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對古典小說的突破

中國現代小說對古典小說的突破

發布時間: 2021-10-14 03:14:05

『壹』 魯迅小說對古典小說的吸收與借鑒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及現代小說理論的開創者。魯迅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他以《吶喊》、《彷徨》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現代小說在他手裡開創,也在他手裡成熟。他的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僅是現代小說的開創者,而且也是現代小說的理論開創者。他的小說理論,來源於他豐厚的文學理論觀念,更得源於他的創作經驗,比那些純粹的小說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首先,魯迅先生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說」,為中國小說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普通民眾,寫出了"人的覺醒";他用白話創作,用截取生活片斷的方法來顯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種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他吸收和借鑒了現代西方小說的經驗,使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多樣化;他是中國小說走向現代化的優秀旗手。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看,魯迅確是現代小說的開山鼻祖。

『貳』 請問,中國小說只有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這兩種嗎 是不是還

你這是按時間劃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按時間劃分應該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國近代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如果按照作品類型來劃分,就是我們常說的言情、玄幻、仙俠、後宮等;
按篇幅長短來劃分,則有微型小說、短、中、長篇小說;
按藝術表現來劃分,則有文藝小說、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等);
按主義流派來劃分,則有古典主義小說、諷刺主義小說、現實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魔幻現實主義等;
按寫作語言來劃分,則有純文學小說、通俗小說

按寫作風格來劃分,則有傳統小說、網路小說(包括網游小說、黑道小說、架空小說等);
分類是多種多樣的,小說分類沒有絕對的界限。

『叄』 論述中國古典小說和近代小說的差異性

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因而欣賞時,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肆』 如何理解魯迅小說實現了從古典小說到現代小說的轉變

最淺顯的,他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

『伍』 要有論點並且論證中國古典小說與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

我以為金庸與古龍的小說,有六個大不同。

首先,小說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說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藝術創造,他的《書劍恩仇錄》寫到乾隆與陳閣老,在《鹿鼎記》中寫到康熙與鰲拜,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到朱元璋與徐達,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歷史七分小說的藝術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龍寫小說,則撇開歷史不談,他設置的小說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既馳騁想像,又合情合理。

第二,對社會環境與風俗人情的描寫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寫時,大抵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寫江南、寫塞北、寫少林、寫武當,都有詳盡具體的描繪,給人以歷史知識的熏陶。而古龍寫小鎮、寫山莊、寫山巒、寫流水,都是信手拈來,無中生有,盡情發揮。一個靠寫實而兼以藝術加工,一個靠激情來構思理想中的社會;在金庸的小說中能領略社會風情,而古龍的小說則是人情世界的坦露。

第三,兩人小說的結構不同。金庸既擺脫了舊武俠小說陳舊的寫法,又繼承了傳統文學的嚴謹結構,因為他寫過電影劇本,又不時運用西方心理描寫手段,來充實結構的多層次與多視角,他的小說,放得開,收得攏,前後呼應,一氣呵成。寫歷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說,長達五卷,有一百多萬字,可自始至終主題鮮明,構思嚴密。可見其扎實的藝術功力。相比之下,古龍則不太講究結構,他有意識地引入西歐文學的表現方法,一路寫來,奇峰突起,設置懸念,撲朔迷離,但由於一味追求情節的離奇,難免有顧首不顧尾的毛病。幸虧古龍才氣橫溢,盡管結構上時有破綻,但由於寫法新穎,想像奇特,兼有如珠妙語,也令讀者大開眼界,愛不釋手,自成一種武俠小說的新文體。

第四,在故事銜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環環相扣的情節來組織故事;而古龍則以製造懸念來吸引讀者,前者叫人越讀越感受到作者的想像奇突,後者則令讀者進入一個撲朔迷離的藝術天地。

