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英美小說
Ⅰ 有什麼比較好的英美文學小說作品推薦下嗎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by Leo Tolstoy
悲慘世界 Les Miserables
作者:維克多·雨果 by Victor Hugo
雙城記 A Tale of Two Cities
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by Charles Dickens
簡·愛 Jane Eyre
作者:夏洛特·勃朗特 by Charlotte Bronte
呼嘯山莊 Wuthering Heights
作者:艾米略·勃朗特 by Emily Bronte
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作者:簡·奧斯汀 by Jane Austen
德伯家的苔絲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作者:托馬斯·哈代 by Thomas Hardy
基督山伯爵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作者:大仲馬 by Alexandre Dumas Pere
茶花女 La Dame aux camélias (Camille)
作者:小仲馬 by Alexandre Dumas fils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作者:劉易斯·卡洛爾 by Lewis Carroll
魯賓遜飄流記 Robison Crusoe
作者:丹尼爾·笛福 by Daniel Defoe
湯姆·索亞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作者:馬克·吐溫 by Mark Twain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作者:馬克·吐溫 by Mark Twain
嘉莉妹妹 Sister Carrie
作者:西奧多·德萊塞 by Theodore Dreiser
娜娜 Nana
作者:左拉 by Emile Zola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作者:傑克·倫敦 by Jack London
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作者:霍桑 by Nathaniel Hawthorne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作者:D·H·勞倫斯 by D·H·Lawrence
寶島 Treasure Island
作者: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八十天環游地球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作者:儒勒·凡爾納 by Jules Verne
尤利西斯 Ulysses
作者:喬伊斯 by James Joyce
Ⅱ 近代以翻譯西方小說文明的古文家是 謝謝啊!
林紓
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侯人。農家出身,家境清貧,後來由他岳父資助上學,先後中秀才、舉人。1898年春赴京參加會試時,參加維新運動,與友人一起上書,要求改革政事。落第後回福建繼續從事維新活動,提倡女學、天足,改善社會狀況。.後去杭州教書。1902年去北京在京師大學堂編譯局任職,1909年升任文科教長,1913年辭職。1915年,應徐樹銻之請,在成志中學教書,並主持文學函授學校。自辛亥革命後,林纖即漸趨保守,新文化運動中反對白話文,並對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進行尖刻的攻擊。晚年專事翻譯和繪畫。
林紓是中國最早的西方小說翻譯家,早在1898年,即以古文翻譯了法國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退事》,1901年又翻譯了斯士活的《黑奴籲天錄》。從此以後,他便大量地翻譯西方小說,為中國譯作最多的一位翻譯家,一生翻譯了180種(281冊)西方文學。死後又出版了15種翻譯短篇小說集,還有17種未出版。在180多種譯著中,重要的有40多種,如《伊索寓方》、哈葛鎔的《邊茵小傳》、達李的《魯濱孫漂流記》、司各德的《十字軍英雄記》、司地文t新天方夜談》、狄更斯《賊史》、大仲馬《蟹蓮郡主傳》、莎士比亞《雷差得記》、托爾斯泰《人鬼關頭》等。林纖不借外文,他的擁譯都由別人口述,他以中又編纂。雖不完全符合原著,但他卻能用豐富多彩和細膩的語言刻畫人物性格,使西方文學更適應中國讀者的心理需求。林纖還是第一個用古文寫小說的作家。他除了大量的翻譯外,還有《畏廬詩存》、《畏廬文集》、《續集》、《三集》等等。
http://www.3378.org/topic/20100318/237.html
Ⅲ 我國近現代翻譯西方文學的作家及成果.謝謝!
