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小說的學科論文
A. 跪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代文學方面的論文題目,比較有新意的,有新觀點的
你好樓主,不知道你的論文是關於哪方面的,你看下面的題目可以不
一、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方向題目:
論加繆《鼠疫》的寓言體敘述
現代性危機下的空間戰爭——論《烏拉尼亞》的空間敘事藝術
論《美麗新世界》的反烏托邦思想
《等待戈多》的「無意義」解讀
《苔絲》中的「吉訶德」原則
二、古代文學方向題目:
淺論唐傳奇《紫釵記》對小說《霍小玉傳》的繼承與創新
論唐宋時期張祜詩歌的接受比較
"因人而變——宋濂散文的描寫對象及其技巧
三、漢語言文字學方向題目:
「拜託」一詞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甲骨文「名動合一」現象研究——以祭祀類詞為例
漢字字形義與詞本義問題
四、世界史方向題目:
美、法的第二次女權運動
淺談華盛頓與拿破崙的異同
16世紀葡萄牙在東南亞的香料貿易
五、現當代文學方向題目:
論新時期文學審美的三個向度
80—90年代性敘事的三個維度
現代語境下直面女性生活狀態
六、中國古代史方向題目:
明初少數民族家族漢化探析
晚清瑞安孫詒讓家族學術變遷
希望可以幫助你,還望採納
B. 現代文學課程學習感悟 小論文 1000字左右
倒薩大師大師大師的
C. 現代文學方面的論文哪方面的內容好寫
現代文學方面,個人覺得最現實的最好,最具有討論性的我個人認為,城市間的人均工資對比比較好,因為人均工資帶表了現代人工作和社會間平等的差異,取材很好找,因為你身邊很多人都在工作,包括你的親人朋友,只要問出工作的性質種類和工資的差異就可以寫,取材好後在看看別人的論題,方式,然後你在進行對補.當然,如果你的論題已經確定了,那你就按你的論題寫
D. 現代文學的畢業論文,選個題目。
論文題目選擇,在聽從老師安排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或者熟悉的領域。
我不是研究中文的,不能提供題目,但是網路上有很多,網路文庫中有一堆的候選題目。
http://..com/question/5460867.html
E. 推薦關於現代文學類的書(寫論文用)。。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追憶似水年華》這倆本很不錯有意義。後一本是意識流的。另外葉傾城的傾城系列不錯,很好看。。寫論文推薦余華的《活著》和海岩的小說,看過之後很有感觸,提筆就來。
F. 求現代文學方面的畢業論文
談女作家筆下男性形象的困境
摘要:研究女作家筆下男性形象的困境,有助於我們認識女性筆下男性困境敘述的現實意義,並為當前社會上男性走出現實困境提供啟示。從敘事途徑上, 女作家筆下男性在家庭與社會地位和思想情感上都存在著困窘和尷尬。首先,女性作家筆下男性在外部世界的作用與價值——建功立業與光宗耀祖,遭受質疑。其次,隨著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的轉型,傳統社會中男人體力上的優勢與人格上的權威在逐步失去,現代知識女性在社會、事業上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顯示出女性作為人的價值所在。此外,男性個體的情感因外部環境壓迫和自身能力的局限而表現出這樣那樣的無奈。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凡俗還是榮耀,男性外在的堅強和無所不能在女性眼中掩飾不住虛弱與蒼白而逐漸瓦解,甚至分崩離析。
關鍵詞:女作家;作品;男性形象;困境;地位;情感
前言
對於中國女性作家筆下男性的困境這個話題目前少有研究涉及。董慧芳考察了當代女作家筆下的男性形象演變,分析張潔的《方舟》、鐵凝的《對面》、陳染的《私人生活》、衛慧的《愈夜愈美麗》這些分屬不同時期、風格各異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演變,找到新時期女性文學中女性意識的發展脈絡(董慧芳,2005)。李仕芬以男性敘述下的女性傳奇為題,剖析嚴歌苓的小說《倒淌河》,集中討論了作者如何通過男主角阿夏的敘述,突出阿尕這個女性角色(李仕芬,2003)。曹書文論述了海峽兩岸女作家筆下男性形象的文化意蘊(曹書文,2002),認為女性對男性的審視實際上也是對自我的解剖,她們在消解男權意識之後方可重建女性的自我與話語空間。因此,她們對男性的書寫決非可有可無,而是重塑女性自身的關鍵之所在。李仕芬論述女作家小說中的男性角色,認為男性在成熟的過程中,反而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對自己的能力、特長懷疑之餘,自然亦無法建立起自我的價值感(李仕芬,1998)。
