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水滸傳小說
1. 大家覺得《水滸傳》哪一版的好看
老版的《水滸》製作非常用心,主要是有這幾方面。
老版的《水滸》它的取景非常有年代感,就是一種你看了會覺得就是拍的宋朝,毫無違和感。有質感,所以老版《水滸傳》有那種脫離現代生活的感覺。
劇情很精彩,例如最後的大結局,原著中宋江李逵死後,吳用花榮雙雙趕來墳前上吊,最後宋徽宗神遊蓼兒窪,之後大罵奸臣,為宋江修廟四時享祭風調雨順雲雲。電視劇版改為兩鬢斑白的吳用帶著宋江李逵花榮的骨灰坐牛車重回梁山,作為見證了梁山盛衰之人,最後在衰朽不堪的忠義堂上吊,留下一個沉痛的結局,一切好像大夢一場啊。
意見粗糙,望採納
2. 《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含義
近些年水滸傳越來越火熱,每次作品都是根據水滸傳改變而成,每到放假小夥伴都能在電視上看到水滸傳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但是小夥伴就會有疑惑,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也是中國第1部利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這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因為水滸傳描繪了很多場景大,細節生動的戰斗故事,如果用白話文來描寫的話,會失去其很多色彩,水滸傳的作者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用極高的文筆功力,採用白話文的形式,為我們描述了很多宏大的場景。
3. 1998年版水滸傳總共多少集
43集。
《水滸傳》是由中央電視台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出品的43集電視連續劇,根據明代施耐庵的同名小說改編。 由張紹林執導,楊爭光、冉平改編,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峰、趙小銳領銜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宋朝徽宗時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官府腐敗、貪官污吏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許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無路可走,被迫奮起反抗,最終108條好漢聚義梁山泊,但隨後宋江對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後走向失敗的故事。
《水滸傳》於1998年1月8日在中央電視台首播。2018年9月8日,9月15日,9月22日,央視四台《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欄目播出《水滸傳》20周年聚首專題節目(上),(中),(下)。
(3)現代版水滸傳小說擴展閱讀:
評價:
時間證明,《水滸傳》所體現出來的獨特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使它們當仁不讓地成為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的經典之作,成功締造了名著改編為電視劇的經典神話。該劇使人看了之後印象鮮明,舒坦痛快。故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說「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金鷹網評 )
《水滸傳》描述了梁山泊農民起義從聚義到失敗的悲劇結局。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新浪娛樂評 )
《水滸傳》劇情豪邁草莽,是一部一百單八將的男人戲。並且該劇批判現實主義的男性視角變為浪漫理想主義的女性視角。看完《水滸傳》,眾好漢一腔熱血、簡單粗暴的能量讓人久久難忘。(新浪娛樂評 )
央視版《水滸傳》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一經播出,好評如潮,曾經引發萬人空巷的壯景,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是一代人成長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經典版本。(中國江蘇網評 )
4. 水滸傳的主要藝術成就
《水滸傳》深刻地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情節曲折復雜而富戲劇性,善於描寫場面,人物眾多,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對話傳神,善於以對比手法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描寫人物的心理變化,從人物的行動表現其性格。《水滸傳》以流暢的白話口語為基礎,再加錘煉,既生動潑辣,又簡潔洗練。
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的長處不在於政治和戰爭場面的描寫,而在於主要人物的刻畫和市民生活的描寫。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個性鮮明,角色語言各有特色。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鑒賞習慣。
《水滸傳》在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又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4)現代版水滸傳小說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水滸傳》揭露官逼民反,歌頌起義,發揚忠義思想。
「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邊,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另外《詩經》中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王利器與羅爾綱不約而同指出用水滸做書名,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
