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名字組成的評論
Ⅰ 大家可以給我寫的小說評論嗎(將會增加懸賞分)
我大概看了一下,開頭寫的不怎麼樣!
寫小說,對話不單單是對話那麼簡單,那是一個劇情所需要的過度交流埋下伏筆的機會,而且也是突出人物性格的最有力的表達方式,你前面寫的太過於生澀,全都是人物說的話,可他們的表情,動作全然沒有!
後面我大至看了看,相比前面而言,進步較大!場景描寫也有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都有了描寫,但心理描寫太少,而且用詞造句,有些地方表達太過於拖泥帶水,不夠簡潔……
呵呵,寫文嘛,有這個夢想是好的!但寫文貴在堅持,網路文學的文筆要求並不如名著的要求高,主要在意的便是大綱,故事的主旨,情節的緊湊度,還有就是故事劇情的走向了。
個人介意嘛,還是希望你可以多看,多寫,甚至於將自已的感觀容納進你寫的小說里,成功的小說作家們他們都可以告訴你一件事情,那麼就是他們筆下的人物給人的感覺是活的!有靈動!
加油吧!呵呵……
Ⅱ 點評梁羽生小說人物(要盡量全面)
一、梁羽生其人
武俠小說在華人的世界裡爭相傳閱,梁羽生的名字也隨著武俠小說的流傳而廣為人知,梁羽生的名字是和武俠小說緊緊地聯在一起的。
梁羽生的作品為什麼會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要闡釋這一問題,還是古人說的:「知人論世」。讓我們從梁羽生的身世談起。
1.梁羽生的生平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 年出生,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梁羽生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家中很有一些產業,算得上是一個富戶。他家在鄉下,地近瑤山,是游覽的好地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下,梁羽生熟讀古文,好弄詞章,經常填詞作賦,一抒情懷。
1943 年,廣州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學家簡又文教授為師,學到了豐富的歷史知識。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一說是《新晚報》)做副刊編輯。1949 年以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悉尼市。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博聞廣識,多才多藝,曾用「梁慧如」、「馮瑜寧」等筆名寫過許多散文、文藝評論和文史隨筆,還曾用「陳魯」的筆名寫中國象棋的評論文章。他的棋評寫得相當精采,公認為一絕,讀來比親臨現場觀棋還有興味。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
1954 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採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
在眾多的香港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無疑是兩顆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而金庸則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創作者,人們往往將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較。為此,梁羽生用「佟碩之」
的筆名寫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論》(發表在1966 年香港的《海光文藝》上),詳盡分析二人異同。其中有這樣兩句話:「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所論頗為中肯。
從1954 年到1984 年,梁羽生在武俠文壇上辛勤筆耕了三十個春秋, 共創作了三十五種武俠小說,總字數達一千餘萬言。1984 年,梁羽生宣布「封刀」,從而結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張,准備撰寫正統歷史小說。
2.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理論
很多人說,「新派武俠小說」的產生,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化品位。
雖然如此,在文藝理論界仍然有許多人認定武俠小說不能登大雅之堂。針對這一問題,梁羽生在許多場合發表過對武俠小說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梁羽生的觀點十分精闢、深刻,批評了文藝理論界對武俠小說的偏見,也指出了武俠小說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可謂我國小說理論界中的一家之言,很值得我們參考。了解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理論,對我們閱讀理解和評論武俠小說創作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明確肯定。他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發言說:「文學形式本身並無高下之分,所謂高級與低級,只取決於作者本人的見識、才力和藝術手腕。」他的觀點得到與會者的贊同。他認為中國的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新派武俠小說更表現出進步的思想內容、新的歷史見解和成熟的藝術技巧;無視武俠小說的存在,硬將它排斥在文學殿堂之外,這是很不公平的。對於某些詆毀和否定武俠小說的觀點,梁羽生不無激憤地說:「這只能表示那個人在容納文化方面的心胸不廣。他其實也不了解什麼叫做武俠小說;或者他看過的許多武俠小說是荒誕離奇的,這才造成誤解。其實武俠小說有好有壞,文藝小說亦是。即使是反映現實的寫實小說亦有好有壞,如果作者功力不夠、觀察力不敏銳的話,他盡管寫的是寫實小說,還是不能反映現實的。」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朵奇異的鮮花,「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關於如何把握武俠小說的主題,以及如何在武俠小說中反映時代精神和創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俠」是正義的行為,做對大多數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謂仗義行俠。他又說:「集中社會下層人物的優良品質於一個具體的個性,使俠士成為正義、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時揭露反動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的腐敗和暴虐,就是所謂的時代精神和典型性。」(參見馮立三《與香港作家一夕談》)
