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排行 » 歷史武將小說排行榜

歷史武將小說排行榜

發布時間: 2022-01-27 17:31:54

Ⅰ 三國演義武將排名

關於三國演義武將排名,民間有許多種說法,各有各的高見。比較普遍的一說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

1,呂布

呂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占據濮陽,但是兩年間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和好一陣又相互攻伐一陣。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斗。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城破被俘,被處死。

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其他藝術形象,呂布多被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

2,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3,典韋

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綉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4,關羽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5,馬超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謚為威侯。有一女嫁於安平王劉理。有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6,張飛

張飛(約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7,黃忠

黃忠(?-220年),字漢升(一作「漢叔」),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剛侯。黃忠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三國演義》里,劉備稱漢中王後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8,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朴,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9,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1)歷史武將小說排行榜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說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

劉備是小說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小說第一回介紹劉備時說:此人「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後來又「跨下黃鬃馬,手掣雙股劍」,從而構成小說劉備的整體形象:作品不僅通過大量的具體故事和人物評價刻畫了劉備抱負遠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還是渲染了劉備寬厚仁義的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把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作為一個「仁」的典型來塑造的,「仁」是劉備性格的基凋,而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Ⅱ 正史里的三國武將排名

對於三國演義武將的武力排名,一直以來是眾說紛紜。最常聽到的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我個人覺得類似這樣的排名,只是順口而已,並不能反應真實情況。
而且三國演義裡面的武將很多,真的要拍個排行榜出來估計得寫個幾萬字。
今天小編就重點放在呂布,關羽和張飛三位的武力值PK。
關於呂布
呂布排在第一名幾乎無可爭議。
雖然呂布和某些武將沒有交過手,但是可以通過間接交手記錄來證明呂布的第一名當之無愧。
五十來合平張飛、三十合平張飛關羽、終被劉關張打敗
原文是: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英戰呂布」的原文描寫。原文雖說張飛「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但是可想而知,如果張飛大戰呂布佔了上風,那麼關羽又怎麼相助其弟?可見羅貫中暗示張飛弱於呂布。待關羽出戰「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羅貫中用了三個字「戰不倒」,換言之就是說,局面上張飛關羽佔了優勢,但是無法把優勢轉化為勝勢。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但是呂布面臨兩位超一流武將的加攻,仍能不落敗,可見其第一當之無愧。所以就不再浪費文字了。

Ⅲ 三國演義中武將排名

1、呂布

字奉先,並州五原郡九原縣人,三國第一猛將,最初是丁原義子,因丁原反對董卓,呂布一時殺敗董卓,但後來被李肅用赤兔馬、方天畫戟和財物收買而殺掉丁原投奔董卓,與董卓結為父子,也因此被張飛稱為三姓家奴。

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時,呂布在虎牢關前大戰劉備、關羽、張飛,而後敗走,王允用貂蟬先後色誘董卓、呂布,施連環計使得呂布殺掉董卓;

而後被李傕郭汜擊敗退走長安,與陳宮、張邈等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謙時攻佔濮陽,被曹操擊敗後去依附徐州的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襲取了徐州,最終劉備與曹操聯合攻打呂布,呂布遭部下叛變兵敗被抓,向劉備求情不成被殺。

