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振小說解讀推薦語
『壹』 有孫紹振的《名作細讀》原著
孫紹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這里有個之三可以下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634967.html
讀孫紹振的《名作細讀》一-分析,微觀
這學期讀孫紹振的《名作細讀》,首先網路搜索其人,介紹如下:祖籍,先後就讀於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廂二中心。1952年畢業於青浦初級中學,1960畢業於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於「反右」時期堅持為「右派」辯護之舊帳,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中文系。20世紀90年代先後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香港嶺南學院客座研究員並為翻譯系講課。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孫紹振如是說》、《文學創作論》、《孫紹振默文集》(三卷)、《論變異》、《幽默五十法》、《美女危險論——孫紹振幽默散文選)等。《文學創作論》獲福建省10年優秀成果獎、台灣祁楓文學獎、全國寫作學會一等獎,《美的結構》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掃了一眼目錄,便直奔本書《自序》,讀之,實乃不凡。佩服孫老師的膽識,勇氣,他確實說前人所未說。不管在中學還是大學課堂上,經典文本的微觀解讀都是難點,也是弱點。難在學生面對文本,一目瞭然,間或文字上有某些障礙,求助於註解或者工具書也不費事。這和數理化或者英語課程不同,課本上那些難點、疑點,如果教師不加闡釋,學生不可能憑著自發的感性理解悟透徹。自然科學或者外語教師的權威建立在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未知到已知。而語文教師,卻沒有這樣的便宜。他們面對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從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上的盲點,將已知轉化為未知,再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秘,讓他們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負了教師這個光榮稱號。語文教師的使命,要比數理化和英語教師艱巨得多,也光榮得多。數理化英語教師的解釋,往往是現成的,全世界公認的,而語文教師,卻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獨特的領悟、探索和發現。不能勝任這樣任務的人,有一種辦法,就是矇混,把人家的已知當作未知,視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復在文本以外打游擊,將人所共知的、現成的、無需理解力的、沒有生命的知識反復嘮叨,甚至人為地製造難點,自我迷惑,愚弄學生。這樣的教師白白辜負了自己的生命。按常理來說,這樣的教師應該是極少數,但據我多年觀察,現實情況恰恰相反。我在問自己是不是反復推敲文本,是不是有自己獨特的領悟。
試問大學中文系教授,讓你們去教中學語文,在微觀分析中,有多大把握能保證超越中學水準?請問古典文學的教授,有多少能把「霜葉紅於二月花」、「二月春風似剪刀」、「草色遙看近卻無」、「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妙處說得令人心服口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究竟好在哪裡?講了多少年了,還是古典詩話中那些印象式語言。中學課堂要的是貨真價實的、系統的分析,而不是玄妙的、空洞的贊美。請問美學教授,如果學生反映《背影》中父親的形象「很不瀟灑」,又「違反交通規則」,有多少人能夠當場點出這是什麼樣的美學問題?有誰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回答學生的疑問:薛寶釵、繁漪、周朴園是壞人嗎?對於《荷塘月色》的解讀,長期限於反映「大革命失敗以後知識分子的苦悶和矛盾」,誰能從中看出文學觀念和思維方法的桎梏?如果學生感覺不到郁達夫《故都的秋》里生命走向衰亡的美,應該如何應對?對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學教師感到無從分析,你能告訴他們,從哪裡發現矛盾?祥林嫂之死為什麼沒有兇手?《祝福》中的那個「我」為什麼有負疚之感?對於小說是否多餘,該如何闡釋?為什麼魯迅在給傅斯年的信中說《狂人日記》「很幼稚,在藝術上不該這樣的」?為什麼又最喜歡《孔乙己》?那麼《孔乙己》在藝術上成熟在哪裡?在《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對於學習法語的轉變,是可信的嗎?過一天,他又故態復萌,又討厭起法語語法來了,怎麼辦?在《項鏈》中,發現借來的項鏈是假的,為什麼不繼續寫下去,把真項鏈換回來,彌補經濟上的損失?這不是更加「環環緊扣」嗎?為什麼《皇帝的新裝》中的人物沒有個性?《愚公移山》中的智叟是真正實事求是的,有智慧的,而蠻乾的,正是愚公。應不應該給智叟平反?對於「愚」和「智」的轉化又該如何分析?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用兩節文字介紹長媽媽的名字,不是多餘嗎?為什麼主張盡可能將可有可無的字句刪去的魯迅,這樣浪費篇幅?等等等等。