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基層官吏,後被逼上樑山,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漸發展壯大。《水滸傳》故事豪放、粗曠,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語、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樑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對於《水滸傳》的思想傾向歷來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認為《水滸傳》教壞了百姓,強盜學宋江,並且認為如果不禁毀《水滸傳》,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當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水滸傳》在全國各地收繳。
1950年代,中國認為《水滸傳》是描寫歌頌農民起義的。這種看法是當時各種中國大陸的教科書、文學史和小說史所持的一個主流的看法。
影響
在古早年代,《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等通俗小說往往通過民間藝人,以戲曲曲藝的形式,成為普通民眾熟悉的文化活動。其中虛構的人物或者虛構的故事變成為老百姓眼中的史實。很多故事,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歷來男女老少皆津津樂道。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如:輕生死重義氣,敢作敢為,劫富濟貧乃至「忠君反貪」等理念,便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大眾評判是非善惡的標准。
5. 水滸傳有幾個回合
有四個版本,分別是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115回本。
1、100回本選自明容與堂本,為現存最早百回繁本。
2、120回本即明袁無涯刊本《水滸全傳》(另有一種現代人改編的120回水滸傳為多版本合並而成,以金聖嘆本作為前70回,第71回則為自行改編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話宿願」,後39回為袁無涯本)。
3、70回本即明末金聖嘆評本,又稱《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此本回目,基本上與袁無涯本(120回本)前71回一致,一般認為是從袁無涯本刪去71回大聚義以後所有章節,並加上了「驚噩夢」的結尾而成。而原第一回被改為「楔子」,此後回目依此類推。
4、115回本明末崇禎元年劉興我刊本《水滸忠義志傳》25卷115回,簡本水滸代表版本之一,後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選自此版本的後半部分。
(5)現代版水滸傳小說擴展閱讀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斗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樑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說以高俅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污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挺而走險,奮起反抗。
同時,小說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作了一定的側面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6. 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什麼,誰寫的
魯迅的《狂人日記》是目前官方認定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不過魯迅自己可能並不認可這個認定,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寫出白話文小說了,例如陳衡哲的《一天》。
不過如果說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程度來篩選的話,那麼綜合評價應該是《水滸傳》。曾有人評價《水滸傳》是我國的第一部“網文”,它的很多特性與如今的網路文學都有共通性,其中白話易懂更是在當時的時代使得它更受歡迎。
7. 《水滸傳》是真實的歷史嗎謝謝
《水滸傳》不是真實的歷史。
《水滸傳》只是一部虛構的演義小說,其中的人物、故事一分真、九分假。
所謂「演義小說」,指的是小說中的部分人物和故事,歷史上的確有過,但有相當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卻是編造出來的。換言之,《水滸傳》這部演義小說只是歷史人物、事件的大合集。
只是書寫得太好了,以至於讓後人以為這就是歷史,而真正的歷史反倒隱退了。
(7)現代版水滸傳小說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水滸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產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滸故事耳」(《紀事略》)。但比較起來,《水滸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
文學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
《水滸傳》在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又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
8. 水滸傳主要內容簡介
《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
