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深不可測劉伯溫小說閱讀

深不可測劉伯溫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6-23 09:25:14

㈠ 求劉伯溫語言全部。需全文不需解釋高分.

1.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旅之者知。

2.制萬變者在乎專,察萬微者在乎定。

3.能閑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妻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謂全福。

5.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6.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7.身無恆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是以失時之言,每多謙己;墜井之呼,不暇擇人。

8.空谷來風,谷不與風約而風自致;深山榆木,山不與木約而木自生。

9.急雨之漲,可以決山;及其息也,得坻則止。

10.鑒能照物,翳之以塵則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則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蠍,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別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於斧鉞,不勞而固於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蝟;牽牛之綆,可以御九犍。

13.善撲火者不迎其煙,善防水者不當其急。

14.志大業者,必擇所任;抱大器者,必擇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殘之木,釣鯨鯢不適雨盈之溝。

15.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

16.海納污然後成其大,君納眾然後保其榮。

17. 虎之躍也,必伏乃厲;鵠之舉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盡復生;夏廚之蠅,驅去還集。

19.時未至而不可強爭,勢方來不可以力戰。

20.拂雲之松,生於一豆之實;縱壑之魚,穿於一絲之溜。

21.堯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紂極惡而多罪皆歸。

㈡ 民間流傳是不是有一本奇書,劉伯溫的《莫來何》,說是能預言未來的奇

我知道的比較有名的是唐,李淳風和袁天罡《推背錄》,不過這種東西聽聽就好,本質大多是數學方面的計算和推理,就和《河圖》和《洛書》似的,加上受歡迎的所謂「預言書」多經過歷代王朝的修改,幾乎不可信了。
其餘推測命理的書有名的還有宋代徐大升的《淵海子平》這本可以說是祖宗類的算命書了,還有所謂「業內十大名著之一」的《神峰通考》
《莫來何》我確實沒見過,不過本人見識不廣,不敢妄下斷言說它沒有,假如是有相關考證的應用的話,我推舉的這幾本還是挺經典的

㈢ 劉伯溫寫的搜天數這本書有誰見到過

我見過,不過有的紙上的字不是太清楚,上面預測有部分內容是將來:節氣是36個,屬相是18個,以前我想復印,可是人家不讓我拿走 ,網上的搜天數有一個帖子不知道怎麼給刪了。
你怎麼知道(搜天數)這本書,你找它做什麼?

㈣ 劉伯溫神機妙算,為何兩個兒子卻並不出眾,一個投井,一個自縊

早年輔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功績,劉伯溫也被朱元璋封為誠意伯。雖然爵位不算高,但是卻又讓劉伯溫執掌參劾的御史台,而這為自己的兒子埋下了禍患。劉伯溫所獲封的誠意伯,只是一種流爵,並不能世襲。所以劉伯溫的大兒子劉璉並沒有承襲爵位。

但是劉璟卻回答道,「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朱棣果真舉起反旗,打出靖難的旗號他甚至還向建文帝進獻十六條計策。朱棣登基之後,自然不能忘記這個下棋不讓,戰場不讓的劉璟,下詔召見。劉璟以有病為由,不去覲見

㈤ 求關於劉基 劉伯溫的文章 他的資料 小說 等等。。 大俠們 誰有改編過的呢 。。

劉伯溫(1311-1375年),名劉基,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准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也可以與我象比了,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劉伯溫果然是人中之傑。他於元統元年(1339年)考取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他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劉伯溫希望為元朝政府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在中進士後不久,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採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壓制。劉伯溫非常失望,先後3次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

劉伯溫隱居青田期間,潛心著述。他將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進行了一番總結,創作了著名的《郁離子》一書。而當此之時,全國的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全國各地反元起義風起雲涌,元王朝的統治已搖搖欲墜,但各支反元義軍又互相紛爭,各不相讓。劉伯溫靜觀天下形勢,經過一番分析,認為在眾多的起義軍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龍天子之氣,他領導的一支紅巾軍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隊伍。

公元1360年,義軍統帥明太祖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希望通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劉伯溫初次與朱氏相見,就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一見劉伯溫之後,更是大喜不已,從此將劉伯溫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