要解決這些微觀的問題,不但要有深厚的宏觀學養,而且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功夫,這種功夫,不是一般的,而是過硬的功夫。而這種過硬功夫的特點,就是於細微處見精神,越是細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學術水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徹底的分析是無所畏懼的,不可窮盡的。這正是智慧的尖端,生命的高峰體驗。在這樣的尖端上,教授的頭銜並不能保證任何優勢。 微觀分析的幼稚和粗暴,策源地乃在大學課堂,長期流毒中小學,遂成頑症。大學教授們應該感到慚愧,感到臉紅,感到無地自容才是。但是,現實卻是,悲天憫人的教授們一個個活得很滋潤。這是為什麼?大學的學院體制庇護了他們。學院式的評估體系,把文本的微觀分析當作「小兒科」。其實,這是愚昧。不論在自然科學還是經濟科學,乃至於管理科學,微觀分析都絕不是「小兒科」,而是「大學問」。美國聲名赫赫的MBA,那些最名牌院校(如哈佛、西北大學)的教學,就是以個案分析為主的,甚至連畢業論文都可以省略。
宏觀的基礎研究和具體部門的應用研究,是根結連理的。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互相促進。研究宇宙以及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大學問。研究一粒沙,從中看到整個世界;研究一滴水,從中看到大海;研究果子狸的病毒,從中找到克制SARS之道;研究果蠅,從中追尋長生之途,也是大學問。研究大腦血管,並不見得比研究烏賊魚更高貴。宏觀有宏觀的難度和局限,微觀有微觀的難度和局限。二者不可偏廢。但是,當前最缺乏的,可能還是微觀的。當然,我並不想把一切責任都歸咎於大學教授,中學自有中學的問題。
缺乏微觀基礎的空話、套話、大話、胡話乃至黑話,本是由來已久的頑症,卻在基礎教育改革中,借強調師生平等對話之機,找到了合法的避難所,於是,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所問膚淺,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空空洞洞,糊里糊塗。在處理課文的方法上作秀,多媒體豪華包裝,花里胡哨,目迷五色。但是,對於文本內涵的分析卻有時如蜻蜒點水,有時如木偶探海。
從做學問來說,有兩種方法,一種以宏觀的理論建構為基礎,把握了普遍的原理,然後高屋建瓴,在必要的時候,再作有限的個案的具體分析;另一種方法則是,在對宏觀理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的、規律性的把握以後,進行廣泛的、大量的個案分析。在個案分析的基礎上,發展理論,甚至顛覆權威理論。走這條路的人似乎比較少,在中國幾乎是絕無僅有。但是,在西方,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者,都是以文本分析起家的。這個辦法比較艱苦,有點手工業方式。但是,也有它的優越性,就是它的基礎比較雄厚。以這樣的文本分析為基礎概括起來的理論,其可靠性和可行性都比較可觀。
什麼叫細微解讀,今天才算見了。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也一定會做到對文本進行細致的閱讀,於細微處發現美妙的風景。
『貳』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式的人文情懷的體悟是什麼
魯迅所寫的文章一般的都是語言鋒利的。但是在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當中感情卻是不一樣的。因為在這篇文章當中,他表達了對自己的保姆阿長的深情,抒發了對阿長的懷念之情。所以在這篇文章當中更多地體現了魯迅幽默的文風。比如在寫自己早晨起來阿長把橘子放在自己的嘴裡,盼望著自己說吉利話的那一自然段的描寫。還有阿長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都體現了一種幽默的文關注
孫紹振:《阿長與〈山海經〉》解讀
開頭兩段,似乎很平常,沒有什麼可分析的。
但是,用還原法,是可以提出問題來加以分析的。
把還原法落實到關鍵詞語上去:以阿長這個名字作為關鍵詞,作還原來分析
為了交代阿長的名字,魯迅用了兩段文章,這樣是不是太繁瑣了?魯迅不是說過,文章寫成以後,至少要看兩遍,要將可有可無的東西刪去嗎?
