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文學課中的原小說舉例

現代文學課中的原小說舉例

發布時間: 2021-08-29 04:12:05

㈠ 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有哪些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_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_陳平原
魯迅作品十五講_錢理群
中國當代文學史_洪子誠
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_曹文軒
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_李楊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_謝冕、洪子誠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_謝冕、洪子誠
表意的焦慮——歷史祛魅與當代文學變革_陳曉明
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_洪子誠
金庸小說論稿_嚴家炎
中國民間文學概要_段寶林

㈡ 中國近代文學主要哪些變化試舉例說明(500字)

這個問題很復雜。
首先,20世紀中國文學是現代性的還是近代性的,就是一個爭論不休 的話題。例如楊春時、宋劍華就認為現代文學由於和世界文學存在著巨大的時差,所以我們的現代文學只能算近代性。另外,現代性這個概念的含義模糊也是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的關鍵。
分析現代文學的現代性或近代性以及它的內容,學者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現代性與世界意識
從世界范圍來看,文學的現代化起始於「世界歷史」的形成和「世界文學」意識的萌發。按照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世界歷史的觀點,近代資本主義的大工業和世界市場,消除了以往歷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國的孤立封閉狀態,日益在經濟上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才「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他說:「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很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①作為20世紀的文學,有別於20世紀之前各民族文學的顯著特徵是民族的相互往來與依賴使其成為人類的共同文學。也就是說,各民族文學的世界性交流的歷史進程,導致了現代意義的世界文學的誕生。世界性、開放性,已成為現代世界各民族文學的共同特徵。同時,從世界范圍來看,文學的現代化就是「世界文學」意識逐漸覺醒的過程。事實上,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尤其經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民族文學長期的分散、隔絕發展已成為歷史,民族壁壘的牆壁逐漸倒塌,整個人類的文學正朝著世界文學整體化的方向挺進。尤其在世界文化交流頻繁的國家,一些有成就的作家就是在「世界文學」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作為人類總體進化的一個過程,現代化具有世界性的彌散和擴張性質。現代化首先從西歐開始,隨之通過殖民化彌散到美洲、澳洲、亞洲和非洲廣大地區。因此,不同國家現代化歷程的起步時間以及啟動方式是各不相同的。美國社會學家M·列維將其分為「內源發展者」和「後來者」兩大類型,即「早發內生型現代化」與「後發外生型現代化」的區別。前者以英、美、法等國為典型個案。這些國家現代化早在16、17世紀就開始起步,現代化的最初啟動因素都源自本社會內部,是其自身歷史的綿延。後者包括德國、俄國、日本以及當今世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它們的現代化大多遲至19世紀才開始起步,最初的誘發和刺激因素主要源自外部世界的生存挑戰和現代化的示範效應。②顯然,中國的現代化也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作為一個後發外生型國家,中國是從19世紀開始進入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現代化過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權威脅與文明示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因素。」在19、20世紀以前,中國面對的主要問題還不是外部世界的挑戰,而是源自內部的物質危機。「只有到了19、20世紀,當西方的示範展示了一種迥然不同的發展道路時,中國才對自身歷史的內部挑戰產生了一種多少是變化了的回應方式。這樣,中國歷史的內部要求與西方文明的示範效應疊加在一起共同制約著中國現代化的反應類型與歷史走向。」③或者可以說,中國只有等它變成西方的對象時才開始進入現代時期,因此,對於中國來說,現代性的真諦就是對於西方乃至世界的反應。西方的入侵與影響成為中國談論「現代」的起點,西方的入侵與影響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歷史」,使「停滯」和「靜止」的中國進入了「現代」的變革之中④。因此,現代化也被稱之為歐化或西化。

隨著列強入侵而逐漸加劇的西方文化的撞擊造成了中國作家世界意識的勃發。西方文學的傳入,使古典文學失去了聳動視聽的效應。譚嗣同、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所提倡的「詩界革命」已標志著世界意識的覺醒。「詩界革命」以及後來的「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已大不同於以前任何文學革命運動,而是挾裹著世界的風雷,向古國文明挑戰。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發韌之時,五四新文化先驅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世界化」的文化觀念。陳獨秀在《新青年》提出新文化運動的六條思想原則之一即是「世界的而非鎖國的」。魯迅在《隨感錄·三十六》中指出:「許多所怕的,是『中國人』這名目要消滅;我所怕的,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胡適1915年夏秋在美國嘗試白話詩運動之初就明確地宣言:「新潮之來不可止,文學革命其時也!」他把自己發動「文學革命」的意圖與當時世界的「新潮」聯系起來,這是只有在西方文化的沖突和交融中才能獲得的新知。簡言之,20世紀世界意識就是一種開放意識,即放眼全世界,以世界本體文化為本位來從事中國的文化與文學革新運動,把中國的文化與文學革新運動作為20世紀世界文化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看待。這一文化與文學革新意識的飛躍對於中國幾千年自恃為「世界中心」的傳統觀念無疑是一個根本性的沖擊。