因為存在著性別體驗的差異,女作家在塑造異性形象和塑造同性形象存在很大錯位空間。但這種異性對象書寫在「旁觀者清」的意義上存在參考價值。異性對象書寫的研究近幾年受到關注,但研究得比較多的是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人物塑造,對於作品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也大多局限於男作家的作品。實際上,幾乎每一部文學作品中都存在兩性的地位和情感基點。因此,女作家作品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也是十分有意義的。本文作者閱讀大量女性文學作品,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探討女作家筆下男性的困境,這有助於我們認識女性筆下男性困境敘述的現實意義,並為當前社會上男性走出現實困境提供啟示。
一、 女作家筆下男性形象的地位困境
(一) 兩性關系格局中男性地位的根基
伴隨著女性自我意識與性意識的覺醒,對兩性關系格局的重新梳理對女性作家來說尤為必要。只有從男女兩性之間的關系中女性才能體驗到自身真實的生存狀態與生存困境,女性也因此贏得了識別男性話語本質的機遇。台灣作家李昂的《殺夫》無疑是傳統社會兩性關系本質的真實書寫,只是由於敘事者性別角色的改變,男性作為「殖民者」對女性的「侵略」、「佔有」與女性為「物」為「奴」的生存才顯得格外觸目驚心。由於林市是陳江水的交易所得,於是,對她肉體的蹂躪彷彿是他作為丈夫心安理得的特權。當他對妻子有慾望的時候,對方才有幸得到食物;如果不按他的旨意去刺激、迎合他的性慾,林市生存的危機與肉體的受虐便瞬間降臨。陳江水並未察覺自己行為的殘忍,周圍的文化語境也給他提供強有力的支援,但由此更昭示出男性施虐與女性受虐在男權社會的普遍存在。
從傳統社會走進現代歷史,女性的命運也隨著文明的進步發生了較大的改觀,但男女之間有形與無形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尤其是傳統的男權意識,對包括妻子在內的女性仍具有較大約束與欺騙,女性也只有透過愛情和性愛才有可能徹底完成對男性本質的認識和了解。張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線上》中的女主人公對丈夫充滿了無法訴說的哀怨與左右為難的惶惑,「我也許並沒有弄清他,我甚至並不知道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怎麼竟然是這樣一個人呢……自私、冷酷,看準時機,不顧一切地干。他只顧自己,而對於我,卻根本不關心。我不得不走到這一步,原因全在他身上,但是一切罪,為什麼偏偏要讓我來承受呢?」敘述者與女主角一樣面臨著無法迴避的困境,「也許這是一個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你要事業,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許多樂趣,你要享受做女人的樂趣,你就別要事業。」愛情與事業對她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你啊,看重我的奮斗,又以女性的標准來要求我,可要不是我像男子漢一樣自強的精神,怎麼會認識你,和你走了同一段路呢?」女主人公的情感抉擇表明女性對女性自我人格的維護已逐步走向自覺。
(二) 男性在外部世界的作用與價值遭受質疑
在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崇高使命是相夫教子,在家庭中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而男人的職責則是在外部世界中建功立業,在光宗耀祖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藉助女性作為「他者」的目光,男性在外部世界的作用與價值開始受到人們的質疑。《暗夜》(李昂)中的男性在事業上獲得一定的功名之後,其主要精力便浪費在對女性的追逐與玩樂上。葉原利用自己的記者身份,獲取鮮為人知的經濟情報,在股票交易中大發不義之財。他靠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一方面在年輕的知識女性丁欣欣那裡尋找肉慾的享樂,同時又勾引自己朋友的妻子,以體驗傳統女性溫柔敦厚的韻味。實業家黃承德經營無方,專靠從記者葉原那裡獲來的股票信息贏得大量的利潤。表面上他對家庭和妻子履行著一定的責任和義務,但往往以洽談業務為名去酒廊尋歡作樂,置妻子於「一無所有的孤寂與徹心傷痛」的境地,她不得已在婚外男人葉原那裡尋找感情的寄託。黃承德明知妻子與葉原關系曖昧,但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忍受著人格上的屈辱。偽道德家陳天瑞對大學生丁欣欣一往情深,失戀後則伺機報復。作者透過幾個男性的行為暴露了男性在外部世界的丑惡行徑,顛覆了他們建功立業背後的謊言與自私。他們事業上的成功與女性無關,卻往往是女性的災難。鐵凝筆下大芝娘的丈夫離開家庭參加革命,而革命剛剛取得勝利,他的地位稍有改變,就要與鄉下的媳婦解除婚約。女性可以與男性共苦,卻無法分享男性成功的榮耀。
