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白門柳
㈠ 白門柳的內容梗概
《白門柳》小說共分為三冊,分別為:《白門柳1:夕陽芳草》、《白門柳2:秋露危城》、《白門柳3:雞鳴風雨》。
《白門柳1:夕陽芳草》為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的第一部。本書描述清軍、農民起義軍虎視眈眈,內部黨爭不斷,大廈將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還在為自己的理想、慾望苦苦掙扎。作者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的歷史全景。
明崇禎十五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清軍威逼山海關。而在大後方南京,東林黨人與閹黨的斗爭還在延續,在黨爭中失利的前禮部右侍郎、東林黨前領袖錢謙益與寵妾柳如是商議,為了復官,謀劃與內閣首輔周延儒進行利益交換,答應利用其影響力說服多數復社成員在虎丘大會上做出公議,支持閹黨餘孽阮大鋮出山。同時,復社四公子之一冒襄為了將父親調離前線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因此,江南士大夫集團復社內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侯方域、陳貞慧、顧杲、梅郎中、張志烈、黃宗羲等復社成員齊聚青樓,與名妓眉娘、李十娘聚會,空議國是。國丈田宏遇四處搜羅美女,擄走陳圓圓,董小宛為了躲避他的追捕逃進錢府,被柳如是收留。黃宗羲拜訪錢謙益請他出面倒阮,錢謙益表面應承,暗中已經指使鄭元勛主持大會挺阮,最後事情敗露。冒襄訪陳圓圓不見,悔恨不已,不久後巧遇董小宛,幾經周折後與之定情。黃宗羲與方以智進京就試。馬士英打敗張獻忠後,錢謙益轉而向馬士英示好。
《白門柳2:秋露危城》為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的第二部。明朝國破君亡,面對南下的清軍,聚集白門的士人階層有的誓死堅守,有的仍熱衷於私利,一時間,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輪番登場,在金陵演出一場令人唏噓的悲喜劇。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和翔實的史實為經緯,編織成一幅層次分明、引人入勝的歷史人物畫卷。
明崇禎十七年,黃宗羲之弟中選貢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紹興拜會老師劉宗周,在他家得知清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已死,奮力阻止老師自殺殉國。留都南京群龍無首,權力斗爭混亂,擁護璐王和擁護福王的兩派爭執不休。錢謙益試圖說服呂大器、雷縯祚擁立潞王,在城內散步針對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啟。兵部尚書史可法則欲立桂王,以平息兩派之爭,他還召集部屬商議反清對策,與馬士英達成協議,誰知馬士英出爾反爾,最終擁立了福王。冒襄偕同董小宛,舉家遷往南京,路上偶遇逃難的方以智。復社還在起內訌,不同派系相互攻擊,復社所依靠的史可法卻決定去江北督師,讓馬士英留守朝中。李自成被吳三桂打敗,逃出北京。錢謙益夙願得償,赴南京就任禮部尚書。劉宗周上書痛斥朝廷腐敗,引來殺手威脅。不久,權奸馬士英和阮大鋮在爭權奪利的戰斗中又佔了上風。揚州城終於被清軍攻破,史可法以身殉國。弘光皇帝逃走,南京陷落,留都官員作鳥獸散,錢謙益欲投奔清朝,柳如是誓死不從。
《白門柳3:雞鳴風雨》為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第三部。明朝覆亡已成定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士人們也面臨犧牲名節侍奉新主子,還是放棄前途固守舊志的兩難。本書以寫實的風格,反映了明末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的慘景,作者筆下的文人、青樓女子、烈士、江湖藝人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清順治二年,龔鼎孳等明朝舊臣剃發改服,歸順清朝。黃宗羲等人則在江南繼續練兵,堅持抗清,建立了魯王政權。洪承疇被任命為江南總督,繼續南下攻城。柳如是因為反對錢謙益投靠清朝而與之鬧翻,執意留在南京,期間因為心存不平、寂寞難耐而與人暗通幽曲,在當地傳出醜聞。錢謙益終於決定辭官回家,家人抓獲柳如是的情人,向他告狀,錢謙益知曉真相後原諒了柳如是。冒襄和家人從海寧逃走,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幸虧董小宛苦心周旋,悉心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黃宗羲回鄉籌集糧草,未料到家鄉民不聊生,幸虧黃宗會急中生智,從公差手中購得糧草,黃宗羲於是率領水軍繼續戰斗。馬士英和阮大鋮為了給自己留下活路,在魯王和唐王之間穿針引線。柳麻子、沈士柱等人暗自混入南京城,與冒襄會合,試圖將外面的軍隊放入城中,結果沈士柱慷慨就義。雖然大勢難以扭轉,但倖存的江南士子還是轉入地下,繼續堅持抵抗運動。