在世界意識的驅動下,中國20世紀文學逐漸走向了全面開放。從清末民初的初步開放到五四時期的全面開放,到30~40年代的有限開放,以至到50~70年代的基本封閉,再到80年代以後的全面開放,實際上走過了一條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這其間長期的閉關自守雖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它卻導致了以後更大幅度的開放和更深刻的變革。總的來說,20世紀中國作家惟有在對於他民族文學的借鑒之中,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認識到本民族文學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文學總體中的地位,才可能實現對於本民族傳統文學的揚棄、繼承和發展。正是世界文學意識的覺醒使他們開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探索中國文學革新的道路,開創中國文學史上從未有過的充滿創造和變革的偉大時代。20世紀對於中國社會來說,是嶄新的社會;對於中國文學來說,是嶄新的文學。在20世紀里,中國文學真正沖破了幾千年的古典模式,開始了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國文學真正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形成了與世界文學對流、互補與融合的格局。可以說,20世紀中國文學確實走了一條與中國傳統文學和西歐近代文學迥然不同的道路,即在艱難曲折中探索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道路。

客觀地講,「現代性」本身就昭示著一個人類進化的鏈條上嶄新的歷史階段的形成。在世界文學的影響下,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把西方的近代、現代的兩個階段性進程壓縮合並,一起完成(並非如楊、宋二位先生所言,一定要經歷一個像歐洲那樣漫長的近代文學階段,中國文學才可能進入現代階段,否則就要補上歷史這一課),從而構成了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獨特類型與歷史走向,這也決定了中國文學的現代性本身具有兼容並包的性質。也就是說,盡管20世紀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尤其是歐美文學的發展並不同步,其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這並不妨礙它的現代性質。因為20世紀中國文學從19世紀後期到五四時期,再幾經歷史風雨的洗禮,至80、90年代的大踏步進取,中國文學就完成了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過渡與轉型,而且這種過渡與轉型,又常常把世界文學的近代性與現代性糅合在一起,所以,它既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學又不同於西方的近代文學,它在實質上是現代性的文學,或者說是近代、現代交叉復合型的文學。

二、現代性與先鋒意識
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先鋒性主要不體現在對西方現代主義的追尋上,而是體現在中國作家為適應中國現代化的需要,對包括現代主義在內的一切現代世界先進的文學資源的合理吸取與綜合運用上。中國20世紀作家將現代性追求視為文學的主題,而並不把現代主義視為最高表現形式,但也並非排斥西方的現代主義。由於中國的現代化比西歐晚了幾百年,一下要從古典形態過渡到現代形態,它所缺乏的中間因素太多。為了追上世界現代化的步伐,只有把西歐幾百年的歷史採取橫向「拿來」的辦法,因而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就走完了西歐幾百年才走完的歷程,西歐幾百年的文學歷史也就在中國文壇迅急地重演了一遍。西歐近現代文學的多種潮流,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唯美主義、現實主義、象徵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意象主義、現代主義等在古老的中國都有了傳人。由於「拿來」的急迫,很多東西只是浮光掠影地一晃而過,並沒有在中國文壇留下深深的痕跡,只有在經過了一個長長的封閉時期以後,中國文學對世界文學的吸納與整合似乎顯得更成熟一些了。由於中國是在被動挨打的局勢下對外開放的,是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中放眼看世界的,是在社會與文化相當落後的狀態下走上現代化之路的,因而,中國20世紀作家的文學接受與創造擔當了道義、思想、精神之責,他們對世界現代文學的看取是有選擇性的,他們的創作不是僅僅代表自己或少數人,而是代表整個民族言說,述其生活、情感、思想、精神與靈魂。正因為這樣,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的中國成長得十分艱難,中國的客觀現實對它的沖擊和抑制太大了,以至在中國文壇不能占據更多的空間。盡管如此,它作為一種文學潮流,在20世紀中國一直潛滋暗長著並幾度呈興盛之勢。在五四時期,它就播下了生長的種子,從魯迅《野草》的象徵主義、郭沫若《女神》的表現主義、胡適嘗試詩的意象主義中亦可見一斑。20年代中後期,李金發開創了象徵主義詩歌流派,然後由新月派、象徵派匯聚而成的現代詩派在30年代以《現代》、《新詩》為大本營,形成了強大的陣營,加上新感覺派小說,現代主義在30年代釀成大潮,競一時之盛,與現實主義形成對峙與競爭的格局。