劉伯溫出山之後,忠心耿耿地為朱氏政權效力,積極為明太祖出謀劃策。他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而明太祖得到劉伯溫的輔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行事,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於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氏決戰,將其勢力徹底消滅。第二年,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然後,明太祖派部隊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時准備在南方稱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為朱氏最後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基,作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為了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勛,明太祖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惟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至此,劉伯溫本人的事業和青田劉氏家族的發展,都如日中天,達到了最輝煌的鼎盛時期。

作為一代軍師和智者,劉伯溫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時疾惡如仇,得罪了許多同僚和權貴,同時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後,毅然選擇激流勇退,於洪武四年(1371年)主動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回青田隱居起來。

劉伯溫在青田過了2年的隱居生活,本來希望遠離世間是非爭奪。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實在太高,他的名聲實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間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這就無法避免政敵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劉伯溫的政敵胡惟庸當了左丞相,指使別人誣告劉伯溫,說他想霸佔一塊名叫"茗洋"的"有王氣"的土地做自己的墳墓,圖謀不軌。早就對劉伯溫放心不下的明太祖,聽到誣告後果然剝奪了劉伯溫的封祿。劉伯溫非常惶恐,於是親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謝罪,並留在南京不敢回來。後來,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天下第一大奸臣可與秦燴相提並論,劉伯溫更加憂慮,終於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劉伯溫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護送回家,不久在家憂憤而死,終年65歲。
劉伯溫在南京時,胡惟庸曾派太醫為劉伯溫診病送葯,但劉伯溫吃了他的葯後,病情加劇。因此,當時人們懷疑劉伯溫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縣是1948年析置的新縣,縣名就是為了紀念劉基。

劉伯溫不但是一位謀略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傳於世的有《郁離子》10卷和《誠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離子》一書在中國思想上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劉伯溫死後,葬於青田武陽夏山。據說,劉伯溫死前曾預言胡惟庸必敗,到時明太祖會為自己平反昭雪,他還特留下一封密奏給兒子,要他在日後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時候再上奏。5年後,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後,劉伯溫果然被平反。明太祖還賜給劉氏家族金書鐵券,特批劉氏成員可憑此免一次死罪。
劉伯溫紀念網 http://liubowen.memsky.com

