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了一種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
Ⅰ 現代作家趙樹理是一位農民作家他的什麼等小說採用評書體的小說樣式
《李有才板話》 《小二黑結婚》等小說 採用評書體的小說樣式
Ⅱ (3)分析趙樹理小說語言與形式的創新
趙樹理(1906一1970),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
《小二黑結婚》作於1943年春,是趙樹理的成名之作,也是體現他的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形成主題的創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他被稱為「地攤文學家」。
小說塑造了三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農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們是解放區新+代農民的典型由他們』敢於斗爭,主要表現掌握自己的命運』譬堅決反對封建包辦婚姻,大膽地自由戀愛當二諸葛為兒子收留了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傳童養媳時,小二黑含糊地說;「您願意養,你就養若,反正我不要」。當三仙姑要將小芹嫁給—個舊軍官做續續時,小芹堅決反對,並明確表示說:「我不管,誰收了人家的東西,誰跟人去」。兩人並在斗爭中,自由戀愛結婚。反對封建迷信。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諸葛學些算卦之類的事,後來在事實面前逐漸清醒,開始厭惡。反對父親的迷信行為。小芹也對她母親的弄神行為不予理睬。反對惡勢力。當惡勢力金旺、興旺利用被竊取的職權設下圈套。斗爭小二黑和小芹時,他們毫不示弱,敢於面對面地以理抗爭。並在黨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舊思想和舊道德,樹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願望,最後取得了斗爭的勝利。
B.落後農民的典型;二諸葛、三仙姑。
他們由於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無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地位,便養成了落後、守舊、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諸葛迷信思想報重。「抬腳動手都要論一論陰陽八卦,看一看黃道黑道」。包辦兒子的婚姻,給小二黑找了個七、八歲的童養媳。在惡勢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軟弱屈從,只會哀求「恩典恩典」。三仙姑好吃懶做,用迷信唬弄人,裝神弄鬼騙取錢財。包辦婚姻,給小芹找了舊軍官;心理「變態」,講究不合時宜的穿戴打扮,對小二黑和小芹表現出一種極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兩個落後農民,他們的思想都與新的時代格格不久但他們畢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農民,他們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在作品的結尾,三仙姑改變了打扮,二諸葛也撤去了香案。
C.封建惡勢力的代表:金旺、興旺。
金旺兄弟利用農村新政權的稚嫩和農民的保守思想攝取了基層政權的職位,為非作歹興風作浪,調戲小芹,非法斗爭和捆綁小二黑和小芹,把持鄉村政權。但他們最終還逃不出人民政權的懲罰。
思想意義:小二黑和小芹的勝利說明人民政權是人民實現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證。同時它也揭示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小二黑和小芹的斗爭,已經不只是他們個人的事情,他們斗爭是解放區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全社會建立新的婚姻觀念,消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作品也表達了作者的一個隱憂,那就是,基層政權有可能會被封建惡勢力所把持。金旺和興旺這兩個形象說明:農村的基礎政權中只有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造福於人民。但作品也同樣表現了作者的某些農民意識,諸如對於三仙姑形象的醜化,特別是對她的穿著的嘲諷性描寫,都顯示了作者對女性的貶抑態度。
這部小說在民族化群眾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者學習了中國傳統的說唱藝術和古典小說的長處。這主要表現在:
(1)在結構上,採用單線發展的手法。情節連貫,故事性煮劃構嚴謹,首尾照應。作者按照民間習俗,老百姓愛聽故事晌習慣,善於把矛盾斗爭,一環扣一環地集中起來,發展下去。
小說開頭寫二諸葛和三仙姑兩個神仙,接著寫小芹,再引出金旺兄弟,後寫小芹的戀愛對象小二黑,然後矛盾爆發,出現了第六節(「斗爭會」),第七節「三仙姑許親」。而第八節「拿雙」是矛盾的頂點,最後幾節,由區政府出面支持新人物,懲罰壞人,教育幫助落後。分章分節的形式,集中地敘述人物和事件,既構成了相對獨立的小故事,又不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結局,對前面的人物有所交待,又首尾呼應,造成結構的嚴密。特別是大結局的「大團圓」符合中國民間的喜劇欣賞習慣。戲劇性強,情節出現多次逆轉。在人物塑造上,以人物自身的行動和語言來顯示性格;在情節開展中,運用白描手法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
