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同時期言情小說作家
1. 瓊瑤一共寫了哪些經典的言情小說
1、 窗外 1963年春
2 、幸運草
3 、六個夢
4、煙雨朦朦
5 、菟絲花 1964年夏於台北
6 、幾度夕陽紅1964年8月30日
7 、潮聲 1964年底
8 、船 1965年7月15日於台北
9、 紫貝殼 1966年6月29日深夜
10 、寒煙翠 1966年3月18日於台北
11 、月滿西樓 1966年暮秋
12、 剪剪風 1967年5月14日夜
13、 彩雲飛 1968年3月9日黃昏於台北
14、 庭院深深 1969年3月25日黃昏於台北
15、 星河 1969年12月廿日晚初稿完稿
12、月26日修正完畢
16、 水靈 1971年1月14日於台北
17 、白狐 1971年8月14日
18 、海鷗飛處 1972年3月20日午後於台北
19 、心有千千結 1972年12月29日夜初稿
1973年1月3日夜修正完畢
20、 一簾幽夢 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於台北
1973年5月8日午後修正完畢
21、 浪花 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於台北
1973年5月8日午後修正完畢
22 、碧雲天 1974年1月9日夜初稿完稿
1974年1月29日修正完畢
23 、女朋友 1974年5月初稿完稿
1975年3月7日再稿完稿
24、 在水一方 1975年1月15日黃昏初稿完稿
1975年1月29日凌晨再稿完稿
1975年2月6日深夜三度修正
1976年3月13日黃昏四度改定
25、 秋歌 1975年8月13日夜初稿完稿
1975年8月21日夜初度修正
1975年8月28日二度修正
26、 人在天涯 1976年3月5日夜
27、 我是一片雲 1976年4月8日黃昏初稿完稿
1976年4月15日午後一度修正
1976年4月22日晚二度修正
28、 月朦朧鳥朦朧 1976年9月26日凌晨初稿完稿
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
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29、 雁兒在林梢 1976年9月20初稿完稿
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
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30 、一顆紅豆 1977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
1978年1月12日黃昏修正
31 、彩霞滿天 1978年4月17日黃昏初稿完稿
1978年5月11日黃昏初度修正
1978年8月7日再度修正
32、 金盞花1978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
1979年1月17日初度修正
1979年2月16日二度修正
33、 夢的衣裳 1979年5月15日夜初稿完稿
1979年7月22日初度修正
34、 聚散兩依依 1979年12月3日午後初稿完稿
1979年12月18日晚改寫完稿
1980年4月24日最後修正
35、 卻上心頭 1980年8月11日夜初稿完稿於可園
1980年8月27日夜修正於可園
36、 問斜陽 1980年12月 9日初稿完稿於可園
1981年2月 23日黃昏修正於可園
37、 燃燒吧!火鳥1981年5月 12日黃昏初台北可園
1981年8月4日深夜修正於台北可園
38、 昨夜之燈 1981年11月30日夜初稿完稿於台北可園
1982年3月1日深夜初度修正於台北可園
1982年3月5日午後再度修正於台北可園
39、 匆匆,太匆匆 1982年9月 16日午後寫於台北可因
40、 失火的天堂 1983年6月 14日凌晨初稿完成於台北可園
1983年8月28日深夜修正完成於台北可園
1983年10月 4日夜再度修正於台北可園
41、 冰兒 1985年7月4日初稿完稿於台北可園
1985年8月 17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42、 剪不斷的鄉愁 1988年10月15日寫於台北可園
43、 我的故事 1989年2月 14日黃昏完稿於台北可園
1989年5月11日修正於長沙華天酒店
44 、雪珂 1990年10月15日完稿於台北可園
1990年11月5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45 、望夫崖 1990年12月21日完稿於台北可園
