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小說戰爭閱讀理解

小說戰爭閱讀理解

發布時間: 2021-06-23 02:28:44

⑴ 戰爭題材的小說

《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三國演義》
曹操
火燒赤壁

⑵ 伴隨著戰爭,形成了豐富的戰爭文化。請列舉一部課外閱讀過的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並說出一個相關的人物及

示例:《三國演義》 諸葛亮,火燒赤壁

⑶ 急求《戰爭游戲》閱讀答案。急啊……高分懸賞……

1.本文寫了査海生在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於山海關的鐵軌上自殺的事,結果使他的母親傷心21年的事。
2.不能刪去,因為他在結構上屬插敘,同時也說明海子生前對母親的孝順和母親珍藏海子給她的300元,所以不能刪。
3.不知道。
4.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主旨是:孩子對母親最深的愛就是好好活著。抒發了作者希望每個孩子都要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⑷ 列舉一部戰爭題材小說及其中一位軍事人物和一場戰役.急急急急急急!!!快快阿!!!

詞句:好的統帥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質,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類最高尚、最好的品質——愛,詩,親切,哲學的、探究性的懷疑。他應該是克制的,堅決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是一個勇敢的統帥。上帝不許他有人性,不許他愛什麼人、同情什麼人,想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小說名稱:戰爭與和平

人物:拿破崙

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

⑸ 跪求!!大家幫我想想戰爭題材的小說內容還有章節的題目!!請各位高手指點!!!!!!!!

寫中國人列印度狗的故事

⑹ 看戰爭小說的好處

讓一場戰爭從貴婦的客廳里開始,是《戰爭與和平》的開始,也是一個大作家才能從容做到的程度。他一開始顯然寫得很慢,這似乎讓我們能感受到普通的寫作者同樣具有的小心翼翼——所有的小說,一開始的情緒都很重要,因為它至少要主宰到第十章以前的風格。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說作者用大量的法語,是為了諷刺當時沙俄貴族的矯情,但現在看來顯然不是。他們就是那樣說話的,他們的矯情已經不是矯情了,而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身份。語氣文靜,具有長者風度,甚至在淡漠中也透著點嘲笑。最令人開心的是這樣一句話:「我們這年頭,稍有感情的人,又怎能心安理得?」
他們的談話給人一種感覺: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希望別人相信。
沙龍、公眾場合的發言,以至可以好笑地延續到今天的論壇,不由令人想到究其實也是一種社交語言的運用。但凡思想帶上了社交的成分,除了嘩眾取寵、趨炎附勢、隨聲附和、立場姿態外,很大程度上也包含了表演的成分。我喜歡看這樣的場景,很仔細地看,似乎能看見整個畫面在眼前活起來,頭頂有點禿的男人,穿著那個時代時髦的緊身褲——這樣的褲子據說是拿破崙發明的,拿破崙個子很小,而且據說男根也很小,所以他穿起來不太難看——但是且慢,當時沙俄正准備跟拿破崙開戰,當然不會學他穿那樣的褲子了,而且拿破崙在他們的眼裡,沒有貴族身份,只有所有自由平等的空口號。「全是高調,早就名譽掃地了。」聽聽,這樣的話聽起來多麼像今天我們在任何一間辦公室里都能聽到的話,彼埃爾在這一章出現並且表現出了一個不良青年的某些特質,正好象一個私生子的樣子,不多也不少。
不過我不太喜歡俄國人的性格,他們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尤其喝了酒以後,似乎只是非常樂意做做孩子,安德烈之所以顯得格格不入,可能跟他在酒精面前嚴肅的態度有關系,他比較像一個東方男人——說這話,難道是在說明東方男人的素質高點?呵呵,誰信?
其實第一冊里娜塔莎的部分寫得並不成功,不知道為什麼,作者對她極度天真、單純的描寫,竟讓人想起了泰戈爾筆下的完美少女——男人寫心目中最美的女人或者是女孩時,也許都會犯同樣的通病,他們忽視她們是人就會有的疲憊、警惕、拖沓,而肆無忌憚地誇張她們的輕盈、真純、爛漫,她們的哭泣和歡笑,看起來好象動物園里的鹿——大師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可是那真的也太太簡單了。尤其青春期的少女,內心的隱秘和痛楚,所忍受的巨大的壓抑和激情,其實並不是快樂而直接的。
突然想起毛姆的一部。

