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小說的基本特徵是
① 文學概論現代主義文學類型的特徵是什麼
現代主義文學類型的特徵如下:
1、象徵主義:
創造病態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運用象徵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來增加冥想效應。
發展了前期象徵主義的藝術特點,反對膚淺的抒情和直露的說教,主張情與理的統一,通過象徵暗示、意象隱喻、自由聯想和語言的音樂性去表現理念世界的美和無限性。
2、表現主義:
抽象化;變形;面具的運用;時空的真幻錯雜;注重聲光效果;象徵和荒誕的手法。其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主張文學不應再現客觀現實,而應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激情。
表現透過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質,對事物外在形態的精確描繪毫無意義。其詩歌情緒熾烈、雄辯,追求力度,抒情方式誇張,常採用濃縮的詩句。
3、意識流:
象徵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意識流的創作方法為主要特徵。
4、荒誕派:
荒誕、抽象的主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支離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使戲劇的直觀藝術特點發揮到極限。在內容上表現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誕不經;在藝術手法上則打破了傳統的戲劇結構。
用不合邏輯的情節、性格破碎的人物、機械重復的戲劇運動和前言不達後語的枯燥語言來從總體上突現世界荒誕的根本主題。它沒有完整的情節,沒有戲劇沖突,舞台形象支離破碎,人物語言顛三倒四。它表現的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人與人的關系是無法溝通的。
(1)現代主義小說的基本特徵是擴展閱讀:
現代主義文學的演變:
1880年前後,西方主要國家進入迅猛的經濟發展和國際擴張階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國為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隨之加快,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尤其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的人際關系結構。
19世紀以前田園牧歌式的鄉村風光,被充斥著鋼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沖擊和挑戰。歐美社會的個人出現了普遍的疏離感、陌生感和孤獨感。現代主義文學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來。
發生於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現代主義文學的重大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戰爭徹底打破了歐洲社會岌岌可危的舊秩序和舊宗法。戰爭給整個歐洲帶來的巨大災難,致使敏感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文學家和藝術家們,對資本主義的價值體系和倫理體系產生嚴重的懷疑,並滋生反叛情緒。
對現代主義文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還包括1917年爆發於俄國的十月革命。馬克思的思想在資本主義價值體系遭遇質疑的時候,一躍成為一種重要思潮,許多現代主義文學家們都直接或間接的受其影響。
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因素:
在整個19世紀,統治歐洲科學界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牛頓的力學體系。在其影響下,實證、理性等觀念是引導文藝發展的主流觀點。但在20世紀初期,現代物理學,尤其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誕生,極大動搖了古典物理學的物質宇宙觀,科學世界變得微妙、復雜、難於把握。
相繼誕生的電子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進一步毀滅了傳統的形而上學觀點,甚至極大的改變了語言。科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學和藝術的發展。例如,作為現代主義文學重要流派之一的未來主義文學,就是在新科技發展的直接影響下誕生的。