許多男人對家庭沒有任何責任感,他們有錢時只顧自己在外瀟灑玩樂,然而一旦出事,妻子便成了他的替罪羊,還得為他收拾殘局。台灣作家廖輝英的《油麻菜籽》中的男主角平時從未履行過自己為父為夫的義務,掙的工資只圖自己享樂,無視家人生活之艱難。甚至年關將至,尋他討債的大漢找上門來怒罵不停,最後還得靠妻子替他還債。妻子臨近分娩,生命危在旦夕,家裡卻看不到他的蹤影。航鷹的《東方女性》中的男主人公在外與年輕漂亮的女性墜人情網,偷食禁果懷孕後仍需妻子出謀劃策,幫助其分娩,甚至為了他們的名譽 ,承擔著撫養的責任。這里既暴露了男性道德上的墮落,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男女兩性關系不平等秩序中女性無可奈何的容忍。在家庭中女性扮演著委曲求全的角色,而一些走向社會的獨立女性,在男女兩性關繫上一樣承受著情感的屈辱與命運的不公。《紅塵劫》 (廖輝英)中的唐兆民與自己的下屬黎欣欣小姐加班過晚,在極度疲憊中雙方都失去了理智,於是擁抱著在辦公室過夜。他們的桃色新聞曝光後,唐兆民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黎欣欣反倒遭解僱含淚而去,而她在公司幾年的業績與拚命的工作態度都無法挽回其被解僱的命運。
(三) 男性優勢與權威的喪失
隨著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的轉型,傳統社會中男人體力上的優勢與人格上的權威在逐步失去,現代知識女性在社會、事業上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顯示出女性作為人的價值所在。而在女性眼中曾經不可一世的男人,這時卻顯得如此的畏縮與令人失望(陳思和,2001)。李昂《轉折》中的女主角盡管對自己的老師非常仰慕,但在與他長期的相處中,一樣感受到了他人性的另一面:「我覺得你一方面很自負,另一方面又極畏縮,事實上,你可能是個贏弱的人——在心靈上。」在女性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崇拜男性的階段,然而隨著女性生命的成熟和閱歷的增加,昔日在她心目中的英雄逐漸消解,人性弱點開始顯現。張潔筆下的左葳,在他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是依賴女性的相助而擺脫困境,妻子和情人成了他生活和事業的後盾。由此可見,男性人格上的自私、懦弱與無能原非個別的現象,而是其思想性格的有機組成。
王安憶透過對《荒山之戀》中怯懦的大提琴手與富有母性情懷的女性的婚姻歷險形象地證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女人實際上有超過男人的力量和智慧,可是因為沒有她們的戰場,她們便寄於她們的愛情。她願意被他依賴,他的依賴給她一種愉快的驕傲的重負,有了這重負,她的愛情和人生才充實。他的依賴也使她深厚的愛情和愛心有了出路,因此軟弱的他於她都成了強大的依賴,她要他,她自信一定能使他幸福,而自己也一定會幸福。」男弱女強倒成了女性視野中兩性關系的模式。男性不僅在女性的眼中失去人格上的強大,處處顯得怯懦,而且他們在自我的審視中也遠沒有慣常的自信與勇敢。平路的《十二月八日槍響時》中的流亡美國的越南人莫阿坪在父親面臨危險時卻沒有挺身而出,他在羞愧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人格上的軟弱與可憐。「他想,他應該跳上台去,替父親頂罪,或替父親繳出那軍需稻米,但是,他還是蹲在原地,手腳皆是涔涔的汗。他還是藏在角落裡只管流汗。從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自己原是一個可憐蟲,一個委瑣到自己厭惡自己的小可憐蟲。」他雖然也有過英雄的幻想,但面對自己平庸的生命,他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卑怯,「到底自己是怎樣一個傢伙呢?一步一步在紀念碑陰影底下磨蹭的莫阿坪苦笑了。到底是什麼把他瀟灑的一個男人變成委瑣的小丑?想到這些費解的、直指他生命本身的問題,阿坪那瘦伶伶的肩膀,便背上那大理石擎天巨柱一般的矮塌下來……」普通男人的懦弱或許是置身其間的生活環境所致,而那些所謂成功的男性在自我審視中也意識到自己的怯懦。