悲劇性結局
劉伯溫在與淮西派首領李善長的爭斗中佔了上風,最終卻被李善長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
劉基
劉基,號伯溫,足智多謀,思維縝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謀士。然而,明朝開國後,劉基只被封了個次一等的爵位――誠意伯。雖然他執法如山,並且在與淮西派首領李善長的爭斗中佔了上風,最終卻被李善長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這一切的背後,總有一隻無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運,直至生命的終結。
1、淮西派與浙東派拉開爭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決了北元後,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生產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時,朝廷內部的矛盾又激烈起來,大臣分成兩派,以地域為區分,開始了新的爭斗。
這些所謂派別,實際上就是老鄉會,大家都說一樣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鄉會就是淮西集團,會長本來應該是朱元璋,但考慮到他還兼任皇帝一職,所以當時是由李善長代理。這一集團人多勢眾,主要成員有李善長、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還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說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當時的人們見面都以會說淮西話為榮。
李善長何許人也,為什麼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負責後勤和政務,如果把劉基比作張良,那麼李善長就是蕭何。他一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馬後的勞頓,後勤工作不好搞,勞心勞力又不討好。朱元璋是個明白人,所以在建國後,便以李善長為第一功臣,任命他為丞相。
李善長這個人的特點是外表寬厚,卻心胸狹窄,誰敢和他過不去,就一定要解決對方。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淮西集團很快遇到了對手,那就是浙東集團,首領就是劉基。
兩個集團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開始了斗爭,朱元璋似乎很有興趣,他准備看一場好戲。
朱元璋
2、劉基處死李彬,與李善長結怨
李善長被朱元璋引為第一功臣,於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為韓國公,這是很了不得的,因為當時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個公爵,其他五個人分別是徐達、常茂(常遇春兒子、李文忠、馮勝、鄧愈,他們都是血里火里拼殺出來的一代名將,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長排位居然還在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劉基也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卻只被封誠意伯(伯爵。耐人尋味的是,他的俸祿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長是4000石,多出劉基十幾倍。
劉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許多重要決策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什麼只得到這樣的待遇?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難以解釋。朱元璋是一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李善長是他的老鄉,而且多年來只在幕後工作,從不搶風頭,埋頭幹活,這樣一個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對的,劉基是一個外鄉人,更重要的是,劉基對事情的判斷常常比他還要准確!
從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沒有想到的,他還是想到了。換了你是皇帝,會容許這樣的一個人在身邊嗎?而且這些決策並非安民之策,而是權謀之策,搞陰謀政變十分有用,外加劉基厚黑學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時不時就會想起他勸自己不要去救韓林兒這件事。誰知他將來會不會對自己也來這么一手。
不殺他已經不錯了,難道還想要封賞嗎?
劉基一生聰明,但也疏忽了這一點。這也就決定了他在這場斗爭中很難成為勝利者。
洪武元年,雙方第一次交鋒。當時的監察機構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劉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說,他是言官的首領,此時的優勢在劉基一邊。
引發矛盾的導火線是一個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長的親信,他由於犯法被劉基抓了起來,查清罪行後,劉基決定要殺掉他。此時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長連忙去找劉基說情,劉基卻軟硬不吃,還將這件事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處死李彬。不巧,這份回復恰巧落在了李善長手裡,他不敢隱瞞,但也怒不可遏。為了救自己的親信一命,他想了一個借口,他相信只要講出這個借口,劉基是不會拒絕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劉基,對他說:「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時不應妄殺人吧。」
李善長可謂老奸巨猾,他明知劉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為借口,如劉基堅持要殺李彬,大可將天不下雨的責任推到劉基的身上,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鬼知道什麼時候下雨。
然而劉基的回答是:「殺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這樣被殺掉了。李善長被激怒了,他開始准備自己的第一次反擊。
劉基敢說這樣的話,應該說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確實懂得天文氣象,可問題在於即使是今天的天氣預報也有不準的時候。
這一次劉基的運氣不好,過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來,李善長積聚已久的能量爆發了出來,他煽動很多人攻擊劉基。朱元璋是個明白人,並沒有難為劉基。但劉基自己知道,這里是呆不下去了,於是在當年八月,他請假回了老家。
臨走前,正值當時朱元璋頭腦發熱,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鳳陽,同時還積極准備遠征北元。劉基給了朱元璋最後的建議,建都鳳陽是絕對不行的,而北元還有很強的實力,輕易出兵是不妥當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又對了。應該說,當時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劉基的,他對劉基的兒子說過,現在滿朝文武都結黨,只有劉基不和他們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會虧待他的。
朱元璋這次可真是被劉基給蒙了,劉基並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在臨走之前已經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楊憲。
楊憲是劉基的死黨,他得到了劉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備對淮西集團的反攻。
3、胡惟庸從幕後走到台前
這位楊憲也不簡單,他韜光養晦,扶植高見賢等人,並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斷收集李善長的黑材料,並經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報告,說李善長無才無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楊憲說這些話的目的何在,開始並未為之所動,對李善長依然十分信任,但時間長了,他也慢慢對李善長有了看法,對李善長多有指責。十一月,他召回了劉基,並委以重任。淮西集團全面被打壓,浙東集團開始占上風。
浙東集團眼看就要成為勝利者,李善長十分憂慮,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團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親自上陣,與淮西集團公開叫板;他左思右想,為何不學學劉基呢?找一個代言人,但這個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於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選擇最終讓他踏上了不歸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老鄉,他很早就追隨朱元璋,卻一直不得意,總是幹些知縣之類的小官。但他確是個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長的首肯後,他成了淮西集團新的領袖。這場斗爭最終將在他手中結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東集團春風得意、准備一鼓作氣打敗淮西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由於劉基言語過於直接,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溝通技巧,很多人開始在朱元璋面前說他的壞話,朱元璋對這個足智多謀的第一謀臣也起了疑心,於是就有了後來那次決定劉基命運的談話。
4、朱元璋與劉伯溫談話玄機四伏
這一天,朱元璋單獨找劉基談話。雙方以拉家常開始了談話,就在氣氛漸趨融洽時,朱元璋突然變換了臉色,以嚴肅的口氣問劉基,如果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
劉基十分警覺,馬上說道:「這要陛下決定。」
朱元璋的臉色這才好看了點,他接著問:「你覺得楊憲如何?」
這又是一個陷阱,朱元璋明知楊憲是劉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來試探劉基。
劉基現在才明白,這是一次異常凶險的談話,如果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他馬上回答:「楊憲有丞相的才能,但沒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驗還遠遠沒有結束,朱元璋接著問:「汪廣洋如何?」
這是第二個陷阱,汪廣洋並不是淮西集團的成員,朱元璋懷疑他和劉基勾結,所以第二個提出他。
劉基見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淺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劉基一眼,這是個精明的人啊!
他說出了第三個人選:「胡惟庸如何?」
劉基鬆了口氣,說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確的判斷:「胡惟庸現在是一頭小牛,但將來他一定會擺脫牛犁的束縛!」
說完這句話,劉基知道考驗已經過去了,但他錯了,下一個問題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終於亮出了殺著,他用意味深長的口氣說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擔當了。」
大凡在極度緊張後,人們的思想會放鬆下來,劉基也不例外,他終於犯了一次錯誤,這次錯誤卻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並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皇上慢慢挑選吧。」
這句話說得非常不合適,自居丞相之才不說,還說出所謂嫉惡如仇的話,如劉基所說,誰是惡呢?
劉基的昏勁還沒有過去,又加上了一句話:「現在的這些人,在我看來並沒有合適的。」朱元璋就此與劉基決裂。
5、第一謀士之死誰之罪?
至此之後,劉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雖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堅持在朝中為官,為浙東集團撐台。但朱元璋不是那麼好打發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親自下書給劉基,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你年紀這么老了,應該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這里陪著我呢。」
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魷魚,走人吧。劉基只好回到了鄉下。
這時,浙東集團的另一干將楊憲失去了劉基的幫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擠,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個借口殺掉了。在這場斗爭中,淮西集團最終大獲全勝。
劉基明白,自己失敗了,他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在家養老,度此一生。可是在這場斗爭中,失敗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胡惟庸成了丞相,他沒有放過劉基,指使手下狀告劉基,此時劉基已經沒有官位,還能告他什麼呢?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實在是至理名言。劉基的罪狀是占據了一塊有王氣的地。所謂王氣實在是個說不清的東西,說有就有,說沒有也沒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於是朱元璋再次下詔處罰劉基,官都沒了,還罰什麼呢?朱元璋有辦法,他扣除了劉基的退休金。
劉基陷入了絕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發揮了作用,他沒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京城。
這實在是很絕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對付他的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讓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證。
但這次,他又錯了。
洪武八年正月,劉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這點探視劉基,胡惟庸隨身的醫生給劉基開了葯方。劉基吃了葯後,病情越來越重,過了不久就死去了。
關於劉基的死因,後來胡惟庸案發後,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基的。這也成為了胡惟庸的罪狀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劉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卻派他去探望劉基。而劉基這樣有影響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隨便動手的,不然也不會讓劉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遙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許。無論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無疑問,劉基之死朱元璋是負有責任的。
劉基一生足智多謀,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對形勢判斷准確,思維縝密,能預測事情的發展方向。雖然他本人並非真如民間傳說那樣,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但從他的判斷和預測能力來看,料事如神並非過分的評語。他和諸葛亮一樣,已經作為智慧的象徵被老百姓所銘記。
胡惟庸勝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幫助下打敗了浙東集團,除掉了天下第一謀士劉基。現在他大權在握,李善長也要給他幾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後的勝利者嗎?歷史的回答是否定的。