怎樣才能寫好武俠小說?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寫好武俠小說並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備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中的三招兩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認為,要寫好武俠小說,撰寫者的創作態度應當端正。他在1977 年應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情作演講時,介紹了自己創作武俠小說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時代的歷史真實;二是著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梁羽生雖然喜愛武俠小說,竭盡心智地創作武俠小說,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對武俠小說的態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對大陸一度興起的盲目的泛濫的「武俠熱」潑過冷水。1985 年,他借《文藝報》一隅表示自己的憂慮:「有的部門作了統計,至少有五十多家小報發表我和他人的武俠小說。不少地方的一些報紙轉載我的武俠小說,有的加以改寫,都未經作者同意。據說有的把兩個回目合並成一個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寫的武俠小說,卻標上我的名字,以蒙騙讀者。我認為,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應當在文學園地佔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報,從第一版到最後一版全部刊載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這樣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嗎?」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見。
二、梁羽生的作品
在梁羽生的文學生涯中,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影響最廣。四十多年來,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在海內外讀者中歷久不衰,深受歡迎。從1954 年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在香港《新晚報》上連載起,直到他宣布「封筆」而准備轉寫歷史小說,他共創作了三十五種武俠小說,合一百六十多冊(香港版),字數達一千多萬。
1.四大分支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雖然卷帙浩繁,但在題材內容上卻有脈絡可尋。從總體上說,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所反映的時代是封建社會中晚期,書中的俠士們置身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在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匯沖突中,為國為民,仗義行俠,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和英雄本色。所以,梁羽生的作品政治色彩十分強烈,主題傾向異常鮮明。
我們從題材內容上來分析梁羽生的作品,大致可將其分為唐、宋、明、清四大分支。
反映唐代游俠生活和民族矛盾的作品有《女帝奇英傳》《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和《慧劍心魔》。
反映宋代俠士抗擊遼、金侵犯的作品有《武林天驕》《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和《鳴鏑風雲錄》等。
反映明代豪俠領導義軍反抗暴政及表現統治階級內部忠奸斗爭的作品有《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和《廣陵劍》等。
反映清代俠義之士和各民族人民團結反清斗爭的作品有《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冰魄寒光劍》和《江湖三女俠》等。
在四大分支的作品中,每個分支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之間都有著一定的傳承關系,組成了各自獨立的長長的系列。
在唐代作品分支中,《大唐游俠傳》、《龍風寶釵緣》和《慧劍心魔》是反映唐代游俠生活的三部曲,其故事情節前後關聯,空空兒、鐵磨勒、段克邪、聶隱娘、紅線等人物形象在三部書中都出現過,在前二部作品中還擔任主要角色。
《武林天驕》《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雲錄》《瀚海雄風》和《風·雲·雷·電》這六部作品在題材內容和故事情節上是前後連接的,都是以宋、金、遼之戰為歷史背景,描寫中原武林志士抗敵衛國的壯舉。檀羽沖、華谷涵、柳清瑤、耿照、完顏長之等人物在各部書中反復出現,使各部作品內容互為關聯。
在明代分支里,故事內容互為相關的作品共有七部,依次為《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廣陵劍》和《白發魔女傳》。這七部作品,除了《還劍奇情錄》與各部作品略微搭線外,其餘六部作品均關聯密切,雖然各部小說的主人公各不相同,其中的人物關系和小說情節卻聯系較緊,時間順序亦較分明。
反映清代豪俠義士反清斗爭的作品數量最多,共有十七部,佔了梁氏全部作品的二分之一。在這十七部作品中,有十五部小說的故事內容和人物是互相有聯系的,其中有的作品聯系相當緊密,可以說是承上接下的系列作品。這十五部小說按故事發生的時間先後排列如下:
塞外奇俠傳
|
七劍下天山
|
江湖三女俠
|
冰魄寒光劍
|
冰川天女傳
|
雲海玉弓緣
|
冰河洗劍錄
|
風雷震九州
|
俠骨丹心
|
游劍江湖
|
牧野流星
|
彈指驚雷
|
絕塞傳烽錄
.