⑺ 列舉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或戰役

  1. <<美國士兵湯姆*弗蘭克斯>>這是一部美國前中央司令部中央司令、四星上將湯姆·弗蘭克斯的自傳。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親歷了六十年代的越戰、九十年代初攻打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9.11」之後阿富汗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動」。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的弗蘭克斯,書中有不少真性情地描述。軍旅和日常生活片段的穿插,使人物立體而可感。作者的文筆機智、幽默、大氣,還涉及到不少軍中高層決策的內幕。作為最高軍事首腦,通過高科技屏幕觀測到的實戰視角,遠比美國大片更真實、更過癮——弗蘭克斯將軍為我們展示了這一切。

  2. 《亮劍》原版小說中有55年李雲龍授少將銜到文革時期去世的故事講述,電視劇沒有李雲龍原型是王近山中將,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

    小說名稱:《亮劍》

    作者名稱:都梁

    軍事人物:李雲龍

    小說名稱:《歷史的天空》

    作者名稱:徐貴祥,筆名楚春秋

    軍事人物:姜必達(姜大牙)

    均被拍成過電視劇

  3. 名稱:全頻帶阻塞干擾

    人物:虛構

    戰役:虛構,中國VS美國

  4. 1959年面世的小說《紅日》,屬於「紅色經典」的文學范疇。如今被人們視為「紅色經典」的文本。

    吳強的長篇小說《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有略有詳,各有側重,在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說結構上的匠心。

    作品採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先以漣水撤退來表現當時國共雙方力量的懸殊和解放軍面臨的嚴峻形勢。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人民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沖突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面戰事的發展成為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而且,作家通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對比,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對比,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

    作家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這樣的結構布局在當時習慣於描寫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文學作品中顯得獨特而又真實,體現出這位戰爭小說作家在當時的時代共名下對表現現代戰爭的獨到眼光。然後,作品再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為過渡,最後以集中描寫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達到高潮,三次戰役雖有主有次,卻渾然一體,作家在對歷史事件的敘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對時代共名的印證和闡述: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現代革命戰爭,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經過了無數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⑻ 《戰爭》這篇小說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

