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兵小說閱讀
㈠ 最後一頭戰象主要內容整本書的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庄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戰甲」(第5~11自然段)、「憑吊戰場」(第12~16自然段)、「庄嚴歸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後的輝煌與庄嚴記敘下來。尤其是對嘎羧動作、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止、神情,在打洛江邊的久久凝望與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請選我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
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條理的基礎上,練慣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並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㈡ 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使我聯想到什麼,它的什麼什麼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後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體會戰象的思想感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准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如:為什麼只有最後一頭戰象?最後一頭戰象怎麼來的?最後一頭戰象怎麼樣了?寫了最後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評: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後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評: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麼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准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暮(1~4)
重披戰甲(5~11)
憑吊戰場(12~16)
庄嚴歸去(17~23)
一首小詩:
英雄垂暮,近黃泉。
重披戰甲,憶當年。
憑吊故地,念戰友。
庄嚴歸去,共長眠。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仔細品讀,感悟戰象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並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評:高段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易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裡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捨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盪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麼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麼激動?為什麼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麼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 「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捨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斗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並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里你體會到什麼?
「嘎羧卧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隻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麼?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評: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像,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評:通過聯系前面學過的課文,再次體會具體、細致的描寫體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表達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狸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像嘎羧內心的感受,並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評與思:這是一篇很典型的長課文短教的範例,文章雖然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但在教學時我們則採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在這一重要環節的實施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談感悟再朗讀,可以讀代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最後一頭戰象》全文
西雙版納的召片領曾經擁有一隊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軍隊。象兵比起騎兵來,不僅同樣可以起到機動快速的作用,戰象還可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直接參與戰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戰塵滾滾,吼聲震天,勢不可擋。
1943年,日寇侵佔緬甸,鐵蹄跨進了和緬甸一江之隔的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異常激烈,槍炮聲、廝殺聲和象吼聲驚天動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屍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紅了。戰斗結束後,召片領在打洛江邊挖了一個長寬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陣亡的戰象隆重埋葬了,還在坑上立了一塊碑:百象冢。曼廣弄寨的民工在搬運戰象的屍體時,意外地發現有一頭公象還在喘息,它的脖頸被刀砍傷,一顆機槍子彈從前腿穿過去,渾身上下都是血,但它還活著。他們用八匹馬拉的大車,把它運回寨子。這是唯一倖存的戰象,名叫嘎羧。好心腸的村民們治好了它的傷,把它養了起來。
我1969年3月到曼廣弄寨插隊落戶時,嘎羧還健在。它已經50多歲了,脖子歪得厲害,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嗒嗒地淌著唾液;一條前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躓躓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根象牙積了厚厚一層難看的黃漬。它是戰象,它是功臣。村民們對它十分尊敬和照顧,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優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負責飼養嘎羧的老頭波農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我插隊的第3年,嘎羧愈發衰老了,食量越來越小,整天卧在樹蔭下打瞌睡,皮膚鬆弛,身體萎縮,就像一隻脫水檸檬。波農丁年輕時給土司當了多年象奴,對象的生活習性摸得很透,他對我說:「太陽要落山了,火塘要熄滅了,嗄羧要走黃泉路啦。」幾天後,嘎羧拒絕進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覺得它差不多已處在半昏迷的狀態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過打穀場旁的象房,驚訝地發現,嘎羧的神志突然間清醒過來,雖然身體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卻處在亢奮狀態中,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歐歐歐短促地輕吼著,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雜物的小閣樓,象蹄急促地踢踏著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閣樓上的什麼東西。開始波農丁不想理它,它發起脾氣來,鼻子抽打房柱,還用龐大的身體去撞木板牆。象房被折騰得搖搖欲墜。波農丁拗不過它,只好讓我幫忙,爬上小閣樓,往下傳雜物,看它到底要什麼。小閣樓上有半籮谷種、兩串老玉米和幾條破麻袋,其它好像沒什麼東西了。我以為它精神好轉起來想吃東西了,就把兩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像丟垃圾似地丟出象房去;我又將半籮稻穀傳給波農丁,他還沒接穩呢,就被嘎羧一鼻子打翻在地,還賭氣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爛。