(2)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展現人物的心理。「不宜栽種」「恩典恩典」——二諸葛的迷信、迂腐。「米爛了」「看看仙姑」 ——潑、賴。三仙姑去區里見區長的言、行、打扮這—細節。在語言運用方面這部小說真正做到了大眾化(群眾化、口語化)不但在人物對話上,而且在—般敘述的描寫上,都是口語化的。
(3)人物的類型化。將主要人物分成三類,分別灌注了三種具有抽象理論特性的觀念。
(4)山西的地方特色。語言的山西風味——對於三仙姑「下了霜的驢糞蛋」的比喻;給人物起諢號的手法。具有濃重的淳樸的地方風味,又幽默有趣。
總之,《小二黑結婚》以嶄新的思想內容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化,大眾化的形式。獲得了群眾的贊賞。
趙樹理小說藝術風格的概敘
(1)趙樹理小說的藝術成就在於創造了一種新穎活潑、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所描寫的人物是地道的中國農民,所寫的事都具有中國農村的氣派和特色。
(2)語言是真正的群眾語言,朗朗上口,並富於幽默感。
故事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3)是中國「鄉土文學」的大家,創造了「山葯蛋」派這一文學流派。
趙樹理「評書體」小說大量運用經過加工提煉的群眾口語進行敘述、描寫,沿襲中國傳統小說「講故事」的結構特點,講究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人物的來龍去脈、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棄傳統章回體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放到矛盾沖突中進行塑造,不作靜止的心理描寫。例如《李有才板話》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和語言駕馭上,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所創造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小說民族形式,開辟了新文學發展的新生面。後來人們把這一群體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稱為「山葯蛋派」,趙樹理是這一文學流派的當然的領袖。
趙樹理是繼魯迅、郭沫若、茅盾這些新文學奠基人之後與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齊名的一位大師級人物;「山葯蛋文學流派」已成為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知名度很高的「鄉土文學品牌」;「農民化的文學範式」和口語化的「工農語言文體」給文學語言注入新鮮活力:《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作品以獨特的敘述藝術形式和美學價值,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獨具特色的民族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農村題材小說,填補了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空白。
為了實現寫好農村、農民的諾言,趙樹理堅守「鄉土文攤」作家純朴的本色,從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說:「我不想上『文壇』,不想做文壇作家。我只想上『文攤』,寫一些小本子夾在賣小唱本的攤子里去趕廟會,兩三個銅板可以買一本。這樣一步一步地去奪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陣地。」他還說:「中國的文壇太高,普通群眾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來鋪成小攤子。因為那些歐化的長句子,乾枯而深奧的敘述,各種古怪的表現形式和毫無生活內容的作品,在農村農民中間根本沒有市場。」
《李有才板話》是繼《小二黑結婚》之後又一力作,趙樹理在《李有才板話》中,大膽地把傳統小說里的「詩話」變異成了通俗的「板話」。把說詩的人叫做「板人」,以新穎的表現手法,為讀者奉獻出了一個鄉土氣息非常濃厚,富有生活情趣的經典之作。
《李有才板話》描寫的是抗日根據地的基層政權建設問題。毛澤東《在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期間,我們所建立的政權的性質,是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付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以防豪紳地主把持政權。」這部作品描寫的是太行山區一個村莊叫閆家山,閆家山村裡的「閆恆元派」就屬於民主政權要專政的對象,他們把持「閆家山」政權多年。村長閆恆元下了台退居在幕後,由侄兒閆喜富繼續干村長拋頭露面。他們橫行鄉里,無惡不作。還利用種種手段騙取了「模範村」的榮譽。而老槐底下的「老字輩」「小字輩」們祖祖輩輩受盡了西頭「閆恆元派」的欺壓。對於這一部作品,各研究專家和文學大師都對其贊賞有加。董大中先生說:趙樹理是一位藝術形式的革新家,《李有才板話》是他在文學民族化上的重大貢獻。郭沫若、茅盾等大師都有中肯的評論。
趙樹理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與新的時代,新的群眾相結合,創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他為我國的文學寶庫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文學作品,他的創作主張和人格魅力影響了我們許多作家和廣大文學愛好者。他是中國作家的一面旗幟。不管是思想意義上,還是藝術形式上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資源。在今天,我們可以是先鋒的、現代的,但一定是要民族化的、中國化的。我們一定要尋求一種具有中國氣派的文學和中國作風,而趙樹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應當說,趙樹理代表了一種深刻影響中國20世紀文學創作的思潮。」
