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聽書拿破崙

聽書拿破崙

發布時間: 2025-07-15 02:35:00

Ⅰ 《孫子兵法》聽書筆記26 九地篇:九種形勢的應對之道

 

關鍵點:一、地勢和地形的區別——形勢和地理

二、9種不同地勢的戰術對策

散地:堅壁清野

輕地:輕地則無止

重地:重地則掠。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爭地:爭先

交地:無絕

衢地:搞好外交

圮地:趕緊走

圍地:圍地則謀

死地:急戰

金句:想得到勝利,不僅要懂地理,更要懂人心

自我總結:一、地形是地理問題,地勢是形勢問題

地形:研究地貌是山地還是平原,地理形態。

地勢:涉及到軍隊的心理問題以及這個地方的戰場形勢,還有資源條件。

二、9 種不同地勢戰術對策

1. 散地

「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

在自己本國的境內作戰就是散地。什麼東西容易散呢?  軍心容易散,因為離家太近了。

怎麼辦:散地不要和別人野戰,要「堅壁清野」

人、牲畜和糧草全部都運進城從而讓他沒東西搶;接下來把守好城池和要塞,最後再派親兵去打他的交通線,絕其糧道。

擊其惰歸

敵人挑戰咱們但是沒人迎戰,然後他的糧草又跟不上,搶掠又搶不到東西。他就回去了,他回去我們在出擊。

2. 輕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

我們侵入到敵國的境內,但是進入得還不夠深,剛進去不遠,這就叫輕地

怎麼辦:「輕地則無止」。

無止就是不要停止,大家繼續挺進。

輕地比散地離家遠,但是還不足夠遠。

這個時候就不要給大家念想,你要帶領士兵繼續深入敵境。

3. 重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

進入敵境很深,並且背後已經有好多敵國的城池了,這個時候士兵就死心塌地了。

怎麼辦:「重地則掠」。

你要去搶掠敵軍。 因為你的交通線太長甚至可能會中斷,所以你只能靠搶掠敵方才能生存下來。

因為敵人會面對散地來堅壁清野,然後耗你,擊其惰歸。

結合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拿破崙一直打下了首都莫斯科,之後俄國人把莫斯科燒掉了,這就是俄法戰爭中著名的莫斯科大火。

這場大火也印證了孫子說的「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最好把莫斯科完整地拿下來,如果打破了那就是次之。拿破崙沒有了資源。

