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⑴ 我國現代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八年四月,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傑出作品。發表於《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狂人日記》的主題,據魯迅說,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
魯迅曾說,《狂人日記》「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抨擊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魯迅在發表《狂人日記》之前,不但寫了《文化偏至論》、《魔羅詩力說》等文學論文,翻譯了許多「域外」的進步小說,還創作了文言小說《懷舊》,其主要思想都在於喚起人們的覺醒。然而,作為一個先進的知識分子,聲音雖然激進,但畢竟缺少呼應,不能造成一個運動。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發難後,雖然也一時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動,終於形成了一股勢力,其影響就震撼人心了。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周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筆名除魯迅外,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小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但是因為一部影片,深知僅僅醫生是不能拯救中國人,從此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魯迅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時年38歲。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醫學院學生,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魯迅生平是一個「愛書如命」的人。1923年因家庭瑣事和弟弟周作人決裂,搬出了八道灣。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⑵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魯迅 《狂人日記》
⑶ 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
網路名片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⑷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狂人日記 》是1918年魯迅先生所著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首次採用了「魯迅」這個筆名,抨擊出了社會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發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雜志第4卷第5號上。
⑸ 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寫於1918年4月,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白話文小說,也是現代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傑出作品。
據魯迅說,《狂人日記》的主題,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
魯迅曾說,《狂人日記》「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⑹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 )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⑺ 中國現代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⑻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是
《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