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小說的藝術

現代小說的藝術

發布時間: 2021-10-02 06:41:17

A. 言情小說的藝術生命力為何永久不衰

都期待驚天動地的愛情
自己不能擁有
就體驗一下虛假的

B. 小說有哪些藝術特點

小說是一種散文體的敘事文學樣式。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構成完整的小說世界。是小說樣式的基本特點。

小說能夠充分表現出豐富多彩色的旨趣、情況、人物性格、生活狀況乃至整個世界的廣大背景。
以下分而論之。

{一}豐富而細致的人物刻畫

小說偏重於客觀生活的描述。小說的特點之一,就是作家能對豐富而統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細致描寫。
小說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文學作品中,惟獨小說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它可以憑借各種藝術手段,從各個角度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行為描寫和環境描寫。

{二}完整而多變的情節鋪敘。

小說更具復雜性、更有連貫性,尤其長篇小說,往往頭緒紛繁,線索眾多,錯綜復雜。
現代小說,情節不但完整,而且多變,突出表現在打破故事情節的順序結構,摒棄作品敘述人 完整描述故事的單一方法,而通過不同角度,運用各種技巧描寫,體現情節的完整。
甚或當代一些借鑒「意識流」手法創作的小說,表面上時空顛顛倒倒,過去、現在、未來,交雜無序,時代氛圍、人物場所、具體環境,穿插疊映,但根據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向和事件的因果關系,可以發現,情節在變化中仍然是完整一體的。

(三}具體而獨特的環境描寫
小說通常通過典型環境的具體描寫,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生活的具體環境可以顯示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小說常常通過展示人物的獨特環境,表現人物的個性和精神面貌。

小說的這三個方面的基本特點,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密切聯系的。
豐富而細致地刻畫人物,必須藉助與情節的充分展開
具體而獨特的環境描寫,則給人物活動、情節鋪敘創造了特定的氛圍。
三者互為作用,構成了小說世界。因此欣賞小說也就應該根據小說的基本特點,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首先把握環境和人物的關系。

2其次把握情節和人物的關系

欣賞小說,讀者很容易被故事情節所牽引,以致忘了人物。其實除了部分推理小說、科幻小說著重於表現情節和事件外,近現代絕大多數小說都以塑造人物為主。
3再次把握人物和人物的關系。

認識各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立場,從而理解事件具有的思想意義和對刻畫人物、推動情節表現作品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外,欣賞小說還可以從各種角度品位小說刻畫人物、鋪敘情節和布局結構的各種藝術技巧,諸如肖像勾勒、心理摹繪、細節點睛、對話妙語、伏筆技巧和構思匠心等等,都可以程度不同的收到審美的效果。

C. 以現代意識來審查中國傳統小說的藝術方法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以現代意識來審查中國傳統小說的藝術方法,首先表現為小說整體情調、氣氛的營造的重現。其次,在小說語言上,或者向著平淡、節制、簡潔的方向傾移,或者直接融進文言詞彙、句式,以加強所要創造的生活情景和人物心理的描繪。另外,小說的章法、結構、敘述方式,都可以看到向古代小說取法的情況。汪曾祺、賈平凹、阿城等,都曾廣泛運用過這樣的藝術手段。

D. 現代主義小說的藝術特色

現代主義文學屬於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文學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
特點:1採用主觀色彩極重的表現法,反對客觀的描寫法;強調主觀隨意的自由聯想。
2在語言形式上,現代主義文學廣泛運用意象比喻、不同文體、標點符號甚至拼寫方法、排列形式,來暗示人的感覺、印象和精神狀態。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現代主義文學不注重塑造個性鮮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著重表現人的全面異化,表現人與社會、人與物質、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全面異化。
4現代主義在藝術形式上特別注重追求新奇怪誕的藝術表現手法。
上述特徵主要表現在象徵主義詩歌、意識流小說、荒派戲劇、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文學當中。(也就是說現代文學追求作者自我的觀念和新穎,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突出作者的自我感受)