二、 女作家筆下男性的情感困境
世界本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共同支撐的。幾千年男性霸權文化,使男人一直處於中心地位。作為主流,男性的世界也一直是豐富多彩、蔚為壯觀的,是商業文化和大眾傳媒文化的消費熱點,熱熱鬧鬧、風光無限。遺憾的是,翻開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男權文化雖然居於主導地位,但是在兩性關系中最主要的愛情上,中國文學一直陰盛陽衰,沒能提供一個頂天立地、鐵骨錚錚、堂堂正正的堅強男子漢形象,無論是表達大膽、熱烈、奔放的愛情,還是寄託忠貞不渝的思想,反封建好像都是女性的事,甚至殉情也成了女性的專利。
古老的封建文明積淀和文化承傳,對男性的期待視野一直很高,面對這高深厚重的價值期待,男人們如何呢?直面主流文化對男性的價值期待,直面這種價值期待對男性社會角色的選擇,以池莉為代表的當代女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穿行歷史,思考人生,描繪了林林總總、充滿差異的男性世界,透視他們內心的變化,把他們的靈魂徹底晾曬出來,毫不留情地公諸於天下,在放逐心靈的同時,綿密細致地解讀著男性的煩惱,詮釋著主流文化下男人的悲哀(溫瑞敏,2002)。
(一)凡俗的無奈
魯迅先生說過:「人們滅亡於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於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者卻多。」(魯迅,1982)《煩惱人生》(池莉)中的印家厚就是「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者」,他是對世俗的平凡男性生活的一種張揚,昭示的是凡俗男人的苦惱、悲哀與無奈。印家厚作為一名工人,雖然簡單平凡、普普通通,但他也有至高至美的追求,內心世界中無時無刻不在躁動著,而現實中低層次的文化現狀——物質的和精神的,卻使他時時刻刻生活在煩惱中,房子,兒子,票子,妻子,這些煩惱瑣瑣碎碎,如一地雞毛一般,讓他難以理清,卻又令人沮喪。內心裡期待著「鯤鵬展翅九萬里」的豪情,想去讀電視大學,希冀能給老婆孩子帶來較好的物質生活,能夠有自己的感情寄託和心靈的空間,可生命卻只能在雞零狗碎中消耗。因此,他煩惱,他悲哀,他痛苦,生活平淡無奇卻心有不甘的蒼茫,令他萬般的無奈,無法解脫。這是凡俗的悲劇,這些社會弱勢群體,處於社會底層或邊緣狀態,認同主流文化的價值期待,但因種種的無奈使人無法實現其理想,因此只能默默地忍受。他們滿懷的無奈,或怨天尤人,或樂天知命,或隨遇而安,形成了「近於沒有事情的」的凡俗的悲劇,這是對弱勢群體生活困境的最貼切的描述。
(二) 成功的無奈
《口紅》(池莉)中的趙耀根,是主流文化的英雄,精英文化的代表,成功男人的象徵。趙耀根死了,但他的死不失為悲壯,他為救女兒而死,為改正曾經的錯誤而死,他以生命的代價修正了自己人生旅途上的斜線。他的追求、他的成功是他悲劇人生的一個最好的詮釋。他是在認清了主流文化的價值期待並努力實現之後形成的悲劇,在追求中走了彎路,迷失了自我,最後以生命修正了錯誤,這是給那些成功而又不自製的男人們敲的一個警鍾。
這一類的還有《來來往往》中的康偉業,《小姐你早》中的王自立等,他們都是成功者,但結局卻都不完美,無奈得近似悲劇,盡管他們主導方面都是很優秀的,有能力,有魄力,不乏智慧,是社會的精英,主流文化的支柱,當代英雄,但他們都是生活中有的瑕疵的人物,一如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英雄,正是這些瑕疵,導致他們失誤、無奈形成悲劇。作家鎖定這些社會的精英們,在放逐心靈的同時,把這類男人的靈魂徹底晾曬出來,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扼腕嘆息的同時,透視人性的復雜,贊賞之中流露出一縷淡淡的遺憾,顯示出對主流文化下精英男性的失望。
(三) 失敗的無奈
寧岸是《口紅》中與趙耀根相對立的一個男人,是失敗男人的載體。
寧岸是知識分子,也是個偉岸的男子,他聰明,智慧,有愛心且富於同情心,在與趙耀根和江曉歌二人的關系中,雖然他一直默默地愛著江曉歌,但他還是以一顆坦盪的君子之心成全朋友的愛情,並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真誠地祝願他們。但是後半部,他變了,他認同主流文化的價值期待,但知識分子那顆孤傲的心使他不願意做昧心之事,看不慣商人趙耀根的作風,不屑與之為伍,但又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實現主流文化的價值期待。在對現實中的丑惡污濁失望後,他開始逃避,逃到一個潔凈無聲的善與美的世界:他遇到了美麗溫柔、善良可人的啞女,他愛上了她,但這世界並不能給他永恆,一點點的善畢竟遮不住生活的濁流。當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孩童一樣純真的寧岸下崗了,他成了歷史的陳跡,夾著絲絲淚痕的陳跡。他的生活失衡,他無力也不願面對醜陋的現實,但又無可奈何,甚至生計都成了問題,他留起了長長的鬍子,一派落拓文人形象,失望的他開始墮落,賭博甚至吸毒,終於走向毀滅。