那麼,這兩段,如果刪去了,有沒有損失呢?肯定是有的。
因為阿長,在這個關鍵詞的深層,不但有長媽媽的,而且有周圍人的精神密碼。
按照還原法,本來名字對於人來說,應該是慎重其事的。一般人的名字,大都寄託著美好的期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表現的是不同的情感。
『叄』 孫紹振的個人小傳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中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
(《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
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
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
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
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
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
《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
《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
《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
《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
《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
《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
《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
《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
《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
《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
《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
《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
《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修訂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30萬字
《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20萬字
『肆』 《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孫紹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BkcCw6W39c7wvMIUvKVZA
書名: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
作者:孫紹振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5-9-1
頁數:482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范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心研究員,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學術著作《文學文本解讀學》《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名作細讀》《月迷津渡:古典詩歌個案微觀分析》《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等,散文集《美女危險論》《滿臉蒼蠅》《靈魂的喜劇》《愧對書齋》,《孫紹振文集》八卷(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2009年)。
『伍』 《經典小說解讀》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經典小說解讀》(孫紹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AJa1BMS1C-6TYb7je5T3zw
書名:經典小說解讀
作者:孫紹振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4-30
頁數:331
內容簡介:
《經典小說解讀》是孫紹振教授專門針對古今中外的經典小說作品進行的文本細讀的又一部專著。在解讀小說的選擇上集中於各版本中學語文教材中經典小說,解讀質量比同類作品更成熟,更貼近中學語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師提高文學修養的良師益友,同時能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能力。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心研究員, 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學術著作有《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新的美學原則 在崛起》《文學的堅守與理論的突圍》《直諫中學語文教學》《文本中心的突圍和理論建構》《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演說經典之美》《幽默心理與幽默邏輯》 等。散文集有《美女危險論》《滿臉蒼蠅》《靈魂的喜劇》《愧對書齋》《孫紹振演講體散文》。2009年,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出版《孫紹振文集》八卷。*著作有《文學文本解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
『陸』 初中語文老師推薦書目及理由
初中語文教師推薦閱讀書目
我們老師很可能一生平凡,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為一個優秀教師或教學專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想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老師們,想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老師們,來看書吧,她能指引你走出困惑、走出膚淺,走向成功:
一、必讀書目(學生必讀書,教師當然也必讀) 根據《2011版課標》關於課外讀物建議 七年級——
1.《伊索寓言》
2. 冰心《繁星?春水》
3. 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
4. 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
5. 葉聖陶《稻草人》
6.《安徒生童話》
7.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
8. 高爾基《童年》
9.魯迅《朝花夕拾》
10. 吳承恩《西遊記》
八年級——
11.《格林童話》
12.《革命烈士詩抄》
13.《艾青詩選》
15. 笛福《魯濱孫漂流記》
16.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7.曹雪芹《紅樓夢》
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19. 老舍《駱駝祥子》
20.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九年級——
21. 施耐庵《水滸》
22.夏綠蒂•勃朗特《簡•愛》
『柒』 初中語文老師必讀書目
1.《怎樣學語文》作家出版社 王麗主編2.《名家談語文學習》華東師范出版社 王麗著3.《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錢理群著4.《經典閱讀與語文教學》麗江出版社 錢理群著5.《王君講語文》語文出版社 王君著6.《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餘映潮著7.《解讀語文》福建人民出版社 錢理群 孫紹振 王富仁著8.《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陳日亮著9.《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江蘇教育出版社 黃厚江著10.《讓語文回家——劉仁增語用教學新思路》福建教育出版社 劉仁增11.《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江蘇教育出版社,王棟生著12.《錢夢龍與導讀藝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3.《韓軍與新語文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4.《趙謙翔與綠色語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5.《程翔與語文教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程翔著16.《於永正與五重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7.《語文教學談藝錄》上海教育出版社,於漪著18.《於漪老師教作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於漪著19.《從批判走向建設》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李鎮西著20.《語文教學的反思與重構》商務印書社,鄭桂華著21.《竇桂梅與主題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竇桂梅著22.《魏書生·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魏書生著23.《語文教育門外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錢理群著24.《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尚文著25.《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王榮生著26.《名作重讀》上海教育出版社,錢理群著27.《文本細讀》(修訂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孫紹振著28..《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福建教育出版社,孫紹振著29.《語文教學的常識性回歸》程紅兵,灕江出版社30.《溫儒敏論語文教育》溫儒敏,北京大學出版社《語文教學的反思與重構》商務印書社,鄭桂華著