1991年1月31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46、 青青河邊草1992年司月8日完稿於台北可園
1992年1月17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47 、梅花烙1993年7月26日於台北可園
48 、水雲間 1993年8月26日於台北可園
1993年9月3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49、 新月格格 1994年6月22日完稿於台北可國
50 、煙鎖重樓 1994年8月10日完稿於台北可園
51、 鬼丈夫
52、 蒼天有淚1997年10月14日完稿於台北可園
1997年11月5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53、 還珠格格 1997年7月19日完稿於台北可園
1997年7月30日修正於台北可園
54、 還珠格格續集
55 、告慰真情
瓊瑤(1938年4月20日-),原名陳喆,筆名瓊瑤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現居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筆名除了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
瓊瑤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生活,高中畢業後不久即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瓊瑤首次婚姻破裂,現任丈夫平鑫濤同時也是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台灣皇冠文化集團,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2014年4月28日,瓊瑤發出電視劇《宮鎖連城》涉嫌版權侵權媒體聲明函,正式起訴於正《宮鎖連城》版權侵權。
作者瓊瑤
2. 和瓊瑤同級別的愛情小說作者有哪些
亦舒,岑凱倫,嚴沁等都是瓊瑤時期一流的女作家。
後來比如於晴,席絹也是比較有名的。
因為瓊瑤小說商業化濃,而且大多拍成了電視電影,名氣極大,甚至編入字典。和他一起編入的,還有金庸。
3. 與瓊瑤類似的小說作家
席絹好像是吧!不同時期的還有典心,古靈那些跟她一個類型的。一樣那麼矯情
4. 和瓊瑤同一時代的言情作家有哪些
亦舒 當時說瓊瑤寫的是真善美 亦舒寫的是假丑惡
5. 找一本很多年以前的,瓊瑤和岑凱芹那一帶的言情小說家寫的有關三姐妹的小說。
別鬧了,丘比特!
喬楚
6. 台灣著名言情小說作家瓊瑤
姓名:瓊瑤職業:編劇 作家性別:女國籍:中國(台灣)生日:1938-4-20星座:白羊座身高:168CM體重:0KG血型:瓊瑤簡介原名陳喆,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陽,台灣著名言情小說女作家、影視製作人。畢業於台灣省立台北第二女中(今已拆除,第三高女後改名為中山女中)。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 瓊瑤詳細資料 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曾任台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母親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外祖父袁勵衡為銀行家,曾執掌交通銀行。曾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統皇帝之師。母親的胞妹袁靜為作家。母親的胞姐袁曉園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稅務官。瓊瑤的妹妹陳錦春、妹夫陳壯飛,都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General Sciences 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被認為是華裔在美創業的先驅之一。