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王小說出版推薦
① 魚王的介紹
作者把它的體裁界定為「說中寓於短篇小的敘述」。其中有的篇章是作者的經歷,有的則是作者的見聞,沒有貫穿始終的主人公,沒有精心編織的情節,似散文,又似小說。這種無拘無束的結構和行文方式使作者得以隨心所欲地概括生活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阿斯塔菲耶夫極善描寫。無論是原始森林的夜晚,還是奧巴里哈河上的垂釣,無論是鮑耶的秉性,還是形形色色的偷魚者,一經他的點染,便顯示出一種獨特的細膩和活力。例如下面這段把自然人格化的文學就相當精彩;被波濤席捲而去的「百合花綻開了色彩鮮艷的唇瓣,象是在呼喊。它在向無邊無垠的大森林告別,而森林正應和著雨聲奏出使人感到寧靜的旋律,樹葉和荒草鬱郁寡歡地舒展著葉瓣,連針葉也變得蔫蔫的。」即便蚊子叮咬的細節也會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這不是那種貴族元老氣派的俄羅斯蚊子,先要低吟慢唱,手舞足蹈個夠了,然後才懶洋洋地叮你一口。不是的,這種北方的,餓癟了的,肉眼幾乎看不見的野性十足的東西,一下子撲上來,一聲不哼地碰上什麼就叮螫什麼,這能叫長角鹿踣地不起,能使人痛苦萬狀。」作者的議論兼有抒情和哲理。
② 阿斯塔菲耶夫的《魚王》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什麼
《魚王》的內容為:伊格納季伊奇作為漁民在葉尼塞河裡釣魚,有一天釣住一條大A魚時被大A魚拽到水裡,差點喪命,最後魚脫鉤逃掉了,他也就避過了一難。人們閱讀《魚王》時發現,阿斯塔菲耶夫不斷地告誡人們把一般與個別聯系起來:要從故事的具體情節中跳出來,去分析文中蘊涵的象徵性意義。他在《魚王》中不斷引導我們從生態整體主義來了解人和魚搏鬥的寓意。作家阿斯塔菲耶夫選取的主人公伊格納季伊奇是個偷漁者,他常用捕魚人、漁民、「人」來稱呼伊格納季伊奇,這暗示著主人公是以人類為整體的,而他個人不是以偷漁者身份來參加和魚的斗爭,他具有超人的能力和非凡的本領,這些本領使他具有了神秘色彩,大魚也和普通魚不一樣,是魚里的「王牌」。伊格納季伊奇也想起曾經爺爺給他講過的「魚王」故事,覺得這條大魚可能就是那個「魚王」。他賦予大魚一雙冷漠的蛇眼睛,在基督教里蛇是魔鬼的象徵,加上宗教聯系使大魚更具有了神秘色彩。把普通的魚比喻成魚王,並且與傳說相聯系,使它得到了某種魔力。作者也給魚王賦予了女性特點,是兩者的共同特點把他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伊格納季伊奇對格拉哈的愧疚轉移到了全體女性身上,其中包括了具有女性魅力的魚王。伊格納季伊奇最終認為侵犯女性是罪孽,侵犯大自然是罪過。這樣,作者就把大自然和人的道德體系聯系在了一起。他的作品中,他把女性和自然密切地聯系在一起,這和生態女性主義基本一致。虐待大自然的一切亦是不道德的。有人說,人們在摧毀大自然的同時,就是在摧殘自己的母親,也就是在摧毀自己的道德。生態女性主義的核心是將大自然和女性聯系在了一起,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比喻為母子關系。生態主義者認為,自然和女性間有著關聯:自然創造了萬物,女性則直接孕育了生命。女性直接參與了對生命的創造,女性對於自然界的生命都抱有仁慈、關懷和溫情。阿斯塔菲耶夫所持有的生態觀,實際上是一種女性化的生態觀;而阿斯塔菲耶夫所持有的女性觀,實際上也是一種富有強烈女性味的生態女性觀,她們與自然聯為一體成為自然的不可分離、互不可缺的一部分。小說的「鮑加尼達村的魚湯」一章中,講述了全書主人公阿基姆的兒時生活,講述他的母親是自然化的女性,她如此單純、溫情、善良、仁慈,就像孕育我們的大自然。
③ 兒童文學作品《尋找魚王》在線閱讀
內容推薦:
在寧靜而美麗的深山村落里,家家戶戶流傳著「魚王」的傳說,人們說他是魚鷹之子,捕魚的曠世高手,卻從沒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一個八歲的孩子在
父親的陪伴下出門遠游、苦苦尋找「魚王」學藝,找到了傳說中的老魚王,也從老人的口中得知了魚王家族一段精彩離奇、不為人知的民間傳奇歷史。在這段故事
中,男孩經歷了愛與人生的洗禮,最終成長為新的魚王傳人。唯美寂靜的深山,大雪皚皚的山間小屋裡,善良純凈的孩子和飽經滄桑的老人共同譜寫了寧靜壯美的生
命畫卷。
《尋找魚王》是一部純凈唯美、帶有幻想色彩的兒童文學作品。作家為當代的小讀者還原了一段被人遺忘的民間歷史,為孩子們書寫了一個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的傳奇故事,令小讀者在富有民俗韻味和地域風情的故事中,體味愛與生命的深遠況味。
作者簡介:
張煒,1956年11月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原籍棲霞縣。1973年開始小說和詩歌創作。
作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遠河遠山》《柏慧》《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張
煒散文年編》20部;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午夜來獾》;詩《松林》《歸旅記》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張煒文集》。
1999年《古船》分別被兩岸三地評為「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和「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作者與《九月寓言》分別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
影響力十作家十作品」。《聲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魚的故事》《醜行或浪漫》《少年與海》《刺蝟歌》等作品分別獲得多種
獎項。新作《你在高原》獲鄂爾多斯文學大獎、華語傳媒傑出作家大獎、中國出版集團特別獎、茅盾文學獎、《亞洲周刊》年度華文小說之首等十餘種獎項。
馬岱姝,四川成都人,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設計碩士學位。曾經為多本中、英文雜志和文學圖書創作封面和插畫,曾奪得企鵝中國公司舉辦的圖書封面設計大賽第一名。《樹葉》榮獲2014年第八屆英國切爾滕納姆插畫獎,目前居住在巴塞羅那。
④ 中外學者對《魚王》的研究著作有哪些
2007年吉林大學喬雪的碩士學位論文《從生態女性主義解析〈魚王〉》,以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作為敘述主題,使用相應的研究方法,從「性別」與「環境」的視角對《魚王》進行探究並分析作品中的文學、哲學、自然、女性、文化之間的互蘊互鑲,從研究女性生態文學視角出發拓寬了阿氏研究的視野。
2008年內蒙古師范大學姚曉丹的碩士學位論文《人性心靈,靈性自然——試論〈魚王〉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呼喚》,從人性、道德的高度來透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懲惡揚善。「魚王」是具有靈性的自然偉力的象徵。阿氏創作個性鮮明,他的作品將自然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並賦予自然萬物以靈性,目的就是希望人類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和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要知道自然的博大和偉力。
值得一讀的是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位女學者В.В.Дегтярёва在2011年發表的專著《МифологемыводногомиравнатурофилосовскойпрозеРоссиииСША》。這本書主要敘述了俄羅斯與美國自然哲理小說中的神話意象,小說主要對阿斯塔菲耶夫的《魚王》、美國麥爾維爾的《白鯨》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水的意象神話進行比較,全書共分為序言、第一部分「神話視角」、第二部分是「水中神話」、第三部分「關於魚與鯨的神話」和結語,此專著對研究阿氏、麥氏及海氏生態哲理小說的神話意象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2013年遼寧大學王丹的碩士學位論文《阿斯塔菲耶夫創作中的生態倫理主題》主要論證了阿斯塔菲耶夫生態倫理主題創作的影響因素,對比了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異曲同工,探討了阿氏在其自然哲理小說中對生態倫理這一主題的不斷探索、升華,他的內心世界承載著為人類未來命運的深刻思考。
2013年新疆大學劉娟的碩士學位論文《生態批評視域下的〈魚王〉》,運用生態批評的三大方法,即生態倫理觀、生態整體觀和生態末世觀深刻論證《魚王》的生態意識、生態的人文關懷,啟迪了人類精神的發展進程。