㈡ 小說《白門柳》的內容梗概
《夕陽芳草》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一部,截取的是崇禎十五年(1942)一年中的事,描繪了明末舉國陷入動亂與戰禍之際,以復社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和以阮大鋮為代表的閹黨餘孽及以錢謙益為代表的政治投機分子之間的復雜斗爭。其中冒襄與董小宛、錢謙益與柳如是等江南名仁與秦淮名妓之間的愛情糾葛尤其委婉動人。本書場景遼闊,絢麗多姿,展現了一幅濃墨重彩的歷史長卷。
明末清初,祟禎皇帝自縊於北京煤山,晚明政權一觸即潰,被漢人蔑為「韃子」、「建虜」的滿清王朝迅速統一華夏。歷史巨變的洪流,猛烈地沖擊著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當時文化精英的文人士大夫們,面臨著瞬間生死、驚天榮辱、千年文化的傳承與毀滅、固守與求變的「絕地思考」。《白門柳》,以驚世駭俗的「錢柳姻緣」為主線,以天下毀譽的錢謙益、黃宗羲、史可法、阮大鋮等文士政客和柳如是、董小宛等秦淮名妓為主角,將當時中國文化精英們的生死悲歌,躍然復活於今人的面前。
蘊滿著「家國之思」,又處處飄逸著命定的文化詩魂,文詞醇厚,義理豐富,固然是題中之義,但是對本真生活的意義與真理的探尋,對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處的生命激情的抒發,對自由詩人世代追尋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嚮往,更體現了作者的歷史情懷與文學智慧。
㈢ 白門柳 共3冊怎麼樣
晚明史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津津樂道,那一段渲染著凄美異彩的年代,始終是文學與歷史的最佳交匯點,也是文化想像的不竭源泉。自明亡後,與明清易代家國遺恨相關的宏大敘事便不斷涌現,「稗史」式的敘事如《桃花扇》、《影梅庵》和《半野堂》的傳奇早已成為中國文化想像的一部分,近世來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和姚雪垠的《李自成》,亦構成對那一時代的重要表述。翻開所有關於晚明世相的扉頁,從孔尚任的,到陳寅恪的,對於晚明士大夫命運的關切似乎始終是一個重要的主題,而那些至今飄盪於江南空氣里的江南才子、佳人的遺響,更是會常常牽動著我們的情懷。 日前有幸得到由廣東作家劉斯奮先生所著《白門柳》一套。作者劉斯奮從1981年到1997年,歷16年光陰,苦心經營了「在明清更迭之際,再現天崩地解」的《白門柳》,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於是,在寂寂的深夜裡,我縱身投入了《白門柳》的藝術世界裡,不,更確切地說是《白門柳》為讀者所展現的人物命運中去,在充滿韌性與人性意味的文字里,時而情不自禁地淺斟低唱起來。帶著濃厚興趣的閱讀之後是細細的咀嚼與品味,《白門柳》這一小說三步曲在我心底激盪起的漣漪,大抵是這樣一些—— 首先,不得不說一說我對《白門柳》藝術定位的理解。在我看來,《白門柳》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動讀者的心並系住讀者的靈魂,在於其以史筆寫詩魂,以詩性去激活歷史的藝術定位。多卷本,歷史題材,長篇小說,在這三個範式三個視野的融合上,《白門柳》無疑彰顯出了它灼灼的藝術魅力。整個三部曲的調子,並非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完全是雄性、剛烈色彩的,與其相反,劉斯奮將那段凝重慘烈的歷史化於另一種細膩、婉約的故事之中,在小說中,大歷史的天翻地覆、風雲變幻往往與兒女情長同樣不可或缺。 其次,我得感謝自己以往的閱讀與知識的積累。明清易代史的文字多到不可窮盡,其門類、出處五花八門,評價與論述亦往往大相徑庭,為讀者的甄別、判斷帶來一定的困難。盡管如此,我還是在過去的多年裡陸續閱讀了諸如《晚明史》、《南明史》、《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桃花扇》等等與此相關的作品,在頭腦中早就編織起一張晚明眾生相的大網,而其間具體的人與事、情與境,亦不至於太陌生,這為我理解《白門柳》中的深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讀《白門柳》,很難不為作者伸縮自如的情節編排所動容,換言之,只要是稍具人文精神與歷史情懷的讀者,就極易不自覺地陷入作者有意安排的「陷阱」之中,扮演起小說中那一個個生動鮮明的人物角色。