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⑴ 你能評論一下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嗎
對於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我想分享一些個人的讀後感。這部作品我曾花了大量時間閱讀,但遺憾的是,未能堅持到最後。孫皓暉先生以有限的秦國史料為基礎,創作出洋洋灑灑的文字,其敘事的自圓其說能力確實令人贊嘆。
他以陝西人的身份,試圖撥開歷史的迷霧,為秦國正名,這體現了他對故土文化的深厚情感。然而,歷史的嚴肅性與文學的創新之間似乎產生了微妙的沖突。書中的某些情節,如秦孝公造訪墨家總壇的設定,顯得過於戲劇化,難以讓人信服,這使得《大秦帝國》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歷史小說的嚴謹性。
作者在處理歷史人物時,傾向於挑戰傳統觀點,試圖為商鞅、張儀、白起等復雜人物塑造全新的形象。例如,他將商鞅的詐術描述為公子卬的陰謀敗露,商鞅的犧牲被賦予了高尚的動機,白起在坑殺趙卒前還有人道關懷之舉。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熟悉傳統歷史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難以接受,但對於歷史知識相對薄弱或偏好翻案的讀者,這部作品可能會更吸引他們。
盡管如此,我個人認為,《大秦帝國》在填補秦國歷史小說空白的貢獻上是不可忽視的。再加上恰逢其時的社會關注,它得以獲得了超出其實際價值的高度評價。然而,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的水準或許並未達到巔峰,但它無疑拓寬了歷史敘述的視角,為讀者帶來了一次獨特的閱讀體驗。
總的來說,孫皓暉先生的這部作品是歷史與文學的一次碰撞,雖然有瑕疵,但其獨特的嘗試和影響不容忽視。如果你對歷史有深厚興趣,又樂於接受不同的解讀,或許《大秦帝國》會成為你的一個不錯選擇。
⑵ 歷史小說《大秦帝國》一共有幾部
截止至2021年4月30日,《大秦帝國》共有六部,具體順序如下:
第一部《黑色裂變》
第二部《國命縱橫》
第三部《金戈鐵馬》
第四部《陽謀春秋》
第五部《鐵血文明》
第六部《帝國烽煙》
《大秦帝國》作者是孫皓暉,描述了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
創作背景
對於《大秦帝國》的創作初衷,孫皓暉認為在中國文明史上有兩點在很長時間內被大眾誤讀。首先是秦帝國,秦帝國為中國後來的統一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功勞最大,但從西周到現在,秦國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暴秦」、「暴政」,秦始皇作為「暴君」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孫皓暉認為那是因為大家不了解這段歷史。
第二個重大的誤讀是對儒家的評價,從春秋到戰國時代,中國的思想體系一直表現出多元化的發展,這種多元化的思想體系一直延續到秦帝國時代。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形成了獨尊儒術的狀態。《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表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糾正被誤讀的這兩點,讓客觀事實全面而正面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對於作品用小說這種文學形式,作者表示之所以《大秦帝國》用小說的方式寫,不是企圖逃避歷史學家的批評,而恰恰是願意把他自己所認定的歷史框架呈現給歷史學家。《大秦帝國》是想激起讀者對戰國精神與戰國性格的重新思索,對「大爭精神」和「陽謀」風格的重新審視,對中國文明正源和秦帝國千秋功罪的重新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