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李元昊與方
㈠ 李元昊作為西夏君主,最後為何被自己的親兒子殺了
李元昊是因為奪了兒子寧令哥的媳婦沒移氏,後來便被太子寧令哥心懷怨恨,再加上當時沒藏訛龐挑唆太子,所以最後李元昊這個西夏開國的君主,被自己的親兒子割掉了鼻子,最後重傷不治身亡。
可想而知太子寧令哥有多憋屈,但是也沒有辦法。後來李元昊又動了想立沒藏氏的兒子為太子的想法。這個時候,太子寧令哥便非常氣憤。再加上相國沒藏訛龐在一旁挑撥太子寧令哥,一時氣憤的太子寧令哥便提刀沖進了李元昊的寢宮,將他砍傷並割掉了他的鼻子,最後李元昊一代英豪便死在了親生兒子的手中。
㈡ 李元昊早年文治武功能三分天下,為什麼後來卻做出奪媳為妻的醜事
天下歷史自古就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說,能在和平年代稱帝的自古也沒幾個。李元昊偏偏就開了這個先例,在遼宋建立穩固政權的同時,直接稱帝。這突然稱帝必定會引來其他兩國的不滿,一般都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可這李元昊偏偏就是個例外,他成功地建立了西夏政權,在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稱帝。
李元昊建國稱帝後,與宋朝的關系正式破裂。經過與宋朝的四大戰役,西夏殲滅宋軍西北數萬精銳;另一方面, 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穩固政權後,李元昊有些膨脹,開始昏聵荒淫,貪戀美色,罔顧人倫,最後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便強搶過來,還廢了太子,最後為次子寧令哥所弒。
㈢ 神秘的西夏文字到底是誰創造的
神秘的西夏文字是由夏景宗李元昊授意,由大臣野利仁榮仿照漢字的特點創造的。西夏文最大的特點就是繁復,雖然它和漢字在外形上相似,也是方塊字,但是字的筆畫比較多,意思和叫法與漢字也沒有什麼關系。
西夏是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朝代,它就像轉瞬即逝的“曇花”,用一霎時的絢麗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雖然西夏文字已經停止使用了,但是它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卻是不可替代的。
㈣ 男主叫李元昊的現代言情小說,
貴妃的現代生活
她曾經經歷九死一生助他踏上了帝位,她曾經貴為貴妃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扳倒了他的皇後,她一直以為她就是他的最愛。然而,在她苦盡甘來就要被冊封為皇後的前一晚,她卻被他悄無聲息地毒殺....看重生到現代的她又遇見了他後,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㈤ 李元昊為何與北宋議和,向北宋稱臣
李元昊連年征戰,雖然勝多敗少,但是國力消耗嚴重,再加上范仲淹的防禦策略,讓李元昊屢屢攻城失敗,打擊了他的積極性。此外,因為戰爭導致西夏與北宋的交易關閉,國內糧食、日用品匱乏。所以,出於長遠考慮,李元昊決定與北宋議和,向北宋稱臣。
雖然李元昊是一個狼性領導者,但是從國力上來分析的話,西夏是遠不如北宋的。因此,如果沒有范仲淹,西夏也不一定能取得勝利。所以,在渭州遇阻後,他放棄了打仗,應該也是出於長遠之計的考慮。
㈥ 李元昊的故事和啟示
夏景宗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西夏開國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黨項族人,原為拓跋氏。李繼遷孫,李德明長子,生母衛慕氏。生於1003年農歷五月五日。
李元昊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尤好法律和兵書。通漢、蕃語言,精繪畫,多才多藝。其父在位時,已經不斷對外出戰,擴大勢力。1032年以太子身份繼位,仍稱藩與宋,後來為表獨立,廢唐宋分別賜李、趙姓,改姓嵬名,改名曩霄,自稱兀卒,以元魏王室後裔自居,並以嚴酷手段徹底翦除守舊派。大慶三年十月十一日[1](1038年11月10日)自立為帝,脫離宋朝,國號「大夏」,亦稱西夏,定都興慶府。命大臣野利仁榮創西夏文,大力發展西夏的文化。建國後推動教育,創蕃學,啟西夏文教之風。開鑿「李王渠」,以便西夏國民耕種。三次分別於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寧夏隆德東)及定川砦(今甘肅固原西北)等戰中大敗北宋,並於遼夏第一次賀蘭山之戰,大勝遼國,奠定西夏在遼、宋兩國的地位。本來有意奪取關中之地,攻佔長安,但因宋軍頑強抵抗,夏軍戰敗,直搗關中之美夢就此破滅。但由於戰事繁多,西夏經濟破損,遂於1044年與北宋簽訂慶歷和議,向宋稱臣,被封為夏國王。為西夏建樹良多,堪稱一代英豪。
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處。在位16年(1032年繼承王位起計),猜忌功臣,稍有不滿即罷或殺,反而導致日後母黨專權;另外,晚年沉湎酒色[2],好大喜功,導致西夏內部日益腐朽,眾叛親離。據說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為他的疑冢,其後竟把那批民夫統統殺掉。廢皇後野利氏、太子寧令哥,改立與太子訂親的沒移氏為新皇後,招致殺身之禍,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3](1048年1月19日),其子寧令哥趁元昊酒醉時,割其鼻子,元昊最後因失血過多而死,享年46歲,廟號景宗,謚號武烈皇帝,葬泰陵。寧林格後來因弒父之罪被處死。
