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現代著名小說排行榜
外國文學名著,引領您登堂入室,啟迪心智,使您獲得無窮的樂趣。
第1部 《神曲》但丁·阿利基埃里(義大利1265~1321)
第2部 《十日談》喬萬尼·薄伽立(義大利1313~1375)
第3部 《堂吉訶德》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西班牙1547~1616)
第4部 《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亞(英國1564~1616)
第5部 《失樂園》約翰·彌爾頓(英國1608~1674)
第6部 《偽君子》莫里哀(法國1622~1673)
第7部 《懺悔錄》讓·雅克·盧梭(法國1712~1778)
第8部 《浮士德》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德國1749~1832)
第9部 《紅與黑》司湯達(法國1783~1842)
第10部 《唐璜》喬治·戈登·拜倫(英國1788~1824)
第11部 《高老頭》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1799~1850)
第12部 《三個火槍手》亞歷山大·大仲馬(法國1802~1870)
第13部 《悲慘世界》維克多·雨果(法國1802~1885)
第14部 《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1821~1880)
第15部 《惡之花》夏爾·波德萊爾(法國1821~1867)
第16部 《萌芽》艾米爾·左拉(法國1840~1902)
第17部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居伊·德·莫泊桑(法國1850~1893)
第18部 《約翰·克利斯朵夫》羅曼·羅蘭(法國1866~1944)
第19部 《安徒生童話全集》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麥1805~1875)
第20部 《玩偶之家》亨利克·易卜生(挪威1828~1906)
⑵ 世界十大名著排行榜 世界名著有哪些
世界十大名著依次為《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童年 》、《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紅與黑》、《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約翰·克利斯朵夫》、《飄》。
1、《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在19世紀初,俄國經歷了兩次對拿破崙軍隊入侵的反擊。那是兩場正義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俄國人民空前地團結在了一起,不分貧富貴賤,甚至男女老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敵愾,有力地阻擊了拿破崙軍隊的進攻,挫敗了拿破崙的征服。
托爾斯泰認為,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要解決自己的社會走向問題,有必要回到這段歷史當中去,回到這段歷史當中那種上下一起努力的奮斗當中去,因而創作了《戰爭與和平》。
在整個俄國文學的發展歷史中,《戰爭與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俄國文學史家米爾斯基曾說:「這部作品同等程度地既屬於俄國也屬於歐洲,這在俄國文學中獨一無二。」
一方面,這是一部由俄國人創作的反映俄國人生活的長篇小說,它剛一面世,便令歐洲和全世界的讀者感到新奇、震撼。
人們既津津樂道於小說中的人與事,也為小說所體現出的巨大藝術表現力所傾倒,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樣一部小說竟然出自此前在歐洲似乎並非主流的俄國作家之手。《戰爭與和平》構成了俄國小說乃至整個俄國文學崛起的標桿。
另一方面,這部作為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之高峰的俄國小說,卻又最具有全人類性。就內容而言,它不僅是一首宏偉的俄國貴族的「英雄田園詩」。
同時它也在抒寫整個人類的愛與恨,生與死,戰與和;就形式而言,它綜合性地繼承了之前歐洲小說的豐厚傳統,將長篇史詩這一藝術體裁發展到極致。
2、《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在法國,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國外封建勢力的支持下,於1815年復辟。直到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結束了波旁復辟王朝的封建統治。
在復辟王朝統治下,法國宮廷和教會狼狽為奸,欺壓人民。當時的巴黎,宗教勢力邪惡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殘酷,封建主義壓抑下的人性扭曲墮落。
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下層人民,處於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飽受壓迫的人民群眾奮起反抗,與兩股勢力展開英勇的斗爭,最終取得勝利。
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現實生活。
《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1829年維克多·雨果著手創作《巴黎聖母院》,也是為了讓當時的人們了解這座哥特式建築的價值。
《巴黎聖母院》的文學價值以及社會意義,影響深遠。這部小說,打破了以往古典主義的桎梏,是浪漫主義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聖母院》面世之後,曾多次改編為電影、動畫片、戲劇等。
3、《童年 》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實現了這個諾言。
《童年》是一本獨特的自傳。它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這段生活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人公。無論是美的,還是丑的,都同時站在讀者面前,沖擊著讀者的心靈。
《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俄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的價值。
4、《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艾米麗生性寂寞,自小內向的她,緘默又總帶著幾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覺,誠如夏洛蒂所說的:「她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