孫子補充:「重地,吾將繼其食」

在重地我們要搶糧食否則後勤就會跟不上,我們要就地搶糧。

4. 爭地

兵家必爭之地,我得到就對我有利,敵人得到了就對敵人有利,這就是爭地。

怎麼做:爭先

爭地就是要爭先,你要抓緊先把地爭到手。

「爭地則無攻」。

無攻就是不要進攻,如果人家先佔了你就別上去硬攻了。

孫子補充:「爭地,吾將趨其後」

在爭地我們要疾速前進,抄到敵人的後面搶先到達。

5. 交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

交地就是沒有什麼險要的平原,跟前面我們講的「通形」類似。道路是四通八達的,甚至沒有道路大家也可以暢行無阻。我來得,敵人也來得,誰也擋不住誰。

怎麼做:無絕

「交地則無絕」。

曹操註解「無絕」為「相及屬也」,

你的部隊要首尾相接,中間不要有空當。因為有空當就容易被別人切斷,從而吃掉你的尾巴,或者把你的部隊分割並分別包圍了,讓你首尾不能相應。

孫子補充:「交地,吾將謹其守」

在交地我們要很謹慎地守衛壁壘,然後切斷敵人的交通線。

6. 衢地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眾者,為衢地」。

三國交界之地,我們說某地雞鳴三省,早上公雞叫三個省的人都能聽見,這就是衢地。

怎麼做:搞好外交,結盟,2 打1

先至而得天下眾

天下就是諸侯。在敵我之旁還有第三國,誰先到了衢地和第三國結交並得到第三國的幫助,就能形成二打一的形勢,這樣勝算就大了。

孫子補充:「衢地,吾將固其結」

在衢地我們要結交諸侯讓外交關系牢固,不要被敵人把盟國給爭取去了。

7. 圮地

山林、險阻、沼澤,凡是難走的路都叫圮地。

怎麼做:趕緊走

「圮地則行」。

圮地下面都是水,所以建築物無法固定,你也就沒辦法築城、修築工事和扎營。這種情況下,你只能帶兵快速通過,不要停留。

孫子補充:「圮地,吾將進其途」

到了圮地——山林、險阻和沼澤,我們要快速通過不可耽擱。因為我們一耽擱就會被人堵在裡面,這就麻煩了。

8. 圍地

圍地不是敵軍把我們包圍了,而是地形把我們包圍了。

「所由入者隘」。

進去的道路很狹窄,而回來的道路非常迂迴、曲折和遙遠。困在這樣的地形裡面,敵人用很少的兵力就可以擊敗我們,這種地勢就叫做「圍地」。

怎麼辦:圍地則謀

首先你要阻塞隘口,不讓敵人攻進來;然後一次把幾天的飯都做好,這樣敵人看不到我們的炊煙就會認為我們沒糧食了,覺得我們快不行了。

敵人如果來擋就即刻強攻,務必突圍出去;你要號令前鋒猛斗,後軍擴大戰果,然後左右兩軍策應,最後傾巢突圍一鼓而下,這就是沖出圍地的方法。

孫子補充:「圍地,吾將塞其闕」

進入圍地被人包圍了怎麼辦?我們要把缺口堵上。

「圍師必闕」,擊其墮歸

敵人包圍我們了,他怕我們死戰,所以他一定會留個缺口給我們一條生路,這樣我們的士兵沒有死戰的意志就會往人家安排好的缺口跑。

你一跑他就擊其惰歸並圍追堵截,一節一節地把我們全吃掉了。

所以咱們自己堵上缺口並告訴士卒,我們已經無路可逃了。只有對著敵人沖殺才有可能擊跨敵人。

9. 死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也,為死地」。

怎麼做- 陷之死地而後生,急戰

你馬上戰斗還有可能活,拖延一陣子肯定得死,這就叫做等死不如找死。死地怎麼辦呢?「死地則戰」,什麼也別想,你就是帶兵沖上去拚命。

孫子補充:「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在死地你就要向大家展示必死的決心。

把輜重、糧食和營帳都燒了,再把井填了灶砸了,我們就算不活了也要跟敵軍拼了。

Ⅱ 西方書籍的歷史演變是什麼樣子的過程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主要載體,文明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書籍史構成的。追尋書籍的歷史,就是回顧人類自身進步的階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書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一種除去封面至少有49頁的非期刊的印刷出版物。」其實,書就是疊起來的寫滿文字的紙張。文字和紙張,構成了書籍的兩大要素。只有當紙取代石頭、骨頭、粘土或紙莎草,成為書寫的新載體時,書籍的歷史才剛剛開始。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時代已經遠去,但古希臘和古羅馬給人類留下了永遠性的文明遺產,其載體仍然是書籍。同樣是書籍,給《聖經》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文藝復興時代手抄本中華麗的裝飾性字母,成就了書籍的古典形式。 在活字出現以前,書籍是高雅和有教養的代名詞,社會可以通過閱讀習慣而劃分,他們是在酒館或全家團圓時聽書的庶民,和與在書齋里靜靜閱讀的有教養者。 從羽毛筆到鉛字,從抄書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方法,期間的飛躍不只是技術性。