小閣樓角落裡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東西了。嘎羧仍焦躁不安地仰頭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還有啥東西?」波農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開破篾席,裡面有一具類似馬鞍的東西,很大很沉,看質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著厚厚一層灰塵。除此之外,小閣樓里真的一樣東西也沒有了。我一腳把那破玩意兒踢下樓去。奇怪的事發生了:嘎羧見到那破玩意兒,一下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兒上摩挲著,眼裡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哦,鬧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農丁恍然大悟地說,「這就是它當戰象時披掛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們當年把它從戰場上運回寨子,它還佩戴著象鞍。在給它治傷時,是我把象鞍從它身上解下來扔到小閣樓上的。唉,整整26年了,我早把這事忘得一干二凈,沒想到,它還記得那麼牢。」嘎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們幫它捆紮。我和波農丁費了好大勁,才將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26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雖然已經有點破舊了,卻仍顯得沉凝而又華貴。嘎羧披掛著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它現在要披掛象鞍干什麼?」我迷惑不解地問道。「恐怕不是什麼好兆頭。」波農丁皺著眉頭傷感地說,「我想,它也許要離開我們去象冢了。」
我聽說過關於象冢的傳說。大象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除了橫遭不幸暴斃荒野的,都能准確地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臨前的半個月左右,大象便離開象群,告別同伴,獨自走到遙遠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個象冢,或是一條深深的雨裂溝,或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塊凹坑。凡這個種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跡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後的歸宿必定在同一個象冢;讓人驚奇的是,小象從出生到臨終,即使從未到過也未見過象冢,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憑著一種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確無誤地尋找到屬於自己種群的象冢。果然被波農丁說中了。嘎羧准備告別曼廣弄寨,找它最後的歸宿了。它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對救活它、收留它並養活它26年的寨子表達一種戀戀不舍的心情。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地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穀場來為嘎羧送行。大家心裡都清楚,與其說是送行,還不如說是送葬,為一頭還活著的老戰象出殯。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帕琺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邊。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涼水。日落西山,天色蒼茫,在一片唏噓聲中,嘎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了,波農丁還站在打穀場上痴痴地望。我以為他在為嘎羧的出走而傷心呢,就過去勸慰道:「生老病死,聚散離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難過了。」不料他卻壓低聲音說:「小夥子,你有膽量跟我去發一筆財嗎?」見我一副茫然無知的神態,他又接著說:「我們悄悄跟在嘎羧後面,找到那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夥去撿象牙。在熱帶雨林里,大象的軀體的骨頭會腐爛,象牙卻永遠閃耀著迷人的光澤;象冢由於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個象冢里都有幾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誇張地說,找到一個象冢就等於找到一個聚寶盆;聰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類覬覦它們發達的門牙,生怕遭到貪婪的人類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選擇在路途艱險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再有經驗的獵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採取卑鄙的跟蹤手段,悄悄尾隨在死期將臨的老象後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遙遠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猶豫著,沉默著,沒敢輕易答應。波農丁顯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說:「我們只撿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嘎羧的象牙我們不要,也算對得起它了嘛。」這主意不錯,既照顧了情感,又可圓發財夢,何樂而不為?我倆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嶺的小路上追上了踽踽獨行的嘎羧。天黑下來了,它脖頸上那塊標志著出殯用的白紗巾成了我們摸黑追蹤的路標。它雖然跛了一條腿走不快,卻一刻也沒停頓,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我想起來了,這兒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們就是在這里把嘎羧給抬上岸的。」波農丁指著江灣一塊龜形的礁石說,「幸虧有這塊礁石擋住了它,不然的話,它早被激流沖到下游淹死了。」
這么說來,這兒就是26年前抗日健兒和日寇浴血搏殺的戰場。這時,嘎羧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塊龜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陽曬成鐵銹色的粗糙的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才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它突然間像變了一頭象,身體像吹了氣似地膨脹起來,四條腿的皮膚緊綳綳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我想,此時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
我對嘎羧肅然起敬,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稱之為人的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在它行將辭世的時候,它忘不了這片它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特意跑到這兒來緬懷往事,憑吊戰場!