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瓊瑤的媳婦何琇瓊是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藝術指導。她的名著,大多數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六個夢》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還珠格格》系列。當中《還珠格格》第一、二部更在東亞享譽盛名,不單在台、港、中等地贏得收視率冠軍,在日本、韓國、泰國也很受歡迎。1970年代末,瓊瑤、平鑫濤與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每年固定只拍兩部電影,檔期則是農歷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瓊瑤近年著作偏好以歷史背景取材,尤其是清朝宮廷貴族為故事背景,又喜好代入自身早年經歷為人物原型,典型如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女性,並且以婚外情女性較受同情、較匹配男主角、甚至最後若非取代男主角元配,就是自殺殉情為主要情節。一般認為瓊瑤作品有歷史背景,但是並不注重歷史根據(比如說清朝皇帝的親生皇子娶漢族女子為正妻,但清朝皇族宗室的正妻必須為八旗女子),並且缺乏人物呈現、情節布局等等的原創性,書中人物不論男女的極端情緒化,人物及情節與現實的嚴重脫節,也是被詬病的原因。她的作品受歡迎的理由,當在於故事性及娛樂性較高。【瓊瑤作品集】作品 寫作時間 同名影視拍攝時間《窗外》 林青霞1973《幸運草》《六個夢》《煙雨蒙蒙》劉雪華 1986《情深深雨朦朦》趙薇 2000《菟絲花》1964《幾度夕陽紅》1964 劉雪華 1986《潮聲》1964《船》1965年《紫貝殼》1966《寒煙翠》1966《月滿西樓》1966《剪剪風》1967《彩雲飛》1968《庭院深深》1968《星河》1969《水靈》1971《白狐》1971《海鷗飛處》1971《彩雲飛》1972 劉雪華 1989《心有千千結》1972《一簾幽夢》陳德容 1994《浪花》1973《碧雲天》1974《女朋友》1974 劉雪華版 1988《在水一方》1975 林青霞 1975《秋歌》1975 林青霞 1975《人在天涯》1976《我是一片雲》1976 林青霞 1977《月朦朧鳥朦朧》1976 林青霞 1976《雁兒在林梢》1977 林青霞1977《一顆紅豆》1977 林青霞 1979《彩霞滿天》1977 林青霞 1979《金盞花》1978 林青霞 1978《夢的衣裳》1979 林青霞1979《聚散兩依依》1979 林青霞1979《卻上心頭》1980《問斜陽》1980《燃燒吧!火鳥》1980 林青霞 1980《昨夜之燈》1981《匆匆,太匆匆》1982《失火的天堂》1983《冰兒》1985《剪不斷的鄉愁》1988《我的故事》1989《雪珂》1990 劉雪華 1990《望夫崖》1990 劉雪華 1991《青青河邊草》1990 劉雪華 岳翎 1991《梅花烙》1993 陳德容《蒼天有淚》1997 蔣勤勤《新月格格》1994 劉雪華 岳翎 1994《還珠格格I》1997 趙薇 1998《還珠格格II》 趙薇 1999《還珠格格III天上人間》 黃奕 2003《又見一簾幽夢》張嘉倪 2007
7. 瓊瑤那個時代還有什麼著名的言情小說作家嗎,除了張愛玲和三毛
亦舒,
8. 有跟瓊遙齊名的言情小說作家嗎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來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電視台編劇。現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亦舒走紅的時候瓊瑤也在走紅,於是人家說;「香港有亦舒,台灣有瓊瑤」。
【亦舒作品集】
愛情小說——
《獨身女人》《在那遙遠的地方》(《最心愛的歌》)
《無緣》 《如今都是錯》 《同門》
《莫失莫忘》 《阿修羅》
《異鄉人》 《開到荼蘼》
《天若有情》 《最心愛的歌》
《真男人不哭泣》 《沒有季節的都會》
《心扉的信》 《紅塵》
《縱橫四海》 《絕對是個夢》
《如果牆會說話》 《玫瑰的故事》
《綺色佳》 《薔薇泡沫》
《迷迭香》 《紫薇願》
《小玩意》 《假如蘇西墮落》
《喜寶》 《要多美麗就多美麗》
《痴情司》 《直至海枯石爛》
《生活之旅》 《心慌的周末》
《綺惑》 《銀女》
《綺色佳》 《夙世情緣》
短篇小說——
《隨筆集《自得之場》》 《傳說中的女人》
《能見到愛嗎》 《金環蝕》
《工作》 《懷念》
《風中孩子》 《單性生活》
《傳奇》 《意外》