劍網塵絲
|
幻劍靈旗
十五部作品中的最後二部《劍網塵絲》和《幻劍靈旗》,是姊妹編,故事首尾相連,人物上下貫通,聯系十分緊密,甚至可以合為一部;然而它們與前面的十三部作品關系較為疏遠,只有天山劍派和白駝山兩條線將它們和十三部作品勉強搭上,所以只能用虛線標出。除了上述十五部作品外,還有兩部反映義和團反清滅洋和俠士報仇雪恨的作品,即《龍虎鬥京華》和《草莽龍蛇傳》,這兩部內容銜接的作品與以上十五部小說內容互不相干。
此外,梁羽生還有兩部作品是獨立成篇的,它們的故事情節完全獨立,不與任何作品發生聯系。這兩部作品是《女帝奇英傳》(雖是寫唐代游俠之事,卻與唐代游俠三部曲在內容上毫不相干)和《武當一劍》。《女帝奇英傳》是寫武則天時期,李逸、武玄霜等義俠與突厥入侵者以及武林敗類的殊死搏鬥,其間更有唐代宮廷內部的權力斗爭;《武當一劍》則寫明朝末年,武當派劍俠耿玉京、牟一羽、東方亮等反抗清軍入侵和揭破武林慘案的故事。
2.天山系列
在梁羽生所創立的「紙上江湖」中,武林門派林林總總,梁羽生卻最偏愛「天山劍派」。他在小說里屢次描繪天山風光,景色迷人,令人心醉。
請看《七劍下天山》一書中對天山的描繪:
雄偉壯麗的天山矗立著,絕世的英雄在它的面前,也會覺得自己的渺小。凌未風等站在山腳,只見藍蒙蒙的煙雲彌漫著天際,雪山冰峰矗立在深藍色的空中,像水晶一樣閃閃發光。這時朝陽初出,積雪的高峰受到了陽光的照射,先是紫色的,慢慢地變成紅色,映得峽谷里五光十色,壯麗斑斕,任是最奇妙的畫工,也畫不出這幅「天山日出」的景色。
梁羽生不僅描繪了天山的雄奇壯美,而且還借小說主人公凌未風之口敘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天山神話。天山本來沒有冰,也沒有雪,由於天山仙女為人間真情所感,犯了天條,被罰困鎖天山之巔。天山之冰是她的眼淚,天山之雪是她在苦難中熬白了的頭發。
據說,梁羽生有次來大陸,一定要去觀賞天山。當他到了天山腳下,飽覽天山美景時,竟開懷大笑,說道:「天山和我想像中的一模一樣。」
也許正是這種神奇的想像力和豐富的語言表現力,才使梁羽生作品中的「天山」風光極具魅力。
天山的風景秀麗,天山劍法更是奧妙無窮。一劍在手,萬夫莫敵,劍法施展開,剛柔相濟,攻守兼備,迅捷無倫,變化萬端,真可謂武林獨步,所向披靡!此外,天山上還有堅逾鋼鐵的「天山神芒」,能解百毒的「天山雪蓮」。總之,人傑地靈集於「天山」一處。正如「天山七劍」之一冒浣蓮所感嘆的那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到天山不知世界之奇!」
「天山劍派」的創始人是霍天都。霍天都一心練劍,不問世事,想自創一門天下無雙的劍法,以至和妻子凌雲鳳分道揚鑣(事見《聯劍風雲錄》)。霍天都終於在天山練成了獨門劍法。到了晦明禪師(即《白發魔女傳》中的岳鳴珂)這一代,「天山劍法」發揚光大。天山北巔有晦明禪師的天山劍法,天山南峰有白發魔女的獨創劍法,而武當門下的卓一航則在天山一帶游俠,他將本門劍法細心磨練,融入心得,劍術也達到了出神入化之境。此時的「天山劍法」應是三家之合稱。天山劍法經過晦明禪師等人的改進,更加完善,更加實用,以至轟動整個武林,出現了「七劍下天山」的盛事。「天山七劍」之後,唐曉瀾成為天山劍法的傳人,而「天山派」也成為領袖天下武林的萬人敬仰的武林正宗,天山派的內功心法遠勝於各大門派。從唐曉瀾起,中經唐經天,下至唐嘉源,其間別的門派雖出現一二個武林奇才,但天山派的武林盟主的地位卻一直沒有動搖。
追根溯源,天山派創始人霍天都是張丹楓的大弟子,而張丹楓的師祖又是玄機逸士陳玄機。這樣一來,從上至下,多多少少與天山派有關聯的作品竟達二十二部,幾乎佔了梁羽生全部武俠小說的三分之二。我們不妨把所有與天山派產生關聯的作品統稱為「天山系列」。現將「天山系列」
按小說故事的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還劍奇情錄
|
萍蹤俠影錄
散花女俠
|
聯劍風雲錄
|
武林三絕
|
廣陵劍
|
白發魔女傳
|
塞外奇俠傳
|
七劍下天山
|
江湖三女俠
|
冰魄寒光劍
|
冰川天女傳
|
雲海玉弓緣
|
冰河洗劍錄
|
風雷震九州
|
俠骨丹心
|
游劍江湖
|
牧野流星
|彈指驚雷
|
絕塞傳烽錄
.