在哲學與文化領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極端主張,對德語世界的表現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理論,引導文學家深入開掘潛意識和無意識領域,直接影響了意識流小說。
然而,對現代主義文學影響最大的,卻是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他的直覺主義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個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基調。此外,康德不可知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和克羅齊的直覺美學理論,也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② 現代主義小說的藝術特色
現代主義文學屬於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文學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
特點:1採用主觀色彩極重的表現法,反對客觀的描寫法;強調主觀隨意的自由聯想。
2在語言形式上,現代主義文學廣泛運用意象比喻、不同文體、標點符號甚至拼寫方法、排列形式,來暗示人的感覺、印象和精神狀態。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現代主義文學不注重塑造個性鮮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著重表現人的全面異化,表現人與社會、人與物質、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全面異化。
4現代主義在藝術形式上特別注重追求新奇怪誕的藝術表現手法。
上述特徵主要表現在象徵主義詩歌、意識流小說、荒派戲劇、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文學當中。(也就是說現代文學追求作者自我的觀念和新穎,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突出作者的自我感受)
③ 現代派文學的基本特徵
①象徵性。現代派作品為探求人物的內心真實,著重表現難以直接描述的復雜多變的內心活動,藉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還原為知覺,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②荒誕性。現代派作家通過非理性的極度誇張的形式,將現實與非現實糅合在一起,寓嚴肅於荒誕。以戰後的計算機工業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把社會結構改組成一個龐大精密的機器,人成了由機器控制的動物。科學對世界和人的統治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要殘酷無情,人再也沒有主體性可言。科學對人的壓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分裂,而「荒誕本質上是一種分裂」,當代人由於科學的異化而產生對世界和人的荒誕體驗。荒誕形象具有一種特殊的概括力。
③意識流。現代派作家熱衷於挖掘人的潛意識,大量採用「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的手法,表現人物意識「自然」流動狀態,力求開掘人物心理的復雜性,擴大心理描寫的范圍,意識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動,表現那種紛亂飄忽的思緒和感觸,這種思緒和感觸還沒有經過嚴密的整理和組織,常常顯得鬆散零亂,缺乏條理,不合邏輯。
④意義的不確定性。由於該時期文學關注的社會准則問題長期陷入混亂,他們感到世界的意識只是部分的、暫時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總會有爭議,這樣的社會已不適宜於明確的定義,因而該時期文學更側重於探究那種混亂的多重復合意義。在藝術表現上他們常採用事實與虛構交織的拼湊、自相矛盾、不連續性、模糊性等方法來表現這個復雜多變、難於捉摸的世界。
④ 文學理論中現代主義文學的類型特徵是什麼
現代主義文學思想特徵:1.現代主義具有強烈的文化批判傾向。2.現代主義文學突出表現異化主題。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特徵:1.現代主義文學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徵。2.現代主義文學普遍運用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3.現代主義文學提倡「以丑為美」、「反向詩學」,大量描寫丑的事物。4.現代主義文學熱衷於藝術技巧的革新和實驗,某些作家的創作具有形式主義傾向。