我們跟在它後面,又走了約一個多小時,在一塊平緩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來。「哦,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我參加過挖坑和掩埋,我記得很清楚。喏,那兒還有一塊碑。」波農丁悄悄說道。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叢中,果然豎著一塊石碑,鐫刻著三個金箔剝落、字跡有點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嘎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農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緊皺著眉頭。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在地上挖掘起來。土塊翻鬆後,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來,繼續往下面挖。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站在邊上喘息一陣,但它堅持不懈地挖著,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於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來;它滑下坑去,在坑裡繼續深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來。我們在遠處觀看,只見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從坑沿沉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咚咚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雞叫頭遍時,終於,一切都平靜下來,什麼聲音也沒有了。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這才壯著膽子,走到坑邊去看。土坑約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隻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它死了。它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邊挖了個坑,和曾經並肩戰斗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
沈石溪
[編輯本段]【簡介】
沈石溪,生於1952年10月,漢族人。原名:沈一鳴。生於上海亭子間,中國共產黨員。大專文化。職稱文學創作2級。1982年10月加入雲南作家協會,1985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從小體弱多病,與各種體育獎杯無緣。1969年初中畢業赴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會捉魚會蓋房會犁田會栽秧。當過水電站民工、山村男教師。1975年應征入伍,官拜宣傳部長。在雲南邊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1992年調任成都軍區創作室。擅長寫動物小說,努力筆耕,以養家糊口盡男人之天職。
整成最佳答案 拜託
㈢ 求六上必讀書目閱讀卡網址http://www.slxx.cn/class/u/baohuayang/cmd.htmluid=36&do=day&day=2012-1-14
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 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但生命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羸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庄嚴的把自己掩埋了的故事。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1952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畢業赴西雙版納插隊,在雲南邊疆生活了十八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創作以動物小說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字。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台灣揚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小說《聖火》獲1990年世界兒童文學和平獎。《第七條獵狗》獲中國作協首屆兒童文學作品獎。《一隻獵雕的遭遇》獲中國作協第二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斑羚飛渡》一文榮獲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
給大象拔刺 最後一頭戰象 象冢 憤怒的象群 象警 死亡游戲 動物檔案——象 野豬跳板 野豬囚犯 野豬王 動物檔案——豬 與狗熊比舉重 智取雙熊 棕熊的故事 動物檔案——熊 闖入動物世界 獲獎記錄 珍藏相冊
編輯本段導語
一頭即將步入墳墓的戰象,奮力披掛上當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要與曾和自己浴血奮戰的夥伴們葬在一起。精明的獵手覬覦百象冢里幾百根價值連城的象牙,一路悄悄尾隨在老戰象身後。蒼茫暮色中,老戰象用盡生命中最後的力量,與同伴們會合,與這片曾經灑滿熱血的土地會合……
西雙版納的召片領曾經擁有一隊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軍 隊。象兵比起騎兵來,不僅同樣可以起到機動快速的作用,戰象還可用長鼻劈敵,用 象蹄踩敵,直接參與戰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戰塵滾滾,吼聲震天,勢不可擋。 1943年,日寇侵佔緬甸,鐵蹄跨進了和緬甸一江之隔的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異常激烈,槍炮聲、廝殺聲和象吼聲驚天動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屍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紅了。戰斗結束後,召片領在打洛江邊挖了一個長寬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陣亡的戰象隆重埋葬了,還在坑上立了一塊碑:百象冢。曼廣弄寨的民工在搬運戰象的屍體時,意外地發現有一頭公象還在喘息,它的脖頸被刀砍傷,一顆機槍子彈從前腿穿過去,渾身上下都是血,但它還活著。他們用八匹馬拉的大車,把它運回寨子。這是唯一倖存的戰象,名叫嗄羧。 好心腸的村民們治好了它的傷,把它養了起來。我1969年3月到曼廣弄寨插隊落戶時,嗄羧還健在。它已經50多歲了,脖子歪得厲害,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嗒嗒地淌著唾液;一條前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躓躓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根象牙積了厚厚一層難看的黃漬。