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建築的故事小說
❶ 西方建築各流派的代表作品
1、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最偉大、最輝煌、影響最深遠的建築。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最集中體現在柱式上:
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壯,高度約為底徑的4~6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尖形,沒有柱礎。檐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式高度的1/4,柱距約為底徑的1.2~1.5倍。
愛奧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長,高度約為底徑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帶形。檐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式高度的1/5,柱距約為底徑的2倍。
科斯林柱式 :除了柱頭如滿盛卷草的花籃外,其他同愛奧尼柱式。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同樣也是西歐建築的開拓者,但畢竟還處在萌芽和胚胎的時期,它們的類型還少,形制很簡單,結構比較幼稚,這是因為它的藝術的完美所致。古希臘的紀念性建築在公元前8世紀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紀已成熟,公元前4世紀進入一個形制和技術更廣闊的發展時期。
由於宗教在古代社會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國家的神廟往往是這一國家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臘亦不例外。古希臘是個泛神論國家,人們把每個城邦,每個自然現象都認為受一位神靈支配著,因此希臘人祀奉各種神靈建造神廟。希臘神廟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會活動和商業活動的場所,還是儲存公共財富的地方。這樣神廟就成了希臘崇拜的聖地,圍繞聖地又建起競技場、會堂旅舍等公共建築。
希臘最早的神廟建築只是貴族居住的長方形有門廊的建築。在他們看來神廟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過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廟也不過是更高級的人的住宅。後來加入柱式,由早期的 「端柱門廊式」逐步發展到「前廊式」,即神廟前面門廊是由四根圓柱組成,以後又發展到「前後廊式」,到公元前6世紀前後廊式又演變為希臘神廟建築的標准形式——「圍柱式」,即長方形神廟四周均用柱廊環繞起來。
2、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准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台。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斗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復雜的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
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斗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復雜的拱券體繫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 二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牆體前再砌一道石牆做面層的作法。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桿和壓桿。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斗場,可容 五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3、羅曼建築
羅曼建築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馬式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
羅曼建築的典型特徵是:牆體巨大而厚實,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鍾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鍾樓。中廳大小柱有韻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聖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築的均衡感。
隨著羅曼建築的發展,中廳愈來愈高。為減少和平衡高聳的中廳上拱腳的橫椎力,並使拱頂適應於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後來創造出了哥特式建築。羅曼建築作為一種過渡形式,它的貢獻不僅在於把沉重的結構與垂直上升的動勢結合起來,而且在於它在建築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組織到建築的完整構圖之中。
羅曼建築的著名實例有:義大利比薩主教堂建築群、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等。
4、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飛扶壁由側廳外面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拱腳的側推力。為了增加穩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於採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5、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 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認為,哥特式建築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而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建築是非基督教的。他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築,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觀著和諧與理性,並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這些正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
但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師絕不是食古不化的人。雖然有人(如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在著作中為古典柱式制定出嚴格的規范 。不過當時的建築師,包括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本人在內並沒有受規范的束縛。
他們一方面採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膽創新,甚至將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們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運用到建築創作實踐中去。
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類型、建築形制、建築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築師在創作中既體現統一的時代風格,又十分重視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總之,文藝復興建築,特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大發展和大提高的時期。
一般認為,十五世紀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建成,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關於文藝復興建築何時結束的問題,建築史界尚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學者認為一直到 十八世紀末,有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屬於文藝復興建築時期。另一種看法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到十七世紀初就結束了,此後轉為巴洛克建築風格。