劍網塵絲
|
幻劍靈旗
「天山系列」包含了梁氏明、清兩大分支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天山系列」代表了梁氏武俠小說的精華。
如果進一步考察梁氏作品的文化內涵,我們不難發現「天山派」在梁氏小說中所具有深層寓意:它是武林中的正義之師,是俠義精神的代表,其武功在武林社會中也具有「帝王之象」。總之,從天山派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傳統道德力量對梁氏小說的深深制約。
3.正格變格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在總體傾向上,可以說是歷史政治童話。梁羽生在創作中執著追求政治主題,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以特定的歷史時代的激烈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沖突為文化背景,將書中的主人公置身於歷史政治漩渦之中,俠客的行為總是與義軍的反抗異族侵略和推翻暴政的斗爭聯系起來,因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是趨於現實的,是有著濃重的政治色彩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追求歷史的真實性,講現實主義」。這是梁羽生武俠小說創作的主體傾向,我們不妨稱之為「正格」。
屬於「正格」的武俠小說在梁氏作品中占絕大多數。如唐代分支的《大唐游俠傳》,以玄宗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為歷史背景,著力描寫南霽雲、段圭璋、鐵磨勒等大唐游俠衛國救民、抗擊叛軍的豪俠壯舉,寫實性和政治性都很強。
宋代分支中的《狂俠·天驕·魔女》,則是以宋、金斗爭為歷史背景。
在金兵南侵的危急關頭,柳清瑤、華谷涵、柳元宗等豪俠義士,率領義軍配合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虞允文所率官兵聯合抗擊金兵。金國正直俠士「武林天驕」檀羽沖也奮起反抗金主完顏亮的窮兵黷武政策。小說在創作傾向上明顯是講究現實主義的。
在明、清兩大分支中,大部分作品也都屬於「正格」。明代分支中的《聯劍風雲錄》寫義軍北抗韃靼與女真族入侵,南擊倭寇進犯,可是明朝官軍非但不予援助,反而加以圍剿;於是,豪俠、義軍與明朝官兵、武林敗類展開了激烈搏鬥。清代分支中的《江湖三女俠》敘呂四娘、馮瑛、馮琳三位江湖女俠行俠江湖,反抗清朝統治者,以及入皇宮刺殺雍正的故事。這些作品十分注重現實性、歷史性和政治理念。
除了「正格」的作品,梁羽生也有少數武俠小說是不注重寫實性和政治性的。在這些作品中,梁羽生著力描寫的是虛幻怪誕的情節內容,熱心構築的是武林童話世界,精心描繪的是武林內部糾紛。對這部分作品,我們可以稱其為「變格」,即不遵循梁氏創作武俠小說的一貫風格,而有了一些變化。
如《冰魄寒光劍》寫「天山七劍」之一桂仲明之子桂華生立下宏願要自創一派武功。為此他橫跨大漠,遠走異域,搜尋天下奇門武功。他在藏邊「魔鬼城」無意中獲悉了尼泊爾王子額爾都企圖搶佔西藏的陰謀,並在玉女峰下找到了一塊千載玄冰。他得尼泊爾華玉公主之助,將玄冰煉成冰魄寒光劍,並和華玉公主聯手擊敗了額爾都的陰謀。兩人喜結百年之好,同創「冰川劍法」。小說不重寫實,「魔鬼城」的神秘和恐怖,玉女峰下冰窟中的取寶,冰魄寒光劍的威力,都具有濃厚的虛幻色彩,與梁氏作品的主體風格不盡相同。
屬於「變格」的作品,還有《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彈指驚雷》、《還劍奇情錄》、《幻劍靈旗》等。這些作品對歷史背景的依附性較弱,民族矛盾、政治風雲在小說中被淡化而不佔據主導地位,小說著重描寫的是武林恩怨、門派糾紛、正義與邪惡之戰、人性的善與惡。
正格作品與變格作品只是兩種創作風格的不同,所謂「正」與「變」
也是就作者創作的主體傾向而言,並不帶有規律性和普遍性。所以,在「正」與「變」之間,只有作者創作意向和創作手法的不同,並不存在優劣高下之分。寫實性強的作品,如果能很好地處理歷史事件,寫出時代風雲和社會世相,並將其與「武」和「俠」有機融匯,那就不失為好作品。