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自己對藝術典型的偏愛。金庸筆下,芸芸眾生,除韋小寶外,他最擅長塑造朴實無華的英雄人物,如郭靖、喬峰,都顯得厚道、忠誠、大度,甚至有點魯鈍而謙恭;古龍則不同,他更善於描摹英雄人物的機智、瀟灑、豪放和不拘小節,如陸小鳳、楚留香、李尋歡、江小魚。相比之下,金庸寫機智的人物,未免遜色;古龍筆下的鐵中棠、沈浪,也不如陸小風、楚留香寫得精彩而感人。

第六,金庸與古龍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兩人的語言表達上。金庸的文體,在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基礎上,為之一變,他的語言老練沉著,博大精深,既成功地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語言,又融入新文藝的筆觸,由於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使老讀者不致生厭,新讀者又擊掌叫好。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是說絕對成功,他的某些小說,如《天涯·明月·刀》就有過分追求散文詩的傾向,讀來太雅,令讀者困惑。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

『陸』 中國古典小說和近現代小說差異性兩者差異。。

這個問題幾句話說不清楚。不過,從大的方面說,古典小說多是市井文化的產物,才子佳人、歷史演義等題材是他們創作源泉。而近現代小說則多是反傳統、反封建、宣傳西方自由個性思想、贊揚革命反抗精神。希望對你有用。

『柒』 . 中國「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的界限何在

一.思想革命的產生鴉片戰爭後,人們認識到了中國科技的落後,於是產生了科學(特別是軍事科學)救國的思想;而甲午海戰的失敗,又使人們認識到,若不改變政治體制,先進的科學也難以救國,於是開始了政體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現了袁世凱的篡權和復辟,這再一次使人們認識到,不徹底掃除封建思想,即使政體改變了,也是不鞏固的。於是,他們發動了一場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

二.新的文學形式形成的途徑其途徑主要有三條:

1.外來形式的民族化2.傳統形式的現代化3.中西結合的嶄新形式的創造三.現代文學的階段劃分1.發生期(1917—1920)。文學革命標志著現代文學的誕生。這時主要是在批判舊文學的同時開始新文學的創造。

2.發展第一期(1921—1927)。文學研究會、創造社的成立、《沉淪》、《女神》、《阿Q正傳》的出版和發表,是新文學進入發展期的標志。特點為百花齊放。

3.發展第二期(1928—1937)。「四一二」事變後百花齊放的局面結束,新一個時期也就開始了。特點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發展第三期(1937—1949)。「七七事變」後,分裂局面結束,代之以統一的抗戰文藝運動。主要特點是因政治而劃分為不同地區,不同地區又形成前後兩個不同階段。

第一章要點: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胡適、周作人的新文學觀。魯迅的早期生平。《狂人日記》的劃時代意義。

一.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關系新文化運動首先是一場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運動。它一開始就以革新思想、促進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為明確的目標。而長期以來,封建文學成為了封建思想的載體;要打倒封建文學,就必須發動文學革命。因此,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胡適、周作人的新文學觀胡適、周作人的新文學觀都較為重視新文學的建設。但他們的觀念又各有側重。胡適偏重形式的革新,如他的《論新詩》、《論短篇小說》、《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等論文為新詩、現代小說和話劇的建立提供了理論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學》、《平民文學》等論文使文學革命的主張理論化,對後來為人生派文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學革命的內容和意義其內容主要有三項:

1.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主張打破種種舊形式的束縛,追求文體的解放。

2.批判「文以載道」、「代聖賢立言」等封建的文學觀念;批判桐城派、《文選》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學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國民文學、平民文學、社會文學,要求表現社會的真實現狀,描寫普通人的生活。

其意義主要有四條:

文學意義:文學革命宣告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終結和現代文學的誕生,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點,一個新的文學世紀的開端。

思想意義:文學革命既是思想解放的成果之一,又是思想解放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促進中國社會和人們觀點的變革做出了貢獻。政治意義:文學革命為五四愛國反帝運動做了理論准備,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幹部和人才。