【傳說】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飢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准備返回天廷復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歷史上只是一個官癮很大的儒生———
劉基,字伯溫。現在許多書籍說他才智卓絕、料事如神,深富文韜武略,在歷次的主要戰役中出奇謀、劃妙策,協助朱元璋靖平宇內各股叛亂勢力,並於軍政、財務等各方面為新王朝建立了完備的制度,開創了明初的第一個盛世。說什麼「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那麼,歷史上的劉伯溫真有如此偉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歷史上的劉伯溫既不是什麼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謀略家,也不是什麼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連高潔的隱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個官癮很大的儒生而已。
「劉基之功,不亞於漢初之張良。」劉伯溫真是天才軍師嗎?
大多數書籍提到劉伯溫的軍事才能時都說,他「神采飛逸,性格剛毅,抱負不凡,朱元璋一見大喜過望,拜劉伯溫為軍師,朱元璋能掃平元末群雄,一統天下,劉基之功,不亞於漢初之張良。」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劉伯溫共寫過兩本與軍事有關的書。一本是《百戰奇略》,一本是《時務十八策》。可是這兩本書不但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被引用的記錄,現在甚至連具體的內容也很少被提及,可見是兩本沒有什麼價值的書。
從劉伯溫的實際從軍記錄來看,一部分是在元朝官府當軍事參謀,鎮壓農民起義;一部分是投奔農民起義軍朱元璋,做起義軍的參謀。
從他總共合計在元朝官府三四年的從軍經歷來看,他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出色的軍事才華。
1360年到1363年9月,他做朱元璋的隨軍參謀,其中還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實際上從軍的時間勉強接近兩年,也只是朱元璋眾多隨軍參謀之一,甚至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官銜的普通參謀之一。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時已經不需要他隨軍,而這時朱元璋的仗還遠沒有打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劉伯溫這個軍事參謀其實對朱元璋來說,幾乎是可有可無的。
一些書籍都把朱元璋首先消滅陳友諒,然後再消滅張士誠,說成是劉伯溫制定的平定天下的大計。甚至還將這一大計等同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佟平認為,這純粹是穿鑿附會、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說法。
這場大戰發生在1363年,劉伯溫是1360年初就在朱手下當軍事參謀,到這時已經當了三年,可是當陳友諒打上門來的時候,朱元璋才匆忙趕造戰船來迎戰,哪裡有什麼先打陳友諒的「平定天下大計」的影子?更加可怕的是,在這場大戰中,朱元璋曾被敵軍團團包圍在一條指揮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將官韓成與朱元璋換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殺騙過敵軍,朱元璋很可能在這場大戰中被殺。如果劉伯溫真是一名出色的軍師,能如此讓主帥涉險嗎?
這場大戰的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朱元璋奪得天下的大勢,如果劉伯溫真是這場戰爭的主要功臣,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隨軍參謀,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時能不想到劉伯溫嗎?可是在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單中原來根本就沒有劉伯溫的名字,直到封賞完畢後的二十天,才補封了兩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後一名排到了劉伯溫。
佟平認為,朱元璋之所以補封劉伯溫一個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軍事貢獻,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籌備登基、修建南京城、擔當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復科舉等「建國」方面的成績,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著朱元璋十年、這時他也已經六十歲了,所以才象徵性地封了他一個爵位。