義大利以外地區的文藝復興建築的形成和延續呈現著復雜、曲折和參差不一的狀況。建築史學界對其它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的性質和延續時間並無一致的見解。盡管如此,建築史學界仍然公認 ,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建築,對以後幾百年的歐洲及其他許多地區的建築風格都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
6、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建築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7、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這種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8、浪漫主義建築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
十八世紀60年代至十九世紀30年代 ,是浪漫主義建築發展的第一階段,又稱先浪漫主義。出現了中世紀城堡式的府邸,甚至東方式的建築小品。十九世紀30~7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的第二階段,它已發展成為一種建築創作潮流。由於追求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又稱為哥特復興建築。
9、古典復興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採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
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和記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當時的考古學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古希臘、羅馬建築藝術珍品大量出土,為這種思想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採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等影響不大。
法國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復興建築活動的中心。法國大革命前已在巴黎興建萬神廟這樣的古典建築,拿破崙時代在巴黎興建了許多紀念性建築,其中雄師凱旋門、馬德蘭教堂等都是古羅馬建築式樣的翻版。
英國以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為主,典型實例為愛丁堡中學、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等,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申克爾設計的柏林宮廷劇院和阿爾塔斯博物館也都是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的;勃蘭登堡門以雅典衛城的山門為藍本。
美國獨立以前,建築造型多採用歐洲式樣,稱為「殖民時期風格」。獨立以後,美國資產階級在擺脫殖民統治的同時,力圖擺脫建築上的「殖民時期風格」,藉助於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來表現民主、自由、光榮和獨立,因而古典復興建築在美國盛極一時。
美國國會大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萬神廟,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希臘建築形式在美國的紀念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也比較流行,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即為一例。
10、折衷主義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豐富多樣的建築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在十九世紀,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事業的發達,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都有助於人們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遺產。於是出現了希臘、羅馬、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建築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
折衷主義建築在十九世紀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是當時傳播折衷主義藝術和建築的中心 。而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則以美國最為突出。總的來說,折衷主義建築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沒有按照當時不斷出現的新建築材料和新建築技術去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建築形式。
折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劇院,這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義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築風格,並摻進了繁瑣的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築有很大影響;
11、功能主義建築
功能主義建築是認為建築的形式應該服從它的功能的建築流派。自古以來許多建築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歐美有些建築師為了反對學院派追求形式、不講功能的設計思想,探求新建築的道路,又把建築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強調起來。
隨著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發展,功能主義思潮在20世紀20~30年代風行一時。本來講求建築的功能是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重要觀點之一,但是後來有人把它當作絕對信條,被稱為「功能主義者」。他們認為不僅建築形式必須反映功能,表現功能,建築平面布局和空間組合必須以功能為依據,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構件也應該分別表現出來。
二十世紀20~30年代出現了另一種功能主義者,主要是一些營造商和工程師。他們認為經濟「實惠」的建築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築,就會自動產生美的形式。這些極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築自身的藝術規律,只會給功能主義本身造成混亂。
二十世紀50年代以後,功能主義逐漸銷聲匿跡,就連強調建築功能的勒"柯布西耶也同功能主義者分道揚鎬了。但無庸置疑,功能主義產生之初對推進現代建築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12、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產生於 十九世紀後期,成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從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70年代以來,有的文獻在提到現代主義建築時,還冠以「20年代」或「正統」字樣。
1919年,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擔任包豪斯校長。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為歐洲最激進的藝術和建築中心之一,推動了建築革新運動。德國建築師密斯"范德羅也在20年代初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闡述新觀點,用示意圖展示未來建築的風貌。
20年代中期,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人設計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風格的建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宿舍和他的日內瓦國際聯盟大廈設計方案、密斯"范德羅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等。在這三位建築師的影響下,在20年代後期,歐洲—些年輕的建築師 ,如芬蘭建築師阿爾托也設計出一些優秀的新型建築。
與學院派建築師不同,格羅皮烏斯等人對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當關心,有的人還對此作了科學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羅主持下,在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了住宅展覽會,對於住宅建築研究工作和新建築風格的形成都產生很大影響。1928年,來自12個國家的42名革新派建築師代表在瑞士集會,成立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現代主義建築」一名也四處傳播。
