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洞庭湖奇遇的現代小說

洞庭湖奇遇的現代小說

發布時間: 2021-10-06 11:38:52

Ⅰ 誰有耽美小說呀

你好,我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

800M的合集鏈接:

提取碼:xcd4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資源或者鏈接失效,可以使用網路網盤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進行提問收集資源哦,無需轉存簡單快捷

Ⅱ 誰的小說以描寫大革命時期洞庭湖畔的生活見長,如《豐收》

郭沫若"是中國新史學研究方面最有成績的學者,又是對出的新文學作家,因此也是最具有寫作歷史劇的完滿條件的人
看看他的成就:
郭沫若在新詩、歷史劇、散文、小說等方面的著作十分豐富。尤以新詩和歷史劇的創作,對中國新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創造性的重大貢獻。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不僅確定了郭沫若作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形象,而且成為中國新詩走向成熟的紀念碑式的作品。

《女神》出版於1921年8月。在這以前,中國已出現不少寫新詩的人,也已有新詩集問世。但不少新詩「以描寫實生活為主題,而不重想像」,著重「說理」 而「缺少余香與回味」,在形式上舊的氣味較濃,「多數作者急切里無法甩掉舊詩詞的調子」(朱自清:《〈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女神》卻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豪放的自由詩體以及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為我國現代詩歌開創了新的詩風,為自由體詩開拓了新的天地。

《女神》除《序詩》外,共收詩56首,包括1916至1921年的詩作。「五四」以前的詩,詩人心中郁積著個人的、民族的憂傷和疾憤,詩的格調哀婉低沉;「五四」以後,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給詩人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詩風變得雄渾豪放,愛國主義是《女神》的詩魂,對於「五四」以後的祖國熱情歌贊,對於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的殷切期望,是郭沫若呈獻給五四運動的最美好的詩情。他說:「『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一樣。」(《創造十年》)詩人以:火一樣的心腸:,思念著新生的祖國——他所心愛的「年青的女郎」(《爐中煤》)。他向年輕的祖國,新生的同胞,向揚子江、黃河,向俄羅斯和偉大的先驅者們,深情地問候晨安,召喚人們:醒呀!Mesame 呀!快來享受這千載一時的晨光呀!(《晨安》)《鳳凰涅盤》是郭沫若新詩的代表作。這是一首庄嚴的時代頌歌,是充滿徹底反叛精神和熱切嚮往光明的詩篇。詩人賦予鳳凰以巨大的象徵性;鳳凰自焚,象徵著對舊世界的徹底否定;鳳凰更生,象徵著古老的中華民族和一代青年在烈火中獲得新生。

在十月革命的陽光照耀下,郭沫若十分景仰列寧領導的蘇維埃共和國,「對於這新社會生出了作進一步了解的要求」(《郭沫若選集·自序》)。在《女神·序詩》里,他宣布自己「是個無產階級者」,「願意成個共產主義者」。在《匪徒頌》里,他頌揚一切「社會革命底匪徒」,也向列寧高呼萬歲。詩人贊頌在地球上為人類造福的工人、農民,稱他們是「全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全人類的保姆」;詩人表示要學習工農大眾,不停地勞動,來報答大地的深恩(《地球,我的母親!》)。這些詩篇,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的某些社會主義因素,它給整個詩章帶來了革命理想主義的火花。

郭沫若是一個重主觀抒情的浪漫主義詩人。《女神》許多篇什,塑造了一個強烈追求個性解放並與萬物相結合的自我的抒情形象。在「五四」時期,張揚個性,歌唱自我,不獨郭沫若一人,但他與一般詩人不同,他在詩歌中那種反叛一切既成的道德觀念和傳統勢力的尊重自我的呼聲,那種提倡創造的熱情,在封建宗法制度全然扼殺個性、禁錮人們思想的舊中國,可以說是生命窮促時全力叫出來的一種革命,滲透著積極向上的精神和飛揚凌厲的朝氣。郭沫若這時醉心於泛神論的宇宙觀,對大自然懷著深情。他贊美山嶽海洋、日月星辰、風雲雪雨,給大自然以生命,人和自然取得了和諧的統一,表達了他對社會人生的美好期望;但是當理想幻滅時,他就要返歸自然,尋求「無」的世界,大自然成了他的逋逃藪。