趙樹理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他甘守「文攤」作家的寂寞,決不攀「文壇」,他能身體力行,多才多藝,他會唱上黨梆子,同時能撥弄好幾樣樂器,嘴打梆子還不誤唱,創作了很多「群眾喜歡看」「時代起作用」的優秀作品。這一切都深刻地映照出這一位人民藝術家崇高的文學精神和文學原創精神的追求。值此百年之際,我們懷念趙樹理,像趙樹理那樣真切地關注人性,關注民生疾苦,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常態,關注和思索時代最重大、最迫切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關注民族命運,更要關注活文化,要發揮文學藝術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Ⅲ 趙樹理的作品有哪些
《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李有才板話》、《鍛煉鍛煉》等。
1、《小二黑結婚》
《小二黑結婚》是現代小說家趙樹理寫於1943年的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抗戰時期解放區一對青年男女為追求婚姻自由,沖破封建傳統和守舊家長的阻撓,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
小說塑造了二諸葛、三仙姑兩個落後農民和小二黑、小芹兩個年輕進步農民的形象,通過這兩對思想觀念截然相反的農民的對照。
揭示了當時農村中舊習俗的封建殘余勢力對人們思想行為的束縛,以及新老兩代人的意識沖突與變遷,說明實行民主改革、移風易俗的重要性。
同時歌頌了民主政權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區的重大變化。小說結構完整,情節跌宕,語言通俗,富於地方色彩,開創了中國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
2、《李家莊的變遷》
《李家莊的變遷》,趙樹理編著,描寫李家莊激烈尖銳的階級大搏鬥。主人公鐵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莊的外來戶,一個勤勞、忠厚、憨直的貧苦農民。他安分過日,卻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壓迫害,以致破產,為養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軍閥欺凌。
在共產黨員小常的幫助下,他提高了覺悟,團結群眾,與地主展開正面斗爭,並在斗爭中逐漸成長,後來參加了八路軍,走向了武裝斗爭的道路。
通過鐵鎖的個人生活的線索寓於整個李家莊的變化之中,將抗日戰爭作為大背景,敘述了農民與地主的斗爭取得的階段性的勝利。
3、《三里灣》
《三里灣》,趙樹理著長篇小說,成於1955年(乙未年)。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優秀作品。
華北解放區模範村三里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秋收、整黨、擴社 、開渠……合作化運動給農村帶來新氣象,但由此也引發了有關於兩條道路、兩種思想、兩種生活方式的種種矛盾,三里灣在發生著巨變。
4、《李有才板話》
《李有才板話》是現代作家趙樹理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1943年發表。小說主要內容為:抗戰時期,地主閻恆元把持了敵後根據地閻家山的村政權,村幹部貪污盜竊,營私舞弊,欺壓群眾,卻居然騙取了「模範村」榮譽。
李有才帶領小字輩,以「快板詩」為武器,同他們進行智斗,並取得勝利。作品採用有說有唱、夾敘夾議的板話形式,生動活潑。
5、《鍛煉鍛煉》
《鍛煉鍛煉》是趙樹理的小說。趙樹理與農民有深厚的感情。五十年代的中國文學創作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和時代聲音。
作為代表農民思想情感的趙樹理在表面上不得不隨時代強流而迎合國家政治的需要,但是在潛意識和靈魂深處卻始終與農民共命運,同呼吸。《鍛煉鍛煉》無疑就是這方面的顯著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樹理
Ⅳ 以〈小二黑結婚〉為例,談談趙樹理評書體小說在民族化大眾方面取得的成就。
趙樹理「評書體」小說大量運用經過加工提煉的群眾口語進行敘述、描寫,沿襲中國傳統小說「講故事」的結構特點,講究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人物的來龍去脈、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棄傳統章回體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放到矛盾沖突中進行塑造,不作靜止的心理描寫。例如《李有才板話》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和語言駕馭上,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所創造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小說民族形式,開辟了新文學發展的新生面。後來人們把這一群體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稱為「山葯蛋派」,趙樹理是這一文學流派的當然的領袖。
Ⅳ 現代作家趙樹是一位農民,他的()等小說,採用了評書體
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怪事,我寫的是無關緊要的么?