印刷術發明後50年的1550年,歐洲圖書數量已超過900萬冊,而在手抄本時代大概僅有數萬冊。這些簡單的數字表明,印刷術及其迅速引起的爆炸性沖擊作用,也反映了社會對人造字體的大量需求,以及在此之前的手抄本文化的虛偽性。啟蒙時代最好銷售的書,當屬狄德羅和達朗貝爾的《網路全書》。狄德羅的《網路全書》是對知識的思辨的、徹底的、展望的總結之壯舉,是對所有已知的知識和經驗匯總,是「已有的進步之總結,未來的進步之保證」。 書籍在18到19世紀的西方世界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閱讀的狂熱」成為18世紀末精神世界的主流。不過,到19世紀中期,隨著大眾社會的興起和新媒體的出現,書籍已被看作是「舊媒介」,而書籍也迅速地開始了他的「消費品時代」。在電腦時代,電子書已開始商業化運作,電子書看上去就像一本普通書,只不過書頁是沒有任何字元的塑料。電子書前景廣闊,可以根據需要存諸或刪除大量的文章。 書籍從來不遠離政治,圖書審查制度伴隨著書籍的歷史,直到1644年彌爾頓出版《論出版的自由》,將「信仰告白的自由」提升到「言論的自由」。書籍雖然曾被當作排他性的宣傳、思想和宗教的載體,但面對信息無節制發展的今天,書籍仍將成為人文主義應對異化的防火牆。 :書籍是由文字和紙張構成的,書寫於紙張以前的文字,構成了書籍的史前史。文字的歷史綿延6000年,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地中海岸,從埃及的象形文字到黃河流域的甲骨文,文字的發明為書籍的產生提供了前提。然而那時候的文字書寫在泥板、石頭、骨頭或者草木之上,書籍的歷史還沒有真正開始。 2泥板上的文字 YY: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這是一種書寫在泥板上的文字,據說最初是為了神廟的書記員發明的,不過因為商人記賬的需要而廣為流傳。 文字的來源在大約二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創作的岩穴繪畫的意味很難為後人所知,舊石器時代的人為什麼選擇在最黑暗的魔穴深處進行他們的創作?這至今仍是一個謎。企圖揭開那些圖畫謎底的研究人員努力從神話和宗教範疇,從乞求狩獵成功,或者從古時人們希望通過留下生存蹤跡以逃脫死亡等方面尋找解釋。最初的文字只是一種輔助記憶的工具,由簡化的線條構成,用以模擬所指的物體。例如用牛頭的線條表示牛,在三角形內加一線表示女性陰部,意指女人。所有這些以線條構成的符號都是形象文字,每一個符號指稱一個特定物體。把幾個象形文字組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這就形成了表意文字。例如在表示女人的符號旁邊添加一個代表山的符號,表示在山那邊俘獲的女人,意思是女奴。 楔形文字的發現,義大利人巴布洛的在1472年古波斯游歷時,曾在設拉子見到過一種奇怪的、從未見過的字體。這些文字出現在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都有三角形的尖頭,從外形看很像一個個釘子,也有點像木楔,看上去似乎是用指甲刻上去的。不過巴布洛並沒有對這些文字進行深入的研究。一百多年後,又有一個造訪設拉子的義大利人名叫瓦萊,他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接著,他又在今天的伊拉克發現了這種字體,全都刻在泥板上的。他斷定這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通過瓦萊,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種楔形的文字。兩百年來,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長解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泥版文獻的深入研究,人們終於成功的譯讀了這些奇怪的文字,這就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是古代蘇美爾人發明的,後來阿卡德人繼承和改造的了這種獨特的文字體系,接著巴比倫和亞述人也繼承了這份文化遺產,並將這種文字傳播到西亞各地。 書寫在泥板上蘇美爾人大約於公元前4000年創造了圖畫文字,起初是用刻在石頭上的圖畫符號來表示人的身體各部位、植物、動物、自然現象,或接觸到的工具、武器等。這種圖畫文字經過發展,改用削尖的小木棍或蘆乾等在柔軟的泥板上壓寫,筆畫成楔形,這就是楔形文字,也有人叫為釘頭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的文字進一步完善。泥板曬干或烘乾後,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板文書。目前已發現這樣的泥板文書25萬多塊。蘇美爾的孩子們往往在河邊去上寫字課,第一課就是學慣用河岸的泥土做成寫字的平面。當然,只有特權階層家庭的兒童才有機會學習寫字的藝術。書寫技術壟斷在僧侶等組織嚴密的少數人集團手中,他們是僧侶和抄寫員,是蘇美爾文明的支柱。 