㈦ 李元昊派人發明西夏文之前,西夏人都是用什麼文字交流的是漢字嗎 隨便問問而已 勿噴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有學者也寫作西夏文字,是記錄西夏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屬表意體系,是西夏仿漢字創制的。匯編字書12卷,被西夏定為「國書」。西夏人上自佛經詔令,下至民間書信,均用西夏文字書寫。為方便人們學習西夏文字,西夏還編寫了字典。1227年西夏亡於蒙古帝國,西夏文字也隨之逐漸湮滅。自西夏文字被發現以來,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經卷和手書作品,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多有發現。西夏文字屬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跟現代的羌語和木雅語關系最密切。
㈧ 戰略家李元昊,重創契丹軍,一生還經歷了哪些悲劇和輝煌
李元昊(公元1003年一公元1048年〉,一名趙元昊,小字嵬埋。李元昊是西夏開國皇帝,公元1038年- 1048年在位。李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勵精圖治,勇於革新,終生致力推進西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項改革,創建大夏國(史稱西夏)。
(4)善於先謀後戰,以計取雅。
西夏的作戰對象,是兵多將廣的大國,或者大國支持的勢力。李元昊用兵之高明,在於不打魯莽仗,不打消耗仗,而是先察敵情真偽,深謀遠慮,料故用計,戰而勝之。攻滅甘州回鶻,是吸取李德明四次進攻失利的教訓後,發動突然襲擊而獲勝。攻取貓牛城,是以“約和”之名開城門。金明察之戰,俘執宋將李士彬父子,是通過里應外令而達成。三川口之戰,生擒宋大將劉平、石元孫等,是通過誘敵進入伏擊圈,爾後四面合擊而取得。好水川之戰,斬殺宋大將任福以下一萬餘人,是通過縱敵驕傲長驅直入,爾後乘敵笄不及防予以打擊雨實現的。定川寨之戰,宋大將葛懷敏等數萬人的覆沒,是通過誘而圍之,爾後網開一面予以全殲的。
最後,與契丹興宗之戰,更是謀深計遠。在大敵當前,他先是退避三含,把強敵拖疲、拖瘦、拖垮,爾後乘敵之危,用精銳之師發動猛攻取得戰略性的重大勝利。所以史學家盛贊說:
“夏人之善用兵也,不獨長於制勝,亦且巧於處敗、”
這種評論,是十分客觀而得體的。
㈨ 西夏文的文字介紹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記錄西夏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屬表意體系,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西夏人的語言已失傳,跟現代的羌語和木雅語關系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稱帝前的大慶元年,命大臣野利仁榮創制。三年始成,共五千餘字,形體方整,筆畫繁冗,結構仿漢字。
曾在西夏王朝所統轄的今寧夏、甘肅、陝西北部、內蒙古南部等廣闊地理帶中,盛行了約兩個世紀。元明兩朝,仍在一些地區流傳了大約三個世紀。西夏文專家李範文認為,全部西夏文字共計5917字,而實際上有意義的字共5857字。
西夏文字是李元昊稱帝時,為了創制出黨項族獨有的文字,和中原文化相抗衡,便命令西夏著名的學者野利仁榮創制出一種專門用來記錄黨項民族語言的獨特文字。
創制文字是文化盛事,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西夏文字在當時被稱為「蕃書」或「國字」,是西夏國內的官方文字和語言,現在的中國學術界稱其為「西夏文」,而國外一些研究西夏文字的學者則稱它為「唐古特文」。
西夏政權被蒙古滅亡後,西夏民族四分五裂,國滅民散,天各一方,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滲透,語言的交流,黨項民族被漢、回、藏、蒙等民族漸漸同化,成為消失在歷史塵煙中的古老民族。
雖然作為一個民族,黨項族不復存在,但其創制的西夏文字,則隨著碑刻、文物流傳下來,雖然西夏文字早已無人能識,成為有著「天書」之稱的「死文字」,但這凝聚著黨項民族智慧的古老文字,卻成為解讀西夏歷史的重要工具。
㈩ 單論武功,耶律休哥與李元昊誰的武功要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曾經有過一段大分裂時期,即在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被分割成多個政權,直到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才結束了這個亂世。而在同一個時期,北宋、遼國和西夏形成了三國鼎立的狀況,其中遼國和西夏都是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並且在歷史上雙方都有沖突,而耶律休哥和李元昊是當時遼國和西夏著名的將領,單論武功的話,耶律休哥會比李元昊更勝一籌。
最後,雖然李元昊曾在河曲之戰中打敗遼軍,但當時的勝利主要是李元昊的軍事戰略好而並非武功能力高,因此耶律休哥武功比李元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