從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人的言論和實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提倡的「現代主義建築」是要強調建築要隨時代而發展,現代建築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築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築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築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主張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築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築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築美學,創造建築新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築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築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築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型;在建築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對這些建築觀點,有人稱為「功能主義」,有人稱為「理性主義」,不過更多的人則稱為「現代主義」。
在20世紀20~30年代,持有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建築師設計出來的建築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徵,如平屋頂,不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牆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這樣的建築形象一時間在許多國家出現,於是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名稱叫「國際式」建築,當然,這樣的稱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在20世紀30年代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由於德國法西斯政權敵視新的建築觀點,格羅皮烏斯和密斯"范德羅先後被迫遷居美國;包豪斯學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思想卻對世界各國的建築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築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築、圖書館建築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築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築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 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築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13、後現代主義建築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里在《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 ,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
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里,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評現代主義建築師熱衷於革新而忘了自己應是「保持傳統的專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傳統部件和適當引進新的部件組成獨特的總體」,「通過非傳統的方法組合傳統部件」。他主張汲取民間建築的手法,特別贊賞美國商業街道上自發形成的建築環境。文丘里概括說:「對藝術家來說,創新可能就意味著從舊的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實際上,這就是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本創作方法。
西方建築雜志在二十世紀70年代大肆宣傳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作品,但實際直到80年代中期,堪稱有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無論在西歐還是在美國仍然為數寥寥。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美國電話電報大樓、美國費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建成的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與舊館相連,牆面的顏色、圖案與原有建築有所呼應。在一處轉角上,孤立地安置著一根木製的 、變了形的愛奧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個綽號叫「米老鼠愛奧尼」。這一處理體現著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個片段、一種裝飾、一個象徵,也是「通過非傳統的方式組合傳統部件」的例子。
美國電話電報大樓是1984年落成的,建築師為約翰遜,該建築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繁華的麥迪遜大道。約翰遜把這座高層大樓的外表做成石頭建築的模樣。樓的底部有高大的貼石柱廊;正中一個圓拱門高33米;樓的頂部做成有圓形凹口的山牆 ,有人形容這個屋頂從遠處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鍾。約翰遜解釋他是有意繼承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紐約老式摩天樓的樣式。
美國建築師史密斯被認為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師中的佼佼者。他設計的塔斯坎和勞倫仙住宅包括兩幢小住宅,一幢採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採用古典形式,即在門面上不對稱地貼附三根橘黃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雙年藝術節建築展覽會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世界性展覽。展覽會設在義大利威尼斯一座 十六世紀遺留下來的兵工廠內,從世界各國邀請20位建築師各自設計一座臨時性的建築門面,在廠房內形成一條70米長的街道。展覽會的主題是「歷史的呈現」。
被邀請的建築師有美國的文丘里、巳穆爾,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磯崎新,義大利的波爾托蓋西,西班牙的博菲爾等。這些後現代派或准後現代派的建築師,將歷史上的建築形式的片斷,各自按非傳統的方式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們對後現代主義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對現代主義建築的看法相關。部分人認為現代主義只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的影響,忽視和切斷新建築和傳統建築的聯系,因而不能滿足一般群眾對建築的要求。他們特別指責與現代主義相聯系的國際式建築同各民族、各地區的原有建築文化不能協調,破壞了原有的建築環境。
此外,經過70年代的能源危機,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比傳統建築經濟實惠,需要改變對傳統建築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反映產業革命和工業化時期的要求,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越過那個時期,因而現代主義不再適合新的情況了。持上述觀點的人寄希望於後現代主義。
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士則認為現代主義建築會隨時代發展,不應否定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他們認為 :現代主義把建築設計和建築藝術創作同社會物質生產條件結合起來是正確的,主張建築師關心社會問題也是應該的。相反,後現代主義者所關心的主要是裝飾、象徵、隱喻傳統、歷史,而忽視許多實際問題。