傳播與使用楔形文字最初用來記錄契約、合同書、財產清單、公文、法律條文等,這是神廟的書記員的技藝,但不久就被商人作為記賬的手段,在社會上流行開來。隨著貿易的往來,楔形文字很快傳播到周邊國家,為西亞各國採用,並促進了腓尼基字母的形成。祭祀歌曲、占卜文書和文學作品也通過楔形文字保存下來。古代蘇美爾人創作了人類的第一部史詩《吉爾伽美什》,敘述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太陽巨人的傳奇經歷。今天人們發掘到了這部史詩的文字殘片,其中講到赫克力的苦役,還提到一場大洪水,近似於《舊約•創世紀》的故事。蘇美爾人的發明開啟了人類文字的歷史。 ZL: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地方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的地方」。以前一直以為這一地區的文明是巴比倫和亞述人創造的,但現在人們知道,最早創造兩河流域文明的不是巴比倫人或者是亞述人,而是更早的蘇美爾人。蘇美爾人在公元前經4500年時就活動在兩河流域,公元前26世紀,蘇美爾人已經學會使用戰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戰車。這是一種四輪戰車,木質結構,無輪輻,車廂呈長方形,前部稍隆起。戰車往往駕四匹馬或毛驢,由馭者駕車,佩帶斧子的戰士作戰,坐著或站著在車上沖入敵陣作戰,是古代蘇美爾人展現其體魄和力量的最佳途徑 羅賽達石碑 而且在歷史上湮沒已久,直到拿坡侖的軍隊重新發現羅賽達石碑,而商坡良重新破譯了這些文字。 拿破崙入侵埃及 1798年,拿破崙計劃入侵埃及,在他的計劃中,他不僅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還需要一些科學家,去發現和研究古老的埃及文明。這年春季的一天,一場科學家會議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大廳舉行,這時,拿破崙將軍突然現身。這時的拿破崙被法國人民視為法蘭西的英雄,在法蘭西學院大廳,拿破崙與法國的科學文化精英們侃侃而談,而拿破崙手裡拿著一本尼布爾寫的《阿拉伯之行》,並不時敲打著《阿拉伯之行》的封面,提醒科學文化精英們到海外去發現奇跡。這年的五月,拿破崙率領他的龐大艦隊向埃及進發了,跟隨他的不僅有三百餘艘戰艦和四萬餘人的遠征軍隊,還有來自法蘭西科學院的二百多位科學家和學者,包括天文學家、數學家、化學家、礦物學家、東方學家、畫家、詩人、文學家和各種技術人員。來到埃及這片被太陽烤焦的土地上,拿破崙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前,面對著幾千年前的神秘文物,拿破崙突然遠征軍說:「士兵們!4000年的歷史在蔑視你們!」 羅賽達石碑 拿破崙大舉揮兵入侵埃及的軍事行動雖以落敗收場,法國士兵卻在埃及尼羅河河口的羅賽達鎮附近挖掘戰壕時,發現了一塊刻有埃及聖書字的石碑,這塊石碑因此被稱為「羅賽達石碑」。碑文從上到下,分別用三種文字即碑銘體文字、人民體文字和希臘文(科普特文字)記錄了同樣的內容。當時的學者們以為,他們找到了象形符號的鑰匙,只要拿希臘文和埃及文對照一下,象形符的謎就完全解開了。當時的學者埃及文是用圖案構成的,每個圖案和一個希臘文對應,然而結果卻令人失望。碑文傳到歐洲後,刺激無數學者爭相投入破解象形文的研究。當石碑出土,每位學者都相信解讀古埃及文的日子近在眼前,學者們藉助於希臘文開始嘗試譯讀埃及的碑銘體文字和人民體文字,並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破解埃及象形文變成了一場爾虞我詐的競賽,各種詭譎國際政治因素作祟,學術競技變得竇疑叢生。 商坡良 這樣,古埃及文的千古之謎拖到二十年後由商博良解開。1822年商博良沖到法蘭西學院找哥哥,邊跑邊揮舞手上紙張叫著:「我找到了!」隨即昏厥倒地,五天後才勉強恢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法國著名學者商坡良最後成功地譯讀了埃及的文字,使得一個湮沒了1000多年的古老文明重現展示在世人面前,為現代埃及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商坡良發現有許多象形符號,外面圍著一個長方形的框,和希臘文對照起來,這個框中間的就是PTOLMEES這個詞,這是古代一個埃及皇帝的名稱。這樣,方框中的象形圖案與希臘文對照起來了。不過這只是孤證,並沒有得到證時。幸運的是,這時菲雷島上又發現了一塊古代石碑,也寫著希臘文和埃及文對照的內容。對照的結果完全證實了商坡良的推測,原來方框中的每個圖案並不是一個字,而只是一個字母,整個方框的符號拼起來才成一個字,從這兩個方框中商坡良就認出了十個埃及文字母,他們是P、T、O、L、M、E、C、D、A、R。商博良無疑是個天才,20歲前已嫻熟多國語文,並且編纂眾多辭典圖錄。但是,由於贊賞共和政治理念和過於直率的言詞,天才的一生跌跌撞撞。使得他不斷樹敵且屢遭打壓,直到晚年才抱病深入埃及抄寫銘文壁畫,然而回到法國後他突然中風倒下。 