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歷史英雄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① lol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1、《英雄聯盟之誰與爭鋒 》:他是一個16歲的高中生,班裡墊底的差生;偶然的一次意外,令他燃起競技之心;誓要身披華夏戰袍,奪回遺失的權杖!開端主角以代練的身份登頂韓服第一,引發了讀者無限的遐想,劇情精彩讓人回味無窮。
2、《我叫布里茨》:這本LOL的小說比較特別,不同於其他的競技文,這本小說是以機器人布里茨的視角去寫。是一部LOL設定的異界穿越文,在作者的筆下,布里茨不再是那個蠢蠢的機器人,而是血有肉有感情的主角。
3、《英雄聯盟之締造傳奇》:一個普通的英雄聯盟玩家,汪豪本來只想愉快地玩游戲。卻無意間得到了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系統,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拳打faker,腳踢dopa,揚我國威。
4、《英雄聯盟之國士無雙》: 為了給送女神一個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楊健連續兩個月通宵排位,沖上國服第一。 在最後一戰上與dopa直接對決,秀翻全場,引得整個電競圈地震…無數俱樂部伸出了橄欖枝。
5、《神話級聯盟》:一覺醒來,世界大變,人類成為最底層的螻蟻。好在同時受到靈氣進化的,還有一台游戲伺服器,一台五百年前被遺忘的英雄聯盟伺服器,為了重新奪回人類的統治,無數武者前赴後繼進入英雄聯盟修煉場。
6、《明星召喚師》:一個家境貧困品學兼優從未接觸過游戲的學生,為了成為一名游戲主播,懷揣著月入百萬的發財夢,用在新手訓練營里學會的寒冰射手艾希打上了國服王者組……誰還記得那個切後封神的薇恩,那個連跳收割的小炮?
7、《英雄聯盟之七百年後》:葉澈死了,又復活了。有點不知所謂,但事實上,他從s7賽季決賽的那天,到達了七百年後,悄無聲息,仿若被那個世紀拋棄。 不過還好,七百年後的地球居然還...
8、《聯盟之魔王系統》:理學神陳牧,年級第一,目標最高學府的好學生,卻被系統選中,必須拿到英雄聯盟的世界冠軍,陳牧表示,我只想做個安靜的學霸,為什麼要在游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妹妹不要打游戲了,交給我吧!
9、《暴打全球》:那一年,Faker還沒有成為大魔王。那一年,三星雙雄尚未問世。那一年,LPL還沒有淪為韓國殖民地,整個國內尚且還是清一色的全華班陣容。重生S3,敗魔王,斬三星。零封SKT,暴打全球!
10、《傳奇正盛》:這一年,大魔王橫壓當世,三星雙雄並起。這一年的miss還在賣滑鼠。這一年背鍋吧老哥談笑風生,這一年我糕閃現R了假猴;……鬱郁不得志的職業選手陳慕,重生三年前。來自S7的他,註定要在這波瀾壯闊的黃金賽季,掀起一番腥風血雨!
② 英雄無敵外國小說排行榜
《網游天下之英雄無敵》
《英雄無敵之國戰》
《英雄無敵之領主榮耀》
《英雄無敵Online 》
《網游之混跡在美女工作室》
《英雄無敵之最強馴獸師》
《網游之死亡陰影》
《英雄無敵之美女軍團》
《英雄無敵之超級英雄》
③ 推薦10本(或10本以上)近年來值得一看的外國小說。
以下都是我自己看過的。
西德尼.謝爾頓的書都很經典我認為。他一共寫了19本 國內現在出版的大概有11本。我都有看。
最好的是《假如明天來臨》
前幾年的<偷天陷阱><越獄><肖申克救贖>中很多偷盜、越獄的情節都是效仿它。女主角一開始很坎坷後來磨礪出了智慧,成為神偷一類的人物。那些犯罪手法都相當經典的,而且一點也不黑暗,很激動人心的那種。
另一本很值得看的是《世界末日的陰謀》
牽扯到了fbi一類的 追查過程非常拍案叫絕的那種,西德尼本身就是好萊塢的金牌編劇,他的書一般都很激動人心而且一點都不陰暗
這個系列都是譯林出版的 翻譯的也很好。建議你看看!