世界意義:文學革命是十月革命後世界范圍內出現的革命文學潮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二十世紀世界革命文學潮流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四.魯迅的早期生平1881年生於紹興,1936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時代他看到了封建階級的腐敗,看到了農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貧困。青年時代,他讀到了嚴復譯述的《天演論》,受到達爾文進化論的很大影響。到日本學醫時,他還是個科學救國論者,但體格強壯的同胞作為麻木的看客的幻燈片,使他感到了改變精神才是救國的第一要著,於是,他棄醫從文,成為一位啟蒙主義思想家。國內的黑暗現實,使魯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運動的鼓舞和召喚下,終於發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聲呼喊,發表了震驚海內的《狂人日記》。

五.《狂人日記》1.作品的創作意圖和方法《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作品對迫害狂者的精神狀態雖然有逼真的描寫,但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驚。《狂人日記》具有魯迅一貫的最清醒的現實主義,又含有淡淡的象徵主義色彩。

2.作品的思想性《狂人日記》表現出作者作為一位啟蒙主義者的特點。作品揭露了「仁義道德」的極端虛偽性,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作品不僅表現了魯迅的「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了他以創作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所以,這篇作品不僅是一篇徹底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後全部作品的總「序言」。

3.作品的藝術成就《狂人日記》借鑒俄國果戈里的《狂人日記》的寫法,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創造了一種新的體裁——日記體小說。

4.作品的意義《狂人日記》雖然不是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白話小說,但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以嫻熟的白話口語,以足夠的思想藝術份量,深刻地體現了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的實質,把徹底反封建的精神與嶄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結合,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第三章要點:魯迅小說的創作簡況。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阿Q正傳》、《祝福》分析。魯迅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郭沫若詩歌的創作簡況。《女神》的時代精神和藝術特色。

一.魯迅小說創作簡況魯迅一共創作了三部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前兩部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以吶喊「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取名《彷徨》,表現了作者在五四運動之後的退潮期,新文化隊伍分化後的思想苦悶和內心寂寞,同時,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的可貴精神。

二.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受科舉制度毒害的、一心追求功名利祿的封建文人,如孔乙己、陳士成等,他們是封建制度的犧牲者;二是靈魂完全腐朽的文人渣滓,如四鉻、高爾礎,他們是封建制度的追隨者;三是具有進步要求和變革願望的現代知識分子,如呂緯甫、魏連殳、涓生、子君等,他們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魯迅筆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形象。

三.《阿Q正傳》1.阿Q形象的一般特徵阿Q是未庄的雇農,一個沒有土地的流浪漢,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除了憨厚、質朴的農民性格外,又明顯地沾染著游手之徒的油滑。他不但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封建正統觀念的束縛,講男女之大防,認為造反就該殺頭等等,但卑賤的社會地位的逼迫,也使他產生出變態的反叛心理,神往革命和革命黨。

2.阿Q的精神勝利病和產生的原因阿Q形象的核心,是他性格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勝利病」。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產生這種病態精神的主要原因是:(1)封建階級的殘酷壓迫。農民從一次次失敗的造反中錯誤地得出了造反沒有出路的教訓,而不造反又難以忍受現實的生活,於是,只好尋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神拜佛,或自我解嘲;(2)自然經濟的閉塞環境。農民在小國寡民、自給自足的生活中,稍有滿足便夜郎自大,便盲目排外;(3)以封建家長制為特徵的家庭生活。無論家的規模、地位如何,作為一家之長就有其應有的權威,所以,越是在外受辱受壓,就越是在家中看重權威,維護權威。社會地位的卑賤,完全被家庭地位的尊嚴所抵消。

3.阿Q和革命由於流氓無產者的地位和本性所決定,阿Q身上的革命因素是始終存在的,「中國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會做的」。阿Q的革命帶有流氓無產者革命的性質,帶有農民革命的特色,具有自發性、破壞性和私有性。革命的行動就是破壞、掠奪、殺擄,革命的目的就是佔有、改換門庭,最後被革命者取而代之。阿Q的革命是失敗的革命。革命黨不但不準他革命,而且,還被作為搶劫犯被革了命。這是阿Q的悲劇,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劇。魯迅對阿Q的悲劇性處理,揭示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性教訓。