正當現代主義發展方興未艾之時,一場比鴉片戰爭更具威脅性的外民族侵略戰爭,改變了它的歷史進程,即它再也不是在與現實主義的對峙中求得獨立發展,而是努力向現實主義依歸。於是,現代主義在40年代一度處於衰落與冷落的境地。雖然在抗戰爆發、大敵當前的特殊時期,中國現代主義受到了抑制,但當抗戰處於持續階段,社會生活與情感變得更加錯綜復雜的情勢下,現代主義又再度興盛起來。僅以詩歌為例,就有馮至、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創作的活躍,並且先後在40年代中期的西南聯大和40年代後期的上海出現過兩次具有連續性的現代主義詩潮,而且由此形成了令後人刮目相看的現代主義詩派——九葉詩人。這說明現代中國並非「缺乏現代主義生長發育的文化環境與現實土壤」,現代中國不是不需要、不接納現代主義,而是現代中國的外部條件一度限制了它的發展,它的半途衰落,並不主要是中國文學內部發展規律使然,也不是現代主義自身的局限所致,而是外在社會局勢影響的結果。也就是說,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沉落是合目的的,但是不合規律的。現代主義作為20世紀世界先鋒文學的組成部分之一,20世紀現代情緒的重要表現方式,對現代中國必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當再次打破思想禁錮的新時期到來之後,它必然再一次被中國作家所看取。這一階段與以前所不同的是,大多數作家更多地表現出對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發展起來的各種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先鋒藝術的獨特青睞,使它們在短短十餘年間於中國大地上重演了一遍,其多變性、多樣性、豐富性,是以前所不可比擬的。任何在西方近兩年出現過的現代觀念、技巧和流派,在我們這里都出現過了,對西方現代文學的摹仿、借鑒成為許多作家在文壇站住腳的途徑,成為一種普遍的時髦,成為爭奪文壇話語權的大好策略。這不僅說明中國作家與世界文學接軌的主觀願望異常強烈,而且說明現代主義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一種不可遏止的潮流。

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一翼的現代主義文學,在艱難曲折的生存處境中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它在表現技巧、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20世紀中國傑出的作家行列中,不少是現代主義作家或曾受過現代主義一定影響的作家。在20世紀中國文壇最優秀的作品中,現代主義作品佔有相當的比重。其實,現代主義在中國往往不是以赤裸裸的身份而是以隱蔽的形式存在著,它發散性地滲透在許多非現代主義作家的創作中,在許多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吸納了現代主義的養分。如魯迅、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茅盾、老舍、洪深、曹禺、沈從文、張愛玲、汪曾祺、艾青、王蒙、張賢亮、韓少功、王朔、賈平凹、劉索拉、莫言等著名作家就是如此。這表明,現代主義作為20世紀先鋒藝術,在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中國作家的藝術創造。

由此可見,中國的現代主義文學並沒有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主潮,或者說現代主義只作為一種文學潮流而存在,這不僅是中西20世紀文學在共時性的發展中同時又有著歷時性的差異造成的,也是二者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學傳統造成的。「當中國文學在現代性旗幟下與中國古典主義告別的時候,西方文學則是在告別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過程中獲取自己的現代性的,它們的現代性是與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區別的。但西方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西方的現代主義的影響在中國共同參與了中國文學家為中國文學的現代化轉變所做的努力,它們共同起到了促進中國文學由舊蛻新的現代化轉變。」⑤難怪王富仁先生把「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學統稱為「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它不但包括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的現當代文學作品,也包括受西方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影響的現當代文學作品,這不是沒有一定道理的。我的意思是不能將文學的現代性孤立視之,它是相對其背景而存在的,它的性質與意義取決於它在其文化結構中的位置和功能。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相對於西方近代文學是現代性的,西方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相對於中國古典文學是現代性的,它們相對其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結構而存在。忽略文化背景與文化結構,孤立地抽象地談論文學的現代性,為文學規劃統一的價值與參照,其結果是對多種文明、語言文化、生活形態、精神方式的取消。