繼《女神》之後,郭沫若第二本詩集《星空》於1923年出版。他自認這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寂」,「像產生《女神》時代的那種火山爆發式的內發情感是沒有了」(《序我的詩》)。在集首《獻詩》里,詩人自喻是「一隻帶了箭的雁鵝」,是一個「受了傷的勇士」,偃卧在沙場上感受著「沉深的苦悶」。詩人困憊了,想找一個酣睡的樂土,他想用北斗星的斗柄斟飲。「要飲盡那天河中流盪著的酒漿,拼一個長醉不醒」(《星空》)。詩人有時追懷「自由純潔的原人」,仰慕寥寂的首陽山,低吟著「丁東,□琮,玲瓏,一聲聲是夢,一聲聲是空空」(《孤竹君之二子》)。這些詩流露了濃重的虛無主義情緒。《星空》雖然仍保持詩人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某些詩篇仍吐露了詩人積極探索與追求光明的心情,但《女神》那種熱烈奔放的詩情減退了,狂熱浪漫的理想追求沖淡了,神奇美妙的詩意詩境也少見了。比起《女神》,《星空》的藝術技巧趨於圓熟,結構比較嚴謹,詩行比較整齊,語言也更加凝練、含蓄,一些寫景抒情的小詩,感情纏綿,詩風淡雅。

詩集《前茅》於1928出版。除《序詩》寫於1928年外,收入作者1921年至1924年的22首詩。它反映了作者思想情緒的變化。詩人力圖擺脫泛神論的消極影響,去正視人世間的不平。某些詩篇生動地描繪了工農革命的光明前景,詩人希望正在「鼓盪出雷聲」的中國革命,能「把一切的陳根舊蒂和盤推翻,另外在人類史上吐放一片新光」(《黃河與揚子江對話》)。為悼念列寧逝世而寫的《太陽沒了》,詩人懷著沉痛的心情,表示要沿著列寧的道路,秉著「赤誠的炬火」,繼續做「逐暗凈魔」的工作。《前茅》的一部分詩,內容空泛,存在概念化的毛病。郭沫若承認「《前茅》並不高妙,只有點歷史的意義」(《海濤集·離滬之前》)。

在1925年寫愛情組詩《瓶》以後,大約近三年時間,郭沫若沒有寫詩。他「中止了前期創造社的純文藝活動,開始轉入了對於辯證唯物論的深入的認識」(《〈盲腸炎〉題記》)。詩集《恢復》是作者 1927年11月避居上海於大病初癒後所寫,共24首,1928年3月出版。這是一個革命戰士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保持態度的徹底,意志的通紅」的詩的宣言。詩人公開宣布他的詩是屬於無產階級的。他要為迎接無產階級革命風暴的重新到來而怒吼(《詩的宣言》)。這些「聲浪喧天」的戰斗詩篇,印記著詩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征北伐和奮發前進的足跡,顯現了工農群眾的覺醒和力量。在「眼前一望都是白色」的歷史氛圍中,它起到激勵鬥志和抗擊逆流的作用。郭沫若在實現其世界觀轉變過程中,曾經批判與否定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並表示他要從《女神》時代的浪漫主義傾向堅決地走到現實主義的路上來。然而《恢復》以及後來的《戰聲集》、《蜩螗集》等詩集說明,勉強轉變自己的藝術風格,對他的創作是不利的,其客觀效果便是詩人降低了對自己詩歌的美學要求,作品存在著概念化的毛病。