關聯 古埃及的文字記錄非常豐富,僅文學作品就有道德箴言、歌頌諸神和國王的贊美詩、歷史傳奇、冒險故事、情歌、英雄史詩和寓言等各種體裁。最負盛名的文字作品是一部宗教儀式典籍――《死者之書》。這本書卷使用紙莎草紙、皮革或亞麻布製成、飾以美麗花邊。書中詳細描繪了再生的各個階段,其中一個階段就是稱量靈魂,死者的心臟被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置象徵公正與誠實的「馬特羽毛」,兩者必須保持平衡。在公元前13世紀的第19王朝,《死者之書》作為永生之旅必備品,隨死者入墓。在葬禮上,僧侶須誦讀此書。 作者:galax 回復日期:2007-7-13 8:42:16 回復 4、創頡造字 古埃及的文字隨著古埃及文明的覆滅而成為死文字,其它象形文字似乎也難逃如此命運,除了中國的甲骨文。傳說由黃帝的史官倉頡發明的漢字,最初書寫於龜甲和骨頭上,顯然他們是用來占卜的。此外印度也發現了古文字,不過至今無人識別,是一種死文字。 占卜的結果 殷商時期,國王遇有重要事情,都要佔卜,方法是在龜甲或獸骨上占鑿許多凹槽,用火燒灼,使凹槽裂開成紋路。紋路直橫粗細不同,巫師將不同的紋路解釋成「吉兆」或「凶兆」,據此決定國家政策。占卜和辦理的結果刻記在甲骨上,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就是甲骨文。 倉頡造字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大約有4500個單字,目前已認識其中的1/3。甲骨文的基本詞彙、基本語法、基本字形結構與後來的漢字大致相同。這套文字系統經過整理後一直沿用至今,基本上沒有變化。關於文字的起源,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傳說。傳說,生活於約公元前26世紀的黃帝和他的史官倉頡,仰觀天文,俯察萬類,從鳥獸足跡中獲得靈感,發明了文字。 漢字的審美價值 甲骨文也是由象形文字,但很早就脫離圖像式描摹而形式化了。形聲字是中國文字的主要特色,由一個表義的形符和一個表音的聲符構成。如「龍」是一種神話動物,與「土」組合起來,就是代表田土的「壟」,「土」是形符,表示與土地有關,而「龍」是聲符,「壟」的發是與「龍」是完全一樣的。同樣發音的還有「籠」,不過形符是「竹」,表示與竹子有關。漢字必須寫在一個方框內,筆畫的排列和組合應該井然有序,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本身就是藝術品或裝飾品。在中國畫中,書法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甲骨文發展而來的漢字至今仍在使用,西方人稱之為方塊字,象形的特徵仍然十分明顯,真可謂源遠流長。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更加變化多樣和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還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從書法的角度講,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書法中的上乘之作。 「龍骨」 甲骨文的發現十分偶然。1899年,北京城中一位朝廷官員王懿榮對古文字頗有研究。在一味被稱為「龍骨」的中葯里,王懿榮發現小碎骨片上有刻痕,他認為這是一種無人知曉的古文字,並開始收集。他收集的就是甲集文。1903年,後來以一部小說著名的劉鶚,拓印了《鐵雲藏龜》,是最早的甲骨文拓片。後來甲骨文在安陽殷墟考古發掘中大量被發掘,最大的收獲是1936年夏天發掘的第127號坑,得甲骨文17000多片。到目前為止,已發掘的有文字的甲骨超過了10萬片。 關聯 公元前2300—1750的哈拉巴文化時期,印度出現了一種主要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銅製成的印章與護符上的印章文字,這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已經出土印章文字的遺物多達2500件,其中有1750枚印章。印章文字的文字元號約500多個,常見的基本符號是22個,有許多符號是象形的,如畫有神祗和動物,其中有三面神獸像、水牛、雄鹿、大象等。印章文字的用途可能與商業活動有關,例如用作商品的商標或製造者的印章;印章也可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比如用印章來敬神,或用作避邪。印章文字的數量雖然不多,內容也沒有解讀出來,但它們屬於文字的性質卻是無人懷疑的。 作者:galax 回復日期:2007-7-13 8:43:39 回復 3、「魔鬼的謊言與迷信」 瑪雅人也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同樣還沒有被破譯,這不稀奇。神奇的是,瑪雅人將文字寫在紙上,而且裝訂成冊,與標準的書籍沒有區別。 