它是戰象,它是功臣。村民們對它十分尊敬和照顧,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優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負責飼養嗄羧的老頭波農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我插隊的第3年,嗄羧愈發衰老了,食量越來越小,整天卧在樹蔭下打瞌睡,皮膚鬆弛,身體萎縮,就像一隻脫水檸檬。波農丁年輕時給土司當了多年象奴,對象的生活習性摸得很透,他對我說:「太陽要落山了,火塘要熄滅了,嗄羧要走黃泉路啦。」幾天後,嗄羧拒絕進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覺得它差不多已處在半昏迷的狀態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過打穀場旁的象房,驚訝地發現,嗄羧的神志突然間清醒過來,雖然身體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卻處在亢奮狀態中,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歐歐歐短促地輕吼著,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雜物的小閣樓,象蹄急促地踢踏著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閣樓上的什麼東西。開始波農丁不想理它,它發起脾氣來,鼻子抽打房柱,還用龐大的身體去撞木板牆。象房被折騰得搖搖欲墜。波農丁拗不過它,只好讓我幫忙,爬上小閣樓,往下傳雜物,看它到底要什麼。 小閣樓上有半籮谷種、兩串老玉米和幾條破麻袋,其它好像沒什麼東西了。我以為它精神好轉起來想吃東西了,就把兩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像丟垃圾似地丟出象房去;我又將半籮稻穀傳給波農丁,他還沒接穩呢,就被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還賭氣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爛。 小閣樓角落裡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東西了。嗄羧仍焦躁不安地仰頭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還有啥東西?」波農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開破篾席,裡面有一具類似馬鞍的東西,很大很沉,看質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 面蒙著厚厚一層灰塵。除此之外,小閣樓里真的一樣東西也沒有了。我一腳把那破玩意兒踢下樓去。奇怪的事發生了:嗄羧見到那破玩意兒,一下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兒上摩挲著,眼裡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哦,鬧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農丁恍然大悟地說,「這就是它當戰象時披掛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們當年把它從戰場上運回寨子,它還佩戴著象鞍。在給它治傷時,是我把象鞍從它身上解下來扔到小閣樓上的。唉,整 整26年了,我早把這事忘得一干二凈,沒想到,它還記得那麼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們幫它捆紮。我和波農丁費了好大勁,才將象鞍置上象背。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26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雖然已經有點破舊了,卻仍顯得沉凝而 又華貴。嗄羧披掛著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它現在要披掛象鞍干什麼?」我迷惑不解地問道。「恐怕不是什麼好兆頭。」波農丁皺著眉頭傷感地說,「我想,它也許要離開我們去象冢了。」我聽說過關於象冢的傳說。大象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除了橫遭不幸暴斃荒野的,都能准確地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臨前的半個月左右,大象便離開象群,告別同伴,獨自走到遙遠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個象冢,或是一條深深的雨裂溝,或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塊凹坑。凡這個種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跡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後的歸宿必定在同一個象冢;讓人驚奇的是,小象從出生到臨終,即使從未到過也未見過象冢,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憑著一種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確無誤地尋找到屬於自己種群的象冢。果然被波農丁說中了。嗄羧准備告別曼廣弄寨,找它最後的歸宿了。它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對救活它、收留它並養活它26年的寨子表達一種戀戀不舍的心情。嗄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地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 涌到打穀場來為嗄羧送行。大家心裡都清楚,與其說是送行,還不如說是送葬,為一頭還活著的老戰象出殯。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帕琺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邊。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涼水。 日落西山,天色蒼茫,在一片唏噓聲中,嗄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了,波農丁還站在打穀場上痴痴地望。我以為他在為嗄羧的出走而傷心呢,就過去勸慰道:「生老病死,聚散離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難過了。」不料他 卻壓低聲音說:「小夥子,你有膽量跟我去發一筆財嗎?」見我一副茫然無知的神態,他又接著說:「我們悄悄跟在嗄羧後面,找到那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夥去撿象牙。