寧岸們的悲劇與其說是一種失敗的悲劇,不如說是一種童心泯滅、喪失的悲劇,是單純毀滅的悲劇。他們的內心如嬰孩一般,是一片潔凈的世界,一顆赤子之心,不容污染,一旦遭遇現實,那份高潔便不堪一擊,那份善則抵擋不住紅塵的沖刷,於是,他們的人格坍塌了,他們的偶像倒了,在與現實的沖突中,他們失敗了。這是一個道德寓言,預示著嬰孩人格的倒塌。兒童的心靈是純真、質朴、潔白無瑕的,他們不知道罪惡、奸詐、偽善、當然也不知道江湖險惡、生活的艱辛、人情的淡薄,當他們直面生活後,經歷了諸多的坎坷挫折,品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似乎看破了人生世態,面對世事的污濁,他們既不願同流合污,又無力超脫現實,於是,生活沒有了動力,沒有了興趣、沒有了熱情,沒有了希望,也沒有了活力,在他們的眼裡,世界是灰色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喪失了童心,也就喪失了生的樂趣,於是生命走向虛幻,形成了人生無淚的悲劇(易中天,1992)。
(四) 道德的無奈
《凝眸》(池莉)中的嚴壯父一個理智和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他的無奈是在對歷史的回眸中展現出來的,這是男性道德的悲劇。他「生著一張嚴肅的愁眉苦臉的面容,願意保護女性但他絕不獻殷勤,絕不去注意女生的穿著打扮。」但他有一雙誠實的眼睛,這雙眼睛使柳真清感到安全、堅定、善良、有依靠。在那個階級斗爭十分激烈的年代裡,身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第十八師師長的嚴壯父在柳真清去蘇區找他和他見面時,盡管他「突然地陷入了溫情之中」,但還是十分理智、謹慎地同柳真清握了握手,並命令警衛員馬二年把門敞開,然後才在柳真清的對面坐下,因為「他代表著共產黨,代表著紅軍」,「必須時刻想著維護我黨我軍的形象。」嚴壯父是個理智、道德的人,也正是這份理智的道德,造成了他的悲劇,這是個殘酷的悲劇,也是高尚的悲劇,只是這悲劇太沉重,沉重得讓人無法承受,沉重得讓人在歷史的回眸中掠出滿目的血色和滄桑。嚴壯父是個高尚的道德君子,一個偉丈夫,然而,正是這樣的好人,一個忠於革命、坦盪的道德君子,最終未能擺脫悲劇的命運,他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朋友、同事的手裡,死在他人的嫉妒中,形成了悲劇。這是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故事,也是一個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悲劇(池莉,1992)。
如果他能早一點向柳真清揭發嘯秋的卑鄙,如果他能稍稍自私一點點,早抽出一點時間,如果他看風使舵,順流而動,那麼這悲劇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嚴壯父不是,他是一個坦盪高尚的道德君子,無私因而無畏,不僅他的愛情,而且他的人格也完全經得起道德的拷問,這樣一個道德君子何以遭到那麼殘酷的屠殺?他生在一個怎樣的時代?怎樣一個環境?我們不能否認嚴壯父悲劇的政治、歷史原因,但他的道德不能不說是他悲劇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女作家筆下男性困境敘述的思考
(一) 女作家筆下男性困境敘述的現實意義
20世紀後期,女性在關照自身生存和命運的同時,真正與男性開始對話,以「他者」的目光審視作為自己對立面的男性群體。盡管對中國現代女作家群的研究已歷時頗久,但成果卻與此不甚諧調,由於文化的深潛性和歷史慣性,研究者們無意識層的男性中心意識或「無性姿態」與對象心靈結構的錯位使相當一部分研究拘泥在共性化的層次,對身處於歷史,文化轉型期的現代女作家的多層次研究嚴重缺位(劉錫慶,1984)。女性作為「她者」的身份審視當前男性的生存狀態,可能具有另外的社會意義。首先,文學評論家開拓了新時期女性文學的樣式,有利於形成文藝「百花爭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第二、社會學家從女性文學作品中讀出當前社會「半邊天」女性的思想動態和反抗意識,對於制定我國婦女工作政策有一定指導意義;第三、女作家在作品中透露出對男性的觀感和期望,這對當代男性自我定位與反省也是不無裨益的。