50年代的小說創作,從體裁上來說,最興盛的是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相對而言發展得比較薄弱。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剛剛過去的現代文學時期,中篇小說這一文體形式還沒有完全從短篇小說中獨立出來,文體特徵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開掘,作家們在短篇和長篇之間,很難把握中篇這一文體的特徵和創作技術。在這方面,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顯然要遠勝於中篇小說,現代文學作家們在這兩種文體上所積累的創作經驗更多,對它們的文體特徵認識也更深刻。其次,還因為時代對於文體的需要和作家們對於時代的趨附。一般而言,長篇小說以表現內容豐富,社會生活面寬闊而見長,作家們通過這一文體的創作,可以追求一種史詩的境界,實現「載道」的理想。對於以欣喜的心情走進「新中國」的廣大作家們來說,他們正普遍期望通過創作的方式表達對於新政權的熱愛和尊敬。同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也需要史詩性的文學作品,總結自己的輝煌,歌頌自己的英雄,在社會大眾中建立一種道德肯定和理想膜拜。短篇小說則具有短平快的特點,50年代發展迅速的社會現實變革,迫切需要文學為之搖旗吶喊,迅速地反映和歌頌現實生活,同時,這時期大量的文學刊物創刊,它們都對能迅速服務於時代的短篇小說文體進行了特別的「照顧」。在這種情況下,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得到迅猛的發展,是很自然的結果。 具體到短篇小說的創作上,本時期的繁榮除了表現在作品數量的龐大和創作作家的眾多,更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出現了一些有一定特色的作家和作家群體。本時期,一些在現代文學階段即有所成就的作家在創作上有新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在他們周圍,往往聚集著一個藝術追求和創作風格基本相似的作家群體。雖然還不能說這些群體已經構成了完全的流派創作,但互有差異的創作群落還是顯示了小說創作的熱鬧。其中,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以孫犁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以周立波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等,是突出的代表。在群體之外,路翎、茹志鵑、李准、王汶石、蕭也牧等作家,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尤其值得提出的是,1956年「百花文學」中涌現出了王蒙、陸文夫、宗璞、鄧友梅等年輕作家。雖然由於政治上的限制,他們在本時期的創作時間不長,創作量也不大,但他們敢於突破禁區、敢於直面現實的精神,還是成為50年代的單一歌頌之風中的異彩。 其二,出現了一些在小說藝術上有一定獨特追求和創作特點的作品。孫犁、路翎、李准等作家對短篇小說藝術進行了探索,創作出了一些藝術上較為精緻的作品。如孫犁的《山地回憶》,路翎的《初雪》和《窪地上的「戰役」》,茹志鵑的《百合花》,周立波的《蓋滿爹》,趙樹理的《登記》,都是在當時的文學規范內努力表現了某種程度的藝術個性的作品。此外,王蒙、陸文夫、宗璞等年輕作家創作的《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小巷深處》、《紅豆》等作品,也表現出新的藝術活力。在50年代,創作界和理論界對短篇小說藝術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1],最為集中的是1957年《文藝報》舉行的短篇小說藝術問題討論專欄。在上面,老作家茅盾發表了《雜談短篇小說》等系列文章,端木蕻良、蹇先艾等老短篇小說作家,孫犁、馬烽、峻青等正處盛年的作家,都發表了有關短篇小說的創作談。俞林、魏金枝、侯金鏡、邵荃麟、巴人等文藝理論家都撰寫了有關理論和批評文章,參入到討論中。不久,茅盾還出版了《夜讀偶記》《一九六0年短篇小說漫評》《談短篇小說創作》等著名的短篇小說批評和理論著作。 作家和理論家們表述的觀點雖然各有歧異,價值也有高下之分,但總體而言,他們都對短篇小說的藝術表現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對這一文體創作的具體技術問題作了細致的研究。尤其是茅盾等老作家對短篇小說藝術的強調,更涉及到了短篇小說的深層美學問題,對於延安整風運動以來小說創作過分的通俗化和故事化傾向,進行了一定的糾偏和補充。此外,茅盾、何其芳等對茹志鵑《百合花》等受到時代政治非難的短篇小說作品進行的肯定和支持,既維護和推動了作家的創作,又促進了短篇小說藝術形式上的開拓。比較短篇小說,這時期中篇小說創作要大為遜色。只有孫犁、杜鵬程等作家在這一領域創作較多。比較著名的中篇小說作品有,陳登科反映「解放戰爭」時期生活的《活人塘》,孫犁反映農村道德生活變異的《鐵木前傳》,王汶石反映現實農村變革的《黑鳳》,陸柱國反映「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生活的《風雪東線》,以及杜鵬程反映工業生活的《在和平的日子裡》等。其中孫犁的《鐵木前傳》可代表這時期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總體而言,這時期文學界中篇小說的文體意識上還不強,作家和理論界對於中篇小說藝術技巧、文體形式上的研究和探索都不夠充分。這些都影響了中篇小說藝術上的發展,也限制了本時期中篇小說創作的藝術成就。(來源:網路)

熱點內容
男主超帥都市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9 19:24:25 瀏覽:48
修真多後宮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9 19:12:15 瀏覽:203
戊戟武俠小說全集13部 發布:2025-05-19 18:42:37 瀏覽:262
都市小說推薦完本絕對好看 發布:2025-05-19 18:31:48 瀏覽:546
2007年前完結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9 17:55:58 瀏覽:861
閱讀寫紅色三代官場風流小說大全 發布:2025-05-19 17:38:16 瀏覽:65
異星生存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5-19 16:58:59 瀏覽:602
好看的都市奇幻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19 16:57:10 瀏覽:619
歷史最火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19 16:24:09 瀏覽:463
女主有特異能力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5-19 16:13:34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