漫畫/冷潔
劉伯溫是漢代張良一樣功成身退的隱士,這種觀點是否站得住腳?
劉伯溫的功成身退和多次辭官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亮點,尤其是明清兩朝的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們,更是刻意把劉伯溫打扮成張良一樣功成身退的隱士,這是否站得住腳?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只要略微分析一下劉伯溫每次辭官和每次「辭而不甘」的表現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每一次辭官都幾乎與做隱士沒有什麼關系。
劉伯溫第一次辭官是在1340年,在元朝做了四五年副縣長之後,嫌官職太小、沒有提升的機會,又與同僚關系不好才辭官的。1349年,第二次辭官是由於他越界舉報其他官員受到上司責問不得不辭官。盡管有過兩次辭官的經歷,卻還是看不開,1352年一旦有朋友推薦他去做「平亂」的官,他立刻毫不猶豫地就答應去做了。
劉伯溫1358年第三次辭官,是因為一度被升為五品,又被降為七品,還被剝奪了參與軍事的資格,才憤而辭官的。也幸虧有此辭官,才後來可能被朱元璋聘去做官。
劉伯溫在元朝做了25年的地方官,在朱元璋手下做了十年中央官。雖然劉也屬於朱的開國元勛之一,卻沒有想到只被象徵性地補充封在了最末一位,這對於官欲很強的劉伯溫來說恐怕是深感失落的吧。正是這種失落感,再加上當時已經六十歲,眼見著繼續下去也沒有指望得到更大的升遷,於是想試一試辭官這一招,看看朱元璋會不會因此而特別挽留他而給他加官,遺憾的是朱皇帝立刻就毫不在意地讓他回家了。