你這提問本來就奇怪,哪來叫趙樹的農民作家?肯定就是趙樹理,如果是趙樹理,那我的回答就沒有錯
Ⅵ 趙樹理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對現今創作有何借鑒意義
趙樹理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作家,是一個從思想氣質到生活習慣都農民化了的作家,他同勞動人民有著最深刻的歷史和文化精神的血肉般的聯系。趙樹理對他的擬想讀者和描寫對象達到了爛熟於心的程度。正如趙樹理自己所說的:「他們每個人的環境、思想和那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我大體上能推測出他要說什麼——有時候和他開玩笑,能預先替他說出或接他的後半句話。」[1]正是因為趙樹理對農民的命運、思想、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農民大變革的歷史情景中深入地觀察、把握農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地寫出屬於農民自己的文學作品,從而成為真正的「為民立言」的農民作家。新文學史上,「五四」時期出現了以魯迅為代表的鄉土小說流派,三十年代有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農村小說,趙樹理可以說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三代作家。他也繼承了文學史上描寫農村生活、探索農民問題的傳統。但不同的是,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作家大多是僑寓在北京或上海的知識分子,他們是站在知識分子的啟蒙立場上審視農民身上的愚昧和麻木,得出的是農民必須接受先進思想啟蒙的主題。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作家則是站在先進階級的立場上觀察農民社會,探討的是在民主革命時期農民的出路問題。趙樹理所生活的是已經實行了民主改革的根據地、解放區的農村生活,他筆下展示的是不同於五四和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國農村社會,這里有新的時代、新的生活、和新的政權。郭沫若在讀完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時,曾經有這樣的感慨:「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穎、健康、樸素的內容與手法。這兒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風,新的文化,誰讀了,我相信都會感著興趣的。」[2]趙樹理把黨領導下根據地農村的巨大變化、人民政權下農民生活的日新月異及新時代新風尚下農民的精神狀態作為表現的主題,把塑造歷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作為主要任務,這是趙樹理為新文學史所作的開拓性的貢獻。總而言之,趙樹理完全是一種新型文學方向的代表。這種新的方向,就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方向。由此,趙樹理的作品成為最能體現《講話》所提出的文藝路線的典範。這種典範意義在當時的整個解放區乃至建國後五六十年代的文學創作,都有巨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趙樹理本身就是農民的一分子,他不同於此前的寫農村題材的作家,不是以知識分子居高臨下的俯視視角來觀看農民身上的缺陷或劣根性,而是以「平視」的視角體味農民的喜怒哀樂。趙樹理與他的描寫對象在思想感情上完全能融為一體,與小說中的人物血肉相聯,他曾自述說他小說中人物流的血,「連我自己也差一點染到里邊去。」[3]趙樹理的小說反映的是農民的理想和追求,藝術形式也是農民的,其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農民的日常口語,小說結構也是符合農民審美心理的傳統線型結構,這使他的小說成為真正的農村題材小說。
趙樹理的小說有明顯的時效性,他的大部分小說都是為了配合社會變革而作的,帶有鮮明的宣傳鼓動性。趙樹理始終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執著地反映社會現實,也並不迴避現實矛盾,力求真實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由此創作了一批反映現實的有血有肉的藝術品。
趙樹理在表現根據地解放區農民的生活時,注重從農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角度去進行歷史的考察。他深深地懂得,中國農民的痛苦並不僅僅在於在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更主要的是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給予他們的精神上的奴役。因此,他在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農民的命運問題時,特別注意對農民思想上存在的固疾的揭露。中國農民長期處在封建統治的重壓之下,生活環境狹窄封閉,封建人倫觀念根深蒂固。在新的生活環境中,這是阻礙農民成為新型的具有現代意識的農民的關鍵所在。趙樹理對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問題尤其關注,並深知這種改造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在《小二黑結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戀愛受到二諸葛和三仙姑的阻礙,主要是因為這些封建家長們落後的封建思想意識。二諸葛是一個被封建迷信觀念扭曲了的人物,在金旺、興旺捆起小二黑和小芹時,他跪在金旺面前哀求,表現了內心底對封建權力的懼怕。他不同意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的原因是「命相不對」,怕小芹會克小二黑,可見他是也是愛護小二黑的,只不過這種愛護極其愚昧,實質是對兒子幸福的扼殺。