郭沫若是以詩人著稱的,但他也寫了許多小說。自1919年11月在北京《新中國》發表第一篇小說《牧羊哀話》至1947年1月發表《地下的笑聲》,寫了近40篇中、短篇小說。這些小說大致分為「身邊小說」與「寄託小說」兩類。「身邊小說和他的詩很相近,主觀的燃燒強烈地吸引讀者」(鄭伯奇《〈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導言》)。《漂流三部曲》是郭沫若「自敘傳」體小說的代表作。這些「身邊小說」,彷彿是信筆寫來,一覽無余,結構比較散漫,不耐咀嚼。但在主人公真率的內心告白里作者所噴涌的熾熱情感,在那時還頗能激動讀者的心。歷史小說集《豕蹄》於1936年出版,收《孔夫子吃飯》等1935、1936年的6個短篇。這些小說貫穿著歷史批判的精神,帶有明顯的諷喻現實的意味。《司馬遷發憤》借司馬遷《報任安書》演化成篇,是《豕蹄》中最能表現郭沫若亡命日本時的精神世界的一篇小說。郭沫若在失去行動自由時,仍自勵堅貞,潛心治史,提筆稱贊司馬遷身受屈辱而發憤著述的博大精神,就是有意識地在學習司馬遷的人品和文品。這些歷史小說帶有作者濃厚的主觀色彩,在古人身上鑄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學理想,保持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此外,為讀者所稱道的郭沫若的傳記文學,如《我的童年》、《反正前後》、《黑貓》、《創造十年》、《北伐途次》、《洪波曲》等,在廣闊、復雜的社會生活背景中,具體地描述了作者個人的生活經歷、文化學術活動和社會政治活動,真實地記錄了郭沫若在風雲變幻的歷史潮流中不斷前進的生活道路。這些傳記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研究中國現代文化思想史的珍貴文獻,在藝術上也為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郭沫若寫於抗戰時期的歷史劇,是繼《女神》之後在他的文學道路上出現的第二個高峰。郭沫若「是中國新史學研究方面最有成績的學者,又是傑出的新文學作家,因此也是最具有寫作歷史劇的完滿條件的人」(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下冊)。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和《南冠草》6部劇作,在歷史劇領域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注意歷史劇創作的現實意義與社會效果,是郭沫若一貫堅持的史劇觀。早在20年代初期,他就說過:「我要借古人的骸骨來,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孤竹君之二子·幕前序話》)不過他前期的歷史劇,只借歷史的影子來馳騁自己的創造,而不是嚴格地根據歷史文獻對古人的精神面貌作深刻的理解和切實的描繪。後來郭沫若運用唯物史觀,強調作家要研究歷史、熟悉歷史,「史劇家對於所處理的題材范圍內,必須是研究的權威」,「優秀的史劇家必須得是優秀的史學家」(《歷史·史劇·現實》),因此他所強調的歷史劇要灌溉現實的蟠桃這一創作意圖就有了可靠的基礎。代表作《屈原》便是在當時抗日民主運動中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將歷史加以新的解釋,發揮了「古為今用」的戰斗效能的新型歷史劇。40年代初期,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重慶,他「看見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時代悲劇」,於是決定「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里」,「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前的時代」(《序俄文譯本史劇〈屈原〉》)。劇本通過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一天的生活和斗爭,概括了他的悲壯戰斗的一生。劇本結尾,屈原出走漢北,繼續堅持同黑暗勢力斗爭,表現了作者對黑暗世界的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憧憬。據《史記·魏公子列傳》創作的歷史劇《虎符》,主人公信陵君不復是一個禮賢下士的「賢公子」,他的「寬厚待人」已被賦予積極的思想內容,通過「竊符救趙」這一典型情節,展現了他的熱愛國家、團結民眾,目光遠大、見義勇為的品質。如姬的形象,在劇中尤其顯得突出和鮮明。如姬是一位有見識、重義氣、賢淑而又剛強的女性。她反對國王的專橫暴戾,主張聯合抗秦,擁護信陵君的政治主張。她的竊符與自殺,構成了一幕壯烈的歷史悲劇。這些劇作雖以悲劇結束,卻摒棄了在悲劇文學中常見的哀婉凄涼、悲觀絕望的情調,更多地注入了作者那種徹底反叛的精神,它的目的是號召人民起來作斗爭。在歷史題材中蘊含著嚴峻的現實,力圖在實質上寫出歷史的精神而又能針對現實,給現實人生以溫暖和希望,這顯然是郭沫若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體現。