在形式問題上,後現代主義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義和手法主義,是表面的東西。因此,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認為:現代主義是一次全面的建築思想革命,而後現代主義不過是建築中的一種流行款式,不可能長久 ,兩者的社會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也有的人認為後現代主義者指出現代主義的缺點是有道理的,但開出的葯方並不可取 。認為後現代主義者迄今拿出的實際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還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者並沒有提出什麼嚴肅認真的理論,但他們在建築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規,他們的作品有啟發性。
❷ 請推薦現代西方小說
首推卡爾維諾。王小波雖然說師承翻譯家,實際上受卡爾維諾影響很大,你看了卡爾維諾就會發現很多他們很多的共同點
❸ 找本小說,好多年了忘記叫什麼名字了。主角穿越到一個西方故事背景的異世界,穿過來是小孩子
主角穿越到故事背景是西方的一個異世界,他媽媽難產死了,他爹為了保護王子在戰役中也死了,然後國王封賞他爹陞官好像到伯爵,因為主角年紀太小,所以把封地交給了主角的外公打理,成年之後再拿回來,當時他只有一個伯爵府和一個老僕人,其他的僕人都走了。他外公在宮廷里綽號老狐狸,主角年齡小,為了不被殺而裝傻,成年那天去面見國王拿回封地,在宮廷上把他外公氣的吐血。在去封地的路上遇到他外公派來的刺客,跌落懸崖,跟懸崖底部的惡魔簽訂了契約,能用魔法(故事背景是整個世界被神拋棄了,以前魔法很發達,神跑了之後就沒有人能使用魔法了)還能用斗氣(他現在是整個世界上唯一能魔武雙修的人了)當時陪他一起的還有一個小女孩,忘記怎麼一起的了,我記得這個小女孩是個不被大家接受的職業,後面為了這個女孩大鬧這個小女孩職業的一個總部吧(也記不太清了)後面因為什麼事情國王又給了他新的封地,原來的封地收回了還是怎麼著,在新的封地弄了一個運河還是什麼,還跟異族人交易,賺了很多錢,後面還有戰爭什麼的,好像因為什麼事情建造了一個諾亞方舟,後面的劇情記不清了
❹ 西方現代派有哪些小說
17世紀的最後10多年,是法國文學古典主義的衰落時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極而衰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比較突出的文學作品有:拉布呂耶爾的《品格論》,表面上是道德說教,實質上是社會批評;費訥隆的小說《忒勒馬科斯歷險記》,用希臘神話為題材,批評路易十四的朝政。這種對現實不滿和批評的傾向,預示著18世紀啟蒙運動即將來臨。以童話作家貝洛為首的反對古典主義厚古薄今的言論,引起當時幾個古典主義名作家的激烈反擊,形成文學史上有名的「古今之爭」,表明當時年輕一代作家的進步傾向,和古典主義保守勢力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紀 法國文學史稱18世紀為「光明世紀」,意思就是啟蒙運動的世紀。「啟蒙運動」一詞見於某些歐洲語言,然而不見於法語。法國的文獻典籍中一貫用「光明世紀」,而不用「啟蒙運動」。法語中「光明」一詞亦可訓為「智慧」、「知識」,而此處所謂「光明」是指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國的「光明世紀」與英國的「啟蒙運動」,涵義是相同的。啟蒙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革命在意識形態戰線上的前哨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於1789年,可是這場斗爭的思想准備早在18世紀初期已經開始。1721年出現的《波斯人信札》,是啟蒙運動文學的先聲,它的作者孟德斯鳩的啟蒙運動思想更系統、更集中地表達在他的專著《論法的精神》(嚴復譯為《法意》)中。
啟蒙運動是思想運動。啟蒙運動的文學家多數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現。對於他們來說,文學作品只是表達思想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視的。狄德羅、伏爾泰等人的小說都是「哲理小說」,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見稱,而且在藝術形式方面也別具一格。盧梭的《愛彌兒》被稱為教育小說,也是廣義的哲理小說。
18世紀雖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紀的悲劇,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學史家稱為「假古典主義」,缺乏獨創性。伏爾泰本人也寫過一些傳統形式的悲劇,在他全部作品中不佔重要地位。 代表18世紀法國文學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啟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羅的小說《拉摩的侄兒》(1823)、《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爾泰的《哲理小說集》(1748~1759),以及諷刺當時社會上的不合理現象為主要題材並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某些小說和戲劇作品,例如勒薩日的小說《跛足魔鬼》(1707)、《吉爾•布拉斯》(1715~1735)和劇本《杜卡萊先生》(1709)。狄德羅的劇本《私生子》(1757)也屬於這一類。18世紀引起廣泛注意的劇本是博馬舍的三部曲的前兩部《塞維勒的理發師》(1775)和《費加羅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親》(1792)沒有引起人們注意。
受讀者歡迎的還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說《曼儂•萊斯戈》。這部描寫愛情的小說,也是法國18世紀的一部名著。
啟蒙運動作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人文學創作的主導思想,在於揭露和諷刺世俗人情,針砭時弊。他們的文筆簡練明晰,深入淺出,饒有風趣。盧梭的藝術特點在著重抒寫個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愛洛綺絲》(1761)和《懺悔錄》,都是一代名著,這些作品被認為是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文學的先兆。
從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網路全書派與文學有密切的關系。18世紀法國的網路全書是知識寶庫,也是宣傳啟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網路全書派宣傳唯物主義和重觀察、重實驗的科學精神,反對封建王權和教會神權等一切權威與偶像;提倡自由思想與民主精神;重視發展工業生產。文學家狄德羅、伏爾泰、盧梭等都曾經為網路全書撰寫條目。
十九世紀 由於1789年革命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人民大眾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學作品的讀者大大增加。文學已經不只是朝廷權貴、豪門巨富少數人玩賞的奢侈品,而成為愈來愈廣泛的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於是作家日益眾多,作品也日益豐富。在法國,文學的社會化、普及化,是在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條件下開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說《阿達拉》問世,震動了法國文學界,標志著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始。小說以異域風光作為背景,寫一對宗教信仰不同的異族青年的愛情悲劇。早在18世紀末,貝爾納丹•德•聖皮埃爾發表小說《保爾和薇吉妮》(1787),也是以海外風光為背景,描寫一對少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曾經引起文學界和讀者的熱烈歡迎。從聖皮埃爾到夏多布里昂,法國浪漫主義已從孕育達到成熟的階段。
1802年,夏多布里昂發表中篇小說《勒內》以多愁善感的抒情格調,塑造了所謂「浪漫主義的憂郁」的典型人物形象。大致與此同時,斯塔爾夫人也接連發表她的文學論述《論文學與社會建制的關系》(1800)、《論德國》(1810)和小說《黛爾菲娜》(1802)、《高麗娜》(1807)等。《論德國》著重介紹德國的浪漫主義文學。上述兩作家都是浪漫主義的倡導者。夏多布里昂的散文富於抒情詩的節奏,對浪漫主義詩歌有很大的影響。
早期浪漫主義是指1830年以前的浪漫主義文學,當時最吸引讀者的是抒情詩。拉馬丁在1820年發表的《沉思集》,也曾經風靡一時。1823年這位詩人發表《新沉思集》,1830年發表《詩與宗教的和諧集》,都是風靡一時的作品。此外,還有雨果早年的詩集《頌詩與長歌》(1826)、《東方吟》(1829),維尼的《古今詩稿》(1826)、《命運集》(1864)等,也是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收獲。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一件大事。這部劇本並未演出,重要的是它的序言。作者從美學觀點論述了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例如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等等。1830年以後,浪漫主義有新的發展,人們稱之為後期浪漫主義。後期浪漫主義的主導思想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代表作品有雨果的詩集《懲罰集》(1853)、《觀照集》(1852)和《凶年集》(1872)以及小說《悲慘世界》(1862),喬治•桑的作品有烏托邦社會主義傾向的小說《康素埃洛》(1842~1843),歐仁•蘇的小說《巴黎之神秘》(舊譯《巴黎的秘密》)等。這些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上的種種矛盾。