瑪雅文化 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人部落被西班牙人征服,此前的瑪雅文化大致可以分為前古典時期(約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時期(公元317-889年)和後古典時期(889-1697年)三個時期,被譽為美洲印第安文化搖籃的瑪雅文化,地域覆蓋共約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包括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的提卡、宏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薩克通、以及貝里斯和薩爾瓦多部分地區。瑪雅人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精通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在天文、歷法、數學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瑪雅人大概在公元前後開始修建城邦,到公元300-900年時,瑪雅人創建了大小一百多個城邦,每個城邦的建築都十分宏假,內部都有完善的組織,人口眾多,這是瑪雅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 瑪雅文字 公元前後,瑪雅人也創造了象形文字。瑪雅文字有字元800多個,分為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種,由復雜的圖形和符號組成,約有詞彙3萬多個。瑪雅文字大多刻寫在石柱上,或木頭、玉石和貝殼上。此外,瑪雅人還發明了筆和紙,筆是用毛發製成的,紙是用當地的一種無花果樹皮製作而成的。16世紀以後,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殖民主義者把他們看不懂的瑪雅書籍視作「魔鬼的謊言與迷信」,他們燒毀書籍,屠殺祭司。這樣,到了17世紀,瑪雅文就成了無人認識的死文字。古代瑪雅文獻現在僅存三部殘缺不全的寫本,分別藏於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圖書館。數百年來中美洲叢林中的瑪雅文化遺址陸續發現,石碑、祭壇、建築物的牆壁和各種器物上存有大量比寫本更早的銘文,是極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通過近百年的努力,瑪雅文獻的破譯進展仍然緩慢,800多個字元已讀懂了近1/10,但大部分文字元尚未破譯。 最古老的書 就現代的常識而言,書常常指一件印刷品。然而書的界限是模糊的,手稿書或者手稿,甚至成卷的文字,也常常被稱為書,其實形式完全不同於手冊書。從廣義上講,書指一個文本。但這個定義太廣泛了,意味著文字任何文字記載都是書籍,無論載體是骨頭還是石頭還是泥板。從形式上講,書是指成冊的寫有文字的紙張。從這種意義上講,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出現在瑪雅文明中。瑪雅人早就學會造紙,他們的造紙方法是:首先將樹皮搗碎,形成紙漿,然而還加入膠液,把有膠的紙漿壓平曬干後,就形成了硬紙板。只要在這些硬紙板上塗抹石灰,將灰面擦拭平滑光亮,這樣造紙的工藝就完成了。將這樣的幾十頁或者更多的硬紙板折疊,就成為一個厚厚的冊子,這就是瑪雅人奇特的書。瑪雅文字也是象形文字,需要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才能閱讀,而平滑的硬紙板更加昂貴,因此書籍十分珍貴,只有祭司、國王和貴族階層才會閱讀到這樣的書籍。這些書籍都是由會書寫的神廟祭司記錄的,他們可能是唯一學會了書籍的群體。瑪雅人的書籍主要記載了他們的歷法和禮儀活動,此外還有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和預言等,甚至出現了敘事詩和劇本等文學作品。瑪雅人的書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紙製成的書籍,這個事實到最近才為人所知,從而書寫了書籍史的獨特的一章。可惜,瑪雅書的歷史沒有未來,和瑪雅文化一樣被人為毀滅了。 關聯 公元前1500年,瑪雅人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學會了農業生產,從此進入了定居時代。玉米和甘薯是瑪雅人最主要的食物,這些農作物是他們最早採用原始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培植的。瑪雅人還學會了飼養火雞、狗和密蜂的技術,用龍舌蘭纖維和木棉織布,制陶技術也已經發展到彩陶階段。瑪雅人也進行物物交換的貿易活動,可可豆常常成為通用的貨幣。宗教在瑪雅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瑪雅人將廟宇修建在巨大的錐形祭壇上,舉行盛大祭祀活動,這些蔚為壯觀的祭壇看上去很像埃及的金字塔,供奉在瑪雅金字塔上的犧牲品包括食品、飾品,有時候則是活人。