郭沫若的歷史劇,以豪放、熱烈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形成了他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戲劇含有豐富的情感,如同他的熱情奔放的詩歌一樣。他的戲劇,可以作為抒情的散文詩來讀,清新瑰麗,盪漾著感情的微波。他在塑造古人形象時,從不採取客觀描寫的態度,在不違反人物特定的歷史和階級內容的條件下,往往在歷史人物身上注入了更多的主觀性,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體驗融化在藝術形象裡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則天》,大體保留了他過去歷史劇創作的風格,堅持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具有作者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而且在歷史劇如何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問題上,作者作了新的有益的探索。歷史劇《蔡文姬》,通過文姬歸漢的故事,著力渲染曹操在統一北方以後,為發展民族文化而廣羅人才、力修文治的大業,也贊美了蔡文姬為繼承父親遺業、決心撰述《續漢書》而離別兒女歸來的宏大志向。蔡文姬這個藝術形象飽含著郭沫若的生命和血淚。作者說過,蔡文姬就是他,是照著他自己寫的,「我寫這個劇本是把我自己的經驗融化了在裡面的」,「其中有不少關於我的感情的東西,也有不少關於我的生活的東西」(《蔡文姬·序》)。劇本用《胡笳十八拍》來表現蔡文姬悲楚的經歷和歸漢途中的矛盾心情,這不僅加強了戲劇的歷史氣氛,而且也使全劇增添了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歷史劇《武則天》里,郭沫若根據自己的史學觀點和美學觀點,對歷史人物和既成史實作了新的解釋和闡發,使劇中主要人物以一種新的面目和姿態出現。劇本以徐敬業叛變這一中心事件來安排人物和情節,地點局限在洛陽,時間局限在調露元年(679)至光宅元年(684)的6年間,把武則天寫成為一個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負,一心輔助皇帝管理朝政的明敏果斷的女性統治者。郭沫若說,武則天作為封建王朝的皇後,而且做過皇帝,「她並不是沒有缺點的人,特別是在她的晚年,她的缺點很難掩蓋」;但是「她以一個女性的統治者,一輩子都在和豪門貴族作斗爭,如果沒有得到人民的擁護,她便不能取得勝利,她的政權是不能鞏固的」(《我怎樣寫〈武則天〉?》)。為了替武則天翻案,作者入情入理地去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時代的心理,在顧及歷史本質真實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了一些藝術想像與虛構。在這些劇作中,他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和自己的研究心得,對於一些歷史人物大膽地進行新的評價,作出新的描繪和塑造。尤其是為曹操翻案,完全改變了千百年來曹操在舞台上的形象。郭沫若歷史劇的主要缺點是人物語言有時過於現代化,因而某些人物或情節給人以失真的感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郭沫若的詩作,數量相當可觀,但如作者自己所承認的,「詩多好的少」。這些詩多是配合政治運動、生產任務或外出遊覽訪問即興寫下的,缺乏嚴密的構思和藝術的錘煉,有時不免流於概念化。不過有些詩篇仍保留著《女神》的氣韻,顯示了詩人的浪漫主義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如《駱駝》一詩,雖取材於現實生活,但傾注了詩人豐富的感情。詩人熱情地贊頌了在沙漠中導引著旅行者從黑暗走向黎明的駱駝,字里行間氤氳著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理想主義的強烈氣氛。在《新華頌》等詩里,詩人謳歌新中國的成立,期望在中國能出現一個百花滿地開放、百鳥彌天翱翔的新天地,期望社會主義文藝園地能夠出現一個百花齊放、爭妍斗麗的新景象。「雕刻刀從此會更加靈活地運用,指揮杖會灑出無比雄渾的樂音」。