三、現代性與民族意識

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造成了中華民族強烈的民族自尊並進而鑄就了忠誠於本民族的傳統。進入近代以來,這一民族傳統精神在外來侵略的刺激下日益勃發,成為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先導。現代民族主義在反封建的斗爭中找到了民族進步、民族獨立的新方向。中華民族要真正實現民族進步與獨立,則首先要使自己強大起來。要強大則要向世界上先進國家學習,取長補短,因而對外開放則是必然的;與此同時,要擺脫被侵略被瓜分的危險,則必須堅決以社會改革為手段,建立一個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其實這兩者的統一,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現實起點。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這二者往往是不平衡的。當民族危機顯得相當深重時,對西潮的引進則受到抑制,如近代和30、40年代。當民族危機有所緩解之際,對西潮的引進則大膽而自信,如五四時期和新時期。當然,50~70年代,由於受帝、修的擠壓,我們的國際交往基本關閉,這一時期我們奉行的是民族主義,確切地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由此可知,民族主義思潮是中國20世紀思想文化領域的一個強光點,也是攝取並折射那個時代雷電風雲的一面聚光鏡。正是這樣,我們20世紀的中國文學也往往被民族主義所裹挾。在強大的現代性挑戰面前,民族主義的有效方式就是對原有的東西的發展和對自己既成的價值系統的改造與更新。我們看到,在20世紀中國文壇,多次掀起尋根的浪潮,尋根意識成為20世紀中國作家對應外來思潮的一種手段,成為他們宣洩民族自衛情緒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我們看到,在20世紀中國文壇,一面是極端的西化(歐化)、藝術化,一面是民族化、大眾化。對於民族形式、民族風格的強調,有時甚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整個看來,中國文學在民族化的努力中,確實使文學適應了廣大民眾長期積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和集體無意識的審美趣味,並且重新發掘了民間文學的許多優秀遺產,糾正了文學發展中某些西化的弊端,豐富了文學的表現手段和技巧。當然,民族主義思潮與反傳統的西化思潮的對峙,對於現代化來說,也會導致適當的平衡。在有效的保守與有效的激進的強力中,中國文學才能在「中西新舊」合理配置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例如中國現代主義是受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而發生發展的,但中國現代主義作家在對西方現代主義的接納中就受到了民族主義思想的強力制約,盡管他們面對傳統常常表現出鮮明的反叛姿態,但他們在創作中不能不受到傳統文化情結和民族審美心理的牽制,所以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就有了相異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特質。這其中,戴望舒、卞之琳、馮至、穆旦、施蟄存、穆時英、錢鍾書、王蒙、莫言、殘雪等作家是最好的例子。這也表明,中國文學的現代化轉變不僅是西方文學影響的結果,也是中國現代作家以自己的方式綜合並發展中外文學傳統的結果,是受中國現當代文化環境制約的結果。也就是說,只有「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既外應世界潮流,又內承民族傳統,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才可能真正實現,即只有注重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高度統一,即在外來文學民族化、民族文學現代化的雙向轉化中才可能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學。

四、現代性與人性意識

人性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現代化的真正思想,是一切價值之源。但現代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間也有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地方,因為現代化本身是一場歷史變遷,以工業化、都市化和理性為標志的西方現代化世界日益暴露出諸多弊端,它造成了人的新的異化,對人性的自由全面發展造成了新的限制、銷蝕乃至奴役。中國的現代化是由落後的農業文明逐漸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過程,因而在尋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困難重重,難免出現大的曲折和反復。但是,現代化畢竟向人們提供了新的條件,使其得以在一個新的高度全面自由地發展自身。一個發達的開放的現代工業社會,與一個文化教育落後的閉塞的農業社會,在給人類以發展自身潛能並獲得自由方面,完全無法同日而語。「人的自由、解放是一個辯證的過程,現代化社會是這一過程中水準較高的一個階段,並且將向更高的階段過渡。」(10)

五、現代性與創造意識
楊、宋二位先生認為:「在20世紀的中國文學史上,我們並未營造出真正成熟的現代文學形態。」這實際上是對20世紀中國作家的創造精神的忽視。20世紀中國作家的創造意識是相當強健的,其創造業績是多方面的。像魯迅、茅盾、郭沫若這種集多種創造於一身的作家,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也並不多見;像老舍、巴金、沈從文這樣高質多產的大作家、像曹禺這樣優秀的戲劇家、像戴望舒、艾青、穆旦這樣出色的詩人,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也並不遜色;在某一方面有相當獨特創造的作家更不在少數。正是這些眾多作家的創造精神的煥發,構成了中國文學的現代性追求,構成了中國文學的求新求異的現代性趨向。