E. 魯迅對現代小說藝術的貢獻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及現代小說理論的開創者。魯迅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他以《吶喊》、《彷徨》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現代小說在他手裡開創,也在他手裡成熟。他的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僅是現代小說的開創者,而且也是現代小說的理論開創者。他的小說理論,來源於他豐厚的文學理論觀念,更得源於他的創作經驗,比那些純粹的小說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首先,魯迅先生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說」,為中國小說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普通民眾,寫出了"人的覺醒";他用白話創作,用截取生活片斷的方法來顯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種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他吸收和借鑒了現代西方小說的經驗,使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多樣化;他是中國小說走向現代化的優秀旗手。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看,魯迅確是現代小說的開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發表於《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其次,魯迅的小說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種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的感性美,又揭示著催人奮進、閃爍著時代光輝的理性美。魯迅是第一個中國新文學史上最深刻的反映農民問題的偉大作家。當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壇成了「寂寞荒涼的古戰場」之後,魯迅又發現其間從四處鄉間跑來北京「僑寓」的一代年輕作者,所寫小說往往「隱現著鄉愁」,魯迅稱之為「鄉土文學」。這一命名也成為經典之論,被後起的研究者所廣為採納。魯迅「命名」不同於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於簡單的拿文壇的事例去「證實」某種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構成文學史現象的最有特徵的表現,上升為一種理論的概述與定位。類似的「命名」在魯迅的其它論述中都有表現,如論述莽原社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飆社對惡濁社會的譏刺搏擊以及「虛無的反抗」,「未名社」在將「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等等。魯迅尋找這種種不同創作傾向之間的轉換或對立的關系,實際上這幾個社團又都環環緊扣,此起彼伏地裝點了20年代中期的文壇。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場上,把中國人的主題—— 連同他們的破衣衫、悲哀的命運和痛苦靈魂帶領了長期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盤踞的文學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虛幻的民生,人民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魯迅以作品將人民從精神上解脫,這是一種從理論上的改觀。在魯迅的筆下,我們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閏土,也看到了像雙喜、阿發一樣機智能幹、純朴無私的農村少年。魯迅這些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魯迅反映下層人物的作品中,他的著意描寫並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無病呻吟,總是把活生生的現實同殘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國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緊密相連,以現實中的小事刻畫出重大的社會問題。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舉制度愚弄乃至毀滅的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又是一個不能清醒遭人恥笑的的可憐人物,給人留下一個可悲、可嘆的鮮活人物形象,令讀者無不深深思索。同樣《一件小事》中,啟示知識分子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向滿身塵垢卻正值無私的「卑賤者」學習,從他們身上尋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魯迅在新文學所採取的不同思路讓我們看清了新知識者在資源建構上的不足。魯迅在師承上,他支持錢玄同,肯定文學革命的白話文文言,「白話在生長,總當篤信進化論,相信「文學救國」的思想倫理意義,而且在白話文問題上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在他的文學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來追慕魏晉文學的事實也早為論家所注意了。魯迅通過發掘提煉特定的文學現象來把握文學進程,並在解釋這些現象時,充分注意其與社會思潮的聯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學現象的創作心態與情感表達方式。這樣,所謂「歷史的聯系」就是很具體可感。魯迅通過文學現象的提煉去展示文學發展過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點總攬全局,抓環節體現過程,這是文學史研究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他的作品是現實與理想緊密相連的完美整體,他秉承了諸家的眾才之長,既深刻鞭撻黑暗封建社會的殘酷,又把人類美好理想深情寄託出來,但絕不是虛幻的烏托邦式的超現實理想。譬如,他在《燈下漫筆》中寫道「……這人肉的宴席現在還排著,有很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盪這些使人者,掀掉這宴席,毀壞這廚房,這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為心聲。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通過自己的作品把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魯迅宛如滾滾長江之上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指路航標,魯迅的作品永遠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珍貴瑰寶。

