哨,也不花言巧語,但她就是那麼很真誠地給你溫暖、給你力量。只要你認真端起她。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題主。這個問題我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兒子今年上一年級了,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每天堅持親子閱讀,讀故事給他聽,在幼兒園的3年裡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也正因為如此,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了閱讀。而這一切都開始於聽,聽我們給他讀。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總是會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覺得培養閱讀習慣,就得讓孩子自己去讀啊,就特別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自主閱讀。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經常會說聽說讀寫,聽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開始。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從親子閱讀開始,家長讀,孩子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情,慢慢的就會拿起書,自己去讀。這是一個過程,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時間的長短也不同,您不用著急,也不用擔心。只要孩子喜歡,您就讀給他聽,這個你讀他聽的過程也是好處多多,您每多讀一次,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1、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更親密,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2、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據研究發現,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聽力能力不是同步發展的,即使孩子認識字,能自己讀,但對於一些情節復雜的故事很難理解,而他可以聽懂並理解他無法自己讀懂的內容,我們讀給他聽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3、我們讀書給孩子聽,就好像是在為閱讀的樂趣打廣告,每多讀一次,就是多做一次廣告,增加孩子的越快體驗,讓孩子更容易愛上閱讀。 兒子現在上一年級了,經常會自己看書,但仍然喜歡我讀給他聽,所以我仍然堅持每天晚上睡前讀故事給他聽,只要他喜歡,我就會讀下去。在過去的幾年,我每天讀給他聽,從來沒有要求他去看書去自己讀,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主動的拿起了書,雖然不認識字,卻經常看的入迷。所以啊,堅持吧,堅持讀下去,孩子的自主閱讀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先說一下聽書的優點 1、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但是聽書他可以接受,這樣孩子就換了一種方式進行了閱讀。 2、時間地點方便,早上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路上都可以聽書,就像成人一樣,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和學習。 3、每本書籍時間都很短,20分鍾左右可以「讀」完一本書。這樣孩子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書籍。雖然聽書方便快捷可以是孩子的「閱讀量」變大,但是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 1、聽書是一種快餐文化,他很適合現在節奏快的 社會 ,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應該快的,而是應該慢下來的。去沉澱的。 2、聽書中都是濃縮了一本書的精華部分,把基本的故事梗概講清楚,而很多的細節就不得不刪減掉。而且有些書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細節,情景描寫的動人到位。去掉之後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孩子聽完一本書也只是知道了這邊書的梗概,對於更細致的東西,更值得思考的東西他都沒有領悟到。 3、文字的美麗與魅力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只有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多和文字打交道,孩子才能真正提高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4、讀書是一種主動的輸入,而聽書是一種被動的輸入。讀書會讓人勤於思考,而聽書不會聽書只能接觸到一本書的皮毛,卻接觸不到一本書的實質和內涵。讀書應該是一件慢慢的事情,而不是功利的事情。當然我並不反對聽書,我只是認為還是應該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這個是任何都無法替代的。而聽書只能作為補充。因為它畢竟只是聽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這個問題,請允許我用身邊的例子跟大家聊一聊。我小外甥從5歲開始,就喜歡聽書。也喜歡看書,但是兩者對比的話,聽書對於他來說更有魅力。聽書只要打開手機隨時隨地就可以聽,我小外甥,坐車要聽書,吃飯要聽書,睡覺之前也要聽說,現在他已經把西遊記聽完了,三國演義也聽完了,現在正聽水滸傳……每次聽書都特別認真,你跟他說話,他根本就聽不到。所以,聽說對於孩子來說,至少有這么幾個好處:1、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2、不傷害眼睛 。個人認為聽書也是真的是一種學習知識非常好的方式方法。看書呢?看書若不注意良好的姿勢和習慣,很容易就像我一樣近視眼了。但是看書通過文字和圖片的方式讓人更系統更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所以,看書和聽書其實是各有優點的。如果孩子真的喜歡聽說,家長們可以考慮,將來讓寶寶也去當個說書人,類似單田芳等知名說書人一樣,我覺得,經常聽書的孩子是有這方面的潛質的。只要孩子喜歡,家長就應該正確引導激發更多的潛質,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現在似乎很流行給孩子聽書,尤其是繪本類的想小故事。首先,說書阿姨的聲音更專業也更好聽,講故事抑揚頓挫,有的還有背景音樂呢!其次,聽書不用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聽再長的時間也沒有關系。最後,聽書能將家長解放出來,孩子聽書的時候家長可以做任何事情。 正因為有以上的因素,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聽書,而孩子也喜歡聽書。不過,在我家孩子聽了一段時間的書後,我果斷放棄了。第一,聽書不能給孩子帶來畫面感。當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就算不認識那些字,但書上的圖片,卻能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孩子會更加細心觀察細節, 第二,聽書不能培養孩子美的藝術熏陶。現在的繪本製作精良,那些獲得過獎項的繪本更是大藝術繪制的。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同時也在接受藝術的熏陶。第三,聽書不能進一步和諧親子關系。把孩子扔給手機或許電腦,讓孩子自己聽書,結果親子之間的互動減少。而親子閱讀,卻能通過讀書而加深。孩子依偎在家長懷里,家長讀書,多麼和諧的畫面。 第四,聽書的時候,孩子無法及時提問,而家長也不能及時回答孩子。孩子聽書時,就是一味的被動聽,不會主動思考。但在看書的時候,孩子有問題了可以隨時提問,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最後,聽書不能控制速度。聽書只能別人講哪裡聽哪裡,不能控制進度。但閱讀繪本就不一樣了,感興趣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一會,家長和孩子都可以控制速度。 所以,我不推薦孩子只聽說而不看書。 我不同意給孩子聽說,除非在聽書的時候讓孩子看書。因為聽說對於孩子的感官刺激,幾乎沒有。而看書,則能開發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吧,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要求也不同,比如孩子沒有識字能力,你讓他們看書,他們只能看圖畫,再想聽別人講一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孩子會看書了,依然讓別人講書,可能就是孩子想要父母多陪自己一會。 聽書和看書有多大區別呢? 1、聽書的優缺點如下: 之前羅胖曾經講過為什麼他們的課程都是音頻而不是視頻? 因為音頻在人做不費腦的事情時,可以用空閑的大腦來聽,就是可以一心多用。 這世界最寶貴的除了人的注意力,就是時間了。很多人都說時間就是命,時間就是金錢,為用戶節省了時間,用戶當然會樂意買單。 聽書的優點有以下幾個: 它可以讓我們快速了解一本書,值不值得讀,值不值得買,算是一個對書的初步了解; 聽書的缺點是,我們在聽的時候,是跟著作者的思路在走,而每個人對一本書的重點感覺是不同的。 換句話說,聽書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夠真正聽到你想聽的,同時你也會懶得思考,而思考這件事又尤為重要 。 蘇格拉底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可他卻不喜歡別人背誦或是迷信他所說的話,他喜歡那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認為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並且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辨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利用知識。 2、看書有什麼好處,要怎麼看? 如果可以一定要引導孩子主動閱讀,也就是看書,因為看書的好處不要太多。 首先, 看書這件事很私人 ,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看,也可以從自己遇到的問題那一頁看,總之多了一重選擇,人會感覺是自己在主宰看書這件事,會更愉快。 其次, 每個人讀書的方式都不同 ,有人喜歡記筆記,有人喜歡看看寫寫畫畫,但閱讀這件事本身是可以優化的,用更好的方法,閱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最後, 閱讀就是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去理解,如果一個觀點你不認同,你可以寫下來,去推敲,去論證 ,我們並不是為了跟著作者的思路走為目的的,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升華思考方法。 孩子分為很多年齡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需求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 如果想要孩子愛上閱讀,除了要給孩子提供外在的條件,比如家附近有圖書館,家裡有讀書區域,豐富的藏書等等,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很重要。主要有以下三個區別: 一是獲得知識的器官不一樣,看書用眼睛,聽書用耳朵; 二是知識的載體不一樣,看書主要是紙質的書本,主要看書本里的文字和圖畫,聽書主要是通過聽書軟體、音頻網路等聽取音頻資料; 三是效果不一樣,看書的記憶效果和整體性要好於聽書效果,雙方在便利性方面各有利弊。 當前喜馬拉雅、蜻蜓FM、懶人聽書等各種聽書軟體非常多,內容豐富,加上聽書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且不受紙質書本及自然條件等的束縛,使得聽書具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聽取和學習各種知識,加上聽書用耳朵,解放了我們使用過度的雙眼,因此我們要辯證的看聽書學習這一辦法。 本人就寫過《中學 歷史 教學的新視野—通過視聽資料教學 歷史 》一文。 裡面詳細介紹了聽書的利弊,以及怎樣進行聽書。 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聽書,覺得這本書好,再買來看一遍加深記憶,並收藏推薦給朋友和家人去讀。如果是孩子聽書,家長要選擇一些好的節目推薦給孩子 ,不要讓孩子隨便聽,以免浪費時間和誤入歧途。