20世紀中國文學顯然比中國古代文學獲得了更高的藝術自覺性。這種藝術的自覺性,主要是指作家掙脫了那「精神的動物世界」,掙脫了千百年來心理偏見的束縛,他們以強烈的新鮮感領悟生活,呈現出廣泛的精神興趣和深刻的精神追求,在他們那裡,「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的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徵的寓言式的抽象品」。(11)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古代作家所無可比擬的心靈的寬廣度和靈敏度,能夠看到他們那豐富的藝術創造力。應該說,中國作家的藝術的自覺是由其創作的多方面構成的,但最重要的方面乃是其藝術創造的生動性與豐富性。嶄新的外來影響給他們以精神上的刺激與啟發,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事物取新穎的看法,對舊的文學取懷疑、攻擊或重新估價的態度。打破了傳統思想束縛的他們無拘無束地向多方面探尋,伴隨著高度的興奮、熱情與活力。這一時期文學的發展從大的趨勢上看是由同趨異,由單一變雜多,由一統成多元。傳統文學即使沒有完全倒塌,至少也部分疲軟,因而必定極大地激發作家的創造熱情。晚清「文學革命」的倡導者們已開始表現出獨特的創造性。創造精神的高揚至五四時期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尼採的自我創造價值論和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風靡文化界。郭沫若等人甚至將他們的文學社團稱做「創造社」。「五四」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期,也是一個大膽探索、追求創新的時期。個性解放、人格獨立的時代潮流,對作家創造力的開發,潛力的解放以深刻的影響;喜新厭舊的時代心理給作家求新意識和獨創精神以極大的刺激。他們不斷地向規范挑戰,以新、奇、怪的藝術實踐向著統一模式的舊文學規范沖擊,以各色各樣的花來取代枯燥單一的花,用最不合常規的方式向著習以為常的方式挑戰,用最具異端性質的懷疑來對待過去的一成不變的最神聖的東西。他們正是在這生動的造化中,創造出了千姿百態的文學形式、多種多樣的創作方法和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使新文學形成多元發展的態勢。特別是魯迅、郁達夫的小說,郭沫若的詩歌,顯示了與古代文學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和意義,從而奠定了中國文學的現代形態與主導性的審美標准。即使在社會危機、民族危機提到了人們注意的高度,社會的改造和民族的拯救成為突出的中心課題的30、40年代,作家們的創造精神仍然強旺。他們以多種方式開拓了中國文學的發展道路,豐富了中國文學現代性的多面性格。不但老舍、巴金、沈從文、曹禺、路翎、艾蕪、沙汀、戴望舒、艾青等作家對藝術作了多方探求,保持了獨特的藝術個性,而且一批有作為的青年作家也不滿足於單調的藝術方法和風格,對綜合的追求越來越高(如七月詩派與九葉詩人)。在50、60年代,作家們的創造激情也並未消失。而到了思想解放的80年代,作家們又迸發出極其強旺的創造熱情,優秀的作家都在藝術上有一種不受羈絆的自由創造的特質。一個開端(五四時期)和一個結尾(80~90年代),構成了20世紀中國文學藝術自覺的高峰期。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確實給中國文學提供了豐富的文學資源,大大革新了中國文學的面貌。

當然,20世紀中國作家的藝術創造意識的勃發,也是相對作家自己的處境而言的。其實中國20世紀知識分子作家一直都面臨著理想與現實、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守成與創新的矛盾困惑,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咀嚼著置身於現實種種矛盾中的身不由己的心靈痛苦。如在中西文化選擇上,一個明顯的印象是,中國知識分子作家易於搖擺,昨天對傳統全盤否定,今天又飢不擇食地向傳統翻尋;明天把這個奉為圭臬,今天對那個頂禮膜拜,這種頻繁的轉向與更替,說明中國知識分子作家還沒有建立起本民族積極健康的心理結構。當一個民族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潮流還不知所需,無所適從,還沒有建立起吐故納新的心理結構時,那麼該民族還不可能產生真正穩定的現代文化與文學,其潛在的創造力也就不可能更大程度地得到發揮。這種情況,在中國社會尚未真正在政治、經濟以及其他各方面強大起來,居於世界前列之時,可能會繼續存在,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最後我要談的是,20世紀中國文學具有現代性質,並不是說它已經具有十足的成熟的完整的現代形態了。由於中國錯綜復雜的情勢所致,中國文學的現代化還遠遠沒有完成,而且從其形態與內涵來看,還存在很多空白和缺陷,中西文學的時差所帶來的局限性在某些方面還相當突出。但是,「現代性」並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動態性概念,它意味著一種富於彈性與活力的狀態,一種未完成的過程,一種當代世界正在持續著的歷史演進。所以,中國文學的現代化還處在一種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之中,它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加快其前進的步伐。

㈢ 選取現代文學史中的名家名篇進行文學性賞析

關注生活的意識。

第四,注意對學生感受作品語言能力的評價。本單元課文,語言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內涵深刻,有的形象生動,有的質朴情深,有的簡潔雋永,要注意培養學生感受作品語言的能力。

第五,「寫作實踐」要注重評價學生在寫作實踐過程中運用語言的能力。「綜合活動·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注意評價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

第六,注意積累,強化記憶。

對「詩詞誦讀」中安排的兩首古詩,要加強背誦,注意積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

二、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1、故鄉

本文是中學教材的傳統篇目,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形象地展現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現狀,以及這種現狀給人們造成的精神上的變化,表達了作者渴望改變現實、渴望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為什麼要選這篇文章呢?

1.這是一篇傳統教材,在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2.文章內容適合這個單元的主題。

3.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其命運觸動著一代又一代人。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認識文章中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作為世界級文學大師,魯迅先生塑造了一系列使人過目難忘的人物形象,比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以及本文的閏土等。他們都以其鮮明的個性、悲慘的命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從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閏土的命運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這種悲劇一方面表現在他困苦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表現在他麻木的精神上。小說中,作者是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肖像的對比描寫來揭示的。

這種對比敘述,清晰地展示了在社會變革中善良的「小人物」所遭受的身體和心靈的磨難,揭示了辛亥革命後,廣大的中國農村不但沒有產生應有的變化,而且「飢荒,苛稅,兵,匪,官,紳」似乎比原來更殘酷。