很多人都認為池莉的創作有女權化傾向,其實,池莉對男性的解構也是極為深刻的,她以女性獨特的藝術視角,輕輕地走進喧囂熱鬧的男性世界,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穿行歷史,思考人生,把一個個平凡但並不單純的故事講給我們,從中體察人物的艱辛,透視他們內心的變化,在放逐心靈的同時,綿密細致地解讀男性的煩惱,挖掘男性世界的底蘊,詮釋主流文化下男性的無奈與悲哀(孟悅,1993)。實際上,女作家在敘述男性困境的同時,並非惡意的、對立的、絕望的。她們對男性尚且懷著熱切的期望,更多地表現母性的寬恕和關心。她們在作品中也不乏對男性自我更新與調整的思考。研究女作家筆下男性的困境,有助於我們認識女性筆下男性困境敘述的現實意義,並為當前社會上男性走出現實困境提供啟示。男性閱讀女作家作品,在娛樂心情的同時,參照文學作品的角色與自身對比,發現自身在女性眼中的「問題」狀態,反省之後做出適當優化與調整,使兩性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以家庭和諧促社會和諧,從而最終實現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
(二) 女作家筆下男性形象走出困境的期望
女作家從女性特有的文學視角審視男性群體。作品透過某些復雜的關系來展現人物的靈魂,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身體和他們的一切行為。從文學的角度不做任何掩飾地展現人的心靈感應和本質的人性,這多多少少帶有道德倫理、勸眾警世的說教的現實意義。例如《落紅浮生緣》很客觀地描寫人生、描寫男人和女人生活過程。男主人公穆栩園是一個商人,作品把他大發亂世之財的奸商的丑惡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但是作品也不忘記寫出他的另一面。在他身上還有很多人性的東西。他對下人非常好。他曾對他女兒說:「對人不能苛刻,他覺得在你這兒比在別人那裡好,對你才會忠心。」「你一個人就是錢再多,不會用人,還是孤苦。」由此不難看出女作家對掌握主權的男性的希冀和期望。
在男人的世界裡,女人歷來占重要地位。寫男人離不開寫女人,寫男女更離不開寫社會、文化、經濟,寫人生。女作家在塑造男性形象的同時塑造了眾多各具特色的、鮮活的女性形象。把她們的命運真實地、細膩地、毫無遮掩地描繪出的同時,也深刻地展現了男權文化為主導的社會中女人們被扭曲和不甘被扭曲的心靈軌跡。字里行間充溢著女性特有的痛苦而溫馨的情感。這一切都能激起男性對女性社會角色的肯定和共鳴。從而審視自身行為和心理,改善自身社會家庭功能,善待女性。
女性作品都一定程度地呼喚一種男女平權,呼喚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很多專家和有識之士指出,性別公正,應是婦女解放的標志和前提,其主張在人的基本權利和人格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具體、歷史地規范社會的性別關系。它強調的是一種社會效益和婦女權益的最優化和協調發展。李鋼音認為,以張潔、張抗抗等一批為代表的女作家的作品較多地體現著時代政治、文化、歷史、社會的深厚影響,它們呼喚女性意識的覺醒,追逐生命存在的意義,注重信仰建構和人文精神。
也有部分所謂「新女性」作家在反叛和顛覆傳統的同時,表現出過於張揚的性別偏執。如棉棉,衛慧等一些被稱之為「用身體寫作」的女性,對此,周湄認為,女性解放其實不應也不必以對抗男性為根本前提,而應求得與男性共融共生,與社會和諧統一。也許她們最初的本意不乏呼喚男女平權,但由於選擇或表達的方式是對抗性的、顛覆的、極端的,尤其是一旦跌入了商業炒作的陷阱,更可能完全消解了她們原有的意義或者女性意識的初衷(李衛紅,2004)
相比較而言,池莉的許多作品更重視描寫男性在現實生存中的積極能動的生活追求。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有很強的內在沖動,又常常顯得野心勃勃,他們不怕困難,敢於冒險,在金錢和美色方面都能夠獲得現實的成功,他們因此顯得志得意滿。在這些人物身上,池莉讓他們張大他們的人生慾望,發展「自然本性」,發揮他們的「自然能力」,盡可能地使他們的慾望得到現實的滿足。在這里人的受動性,只是池莉為她的人物沒置的一個終極限度。這個終極限度也是一種道德和價值的標尺。而這個標尺很可能就是時下男性應該用來衡定自身位置,走出困境的得力工具。
參考文獻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五次印刷
溫儒敏:《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2次印刷
劉錫慶:《寫作文鑒》,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372.