而後大戰虎痴許褚,被賈詡用離間計擊敗,敗走涼州。不久馬超卷土重來,佔領冀城,雖然非常勇猛,戰場上將楊阜七位兄弟擊殺,但仍被夏侯淵、楊阜等人聯合擊退。

投奔漢中張魯,而後在葭萌關前大戰張飛,被勸降歸附劉備,隨即引兵迫降劉璋,並活躍於漢中之戰。

蜀漢建立後馬超鎮守西平關,令伐蜀五路兵的羌兵不戰自退,諸葛亮率軍平定南方叛亂時,馬超代替魏延鎮守漢中,在諸葛亮平南回都後病死。

Ⅳ 歷史人物武力排行

第十二名王彥章
中國五代時後梁名將,驍勇有力,每戰常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為王鐵槍。後被後唐俘虜,不屈被殺。
第十一名岳雲
岳飛長子,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傑出英雄。曾在金兵陣中來回沖殺數十次,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郾城等戰後,金兀術大為震驚,仰天長嘆道:「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和父親岳飛及部將張憲一起慘遭殺害,死時年僅23歲
第十名張飛
貴族出身,皮膚白凈,有勇有謀,是蜀漢的重要將領。雄壯威武,頗有膽識,被稱為「萬人敵」。曾率領20騎阻擋了數千虎豹騎追兵,助劉備脫險。入川後又出奇兵破敵將張郃於宕渠。性格豪爽,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曾義釋嚴顏,又愛鞭撻部下。與關羽、諸葛亮並稱「蜀漢三傑」。精通草書,擅畫美人。
第九名裴行儼
名將裴仁基之子,是隋將張須陀部下,驍勇善戰,有「萬人敵」之稱。每有徵戰,所向披靡。是說唐等小說中裴元慶的原型。
第八名蕭摩訶
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以勇猛稱著。十八歲時與陳霸先的交戰中單騎出戰,無人敢當。後敗於楊素,被俘,後被殺。
第七名呂布
演義中三國第一猛將。弓馬騎射,臂力過人,有「飛將」的美譽。在民間更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
第六名高昂
南北朝時期東魏大將,年少時便有壯氣,長大後更是倜儻,膽力過人。史稱他「龍眉豹頸,姿體雄異」。是南北朝時期第一猛將。
第五名薛禮
唐朝名將,字仁貴。戰高句麗時,手持弓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在安市之戰中把自己的武藝發揮的淋漓盡致,憑此一戰,完全可以說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將。「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第四名楊再興
南宋抗金名將,初為流寇,後成為岳家軍的骨幹。也是岳家軍中第一猛將。郾城之戰楊再興單槍匹馬殺入敵陣想活捉兀術,不過沒找到,手殺數百人而還,他往來敵陣縱橫自如,其氣勢逼人,殺得以彪悍著稱的女真人聞風喪膽。五日後,楊再興率三百騎兵的小分隊巡邏到小商橋時遭遇兀術十二萬大軍。楊再興無所畏懼,率這三百人沖入敵陣,殺死敵人2000多,刺死萬戶長千戶長與百戶長等大頭目100餘人,最終楊再興和王蘭、高林等裨將及三百騎兵全部陣亡。其時金兵箭如飛蝗,楊再興身上每中一箭,就隨手摺斷箭桿,繼續殺敵,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凜然,最後馬陷泥中,這才壯烈殉國。金兵焚燒他的屍身,竟燒出鐵箭頭二升有餘。楊再興戰死疆場,馬革裹屍,其悍,其勇是震撼人心的,此一戰令無數後人扼腕,卻打出了華夏男兒的氣概,真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敵氣概!
第三名冉閔
冉魏建立者,漢族的救星。五胡亂華之時,中原漢族人口數量被屠殺到只剩四五百萬,甚至被遷入的胡人數量超越。後頒布「殺胡令」,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最終使其滅族。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坐騎朱龍戰馬卻累倒,冉閔被俘,部下戰至最後一人。冉閔被鞭了三百大鞭,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
第二名李存孝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李存孝是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天下無雙,勇力絕人。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同時期第二的猛將王彥章甚至在他手下都不能支持幾個回合,可見實力之恐怖。野史中有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他是中國史上唯一一個有能力與下面那位人物較量一番的男人。
中國史上最強項羽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霸王」一詞的唯一主人。項羽一生共完成了三次百人斬,最後一次還是中國史上唯一的一次步站百人斬。放眼中國歷史,輪武勇誰能跟項羽爭第一?後世無數的猛將也是以項羽為標准而評定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Ⅳ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1、項羽: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查看更多

3、衛青: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程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們建功立業,青史載殊勛,炎黃子孫銘記於心。班彪,字叔皮,東漢史學家。東漢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專力從事史學,以《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作《後傳》六十餘篇,為其子班固修《漢書》,奠定了基礎;班彪寫賦、論、書、記、奏,也頗有成就,功名傳千秋。查看更多

5、孫臏: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占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查看更多

6、韋睿: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7、周瑜: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0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8、徐達: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沖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

9、郭子儀: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鑒》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批判趙王遷而遷怒其母,未必妥當,但他的義憤填膺,與讀者的心是相通的。這種義憤。起著強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對愛國志士的慰藉。

Ⅵ 古代猛將排名

第十名張飛。三國時期的武將,關於張飛關羽三兄弟的事情有很多,張飛在此排名第十位。曾在長坂坡一生怒喊嚇死了夏侯傑,嚇退了曹操大軍,關羽稱張飛在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放在第十名一點也不為過。

第九名,蘇定方,這是一個被後世歷史小說等歪曲最嚴重的一個人物,蘇定方只率領二百騎兵就殺得東突厥潰不成軍。二百人抵一個軍。蘇定方的勇猛可想而知,排在張飛之前剛剛好。

第八名霍去病,這位冠軍侯十七歲的時候第一次上戰場就率領八百騎兵,深入敵境數百里,殺得匈奴兵四散而逃。二十三歲就當上了

「全國軍隊總司令」成為大漢王朝稱霸貢獻最大的一員大將。

第七名,常遇春這是一位明朝時最犀利的將軍,有一個叫常十萬的稱號,這個稱號由來是因為,你給他十萬人,他能把整個天庭都給你打下來。像這種底層出來的將軍,武力值很有可能會高出天際。