少女時代,當她和姐妹們在家裡「編造」故事、寫詩的時候,她就顯得很特別,後來收錄在她們詩歌合集中艾米麗的作品總是如同波德萊爾或愛倫·坡那樣被「惡」這一主題所困惑,在純凈的抒情風格之間總籠罩著一層死亡的陰影。
在她寫作《呼嘯山莊》時,這種困惑與不安的情緒變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來演繹它,把自己心底幾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說人物之口淋漓盡致地發泄出來。因此《呼嘯山莊》是飽含作者心血與情感的作品。
5、《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
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其中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狄更斯出身社會底層,祖父、祖母都長期在克魯勛爵府當傭人。
父親約翰是海軍軍需處職員,在狄更斯十二歲那年,因負債無力償還,帶累妻子兒女和他一起住進了馬夏爾西債務人監獄。
當時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華倫黑鞋油作坊當童工,比他大兩歲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全家人中只有他倆沒有在獄中居住。
父親出獄後,狄更斯曾一度進惠靈頓學校學習,不久又因家貧而永久輟學,十五歲時進律師事務所當學徒。後來,他學會速記,被倫敦民事律師議會聘為審案記錄員。
1831至1832年間,狄更斯先後擔任《議會鏡報》和《真陽報》派駐議會的記者。這些經歷有助於他日後走上寫作的道路。
他一生所受學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奮以及艱苦生活的磨練。1836年,狄更斯終於以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而名滿天下,當時他年僅二十四歲。
小說取材廣泛,語言通俗、誇張,充滿幽默和諷刺,人物塑造手法獨特,其中孤兒大衛、貝西姨婆、米考伯先生等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的典型形象。有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6、《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
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
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7、《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8、《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9、《約翰·克利斯朵夫》
《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於1912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
該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
10、《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佔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十大名著
⑶ 英國有那些著名作家
英國著名的作家有
1、傑弗里·喬叟
喬叟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受過大學教育,熟悉法語和義大利語。1357年開始出入宮廷,後常出訪歐洲,在義大利接觸到了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作品.這影響了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喬叟於1400年在倫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之角」。
⑷ 英國有哪幾位著名的作家
莎士比亞 |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不僅僅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在西方文藝史上也是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譯成各種語言傳播到全世界,最為大家熟知的作品包括《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還有被世人稱為「莎翁四大悲劇」的《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還有《哈姆雷特》。他的作品充滿戲劇沖突和飽滿的人物形象,所以很多名作都被屢次搬上大屏幕拍成電影。
J·K·羅琳 | J.K. Rowling
她筆下的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成了很多80後、90後甚至00後孩子的夢想世界。她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也被搬上了大屏幕。
簡·奧斯汀 | Jane Austen
她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屢次被搬上大屏幕,進行了很多版本的演繹,包括科林叔的《BJ單身日記》劇情靈感也來自於《傲慢與偏見》。除了這部小說之外,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還有《理智與情感》、《曼斯菲爾德庄園》和《愛瑪》等等。
查爾斯·狄更斯 | 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狄更斯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和簡·奧斯汀的女性化視角不同,他的作品大多數都圍繞社會現實進行揭露和批判。當然這也可能和他曾經的記者職業生涯有關系,看多了世態炎涼。圖上一臉嚴肅的查爾斯·狄更斯,人生經歷也是real豐富,除了記者職業之外,他還曾經因為債務問題而入獄,所以對社會陰暗面和底層人民的生活等更有感悟,寫出來的作品自然更有深度。他的代表作有《雙城記》、《霧都孤兒》、《聖誕頌歌》和《大衛·科波菲爾》等等。
約翰·濟慈 | John Keats
濟慈的詩歌是不少文藝青年的必讀作,因為寫作上的天賦秉異,很早就嘗試寫作詩歌的他最後成為了浪漫派的代表詩人,代表作,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夜鶯頌》。
奧斯卡·王爾德 | Oscar Wilde
代表作包括《道林·格雷的畫像》、《造謠學校》、《不可兒戲》等等。
丹尼爾·笛福 | Daniel Defoe