F. 什麼是小說的藝術特點請通俗點說。 不懂就不要答了

小說是一種散文體的敘事文學樣式。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構成完整的小說世界。是小說樣式的基本特點。小說能夠充分表現出豐富多彩色的旨趣、情況、人物性格、生活狀況乃至整個世界的廣大背景。以下分而論之。{一}豐富而細致的人物刻畫小說偏重於客觀生活的描述。小說的特點之一,就是作家能對豐富而統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細致描寫。小說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文學作品中,惟獨小說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它可以憑借各種藝術手段,從各個角度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行為描寫和環境描寫。{二}完整而多變的情節鋪敘。小說更具復雜性、更有連貫性,尤其長篇小說,往往頭緒紛繁,線索眾多,錯綜復雜。近現代小說,情節不但完整,而且多變,突出表現在打破故事情節的順序結構,摒棄作品敘述人 完整描述故事的單一方法,而通過不同角度,運用各種技巧描寫,體現情節的完整。甚或當代一些借鑒「意識流」手法創作的小說,表面上時空顛顛倒倒,過去、現在、未來,交雜無序,時代氛圍、人物場所、具體環境,穿插疊映,但根據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向和事件的因果關系,可以發現,情節在變化中仍然是完整一體的。(三}具體而獨特的環境描寫小說通常通過典型環境的具體描寫,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生活的具體環境可以顯示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小說常常通過展示人物的獨特環境,表現人物的個性和精神面貌。小說的這三個方面的基本特點,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密切聯系的。豐富而細致地刻畫人物,必須藉助與情節的充分展開具體而獨特的環境描寫,則給人物活動、情節鋪敘創造了特定的氛圍。三者互為作用,構成了小說世界。因此欣賞小說也就應該根據小說的基本特點,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首先把握環境和人物的關系。2其次把握情節和人物的關系欣賞小說,讀者很容易被故事情節所牽引,以致忘了人物。其實除了部分推理小說、科幻小說著重於表現情節和事件外,近現代絕大多數小說都以塑造人物為主。3再次把握人物和人物的關系。認識各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立場,從而理解事件具有的思想意義和對刻畫人物、推動情節表現作品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此外,欣賞小說還可以從各種角度品位小說刻畫人物、鋪敘情節和布局結構的各種藝術技巧,諸如肖像勾勒、心理摹繪、細節點睛、對話妙語、伏筆技巧和構思匠心等等,都可以程度不同的收到審美的效果。

G. 什麼的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藝術發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魯迅的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藝術發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H. 小說的藝術形式包括哪些內容請給予解決

現代的小說可謂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分為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歷史小說,網游小說等等。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分類與現代互聯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藝術表現形式有外在和內在的
外在的是藝術的表面形式]、、
內在是藝術的文化內涵, 作品關鍵有內涵,才能打動人拾穗者,可能也從內在打動我們
總結就分兩點外在的和內在的!.

I. 小說的藝術特色主要指哪幾個方面

藝術特色: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

小說:

1、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4、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5、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9)現代小說的藝術擴展閱讀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J. 張愛玲小說藝術特色(現當代文學)

淺析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色

[
內容提要
]

張愛玲的小說,
表現出在那個衰頹的時代,
所獨有的悲涼和深刻的
蒼涼感。
她通過對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劇的描寫,
給予讀者強烈的視覺享受,

時又帶來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非常成功,
人物的一舉
一動,甚至當時的場景,都表現了心理的變化,可謂透徹准確。同時張愛玲對人
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又保持了超然的態度——她用站在高處的視野,
鳥瞰人間的爭風吃醋,
用敏銳又冷酷的筆觸描寫生活的真實,
她筆下的不少人物,
都陷在生活的泥潭裡不能自拔。
她以一種超然甚至冷酷的筆觸,
表現了決絕的生
活態度和蒼涼的視野,
帶我們走進蒼涼慘淡的小說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觸,

底而堅決。

[
關鍵詞
]

張愛玲

小說

蒼涼

女性悲劇

心理分析

意象手法

「如果不嫌擬於不倫,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為『上海』,

『流蘇』改
為『張愛玲』,簡直是天造地設」——張愛玲的老友,作家柯靈如是說。那麼,
張愛玲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呢?

張愛玲,
1920

9

30
日出生於上海,
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
1943
年她成為職業作家,並以第一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張愛玲雖
被評價為「曠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後魂斷異國他鄉。

張愛玲的生平讓她始終不能擺脫從內心裡流露出來的衰頹時代所獨有的悲
哀和深刻的蒼涼感,這對她小說中悲涼氣氛形成了影響。

從小就受到中西文化沖突下的教育,
構成了張愛玲中西雜糅的人格。
加之她
命運多舛,導致了她的性格也極其矛盾:雖然貴為名門之後,卻一生多孤獨,還
驕傲的聲稱自己不過是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的文字悲天憫人、
通情達理,

她本人卻孤僻寡情、與世隔絕、我行我素;她將生活藝術化和享樂化,但文字中
卻充滿了悲涼和貴族沒落、世事滄桑、處境逼仄„„,因此不論她得人生,還是
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種孤獨無依的悲傷,和難以把握的失落的凄涼。