郭沫若還寫了許多舊體詩詞。一些詩詞,意味雋永,寓意深長,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寫於1955年12月的《訪日雜詠》(十首),寫於1960年的《重慶行》(十六首),以及《黃山即景》 (1964)、〔水調歌頭〕《題卧蕉圖》(1966)等,詩人追憶往事,含有無限親切的情味,描寫眼前風光,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些舊詩,有的以婉約見長,有的以豪放著稱,有的抒發詩人的情懷,有的側重於表現人民的高昂情緒和雄偉氣勢。他的舊體詩詞,在成規中敢於大膽創造,有守成也有突破,不過有些詩詞,同樣存在堆砌標語口號的毛病。

在文藝理論方面,郭沫若寫的《讀隨園詩話札記》(1961),除批評袁枚詩論所反映的封建意識外,對於文藝創作規律、文藝的特性以及文藝家審美意識等有許多精當的論述,它是郭沫若前期浪漫主義詩歌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寫於60年代末期的《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的最後一部學術專著。圍繞李杜的評價,郭沫若帶有明顯的主觀性,他的揚李抑杜,頗受60年代「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機械地運用了階級分析的方法去評價古人;當然揚李抑杜也反映了郭沫若早年就已形成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傾向,作者在書中還提出了一些在學術上值得重視的見解。

Ⅲ 求溫馨耽美網游小說

有時間歡迎來我的空間搜刮別的資源~

26篇網游,這個是目錄

耽美網游文
《飛翔Online》作者_嗆燒包子.txt
《寂寞游戲》作者_小黑.txt
《誓盟Online》作者_初綠.txt
《四分之一天堂》作者_月曜.txt
變身之網游法師.txt
第二世界online.txt
幻想事典On-line〈完〉.txt
夢之饗宴.txt
《網游五聖》作者:一點愛錢.txt
暗界Online 第一部 BY 倚晨風 .txt
封OL----蘇小門.txt
幻月星光.txt
九界 online之雨過天晴.txt
雙龍-幻(完結).txt
王子殿VS騎士的戀愛數據 作者:墮落無罪.txt
網游之鳳落.txt
獄天Online 作者:花生醬.txt
青蛙的模擬愛情.txt
世界(網游bl){完}.txt
網游Nonentity.txt
網游之童話傳說.txt
網游之妖游帝國.txt
網游之翼神再臨.txt
曦馭online.txt
沄芯瀟牆..txt
紫魅(網游) BY 衣凌水.txt

已經發到郵箱了

Ⅳ 你看過那本小說女主人公最能打動你

金庸小說《飛狐外傳》:程靈素。

無色無味,令人防不勝防,劇毒入心,無法可治,中者立斃,卻毫無痛苦。明明是天下第一毒王,卻有一個美麗詩意的名字:七星海棠。

七星海棠的主人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程靈素,靈素之名,自《靈樞》與《素問》兩本醫學經典中而來,名字美麗的女子,卻沒有美麗的容顏。在《雪山飛狐》中,程靈素不是好看的女人,「 除了雙眼睛外,容貌卻是平平,肌膚枯黃,臉有菜色,似乎終年吃不飽飯似的,頭發也是又黃又稀,雙肩如削,身材瘦小,顯是窮村貧女,自幼便少了滋養。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歲,身形卻如是個十四五歲的幼女。」以現代審美的標准來看,程靈素的容顏只能定位為算一般,與美艷動人、風情萬種的袁紫衣相比,程靈素如同灰姑娘般暗然無光。面對兩位這樣的女子,胡斐喜歡袁紫衣,為她痴,為她狂,想來也無可厚非。