另外他的《天衣無縫》《謀略大師》也是很不錯的。他的書結局大部分都是比較好的。
還有就是另外一個英國作家 麥克·蓋爾 的《分手清單》也非常有意思。把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日記各一篇交替著寫。屬於比較輕松的題材,而且多少可以了解一些國外大學生活,雖然兩個人中途鬧過分手,最後還是喜劇結局。算比較有意思的愛情小說,也不那麼矯情。
他還寫過《失戀紀念日》和《曖昧純友誼》,我雖然沒看過,但應該也是不錯的。
日本書推理的都比較好。
我看過的《占星術殺人魔法》和《偵探伽利略》都是不錯的。前者有些扯,但是手法有點意思。後者運用了很多理科知識,還能長長見識。
說到推理小說 我認為美國女作家(忘了名字了)的《三色貓的推理》也是很經典的 但是最好找比較權威的出版社的版本。講的是一隻叫酷酷的三色貓偵探的故事(貌似它還會用打字機= =),連載了很多年了,可能比柯南都早。還有《角落老人》也不錯,裡面那個偵探老人只要聽別人講述就可以推斷出兇手,比較玄。
另外,《燦爛千陽》也是一本不錯的書,作者就是寫《追風箏的人》的那個。屬於比較感人的。
《偷書賊》和《傳信人》也是同一個作者的,至於是誰都忘了..不好意思。都是那種比較 讓人能看得下去的。尤其是《偷書賊》,寫的是戰亂中的光明。
還有《可愛的骨頭》,是講一個小女孩被謀殺後,靈魂以另一個視角對曾經生活過的人間的觀察。包括她的家人,朋友們由於她的離去而受到的影響。
《大象的眼淚》則是以大蕭條時期的馬戲團為背景,時空跨越七十年,讓人感受到蕭條時期最炫目的華麗,困頓景況里最動人的溫暖。
另外 《怪盜紳士拉莫瑞》、《胡林的兒女》都是非常精彩的、帶有奇幻色彩的書。《胡林的兒女》是指環王作者寫的。
附:我認為那個暮光之城系列非常無聊。冗長而且不現實,還不如中國那些三流言情作家的單本小說,不建議看。
④ 英國十大名著
英國的十大文學名著如下
1、《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2、《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後得以返回故鄉。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3、《大衛·科波菲爾》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
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大衛從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以「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沖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
其間夾雜各色人物與機緣。語言詼諧風趣,展示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的理想。
4、《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
5、《簡·愛》夏洛蒂·勃朗
《簡·愛》(Jane Eyre)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6、《苔絲》托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奸,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
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
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女主人公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道德挑戰。
7、《格列佛游記》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是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是一部具有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
該劇的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亞選親;一條是傑西卡與羅蘭佐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9、《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10、《失樂園》彌爾頓
《失樂園》是英國政治家、學者約翰·彌爾頓創作的史詩。《失樂園》講述詩中叛逆之神撒旦,因為反抗上帝的權威被打入地獄,卻毫不屈服,為復仇尋至伊甸園。
亞當與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誘,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識樹上的果子。最終,撒旦及其同夥遭譴全變成了蛇,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
該作說明人類從不識不知的原始社會進入生產勞動的文明社會,必須依靠知識和勞動。同時,宇宙間本身就有正反相對、相互矛盾的兩種勢力存在,人類歷史上也反復出現過變革、斗爭的流血事件,出現過失樂園的悲劇。
《失樂園》與荷馬的《荷馬史詩》、阿利蓋利·但丁的《神曲》並稱為西方三大詩歌。
⑤ 外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英雄年代
羅馬帝國:
正式名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古書稱為大秦,是古代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羅馬曾經有數百年的共和制時代,但自從斯巴達克斯起義以來,羅馬進入了軍人執掌政權的時代,並通過兩次「三頭執政」後,屋大維自命為「奧古都斯」,成為羅馬的獨裁者,從此羅馬就進入了的「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193年—476年)兩個階段。前期帝國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達到鼎盛。國家穩定、社會繁榮,被稱之為羅馬的黃金時期。後期帝國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西部在內憂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部帝國直到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史學家更多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 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在位的時候征服了整個希臘,其子亞歷山大後來整合了希臘的力量開始東征,建立了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帝國。腓力二世最終征服希臘的時間是公元前338年,前337年成立「希臘聯盟」,即「科林斯聯盟」。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包括今天的希臘、馬其頓、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塞普勒斯、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約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全境或大部,印度小部分。
波斯帝國:
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國從米索不達美亞橫跨到印度,由裏海伸展到波斯灣,勢力擴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為了要控制今天的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與羅馬人和後來的拜占庭人作戰。波斯帝國的首都是戴西豐,即今天的巴格達。 前550年,居魯士領導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亞王國,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說始於前558),定都蘇薩,是為波斯帝國之始。繼而向外擴張,征服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敘利亞等地,又向東佔領大夏(巴克特里亞)、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落馬薩蓋特人作戰時居魯士失敗被殺。其子岡比西即位後,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發生高墨達政變(前522),返國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鎮壓高墨達政變和各地起義,奪得政權;實行鞏固中央集權的改革;繼續擴張領土,帝國疆域東起印度河,西至愛琴海及非洲東北部(埃及)。前五世紀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時),波斯不斷西進導致持續約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最後以波斯失敗告終。波斯的統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斷反抗,境內經常爆發反波斯統治的起義。前四世紀以後,國勢轉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獲獨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徹底打敗,前330年被殺,波斯帝國滅亡。
亞瑟王與圓桌武士:
亞瑟王(King Arthur)是5世紀英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國王。人們對他感性認識更多的是來自神話傳說,沒有人大量涉足過亞瑟王的真實生活,他就像一個迷,等待著發掘與探索。可任何一個英雄都不可能由來無蹤。 亞瑟王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 薩克森人(英語Saxon;德語Sachsen),又譯撒克遜人,原屬日耳曼蠻族,早期分布於今日德國境內的尼德薩克森(Niedersachsen)地方。西元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經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群島,包括了盎格魯人(Angles)、薩克森人(Saxons)、朱特人(Jutes),經過長期的混居,逐漸形成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那是多麼的不可能啊。
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屬於西突厥 烏古斯人。自古從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82—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素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1324年,奧斯曼之子奧爾汗(1324~1360)繼位後,改稱總督,建立了常備軍,吞並了羅姆蘇丹國之大部分地區。於1331年,打傷了東羅馬帝國皇帝,並攻佔了尼西亞城,並遷都於此。1354年,烏爾汗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並把這里作為進攻巴爾干半島的橋頭堡。奧爾汗對內確立國家行政組織,中央設立迪萬,任命維齊爾(即大臣),向各地派行政軍事長官和卡迪鑄造統一錢幣,成為奧斯曼國家的真正締造者。1360年素丹穆拉德一世(1360-1389在位)繼位後,向東南歐擴張取得決定性的進展。1362年,採取大規模軍事進攻,佔領埃迪爾內,並以此為都。接著又征服西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這一勝利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占庭帝國,派出了援軍。