⑤ 《魚王》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魚王》([俄] 維克托·阿斯塔菲耶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魚王
作者:[俄] 維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譯者:夏仲翼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
頁數:644
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魚王》是維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最具個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羅斯當代文學的經典。全書由十三個內容相對獨立的「敘事短篇小說」組成,全部圍繞著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入細致地描繪了充滿神秘誘惑的西伯利亞以及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他們關於生
活的沉思。荒涼苦寒的自然環境,同時又是大自然盡顯壯美廣袤富饒之地,人類的足跡在其間雖如雪泥鴻爪,卻又帶著生命不息的尊嚴。
這些篇章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顯示了獨特的風格,淡化情節,描寫細膩鮮活,「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抒情散文、道德議論為一體」(王小波),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顯露出連貫的內容和意象,猶如不經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顆都以其自身的美麗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魚王》寫作時為十三篇,其中《沒心沒肺》一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時未能收入,此後的漢語譯本皆因襲此刪節版。本次由俄語翻譯家張冰將該篇翻譯補入,首次呈現這部傑作的全貌,並收入俄羅斯原版精美彩插,滿足讀者多年期待。
作者簡介:
維克托·彼得洛維奇·阿斯塔菲耶夫(Виктор ПетровичАстафьев,1924—2001),蘇俄著名小說家、散文家,20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文學代表人物之一。生於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個農民家庭,作品多取材於自身經歷,被認為繼承了屠格涅夫、普里什文和巴烏斯托夫斯基的自然文學傳統,並創造出將小說、道德思辨和抒情散文熔於一爐的獨特風格。阿斯塔菲耶夫善於描寫自然生活,洞察人與大自然的關系,開掘人的心靈,返照時代的剪影。正如評論家馬卡洛夫所說:「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是關於我們生活的沉思,是關於人在大地上和社會上的使命以及人的道德標準的沉思,是關於俄羅斯民族性格的沉思。」代表作有《魚王》《樹號》《牧童和牧女》《最後一次鞠躬》等。
⑥ 尋找魚王這篇文章講了什麼
《尋找魚王》是一部純凈唯美、帶有幻想色彩的兒童文學作品,作家為當代的小讀者還原了一段被人遺忘的民間歷史,為孩子們書寫了一個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的傳奇故事。
⑦ 哪裡可以下載到蘇聯作家《魚王》的電子書
很多年裡,我都沒有想起讀一讀它,阿斯塔菲耶夫的《魚王》。它在我身邊大約有十幾年了,出版於1982年,定價一元六角,想想時下那些動輒十幾元二十幾元的文學垃圾,這本書真讓人激動。我再次打開它。上一次打開它是幾年前,沒有讀完,那標記著下一次起讀的折頁已經無法伸平,但碳素墨水劃過的痕跡清晰得就像今天早晨剛剛劃上去的。我再次讀了那些劃過的句子,有一個意象其實我從未忘記:
「一個右手封在石膏里的男孩子用左手把蚊子撳死在窗上。窗玻璃的一面淌著紅色的血滴,另一面卻是明澈的雨滴。它們順著玻璃流著,軌跡有重合的,間或曲折相交,但是血的污流和雨水的清流雖然交叉重疊,卻相互沖刷不掉,玻璃上的這幅意象使人不由得想起某種難以理解的頗有凶兆的生存之謎。」
作家筆下這一小鎮車站候車室里的狹窄的情景,令人的思緒進入社會、歷史、人生的廣闊領域,也許還要想想生活的危機和嚴酷。