傅雷譯《巴爾扎克全集》 估計是人民文學出版社
羅曼羅蘭《名人傳》(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
許多出版社皆有
傅譯簡潔傳神,極好
徐梵澄譯尼采《蘇魯支語錄》(今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商務印書館漢譯名著叢書
建議找一本還過得去的今譯本對照,因徐先生之譯本雖簡潔優美,
但有些地方文字古奧,不太好懂
冰心譯紀伯倫《先知》 人民文學出版社《紀伯倫全集》第三卷,應該沒記錯
詩人又是女性的譯筆,准確、優美,諸譯中最好的譯本,建議英漢對照
陳筱卿譯盧梭《懺悔錄》 譯林出版社
雖非近代,但譯筆極好,保持了盧梭原文的親切感人
李時、薛菲譯帕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灕江出版社
這本書,不看真是很可惜,李時先生譯筆之流暢、優美,
那樣一種意境,只有讀了方能品味。
我覺得這個譯本比戴驄的好,戴譯文字不夠優美,意境也欠
臧仲倫譯陀思妥耶夫斯基 譯林出版社
比較各本(如與上海譯文本比較),臧先生之譯本明顯勝出許多,
語言流暢,符合中國用語習慣
許鈞譯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上海譯文出版社
絕對是所有譯本中最好的譯本!比較他譯(只需一小段),
立即看得出來。簡潔,凝練,冷峻,有味兒——這正是昆德拉的文風
以上所列都是多年親身經驗,絕非道聽途說,人雲亦雲,老兄不妨一試
Ⅳ 歐美近代作家
愛倫·坡(1809——1849)
美國作家、文藝評論家。出身演員家庭。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宣揚唯美主義、神秘主義。受西歐尤其法國資產階級文學頹廢派影響最大。小說有《怪誕故事集》、《黑貓》、《莫格街謀殺案》等。論文有《寫作的哲學》、《詩歌原理》。1841年發表的《莫格街謀殺案》是公認為最早的偵探小說。內容寫密室兇殺,兇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發表的《瑪麗·羅傑神秘案件》,純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蟲》、《你就是殺人兇手》、《被盜竊的信》等五部小說成功創造了五種推理小說模式,(密室殺人、安樂椅上的純推理偵探、破解密碼詭計、偵探即是兇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點)塑造了業余偵探奧古斯特·杜平這一藝術典型。愛倫·坡被譽為「偵探小說的鼻祖」。其小說風格怪異離奇,充滿恐怖氣氛。
艾勒里·奎恩
美國作家佛雷德里·達奈和曼弗里德·李合作的筆名。創作的《希臘棺材之謎》獲1961年愛倫·坡獎。塑造的艾勒里·奎恩成為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大偵探。兩人於1929年合作,一共寫了50多部作品,成為歐美偵探小說史的一個重要流派。代表做為《羅馬帽子之謎》(1929年)、《法國香粉之謎》(1930年)、《荷蘭鞋之謎》(1931年)、《希臘棺材之謎》(1932年)。作品推理嚴謹,情節緊湊,其影響已超越英美等國,世界各過都有他作品的譯本。
柯南·道爾(1859——1930)
英國傑出的偵探小說家、劇作家。畢業於愛丁堡醫科大學,行醫10餘年,收入僅能維持生活。後專寫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幾經退稿才發表,以《四簽名》聞名於世。1891年棄醫從文,遂成偵探小說家。代表作有《波斯米亞丑聞》《紅發會》、《五個桔核》等。1894年決定停止寫偵探小說,在《最後一案》中讓福爾摩斯在激流中死去。不料廣大讀者對此憤慨,提出抗議。柯南道爾只得在《空屋》中讓福爾摩斯死裡逃生,又寫出《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歸來記》、《恐怖谷》等偵探小說。塑造的福爾摩斯已成為世界上家喻戶曉的任務。福爾摩斯的辦公地點也成了旅遊點。作品合乎邏輯的推理引人入勝,結構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鮮明,涉及當時英國社會現實。對於其藝術成就,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曾說:「和柯南道爾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沒有任何偵探小說曾享有那麼大的聲譽。」柯南道爾被成為「英國偵探小說之父」,成為世界最暢銷書作家之一。
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
法國小說家。生於法國里昂。崇拜福樓拜與莫伯桑,受他們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1891年發表處女作《一個女郎》。後受法國偵探小說作家愛彌爾·加波里奧的影響,涉足偵探題材。1907年寫出第一部以亞森·羅平為主角的俠盜偵探小說。從此一炮打響,先後推出50多部偵探小說。代表作為《亞森·羅平在獄中》、《俠盜的羅曼史》、《亞森·羅平大戰福爾摩斯》、《水晶瓶塞》、《棺材島》、《神秘屋》等。小說展示勒20世紀法國社會的眾生相。亞森·羅平也成為轟動一時的法國民族英雄。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