在劉伯溫去世139年之後,明朝廷為什麼這時會想到去神化他呢?
1514年,在劉伯溫去世139年之後,明朝廷卻突然加贈劉伯溫太師銜,謚文成。說他「慷慨有志,剛毅多謀,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為什麼明朝皇帝在劉伯溫去世139年之後突然想到贈封他?
佟平認為,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其一,跟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中,許多人被朱元璋殺掉了,所以才輪到了劉伯溫。據史家統計,1370年所封功臣37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殺、被充軍、被除爵的達到了31人,其中還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這些人已經被朱元璋定為壞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時候自然就不能再用這些人來做陪襯了,這樣就將原本排在40名之後的劉伯溫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其二,劉伯溫在朱元璋手下擔當的是太史令,這個官職除了編制歷書等,還負責觀察天象,同時兼管起草文書、策命、記史事、編史書、國家典籍、祭祀等。通過劉伯溫來預測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騙性。
其三,劉伯溫寫了許多文章,這樣方便在文人中宣傳推廣。
其四,劉伯溫在朱元璋的開國元勛中學歷最高,是前朝的進士,讓前朝的進士為沒有正規上過學的朱元璋當老師,面子上好看,而且劉伯溫比朱元璋大將近20歲。
其五,劉伯溫是有文才又有從軍經歷的人,適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361.html?wtp=tt

㈥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對家人說:將此書放入我的棺材,君王都不敢動我墓地

因為當時的朱元璋特別的討厭盜墓的,為此還還專門設定了法律,而劉伯溫死的時候棺材放的是《大明律》,而書中只寫到「開棺見屍者死」。


果然劉伯溫死後,朱元璋聽說劉伯溫的墓地是龍穴,所以派人去劉伯溫來家去挖了墓地。但是沒開棺之前有一本《大明律》在裡面,上面寫著『開棺見屍者死「六個字。這讓挖墓的人很是難以置信 。告訴朱元璋後,朱元璋不但通知停止了挖墓,還將劉伯溫再次的厚葬。因為朱元璋對於」開棺見屍者死「的法律就是朱元璋自己立上去的。




㈦ 劉伯溫一生神機妙算,為何還落得一個被罷官四次,並被陷害毒死的下場

劉伯溫在民間很厲害,民間百姓都把他和諸葛亮並稱。什麼「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甚至話語見比諸葛亮還要牛!但是劉伯溫就不會神機妙算,如果劉伯溫真的那麼神,他就不會最終慘遭毒手了。


但是劉伯溫不會神機妙算啊,如果會也不會被胡惟庸算計毒死。話說劉伯溫回到家看中了一塊地,想用於百年之後自己的安歇處。胡惟庸說那塊地有王氣,於是劉伯溫不得不去京師請罪。劉伯溫到了京師朱元璋壓根不理他,從此得病不起。朱元璋聽說後就派胡惟庸帶著御醫替他看病,結果病情加重不久身死,終年64歲。

㈧ 有沒有關於劉伯溫的傳記,關於他真實的一生。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

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8)深不可測劉伯溫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劉基字伯溫,公元1311出身於江浙行省的青田縣。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而馳名天下,因此被後人比作諸葛亮,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也」。

劉伯溫自幼是聰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熏陶之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精心研究頗有心得,劉伯溫的記憶力是非常之好,讀書是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是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

天生的稟賦跟後天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矚目,他的老師曾經對劉伯溫的祖父說道:他日這個孩子定當光大你家門楣振興你劉氏家族 。