張愛玲的作品大多以沒落家庭中男女情感、
家庭倫理為題材,
她以清貞決絕
的生活態度,
蒼涼華麗的視野,
奇崛冷艷的雅俗之美,
凄絕的筆調,
奇妙的意象,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蒼涼的傳奇。
男女主人翁愛與恨的交織,
是張愛玲小說中的恆
久主題。
她把自己對時代的內心焦灼,
投影到自己的小說中,
營造了蒼涼的藝術
氛圍和人物心境,並且始終無法擺脫這種悲哀和蒼涼感。

一、獨特的文字風格和語言風格。

張愛玲獨到的文字風格和語言風格一直在打動讀者的心。
她的文字,
用優美
暢達、厚積薄發、傳神精準、流暢自然來形容,毫不為過。她的作品中,隨處可
見新穎別致的比喻和生動傳神的描寫,對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繪也細致入微。

語言上看,張愛玲的用詞時而富麗堂皇、時而耐人尋味、時而干凈利落、時
而深刻精闢、
時而曲折婉轉,
但都擺脫不了悲哀和瑣碎的調子。
表現出巧妙的特
點。

來看看如下這些片斷,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
久之,紅的變成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
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
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紅玫瑰與
白玫瑰》

《茉莉香片》
開篇第一段話:
我給您沏的這壺茉莉香片,
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
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
悲哀的城。
1

《沉香屑——第一爐香》
開篇: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
點上一
爐沉香屑,
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
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
我的故事也該
完了。

「關於碧落的嫁後生涯,
傳慶可不敢揣想。
她不是籠子里的鳥。
籠子里的鳥,
開了籠,
還會飛出來。
她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
織金雲
朵里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紅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
上。」

——《茉莉香片》

「她看了看了表,
一種失敗的預感,
像絲襪上的一道裂痕,
陰涼地在腿肚子
上悄悄地往上爬。」

——《色戒》

「現在他總算熬出頭了,
人們對於離婚的態度已經改變,
種種非議與嘲笑也
都冷了下了。
反而有許多人羨慕他稀有的艷福。
這已經是一九三六年了,
至少在
名義上是個一夫一妻的社會,
而他擁有三位嬌妻在湖上偕游。
難得有兩次他向朋
友訴苦,
朋友總是將他取笑了一番說:
『至少你們不用另外找搭子,
關起門來就
是一桌麻將。』」——《五四遺事》

從以上幾段張愛玲的文字可以看出,
張愛玲的作品,
字里行間透著一個作家
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並通過她嫻熟連貫的文字,展現了出來。

二、畸形的時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的悲劇。

張愛玲對筆下的女性著色非常蒼涼,
她們人格和心靈被扭曲著、
撕裂著,

瘡百孔、
殘缺不全的人倫情感,
表現出舊式家庭女性的愛情婚姻與道德心理,

示了人類生存的困境——無奈與悲涼。

張愛玲在她的小說中,
站在女性的角度,
用她獨到的人生領悟和非凡的藝術
表現力,
來審視在那個時代背景下,
女人在小的家庭環境中的沉浮。
她們對生活
的困窘、不安、瑣碎、挫折感到厭倦卻又無可奈何,挖掘了女性在歷史中遭受的
精神和文化的雙重扭曲。
展現了女性全部的弱點,
反饋出女性的生存狀態和情感
心理,
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塑造了一批性格迥異的女性形象,
抒寫了深刻而
直白的、
飽含著悲劇美的生命之沉痛。
她筆下的女性大都是深深陷在中國傳統封
建意識形態中的、
卑微可憐而平凡庸俗的小角色,
無論怎樣掙扎都走不出自己既
定的命運。

比如《沉香屑———第一爐香》里的葛薇龍,原來是一個新女性了,可是她
不願意過自食其力的生活,
把上學當作嫁入豪門的資本。
在不正經的姑母的栽培
下,
葛薇龍為了金錢和享樂而背棄了傳統道德,
最終成為了一個「家養的妓女」。
正是對慾望的無盡追逐,才使得她的人性扭曲。作品最後寫道:「從此以後,薇
龍這個人就等於賣給了梁太太和喬琪,
不是替喬琪弄錢,
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又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
被傅雷譽為「我國文壇最美麗的收獲之一」。
出身小戶人家的曹七巧,為了攀附權貴,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門戶的不匹配,
導致了她的婚姻悲劇,
使她得不到愛與尊重,
受盡了凌辱和踐踏,
成為封建婚姻
的犧牲品。
而她又把自己受盡的折磨,
轉嫁到自己的一雙子女身上,
親手扼殺了
子女的幸福。
她知道周圍的人恨她,
但是瘋狂的慾望使她喪心病狂,
在絕路上越
走越遠。最終她絕望和壓抑,泯滅了良知和人性,在掙扎中扭曲了人格,變得瘋
狂狠毒。
曹七巧的是無奈的,
悲劇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
她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金鎖記》也成為張愛玲刻畫女性悲劇命運的典範之作。