我不由地向窗外看去。緊貼在窗口的是一個陰沉的天空,遠山遠樓都罩在看上去顆粒很粗的霧氣中,霧氣還隱約泛著黃色。這樣的天氣已經持續兩三天了,天氣預報說,更北的地方在刮沙塵暴,我能想像那些沙塵被雨滴帶到那些不幸的人們窗玻璃上的情景,灰黃的,魚鱗一樣模糊了一面透明的牆,而玻璃的裡面是因降溫而凝結的清澈的水氣在緩緩地往下流。那應該是大自然與人的一種對話方式吧。大自然只好走到人的窗前,來敲醒麻木沉睡的人了。
阿斯塔菲耶夫是一個較早就醒來的人,也許他從未沉睡過。他與大自然是血肉相聯的,所以他作為作家,沒有一旦成名後就背離鄉土,他在他故鄉的窗口把握大自然的脈搏,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他的感受和憂慮在厚厚的一本《魚王》中,那還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已經感覺到大自然呼吸的艱難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他意識到當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改造一切時,其實我們也是在破壞、損害、踐踏、摧殘;人在貪婪自私的掠奪心理惡性膨脹的同時,既喪失了對自然的愛,也必然會喪失人性;一切破壞踐踏大自然的完整、宏偉和完美的惡行,必然要導致人的品格的墮落,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懲罰;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個微小的舉動就會牽動千百萬人的命運,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勞動,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都發生了變異……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先知先覺的作家那顆不安的心,我們也能感覺到他對布滿傷痕的大自然的心痛,而在那個年代,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在中國,作家們都在謳歌改天換地的熱火朝天呢。
《魚王》體現出一個好作家的品質,體現出他的深厚和博大,它的基調也像一塊玻璃的兩面,一面是作家對大自然、對人的愛,一面是作家關於人對自然的掠奪的痛心和剖白。沒有誰像阿斯塔菲耶夫那樣用心地感受自然的苦痛,甚至柳葉尖上的一滴露珠的凝斂不動,他都以為是它因害怕自己的墜落會毀壞這個世界。他強調大自然變幻無窮的美,只有在它的「生身之境」才能保存下來。他是真正的自然之子。比較而言,我們這些只是偶爾到自然中走走的人們,對自然發出的短暫感嘆真是太膚淺了,甚至有些敷衍的意味,我想那是因為我們躲在城市裡,不自覺地把自己與大自然分裂開了,忘記了自己的出處。我們在城市裡被異化了。
城市的玻璃窗越來越豐富多彩了,茶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灰色的,它們美化了城市的面容,也阻擋了陽光的腳步,而玻璃窗內的人們卻仍能看見窗外招搖的綠樹和沉默的遠山,能明白大自然用顏色進行的呼喚。但是,我們被窗內的現代化、物質化的生活誘惑著,羈絆著,難以自拔,這意味著人類將繼續為日益瘋狂的現代生活付出代價,也意味著人類對自然的關注的滯後,這正是現代人生活的對立的基調,這恐怕是阿斯塔菲耶夫也無可奈何的事了。他寫了與他血肉相聯的東西,卻讓我們共同感到了憂慮和痛楚,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來讀《魚王》。
網上沒有免費的啊,我找了一個小時都沒有找到!暈
⑧ 魚王的內容簡介
撒在地上的牛奶吸引他,因為牛奶盡管「遭到踐踏,卻始終倔強地保持著自身的潔白」。河魚香食牛虻,引出「自然界自會在善惡之間製造平衡」的詠嘆。一隻蚊子被撳死在窗上,在他看來卻意味著難以理解的生死之謎,「窗玻璃的一面淌著紅色的血,另一面卻是明澈的雨。它們順著玻璃流淌,軌跡有重合的,間或曲折相交,但是血的污流和雨水的清流雖然交叉重疊,卻相互沖刷不掉。」作者從日常生活情景中開掘出來的涵義,使小說不時橫生出另一番意境和情趣。12個短篇形似生活,其實都在刻意追求特定的象徵意義。《鮑加尼達村的魚場》喻示自然哺育人類。《黑羽翻飛》中大量捕殺雷鳥後在楚什鎮池塘周圍堆積起來的黑色羽毛,「象是送葬的花圈」,戕害自然無異毀滅人類本身。在對大自然的恣意掠奪中,作者看到了愛的喪失,人性的墮落。在他筆下,對自然的態度幻化出一條區分善惡的標准。阿基姆愛自然,他的善心拯救了頻臨死亡的艾麗雅,蓋爾采夫恨自然,他的狠毒使他成了糟踏女性的惡魔。掠奪自然,必遭自然的懲罰。