虛幻性濃的作品,如能把荒誕不經的內容滲入坎坷的人生,表現出文化精神和復雜人性,並且時時提醒讀者於虛幻世界中去追尋人生真諦和哲理情思,那麼,它也是上乘作品。總之,一部作品的好與差,只能從作品本身的水準去衡量,而不能以別的標准為依據。
Ⅲ 名人對《城南舊事》小說的評價,要5個,帶名字
1、林海音: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
2、葉聖陶:久仰其大名,卻一直沒有興趣看。在22歲的今天,已經徹底告別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卻不可救葯的迷戀起兒童文學,喜歡裡面的單純、質朴與干凈。今天看完這本《城南舊事》,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為何早先我不知道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
這是作者林海音的傳記式小說,寫了5個故事。文字朴實溫馨,故事生動起伏。讀她,彷彿自己也置身於上世紀20年代的北京。彷彿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與不幸。而她帶給我更多的卻是感悟。這恐怕是一本好書的最高境界——不僅讓讀者豐富了視野,還令讀者有所感悟。我懷念起我的童年,懷念我生活的那個年代、那個小鎮、那時的喜怒哀樂。那些在我童年時留在我記憶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舊事?
感謝《城南舊事》,給我一次回味當年的機會。
3、吳貽弓:我被小說《城南舊事》中那種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當這部影片上映後,這種情感同樣打動了無數的觀眾。
4、凌 夢: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Ⅳ 求用小說名字組成的一段話
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三言二拍贊古今,聊齋史書西廂鏡
《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桃花扇》、《官場現形記》、《儒林外史》、《金瓶梅》、《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一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今古奇觀》、《聊齋志異》、《史記》、《西廂記》、《鏡花緣》。
Ⅳ 很多小說名字連成的一段很和諧的話以前評論區有。誰知道是什麼
朕四歲步入《修真世界》,五歲修《天劍御道》,六歲練神功《真靈九變》,七歲變《賣房》土地等籌集資源,歷經《九劫》終於在十四歲將此功練至大成,從此《聲名鵲起》,無人不知,十五歲得《神印王座》,十八歲得《帝尊》傳承,從此《獨步天下》,堪稱《一代天驕》,因殺人過多,《血染一生》,被世人稱為《殺神》,然而《神道》漫長。修煉永無止境,朕與《六道仙尊》,《大道主》,《玄帝》,《劍祖》等人乘《靈舟》《武破九霄》至《斗羅大陸》,創立《絕世唐門》。機緣巧合之下,在《神魔練兵場》的一座《血染的圖騰》下面,發現《武墓》,得到《武神》傳承。得其成名絕技《宇宙本源決》,欲《斗破蒼穹》,《吞噬星空》,一手《遮天》。後來誤入《長生界》,闖下彌天大禍,被《聖王》知道,帶領《戰尊》,《龍血戰神》,《異世邪君》,《狂神》,又從《龍族》請來數位仙道高手,從《靈域》,而來,與朕在《戰天大陸》展開《驚世大戰》,《九死一生》,終將爾等斬殺,然《天道無情》,趁朕重傷之下偷襲朕,降下《血天劫》,幸得《善良的死神》相助,朕且苟延殘喘,後於《神墓》中走出,自創兩大神功《星辰變》,《九星天辰訣》,世人皆知,終成《絕世武神》。從此《傲世九重天》,建立《大周皇朝》,得《永生》。欲開創《莽荒紀》元,統一《完美世界》。朕資質平平,卻《百煉成仙》,被人稱為《聖皇》。朕之經歷當用五字表達————《凡人修仙傳》有人說我是來混經驗的,我轉身就是一巴掌,「你特么不是廢話嘛