在熱帶雨林里,大象的軀體的骨頭會腐爛,象牙卻永遠閃耀著迷人的光澤;象冢由於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個象冢里都有幾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誇張地說,找到一個象冢就等於找到一個聚寶盆;聰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類覬覦它們發達的門牙,生怕遭到貪婪的人類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選擇在路途艱險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再有經驗的獵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採取卑鄙的跟蹤手段,悄悄尾隨在死期將臨的老象後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遙遠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猶豫著,沉默著,沒敢輕易答應。 波農丁顯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說:「我們只撿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嗄羧的象牙我們不要,也算對得起它了嘛。」這主意不錯,既照顧了情感,又可圓發財夢,何樂而不為?我倆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嶺的小路上追上了踽 踽獨行的嗄羧。天黑下來了,它脖頸上那塊標志著出殯用的白紗巾成了我們摸黑追蹤的路標。它雖然跛了一條腿走不快,卻一刻也沒停頓,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我想起來了,這兒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們就是在這里把嗄羧給抬上岸的。」波農丁指著江灣一塊龜形的礁石說,「幸虧有這塊礁石擋住了它,不然的話,它早被激流沖到下游淹死了。」 這么說來,這兒就是26年前抗日健兒和日寇浴血搏殺的戰場。這時,嗄羧 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塊龜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陽曬成鐵銹色的粗糙的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才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它突然間像變了一頭象,身體像吹了氣似地膨脹起來,四條腿的皮膚緊綳綳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我想,此時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我對嗄羧肅然起敬,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稱之為人的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在它行將辭世的時候,它忘不了這片它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特意跑到這兒來緬懷往事,憑吊戰場! 我們跟在它後面,又走了約一個多小時,在一塊平緩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來。「哦,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我參加過挖坑和掩埋,我記得很清楚。喏,那兒還有一塊碑。」波農丁悄悄說道。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叢中,果然豎著一塊石碑,鐫刻著三個金箔剝落、字跡有點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嗄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農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緊皺著眉頭。嗄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在地上挖掘起來。土塊翻鬆後,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來,繼續往下面挖。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站在邊上喘息一陣,但它堅持不懈地挖著,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於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來;它滑下坑去,在坑裡繼續深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來。我們在遠處觀看,只見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嗄羧的脊背從坑沿沉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咚咚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雞叫頭遍時,終於,一切都平靜下來,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這才壯著膽子,走到坑邊去看。土坑約有3米深,嗄羧卧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隻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死了。它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邊挖了個坑,和曾經並肩戰斗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作為一頭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土坑裡彌散著一股腐爛的氣息,看得見26年前埋進去的戰象的殘骸,紅土裡,好像還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對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鋥亮,在晨光中閃爍著華貴的光澤。波農丁牙疼似地咧著嘴苦著臉說:「要是我們在這里撿象牙,只怕是蓋了新竹樓要起火,買了牯子牛也會被老虎咬死的啊!」「對,是要遭報應的。」我說。望著戰象嗄羧高貴的遺體,我感到我這個人的靈魂的猥瑣。我和波農丁一起動手,將浮土推進坑去,把土坑填滿夯實,然 後,空著手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㈣ 最後一頭戰象小練筆
看看我寫的吧!有點少!
嘎羧要走了,它回頭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後半輩子就是在這個村寨里度過的,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是多麼不願意離開這里啊!可是,我已經感覺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喚我了,我不得不離開這里!因為對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與我的兄弟們同卧一個「百象冢」。
再見了,村民們!我走了,請不要再牽掛我,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會來你們這的!