⑤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五大特徵是什麼
由於邏各斯中心主義認定在書寫的語言文字之前已先有明確的道或意義存在,書寫
的語言文字只是裝扮道或意義的外衣,因此,西方文學從古希臘起步直至19世紀,「寫什
么」的問題一直被置於至關緊要的木體地位,而「怎樣寫」的問題就屬於無足輕重的附庸地
位,致使文學形式的發展節律一直處於緩慢、滯後的狀態中。文學藝術家們也從來沒有在
理論上把文學的藝術形式向題置於革新變化的首要地位,文學藝術形式上的有限創新主
要由所表現的生活內容和情感內涵的變化所決定。
步入2。世紀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現代語言學的研究結束了傳統邏各斯中心
主義分派給語言的仆從地位。這場西方語言學乃至西方文化的革命是由索緒爾所發動的。
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連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CII(P.101』同時,索緒
爾進一步用「所指」和「能指」分別代表概念和音響形象。在此基礎上,索緒爾認為:「能指與
所指的聯系是任意的,或者,因為我們所說的符號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聯結所產生的整體,
我們可以更簡單地說,語言符號是任意的。.fl](P.,az,索緒爾闡明了任何符號的能指與所指關
系,都是約定俗成。由此,口頭語言並不比書面文字更直接、更優越。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語
言與事物之間並無直接聯系,語言符號自身中的能指與所指的關系又是任意的,那麼先於
語言之前的現成的、決定語言意義的事物觀念也就不存在了。那麼,語言的意義又來自哪
兒呢?索緒爾認為:「語言中只有差別」,「就拿能指與所指來說,語言不可能有先於語言系
統而存在的觀念或聲音,而只有由這系統發出的概念差別和聲音差別」。「語言系統是一系
列聲音差別和一系列觀念差別的結合。n[1]SP.ls7)索緒爾進一步闡明了語言中「只有無肯定項的差異」,符號的意義並非本身自足,而是在與別的符號形成對立和差異時才顯出來,一個
符號可以和無數別的符號形成差異,所以符號的意義也就在無數差異的對立關系中變動
游移。這樣,傳統邏各斯中心主義設想的那種等級秩序終於被徹底顛覆了。我們並非先有
明確固定的意義,而後用口說出來,然後再寫成文字。相反,語言符號是一種先於人的存在,它的意義是由其自身系統中的差異所決定。由此,人不是語言的主宰,人一來到這個世
界,便被拋入於相應的語言符號網路中,並被其既定的符號規則劃定了思維的界限,甚至
劃定了生活的界限。因為,『·從心理方面看,思想離開廠詞的表達,只是一團沒有定形的、模
糊不清的渾然之物。哲學家和語言學家常 致承認,沒有符號的幫助,我們就沒法清楚地
堅定地區分兩個觀念。思想本身好像一團星雲,其中沒有必然劃定的界限。預先確定的觀
念是沒有的。在語言出現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C2]iP.15A語言的功能有助於觀念的界
定與闡釋,終於語言具有生成意義的創造性功能。
Z。世紀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在其藝術主張上與20世紀語言哲學的精神探索有著驚
人的異曲同工之妙。就所謂內容與語言形式的關系而言,現代主義文學對傳統文學觀念的
全面突破,應該說起於表現主義文學。表現主義認為表現作為直覺並不是認識主體對客體
的被動識記,而是認識主體的主動創造。猶如克羅齊在《美學原理》中所說:「在直覺中,我
們不把自己認成經驗的主體,拿來和外面的實在界相對立,我們只把我們的印象化為對象
(外射我們的印象),無論那印象是否是關於實在 f1[3JfP.]0)所謂把印象化為對象,指的是認
識主體通過心靈的想像性創造,賦予心靈的感受以形式,從而最終建構起關於世界人生的
認識對象。此後,許多現代主義文學家不僅對19世紀以前的文學形式,特別是小說創作的
結構方式、敘述模式等懷著強烈的反叛精神,極力尋覓和創造新的文學表現形式,而且從
理論上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廠形式自身的獨立性以及對其表現內容的主動性、創生性。他
們都意識到,對於文學藝術的創作來說,形式決非只有表現內容的意義。文學形式自身就
具有文學之為文學的實體意味。也就是說,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創作中,文學形式決不
是一件裝扮現成「內容』,的外衣。 前面所述的現代語言學對語言「能指」功能的研究,無疑已經向人們表明:語言始終處
於人類精神活動的焦點地位,它本身就是通向人類所有領域的精神實體。對於以語言作為
其煤介的文學來說.它不但秉承了語言的一般『能指」特徵,而且更盡力地發揮和強化了語