曹七巧、
葛薇龍等人,
她們的處境不只是荒涼,
更是一種恐懼和無限慘烈的
悲涼。
讀者能切身感受她們生活的沒落和亂世的滄涼,
並且過目不忘。
這些女性
形象,
大多缺乏獨立意識,
她們找不到躲避不幸的港灣,
又找不到可以信賴的人
物,
人性的矛盾讓她們成了被命運拖著走的女人。
她們出於對世態和生計的無奈,
不得不為謀生而謀愛,
費盡心機做出艱苦卓絕努力,
卻只是為一個人類最原始的
願望——生存而苦苦掙扎。
張愛玲小說帶著對現代都市生活悲劇意味的思考,

其荒涼孤凄的生命感受展示了特定的歷史時代與文化困境中普遍的病態人生,
使
我們感覺到為「理想」而犧牲「現實」的女性悲劇命運的殘酷和濃厚。

三、小說中對人物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充滿靈性心理刻畫。

雖說文字表達的精當,
對意象撲捉的精妙,
用情節推進來烘託人物心理是張
愛玲的特色,
但獨特的、
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對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
更讓她
的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回味無窮。
張愛玲十分擅長對心理的剖析和描寫,
她的作
品的文字,
能根據故事的進展,
立刻營造出相搭配的氣氛。
因此有人形容她的小
說是「每句說話都是動作,每個動作都是說話」。

我們可以看到,
在她的文章里,
並沒有冗長的獨白和繁瑣的解析,
也沒有連
篇累牘的心理活動贅述,
而是利用人物自然流露出的動作和語言,
即刻勾勒出人
物的心理狀態,
同時營造了蒼涼的氣氛和風格,
可見她過人的高超洞察力和描寫
力,她刻畫人物心理的深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作家。比如:

「振保覺得她完全被打敗了,
得意至極,
立在那裡無聲的笑著,
靜靜的笑從
他的眼裡流出來,像眼淚似的流了一臉。」《紅玫瑰與白玫瑰》

「她沒作聲。
提起了芷琪,
她始終默無一言,
恩娟大概當她猶有餘妒——當
然是作為朋友來看。
火車轟隆轟隆轟隆進站了,
這才知道她剛才過慮得可笑。

娟笑著輕松的摟了她一下,
笑容略帶諷刺或者開玩笑的意味,
上車去了。
」——
《同學少年都不賤》

「他的眼睛遇到了她的眼睛,
眼光微微顫動了一下,
望到別處去了。
」——
《五四遺事》

「他的心狂跳著,撕開了信封,抽出一張白紙,一個字也沒有,他立刻明白
了她的意思。她想寫信給他,但是事到如今,還有什麼話可以說?」——《五四
遺事》

「想必他揀中這一家就是為了不會碰見熟人,
又門臨交通要道,
真是碰見人
也沒關系,不比偏僻的地段使人疑心,像是有瞞人的事。」——《色·戒》

她的小說,在刻畫人物的心理上,可謂出神入化,非常成功。她不僅擅長運
用心理分析,
還擅長通過心理分析,
在每個細節上,
都能反映出心理的進展和變
化,並從中揭示社會根源,使小說具有了社會深度。

這其中,包融了她對生活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作品寫作背景、
人物塑造上的經驗和總體把握。
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現。

《五
四遺事》
中的密斯范,
本來是個天真活潑的女學生,
她可以像所有的年輕女孩一
樣,
去享受愛情,
做快樂又可愛的女人。
但她的前進思維導致她不介意做有婦之
夫「羅」的女友,加之愛情道路上的起落和對男主人翁越來越強烈的愛意和情
欲,
導致她和另外兩個女人最終成為畸形「四角」婚姻的犧牲品,
而人生也越來
越散淡凋零。
故事的痛楚,
被轉化成字里行間無盡的蒼涼,
作品因而具有了現實
意義和歷史感。