在讀三部曲第一部《夕陽芳草》之時,彷彿逆著時光的隧道倒退到崇禎末年,眼前滿布著舉國動亂、戰禍的愁雲慘霧,我化身而為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遼闊絢麗、波詭雲譎的明末歷史舞台上,與以阮大鋮為代表的閹黨餘孽及以錢謙益為代表的政治投機分子之間進行著尖銳的斗爭。董小宛、柳如是,則為這陰雲密布的場景抹上幾許亮麗的色彩,冒董一波三折的愛情糾葛令我時不時地唏噓感嘆。《秋露危城》是《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二部,隨著急轉直下的形勢,我的情緒陷入到另一番境地——李自成率兵攻進北京,崇禎帝的自縊在江南投下了極大的陰影,局勢迅速混亂起來。此時,我彷彿成了充滿正義感與責任感的黃宗羲、陳貞慧、史可法,為著江南的半壁河山,為著光復大明的河山,與以馬士英為首的政治勢力進行著角逐、較量。政治場中嚴酷的正邪之戰、社黨內部驚心動魄的恩怨紛爭令我有錐心之痛,而秦淮兩岸的男女在亂世的感情糾葛,又是那般迷離交錯。直至清軍一舉南下,弘光朝迅速崩潰,遂又唱起悲風四起的末世輓歌,晚明悲歌似將終結,卻還不能劃上句號。帶著如此困惑,進入了三部曲第三部《雞鳴風雨》之中。我的身心似乎被肢解為幾股,分別被命運驅上了不同的道路——一會是毅然參加義軍從事武裝斗爭的黃宗羲,一會又是攜愛妾董小宛顛沛流離的冒襄,各自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最終又集結在抗清的旗幟之下。正義與邪惡、卑鄙與崇高、野心與情慾、征服與反抗、腐朽與新生交織相映,在凄風苦雨的晚明天空下,對於人性的種種似有更加充分和徹底的領悟。 帶著踉蹌的步履走進《白門柳》的人物世界,在作者縱橫開合藝術神筆的指引下,我在晚明社會毀亡的瞬間中,經歷了無數次撞擊、粉碎、熔化的肉身體驗,於是,又邁著徹悟後堅定從容的步伐,走出《白門柳》,走向在現實之中關於歷史的思索之門。 我思考著,為什麼在國破家亡之時,偏偏是文弱的書生以其柔弱的肩膀擔負起力挽狂瀾的歷史重任?早先讀《晚明史》,便已與東林、復社相識相知,以東林、復社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集團,伴著江南地區蓬勃的商品經濟發展應運而生,在面臨的很多社會問題的晚明時代,必然急欲顯示出他們的社會價值,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他們先天的弱點。《白門柳》將其筆觸著重於其中分量最重的主角,即所謂「士」這一階層,讓他們接受明末血雨腥風的洗禮,將其置於中國十七世紀中葉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的焦點,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奢華腐朽走向哀敗孕育新生的末世畫卷。《白門柳》中顯然有類似孔尚任的《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思路,與《桃花扇》不同的是,《白門柳》所要抒發的並不僅僅是朝代的更替之感,更有「士」在中國文化變遷滄海桑田的命運之感。因此,與其說《白門柳》寫的是歷史,還不如說它寫的是一個階層的命運升沉。 在《白門柳》中,我們不難捕捉無時無刻不貫穿其間的「反思」。習慣了「大歷史」敘事方式的讀者,不妨體會一下《白門柳》對「小歷史」的關切。劉斯奮不僅僅滿足於通過價值和道德的選擇觀察史實,且將其思索之筆刺向歷史中那些不為人所知的「私處」。試舉兩例——關於黨爭的描寫,他一方面透視了諸如馬世英、阮大鋮等「士」這一階層的投機者,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僅僅從道德方面肯定復社文人的行為方式,而是深刻地將慾望與道德的復雜而微妙的組合給予了深度的表現。如復社內的人事斗爭並不會因為其政治方面的正義性而被忽略,而是揭開其中不為人知的隱秘。關於冒襄和董小宛的愛情,在這場愛情進展中,冒襄的性格是步步發展的,從起初並不在意董小宛,到在董小宛的堅持下,逐漸有了感情,但董小宛的出身經歷卻依然困擾著冒襄,成為他的無法擺脫的情結,通過一場不斷出現的生死考驗發展,他們終成忠貞的愛侶。 當我輕輕合上《白門柳》三部曲扉頁之時,依舊帶著某種復雜微妙的心情,摩挲著裝幀精美且帶有晚明綺糜色調的封面,我的心裡裝著小說里的情節,也裝著晚明那個黑黢黢的背影。
㈣ 《白門柳》的文學價值是什麼
《白門柳》的價值,如果說是廣東省目前惟一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而更重要的價值應該是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價值。
作為歷史小說,《白門柳》在選材上避開了當代歷史小說中通常以農民起義、帝王將相等題材為線索,書中既寫到農民起義,又寫到帝王將相,而其主要線索卻是現代文學中較少關注到的知識分子。名士與名妓的愛情生活在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小說並不是停留在簡單演繹才子佳人的愛情傳奇的層面,而是代表不同文化觀念的碰撞與融合。因此,按文藝評論家的評論,這部書在塑造一批人物形象的同時,形成了一個大的性格體系,反映出那個時代社會心理特徵。