Ⅵ 小說名字。 不知道好不好聽啊。點評一下撒。
嗯。名字挺特別,還行
Ⅶ 本人寫小說,求點評,犀利一點,小說名在下面
文筆這就不加以評價了(有個人興趣這方面的影響,所以不加以評價。)只說幾點希望寫作的重點加在對話上較好,環境上的描寫可以刪減精縮一下。最好是那種比較隨意的一筆帶過式的。個人認為校園小說應該更加側重於人物的心理活動,而不是環境描寫;當遇到人物之間的予盾點和高潮時加入環境描寫更好。
題目:因為具體劇情我也不太清楚所以不好多說。但我還是希望改得更加通俗好懂一些。
節奏:文章本身的節奏就不對。你寫的是校園情感一類,那麼節奏就要相當緊。很多人對此都有誤區,認為這一類的小說要比熱血戰斗節奏要松一些。但是恰恰相反,戰斗類型的小說前期可以加入一些文筆精彩的戰斗片段來水文,而校園情感一類描寫的就是偏向日常類的片段,所以必須做到環環相扣。(尤其是前期)
我認為你最大的失敗點在於你把讀者想的太聰明,或者說太有耐心了。 最好是在一開頭就給讀者來發迫擊炮讓讀者,大概明白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比如說直接簡單粗暴的,借別人的口,來狂誇主人公。或者是通過某一個事件,來展現出主人公的智商在線和顏值在線。)在讀者對主人公有個大致了解之後,立刻通過對話的方式甩出矛盾或者說主線。
不過小說嘛,絕大部分的小說的主要線路都是成長。個人認為,你的小說中主要講的應該就是,一個叫葉遷的男的出身不好受別人的輕視,在朋友白瑾的幫助下,最後得到幸福的故事。那麼葉遷的成長,白瑾的幫助就是主線。矛盾就是眾人對葉遷的輕視與葉遷的努力。其中再來一些發糖的地方(兩個男主你懂得),和虐點(兩個男主之間的不和諧)應該就差不多有個大致構架了。
反正兩段話的意思就是一開頭就引起讀者的興趣。(我們應該讓讀者想的是,哇這個男的遭遇了這樣的事情接下來該怎麼辦?而不是,這個男的好帥氣,所以他接下來會怎麼樣?)
主題:看得出來小說的整體是帶著悲劇性質的。不推薦這樣寫,因為整體氣氛要是不活躍,你就必須得做到,在人物形象上刻畫得足夠深,並且在某些有一定廣度的現象上一定深度的理解。(比如人生,社會。)當然了,並不是說像哲學家那樣,那麼有深度,而是起碼可以騙一騙別人。比如說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說不出來,結果你一說我就覺得很精闢就可以了。不過虐甜文肯定不需要這么難,但虐甜文必須得保證前期足夠的甜,到了中後期就算有特別狗血的事情發生,同時也要有足夠的甜文來支撐。然後結局必須得圓滿。但是你寫的那三章給我的感覺就是,整部書下來都是比較悲劇的。
改進:其實你可以寫一下單元劇形式的。把兩個男主在學校中發生的特別甜的特別有趣的事情,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連續起來,然後把故事的主線埋進去。這樣你就可以把篇幅擴大,且在節奏上面不需要想太多。
暫且就這樣了,謝謝。
Ⅷ 我想了幾個武俠小說的名字,請大家評價一下哪個最好聽
男:楓、欽洋、莫塵、韓珞、舒星一、蘇驚濤、任放歌、瞿夢杭、駱孤峰、江落荻、季風野、霍東閣、顧雲深。
女: 月、宛如、
蘇紫簪、盛雲眠、沈尹白、裴紅葉、藍欲曉、李滄瀾、景黛音、江雪諳、季瀲灧、紀沉魚、花宛菀。
Ⅸ 網路小說名字組成的打油詩
武俠不出缺月,仙魔不過悟空
西幻若爭安眠,獨有星漢天空
歷史明又回明,初唐遙望大爭
昔有書福艷記,一出黑道伏誅
茫茫星空萬里,猶記師士傳說
銀河英雄輩出,一場機動風暴
只惜機神傳說,從此了無音訊
抬首翹目期盼,似有金屬外殼
網游橫豎掃過,無一可堪入目
電子競技多年,只剩流氓系列
格鬥戰無不勝,終只曇花一現
格鬥不敗中友,幽幽等到白頭
另附經典金庸小說打油詩:
飛(飛狐外傳)雪(雪山飛狐)連(連城訣)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鵰俠侶)俠(俠客行)倚(倚天屠龍記)碧(碧血劍)鴛 (鴛鴦刀 )
望採納~~~
Ⅹ 留下你們看過覺得最好的一部小說名,最好自帶評價
你是男生,我是女生,不過我還是會根據經驗推薦好的、符合你要求作品的!有男生有女生寫的,各具特色,各有長處!