由此可見,
張愛玲的小說善於挖掘潛意識的、
變態的心理,
描寫出現代節奏
下深層的悲涼。
不僅以上幾篇,
看了張愛玲的大部分作品,
她筆下人物幾乎沒有
心理健全的,大都帶著不同程度的畸變心理。

四、意象手法的巧妙運用。

意象是指有著色彩、光澤、聲音的物象形態,包含著隱喻、象徵等深層的意
蘊。
在封建家庭和西洋文化的雙重熏陶下,
張愛玲的小說不僅呈現出中國古典小
說的神韻,
更融入了現代西洋小說的精髓,
大多有著鮮亮的視覺效果。
張愛玲善
於運用意象手法,她營造的意象,既有不厭其煩的對於傳統意象的襲舊和繼承,
又有層出不窮的創新,使許多原本抽象的人物的命運、心理、情緒等,呈現出具
體的形態。

「月亮」在張愛玲在小說中,
就作為意向被不斷的提到。
光在
《金鎖記》
中,
月亮一詞就被反復用了
9
次之多。比如:

「三十年前的上海,
一個有月亮的晚上。
我們也許沒能趕上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暈,
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
淚珠,
陳舊而迷糊。
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
比眼前的月亮大,
白,圓;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著凄涼」。

「或歡悅或凄涼的月亮。」

「影影綽綽烏雲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
一點一點月亮緩緩地從雲里出來了,
黑雲底下透出一線炯炯的光,
是面具底下的
眼睛」。

就連小說的結尾也是用「三十年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
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除了月亮之外,還比較常見的意向是「鏡子」。比如《金鎖記》中「風從窗
子里進來,
對面掛著的迴文雕漆長鏡被風吹得搖搖晃晃,
磕托磕托敲著牆。
七巧
雙手按住了鏡子。
鏡子里反映著翠竹簾子和一副金綠山水屏條,
依舊在風中來回
盪漾著,
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這里不僅用鏡子意象來表現七巧的幻覺,

用了最簡潔的手法將故事串聯在一起,敘述、暗示,對比不同性質的關系。

其他意向手法還出現在:

「像拉過來又拉過去帶有凄怨色彩的蒼涼的胡琴」——

《傾城之戀》

「她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的緞子屏風上,
織金雲朵里的一隻白
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茉
莉香片》

還有描寫被隔離的孤獨的人,
嚮往自己內心過程中帶來的自審與自省。
她與
外人溝通不了的情況恰似她得的便秘症一樣,
本應該向外發泄的情感垃圾堆積在
腸子里,被堵住了。這就是《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煙鸝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
室里一坐坐上幾個鍾頭„„,
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
生了根。
她低頭
看著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皚皚的一片,時而鼓起來些,時而癟進去,肚臍的式樣
也改變,
有時候是甜凈無表情的希臘石像的眼睛,
有時候是突出的怒目,
有時候
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裡有一種險惡的微笑,然而很可愛,眼角彎彎的,撇出魚
尾紋。」意象分別是「希臘石像的眼睛」和「邪教神佛的眼睛」。

張愛玲以其獨特筆調,
奇異的意向,
為讀者「淡妝濃抹」的營造了一個光怪
陸離的藝術殿堂,
完成了她小說中意象世界的建構,
使她的小說顯出神奇的藝術
魅力。這些意向,要麼作為觸發的契機,要麼喚醒身在亂世的人的或沉痛。一個
簡單的意象所傳達的不僅僅是時間的流逝,
容顏的更改,
更多的是人物在這其間
這是我在網路文庫裡面給你粘貼來得一部分答案,你具體可以自己看一下。

熱點內容
李夢瑤小說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8-20 22:46:35 瀏覽:646
莫比烏斯情人全文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0 22:18:44 瀏覽:116
重生御獸玄幻完結小說 發布:2025-08-20 21:10:36 瀏覽:467
聽她的微笑像顆糖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20 20:41:25 瀏覽:68
網路小說里黑省是 發布:2025-08-20 19:45:09 瀏覽:751
免費閱讀小說春花秋月不了情 發布:2025-08-20 19:12:45 瀏覽:272
明天就和離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20 19:12:43 瀏覽:289
穿越宮斗的修真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20 19:06:44 瀏覽:194
科幻小說主角是外星人 發布:2025-08-20 18:06:29 瀏覽:175
女主姓林的古代重生小說 發布:2025-08-20 16:51:44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