浪漫主義是19世紀法國文學重要流派,後來產生的自然主義、象徵主義等都導源於浪漫主義。但是19世紀法國文學傑出的成就卻是現實主義。從時間上說,現實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和後期浪漫主義幾乎是齊頭並進的。巴爾扎克總稱《人間喜劇》的一系列小說,陸續發表於1830至1848年之間,和後期浪漫主義的許多重要作品同時出現。後期浪漫主義之所以有積極的傾向,原因之一在於它本身開始產生了現實主義因素。 巴爾扎克紀念像 法國洛羅•吉羅東出版社提供
巴爾扎克以外,現實主義代表作家還有《紅與黑》(1830)的作者斯丹達爾和《包法利夫人》(1857)的作者福樓拜。人們也常常把梅里美列為現實主義作家,雖然他的小說在思想內容方面並不具體結合社會生活的客觀實際。
巴爾扎克能透過社會現象,暴露人與人之間的深刻關系,也就是金錢的關系。因此《人間喜劇》抓住了資本主義社會最本質的問題。
浪漫主義在戲劇方面的成就主要有雨果的正劇《愛爾那尼》(1830)、《呂伊•布拉斯》(1838),維尼的《夏特東》(1835),繆塞的別具一格的喜劇,以及大仲馬的歷史劇等。
福樓拜曾經指出,藝術所追求的只應當是美學上的完滿的表現,也就是「美」,藝術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慮於不顧。這種觀點導致以追求形式完美為唯一目標的理論,也就是所謂「為藝術而藝術」的理論。曾經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熱烈擁護者的詩人戈蒂耶,1835年發表了小說《模斑小姐》,他在序言中提出了為藝術而藝術的一套理論。戈蒂耶的詩集《琺琅與玉雕》就是這套理論的實踐。從此開始詩歌單純地追求形式完美的趨向,形成稱為「帕爾納斯」(或譯為高蹈派)的詩派。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古代詩篇》(1852)和《蠻族詩集》(1862) 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 《錦幡集》(1893)的作者埃雷迪亞, 以及 《在公主的花園里》(1893)的作者薩曼等,他們都是脫離實際,寄身於象牙之塔的詩人。 與帕爾納斯派詩歌幾乎同時,在小說領域內形成了自然主義的潮流。文學史上往往把龔古爾兄弟和阿爾豐斯•都德等都列為自然主義小說家,其實他們的創作並不符合自然主義的理論。最主要的自然主義作家是左拉。他的代表作是總名為《魯貢瑪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會史》(1871~1893)的20多部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有《小酒店》(1877)、《萌芽》(1885)等,中國已有譯本。左拉在1866年發表的《小說的定義》中宣稱:「科學進入我們這些小說家的領域,現在我們是在分析人們的個人活動和社會活動。」這里所謂「科學」是指生物學、醫學和遺傳學等。自然主義不但分析作為生物現象和生理現象的個別的人,也要分析作為社會一分子的人,但是他們認為決定人的思想和行動的因素主要是遺傳,也就是生物學與生理學的觀點。
莫泊桑在法國的文學史上有時被列入現實主義作家行列,有時又被稱為自然主義小說家。從他在10年間完成300篇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的實踐考察,他的主要傾向是現實主義而不是自然主義。
19世紀法國文學最後一個流派是象徵主義詩歌。這種新傾向與帕爾納斯派有密切關系。象徵派的先驅、詩集《惡之華》(1857)的作者波德萊爾,把他的詩集獻給帕爾納斯派詩人戈蒂耶。象徵派詩人主要是馬拉梅、魏爾蘭和蘭波。象徵派和帕爾納斯派相同之點在於追求形式的完美,兩者的區別在於象徵派詩人較多地抒寫個人的感覺與情緒,追求音樂的美感;而帕爾納斯派則相反,強調描寫客觀現象,追求造型美,詩人自己毫不透露個人情懷。象徵派在法國詩歌上的影響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期,它是現代派詩歌的第一階段。
19世紀是法國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在這個世紀中,法國發生幾次重大政治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工人起義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文學作品中反映這種斗爭影響的作家和詩人,在復辟王朝時期有著名平民歌手貝朗瑞,巴黎公社時期有《國際歌》的作者鮑狄埃、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絲•米歇爾、詩人克萊芒、小說家瓦萊斯等。
二十世紀 20世紀是帝國主義戰爭頻繁和社會主義革命高漲的時代,這種形勢反映在法國文學上,表現為作家輩出,流派紛呈,但是缺少強大的主流。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戲劇、新小說等,都曾經風靡一時,而轉眼間已成明日黃花。
象徵主義
Le Symbolisme
在法國文學史上,象徵主義一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
是指象徵主義流派,二是指象徵主義文學思潮和它的廣
泛深遠的影響。
象徵主義流派出現於1886年。先是詩人勒內·吉爾
發表了一部《言詞研究》,詩人馬拉梅為它寫了前言。
這部論著試圖系統地肯定自從波德萊爾以來在詩歌藝術
上陸續出現的新傾向和新成就。稍後,巴黎有一個原籍
希臘的年輕詩人,筆名讓·莫雷亞斯,在《費加羅》報
上發表了一篇文學宣言,主張用「象徵主義者」這個稱
號來稱呼當時的前衛詩人。這篇宣言獲得廣泛熱烈的響
應,文學史上認為這一事件標志著象徵主義流派的產生。
象徵主義作為新的創作方法和文學思潮,早在浪漫
主義盛行的時期已經萌芽。浪漫主義詩人奈瓦爾力求以
新的表達方式反映不可捉摸的內心活動,這種努力後來
給象徵派詩人以一定的影響。浪漫主義詩人維尼的《牧
人之家》,拉馬丁的《葡萄架下的住室》,都在一定程度
上運用了後來為象徵派詩人所喜愛的藝術手法:暗示多
於解釋,含蓄多於暢盡的發揮。象徵主義這個名稱出現
以前,實際上已經有象徵主義的藝術傾向。《惡之華》
的作者波德萊爾在這方面又大大推進了一步。因此,法
國文學史上稱波德萊爾為象徵主義的先驅。象徵主義的
另一先驅是《瑪爾佗蘿之歌》的作者洛特雷亞蒙。至於
馬拉梅、蘭波和魏爾蘭,他們都是象徵主義詩歌的大師,
雖然在他們發表作品的時期,象徵主義這個名稱尚未通
用。莫雷亞斯發表宣言時,馬拉梅和魏爾蘭的主要作品
都早已問世;蘭波擱筆已經11年之久。莫雷亞斯並不是
象徵主義的倡導人,他不過是象徵派的命名者而已。
反對片面地注重描寫造型美的帕爾納斯派,並開辟
新的藝術道路來代替帕爾納斯派,這就是象徵主義之所
以應運而生的歷史條件。和帕爾納斯派不同,象徵主義
重新回到以抒寫個人感情為重點的老路上。可是它抒寫
個人情懷和浪漫主義的抒情是大異其趣的。它抒寫的不
是日常生活中的浮淺的喜怒哀樂,而是不可捉摸的內心
隱秘;或者如馬拉梅所說,表現隱藏在普通事物背後的
「唯一的真理」。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象徵主義對於詩
的語言進行了很大的改造。對於日常用的字和詞加以特
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組合,使之發生新的含義。象
征主義不滿足於描繪事物的明確的線條和固定的輪廓,
它的詩人所追求的藝術效果,並不是要使讀者理解詩人
究竟要說什麼,而是要使讀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
使讀者體會到此中有深意。象徵主義不追求單純的明朗,
也不故意追求晦澀;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
撲朔迷離。象徵主義詩歌十分強調音樂的效果,可是詩
句的音樂性不是單純通過機械的協韻表現出來,而在於
詩句內在的節奏和旋律。散文詩的音樂感並不亞於格律
詩,有時反而勝過格律詩,因此許多象徵派詩人的散文
詩都寫得有特色。
1886至1891年左右是法國象徵主義詩歌比較昌盛的
時期。這一時期出版的重要作品有馬拉梅的《詩與散文》
(1893)、拉弗格的遺著《善意之花》(1890)以及昂利·
德·雷尼耶的《插曲》(1888)等。到1891年,象徵派
「文學宣言」的作者莫雷亞斯首先宣布脫離象徵派,而
提倡一種所謂「羅曼派」的文學,其目的在於恢復希臘
羅馬古代文學的傳統。接著,許多象徵派詩人也紛紛向
自己選擇的方向發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徵主義藝術標
准。象徵主義作為一個流派,從1891年起已經解體。但
是,象徵主義作為文學思潮和藝術風格,影響卻非常深
遠。20世紀法國的重要詩人瓦萊里、克洛代爾、亞默甚
至聖瓊·佩斯等,都被評論家列為後期象徵主義者。比
利時的象徵主義詩人有著名的維爾哈倫和梅特林克,後
者主要寫作象徵主義詩劇。
象徵主義的影響既不限於法國,也不限於西方世界,
在中國「五四」以後的新詩壇上,也曾出現戴望舒、李
金發等受過相當濃厚的象徵主義詩歌氣息熏陶的詩人。
參考書目
Marcel Raymond,De Baudelaire au Surr□alisme,
Paris,1933.
Guy Michaud,Le Messa□e Po□tique Symbolisme,
Paris, 1947.