易中天.池莉論,池莉小說近作集•預謀殺人[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351-352.
池莉.凝眸,池莉小說近作集•預謀殺人[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253.
孟悅.男權大廈的結構者與解構者[J].文藝爭鳴,1993,(5).
董慧芳.當代女作家筆下的男性形象演變考察.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23(2):23-26
鄭春鳳.在男性書寫和民族主義話語的夾縫中——淪陷區東北女作家創作論.文藝爭鳴,2004(6):74-76
向葉平.拋棄與尋找: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池州師專學報-2002:16(1)-57-59
曹書文.論海峽兩岸女作家筆下男性形象的文化意蘊.當代文壇-2002(2)-12-15
李仕芬.剛強之外-台灣女作家筆下男性角色的自我省視.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9(10):16-24
李仕芬.男性敘述下的女性傳奇——讀嚴歌苓《倒淌河》.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4):21-25
李衛紅.對抗與超越——「新女性現象」的文化審視與關照. 搜狐新聞2004.3.9 http://news.sohu.com/2004/03/09/61/news219356100.shtml
G. 誰能給我一篇現代文學的論文
二十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述評 20世紀的中國近代文學研究,五光十色,斑爛絢麗。近百年間政治文化的日益革新 ,社會制度的頻繁更迭, 意識形態的紛紜多變, 使得20世紀的數代學者在運用不同的 歷史觀、文學觀及文學史觀,對1840—1919年間中國近代文學的發展歷史予以觀照、闡 釋、評價時,顯示出極為明顯的認識差異。這些認識差異的存在,使得20世紀中國中國 近代文學的研究,顯現出不同的階段性。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的研究可分為四個時期: 20世紀前20年。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第一時期。此20年間,中國文學的發展正經 歷著由古典向現代的艱難蛻變。對鴉片戰爭以來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孰短孰長的文學批 評,對現階段正在進行的文學革新見仁見智的評論,便形成了最為初期的中國近代文學 研究。初期的中國近代文學研究與近代文學的發展同步進行,在成果形式上,以傳統的 序跋、評點、詩話、詞話等文學批評方式為主。 關於龔自珍、宋詩派、桐城派、維新文學改良和五四文學革命等問題的討論,構成 了世紀初前20年文學研究的熱點。 龔自珍學宗公羊,好雜家言,詩文chù@①詭連@②,危言警世,為維新派思想 家、南社詩人所喜愛。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中稱:「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 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初讀《定庵文集 》,若受電然。」維新派推尚龔氏,多從思想啟蒙處立論;南氏詩人推尚龔氏,則主要 追尋其歌哭無端的詩風。柳亞子稱龔詩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註:《柳亞子詩詞選 ·定庵有三別好詩……》。)南社流行學龔詩、集龔句的習尚。與維新派、南社的推譽 相反,貶抑龔氏的也大有人在。張之洞認為二十年來,「都下經學講《公羊》,文章講 龔定庵」,是社會紛亂的學術根源,(註:《太炎文錄·說林下》。)章太炎認為:「 自自珍之文貴,則文學塗地垂盡」。(註:《張文襄公詩集·學術》。)褒揚貶抑,相 去可謂懸殊。 宋詩派與桐城派,是鴉片戰爭之後仍十分活躍並得到一定發展的傳統詩文流派。宋 詩派以杜、韓、蘇、黃為詩學風范,力圖以援學問入詩的努力,別辟詩歌發展蹊徑。桐 城派以唐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自居,其清淡雅潔、言簡有序的散文風格,頗得有抒情言 志之好文人的青睞。進入20世紀後,梁啟超倡導的詩界、文界、小說戲曲界革命風頭正 健。出於破舊立新的需要,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清代學術概論》等論著中對宋 詩派,桐城派的復古摹古傾向提出批評。稍後的南社,提倡革命,思振「唐音」,斥責 宋詩派中的同光體詩人多為清朝之罷官廢吏,其詩多是塗飾章句,附庸風雅,造為艱深 ,以文淺陋之作。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與人論文書》、《說林下》、《辨詩》等多篇文 章中,對宋詩派、桐城派有所針砭。章氏謂宋詩派自曾國藩誦法西江諸家,矜其奇詭, 天下鶩逐,古詩多詰詘不可誦,近體乃與杯@③讖辭相等。後期桐城派視嚴復、林紓的 翻譯,是替古文開疆辟域者,章氏認為實際上嚴復充其量是俯仰於桐城派之道左,而未 趨其庭廡者;林紓較之嚴復,又等而下之。 