和閏土這樣的善良的農民的變化不同,鎮上的 「豆腐西施」變得比以前更尖刻了。從前的「她」「終日坐著」,「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而眼前這「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這是下層勞動者面對社會惡化的另一種反應:不平、不滿、自私、貪婪。

2.熟讀課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無疑,閏土和楊二嫂都是「小人物」,但他們又的確是當時中國社會底層人物的代表,是魯迅先生精心塑造的兩個文學形象。從他們身上,從他們的變化中,作者想表達出他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從閏土的變化中去感受農民生活的每況愈下,從楊二嫂身上去感受小市民生活的日益艱難,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其實是讓人們了解當時的社會,從農業到工商業整個社會的蕭條和冷落。)小說中,作者讓「我」深切地感到:這不是「我」所願意看到的故鄉的人,這種生活也不是「我」所希望的生活;應該尋找一種新生活,應該建立一個新社會。這是這篇小說的一個基本思想內涵。

3.體味本文簡潔、出色的環境描寫的作用。

成功的環境描寫,一方面表現在寫景生動傳神,另一方面表現在寫景中包含豐富的信息。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就做到了這些。在漸進故鄉時,寥寥數筆,勾勒出景物的特徵,表現出故鄉的貧敝,渲染了冷暗的氣氛,暗示了社會的黑暗。在想到少年閏土時,作者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畫面的色彩是絢麗的,格調是歡快的;表現出了作者的理想和希望。雖然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多,但其表現力卻很強,這也正是文學大師的藝術造詣之所在。

4.解讀課文中的幾個難點。

①為什麼說「我」和閏土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呢?這里的「厚障壁」是指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厚障壁」?閏土苦得像一個木偶人的原因是什麼?

閏土的變化是文章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者試圖通過這種變化來抨擊封建社會苛捐雜稅的殘酷。同時也通過閏土的變化來表現封建社會給人們造成的精神上的變化。理解這種變化對理解主題有所幫助。

②說說你對閏土和楊二嫂前後兩種不同性格的理解。

③理解最後三個自然段的意義

5.背誦一些精彩片斷。

作者在文中對一些景物描寫很細膩,對有些人物的動作描寫也很傳神。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增加一些語言的積累。

提幾個教學建議:

1.文章的時代背景距學生的生活較遠,老師可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在這種背景下故鄉變化的原因。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本文的一個特點,閏土和楊二嫂的變化也反映了文章的主題,可以作為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變化的理解,達到理解文章主題的目的。作者藉助於各種人物的描寫方法,形象地寫出了人物的命運及心理變化。要讓學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時,感受作者描寫人物的高超的技藝。

3.文章的結尾三段,內容深刻,含義豐富,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挖掘文章主題的基礎上,在對人物變化過程的比較中,在分析各種人物活動的場景中,理解這三段文字。

4.課文有幾處景物描寫很生動,用詞准確,形象生動。要引導學生在品味中背誦,在背誦中認真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體味語言的准確性。

5.教參上的「有關資料」是幫助老師了解作者,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的,希望能認真閱讀。只有老師的認識到位了,和學生的交流才能到位。

6.因為這是一篇傳統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受過去的意識和方法影響,希望老師們能夠用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結合課後的「想一想 做一做」,分析「新舊」教材要求的不同,准確理解教學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2、滹沱河和我

《滹沱河和我》是一篇回憶故鄉的文章。全文以家鄉的滹沱河為線索,串起了「我」和滹沱河的件件往事,勾起了「我」與滹沱河之間的種種情緣。表達了「我」對故鄉以及故鄉的所有事物的思念和熱愛。

為什麼要選這篇文章呢?

1.牛漢是我國當代作家,在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影響。其文學作品也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作品有很多寫故鄉情的,《滹沱河和我》就是一篇鄉情濃郁的文章。

2.這是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文章。我們從現實生活里能夠找到文章中的人物的影子。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物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的興趣。

3.文章具有結構完整,脈絡清晰,語言朴實,情感厚重的特點,適合中學生閱讀。

提示幾個學習要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文章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沉睡著的滹沱河。第二部分:瘋狂了的滹沱河。

2.課文圍繞滹沱河寫了哪些事情?我與滹沱河之間有著怎樣的情結?這種情結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課文圍繞故鄉的滹沱河寫了幾件兒時的往事,以此抒發自己的情感。寫沉睡中的滹沱河時:寫它的安靜,寫它的沉默,寫它的藏而不露的性格,寫人們對它的恐懼,也寫了「我」對它的失望和無奈。寫瘋狂了的滹沱河時:寫它的兇猛,寫它的強大,寫它那放盪不羈的性格,寫人們對它的恐懼,也寫了「我」面對它時的感悟。我與滹沱河之間的情結也是我對家鄉的情結,這就是思念和依戀。

3. 如何理解作者面對沉睡的滹沱河時的心理感受?