素丹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在位)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蘭西、德意志等國的聯軍,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用巨款贖回300名貴族騎士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拜占庭帝國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時,中亞的突厥族帖木兒強大起來,並開始向小亞擴張。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軍大敗奧斯曼軍,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被俘。這一事件暫時挽救了拜占庭,使之又勉強存在了一段時間。因為巴耶塞特蘇丹的四個兒子之間開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新征服地區的人民也趁機掀起反抗運動,奧斯曼帝國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不得不推遲了向歐洲的擴張。蘇丹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結束分裂局面,收復帖木兒征戰時喪失的領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在瓦爾納戰役打退了歐洲基督教王國的反撲。
奧匈帝國:
奧地利帝國(Austrian Empire;1804~1867) 【注音】:ào/yù dì/de lì dì guó 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奧地利封建帝國。180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1792~1806在位)宣布自己為奧地利皇帝,改稱弗蘭茨一世(1792~1835在位),是為奧地利帝國之始。統治范圍包括奧地利、匈牙利、上西里西亞 、波希米亞等地。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奧地利帝國結束。法國大革命期間 ,奧地利先後3次參加反法聯盟 ,均為拿破崙·波拿巴擊敗,失去本土西部、義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亞和南斯拉夫等領地,神聖羅馬帝國已徹底瓦解。1806年弗蘭茨一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1809年任命K.W.N.L.von梅特涅為首相 ,奧地利的反法政策改為策 略性與法合作。1810年弗蘭茨一世將女兒瑪麗亞·路易絲嫁給拿破崙一世,以鞏固奧地利的地位。1812年 ,拿破崙 一 世侵俄失敗(見俄法1812年戰爭),奧地利又轉而與法作戰,萊比錫戰役 以後 ,於1814年3月攻入巴黎 。在同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施展外交手腕,使奧地利收復所失領地,後組成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奧地利的大國地位得到恢復。1815年,奧地利發起成立神聖同盟,成為復辟勢力的代表,糾合歐洲各君主國鎮壓各國革命,維護專制制度,充當歐洲憲兵。 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成立後,各小邦紛紛參加,梅特涅的權勢一蹶不振 。歐洲1848年革命爆發後 ,3月13日維也納群眾在學生領導下爆發起義,梅特涅被迫辭職 。在維也納革命影響下,匈牙利和捷克先後發生革命,皇帝斐迪南一世被迫遜位,其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即位。此後政治倒退,帝國的專制統治變本加厲。1849年起,奧地利與普魯士為爭奪德意志霸權展開尖銳斗爭。奧地利在德意志聯邦中的盟主地位暫時得到穩定。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奧軍被擊敗,被迫同意解散德意志聯邦,此後,德意志走上以普魯士為首的自上而下的統一道路(見德意志帝國)。奧地利被迫轉向巴爾乾等地發展,對國內日益尖銳的民族矛盾採取讓步政策。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同年6月正式成立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的統治結束。 奧地利帝國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奧地利封建帝國。鑒於神聖羅馬帝國已名存實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1792~1806在位)於1804年宣布自己為奧地利皇帝,改稱弗蘭茨一世(1792~1835在位)。統治范圍包括奧地利、匈牙利、上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奧地利帝國不復存在。
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包括如《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赫西奧德(Ησίοδος)的《工作與時日》和《神譜》,奧維德的《變形記》等經典作品,以及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οφοκλής)和歐里庇得斯的戲劇。神話談到諸神與世界的起源、諸神爭奪最高地位及最後由宙斯勝利的斗爭、諸神的愛情與爭吵、神的冒險與力量對凡世的影響,包括與暴風或季節等自然現象和崇拜地點與儀式的關系。希臘神話和傳說中最有名的故事有特洛伊戰爭、奧德修斯的游歷、伊阿宋(Ιάσων)尋找金羊毛、海格力斯(Ηρακλής)(即赫拉克勒斯)的功績、忒修斯(Θησεύς)的冒險和俄狄浦斯(Οιδίπους)的悲劇。 希臘文化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和中國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處。他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時代,他們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於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後,因為所生活的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尋拓生活空間。