它以深刻的思想,廣泛的內容,傑出的藝術譜寫出了一曲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英雄史詩,革命悲劇,反映出沒落衰敗的封建社會深重的剝削和殘酷的壓迫激化著階級矛盾,反動統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廣大人民的反抗斗爭。
武松打虎內容簡介:
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十八碗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
行不多時,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猛虎傷人,但有過往客商,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沒有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
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眼睛上翹,額頭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
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
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9. 水滸傳電視劇是老版的好看還是新版的好看
老版水滸的優點:
1,劇情設計好,雖然完整度有問題,但是整體觀感非常流暢。尊重了原著的精髓,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回堪稱是小說中最經典的章節,而電視劇幾乎是完美還原了這段劇情,林沖大雪中舞槍的片段更堪稱是神來之筆。
2,演員表演好,匯聚了國內頂尖的全明星戲骨陣容,李雪健、臧金生、周野芒、趙小銳、王衛國、丁海峰、魏宗萬這種演技派陣容現在上哪裡找去。而且即使是戲份有限的女性演員也非常亮眼,李明啟這種老藝術家的演技不必多說,何晴、王思懿、梁麗、鄭爽都是演技顏值雙高。而且水滸在表演上改善了前三大名著拍攝時話劇和戲曲風格過濃的問題,武戲因為香港武指的加入觀賞性大大加強,說明央視徹底掌握了現代影視劇的製作。
3,畫面觀感好,秉承央視古裝劇一貫的考究風格。演員造型衣著合理朴實,建築布景精緻,整體畫面柔和舒適,給人一種難得的真實感。
4,配樂經典,傳統樂器用的非常棒,成為永恆經典。
缺點:劇情刪節的問題這大家都知道,我估計原因多半是預算不足,畢竟也有不少大場面。本劇把原著中最精華的前半部分基本上都表現到了,後半部很大一片都成了流水賬,而且招安後好漢們紛紛慘死的劇情更不受歡迎。
新版水滸的優點:
1,跟老版那些戲骨比演技那純粹是找死,但是大部分主角選的還是不錯的,像張涵予、胡東、陳龍、李宗翰、嚴屹寬、呂良偉都是不錯的演員,各自也都比較努力,本劇的表演在同時代影視劇中屬於佼佼者。
2,劇情完整,像李逵打死殷天錫,三山聚義打青州等劇情是我想看的。整個劇情大體尊重了原著,不像新三國那般喜歡自作聰明標新立異。
缺點:
1, 演技差距大,雖然有很多主角不錯,但要找出亮眼的的還真沒有。反倒有些角色的表演實在辣眼睛,當中最突出的就是號稱「演什麼都像李逵,唯獨演李逵不像李逵」的康凱。
2, 很多角色造型奇葩,比如戴宗那個造型,泥馬是契丹人么?本片畫面雖然算不上亮瞎眼,但塑料感也很足。
3, 劇情拖沓,全劇八十多集把故事是拍全了,但同時給很多角色都塞了太多編劇原創的背景故事,明顯是有意注水。
總之,新版水滸有同時代影視劇的常見缺點,雖然比同期的其他作品其實要強不少,但整體觀賞性仍然弱於老版。
10. 水滸傳一共多少回
水滸傳分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115回本。
1、100回本——選自明容與堂本,為現存最早百回繁本。
2、120回本——即明袁無涯刊本《水滸全傳》(另有一種現代人改編的120回水滸傳為多版本合並而成,以金聖嘆本作為前70回,第71回則為自行改編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話宿願」,後39回為袁無涯本)。120回袁無涯本基本包含容與堂百回本所有回目。
3、70回本——即明末金聖嘆評本,又稱《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4、115回本——明末崇禎元年劉興我刊本《水滸忠義志傳》25卷115回,簡本水滸代表版本之一,後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選自此版本的後半部分。各種簡本文字錯漏處較多,回目名稱也多與繁本有文字上不同之處,甚至有缺少回目,但多數情節基本一致。
(10)現代版水滸傳小說擴展閱讀:
《水滸傳》是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末宋江起義為主要背景,屬於英雄傳說體裁。作者或編輯通常被認為是施乃安,大多數倖存的副本有施乃安或羅貫中或兩者的簽名。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大梁山英雄反抗壓迫的故事,在水的潮流,擴大涼山投降朝廷,抑制田胡的政治力量,王慶,方拉和其他人抵制宋代政府投降朝廷後,最後導致悲慘的失敗。
它在藝術上反映了整個過程的宋江起義的發生,發展其失敗在中國歷史上,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熱情地謳歌起義英雄的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揭示了內部起義的失敗的歷史原因。
《水滸傳》是中國最早的白話文小說之一。《水滸傳》出版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在明清時期,小說《水滸傳》的續集有很多版本,許多小說和戲劇都是根據小說中的故事改編的。例如,明代小說《金瓶梅》就是根據小說中殺害妻子的武松的情節改編的。
此外,《水滸傳》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在許多國家傳播。例如,在18世紀,它傳播到了日本和韓國。摘要韓國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通的創作以及日本瞿廷勤的小說《南宗里見八狗》都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19世紀,《水滸傳》傳到歐美,出現了德、法、英等多種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