本只是洞庭湖畔葯王莊旁種葯的普通女子,那個鋤草的午後,胡斐不經意走來了,溫和的笑容和沉穩的眼神似有似無掠過程靈素的靈魂,只一瞬間,這個瘦弱女子一生的命運更改,程靈素離開了生活了十七年的洞庭湖,不遠萬里追隨胡斐來到北京城。

不顧一切愛上胡菲,痴愛著的人兒,心中卻痴愛著別的女子,這份情這份愛只能深深埋藏在心中;千萬里追隨胡斐,夜闖華拳門,大鬧「英雄會」……程靈素始終和胡斐在一起,甘為胡斐的「二妹」,無怨無悔地付出一切,從不求回報。這真是一個至情至善的女子,除了動容,我對這個瘦弱的女子又多了幾分敬仰。

當胡斐身中三種劇毒,程靈素捧著胡斐連中葯王門三大劇毒的手,心若刀割。三毒混合,劇毒入心,無可醫治。縱是天下第一用毒的高手,程靈素也無為回天。是讓胡斐斷胳膊再存活九年還是……這思想世界中的電光火石,是程靈素生命中最後的心靈掙扎,最後一刻閃過她心頭的,是十七年來在洞庭湖畔種葯草的寧靜時光;是那個初遇胡斐,那個鋤草的午後;是和胡斐一路風塵奔波的歲月?

「我師父說這無葯可治,因為他以為天下沒有一個醫生,會不要自己性命來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道我會對你這樣……」這是程靈素留在人間的最後一句話。知道吸毒血後必死,程靈素還是含著眼淚吸出了胡斐身中的劇毒,就象飛蛾,明知道一死,仍然義無反顧地向熊熊烈火撲去。當程靈素的呼吸漸漸微弱,當程靈素的身體漸漸冰冷,我不知道胡斐面對一份至死不渝的痴愛,有沒有大悲無言淚如涌?面對一個鮮活生命的悲情離去他最後的心靈掙扎,是感激?是悔恨?是痛苦?還是驚悸?

一切都是雲煙,終會消散,生命,或是感情。為痴愛的人死去,於程靈素這份註定無果的摯愛,也許,是最好不過的「結果」了。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合上了《雪山飛狐》,我在想:如果程靈素有著和名字般絕世美麗的容顏,她的愛情,又是會如何?如果程靈素不追胡斐踏入江湖,是否會平靜地終老洞庭湖?如果程靈素明知痴愛無望,毅然離開胡斐,她的人生,又會如何地鋒迴路轉?

容顏的美麗,可以悅人;靈魂的美麗,卻連自己都悅不了。

一切只是如果而已,人生如果如燭,程靈素生命之火熄滅的那一刻,畢定是驚心動魄的美麗。

縱然程靈素是一個悲情的人,還是很喜歡她。

愛情不是等價交換,一個人活著,不敢愛,不敢恨,人生每一步,如電腦程序精心設計,得失榮辱算計得清清楚楚,一個若人活到這個份上,還不如真做個電腦算了,起碼不會有煩惱。

Ⅳ 老武俠小說,男主角是洞庭水寨的少主,全家被殺,隻身逃亡。奇遇不斷,裡面有個叫什麼鼎的寶貝

虎猿奇俠傳
飄花令(三)

Ⅵ 《洞庭湖》的全文是什麼

明湖綱宇宙,春思滿樓台。 沙鳥一行去,風帆千里來。 平生眼今飽,落日首重回。 會趁江山約,還愁白發催。

Ⅶ ( )的洞庭湖

煙波浩渺,氣象萬千,無邊無際,浩浩湯湯

Ⅷ 求點好看的懸疑小說

《他來了,請閉眼》,算懸疑的言情小說

Ⅸ 寫洞庭湖的優美散文

憂傷洞庭湖(散文)