特別是在結構上,小說的創作者開始對「心態史」敘事方式的探索,被許多評論家認為,《白門柳》闖出了歷史文學敘事的另一條道路,將當代歷史文學的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里程。《白門柳》所關注的在明末清初那樣風雲變幻的社會背景下,以黃宗羲等人為代表的早期民主主義思想的誕生。正因為對思潮的關注,書中濃墨重彩地書寫人物的心態,而故事的發展反而退居其次。作家還提出「情緒主導情節」的敘事方式,因此,將敘事的重心由「故事」改為「情緒」,並且,由人物的情緒來主導情節發展,這一點,也改變了傳統的敘事方式。
《白門柳》誕生之後,對於這部小說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課題,即使到今天,小說的結構、人物、思想等,都經常令文藝界思考。因此,雖然獲獎的小說有很多,但《白門柳》卻是一部被時間證明的小說。
《白門柳》蘊滿著「家國之思」,又處處飄逸著命定的文化詩魂,文詞醇厚,義理豐富,固然是題中之義,但是對本真生活的意義與真理的探尋,對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處的生命激情的抒發,對自由詩人世代追尋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嚮往,更體現了作者的歷史情懷與文學智慧:他追求的是既「恢宏壯麗」又「精美雅緻」的創作風貌,堆砌可以捋去,浮華可以撣掉,但明麗、典雅之氣卻始終滿溢在作品的字里行間,即使是寫軍營,寫戰場,寫霍霍刀劍聲,這種審美的基調亦一樣如在薄暮微明中推出的一片錦霞,時隱時現卻連綿不斷,發出耀眼的光彩。
㈤ 白門柳是一部什麼小說共幾部
三部
長篇歷史小說
《夕陽芳草》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寫了大明王朝覆滅的前夕,江南地區的文人組織「復社」和「閹黨」、餘孽之間的激烈斗爭,以及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與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愛情糾葛,竟同權臣暗中進行政治交易,為「閹黨」餘孽開脫,使江南的政治、社黨的爭斗、內訌更顯波詭雲譎。小說通過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即所謂「士」這一階層的性格狀態,以及上至朝中權貴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現了我國十七世紀中葉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展示了一幅奢華腐朽走向哀敗孕育新生的末世畫卷。作品無論是寫歷史人物生活情懷,還是金粉江南民情風俗,都細膩傳神、繪聲繪色、新意迭出。
《秋露危城》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以明末動盪復雜的局勢為背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潰的過程。農民軍領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禎的突然滅亡給江南造成了沖擊和極度混亂。為江南半壁河山,擁立新君,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集團與以馬士英為首的政治勢力展開較量。政權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各派斗爭驚心動魄,甚至爆發內戰危機,直至清兵一舉南下。作品通過對黃宗羲、陳貞慧、史可法、錢謙益、柳如是、董小苑等一系列著名人物的命運、性格變化的描寫,以姿采紛呈的運筆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幅場景遼闊、人物眾多的歷史長卷,其中既有政治場中嚴酷的正邪之戰、社黨內部的恩怨紛爭,又有秦淮兩岸男女在亂世中的感情糾葛,交織成一曲波瀾壯闊、悲風四起的末世輓歌,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雞鳴風雨》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緊接上一部,描寫明朝殘余勢力在弘光王朝覆滅後,退守浙東地區,繼續堅持抗清及其最終滅亡的過程。在本卷中,幾個主要人物被命運驅上了不同的道路。黃宗羲毅然參加義軍從事武裝斗爭;冒襄和董小宛成為顛沛離的難民;錢謙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則獨自留在南京,各自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最終又集結在抗清的旗幟之下。作為全書的大結局,本卷在繼續保留和發揚前兩部物色的基礎上,結構更加開闊色彩更加斑斕,情節更加繪紜。其中正義與邪惡、卑鄙與崇高、野心與情慾、征服與反抗、腐朽與新生,種種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徹底,使人沉浸於豐厚的藝術享受的同時,還可以從「士」即知識分子階層,作為文化守護者的職責和命運中,獲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㈥ 劉斯奮的《白門柳》系列是故事精彩可讀性強的小說嗎