這時候他們崇拜英雄豪傑,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鏈,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西元前十一二世紀到七、八世紀間則被稱為「神話時代」。神話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傳,直至西元前七世紀才由大詩人荷馬統整記錄於《史詩》中。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眾神之主(因武器為閃電又被稱為雷神),赫拉——天後,婦女的保護神,波塞冬——海神,哈迪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勝利女神和女戰神(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與血腥之戰,雅典娜則代表正義之戰),阿波羅——太陽神,阿爾忒彌斯——助產、狩獵與月亮女神,阿弗洛狄忒——美與愛女神,阿瑞斯——戰神,赫菲斯托斯——火與工匠之神,赫爾墨斯——神使,冥界引渡,狄俄尼索斯——酒神(經爐灶女神赫斯提讓位)。其他著名神只如:普羅米修斯——創造人類並被稱為先知者,赫拉克勒斯——著名的大力神,德墨忒爾——農事和豐產女神,三大處女神明之一,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體系。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斗爭的一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慾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希臘神話的美麗就在於神依然有命運,依然會為情所困,為自己的利益做出壞事。因此,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文學的土壤,而且對後來的歐洲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羅馬神話:
古羅馬神話(mythology)對歐洲文化影響較深,天上諸星座原來都是希臘人以神話人物和諸神命名的,但目前學術界使用的都是羅馬名。 雅努斯 Janus 門神,具有前後兩個面孔或四方四個面孔,象徵開始。 朱庇特 Juppiter 神王。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宙斯Zeus. 朱諾 Juno 神後,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赫拉Hera. 墨邱利 Mercury 神的使者,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赫耳墨斯Hermes. 維納斯 Venus 美神、愛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佛洛狄德Aphrodite。 瑪亞 Maia 墨邱利的母親,花神。 黛安娜 Diana 月亮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 阿波羅 Apollo 太陽神,希臘和羅馬名字相同。 彌涅瓦 Minerva 智慧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雅典娜Athena。 賽爾斯 Ceres 穀物和豐收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狄蜜特Demeter。 伏爾肯 Vulcan 火神,維納斯的丈夫,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赫斐斯托斯Hephaestus。 尼普敦 Neptune 海王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波賽東Posidon,朱庇特的弟弟。 普魯托 Pluto 冥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哈底斯Hades,朱庇特的弟弟。 丘比特 Cupid 小愛神,維納斯的兒子,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愛羅斯Eros。 歐若拉 Aurora 黎明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厄俄斯Eos。 瑪斯 Mars 古老的義大利死神和戰神,也是生長神、土地神和牧群神,狼和啄木鳥是他的聖獸。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瑞斯Ares。但形象較阿瑞斯正面許多。 薩圖奴斯 Saturnus 也叫薩圖恩,古老的義大利神,朱庇特的父親,跟希臘神中的克羅諾斯十分相似。
北歐神話:
神族與奇幻生物: 北歐神話是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Giants)、諸神(Gods)、精靈(Elves)以及侏儒(Dwarves)。 巨人是最早的生命,生出了諸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可以將之理解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為兩個部族,以主神奧丁(Odin)為首領的阿薩神族(Aesir)以及以大海之神尼約德(Njord)為首領的華納神族(Vanir),其中主要神有十二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他們為神服務,屬日耳曼地區的特殊創造。 創世神話: 世界初開之際,沒有天也沒有地,在濃霧中,只有一道金倫加 (Ginunaga) 鴻溝,鴻溝之北為「霧之國」尼福爾海姆(Niflheim),其中有泉名赫瓦格密爾(Hvergelmir),是所有河水的源頭,據說其中一條河的水帶有劇毒。鴻溝之南是「火之國」穆斯貝爾海姆(Muspelheim)。在熱氣與寒冰的交錯中,誕生了霜巨人之祖尤彌爾(Ymir)和一頭名為歐德姆布拉(Audhumbla)的巨大母牛。尤彌爾吃著歐德姆布拉分泌的奶水維生,而歐德姆布拉則舔食寒冰上的鹽粒。 雷神索爾搭上戰車,與巨人們決戰。 之後,尤彌爾的身上變出了智慧巨人密米爾(Mimir)和女巨人貝絲特拉(Bestla),這是霜巨人的家族。另外,在母牛的舔噬下,冰中則出現諸神之祖布利(Buri)。