我看書比較雜,覺得不同類不可比,所以我不輕易去標注哪一個是我的」最「,但秉持好的原則!
經典武俠系列:
金庸——《天龍八部》【金老共有15本,大家肯定不陌生啦,但我最喜歡這一本,氣勢恢宏,大氣磅礴,南宋、契丹、女真、大理、西夏,橫跨幾國,概括一下——「三個男人一台戲」「有情皆孽,無人不冤」,從此,蕭鋒成為我心目中極具意義的一位武俠男主!】
古龍——《歡樂英雄》【古老的大家當然也不會陌生,從小的蕭十一郎、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n多啦,個人覺得這本是很有意義、極具口碑之作!】
新派武俠系列:
江南——《九州縹緲錄》【說起武俠,大家總是會想起」金古溫梁黃「,他們宗師級的地位大概永不會改變,那時的人們總會有一種後繼無人的遺憾吧!想起初見時被驚艷到的感覺,我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武俠魂正在誕生一曲新幻想的絕唱,猶記得當初九州七宗主(7個人在最初一起粗構了九州大背景後,各寫自己筆下的傳奇)構思九州時的初心——「九州」是天空中落下的第一滴水,我們希望它能變成海洋。被感動到了,擁有5000年文明的中國應該有獨屬於自己的傳奇,那是古老文明的積淀,不可替代、無可模仿!我看過的就是江南寫的部分了,原計劃《縹緲錄》《捭闔錄》《往事書》,目前此部出全了!今何在、唐缺、潘海天等人共同主打!】江南的書總能讓人感覺到年少的熱血與光榮,大概與作者本身的性格有關吧!
——《龍族》系列【被譽為是中國的」哈利波特「,也有人說全面超越了,但人們總是習慣去比較的,我覺得靈感來源還是有的,但關鍵故事好才是真的好,個人覺得夠精彩,人物刻畫比較深刻,目前出到第四部了!
雖然我們的生活里沒有龍族,但我們卻都是被現實逼著脫穎而出的路明非,哪怕膽怯,每次也願意以四分之一的命去保護一切。】
滄月——《鼎劍閣》系列【她與江南在我心目中的新派武俠處同等地位,自成風格,各有特色,她是女子這一點某種程度上定位了她的作品可能更受女性讀者的喜愛,但我在此也就說說她文的特點,供你自己參考是否要看哦!——她筆下的江湖並不溫柔繾綣,更多的是一種殘酷、絕望、蒼涼,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情感是復雜的、容易極端的,從未能以好壞、正邪、是非片面概括之,每個人的心底有惡的種子,只是環境未惡劣到極致不會輕易讓惡魔展現,而再壞的人在死生瞬間也有可能會展露自己微弱如沙的善良,拼盡餘力去守護自己人生里那為數並不多得美好!她筆下的情多種多樣,有親情、友情、愛情、忠義等,給人不同感受,如感動的、慎人的、唏噓的等等,情節也是夠精彩的!