怎麼說,我是看了《白門柳之夕陽芳草》的,但是沒看完,基本上說是看不下去了……嗯,原因是,《白》寫的是明末復社的故事,是史實性比較強的吧。故事情節~嗯,怎麼說,不很好看的。但是若你是喜歡看史實故事的話,還是不錯的一套書。
㈦ 話劇《白門柳》講的是什麼故事主人公是誰
《夕陽芳草》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寫了大明王朝覆滅的前夕,江南地區的文人組織「復社」和「閹黨」、餘孽之間的激烈斗爭,以及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與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愛情糾葛,竟同權臣暗中進行政治交易,為「閹黨」餘孽開脫,使江南的政治、社黨的爭斗、內訌更顯波詭雲譎。小說通過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即所謂「士」這一階層的性格狀態,以及上至朝中權貴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現了我國十七世紀中葉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展示了一幅奢華腐朽走向哀敗孕育新生的末世畫卷。作品無論是寫歷史人物生活情懷,還是金粉江南民情風俗,都細膩傳神、繪聲繪色、新意迭出。
《雞鳴風雨》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緊接上一部,描寫明朝殘余勢力在弘光王朝覆滅後,退守浙東地區,繼續堅持抗清及其最終滅亡的過程。在本卷中,幾個主要人物被命運驅上了不同的道路。黃宗羲毅然參加義軍從事武裝斗爭;冒襄和董小宛成為顛沛離的難民;錢謙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則獨自留在南京,各自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最終又集結在抗清的旗幟之下。作為全書的大結局,本卷在繼續保留和發揚前兩部物色的基礎上,結構更加開闊色彩更加斑斕,情節更加繪紜。其中正義與邪惡、卑鄙與崇高、野心與情慾、征服與反抗、腐朽與新生,種種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徹底,使人沉浸於豐厚的藝術享受的同時,還可以從「士」即知識分子階層,作為文化守護者的職責和命運中,獲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秋露危城》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以明末動盪復雜的局勢為背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潰的過程。農民軍領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禎的突然滅亡給江南造成了沖擊和極度混亂。為江南半壁河山,擁立新君,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集團與以馬士英為首的政治勢力展開較量。政權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各派斗爭驚心動魄,甚至爆發內戰危機,直至清兵一舉南下。作品通過對黃宗羲、陳貞慧、史可法、錢謙益、柳如是、董小苑等一系列著名人物的命運、性格變化的描寫,以姿采紛呈的運筆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幅場景遼闊、人物眾多的歷史長卷,其中既有政治場中嚴酷的正邪之戰、社黨內部的恩怨紛爭,又有秦淮兩岸男女在亂世中的感情糾葛,交織成一曲波瀾壯闊、悲風四起的末世輓歌,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
作者簡介