《心之色》 《水彩畫》
《夏之誘惑》 《玫瑰園》
《露與女朋友》 《臨走》
《老師》 《酒吧》
《畢業日》
散文——
《花好月圓》 《做人》
現代小說——
《一點舊一點新》 《鈴蘭》
《訪問》 《紅鞋兒》
《漣漪》 《剎那芳華》
《做夢的女人》 《《偶遇》短篇集》
《舊歡如夢短篇集》 《《三小無猜》短篇集》 《等待》 《《年輕的心》短篇集》
《流光短篇集》 《只有眼睛最真》
《老房子短篇集》 《晚兒短篇集》
《琉璃世界短篇小說集》 《尋找失貓短篇集》
《《月亮背面》短篇集》 《仕女圖短篇集》
《緊些再緊些短篇集》 《璧人短篇集》
《請勿收回》 《秘》
《母女》 《新愛》
《挫折》 《到處睡的男人》
《變遷短篇小說集》 《無名女》
《賊美人》 《第九台》
《背包》 《姐妹》
《敏感》 《我浪費所有的眼淚浪費了這些年》
《小朋友》 《回憶》
《哀綠綺思》 《同事》
《十八寂寞》 《俘虜》
《餘波》 《芳鄰》
《選美皇後》 《請留言》
《幼嬰》 《成長》
《女記者》 《傷健》
《分手》 《蘭花》
《小人兒》 《Fortune Cookies》
《鍾情》 《紅手套》
《結尾》 《空間》
《神醫》 《靈感》
《未來之星》 《燈》
《回家》 《願望》
《失夜》 《會所》
《蝴蝶》 《粉紅色新大衣》
《溫情》 《淤》
《存稿》 《原宥》
《不怕》 《表哥》
《節目》 《停車》
《冶遊》 《乖兒》
《黑羊》 《香芍葯的婚事》
《請辭》 《老友的女友》
《細沙》 《紅鞋》
《祖母》 《破碎的心》
《溫哥華事件》 《水晶花》
《沉湎》 《有過去的女人》
《我的故事》 《小火焰》
《夏季之夢》 《喜劇》
《偷窺》 《三小無猜》
《一百萬元本票》 《藍這個顏色》
《舊事》 《報告》
《棋友》 《幽靈吉卜賽》
《星之碎片》 《風滿樓》
《藍色都市》 《燈火闌珊處》
《金色的心》 《舊生會》
《糖》 《尋夢》
《舊時人》 《秘密》
《十天》 《鄰室的音樂》
《離婚女人》 《變形記》
《狂想》 《琉璃世界》
《這雙手雖然小》 《天秤座事故》
《美麗新世界》 《七姐妹》
《圓舞》 《散發》
《法語女郎》 《旅程》
《曼陀羅》 《姊妹》
《西岸陽光充沛》 《男男女女》
《樂園》 《假夢真淚》
《家明與玫瑰》 《女學生》
《美人救英雄》 《奇異生物》
《別人的女郎》 《賭場》
《如何說再見》 《來生》
《網》 《南星客》
《傷城記》 《聽我細說》
《邂逅》 《奇異生物》
《監護人》 《愛情故事》
《莫失莫忘》 《故園》
《我愛,我不愛》 《傑作 》
《生活之旅》 《寂寞的心俱樂部》
《承歡記》 《個案》
《出賣》 《懦弱》
《流金歲月》 《玉梨魂》
《謠言》 《美嬌裊》
《假戲真情》 《他比煙花寂寞》
《三個願望》 《我的前半生》
《小宇宙》 《ITALIAN LILY》
《對頭》 《花解語》
《少女日記》 《石榴圖 》
《挖角》 《嘆息橋》
《不羈的風》 《一千零一妙方》
《秘密》 《香雪海》
《姑姑的男朋友》 《故事》
《蟬》 《愛情之死》
《寂寞小姐》 《連環》
《一把青雲》 《洋女婿》
《壞脾氣女郎》 《黑羊》
《白色武士》 《告密》
《預感》 《胡蘭成的下作》
《兩全》 《尋找失貓》
《電梯》 《續弦記》
《懷念》 《心》
《黑色笑話》 《沒有月亮的晚上》
《歸宿寫照》 《傷心人》
《我答應你》 《晚晴》
《弄潮兒》 《醫情》
《預言》 《阿玉和阿瓦》
《天上所有的星》 《野孩子》
《艷陽天》 《過客》
《情書》 《玉手》
《小公主》 《臨記》
《炫耀》 《寂寞鴿子》
《映像》 《肉體》
《忽爾今夏》 《騙子》
《黃石谷》 《錦袍》
《兩者之間》 《再生》
《金粉世界》 《小郭探案之茉莉花香》
《曾經深愛過》 《印度墨》
《波心》 《紅鞋兒》
《歸家娘》 《牆》
《朝花夕拾》 《撞球室》
《轉機》 《少年的我》
《安排》 《夜之女》
《追求》 《錯先生》
《剎那芳華》 《紅杏》
《鄰居》 《壞脾氣女郎》
《飛車女郎》 《上司》
中國科幻——
《人淡如菊》
【已出版的圖書】(紅磨坊版)
1、 吃南瓜的人
2、 同門
3、 這樣的愛拖一天是錯一天
4、 寂寞的心俱樂部
5、 花常好月常圓人長久
6、 不羈的風
7、 小紫荊
8、 她的二三事
9、 天上所有的星
10、 悄悄的一線光
11、 如果牆會說話
12、 一點新一點舊
13、 樂未央(散文)
14、 寒武紀(散文)
15、 喜寶
16、 剪刀替針做媒人
17、 噓——
18、 鄰居太太的情人
19、 玫瑰的故事
20、 特首小姐你早
21、 電光幻影
22、 我的前半生
23、 開到荼蘼
24、 香雪海
25、 人淡如菊
26、 烈火
27、胭脂
28、石榴裙
9. 香港言情類作家和瓊瑤齊名的亦舒有個哥哥
亦舒的哥哥倪匡是香港的著名作家衛斯理. 他與亦舒,金庸被稱做香港三大寫手.他的兒子倪震,就是周慧敏的男友.