這種懲罰一方面是自然本身的懲罰,者或是原先鱘魚多得象劈柴,一尾摞一尾的河裡,如今鱘魚幾近絕跡,者或是寓言式的喻示,身受重傷的魚王把伊格納齊依奇拖進水裡,使他遭受同樣的命運;另一方面則是以人的道德水準下降的形式出現,人忘記了應該怎樣做人,就必然成為他人的災禍,或者象那個司機,酒後駕車,壓死柯曼多爾的愛女塔依卡,或者象偷魚人格羅霍塔洛,聽到「恩師」庫克林遇難呼救,躲在一邊不去搭救。保護自然實際上也是保護人們的心靈。伊格納齊伊奇對魚王的祝福折射出他心靈的凈化。在轉變對自然的態度中,作者悟出了一條改善人們自身的路。12個短篇各色各樣,相對獨立,它們之間的聯系似乎十分鬆散。但它們全部圍繞著人和自然的問題,又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開不同的側面,因此合在一起,便從鬆散下面顯露出連貫的內容,顯露出一個大的意象,即世界往何處去?人們企望「過得快快活活」。這種希翼穿越所有的世紀,一直延伸到今天。為此人們改造自然,駕馭自然,征服自然。然而就在獲取的同時,人們卻在喪失,喪失清新的空氣,潔凈的飲水,天然的美味,奇異的景觀,野外的樂趣,安靜的環境……甚至美好的感情。」到何年何月我們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學會給予自然些什麼?到何年何月我們才能學會象操持有方的當家人那樣,管好自己的家業?」西伯利亞正在改變模樣。作者每次飛越它的上空,都有一種和它永別的惆悵。全書末尾對時代所作的14項評判,道出了獲取和喪失以及諸如此類的矛盾在這個世界上的統一。人們只有一個地球。它將在這些矛盾中生存還是毀滅?這疑慮不單屬於作者,它屬於全人類。
⑨ 有沒有什麼優質書目推薦
有些人在做總結的時候,總喜歡說自己今年又讀了300多少本書,就是隻字不提書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悟。這種靠量子速讀(≈吹牛)完成的閱讀並不值得提倡,因為粗讀1000本什麼都沒講清楚的書,完全比不上精讀100本經典的效果。
但是怎樣挑選經典?除了時間的自然沉澱之外,還有很多人在認真負責地做著推薦工作。以小編這個不太認真負責的人的經驗來說,以讀書為工作,一年下來,認真讀完的也不過百本,(蒼天可鑒,這一年真的啥都沒干,書還是認真看了的,雖然也沒花錢)所以,單靠個人的力量,挑選好書真的是一項大工程。
幸好咱們人多力量大。豆瓣讀書每年發布的年度書單,就是一個特別符合「大數據」的書單,經過多人投票和簡單的演算法之後,選出來的高分書單,雖然偶爾也會有名不副實的情況出現,但也基本都是好書了。
本期,小編精選了2015——2019年的年度高分圖書。
2019年高分圖書
《呼吸》
特德·姜 著
譯林出版社
2019年12月
豆瓣評分:9.2(690人評價)
《降臨》原作者新書,包含9個短篇。優秀的科幻作品就是這樣,既溫暖,又思辨,集詩意與哲學於一體。姜老師對於科技與人文的思考,超過很多科幻作家。如果知道了結局,你是否還有勇氣經歷每一個當下?這是姜老師帶給我們的思考。
《建築師》
大衛·馬祖凱利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2月
豆瓣評分:9.2(1720人評價)
如果過人生是一棟建築,你會在建了一半後拆了重建嗎?在這個故事裡,主人公在年過半百之後,突然決定重建自己。(寫到這里,不由得想起《紅玫瑰與白玫瑰》里那個公寓房子的梗)拆了重建,便是人生的頓悟時刻。作者把頓悟發生的瞬間放在圖像小說中,開啟了一個色彩表達的思想的新時代。
《OPUS 作品》
今 敏 著
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8月
豆瓣評價:9.1(4093人評價)
動畫大師今敏,世界影壇的重量級人物,作品《未麻的部屋》《千年女優》《東京教父》……入圍過威尼斯電影節,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動畫。2010年8月,今敏猝然早逝。本書是人們整理出的今敏遺作。
《時間的秩序》
卡洛·羅韋利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年6月
豆瓣評分:9.1(3372人評價)
卡洛·羅韋利,一個優質科普達人,可以讓物理變得性感。在這本書里,卡洛給我們科普的是:時間的本質。作者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不僅給我們科普了時間,還把我們躺在草地上看星空的浪漫還給了我們。
《死屋》
丹尼爾·比爾 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9年6月
豆瓣評分:9.0(836人評價)