『捌』 月迷津渡的介紹
孫紹振《名作細讀》自2006年10月份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經修訂多次重印,市場反響熱烈。由孫紹振教授提出的「還原」、「比較」等「細讀」文本的方法也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中學語文教師和有志進入文學殿堂的大中學生和研究生們的主流話語體系。更重要的是孫紹振教授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傳遞出的解讀作品的理念、質疑的勇氣、哲學思辨的功力、融匯中西的膽識,在現今文本解讀諸名家中堪稱翹楚。鑒於孫紹振教授本人在文學批評領域的聲望以及成就,我們約請孫紹振教授再次執筆出版一套名作細讀系列,涵蓋現代小說、散文、外國文學、古典文學。本書《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微觀分析個案研究》首先與讀者見面。這一本在基本體例和解讀對象的選擇上比《名作細讀》更加成熟、完善,更貼近中學語文教學。同時,為了和《名作細讀》有比較明顯的區分,本書適當增強學術含量,在「自序」中由孫紹振教授梳理了「細讀」理論的來龍去脈,在第一章中以附錄的形式從理論上解釋相關文藝理論問題,第六章則從理論上對古典詩詞微觀分析作一整體關照。既是教師提高修養的良師益友,同時也是實際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好幫手。
『玖』 有關於孫紹振的簡介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36
民 族: 漢族
祖籍福建長樂,先後就讀於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廂二中心。1952年畢業於青浦初級中學,1960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於「反右」時期堅持為「右派」辯護之舊帳,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華僑大學中文系。20世紀90年代先後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香港嶺南學院客座研究員並為翻譯系講課。現為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孫紹振如是說》、《文學創作論》、《孫紹振默文集》(三卷)、《論變異》等。《文學創作論》獲福建省10年優秀成果獎、台灣祁楓文學獎、全國寫作學會一等獎,《美的結構》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編輯本段]個人小傳
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調至福建師范大學。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孫氏曾致力於詩歌創作,曾有詩集出版,八十年初捲入朦朧詩大辯論,其《 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從1981年在《詩刊》刊出以後,引起廣泛的批判,1983年又與謝冕之《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亞之《崛起的詩群》遭到批判。但是日後的實踐證明:孫氏的這一論文已成為當代新詩發展史的重要文獻。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經為一系列當代文學史所肯定,其手稿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自1981年以後,孫氏集中力量從事文藝理論之研究。有專著《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等等。孫氏的所有學術以其獨創之真善美三維錯位、及形象之三維結構之理論為基礎,自成系統。
九十年代中期,孫氏將三維錯位學說,引入幽默理論之研究。故其《幽默答辯五十法》出版之後,在內地和港台均甚暢銷。中央電視台曾邀其作《幽默漫談》講座二十集。在1997年出版之《幽默邏輯探秘》中,提出了幽默的二重錯位邏輯學說,其幽默理論不滿足於轉述西方經典,《在幽默學全書》中,更著重於將理論的獨創性與操作的可行性結合起來在具體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還有幽默與雄辯、詭辯、吹牛、抒情、滑稽等相鄰范疇的辨析,完成了他以錯位為核心范疇的的理論體系的建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年來孫氏又從事於幽默散文創作,近年出版集《面對陌生人》《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其幽默風格為其幽默理論的藝術實踐。
[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幽默答辯五十法》《幽默邏輯探秘》 《在幽默學全書》《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
[編輯本段]部分著作
一、論文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我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
(《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 (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
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
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
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
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
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
《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
《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二、專著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
《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
《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
《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
《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
《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
《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
《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
三、散文集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
《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
《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
《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
《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編輯本段]主編
1,初中語文教材(一到六冊),北京師大出版社 。到2006年秋,已經出版了前三冊。
2,配套的教學參考(一到六冊)。 北京師大出版社,到2006年秋,已經出版了前三冊[1]。
『拾』 《文學文本解讀學》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文學文本解讀學》(孫紹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Z5MRyolZTi6iZb3iq9Ox0g
書名:文學文本解讀學
作者:孫紹振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503
內容簡介:
《文學文本解讀學》作者認為,西方文學理論對解讀文學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無效的,文學文本解讀應該追求對審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復性的闡釋。基本觀點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學審美。落實到具體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觀直接分析:隱性矛盾;第二,微觀間接分析之一:藝術感知的還原;第三,微觀間接分析之二:情感邏輯的還原("無理而妙");第四,宏觀比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現代的情理交融;第五,歷史語境的還原,等等。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文學性講演錄》、《直諫中學語文教學》、《挑剔文壇》、《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怎樣寫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