亦舒的大哥叫倪亦方,一直住在大陸,曾任鞍山鋼鐵二廠廠長,雖然身遭反右和「文革」的磨難,依然不改變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保持先進.
老大: 倪亦方,1931年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後到鞍山建築築爐公司任技術員,1979年調鞍山化工二廠,歷任副廠長、廠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倪亦方主持完成重大炭黑技術改造項目60多項,其中有4項屬國內首創。他研製的高溫空氣預熱器為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添補了國內炭黑工業的空白。組織開發新品種和炭黑下游品種16個,其中,中超耐磨、高耐磨炭黑2個品種,自1984年以來一直保持國家銀質獎,4個品種獲省優,企業規模由年產1000噸發展到年產32000噸成為化工部重點骨幹企業。他帶領企業實行4個轉變:即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變;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轉變;一般產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單一的為橡膠行業服務向多領域服務轉變。5條生產線的新工藝消化了原材料漲價的減利因素,為企業創造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銷往台灣及東南亞各國,增加了產品產品推向國際市場,銷往台灣及東南亞各國,增加了產品的競爭能力;他組織研製的色母粒炭黑拓寬了市場領域,敲開了紡織工業、塑料行業的市場大門;1994年全套引進2條色母粒生產線發展了炭黑下游產品,結束了化工工廠單一生產炭黑的歷史。1993年,倪亦方領導的企業進入全國500家最大化工企業之列。1994年又躋身中國行業1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25位,遼寧省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第24位,1995年利稅再超千萬,產值銷售收入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倪亦方倪亦方先後多次被評為鞍山市勞動模範,遼寧省勞動模範、優秀企業家、石化系統廉潔奉公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198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5年7月16日,鞍山市委發出了關於向優秀共產黨員倪亦方同志學習的決定。現退休。
一九五四年他曾經與蘇聯專家在工 作中發生爭執,被領導認為是「頂撞」專家,免職記大過。一 九五七年他又舊病復發,對領導的作風意見,於是成為雙料份子右派加現行反革命,進了監獄。文革中受了很多罪,但信仰不改,用他的話說,弟弟寫科幻小說夠浪漫,妹妹寫言情小說更浪漫,但都沒有他浪漫因為他信仰的是虛無縹緲的共產主義~~政治理念的不同並不妨礙親情,倪匡說他很享受在電視上看到哥哥。
倪亦方出生在上海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里。少年時期的耳聞目濡,在他心中萌發出強烈的
民族自尊心,他立志學習,決心用知識去拯救災難深重的祖國。一九四九年,新中國誕生了,年僅十八歲的倪亦方考入了燕京大學(
現在的北京大學)。一九五一年暑假,倪亦方去探望在香港荷蘭好實洋行保險部任業務經理的父親,父親極力勸說倪亦方留在香港,
還託人想把他安排在英國辦的香港大學學醫。並對倪亦方說:「只要你願意留下,要啥都行。」倪亦方卻執意不肯。一次,父親領他
去一個公園遊玩,當他看到一些美國水兵為尋歡作樂,凌辱我們的同胞時,氣憤極了。他想,祖國人民正在抗美援朝,美國侵略者正
在朝鮮戰場屠殺兄弟的朝鮮人民,我怎麼能貪圖個人的安逸富貴呢?這天夜晚,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想起了祖國的建設,北京
的大學生活,思戀之情如一團火在胸中燃燒,他毅然作出決定返回北京。三個月的假期,他僅僅呆了二十天。父親生氣了,不給他路
費,倪亦方便偷偷地賣掉了手錶,買了車票,回到北京。到校後,倪亦方更加刻苦攻讀,終於以全優的成績完成學業,並光榮地加入
了共青團。學校準備讓他留校當助教,可他多次申請,要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滿足了他的要求
,一九五二年,二十一歲的倪亦方雄心勃勃地來到了祖國的鋼都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