外國學者真的很會寫,兼備科普和文采。作者考察了沙皇俄國對殖民地的可怕的管理和刑法,讓我們看到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進分子、農奴制和村莊政治的受害者、追隨丈夫和父親的妻子與孩子的歷史,以及逃犯和賞金獵人的歷史。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塔拉·韋斯特弗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豆瓣評分:9.0(3366人評價)
在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17歲之前沒有讀過書,卻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劍橋的博士學位)背後,是作者對「受教育」這件事情的徹底反思。教育是能改變命運,卻也讓人失去親人。這本書在國外引起轟動,連比爾·蓋茨讀了都開始反思自己。
《了不起的我》
陳海賢 著
台海出版社
2019年10月
豆瓣評分:8.9(573人評價)
心理學可以成為一門有用的學科,尤其是在你學對了的時候。陳海賢博士把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詢的經驗和思考寫出來,給我們一套能突破人生許多困境的系統方法。這不是雞湯,而是實打實的工具。
《克萊因壺》
岡島二人 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9年9月
豆瓣評分:8.9(753人評價)
你什麼時候開始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就從發現這本書是80年代寫的開始吧。想一想,80年代,VR題材!難怪很多人都說,《克萊因壺》才是真正值得被仰望的作品!
《3秒》
馬克-安托萬·馬修 著
後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9年5月
豆瓣評分:8.9(2540人評價)
從翻開書到合上書,這中間流逝的時間,總共3秒。但這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603個分鏡,一些看似毫不相關實則環環相扣的罪案,經由33塊反射鏡串聯,每一次轉折都出其不意。
《有所不為的反叛者》
羅新 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19年5月
豆瓣評分:8.8(804人評價)
不裝不端不僵化,羅新教授是少見的「能說人話」的學者。這本書是羅新教授「與專業反思有關」的學術隨筆,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歷史。作者試圖給我們一種健康的看待和解釋歷史的態度、方法。
2018年度高分圖書
《失蹤的孩子》
埃萊娜·費蘭特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年6月
豆瓣評分:9.1(24010人評價)
那不勒斯四部曲,足夠經典的大結局,聚焦在主人公的壯年和晚年,為她們五十多年的友誼劃上了一個令人心碎的句號。是的,如果你以為你經歷過的前半生是很難熬的,那麼這本書告訴你,人的一輩子就是個掙扎。
《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
馬塞爾·普魯斯特 著 / 斯泰凡·厄埃 繪
後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8年1月
豆瓣評分:9.2(1894人評價)
這是在小說的基礎上改編的漫畫。大家都知道普魯斯特的書特別優秀,優秀到普通人完全看不下去。但是,這本漫畫,為我們還原了普魯斯特筆下的世界,那上流社會的浮華和眾生相,以及「一戰」前夕法國的社會、經濟與階層。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林奕含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1月
豆瓣評分:9.2(126570人評價)
一個令人心碎的性侵故事。每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你往窗外看,罪惡就在外面,悄無聲息地發生著。林奕含已經走了,但這世界上的罪惡還在,惡人還多,我們還需要更努力才行。
《奧古斯都》
約翰·威廉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5月
豆瓣評分:9.2(3266人評價)
奧古斯都,是人們對屋大維的尊稱。在凱撒遇刺身亡之後,屋大維作為繼承人繼承了這個國家。他為羅馬找出了新路——向謀殺者施援,與舊友為敵,和對手結盟,使派系之爭橫行的羅馬恢復了自由。作者用書信、文件湊出屋大維的一生,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一無所有》