去君山島之前本來是打算在那裡住上一夜的,以便好好看看那個著名的島,
好好感受一下洞庭湖煙波浩淼的風光。

君山島位於岳陽西南15公里的東洞庭湖中,盡管只有0。96平方公里,卻是
整個洞庭湖中最大的島嶼。歷代文人墨客多有吟詠,島上還有二妃墓和柳毅井等,
可以說是一個文化與傳說之島。

在寫君山的詩里,最傳神的要算是劉禹錫《望洞庭》了:「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在岳陽,買了一張岳陽旅遊圖。圖上有一張君山島的照片,漂亮極了:一大
片波光鱗鱗的湖水中,青翠的君山島輪廓清晰,真像是一片飄在水上的綠色的樹葉。
那張照片更讓人佩服劉禹錫的文思。

正是黃昏時分,車子過了岳陽不久,從一條大道往東拐向了去君山島的小路,
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一人多高的茂密的水草,莽莽蒼蒼,幾乎望不到邊。

一片樹木茂盛的高地漸漸來到我們的面前,一個鐵門算是高地的入口。一個
工作人員攔住我們讓買門票,這才知道,原來這片高地就是君山島了。

小島雖然不大,還是很鬱郁蔥蔥的,亭台錯落,草深路轉,修整得小巧玲瓏。
只是轉到了島的另一邊,放眼望去,仍然是一望無際的水草,像是一片草原出現在
面前,水草之間,間或有一些泥地點綴其間。

天色已經向晚,除了我們兩三個人之外,島上一個遊客也沒有,顯得多少有些
冷清。退伍軍人出身的年輕的守門人解釋說:天晚了,白天遊客還不少呢。又問他
島上有沒有遊客留住,小夥子支支吾吾,有點不大好意思,只說山莊的條件還算不
錯。看著他的表情,再看看島上的情形,我們基本上也就放棄了在島上住下的想法。

趕快抓緊時間去看柳毅井和二妃墓。沒有看見小龍女,只有柳毅的塑像。塑像
的下方是一口井,那應該就是傳說中通向龍宮的柳毅井了。和別的井不同的是,沿
著伸向地下的台階,可以一直走到井水的跟前。井水上有幾片落葉和一些漂浮物,
看樣子是死水了。

二妃墓離柳毅井不遠,比起柳毅井的落寞來,一大叢雪白的綉球花給這里平添了
幾分生機。在別的地方曾經看到過這種碩大的白色花種,但是在這里看到它,才突
然覺得它更適得其所。一大片幾米高的綉球花枝條從墓的兩旁伸過來,彎彎地垂到
墓前,大朵大朵的綉球花成片的盛開著,從遠一點的地方看上去,就像是花圈上肅
穆的白色的紙花。

我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花圈上那種花的原型很可能就是來自這種綉球花。

匆匆忙忙看完了二妃墓和柳毅井後,天已經開始暗了下來。就要離開君山島了
,因為沒有看到水,總覺得很遺憾,就問那個年輕的看門人:

「怎麼看不到水呢?」

「現在是淡季。」

「什麼時候是旺季呢?」

「到七八月份吧。」

我又指著遠處那大片大片的水草和泥地問道:

「往年也這樣嗎?」

「不是。」

小夥子頓了頓,又說:「第一次這樣。」

震驚和失望之餘,我還是不甘心,就拿出了在岳陽買的那張旅遊圖,指著上
面的「青螺」似的君山島,問:

「水大的時候,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嗎?」

小夥子訕笑了一下,回答道:

「那是清朝末年拍的照片。」

我們頓時無語。

回到岳陽城時,天已經全黑了,我們就住在了南湖賓館。

那天夜裡,突然間狂風大作,幾次把我從夢里驚醒,印象里很少遇到過如
此強勁的風。賓館的窗戶關得嚴嚴的,窗玻璃仍然被吹得乎乎作響。忽然想起范
仲淹《岳陽樓記》中久違的句子:「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
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也許,在這個「陰風怒號」的夜晚,一望無際的洞庭湖一定也會「濁浪排
空」的。

第二天,我們也就只好雨中游岳陽樓了。

岳陽樓最初是三國名將魯肅所建,以後歷經整修,卻只有藤子京的修繕最
為著名,因為他想起了讓范仲淹來題寫樓記。沒想到這一約竟然成就了千古名篇,
也成就了一個歷史名樓。真是樓以文名,人依樓傳,樓湖相映,聲名遠播,正所
謂「洞庭天下波,岳陽天下樓」。

建於巴陵山上的岳陽樓之雄偉就不必說了,雨中的古樓遊人不多,西邊的
洞庭湖面開闊遼遠,灰濛蒙的水面上點綴著幾只停泊的機動船隻。

站在岳陽樓三樓最高處,憑欄向西望去,頭一天看到的君山島清晰可見。
因為離得遠,看上去宛在水中。

因為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君山島,漂亮的岳陽導游小姐說:

「能看到君山島,你們算是很幸運的。」

聽了此話,我們感到有些納悶,天是陰天,還下著不小的雨,視線怎麼可
能比平時看得更遠呢?

小姑娘接著解釋道:

「在過去,一年中,能看到君山島的機會真的沒幾天呢!」

「為什麼呢?」

導游又說:

「水小的緣故呀!」

她接著說道:

「水大的時候,湖面上總是霧氣蒙蒙的,即使是在晴天也很難看得很遠。」

我們好像明白了什麼,禁不住又問:

「和原來比,湖水能有多小呢?」

導游小姐的回答不僅讓我們吃了一驚:

「大概是30年來最低的水位。」

從岳陽樓下來,我在城牆的雉堞前站了一小會兒。看著雨中的依然遼闊的
洞庭湖,我想,如果不是水位太低,洞庭湖一定要比現在壯觀許多。

和岳陽樓相比,傳說呂洞賓醉酒的三醉亭和周瑜夫人小喬的墓,在雨中顯得
更多一些落寞的感覺。

雨一直沒有停,一直伴著我們告別岳陽樓和洞庭湖,一直把我們送回到了長
沙。

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回味著這次的洞庭湖之行。我也
無心去探究洞庭湖水位劇烈下降的原因和後果,我只能是遠遠的為它感到某種失
落。

我只知道,我曾經滿懷希望和景仰去過一次洞庭湖,但是我沒有看到在我心
目中那個「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洞庭湖,也沒有看到那個「上下天光,一碧
萬頃」的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多年前高中語文課本中的那個波光鱗鱗「浮光躍金
」的夢。

恰恰相反,從那裡歸來,我卻平添了一份杞人憂天似的惆悵。

更讓人不敢望深處想的是,君山島如今已不再是島了,洞庭湖的波濤會
不會也漸漸地離岳陽樓而去呢。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很不錯

熱點內容
男主姓傅的現代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4 18:12:19 瀏覽:313
網路玄幻小說主角姓名 發布:2025-08-14 18:11:20 瀏覽:848
古代女主捉鬼系統的小說 發布:2025-08-14 18:04:01 瀏覽:692
讓人濕的古代穿越小說 發布:2025-08-14 15:35:00 瀏覽:44
重生到嬰兒現代小說 發布:2025-08-14 15:13:54 瀏覽:780
什麼玄幻小說主角姓孟 發布:2025-08-14 14:01:20 瀏覽:681
男主叫凌寒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14 13:48:30 瀏覽:798
都市最強神豪無名小說 發布:2025-08-14 13:24:23 瀏覽:591
uc聽書插件 發布:2025-08-14 13:14:39 瀏覽:183
虐暖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4 13:13:31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