Ⅲ 兒童聽書100部經典名著

關於兒童聽書100部經典名著如下:

《小王子》、《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綠野仙蹤》、《快樂王子》、《銀河鐵道之夜》、《長襪子皮皮》、《魔女宅急便》、《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草房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夏洛的網》、《稻草人》、《昆蟲記》、《物種起源》、《時間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神秘島》。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永恆的終結》、《三體》、《北京折疊》、《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居里夫人傳》、《愛因斯坦傳》、《馬丁·路德·金自傳》、《林肯傳》、《喬布斯傳》、《渴望生活:梵高傳》、《鮑勃·迪倫編年史》、《曾國藩家書》。

《魯濱遜漂流記》、《動物庄園》、《哈姆雷特》、《悲慘世界》、《唐·吉訶德》、《童年》、《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飄》、《復活》、《百年孤獨》、《歐也妮·葛朗台》、《呼嘯山莊》、《格列佛游記》。

Ⅳ 《孫子兵法》聽書筆記03-《始計篇》詭計,就是引誘對方犯錯誤

(職場:具體戰術技巧)

關鍵點:一、12條詭道,也就是12條騙術。做事靠實力,靠五事七計,不要靠騙術。

二、趙雲的空城計:主客虛實,得失不對等,所以曹操撤走。知戰之地,知戰之時,則可千里而會戰

三、如何應用:

1.引導對方放錯誤

2.不忘初心,不忘本謀

3.不要貪心,不存僥幸

金句:

1. 俗話說「兵不厭詐」,但是你不能靠學了騙術就上戰場。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樣,打仗靠的是實力,不是靠騙術。

 

2. 騙術是到了那個時候,靈機一動,可能有那麼一招。可能有,可能沒有,可能有用,可能沒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3. 曹操說:詭道,「常法之外也」

孫子說:「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李世民說,兵法就四個字 「多方以誤」,就是想方設法地去引誘對方犯錯誤。

 

4. 面對詭計,一是不忘本謀,二是不存僥幸,三是不要貪心

自我總結:「兵者,詭道也。」

不要被這句話誤解,打仗,靠的是實力,是五事七計,是原則,不是奇謀巧計。

曹操說:詭道,「常法之外也」

 

一、12 條詭道:

孫子講了十二條詭道,也就是十二種騙術。

1. 能而示之不能

本來我能的,但我示弱,假裝我不能。

2. 用而示之不用

我准備用了,我假裝不用來騙你。

例子:白登之圍

婁敬說,正常來講兩國交戰之前,雙方都要耀武揚威來嚇退對方,但是我去匈奴一路所見老弱病殘。這不科學呀,必然有詐,他就是引誘我們去打的。

結果劉邦被困

匈奴的冒頓單於在這里用的就是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士兵、戰馬我都有,但是在大戰之前我先藏起來。

3.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明明我們摸到他鼻子底下了,還放出假情報,讓他以為我們很遠,麻痹他。或者我們離得很遠,卻假裝我們的大軍已經到了,嚇唬他撤退,甚至是詐他投降。

例子:拿破崙就這么俘虜過奧地利的軍隊,他在戰場上突然和一支奧地利軍隊遭遇,他的人少,對方人多。拿破崙擺出主力的架式,直接大大咧咧地就命令他們投降。奧軍就上當了,舉手繳械投降。

4. 利而誘之

就是用利益來引誘他犯錯。 

例子:白登之圍里匈奴的冒頓單於和妃子,也是因為利益放過了這個可以打擊劉邦的戰機。

5. 亂而取之

把它攪亂,渾水摸魚,亂中取勝。這跟三十六計聯系起來了,三十六計裡面有渾水摸魚這一計。

6. 實而備之

如果他的兵勢很堅實,那我就要小心地防備。

7. 強而避之

如果他的兵勢很強大,我就要避開他的鋒芒,不要跟他直接交鋒。

8. 怒而撓之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激將法,給他撓撓。

例子:在五丈原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人的衣服,就是激他出戰。但是司馬懿不怕你撓,你撓你的,女人衣服我收下,我就不跟你作戰。