布利生下包爾(Borr),包爾和女巨人貝斯特拉(Bestla)生下了奧丁(Odin)、威利(Vili)、菲(Ve)。巨人族和諸神相當不合,雙方挑起戰火。後來尤彌爾被諸神所殺,巨人族戰敗,剩下的巨人逃往約頓海姆(Jothuheim),並繼續對諸神抱持著恨意。 諸神拿尤彌爾的身體來布置出大地和天空。尤彌爾的頭顱化為天空,腦髓為雲,身體成了大地,血液成為海洋,骨骼變成山脈,毛發變成樹木。當尤彌爾屍身腐爛長出蛆,這些蛆就變成了精靈及侏儒。奧丁命四個具有怪力的侏儒支撐著天空的四角。尤彌爾的眉毛則被用來造成牆壁用來圍住「中間世界/中庭」(Midgard,米德加爾特)。然後奧丁又捕捉穆斯貝爾海姆的火焰,將他們化為星星、月亮、太陽,並訂定了四季的運行。諸神又取來梣木枝造成男人,用榆樹枝造了女人。男的取名「阿斯克」(Ask),女的叫做「恩布拉」(Embla)。奧丁給他們生命和靈魂,維利給他們理性與動作,菲給他們感情、儀表和語言。這就是人類的始祖。 末世神話: 北歐神話的一大特色就是世界最終是會毀滅的,這就是諸神的黃昏。這場戰役無可避免,也註定眾神必定失敗,但即使如此,北歐的眾神依然坦率的面對這最終的結局。而在世界滅亡之後,殘存的神會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 北歐神話中,由世界樹(Yggdrasil)支撐的世界分為三層九個國度,以下列出大致的分類,但事實上由於正確的資料已經失傳,所以對於九個世界的說法不只一種。 • 阿斯嘉特(Asgard):神國。阿薩神族居住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城堡就是奧丁的金宮(Gladsheim)。英靈殿(Valhalla)也是位在此。 • 華納海姆(Vanaheim):華納神族居住的地方。天地之間萬物的生養繁殖、海洋和風,都歸華納神族控制。此神族通曉許多連奧丁都不知道的神秘咒法。 • 亞爾夫海姆(Alfheim):精靈之國。精靈居住的地方。精靈生得特別美麗,擁有很大的法力。他們照料花草,是最愛光亮,是善良親切的小妖精。 • 中間世界/中庭/米德加爾特(Midgard):人類居住的地方。這里有由冰、火、空氣構成的三色彩虹橋(Bifrost),可以通往神國。 • 約頓海姆(Jothuheim):巨人居住的地方。人類世界到「巨人國度」的路標是一個恐怖的「鐵森林」(Jarnvid);也有傳說海的那一邊就是「巨人國度」。 • 瓦特阿爾海姆(Svartalfheim):侏儒居住的地方。侏儒是厲害的巧匠,擁有種種神秘的力量和深遂的知識,他們打造出很多寶物。 • 海姆冥界(Hel):和冥國女王海拉(Hel)同名的國度,也翻作「地獄」。這是一個冰冷多霧的地方,永夜的場所,只有亡者才能到達。 • 尼福爾海姆(Niflheim):霧之國。和死亡國沒有明顯分別的冰雪世界。 • 穆斯貝爾海姆(Muspelheim):火之國。金倫加鴻溝之南,由巨人史爾特爾守護的酷熱國度。
⑥ 小說排行榜前十名是
醉枕江山 8770人推薦
超凡雙生 3610人推薦
溫度 2015人推薦
異世葯神 1779人推薦
武道丹尊 1552人推薦
許仙志 1399人推薦
逍遙法外 1036人推薦
軍火皇後 920人推薦
龍嘯大明 808人推薦
逆天神魂 647人推薦
⑦ 世界十大名著排行榜 世界名著有哪些
世界十大名著依次為《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童年 》、《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紅與黑》、《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約翰·克利斯朵夫》、《飄》。
1、《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在19世紀初,俄國經歷了兩次對拿破崙軍隊入侵的反擊。那是兩場正義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俄國人民空前地團結在了一起,不分貧富貴賤,甚至男女老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敵愾,有力地阻擊了拿破崙軍隊的進攻,挫敗了拿破崙的征服。
托爾斯泰認為,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要解決自己的社會走向問題,有必要回到這段歷史當中去,回到這段歷史當中那種上下一起努力的奮斗當中去,因而創作了《戰爭與和平》。
在整個俄國文學的發展歷史中,《戰爭與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俄國文學史家米爾斯基曾說:「這部作品同等程度地既屬於俄國也屬於歐洲,這在俄國文學中獨一無二。」
一方面,這是一部由俄國人創作的反映俄國人生活的長篇小說,它剛一面世,便令歐洲和全世界的讀者感到新奇、震撼。
人們既津津樂道於小說中的人與事,也為小說所體現出的巨大藝術表現力所傾倒,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樣一部小說竟然出自此前在歐洲似乎並非主流的俄國作家之手。《戰爭與和平》構成了俄國小說乃至整個俄國文學崛起的標桿。
另一方面,這部作為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之高峰的俄國小說,卻又最具有全人類性。就內容而言,它不僅是一首宏偉的俄國貴族的「英雄田園詩」。
同時它也在抒寫整個人類的愛與恨,生與死,戰與和;就形式而言,它綜合性地繼承了之前歐洲小說的豐厚傳統,將長篇史詩這一藝術體裁發展到極致。
2、《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在法國,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國外封建勢力的支持下,於1815年復辟。直到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結束了波旁復辟王朝的封建統治。
在復辟王朝統治下,法國宮廷和教會狼狽為奸,欺壓人民。當時的巴黎,宗教勢力邪惡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殘酷,封建主義壓抑下的人性扭曲墮落。
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下層人民,處於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飽受壓迫的人民群眾奮起反抗,與兩股勢力展開英勇的斗爭,最終取得勝利。
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現實生活。