言的情感和想像功能。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曾經對語言作過這樣的區分,他說:「語言有
兩個要素,音樂的和邏輯的.··。…思辯和詩盡管都使用語言,但兩者的傾向是對立的;前者
企圖使語言靠近數學定理,後者卻靠近形象。n[5](P,t6E1應該說,語言的情感和形象功能比它
的邏輯概念功能更有其深厚的人類歷史文化根源。人類最初的語言是與具體事物緊密相
聯的。人類語言對具體事物的命朽過程,才使人類思維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因而也才終於
使意義有了儲存、擴張、生成的出發點,從而也才有了人類思維的發生發展。形象與語言對
於原始人而言是二而一的東西。所以,在人類文明化的語言世界中仍然深藏潛隱著情感和
形象的不滅精魂,它仍然悄悄地繼續發揮著為世界上千變萬化事物命名的社會功能,默默
地承擔著為人心中幽深暗昧情感定形、成象的歷史任務。就如同莫瑞斯·瓊斯所說廣通過
這種語言,藝術家對變幻不定的情感進行探索和發現,並賦予它們名稱和棲身之所.』叫這
也就是作為語言形式之一的文學藝術形式的真正內在價值。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始終具有非常強烈、自覺的形式創新精神,且獲得了舉世矚目的藝
術成就。正如錢念孫先生所說:「考察20世紀外國文學可以發現,大凡傑出的名著,其成功
的關鍵往往不在於反映和表現了某種社會生活和時代情緒,而在於如何以獨特的方式令
人驚異地表現了某種社會生活和時代情緒。n[7}也就是說,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成功之作大
都在於對文學表現世界方式(形式)作了獨特的工藝學建構。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象徵主
義文學首先在其詩作中以怪僻生疏的語言言語、突兀奇異的意象構築、隱晦曲折的語義隱喻開辟r一塊新穎、鮮活的藝術審美新領域。表現主義文學則變幻莫測地將怪誕離奇從神
秘的彼岸移置於日常生活的中心,在VA子心靈的朦朧感受以清晰形式的同時,整合並呈現
了關於人類歷史、現實的悲劇性感受。尤其是卡夫卡的小說採用了特殊的反生活邏輯的語
言敘』p:藝術,使人物行為、情節發展顯現出模糊、破碎、含混、變形等特徵.以之搗碎日常感
受方式對人心靈的禁錮與束縛。意識流小說則以特殊的自由呈現將理性思維和語言所忽
略、遺漏的邊緣情感感受變成廠文學藝術的審美對象。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文學意在闡
明人的生命意義,而對生命意義的闡明無疑又是最晦澀暗味的問題,它是一種始終處於不
透明狀態中的信不信由你的朦朧頓悟。這種頓悟決不可能訴諸於語言的邏輯,它只能以薩
特式的文學言說形式而得以表現。於是,他的小說《惡心》顯示出加繆所稱的『·它不象是小
說,倒更像是一席i酬舀不絕的獨白"WIP. m81的特殊敘事形式。荒誕派戲劇武斷地將語言敘
事、語言對話扯離了理性主義的語言框架,造成了語言能指與所指的錯位、斷裂,實現了語
言傳統意義的普遍失落.藉以撞擊、改塑人們習以為常的內容與形式、意蘊與言說的對立
統一,從而使現代人的荒誕感、荒誕意識得以昭彰顯明。黑色幽默小說以形而上的主題思
想、寓言化的故事情節、歪斜抽象的人物形象、滑稽幽默的喜劇風格,凸現了一種普遍的傾
斜與不合諧,從而表達了對某種不可理解的異化力量的心靈拒斥。魔幻現實主義以人神相
通、亦夢亦覺、生與死交替、過去與現在重復、現在與未來往返的一個個無窮循環的迷宮,
從形而卜的層次表現了拉美大陸上新舊文明撞擊後的心靈巨痛和精神錯綜。法國「新小
說」派文學無疑是現代主義文學形式追求與創新的最具實驗性的文學創作。他們以交錯重
迭的時空組合、一鱗半爪的事件碎片,以語言敘事的不確定性、含混性、漂浮性,以及似是
而非、模稜兩可創建r 一個萬花筒般令人眼花繚亂的燦爛藝術景觀。 西方現代主義在文學表現方式(形式)上作出的非凡努力和精巧製作,創造了20世紀
西方文學異彩紛呈的藝術奇觀 同時,我們也發現,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對形式的精心尋覓
與構建,並不是為了製造新奇怪異的感官刺激,而是為了開掘從更深層次貼近時代審美心
理的捷徑。正如阿恩海姆所說:「西方現代派藝術之所以引起嘩然與騷動,並不只是因為它
的新奇,而因為它所顯示出的扭曲和張力。n[9]IP.68,這里所說的『。扭曲」與「張力」實際上就包
含著一種生命的情感的「力」的模式。當它們物化成了某種超凡特異的文學形式,人們對其
進行審美觀照時,心靈深處的審美形式感就會與之碰撞、契合,從而產生審美心理上的「完
形」效應,獲得審美自由的無比愉悅。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藝術實踐成就,使我們不再懷疑
那直接以感性外觀呈現於我們眼前的文學藝術形式也就是現代主義文學實現其認識、情
感及美學目的的根據。它們既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家藝術把握世界的結晶,又是現代西方
人藉以棲居動盪不安、漂泊流離之心靈的家園。我們甚至可以說,文學形式通過西方現代