劉斯奮,廣東省中山市人,一九四四年生,一九六七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著有《黃節詩選》、《蘇曼殊詩箋注》、《辛棄疾詞選》、《周邦彥詞選》、《姜夔張炎詞選》、《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唐宋詩詞彩圖辭典》等,並出版《劉斯奮人物畫選》。1981年起從事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的創作。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
媒體推薦
書評
小說寫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雖然上百,這些人物在書中所佔的位置輕重各不相同,但貫串全書始終的核心人物其實只是五位——錢謙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黃宗羲。五位人物當中,錢、冒、黃分別屬於「士」這一階層里三種不同的類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則分屬「名妓」這一特殊社會群體中的兩種性格、追求各異的女性。當然,作為這群人的對立面,小說還以相當篇幅寫到權奸馬士英、阮大鋮,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疇,他們應該也屬於第一層次的重要人物。
㈧ 白門柳怎麼樣
很不錯的一本小說,曾獲茅盾文學獎
小說寫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雖然上百,這些人物在書中所佔的位置輕重各不相同,但貫串全書始終的核心人物其實只有五位——錢謙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黃宗羲。五位人物當中,錢、冒、黃分別屬於「士」這一階層里三種不同的類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則分屬「名妓」這一特殊社會群體中的兩種性格、追求各異的女性。當然,作為這群人的對立面,小說還以相當篇幅寫到權奸馬士英、阮大鋮,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疇,他們應該也屬於第一層次的重要人物。
㈨ 小說《白門柳》賞析3000字
寫論文要靠自己多努力,不能等別人嚼碎了再吃。
《白門柳》共3冊,是著名作家劉斯奮歷時16年潛心創作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並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講述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董小宛以及名士錢謙益與時代、命運奮力抗爭的故事。
小說寫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雖然上百,這些人物在書中所佔的位置輕重各不相同,但貫串全書始終的核心人物其實只有五位——錢謙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黃宗羲。五位人物當中,錢、冒、黃分別屬於「士」這一階層里三種不同的類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則分屬「名妓」這一特殊社會群體中的兩種性格、追求各異的女性。當然,作為這群人的對立面,小說還以相當篇幅寫到權奸馬士英、阮大鋮,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疇,他們應該也屬於第一層次的重要人物。
《白門柳》小說共分為三冊,分別為:《白門柳1:夕陽芳草》、《白門柳2:秋露危城》、《白門柳3:雞鳴風雨》。
《白門柳1:夕陽芳草》為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的第一部。本書描述清軍、農民起義軍虎視眈眈,內部黨爭不斷,大廈將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還在為自己的理想、慾望苦苦掙扎。作者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的歷史全景。
明崇禎十五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清軍威逼山海關。而在大後方南京,東林黨人與閹黨的斗爭還在延續,在黨爭中失利的前禮部右侍郎、東林黨前領袖錢謙益與寵妾柳如是商議,為了復官,謀劃與內閣首輔周延儒進行利益交換,答應利用其影響力說服多數復社成員在虎丘大會上做出公議,支持閹黨餘孽阮大鋮出山。同時,復社四公子之一冒襄為了將父親調離前線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因此,江南士大夫集團復社內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侯方域、陳貞慧、顧杲、梅郎中、張志烈、黃宗羲等復社成員齊聚青樓,與名妓眉娘、李十娘聚會,空議國是。國丈田宏遇四處搜羅美女,擄走陳圓圓,董小宛為了躲避他的追捕逃進錢府,被柳如是收留。黃宗羲拜訪錢謙益請他出面倒阮,錢謙益表面應承,暗中已經指使鄭元勛主持大會挺阮,最後事情敗露。冒襄訪陳圓圓不見,悔恨不已,不久後巧遇董小宛,幾經周折後與之定情。黃宗羲與方以智進京就試。馬士英打敗張獻忠後,錢謙益轉而向馬士英示好。