劉伯溫果然是人中才傑,他於1339年考取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他在中國歷史上的精彩表演。最初劉伯溫希望為元朝政府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採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壓制。

劉伯溫是非常失望,先後3次憤然辭職回到故鄉青田隱居,然而在這時候全國的形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各地反元起義頻發,元朝的統治搖搖欲墜,但各支起義軍又各樹一幟各不相讓,劉伯溫靜觀天下形勢經過一番分析:認為在眾多的起義軍當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龍天子之氣。

他領導的一支紅巾軍不斷的推翻元朝的統治,1360年義軍統帥朱元璋2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決定出山輔佐朱元璋,希望通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完成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抱負,朱元璋得到劉伯溫的輔助之後更是如虎添翼。

按照劉伯溫給他指定的戰略方式先用誘敵之計打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與1363年在鄱陽湖將陳友諒勢力徹底消滅,第2年又依計將張士誠勢力消滅,接下來朱元璋派部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時 准備在南京稱帝,1368年朱元璋稱帝正式建立大明帝國改元為洪武。

㈨ 劉伯溫的《救劫碑文》全文內容是什麼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雙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遙自在樂無邊。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貧富若不回心轉,看看死期在眼前;平地無有五穀種,謹防四野絕人煙,若問瘟疫何時現,但看九冬十月間。

「天有眼,地有眼」一句,說的是儒家與道家的「天人合一」學說,認為天人感應,互相存在著聯系。古代神秘著作《山海經》中,把地球看做人,認為地球也有「五臟」。「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這並不是古人的臆測和夢囈, 到了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天有眼,地有眼」,地球就像長著眼睛,包括現在的疫情,也是地球在「凈化」和調整的結果,原因便是人類影響了地球的平衡。

「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說的是疫情是無差別對待,不管貧與富,都會受影響,甚至因為富人過於安逸,免疫力差,影響更加嚴重(也有可能經濟危機導致富人受到較大影響)。

(9)深不可測劉伯溫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碑文第三段:

若得過了大劫年,才算世間不老仙,就是銅打鐵羅漢,難過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剛鐵羅漢,除非善乃能保全,謹防人人艱難過,關過天番龍蛇年;幼兒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漢中苦,

「若得過了大劫年,才算世間不老仙」,說的是這次瘟疫是檢驗個人氣運與免疫力,能夠安然過劫的便像神仙一樣的氣運。

「就是銅打鐵羅漢,難過七月初一十三」,說的是在陰歷的七月十三之前,身體強壯如鐵羅漢都難度過。這里也提示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七月十三」,也許到了七月十三,也就是公歷的8月31日,疫情就會得到控制。所以在此之前,大家寧願信其有,盡量能呆家呆家,出去也要做好防護。

㈩ (一統江湖劉伯溫),真的有劉伯溫批下來這樣一本書嗎

我想是的。他精通天文,地理,皇帝可以皇帝是他的助手,絕對不是一個騙子,那是沒有什麼新的或非正式的內部,根據他的預測是一代宗師,但現在科學發達,但預計這樣的正史東西仍然存在,所謂的存在是合理的。挺劉播雯!

熱點內容
聽書陸犯焉識 發布:2024-05-18 20:12:57 瀏覽:268
科幻小說必備的三要素 發布:2024-05-18 18:30:54 瀏覽:334
古代腳刑小說大全 發布:2024-05-18 18:09:36 瀏覽:229
女主叫蘇落的現代文小說 發布:2024-05-18 17:55:36 瀏覽:625
綠帽板都市小說 發布:2024-05-18 17:30:08 瀏覽:707
2010年網路小說排行 發布:2024-05-18 17:24:34 瀏覽:726
免費手機小說下載荒山領主 發布:2024-05-18 17:15:52 瀏覽:550
主角是天閹都市小說 發布:2024-05-18 16:57:25 瀏覽:815
哪個在線聽書的app好用 發布:2024-05-18 16:22:53 瀏覽:742
軍婚言情都市小說 發布:2024-05-18 15:56:31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