超現實主義
Le Surr□alisme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法國興起的在文藝及其他文化
領域里對資本主義傳統文化思想的反叛運動,其影響波
及歐美其他國家。它的內容不僅限於文學,也涉及繪畫、
音樂等藝術領域。它提出了創作源泉、創作方法、創作
目的等問題,以及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存
條件等社會問題。超現實主義者自稱他們進行的是一場
「精神革命」。
運動是由一群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青年發
起的,他們目睹戰爭的荒謬與破壞,對以理性為核心的
傳統的理想、文化、道德產生懷疑。舊的信念失去了魅
力,需要有一種新的理想來代替。超現實主義就是他們
在探索道路上的嘗試。
青年詩人、醫生勃勒東,戰爭期間曾在精神病院服
役,接觸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論,後來又受到與傳
統決裂的同時代詩人阿波利奈爾的影響,便設想將對潛
意識的探索運用到詩歌藝術中去。他在1919年與阿拉貢、
蘇波等組成小組,創辦《文學》雜志,並與查拉的達達
運動匯合。他們在「盡力表現違反常理的原則」指導下
活動。勃勒東與蘇波合作,以「自動寫作法」創作了詩
集《磁場》(1920);代斯諾斯在似睡非睡的狀態中吟誦
了詩句;厄內斯特用粘貼方法組成畫幅。他們經常在咖
啡館交換各自在探索潛意識活動中的經驗,進行集體創
作,開展對資本主義文明代表人物巴雷斯的審判等。由
於勃勒東的小組與達達運動缺乏明確的統一的目標,終
於導致分裂。1924年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
成立超現實主義小組,發行刊物《超現實主義革命》,與
達達運動者分道揚鑣,從此超現實主義運動進入高潮。
超現實主義作家勃勒東(左)、艾呂雅(中)和勒內·夏
《超現實主義宣言》否定了現實主義與傳統的小說,
明確提出了超現實主義的定義。它指出超現實主義敵視
一切道德傳統,認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說之所
以成為文學的寵兒,是因為它適應了讀者要求合乎邏輯
地反映生活的追求。超現實主義正是要打破這一切,追
求「純精神的自動反應,力圖通過這種反應,以口頭的、
書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達思維的實際功能。它不受理
智的任何監督,不考慮任何美學上或道德方面的後果,將
這思維記錄下來」。為了達到純精神的自動反應,他們
強調潛意識,強調夢幻,提倡寫「事物的巧合」。他們
認為清醒的、理智的、符合邏輯的思維活動是已經受到
資本主義文明毒化了的精神,不是純粹的精神。只有潛
意識、睡眠狀態或偶合情況下的思維活動才是還未受到
外界干擾的純精神。他們提出詩人要聽從潛意識的召喚,
要寫夢境,寫事物的巧合,並提出適應這種要求的創作
方法——自動寫作法。超現實主義者根據《超現實主義
宣言》的精神生活和創作。他們在咖啡館、電影院等公
共場所尋找、搜集人的思維的原始狀態,並在此基礎上
進行創作。1928年勃勒東的小說《娜佳》,集中體現了
超現實主義者這一階段的活動以及作者對「事物的巧合」
的運用。
隨著運動的進展,出現了一個新問題:「精神解放
可以單獨進行,還是必須首先消滅資產階級物質生活條
件?」 圍繞著這個問題的爭論, 運動內部開始分裂。
《超現實主義革命》主編皮埃爾·納維爾主張首先要投
身革命,運動要為革命服務。勃勒東則認為運動本身包
含革命,運動要保持絕對自由,不接受任何外界、包括
來自馬克思主義的監督。於是運動產生分化,1928年納
維爾離開了超現實主義運動。1930年勃勒東又發表《超
現實主義第二宣言》,重申了運動的原則:反抗的絕對
性、不順從的徹底性和對規章制度的破壞性。此後運動
進入新階段。
30年代國際形勢急劇發展,隨著法西斯力量的抬頭,
階級斗爭日益尖銳。形勢迫使超現實主義者在斗爭面前
作出抉擇,原有的裂痕擴大了。阿拉貢、艾呂雅先後離
開超現實主義參加了法國共產黨,佩雷去西班牙參加戰
斗,克勒韋爾自殺。運動開創時期的骨幹相繼離去,幾
乎只剩下勃勒東一人還在堅持運動的宗旨。運動處於低
潮,但它並沒有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勃勒東在美國
和馬塞爾·杜尚一起開展超現實主義的宣傳活動。1946
年他回到法國後,繼續創辦雜志,多次舉辦國際超現實
主義作品展覽,發表廣播講話,進行創作。超現實主義
後期活動雖然沒有20年代那樣的聲勢,但影響波及歐洲
其他國家和北美、中美、南美地區,吸引了一批青年作
家和畫家,參加超現實主義國際展覽的達14國之多。
超現實主義為現代派文學開創了道路。超現實主義
作為一個文學流派,實際存在的時間並不很長,但作為
一種文藝思潮,作為一種美學觀點,其影響卻十分深遠
❺ 外國建築傳說英語小故事帶翻譯
幾個世紀以來,鍾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遊客、藝術家和學者,使得比薩斜塔世界聞名。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的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薩斜塔的垂直剖面圖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
For centuries, the tilt question has always attracted curious tourists, artists and scholars,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s famous in the world.