我寫的是:
嘎羧看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心裡波潮起伏:
回想我的一生,既像天邊的朝陽,紅紅火火;又像這一湖江水,平平淡 淡……
(這是第一段的開頭,接著自己想,不然我就害你了)
也許,我的同伴同死神一起召喚我了……對不起了,我的祖祖輩輩,對我而 言,波農丁和村民們是我的「家人」,同伴們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要與我的兄弟們同卧一個「百象冢」 。
(這是第二段的開頭和結尾,接著自己想,不然我就害你了)
習慣了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習慣了嗅到了彈葯與腐爛糅雜在一起的味道。突然很安靜。這是一種血腥的寂寞。看到戰友們中彈倒下,而自己只能依然沖鋒殺敵,這無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恨與恥辱……
(這是第三段開頭的幾句,接著自己想,而且不能照抄啊,這是我的「版權」,得到了A+呢,老師還把它在全班讀了,我要保護我寫到10點半的作文,希望理解)
再見了,村民們!再見了,波農丁!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霞,只留下了,一絲,遺憾……
我是選擇了江邊(十四自然段)的情景來寫小練筆的:
回想我自己,只是一頭普通的戰象,只有曾經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光輝,其他什麼都沒有了。沒有友誼,因為我的戰友,和我一起殺敵的戰友啊,他們都倒在了敵人的槍下!………………(接著自己想)
我被波農丁救了上來。朝陽啊,你認為我是幸運的嗎?雖然我是幸運的,但是現在,仍然逃不過死神的召喚……(接著自己想)
我不認為我幸運。習慣了槍林彈雨,習慣了戰友和我那浴血奮戰的氣息,這才是我想要的轟轟烈烈的生活啊!我寧願和我的戰友一起,一起走向死亡之路,一起倒在敵人的槍口之下,不想…………(自己想)
我已然走向漫漫長路,再見了,各位朋友們,為了心中的夢,我期待著和同伴們一起………(接著自己想,我做作業做了一個小時呀)
㈤ 最後一頭戰象 全文閱讀
嘎羧 gāsuō
《最後一頭戰象》是關於一頭戰象嘎羧的故事,嘎羧知道自己要死亡的時候就要去祖傳象冢,但是嘎羧沒有去祖傳象冢,卻是去了曾經與同伴浴血奮戰的戰場,挖了一個坑,把自己歸還於大地。誰說動物世界中沒有友情呢?
㈥ 最後一隻戰象的主要內容
是六年級那課吧?!應該是「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最後一頭戰象嘎羧在預感到死亡後,離開村寨,回到了打洛江畔,最後在「百象冢」 挖洞和同伴「躺在了一起」,並「等待死亡降臨」。
㈦ 關於戰象的故事。急!
獅兵退象兵
縱然,大象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的陸生動物,體重超群力大無比。對一般的動物它不屑一顧。但是,它卻懼怕獅子。聰明的兵家抓住這一點,來制服戰象。
相傳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任命宗愨為振武將軍,討伐林邑國。林邑國王臨危急令王牌軍戰象部隊迎戰。這刀槍不入的龐然大物使宋軍猶如現今的步兵遇見坦克,無法招架,死傷累累。但是,宗愨並不畏敵避戰。
他想到大象的勁敵是獅子,可是,又不可能馬上馴化出一批戰象與敵抗爭,便靈機一動,命令部屬連夜趕制了一批獅子模型,運到陣前,威懾敵戰象。這一招還真靈。當林邑國的戰象沖來時,大象猛見只只雄獅嚴陣以待,如臨天敵,調頭就跑,任憑馭手怎麼鞭笞也不回頭迎戰。
這時,宗愨一聲令下,率兵緊迫不合,一舉打敗了林邑國。
(7)象兵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歷史起源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但是象並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於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聖歌對此加以記載。
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於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我國的雲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但象並不笨拙。它生性聰明,通人性。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鬥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象
㈧ 最後一頭戰象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如下: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庄嚴的把自己掩埋了的故事。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
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最後一頭戰象》為「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品藏書系」中的一部中篇動物小說,作者為沈石溪。2010年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屬於兒童小說。
(8)象兵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最後一頭戰象》創作背景
1969年沈石溪初中畢業赴西雙版納插隊,插隊期間學會捉魚、蓋房、犁田、栽秧,積累了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他作過水電站民工、山村男教師,在雲南邊疆生活了18年。1975年應征入伍,擔任過宣傳股長。1984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2年調任成都軍區創作室。
80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他的第一篇動物小說是《象群出沒的山谷》,發表於1980年的《兒童文學》雜志。他已經出版500多萬字的作品。
1997年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與沈石溪簽約,以6位數的價碼買斷沈石溪未來十年動物小說的出版權,並出版了囊括沈石溪前期所有動物小說的《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文集》十卷本。之後便創作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
㈨ 最後一有戰象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教案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網站收集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8-1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後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准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如:為什麼只有最後一頭戰象?最後一頭戰象怎麼來的?最後一頭戰象怎麼樣了?寫了最後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評: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後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評: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麼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准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仔細品讀,感悟戰象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並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評:高段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易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裡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捨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盪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麼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麼激動?為什麼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麼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捨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斗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並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里你體會到什麼?