在大人們的描述中,滹沱河是「很野」「很難管束」的,人們對於它更多的是懼怕,人們把它和「我」的性格聯系在一起,增加了「我」的自豪,因為這樣「我」也就是強大的了。然而,當我看到沉睡的滹沱河時,卻完全沒有了這種感覺。於是,心中充滿失落和無奈。

提幾個教學建議:

1.課文用一個主線串起了很多的往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閱讀過程中搜集、整理信息,從而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理解。

2.教學時應重在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體會作者於朴實的語言中寄寓的濃濃的故鄉情懷。

3.「我」和滹沱河的種種情結,是理解課文的難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加以體會。

3、想北平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用朴實的語言表達了對北平的深深思念,寄託了作者的種種情思。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呢?

1.老舍先生的文章感情真摯。這篇文章的內容符合本單元的主題。

2.這篇文章語言朴實、自然,學習這樣的文章,可以培養一種良好的文風。

提示幾個學習要點:

1.作者為什麼把北平稱為「我的北平」?

作者在全文表達的感情都是直接的,語言雖然朴實,但感情卻很真摯。就想和自己的家人對話一樣,那麼,北平,也就是「我」的家,「我的北平」。

2.文章的語言有什麼特點?這對表達感情有什麼作用?

老舍的文章歷來以語言朴實、自然而著稱,我們學過的《濟南的冬天》就是如此。在這種文字風格下流露出的那種親切、自然而又真摯的感情,讓人於平實之中更見感動,更見執著,更見其熠熠光輝。

《想北平》就是體現這種語言風格的一個代表作品。文章自始至終保持了一種自然而流暢、朴實而真誠的風格,看似平淡無奇,聽似娓娓道來,但文章流露出的那種親切、自然的情感,則於平實中見熱烈,於簡潔中見真誠。細細咀嚼,更是耐人尋味。

3.作者是用什麼方式贊美北平的? 其作用是什麼?

作者用了世界最著名的四大「歷史的都城」和自己心中的北平對比,從巴黎的「空曠」寫到北平的「安適」,從巴黎的「疲乏」寫到北平的「溫和」,從巴黎的「布置」寫到北平的「自然」,並用「天下第一」來盛贊北平,其驕傲之情呼之欲出,贊美之意溢於言表。

4.作者用了「真想念北平啊」這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你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嗎?說說理由。

課文的語言樸素而自然,但卻蘊涵了厚重的情感。品讀文章語言既可以進一步體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又可以感受樸素之中所蘊涵的真情。文中類似的句子很多,通過此題也可以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反復揣摩文章語言。

5.和《濟南的冬天》對比,分析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

老舍的文章歷來以語言朴實、自然而著稱,我們學過的《濟南的冬天》就是如此。在這種文字風格下流露出的那種親切、自然而又真摯的感情讓人於平實之中更見感動,更見執著,更見其熠熠光輝。

提幾個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於樸素中見真情的表達方式。

2.抓住具體語言如「真想念北平啊」等。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那種樸素而熾烈的情感。

3.學慣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寫一寫自己的家鄉。

4.結合老舍的其它作品,分析老舍作品的語言特色,體會其作用。

4、當代詩兩首

這兩首詩都是寫鄉愁的,都是通過一種意象表達了濃烈的思鄉情懷。

為什麼要選這兩首詩呢?

1.這兩首小詩是現代詩歌思鄉詩中的傑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屬於那種讀完就想背下來的好詩。

2.這兩首小詩具有意境美、語言美、形象美的特點。學習這樣的小詩,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這兩首小詩頗具想像力,學習這樣的小詩,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提示幾個學習要點:

1.朗讀兩首詩,看看得到了哪些信息。

這兩首小詩雖然簡短,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作者借用了很多事物表達了濃烈的思鄉情懷,也勾畫了一幅幅美麗而憂傷的畫面,依次抒發自己的縷縷鄉愁。

2.餘光中的《鄉愁》藉助了哪些意象表達了思想情感?席慕容的《鄉愁》勾畫了哪幾幅畫面?

兩首小詩藉助了許多意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勾畫了一幅幅畫面。如餘光中的《鄉愁》藉助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席慕容的三節詩勾畫了三幅畫:月夜清笛,霧中別離,不老的鄉愁。

3.餘光中在他的《鄉愁》最後一節中,把鄉愁比作「淺淺的海灣」,為什麼是淺淺的呢?