笛福被稱為「英國小說之父」,最為大家熟知的作品就是《魯濱遜漂流記》咯。不過他文學上的成就是在59歲垂垂老矣的高齡下寫就的,作為他自己的半自傳體小說,可以想見笛福的前半生其實是充滿坎坷的,家道中落,欠下巨額債務,又因為寫作涉及政治斗爭多次入獄,直到《魯濱遜漂流記》誕生才在文學上功成名就,卻因為把財產全部交予不孝子,仍然在窮困潦倒中去世。雖然如此,它的作品多的仍然是追求冒險,戰勝困難的情節,給不少處於低谷的人們很大的精神力量。他的其他作品包括《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大疫年日記》等等。
……
⑸ 最新外國小說排行榜
《燈塔守望》(英國)、《巴拉圭消息》(美國)、《美國佬》(法國)、《台伯河邊的愛情》(德國)、《您忠實的舒里克》(俄羅斯)、《深谷幽城》(哥倫比亞)和《復雜的善意》(加拿大)。
⑹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⑺ 世界名著前十名
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一書中將以下書本列名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1865年到1869年)《高老頭》 (巴爾扎克1835年)《湯姆·瓊斯》(亨利·菲爾丁,1749年)《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1813年)《紅與黑》(斯湯達爾,1830年)《呼嘯山莊》(艾蜜莉·勃朗特,1847年)《包法利夫人》(福樓拜,1856年)《大衛·科波菲爾》(查爾斯·狄更斯,1849年至1850年)《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1880年)《白鯨記》(赫爾曼·梅爾維爾,1851年)
⑻ 外國勵志名著排行榜
《牛虻》 作者:艾捷爾.麗蓮.伏尼契《雙城記》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 《簡·愛》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雙城記》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朗達.拜恩的《秘密》《不抱怨的世界》路遙的《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余華《活著》都是經得起時間沉澱的小說,值得一讀。 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追風箏的人》,這個你看了絕對不後悔。還有同一個作者寫的《燦爛千陽》。
⑼ 小說排行榜前十名是
第一名
漂渺,無庸質疑!
第二名
道緣儒仙,雖這本書褒貶不一,但應該說此書為古典仙俠小說類的鼻祖
第三名
張三豐弟子現代生活錄
此書一般,沒書時可以一看,但此書讓現代修真漸漸火了起來
第四名
亂世銅爐,此書本人大贊,要說心目中真實的位置,此書和之漂渺差不多.此書其實最為可貴之處就是文章的朴實無華,但讓人看後卻津津回味.作者的寫作水準個人認為是修真內小說第一,網路文學的今天,全是一些小白文充斥眼球,這是真正的專業作者,感覺蕭大比之就還差哪么一點.打個比方,張三豐弟子生活錄作者正在中學學習語文,而亂世作者十三卻已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第五名
仙劍神曲
第六名
誅仙
第七名
飛升之後,開創了另一種修真模式.
第八名
至尊覺醒,這書其實很垃圾,為什麼我排上來,原因在於此書獨具一致的設定.不介意小白們看,但願意寫作的可以一看.
第九名
佛本是道
此書後半真的很精彩,感覺像兩人寫的一樣,爭議太大,不好多說
第十名
渡仙劫
⑽ 英國十大名著
英國的十大文學名著如下
1、《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2、《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後得以返回故鄉。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3、《大衛·科波菲爾》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
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大衛從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以「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沖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
其間夾雜各色人物與機緣。語言詼諧風趣,展示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的理想。
4、《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
5、《簡·愛》夏洛蒂·勃朗
《簡·愛》(Jane Eyre)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6、《苔絲》托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奸,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
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
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女主人公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道德挑戰。
7、《格列佛游記》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是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是一部具有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
該劇的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亞選親;一條是傑西卡與羅蘭佐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9、《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10、《失樂園》彌爾頓
《失樂園》是英國政治家、學者約翰·彌爾頓創作的史詩。《失樂園》講述詩中叛逆之神撒旦,因為反抗上帝的權威被打入地獄,卻毫不屈服,為復仇尋至伊甸園。
亞當與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誘,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識樹上的果子。最終,撒旦及其同夥遭譴全變成了蛇,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
該作說明人類從不識不知的原始社會進入生產勞動的文明社會,必須依靠知識和勞動。同時,宇宙間本身就有正反相對、相互矛盾的兩種勢力存在,人類歷史上也反復出現過變革、斗爭的流血事件,出現過失樂園的悲劇。
《失樂園》與荷馬的《荷馬史詩》、阿利蓋利·但丁的《神曲》並稱為西方三大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