Why Leaning Tower of Pisa will tilt, experts have been arguing. Especially in Fourteenth Century, people in the two arguments in the wandering, Leaning Tower of Pisa i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unpredictable and avoid the ground subsidence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the results, or intended for architects. Enter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h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ncreasingly accurate measurements, using a variety of advanced equipment for the foundation of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to the historical and archival research, some truth graally emerges: Leaning Tower of Pisa in the initial design should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building,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initial stage begins to deviate from correct position. Leaning Tower of Pisa tilt reason, is because of its specificity of the foundation soil below caused. Leaning Tower of Pisa has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kinds of soft silt sediment and the clay is very soft and white form, and in about one meter deep is the local aquifers. This conclusion i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ingredients were observed. The latest excavations indicate, the ancient clock tower built on the edge of the coast, so the soil when construction was and sinking sand. Leaning Tower of Pisa vertical profile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written records, Leaning Tower of Pisa in the centuries since the inclination is slow, and it foundation beneath the soil actually reached some degree of bal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ird layer at the end of Clock Tower North, tilted at about 1/4 °, at a second stage for correcting excessive, 1278 seventh complete when it tilts to the south of about 0.6 degrees, the bell housing built in 1360 increased to 1.6°. In 1817, two British scholar Cresy and Taylor with a plumb line measurement of tilt, then the result is 5 °. In 1550 Giorgio Vasari and Cresy Taylor 1817 survey and survey between 267 years apart, tilt increased by only 5 cm. So people also not on the Leaning Tower of special repair. However, a 1838 Leaning Tower of Pisa engineering led to sudden acceleration tilt, people have to take emergency safeguard measures. Architects 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 in the original sealed tower foundation g around, in order to study the foundation form, revealing the cylindrical base and foundation level and assumed the same. This behavior makes the tower to lose the original balance, foundation cracks, the most serious is the influx of ground water phenomenon. This project after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ilt aggravates 20 cm, and 267 years before tilt sum but 5 cm. In 1838, after the end of the project, Leaning Tower of Pisa's acceleration tilt and lasted a few years, then tends to be stable, to rece annual tilt of approximately 1 mm.
❻ 關於西方建築文化的書籍
西方建築的7種圖譜(後現代建築文化讀本)
作者:尹國均 編著
出版社: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圖解西方近代現代建築史
出 版 社: 中國電力出版社
圖解西方古代建築史
作 者: 王其鈞,郭宏峰 著
出 版 社: 中國電力出版社
圖解西方當代建築史
作 者: 王國光,朱雪梅 著
出 版 社: 中國電力出版社
西方建築史
作 者: (英)沃特金 著,傅景川 等譯
出 版 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西方建築的意義
作 者 [挪]克里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
出 版 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當代西方建築美學》
作 者 萬書元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❼ 推薦幾本西方背景或西方魔幻小說