Ⅲ 陪孩子聽有聲書,可以起到閱讀的效果嗎

陪孩子聽有聲書不能起到閱讀的效果。一種是用聽的方式,一種是用看的方式。閱讀主要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既然是視覺材料就是用看的方式,這是一種主動的過程。需要沉下心來去品味書中的味道,通過看的方式對書的理解領悟,吸收等思維過程。

通過有聲書閱讀會減少閱讀的樂趣,但並不代表有聲書 沒有用處,聽書總比不看書來的好。聽書也可以讓孩子更有想像力,同時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書中的內容。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識字量比較少,用聽的方式能夠更理解書中的內容。

建議將聽書和紙質書閱讀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內容。這可以讓孩子將聽覺的視覺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如果孩子對閱讀紙質書沒什麼興趣,可以先讓他聽書再逐漸的對閱讀產生興趣。不能只聽書還是得適當的閱讀,才能提高整體的閱讀水平 。



熱點內容
穿越醫女類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6 14:56:20 瀏覽:585
之子於歸兮推薦的小說 發布:2025-07-26 14:02:03 瀏覽:643
女主系統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26 12:50:55 瀏覽:353
做聽書主播需要什麼裝備 發布:2025-07-26 12:46:22 瀏覽:917
校園吻戲長篇故事小說 發布:2025-07-26 12:24:44 瀏覽:302
外國科幻小說下載txt 發布:2025-07-26 12:23:15 瀏覽:237
女主叫舒靖容玄幻小說 發布:2025-07-26 11:13:57 瀏覽:626
團寵的小說現代 發布:2025-07-26 10:31:16 瀏覽:266
小說溺寵小嬌妻全文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7-26 10:00:25 瀏覽:557
第十章總督察電影科幻小說網 發布:2025-07-26 09:41:30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