她的《聽雪樓》系列也不錯,不過與《鼎劍閣》相比情更深,主線更清晰,容易掉在「人中龍鳳」坑裡,而《鼎劍閣》感覺更自由些,情感更多樣,她的《鏡》和《羽》我還沒看,不多評了!】
鳳歌——《昆侖》、《滄海》【算得上是新代武俠的代表作了】
孫曉——《英雄志》【被譽為是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在新浪讀書頻道之介紹中,稱其為「古典之性格」、「後現代之結構」,網上譽其為「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其剛毅深沉之筆風、以武犯禁的命題、蒼涼濃郁的大時代感,在近二十年的華文創作圈裡堪稱異數。】
楚惜刀——《魅生》系列【我還沒看過,是被推薦的,將來會看】
今何在——《悟空傳》【雖也許有了幾分周星馳版大話西遊的影子,但無疑也是精彩的,為唐僧師徒四人親寫的一筆傳奇!
為什麼要戰斗?為什麼要勝利?為什麼要成佛?這本書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是唯一的,但答案卻可以是多樣的,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根如意金箍棒,在黑暗的夜裡堅硬如鐵。
「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答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在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
小椴——《洛陽女兒行》、《杯雪》
《搜神記》《蠻荒記》《誅仙》這幾部應該是男生喜歡的幾部代表作了,但我還沒看過,也就僅說個名字了。
此類不好歸納,雜:
貓膩——《慶余年》【雖是網路寫手,但作品文學性也不弱,這是一篇穿越文,但我的欣賞的重點在於其中機謀,謀篇布局,情節夠精彩!看完全文,最喜歡的人物是——一個跛子+一個瞎子,各有缺憾卻最是讓我感動!】
與此同類的還有——《慶熹紀事》、《新宋》、《鶴唳華亭》、《一代軍師》
海宴——《琅琊榜》【這是一篇權謀文,但並非是套路中的什麼」一朝掌權天下在握「啥的,主題是——以最深沉的謀算換來最清明的理想!其中最重的是兄弟情、大義情懷,其它情感都很弱,但個人還比較欣賞,總有那麼些作者寫文喜歡走上男女主情深似海雙飛的無底洞也就厭了啊!這個被山影拍了,片花出來還算佳了!】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感悟是——精神病只是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這個世界其實很神奇!】
懸疑類:
南派三叔——《盜墓筆記》【開啟的是一個另類的世界,經典一部!】
丹布朗——《達芬奇密碼》《失落的秘符》【懸疑界經典之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無人生還》【被認為是歷史成就極高的經典懸疑之作】
蜘蛛——《十宗罪》
東野奎吾——《白夜行》《解憂雜貨店》
雷米——《心理罪》【變態連環殺手+人性復雜+偵查與反偵查=鬥智斗勇,做這事公安學校教師,精通犯罪心理學和刑偵學。看完了解了犯罪心理學這門刑偵學的前沿科學,很不錯】
《別相信任何人》
寫史的:
曹升——《流血的仕途》《嗜血的皇冠》【雖是寫史,更似是調侃歷史的小說,於幽默處刻畫出人物的性格】
當時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王小波——《黃金時代》【王小波是中國文壇的一個「異數」,明明文革是很嚴肅苦難的時期,但在他筆下,荒誕又好笑。他的價值在於,他讓我們看到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現實又浪漫,既精英又平民,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多麼美好。】
外國的:
魯思.本尼迪克——《菊與刀》【描寫的是,二戰後,一個美國人筆下的日本】
川端康成——《雪國》
勞倫.奧利弗——《忽然七日》【平凡卻可貴的人生,錯過後無法重來,慢慢講述一個個人生的真諦。】
丹布朗——《達芬奇密碼》【懸疑界經典之作】
梭羅——《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於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而且描寫也不流於表淺,而是有著博物學家的精確。該書崇尚簡朴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
其實還有一本,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時光+終場》(共兩本)【這本書的作者是女的,描寫也多是以女主角的角度,但我覺得它是值得一看的,看過許多書覺得,任何故事沾上了青春回憶的影子總是很容易打中讀者的心懷,但這部書卻是上上佳作,無可替代,不可超越的(連作者自己恐怕也不能了),行文間早已脫離了單純的鬱郁傷懷,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豁達與通徹,能給你一種無畏艱難的力量!那裡有我們每個人年少的影子,與共同的或溫暖或心傷的經歷,伴隨主角的一路成長、蛻變,改變的還有我們!夠理性、夠勵志!
這個作者的代表作是12年經過翻拍搬上熒幕的《步步驚心》,但那就跑到言情風裡面去了,所以我並不推薦這個!】
以上是我目前馬上能想到的,僅供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