9. 卑而驕之

假裝卑微,讓他驕傲不防備

例子: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夫差生病了拉的屎,勾踐去嘗他的糞便,說通過嘗他的糞便知道他的健康狀況,你想他已經卑微到什麼程度了。

正常來講,一個人卑微到這樣的程度,他肯定有陰謀。但是每個人都有驕傲自大的弱點,夫差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這么卑微,所以他就上了勾踐的當,最後被勾踐滅了。

10. 佚而勞之

就是折騰調動敵人,讓他疲於奔命,不停地來騷擾他,讓他一刻也不得休息。

11. 親而離之

就是使離間計。

例子: 我們在講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也是離間了趙王跟廉頗的關系,這才換上了趙括。

12.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趁他不防備,給他來一個突然襲擊。

小結:我們講「五事七計」的時候,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不該打,我們覺得自己能用上。

這十二招學了之後,恐怕你不一定用得上。

俗話說「兵不厭詐」,但是你不能靠學了騙術就上戰場。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樣,打仗靠的是實力,不是靠騙術。

騙術是到了那個時候,靈機一動,可能有那麼一招。可能有,可能沒有,可能有用,可能沒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二、舉例:趙雲的空城計

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趙雲負責防守別屯,趙雲帶了幾十個騎兵出營去察看地形,突然就和曹操大軍遭遇了。趙雲且戰且退,曹操大軍就一路追來。趙雲退回軍營,大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操要判斷現在什麼情況:他幾十個人出來,然後我一路打打停停,他到了軍營裡面,大開其門,偃旗息鼓,好像是一座空營。

現在曹操面臨單選題:

A.趙雲是出營偵察,與我大軍遭遇,掉我掌心裡了,現在我撲上去就可以把他滅了。

B.趙雲可能早就發現我們的大軍了,故意派出小股部隊來引誘我,假裝失敗,一路把我引到他這座空營里來,周圍他早都埋伏好了,我只要一沖上去,他的伏兵盡起,我今天就死在這兒了。

曹操繼續用《孫子兵法》來思考:今天這一仗不是我計劃中的,如果我不碰見他,我根本就不會到這兒來。

兵法里又講,「知戰之地,知戰之時,則可千里而會戰。」簡單地說,選擇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作戰,都是由我來選擇,我定好時間、地點,把他弄到這兒來跟他戰。

今天這情況不是我曹操安排的,沒有他我根本不會到這兒來,那多半就是趙雲安排的

所以說他為主,我為客,他為實,我為虛。

選B ,交卷

曹操的選擇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你不能按結果去看。如果你在那時,還是應該做出曹操的選擇。

因為得失不對等

假定你贏了,你也就滅了一個小趙雲而已;假定你是上了趙雲的當,可能今天就把你曹操本人解決在這兒了,這個得失是不對等的。

打仗不靠假動作,還是靠實力

曹操說:詭道,「常法之外也」

這些詐術都不是主要的,它是在我們正常之外,到時候隨機應變,臨時發生的一些偶然。

孫子說:「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最後一步、臨門一腳就靠這個取勝,但是不能先教給你。因為先教給你,你也沒用,這完全是在最後靈機一動的東西。教你一個空城計,你能有用嗎?

三、總結:如何應用?

1. 詭道是引誘對方犯錯誤。

李世民說,兵法就四個字 「多方以誤」,就是想方設法地去引誘對方犯錯誤。

2. 不忘初心、不忘本謀

你本來是怎麼謀劃的,你別忘了。

3. 不要貪心、不存僥幸

我們不能研究怎麼去騙別人,但是我們得研究怎麼防止被別人騙。

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

不是靠智慧,而是靠你的修養

熱點內容
肉戲多的都市後宮小說完本 發布:2025-07-15 08:15:18 瀏覽:511
女主是克隆人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15 07:58:58 瀏覽:382
養成現代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5 07:57:28 瀏覽:866
女主穿越到異世愛愛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07:51:10 瀏覽:315
校園小說女主角結局是和男二號的 發布:2025-07-15 07:38:23 瀏覽:549
底層百姓有聲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5 07:26:44 瀏覽:409
玄幻小說推薦老書蟲 發布:2025-07-15 07:18:14 瀏覽:933
由此與你隔光明小說全免閱讀 發布:2025-07-15 07:12:25 瀏覽:936
恩怨情仇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7-15 07:11:06 瀏覽:933
po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15 07:06:04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