一個看魔幻小說的牛人推薦的,給你轉過來,你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看了四五年網路小說拉,我來推薦幾本不錯的,保證全部是全本!
我看了覺得喜歡的就打個★
重生之絕色風流★(YY較高,種馬,古代武俠江湖。帶搞笑惡搞,主角先當採花賊,後爭霸天下)
狂神★
(YY較高,西方魔幻世界,主角慢慢成長型)
紈絝子弟★★
(超級YY,種馬,古代武俠玄幻,出來就無敵,身世顯赫)
極道修行錄★
(YY較高,修真者跑魔法世界,出來差不多無敵了)
升龍道★
(YY較高,現代仙俠+魔幻,主角修真者被趕出中國,在歐洲發展的故事,有血族和狼人黑暗法師與教廷恩怨)
不死傳說
(血族帝王與僵屍帝王雙重身份再修真,升龍道的跟風之作,也有血族狼人法師教廷)
網游之亡命天涯★
(YY較高,這本挺搞笑的,不錯,主角很厲害,第一殺人狂,所以被通緝)
夢回九九★
(YY較高,現代都市商業,白手起家創業,發展游戲事業)
強盜傳奇
(YY較高,主角修真後到處搶劫)
我就是流氓★
(很YY,寫現代黑社會的,血腥暴力,主角非常牛B)
流氓之風雲再起
(同上,我就是流氓的續集)
聖門風雲
(主角修真成神後又轉世,武俠型,老書,幻劍有VIP,但不解禁)
網游之眾生
(這本不錯,網游的,YY一般)
混沌傲世決
(玄幻修真仙俠,YY一般,種馬)
yy之王
(現代都市商業,YY一般,主角前期很弱,老婆只有一個,有愧YY之王這幾個字)
網游之血族傳說
(YY一般,網游,主角是吸血鬼)
創神天下
(YY一般,玄幻,種馬,主角前期較弱)
璀璨星辰
(YY一般,西方魔幻戰爭,主角是創始神轉世,但很弱,寫的是魔法世界,主要描寫戰爭的)
仙魔霸業★
(YY較高,修真者跑魔法世界搞宗教,稱霸,當教主。最後飛升仙界照樣搞稱霸)
重現修真路
(YY一般,現代仙俠,地球被封印無法修真了,主角重現修真路)
慾望中的城市
(YY一般,現代都市+商業,主要言情,無玄幻武功之類的)
修神傳
(YY較高,古代+現代仙俠,主角先在古代宋遼時期,幫助蒙古帝國西征歐洲,成為英雄,後睡了一覺到了現代)
現代財神傳奇
(YY較高,現代都市商業)
傲龍傳說★
(非常YY,現代網游+玄幻,主角一進游戲就把日本的幾個主神全壓死了,接著開始了無敵之旅)
平淡人生★
(很YY,現代都市玄幻。主角一出來就身份極高,又是將軍又是科學院專家,科技所所長什麼的。可以指揮各大軍區,女主角就兩個,還追的非常辛苦)
網游之傳奇再現
(YY一般。著名游戲傳奇的同人小說)
我來到了聖魔大陸
(我是大法師跟風作品,比大法師還YY,種馬是肯定的了)
風雨神州之縱橫天下
(YY一般,文筆有點羅嗦,現代玄幻修真)
網游之英俊的死靈法師★
(比較YY,主角一開始是小偷,偷了好多東西,後被封號,再建亡靈法師,靠著偷來的東西,開始了YY之旅)
縱橫商界之九五至尊★★
(強烈推薦,現代都市商業,主角慢慢發展起來的,比較YY)
大劍師傳奇
(玄幻,YY+種馬+H,黃易大師的。)
迷失大陸
(老作品,不YY,魔法世界探險,結局是悲劇)
劍仙-劍之修真者★
(飄渺的跟風之作,比較YY)
最後的仙人
(YY一般,現代仙俠,主角抓妖怪)
騎士的戰爭
(老作品,不太YY,西方中世紀型戰爭)
魔師再現
(古代仙俠,主角魔門教主,閉關出來發現魔門被滅,於是潛入正派繼續修煉。帶H的哦,別在起點看,起點的H段都刪了)
我是大法師
(西方魔幻,經典YY祖師,非常YY+種馬+無敵)
封印★
(這本不太YY,純西方魔法作品,主角離開家鄉到處探險,女主角一個,主角慢慢變強型,)
自由夢幻
(比較YY,魔法世界)
霸王之槍
(西方魔幻YY+種馬)
西行戰記
(這本是老作品,YY一般,現代玄幻,有點惡搞。)
浪子魔俠傳奇
(比較YY,現代仙俠,開始還可以,到最後,主角在體內都能創造世界,無敵了)
莽荒歲月
(這本是老書,西方魔幻,寫的不錯,但是結局悲劇的)
神劍千年傳說
(這本也比較老,YY一般,帶悲劇)
死神傳奇
(魔幻,YY一般)
修真之我是神偷
(玄幻修真仙俠,YY一般,種馬,主角不強,到處當人家徒弟。)
夢回九七★
(很YY,寫的是現代小說作者YY的故事,主角把大法師等名作都寫遍了,作者看的YY故事)
無極之旅
(YY一般,網游)
網路騎士★
(YY一般,字數不多,但寫的很好,言情+黑客大戰,主角是黑客高手。黑客英雄)
創世修羅傳
(這本是超級YY,暴力血腥種馬,玄幻魔法,主角一出來就無敵了有魔法也有科幻)
悟空傳★
(這本寫的不錯,引人深思,老作品了)
死靈法師
(也是老作品,不YY,比較短,西方魔幻,悲劇)
異域揚威
(老作品,比較YY,西方魔幻)
修真魔法師傳奇
(YY一般,古代仙俠,)
網游百戰
(YY一般,主角不是當幫主爭霸天下的)
七色夢幻
(YY一般,網游,主角當幫主,但沒點幫主樣子,有點幼稚)
創世追憶錄★
(YY較高,玄幻,一夜之間,地球人除了主角都死光了,主角一個人生活了幾天後,被一個修真者帶走。開始了宇宙之旅)
修羅武聖★
(古代武俠作品,超級YY的,看的很爽,但出版了,網上好象找不到全本的)
網游之職業人生(以前看過,還不錯!最近寫完了,字數超多,全本。)
星際★(因為同名的多,所以說下作者心揚,起點搜索好了。不過此書並不YY)
(這是本星際爭霸游戲的同人小說,在以前非常流行,各大論壇都有轉帖,也很好看,讓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驚心動魄。喜歡星際爭霸的朋友別錯過了)
以上書全部是有結局的,全部寫完了的。
至於地址嘛。樓主可以去起點或幻劍搜索下就行。(找不到或求書可以發簡訊給ceier我)
最後,我再重點推薦4本,絕對好看:
飄邈之旅:http://www.booksky.biz/Directory.aspx?BookID=244&SortID=1086
(這個都知道,修真祖師,所有仙俠修真小說都是其跟風之作!絕對不可錯過!YY程度:高,但無女主角)
飄渺之旅我都看了3遍了,確實好書呀,再給介紹幾本續集:
飄渺神之旅,飄渺游,飄渺神域(全本啊)飄渺天域,飄渺之周遊世界,飄渺無極,飄渺之旅續,歧天路(蕭潛版)
太陽傳奇:3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189
這本很YY,現代商業都市玄幻科幻仙俠魔法混寫題材,很好看!全本
猛龍過江:3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1303
這本超級無敵YY+種馬,網游+都市,全本
褻瀆:3w.cmfu.com/showbook.asp?bl_id=5060
這本排行很高,西方魔幻,全本
❽ 有部穿越小說男主角穿越到古代然後在古代造現代歐式的建築物的叫什麼小說
美女穿越
作者: 小女愛
簡介:
我,有點聰明,有點野蠻,有點裝蒜,有點心機,有點自戀,有點大膽,十足的大魔女,為了生存的使命,我把一頭『豬』搶了個精光,順便踢腫了他,這不過份吧,他居然帶了一票『豬』追殺俺,俺狂逃……
❾ 求一本主要有西方生活的網路小說
光明紀元 簡介一
他是黑虎家族本代唯一直系血脈繼承人,貪婪,並不小氣!他就是林齊!
其家族黑虎家族,敦刻爾克的地頭蛇,北海海盜的王者,因為林齊被父親收養的養子亞瑟陷害抓進黑淵神獄,其父親黑鬍子沖天一怒,引爆家族鎮宅法陣,把半個敦刻爾克崩上了天!!!而黑淵神獄的強大存在:「異教徒」、惡魔、惡鬼、巨人以及上古生物……讓林齊真正強大起來。
這是一個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的紀元。大陸中,教會里的教權內斗,教會與國家的執權爭奪,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戰斗,都讓這個不寧靜大陸倍受戰火的煎熬。
從神淵出來林齊一步步慢慢接觸到了一個龐大的戰局、後又因本家的歷練去血秦帝國、與舊識龍城相遇、捲入一場血秦帝國的紛爭……
從此林齊利用自己的神秘科技力量周旋於各大勢力之間,終會站在大陸巔峰,迎接光明紀元的到來!
簡介二
文明的宿命,毀滅和復甦,無止盡的輪回。
原罪的深淵,世界被崩毀,只有餘燼殘存。
黑暗籠罩下,無邊廢墟中,唯有一人獨行。
將血罪消泯,撕破那黑幕,光芒籠罩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