《白門柳2:秋露危城》為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的第二部。明朝國破君亡,面對南下的清軍,聚集白門的士人階層有的誓死堅守,有的仍熱衷於私利,一時間,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輪番登場,在金陵演出一場令人唏噓的悲喜劇。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和翔實的史實為經緯,編織成一幅層次分明、引人入勝的歷史人物畫卷。
明崇禎十七年,黃宗羲之弟中選貢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紹興拜會老師劉宗周,在他家得知清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已死,奮力阻止老師自殺殉國。留都南京群龍無首,權力斗爭混亂,擁護璐王和擁護福王的兩派爭執不休。錢謙益試圖說服呂大器、雷縯祚擁立潞王,在城內散步針對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啟。兵部尚書史可法則欲立桂王,以平息兩派之爭,他還召集部屬商議反清對策,與馬士英達成協議,誰知馬士英出爾反爾,最終擁立了福王。冒襄偕同董小宛,舉家遷往南京,路上偶遇逃難的方以智。復社還在起內訌,不同派系相互攻擊,復社所依靠的史可法卻決定去江北督師,讓馬士英留守朝中。李自成被吳三桂打敗,逃出北京。錢謙益夙願得償,赴南京就任禮部尚書。劉宗周上書痛斥朝廷腐敗,引來殺手威脅。不久,權奸馬士英和阮大鋮在爭權奪利的戰斗中又佔了上風。揚州城終於被清軍攻破,史可法以身殉國。弘光皇帝逃走,南京陷落,留都官員作鳥獸散,錢謙益欲投奔清朝,柳如是誓死不從。
《白門柳3:雞鳴風雨》為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第三部。明朝覆亡已成定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士人們也面臨犧牲名節侍奉新主子,還是放棄前途固守舊志的兩難。本書以寫實的風格,反映了明末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的慘景,作者筆下的文人、青樓女子、烈士、江湖藝人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清順治二年,龔鼎孳等明朝舊臣剃發改服,歸順清朝。黃宗羲等人則在江南繼續練兵,堅持抗清,建立了魯王政權。洪承疇被任命為江南總督,繼續南下攻城。柳如是因為反對錢謙益投靠清朝而與之鬧翻,執意留在南京,期間因為心存不平、寂寞難耐而與人暗通幽曲,在當地傳出醜聞。錢謙益終於決定辭官回家,家人抓獲柳如是的情人,向他告狀,錢謙益知曉真相後原諒了柳如是。冒襄和家人從海寧逃走,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幸虧董小宛苦心周旋,悉心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黃宗羲回鄉籌集糧草,未料到家鄉民不聊生,幸虧黃宗會急中生智,從公差手中購得糧草,黃宗羲於是率領水軍繼續戰斗。馬士英和阮大鋮為了給自己留下活路,在魯王和唐王之間穿針引線。柳麻子、沈士柱等人暗自混入南京城,與冒襄會合,試圖將外面的軍隊放入城中,結果沈士柱慷慨就義。雖然大勢難以扭轉,但倖存的江南士子還是轉入地下,繼續堅持抵抗運動。
㈩ 誰知道《白門柳》這個題目的意思啊
《白門柳》簡介
明末清初,祟禎皇帝自縊於北京煤山,晚明政權一觸即潰,被漢人蔑為「韃子」、「建虜」的滿清王朝迅速統一華夏。歷史巨變的洪流,猛烈地沖擊著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當時文化精英的文人士大夫們,面臨著瞬間生死、驚天榮辱、千年文化的傳承與毀滅、固守與求變的「絕地思考」。《白門柳》,以驚世駭俗的「錢柳姻緣」為主線,以天下毀譽的錢謙益、黃宗羲、史可法、阮大鋮等文士政客和柳如是、董小宛等秦淮名妓為主角,將當時中國文化精英們的生死悲歌,躍然復活於今人的面前。
蘊滿著「家國之思」,又處處飄逸著命定的文化詩魂,文詞醇厚,義理豐富,固然是題中之義,但是對本真生活的意義與真理的探尋,對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處的生命激情的抒發,對自由詩人世代追尋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嚮往,更體現了作者的歷史情懷與文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