安東尼·馬拉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8年2月
豆瓣評分:8.7(4261人評價)
小時代,大人物的命運悲歌。圍繞一幅畫講述幾代人的命運,串起俄羅斯大半個世紀的歷史,一本俄羅斯的「請回答1937」。
《莫斯科紳士》
埃默·托爾斯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年6月
豆瓣評分:8.9(4558人評價)
在變革的年代,被囚禁的反而成了最自由的。一位伯爵被軟禁在克里姆林宮對面的大都會酒店裡,卻過著真正的生活!何為高貴,何為秩序,何為「上流」,何為人,作者帶我們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思考。
《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年4月
豆瓣評分:8.9(12821人評價)
當意識到孩子也在注視著自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麼是如父如子。父親母親,支撐著這些稱呼的,不能只是血緣,還要有愛。哎,是枝裕和,總能讓人哭得很兇。
《觀山海》
杉澤 / 梁超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年6月
豆瓣評分:8.6(4927人評價)
《山海經》的通俗讀本,尤其是繪畫的部分非常精彩。雖然某些部分有些淺顯,但這本書能讓人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對傳播和普及傳統文化,意義重大。
《漫長的告別》
雷蒙德·錢德勒 著
海南出版社
2018年9月
豆瓣評分:8.3(13493人評價)
一本在美國非常經典的作品,跟《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在路上》齊名,有無數自來水粉。有網友說,讀這本書就像吃荔枝,果肉的滋味就不必說了,單就那個核,便是文學大師對人性最透徹的分析。
《回答不了》
匡扶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8年10月
豆瓣評分:8.4(11444人評價)
畫得還挺難看的,但是故事還可以。在漫長的日復一日里,愛情、工作和日常生活,可以讓人堅定無比,也可以讓人虛弱無力。匡扶搖關注了當代社會生活的難題,每個話題都很扎心。
2017年度高分圖書
《新名字的故事》
埃萊娜·費蘭特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年4月
豆瓣評分:9.0(32412人評價)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寫兩個女主角的青年時代。她們體驗愛情、困惑,在婚姻里掙扎,並失去……看完你會發現,女孩子還是要多讀點書,真的不要太早結婚。那不勒斯兩個女性身上的絕望和迷茫,是全世界通用的。
《魚王》
維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4月
豆瓣評分:8.9(3565人評價)
俄羅斯當代文學的經典,描述了西伯利亞人們的生活和思考。王小波說,這本書「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抒情散文、道德議論為一體」。有點《老人與海》的意思,但表達的意思又很不一樣。
《不可思議的朋友》
田島征彥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7月
豆瓣評分:9.0(1733人評價)
關於自閉症的一個故事。大概是因為普通人的世界足夠艱難,所以我們很少去關注生活不便的人。這本書展示的就是我們日常缺乏的普通交流,希望更多人能讀到這本書,以便在這種交流中找到普遍欠缺的理解和尊重。
《殺死一隻知更鳥》
⑩ 尋找魚王的作者簡介
張煒,1956年11月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原籍棲霞縣。1973年開始小說和詩歌創作。作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遠河遠山》《柏慧》《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張煒散文年編》20部;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午夜來獾》;詩《松林》《歸旅記》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張煒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