《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1829年維克多·雨果著手創作《巴黎聖母院》,也是為了讓當時的人們了解這座哥特式建築的價值。
《巴黎聖母院》的文學價值以及社會意義,影響深遠。這部小說,打破了以往古典主義的桎梏,是浪漫主義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聖母院》面世之後,曾多次改編為電影、動畫片、戲劇等。
3、《童年 》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實現了這個諾言。
《童年》是一本獨特的自傳。它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這段生活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人公。無論是美的,還是丑的,都同時站在讀者面前,沖擊著讀者的心靈。
《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俄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的價值。
4、《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艾米麗生性寂寞,自小內向的她,緘默又總帶著幾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覺,誠如夏洛蒂所說的:「她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
少女時代,當她和姐妹們在家裡「編造」故事、寫詩的時候,她就顯得很特別,後來收錄在她們詩歌合集中艾米麗的作品總是如同波德萊爾或愛倫·坡那樣被「惡」這一主題所困惑,在純凈的抒情風格之間總籠罩著一層死亡的陰影。
在她寫作《呼嘯山莊》時,這種困惑與不安的情緒變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來演繹它,把自己心底幾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說人物之口淋漓盡致地發泄出來。因此《呼嘯山莊》是飽含作者心血與情感的作品。
5、《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
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其中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狄更斯出身社會底層,祖父、祖母都長期在克魯勛爵府當傭人。
父親約翰是海軍軍需處職員,在狄更斯十二歲那年,因負債無力償還,帶累妻子兒女和他一起住進了馬夏爾西債務人監獄。
當時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華倫黑鞋油作坊當童工,比他大兩歲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全家人中只有他倆沒有在獄中居住。
父親出獄後,狄更斯曾一度進惠靈頓學校學習,不久又因家貧而永久輟學,十五歲時進律師事務所當學徒。後來,他學會速記,被倫敦民事律師議會聘為審案記錄員。
1831至1832年間,狄更斯先後擔任《議會鏡報》和《真陽報》派駐議會的記者。這些經歷有助於他日後走上寫作的道路。
他一生所受學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奮以及艱苦生活的磨練。1836年,狄更斯終於以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而名滿天下,當時他年僅二十四歲。
小說取材廣泛,語言通俗、誇張,充滿幽默和諷刺,人物塑造手法獨特,其中孤兒大衛、貝西姨婆、米考伯先生等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的典型形象。有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6、《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
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
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7、《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8、《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9、《約翰·克利斯朵夫》
《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於1912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
該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
10、《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佔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十大名著
⑧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⑨ 世界名著前十名
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一書中將以下書本列名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1865年到1869年)《高老頭》 (巴爾扎克1835年)《湯姆·瓊斯》(亨利·菲爾丁,1749年)《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1813年)《紅與黑》(斯湯達爾,1830年)《呼嘯山莊》(艾蜜莉·勃朗特,1847年)《包法利夫人》(福樓拜,1856年)《大衛·科波菲爾》(查爾斯·狄更斯,1849年至1850年)《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1880年)《白鯨記》(赫爾曼·梅爾維爾,1851年)
⑩ 歐美歷史上銷量最多的書前十名是什麼或者推薦幾部外國有名小說
傲慢與偏見,希臘羅馬神話,唐吉柯得,茶花女,基督山伯爵,老人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