第六名,秦瓊這是一個後期的

「英雄」,在羅成死後,秦瓊可以說是天下無敵的存在了,畢竟是有殺手鐧的人。

第五名,關羽,三國時期最負盛名的武將,蜀國五虎上將之首,過五關斬六將暫且不說。單論武力值,除了呂布以外,打哪個敢說打不過?趙雲在正史中並沒有此人,典韋也只是曹操身邊的「保鏢」並沒有帶過兵。

第四名,呂布,三國時期第一猛將,馬中赤兔,人中呂布。是對他最好的稱贊。方天畫戟在手無人能及,轅門射戟也表明呂布在射箭的技術上也是一流的水平。但是智商上好像差了點,所以排名第四也是不為過的。

第三名李元霸,這是一位隋唐時期武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男人,排在第三無可厚非。

第二名飛將軍李廣,有句老話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不能封侯的原因還是在智謀上低了一些。但是單說武力,這位飛箭入石的飛將軍,怕是一箭能廢掉一輛坦克。

第一名楚霸王項羽!這是一位在武力上實實在在是頂級武將的猛將。不是歷史虛構,也不是小說誇大的人物,真正的歷史記載中的第一名。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Ⅶ 三國正史中武將排名。。。

在正史里極少有武將單挑的場面,因此很難有什麼排行榜。但是可以通過一些邏輯分析來判斷。
首先一般出任主公保鏢角色的,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包括董卓的呂布,魏的典韋許褚,蜀的趙雲,吳的周泰。這裡面呂布是經常帶兵的,趙雲是在關張死後才獨立帶兵,就是渾身是膽那個典故,另外幾個保鏢則是全職不帶兵的。
這些保鏢里,典韋和許褚同時存在時,曹操更重典韋,說明典韋或多或少強於許褚。許褚曾和馬超平手,馬超和張飛平手,張飛略高於關羽(關羽未勝紀靈,而張飛勝紀靈)。
再說呂布,不單是保鏢,也是將領,手下還雲集了華雄張遼高順等,在為數不多的出場中,單挑沒有敗過,最精彩的履歷是轅門射戟,這水平估計黃忠也很難達到,所以個人認為呂布還是很強的,但兵敗身死,沒有太多表現機會了。
說到武力,不得不提的是文鴦,這小子十八歲就一敵數千。

作者:colin yu

Ⅷ 中國歷史武將排名中國歷史上功夫最好的武將是誰

如果只說歷史上不算小說里的話,應該是項羽或者冉閔。
項羽: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史記》
冉閔: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晉書》
這兩位都是單人單次斬殺達到數百人的猛將,普通人別說殺人,光是揮刀幾百次怕是也累趴下了。
別的武將很難和他們相比。並不一定是武功不如他們,主要是沒有這樣用生命換來的戰績。
(順帶一提,如果算上小說的話,應該李元霸第一。)

Ⅸ 古代武俠小說人物實力排行榜

1、金庸《天龍八部》人生萬象,盡歸於塵。
2、金庸《射鵰英雄傳》氣勢恢寵的英雄史詩。男女主人公都創了武俠世界的一種類型。
3、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小李神話的誕生。
4、金庸<<連城訣>>平凡人的悲劇,以拙勝巧的典範、苦境的誕生。
5、黃易<<大唐雙龍傳>>對人性有更加深入的刻畫。
6、金庸<<倚天屠龍記>>平凡的英雄。叵惻的江湖。
7、金庸<<笑傲江湖>>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8、溫瑞安<<神州奇俠系列>>一個嶄新的江湖。
9、金庸<<鹿鼎記>>對歷史的嘲諷。
10、古龍<<楚留香>>迷死人的老臭蟲。

Ⅹ 中國歷史上所有武將的武力排名

哈哈哈,李元霸厲害,你說的是歷史啊,又不是演義,如果算上那些小說演義我也可以扯一個無敵人人,我可以扯他一個小指頭敲碎地球,歷史武將你把李元霸算進去,你乾脆把二郎神孫悟空蚩尤刑天亂七八糟也算進去得了

熱點內容
重生玩魔獸聖騎士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9 12:29:08 瀏覽:430
主角背景逆天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9-19 12:26:57 瀏覽:979
白夜追凶小說免費觀看 發布:2025-09-19 12:26:00 瀏覽:714
雨果獎長篇科幻小說 發布:2025-09-19 12:12:18 瀏覽:305
他尤其喜歡科幻小說 發布:2025-09-19 12:12:18 瀏覽:812
關於都市校園相術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9 11:29:47 瀏覽:906
好看的現代les小說2016 發布:2025-09-19 11:28:55 瀏覽:889
已完本玄幻小說排行榜貼吧 發布:2025-09-19 11:05:27 瀏覽:758
衛慧小說門閱讀 發布:2025-09-19 10:24:36 瀏覽:955
言情小說丑夫 發布:2025-09-19 10:10:53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