四.《祝福》1.封建四權對祥林嫂的摧殘(1)

夫權:沒有姓名,因丈夫叫祥林而被稱作祥林嫂,受夫權思想影響,丈夫死後,抱定了從一而終的決心;(2)

父權:她婆婆憑借父權思想,對魯四老爺家的傭人也敢「先斬後奏」,而魯四老爺也只能憤憤然;(3)

族權:祥林嫂的繼夫賀老六、兒子阿毛相繼死去,賀家大伯便依據族權將她逐出家門;(4)

神權:祥林嫂違反了「從一而終」、「一女不嫁二夫」的道德倫理,便再不能沾祭祀的邊,後來,雖然捐了一條門檻作為替身,仍未能得到寬恕。

2.祥林嫂受到的思想毒害和精神奴役魯迅沒有過多地寫祥林嫂怎樣在經濟上受剝削,而突出地寫了她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奴役和摧殘。這主要表現在她決心守寡,在再嫁過程中拚命地反抗,滿足於在魯家做女傭,甘願捐門檻等描寫之中。

五.魯迅小說的思想成就1.魯迅小說的啟蒙主義思想魯迅小說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是「愚弱的國民性」,是病態社會中的不幸人們。所謂「不幸」,主要指人們身受慘重的壓迫而不覺悟,不思為改變命運而抗爭,反而苟活著,甚至慶幸暫時做穩了奴隸。諸如孔乙己的深受科舉之毒,華老栓的愚昧麻木,閏土的屈服於命運,阿Q的「精神勝利法」,祥林嫂的堅守禮教等等。

2.魯迅小說的現實主義精神魯迅小說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不瞞不騙,十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後,這一時期里中國社會現實的某些重要方面:最先覺醒的革命者在寂寞中死去,自己的血做了愚昧群眾的送命葯(《葯》);一心堅守封建禮教的婦女,卻正被禮教所吞噬(《祝福》)等等。魯迅在真實、冷靜地描寫血淋淋的人生時,溶進了他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了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如禮教吃人、群眾的啟蒙、國民性的改造、知識分子的悲劇性格、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等,都直接關繫到中國革命的緊要問題。這是魯迅小說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根本原因。

3.魯迅小說在題材上的開拓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農民(或農村)題材上,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為普通農民塑像的作家,他展現了農村各階層的面貌,塑造了閏土、阿Q、祥林嫂等現代不同類型的不朽的農民形象。不僅深深地同情他們的不幸,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思想局限,從而,真實地描繪了農民運動低潮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面貌。(2)在知識分子題材上,既描寫了現代知識分子為個性解放所作的抗爭,又揭示了個人反抗的無力,比同時期的同類作品要深刻得多。

4.魯迅小說的時代特徵魯迅小說深刻地反映了一個時代,它的「憂憤深廣」的情緒具有極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時代情緒的表現。通過魯迅小說可以看到當時的時代: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已經覺悟,不少人已經獻出了生命,但舊勢力仍然十分強大,廣大群眾還非常愚昧麻木,新的道路正等待著革命者去探索。

六.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1.魯迅小說對現代小說民族新形式的創造魯迅是現代小說民族新形式的創造者,他的小說「格式特別」,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小說結構上的優點,打破了傳統章回小說的舊套子,一方面又保留了傳統小說在描寫手法上的長處,創造了既是現代化的,又是中國化的小說新形式,對中國現代小說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魯迅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魯迅小說貢獻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閏土、祥林嫂、呂緯甫、涓生、子君,以及孔乙己、四銘等,這是魯迅小說在現實主義藝術方法上的最主要的成就。魯迅總是把人物置於一定的歷史背景和具體的生活環境中來表現,在他筆下的那些典型形象身上,都達到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能從他們的思想性格中看出某種復雜的社會關系的總和。