主義文學實踐活動,從此在理論.上受到特別的關注並躍居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特徵論地位,
它實際上是促進了文學藝術創作主體意識的真正覺醒,也同時推動了文學本體自足審美
價值的真正確立。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鍾情於文學藝術形式的無盡止追求與創新,還有著非常深刻的歷
史文化意蘊。文學藝術作為人類社會文化實踐活動形態之一,自它誕生伊始,就逐步地生
成了自己的生命內在運作機理。文學藝術的創作本應該遵循這個運作機理所派生的創造
性規律與工藝學法則。但是,很長時期以來,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不斷交替對文學藝術活
動的強行控馭術理論建設的全過程。由之,文學的自身生命運作機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抑,甚至扭曲。
文學的發生發展也受到了 定程度的壓抑,甚至扭曲。文學在藝術實踐上始終伴隨著城堡
上飄揚的旗幟的變換而變幻,失去了自己的白由本體生命。隨著現代人類社會矛盾的新發
展、新變化,更隨著現代人類自我認識的新拓展、新開掘,文學形式價值的自足性、形上性
更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終於開始從文學自身的生命運作機理研究文學的創造規律和工
藝學法則。再加之,現代世界裡現代人的現代生活方式,使人的精神領域變得極其廣裹與
繁復。特別是從古至今 一直讓人難以洞悉、把握的人類情感世界,更會顯示出光怪陸離、神
秘幽深的萬千氣象。此時,人們還不得不憑著心靈的巧智構築一個又一個簡化了的藝術符
號,藉以觀照人類白我的生存與死亡、愛戀與仇恨。文學藝術形式有幸被推上了文學藝術
實踐活動的前台。從is世紀後期以來的所謂「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主張,以及俄國形式主
義對「文學性」的強調,乃至英美『』新批評」派的文本批評等等,從思想邏輯 L說,都是這種
現代精神的體現。所以,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肆無忌憚地拉開了文學藝術形式實驗的大帷
幕,創造r 個又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語言迷官和令人心醉神迷的藝術樣式,它們皆以遷
同曲折的方式溝通f人們的情感感受和心理體驗,甚至使人在心理感受與藝術符號相互
碰撞的瞬間如神靈附體般得到心靈自由解放的震顫。盡管這種張狂放肆的藝術形式實驗
也有最終淪於玩弄語詞把戲的劣質濫作,但畢竟開始了對文學作為人類精神文化實踐活
動的特殊工藝學原理的特別關注與重視。與制約,文學藝術在 一定程度卜也就成了隨一定社會意識形態不斷變化而 再反過來著 任何 種人類文化實踐活動,由於較長時期的發展,總會伴隨其生命內
在機理的形成而派生出相應的固定範式,這些固定範式也就形成了相應文化實踐活動的
表徵,以及語言、符號系統。相應的文化實踐活動的木質則被牢牢地縫合於這些表徵、語
言、符號系統的網路結構中廠。漸漸地,人們也就習慣了這些表面周全的網路結構.而疏於
迫問深層次的本質意蘊,從而也就消解了相應文學實踐活動的基本意義。現代語言學革命
所要實現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使人們發現,多少年來 一套約定俗成的符號網路無意間成
廠他們思想的主人。他們馴順地服從著它的奴役,遵守著由它強加給他們的一整套邏輯法
則的專橫統治。他們不自知地被囚禁於封閉的牢籠中。這個牢籠在限制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禁錮廠他們生命的自由意義。正因為此,西方哲學在2o世紀的一個
重要特徵就是要打破語言邏輯的遮蔽而轉向「先於邏輯」或「邏輯背後」的東西,胡塞爾現
象學的所謂『·直面書物本身」,所謂+,L;擱」、「加括弧」,都是要求人們不要被語言的邏輯因
素所拘所執,而是要把握住「邏輯背後」的真正本原。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要返歸語言的詩
意性質,當代歐陸人文哲學以及後期維特根斯坦等人也竭力主張弱化、淡化,以至拆解、消
除語言的邏輯功能,把語詞從邏輯定義的規定中解放出來。現代語言學、哲學頗具時代性
的革命主張,無疑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文學藝術實踐活動的重新認識。人們發現,由於
長期以來的習慣化、程式化對文學藝術實踐活動的籠罩,使人們對文學藝術實踐活動的本
身實質反顯示出一定程度的隔膜、疏離,從而也就不自覺地遺忘了其中所應當蘊藏的精神
內涵。心靈的啟迪、情感的寄寓、生命的自由等文學的本體使命也漸漸不幸地失落了。文學
藝術形式的變異創新就是要以故意的突兀離奇、荒誕怪異打碎長時期語言及文學程式對
人的精神束縛和心靈羈律,擺脫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式帶給人的視而不見、見而不驚,喚回