英國傑出的偵探小說家。早年喪父。沒有讀過大學,在母親的教導下閱讀文學作品,受狄更斯小說影響頗深。16歲時開始寫偵探小說,第一部是《別墅奇案》,但出版商對此毫無興趣。經過不斷寫作實踐,終於寫出《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偵探名篇,塑造了波洛著這一藝術典型。從事偵探小說55年中一共寫了60餘本偵探小說,幾十個以偵探為題材的劇本。其中《老鼠夾》一劇在英國舞台上創造了上演30年不衰的記錄。偵探小說有很高的文學性,繼承了柯南道爾擅長編排撲朔迷離的布局,又加上她對醫葯學的研究,以心理學和醫學的觀點加以破案,堪稱一絕。文字見解生動,引人入勝。法國總統戴高樂曾是「克里斯蒂小說迷」。英國女皇曾授予阿加莎·克里斯蒂為英國文學會會員。作品被譯成103種文字,外文譯本總數超過莎士比亞。80年代曾列為世界上最暢銷書作家之首。
喬治·西默農(1903——1977)
比利時著名小說家。生於列日。1918年失學。1919年進《列日日報》當記者。16歲發表處女作《在拱橋上》,引人注目,從此邊致力於文學創作。作品300多部,大部分是偵探小說,如《十三個謎》、《十三個罪犯》和以梅格雷為探長的系列小說。寫作速度甚快,平均每月一部,作品構思嚴密,文風朴實,情節緊張,筆下的小人物令人同情。小說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梅格雷探長成為世界文學史的藝術典範。1952年被選為比利時皇家文學院院士。1972年退出文壇,寫了一本自傳《一個平凡的人》。
Ⅳ 19、20世紀的美國文學
請參考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SDWY200604021放心無毒
Ⅵ 西方近代有哪些著名作品
《洪堡的禮物》
《日瓦戈醫生》
《荒原》
《城堡》
《追憶似水年華》
《太陽照樣升起》
《娜嘉》
《蒼蠅》
《禿頭歌女》
《窺視者》
《第二十二條軍規》
《百年孤獨》
《秀拉》
《寒冬夜行人》
《麥田裡的守望者》
《反生活》
《河灣》《教父》
Ⅶ 英美現代文學作品有哪些
1、《古泉酒館》
《古泉酒館》是2011年12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當代作家理查德·弗朗西斯。
《古泉酒館》講述了一個陰雨綿綿的十一月早晨,古泉酒館照常開門,老闆唐和弗蘭克要面對狡猾的查賬人。
唐的腦海里縈繞不去的是若干年的一幕悲劇,弗蘭克的問題是拿不準自己的性取向,清潔工總懷疑地下室鬧鬼……酒館的常客們帶著各自的問題陸續光臨。
英國作家理查德·弗朗西斯在這家古老的英國酒館里。編織了現代人生活的種種況味,看似隨意,卻韻意豐富。
讀者通過文字步入酒館,融入那些小人物的談笑、希望和恐懼。感同身受地體驗生活的大問題和小快樂。
2、《轉吧,這偉大的世界》
《轉吧,這偉大的世界》是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美國當代作家科倫·麥凱恩編寫。
本書主要講述了作家用細膩、抒情的筆觸,串連起十位社會底層普通百姓的生活畫面,他們中有修士、妓女、護士、青年畫家、酒吧侍者、早期計算機黑客、陣亡士兵的母親等。
3、《曲終人散》
《曲終人散》是200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當代作家弗里斯。
《曲終人散》以黑色幽默的調子、第一人稱復數「我們」的形式,講述世紀之交網路泡沫破滅時代芝加哥一家廣告公司里的故事。
描述了現代白領群體的辦公室生活:無處不在的流言蜚語,裁員的威脅,個人生活中的不幸與困惑,以及由此激發出來的深層思考和驚人之舉,令人忍俊不禁之後是淡淡的憂郁,縱是曲終,餘音猶在。
4、《亞瑟與喬治》
《亞瑟與喬治》是2007年1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英國)朱利安·巴恩斯。
該書作者深入調查,發揮想像,再現了這個被長期遺忘的著名案件,揭示了兩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成長環境。反映了罪過與無辜、民族與種族等人類固有的問題。
5、《基列家書》
《基列家書》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里琳·魯賓遜代表作,發表於2005年,獲得普利策小說獎。
這是一部宗教哲理小說,年事已高、來日無多的埃姆斯牧師給七歲的兒子寫下這部「家書」,歷數了小鎮基列一個牧師家族從南北戰爭到1995年一個世紀以來經歷的變遷與辛酸,使這封「家書」成為一部濃縮的美國近代史。
同時小說里有大量的宗教哲理討論,對於不了解基督教和《聖經》的讀者顯得深奧晦澀。
Ⅷ 急求反映西方「個人英雄主義」的近代經典小說!~~~(>_<)~~~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個人英雄主義:英雄主義帶有鮮明的民族和國家特色,具有強烈的歷史感、時代感和人格的震撼力。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表現為無所不能型和拯救世界於千鈞一發型~
文學作品的有~《老人與海》
影視作品的有007系列、超人系列、蜘蛛俠以及蝙蝠俠等等等等的電影,異形超人等也是
請問還有什麼疑問嗎?
望採納
Ⅸ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