「嘎羧卧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隻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麼?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評: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像,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評:通過聯系前面學過的課文,再次體會具體、細致的描寫體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表達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狸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像嘎羧內心的感受,並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㈩ 《最後一頭戰象》全文的閱讀題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23課課堂作業本《最後一頭戰象》答案
1.按要求,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寫下來,並選一個寫話。
(1)形容聲勢很大:(排山倒海)(勢不可當)
(2)形容哭泣的樣子:(泣不成聲)( 唏噓 )
(3)形容聲音高亢:(震耳欲聾)(仰頭吼叫)
狐狸後面跟著威風凜凜的老虎,動物們都跑光了。
聽到爺爺去世的消息,叔叔泣不 聲。
2.默讀課文,提出問題並與大家交流。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我產生的主要疑問是: 嘎羧要離開寨子時,為什麼要披掛象鞍?
通過進一步閱讀和思考在老師和同學的啟發下,對以上問題我的理解是:嘎羧要離開寨子時,披掛象鞍,是為了再現當年英武豪邁的氣概,是為了追憶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戰斗場面。
*學完課文後我產生的新疑問是:嘎羧為什麼要去打洛江畔?
3.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閣樓上有半籮谷種和兩串玉米。我以為它精神好轉想吃東西了,酒吧兩串玉米扔了下去。嘎羧用鼻子鉤住,像(丟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破蔑席裡面有一件類似馬鞍的東西,我漫不經心地一腳把那它踢下樓去。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在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裡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來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農丁恍然大悟,「這就是它當年披掛的鞍子,給它治療時,我把象鞍從它身上解下來扔到小閣樓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還記得那麼牢。」
(1)在文中的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2)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對反義詞。
(焦躁)——(安靜)
(3)讀劃橫線的句子。嘎羧對待玉米的態度,表現出它焦躁不安 的心情;而看到象鞍後的神情態度,則表現出了它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和回味的感情。
(4)讀畫波浪線的句子。從全文來看,戰象嘎羧二十六年來牢牢記住的事有哪些?你覺得它是一頭怎樣的戰象?
戰象嘎羧二十六年來牢牢記住了象鞍放在閣樓上。我覺得他是一頭英勇的戰象。雖然已是垂暮的英雄。但它仍有博大的胸懷和勃勃的雄心。
4.按事情發展順序完成下面的提綱,
英雄垂暮——(重披戰甲)——依依泣別——(憑吊戰場)——(挖掘墓地 )——庄嚴辭世
5.嘎羧索要象鞍的情景,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嘎羧佇立江灘回憶往事的場景……課文中這些描寫都非常感人。請選擇其中一個場景,體會嘎羧當時的內心感受,並寫下來。
嘎羧帶著追憶當年,懷念戰友的急迫心情,來到了打洛江。他慢慢走到江邊,久久駐足於河灘上,凝望著微波起伏的江面,不由得觸景生情:當年,嘎羧和同伴們就是在打洛邊把日寇打敗的;也就是在這里,同伴們英勇犧牲;也就是這里,成了嘎羧和同伴們分開的最後一程!想到這里,嘎羧心情不禁低落下來。26年過去,嘎羧記憶猶新。他回味著,悠悠地踩著嘩嘩流水,對一塊礁石親了又親,彷彿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也許石頭上存留著他們當年英勇作戰的硝煙味道;或許他和戰友在這里並肩作站,和睦生活;或是在這礁石周圍還埋葬著同伴的屍體!許久,他昂起頭看著朝陽,長聲鳴叫。這叫聲是對這有20多年的想念與傾訴,是悲壯,激動,喜悅,哀愁,思念交織在一起的叫聲!使得水中的魚兒也感動得跳出水面! 過了很久,嘎羧才拖著疲憊衰老的身子漸漸走向遠方……
嘎羧要走了,它回頭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後半輩子就是在這個村寨里度過的,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是多麼不願意離開這里啊!可是,我已經感覺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喚我了,我不得不離開這里!因為對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與我的兄弟們同卧一個「百象冢」。再見了,村民們!我走了,請不要再牽掛我,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會來你們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