人的新奇感、新鮮感,而後重新以詩意的審美眼光審視世界人生。正如『新小說」派作家娜
塔麗 ·薩洛特所說:「另 一方面,傳統的擁護者們今天還在使用的、有時值得贊賞的結果的
那些技巧,是過去的。這種技巧最終形成了一整套習慣和信仰,非常牢固、一致、協調、嚴密:這是一個有著自
己規律的自足世界,由於習慣的力量,由於幾世紀中它所產生的偉大作品所具有的權威
性,這個世界成了第二自然。它具有一種必然的和永恆的面貌,直至今日,那些作者或讀者
們雖然被最近發生在它那厚厚圍牆外面的震動攪得昏頭昏腦,可他們一進入到這個世界
中,便乖乖地呆在裡面很快安下心來,接受它的一切束縛,再也不想逃出去了。110a3(1. "I所
以,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對藝術形式的無盡止追求與創新,也就肩負著搗碎文學慣例、常規
對人心靈的俘獲與禁錮的重任,讓人始終能以新的眼光、新的視角,看見萬事萬物,從而始
終能從平凡常見中獲得耳目一新的審美體驗與愉悅。這也就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所謂,.陌
生化」所包含的精神內涵之一。
歷史把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逼上了一條十分寬敞卻也十分艱難的文學藝術之路上。他
們以自己卓絕的創造力、宏闊的想像力、精湛的工藝學技能構建了一大批爭奇斗艷的文學
藝術形式,為人類的藝術實踐活動做出了巨大的開拓性貢獻。同時,他們對文學藝術形式
的無盡止追求與創新升華成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徵論。小說家為了探索他們看見的那些未知材料而創造的,並適應於這種目
⑥ 現代主義小說的特點
在內容上:1.表現人與社會的對立、人與人之間的孤獨、苦悶、冷漠、2.對自我生存價值的懷疑3.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標新立異;
在藝術表現上,現代主義小說對許多反傳統的技巧和手法進行了探索。
⑦ 現代主義小說的敘事特徵:
有以往的直線轉向繁復 多角度
以往的小說敘述多是一種線性結構 如一條噴流入海的河流 而現代主義小說則運用各種表現手法 時而敘述過去 時而轉向未來 打破時空以及敘事的界線
現代小說不注重情節完整 不注重人物形象 而是在於表達一種整體的觀念 它朝著一種思想的深處開掘力圖表現現代人所面臨的困境
現代小說的角度也是多種多樣 最明顯的例如復調式
⑧ 簡述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產生根源及歷史地位
現代主義文學
主要內容:象徵主義 表現主義 意識流小說 存在主義 荒誕派戲劇 黑色幽默
現代主義文學
它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西方國家出現的全面否定傳統文學的審美價值和經驗,進行新的思想探索和藝術創新的各種文學流派的總稱。(一般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荒誕派戲劇、黑色幽默等流派稱為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涉及繪畫、音樂、戲劇、電影等藝術領域,是20世紀具有代表性的文藝思潮。
現代主義文學的形成:
1. 西方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
2. 西方現代非理性哲學和現代心理學結合的產物;(叔本化的唯意志論、尼採的權力意志、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弗洛伊德的潛意識論)
3. 西方文學自身發展演變的結果;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思想特徵;強烈的文化批判傾向;
突出的表現異化主題:
1. 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異化,主要是物質世界對人的異化,表現了物質和精神的對立;
2. 社會與人的關系的異化,主要指社會對個體的人的異化,表現出整體的人與個體的人的對立;
3. 人和人關系的異化,即他人對個人的異化,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對立;
4. 人與自我的關系的異化,主要指人的個性的異化,自我的消失,個人對自我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懷疑。
藝術特徵
1. 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徵;
2. 普遍運用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
3. 提倡「以丑為美」,「反向詩學」,大量描寫丑的事物;
4. 技巧上熱衷於革新和實驗,具有形式主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