三仙姑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然而她用同樣的封建觀念充當了戕害女兒幸福的劊子手。《李有才板話》中的老秦,是受封建等級官念毒害極深的人,當他認為從縣里來的老楊是官時,對老楊畢恭畢敬;但當他知道老楊也是長工出身的人時,馬上又看不起他了。對封建官本位的崇拜和由此滋生的奴性心理就是這樣結合在善良的農村人身上。《李有才板話》中的小元,原來是受苦最深斗爭性最強的青年積極分子,但在當了武委主任之後,分了地主的房子、土地,便立即以高人一等的「主子」自居,從服飾裝扮到行為語言都地主化起來了,強迫軟英嫁給他兒子,甚至讓民兵為自己服勞役。可見其內骨子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思想。《邪不壓正》里的小昌也是如此。魯迅筆下的阿Q革命的目的是為了奴役別人,小元、小昌和阿Q異途同歸,鬥地主的目的也是為自己謀私利。這表明封建思想意識已深入到農民骨髓,很難立竿見影得到改變。趙樹理在這里敏銳地發現革命勝利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證革命政權的純潔性和人民性,是勝利後的群眾、幹部們都需要警惕的問題。
趙樹理在指出農民中存在的消極、落後的心理固疾的同時,更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根據地和解放區出現的新人新事新風尚,展現出在解放區佔主導地位的光明面和進步力量。解放區的時代畢竟不同於舊中國,農民取得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翻身,他們的精神狀態也不同於此前任何的歷史時代。趙樹理寫出了解放區出現的新生事物,這也是此前文學史所沒有表現的新質內容。
小二黑和小芹是趙樹理作品中塑造的光輝的新人形象。他們與現實黑暗面、及封建家長的斗爭表現出新一代農民不畏強暴、敢愛敢恨、對勝利充滿信心的精神風貌。《李有才板話》中的李有才,也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血肉豐滿的新人形象。生活給予了他智慧。他頭腦冷靜、深沉老練、幽默風趣,同時又正直、開朗、頑強。他愛憎分明、思想敏銳,在地主面前毫不畏懼,敢於揭露他們的罪惡,又善於團結貧苦農民和地主階級作堅決的斗爭。趙樹理賦予這個人物以極崇高的性格魅力。《傳家寶》中的媳婦金桂是新一代的婦女形象,她向世人宣告:革命政權下的婦女不現是低眉順眼、逆來順受的小媳婦,而是已挺起腰桿,開始自強自立新生活的時代新女性了。趙樹理用較多的筆墨歌頌農村中的新生事物和先進力量,使人感受到解放區生活撲面而來的激昂人心的時代氣息。
在創作手法上,趙樹理適應時代倡導的民族化大眾化的藝術和語言形式,創作出了使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他吸取了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話文學的積極因素,融合了五四以來新小說的長處,確立了一種「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首先在結構上,趙樹理採用具有歷時態性質的線型結構,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節的連貫性。他的小說開始總要設法介紹清楚人物,故事連貫到底,最後必定交待人物的結局、下落,做到故事來龍去脈清楚明白,有頭有尾。在情節發展過程中又設法懸念、扣子,使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如《小二黑結婚》開頭前五節都是介紹人物,第六節情節發展,第十三節「看看仙姑」故事結束,但又加上一節交待兩位「神仙」的結局。故事有頭有尾,符合老百姓的閱讀習慣。其次,在描寫與敘事的關繫上,趙樹理採用評書體小說的手法,以敘述為主,將描寫融化到敘述中去。他的小說注意把人物放在充滿矛盾對立的動態環境中,通過人物自身的行動和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而少有對景物和人物心理的靜態描寫。最後,在創造民族化大眾化的語言方面,趙樹理的小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趙樹理的作品從敘述語言到人物對話都作到了徹底的口語化,而且是一種活生生的土生土長的口語,用詞准確表達精到。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話,在趙樹理的筆下,也即可煥發出生命。在語言的藝術性和通俗性的結合上,趙樹理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為創造和發展現代白話文學語言作出了獨特貢獻。
Ⅶ 什麼是評書體小說它的特點是什麼
這是趙樹理的發明,他把山西一帶的民間說唱通小說結合起來,聽來像評書一樣,讓老百姓能看得懂。
Ⅷ 分析趙樹理評書小說形式
趙樹理「評書體」小說大量運用經過加工提煉的群眾口語進行敘述、描寫,沿襲中國傳統小說「講故事」的結構特點,講究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人物的來龍去脈、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棄傳統章回體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放到矛盾沖突中進行塑造,不作靜止的心理描寫。例如《李有才板話》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和語言駕馭上,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所創造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小說民族形式,開辟了新文學發展的新生面。後來人們把這一群體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稱為「山葯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