在維新與革命派學者口誅筆伐之際,宋詩派、桐城派也預感到韶華將逝,而匆忙為 自己作著總結。自1912年起,同光體的詩論家陳衍先後在《庸言》、《東方雜志》、《 青鶴》上刊載《石遺室詩話》,除評品前代詩人外,主要揄揚同光體詩,描述近代詩派 的發展過程,為同光體「學人之詩與詩人之詩合一」的詩論張目。不久又輯《近代詩鈔 》二十四冊,收入道光以迄民初三百七十位詩人的作品,多為近代各種學古詩派之作, 與《飲冰室詩話》立意截然相反。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以教授生員為生路的桐城派 人物開始將桐城義法搬上大學講台。1914年,姚永朴著《文學研究法》,1912年,林紓 著《春覺齋論文》,不約而同地將桐城派只言片語的古文辭理論系統化,力求存古文一 線於紛紜之中。 至五四新文學時期,宋詩派、桐城派作為舊文學的代表,受全面的討伐和批判。以 《新青年》為陣地,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錢玄同等紛紛著文,「桐城謬種,選學妖 孽」之類的稱謂不脛而走。自此之後的很長一個時期,在有關宋詩派、桐城派的研究中 ,一直是將二者作為新文學誕生的祭物和新詩及白話文的對立面看待的。 五四新文學運動成為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分水嶺。而中國文學由古典向現代 的轉換,卻是以20世紀初梁啟超所倡導的詩、文、小說三界革命為先導的。三界革命服 從於新民救國的主旨,遵循『求俗』與『變雅』並行不悖的發展路徑,改變了傳統觀念 ,解放了舊式文體,發展了文學語言,這些都為新文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梁啟超有關 文學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其在文學發展史上的意義,並沒有被世紀初的研究者所充分 意識到,但梁氏文學革命的現實影響,卻是同時代人所深切感受到的。黃遵憲稱梁氏文 章『驚心動魄,一字千金』,「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註:《 致梁啟超》,轉引自《梁啟超年譜長編》。)嚴復稱梁氏之文,「一紙風行,海內觀聽 為之一聳」。(註:《嚴復集·與熊純如書札》。)南社、五四《新青年》在政治觀念 上與梁啟超多有抵牾,但對其倡導文學革命的功績,都是頷首稱道的。 五四新文學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同載道的文學揖別,從文言的束縛走出,以 現代人的審美感知方式表現手段,創造出新鮮活潑的白話詩、白話文、白話小說,近代 文學在這里結束了自己的發展歷程。 20世紀前20年的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是與近代文學的發展同步進行的。這個時期的 研究者並沒有完整的「近代」觀念,他們對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文學現象還很難上升 為「史」的認識,研究更多地表現為介紹、評論,形式仍以序跋、詩話、論文、書信等 傳統批評方式為主。在初期研究中,新與舊的文學壁壘已經明顯存在。 20世紀20至40年代,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第二時期。這三十年間的研究工作,在 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學術史上,可以稱作是現代學術體系建立時期。隨著五四新 文學序幕的揭開,中國近代文學的發展成為一段相對固定的歷史。五四之後的學者對這 段文學發展歷史的研究思考,逐漸擺脫了傳統的序跋、詩話、論文的評論方式,而推出 了一系列的研究論著。在這些論著中,史的意識得到強化,近代文學研究的基礎在這一 時期得以奠定。 吳汝綸1898年為嚴復所譯《天演論》作序時,曾區分集錄之書與自著之言兩個著述 概念。吳氏認為:集錄之書,篇各為義,不相統貫:自著之書,建立一干,枝葉扶疏。 漢代多撰著之編,唐、宋多集錄之書。吳氏感嘆我國學界自唐宋後少有自著之書,而倍 加推譽《天演論》一干眾枝的著述體系。我國現代學術研究的自著之書,在20世紀的20 年代後陸續出現。1922年,為慶祝《申報》創刊50周年,胡適寫
H. 現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
論文如何定題目
首先看是什麼專業的題目
其次根據專業和教授的口味來定
題目盡可能不要大眾化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您的現代文學方面的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I. 關於現代漢語言文學認識的論文
1、現代漢語方言融合現象研究
2、現代漢語文章體裁邊緣化淺析
3、網路語言興起探究
4、現代文學中的「浮躁」
5、淺析西方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6、語言學應用技術對現代漢語發展的影響
7、現代漢語新詞彙來源剖析
8、注音法拼讀漢語的教學意義
9、簡體漢字在泛中華地區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