3.魯迅小說重視人物心靈的描寫魯迅對人物心靈的揭示,幾乎有勾魂攝魄的力量,常常只用極簡煉的筆墨,便能寫出人物心靈深層的東西。在表現方法上,與西方小說長篇大論的心理描寫不同,他極少用靜止的描述,而大多採用傳統小說中以人物的語言、行動來揭示心理的方法,有時也有極簡要而又極精彩的肖像描寫。因此,魯迅小說的心理和肖像描寫都頗有寫意特色,很富民族傳統的意味。

4.魯迅小說非常重視細節的真實性講究細節的真實性,是現實主義的重要特點之一。在魯迅小說中常常可以通過人物活動的一個小小細節,便認識到人物當時的心理、身份、性格,乃至他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由於細節的真實,使魯迅的小說中有許多可靠的風土習俗,人情世俗的記錄,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這對形成他的嚴格的現實主義至關重要。

5.魯迅小說形成了「寓冷於熱」的獨特風格所謂「寓冷於熱」,就是將熱烈的激情寓於冷峻的外表之下。魯迅小說在冷靜的客觀描寫中充滿了強烈的愛憎,在描寫人物、場景,敘述故事情節時,一方面採用精煉、簡潔的白描手法,一方面環境氣氛又處處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憎,使作品色彩樸素而又詩味濃郁。

『捌』 為什麼說魯迅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到現代小說的根本轉變

因為魯迅的【狂人日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玖』 以具體論點論證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性

反映現實、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或淡化情節、阿城。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所有這些小說;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徐星的《無主題變奏》。……而我們應該知道;或追求情節的詩化,王安憶的《小鮑庄》,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情感、汪曾棋的一些作品、虛化或怪誕化;古代小說重情節,就是古代白話、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何士黨的《喜悅》,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而呈模糊性;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可以不要主題意旨。這里有一個對故事,一方面有善惡,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或使情節抽象化、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具體,動人心弦的沖突: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小說是以人物,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也應有科學理解,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劉震雲的《塔鋪》。逼真、情節,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黃燦的《孤島》,如張承志的《大坂》,香雪》。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因此,以意境取勝,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
同時:「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立足現實,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方方的《風景》等,故事的檢驗標准。
簡言之,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是非之分。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懸念,如鐵凝的《哦、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不能以此為據,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因而欣賞時,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描寫人物。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單向指定式;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如何立偉的《白色鳥》,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通過情節表現人物,是人民群眾思想,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意境,無疑是淺薄無知的;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以及殘雪,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

『拾』 中國最好的古典小說和現代小說

大家都喜歡看小說,如果我提個問題,中國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毫無疑問,是《紅樓夢》,它是一部白話長篇小說。如果我再問:哪部小說藝術形式和《紅樓夢》不同,但在文學成就上可以與之媲美?那就是《聊齋志異》,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紅樓」,一短一長,一文一白,構成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
這是馬瑞芳說的,評<聊齋>的那個.
至於現代,嚴格的現代文學的時間范疇應該是1917~1949,這個時間段的小說可以分時段分析:
20年代,當然是魯迅獨領風騷,<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是其中代表.
30年代,茅盾\老舍\巴金\沈從文等人中,當然是老舍和巴金比較優秀
40年代,<圍城><四世同堂>張愛玲張恨水
解放區文學就不值一提了.
那麼,到底那本是最好的,就見仁見智了吧!

熱點內容
文明穿越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08 07:24:59 瀏覽:732
玄幻小說己完本 發布:2025-08-08 06:43:53 瀏覽:613
現代重生小說養殖小說 發布:2025-08-08 06:04:03 瀏覽:20
都市重生為狼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8-08 06:03:18 瀏覽:17
影衛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08 06:01:48 瀏覽:11
君心為盼歲月已晚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8 05:01:17 瀏覽:326
反地球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08 04:56:29 瀏覽:596
最好看的小說或漫畫言情 發布:2025-08-08 04:35:42 瀏覽:767
現代化穿越小說 發布:2025-08-08 02:43:07 瀏覽:895
種馬加後宮的修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08 02:21:49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