餘光中在《鄉愁》一詩中把「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分別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來形容,可謂是匠心獨運,前三個表意都是鋪墊,海峽兩岸的隔離才是「鄉愁」的根本所在。所以,用「淺淺的」來形容深深的海峽,一是在有限的空間里蘊涵了無限的深厚的思鄉情感,二是表達了詩人渴望台灣回歸大陸,親人團聚的願望。暗含一種台灣大陸的隔離並不深遠的意思。

4.從詩中選取你喜歡的一種方式,嘗試寫一首小詩表達你對家鄉的感情。

這兩首小詩注重了意境的營造。讓學生仿照這種方式寫詩,可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5.席慕容的《鄉愁》宛如一幅幅寫意水墨畫,請你為其中的一幅畫作一文字描繪。

兩首《鄉愁》都著眼畫意,餘光中的《鄉愁》是一幅布局嚴謹的畫;席慕容的《鄉愁》更像寫意水墨畫。試著用文字描繪,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又深化了對詩歌的理解。

提幾個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誦讀。

學習本文,重在朗讀和體味作者的感情。

2.引導學生品味。

課文語言含義雋永,寓意深刻。通過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文中的哪個句子引發了你的感觸?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等等。

3.引導學生拓展。

本課的兩位作者在現代文學史上有很大的影響,通過這兩首詩的學習,能夠了解這兩位作者並欣賞這兩位作者的其他作品,體會其風格和韻味。

4.引導學生運用。

兩首小詩注重了意境的營造。可以讓學生仿照這種句式寫詩,既能夠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5、醉翁亭記

歐陽修早年曾協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時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革新政治,觸動了保守派大官僚們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貶滁州。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時寫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難伸,於是寄情於山水,與民同樂。他雖被貶謫,卻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樂。他自號「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實「醉」是表象,「樂」是實質。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間,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樂而樂。他始終是清醒而自豪的。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呢?

1.這是「課標」的推薦閱讀篇目。

通過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搜集資料,更多一些對歐陽修以及他的作品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內涵。

2.這篇游記文筆精煉,是廣為傳誦的名篇。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收集歐陽修的有關資料,了解歐陽修。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對節奏。特別注意「也」「而」兩個虛詞的讀法。

全篇多用陳述句,以二十一個「也」字作句尾,使得文章的節奏紆徐圓暢,形成一種別致的吟詠句調。

3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理解文意。

本文篇幅雖長,但在句法上很有特色。全文大量運用駢偶句式,並夾有散句,形成似駢非駢,似散非散的風格。使得文章句式整齊錯落,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

4.全文圍繞「樂」字,依次寫了哪些事情。

全篇貫穿一個「樂」字,山林之樂,滁人游之樂,眾賓宴飲之樂,都統攝於太守之樂。一個「樂」字,把各段內容聯系起來,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嚴密的藝術整體。

5.歐陽修的「山水之樂」,為什麼不是他消沉墮落的表現,而是他曠達情懷,積極的「與民同樂」的思想的體現?

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因為,本文描摹山水,抒寫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後的沉淪表現,實質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

6.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後的欣慰。「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7.找出描寫醉翁亭秀麗環境和變幻多姿的自然風光的語句,體會其意境的優美。

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他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

提幾個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朗讀並背誦。

本文的語言優美,適於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語氣、語調,再現文章所構造的優美意境。主旨的理解,可以通過找關鍵句,分析作者情感脈絡來完成。也可以利用文章的敘述脈絡和一氣呵成的21個「也」字,指導學生朗讀,以達到背誦。

2.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再現美文的意境,由此體會文章所構造的優美意境。

3.引導學生感受本文流暢婉轉,抑揚錯落的語言風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

4.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醉」是表象,寫「樂」是實質,以「醉」寫「樂」的用意。從而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抓住主線,理清結構層次。

要抓住「樂」這條主線,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脈絡: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太守樂。抓住了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6.注意調動學生思維活動。

學生不僅能夠參與活動,更要能夠對問題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僅能夠解決一般問題,更要能夠引發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並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不僅能夠運用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要能夠發現和掌握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各種思維形式並用,以達到提高和創新的新境界。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自已會朗讀,還要能評析別人的朗讀。對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的描寫,不僅讓學生能背誦,能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問題,還要能調動學生的想像,想像山、水、亭的色、聲、形,想像醉翁亭的四季景色,想像醉翁亭的外觀和豐姿,從而體會作者被山水美景所陶醉的感情。從中學會抓住景物特徵,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寫作實踐

寫寫心中真感覺

為什麼安排這個內容呢?

1.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家鄉,抒真情的。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了對家鄉的款款深情,表達了深深的眷戀。因此這次寫作實踐就安排了「說真話,訴真情」。這也是在寫作實踐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2.說真話,訴真情,就是表現真實的生活帶給自己的真實感受。只有體驗過的、熟悉的東西,才能夠寫出真情實感,使文章具有可以震撼別人心靈的情感力量。

可是,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學生在寫作時忽略了這一點。他們或者脫離生活實際,完全靠想像來結構文章,或者忽略了生活的具體內容,只是注重華麗的語言包裝,結果給人以虛幻、不夠真實的感覺。我們認為,作為學習寫作的初中生,應該以寫實為主,應該懂得寫作就是把在生活中獲得的真實感受用文字表

㈣ 舉例論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流派

例如。「鄉土小說」,被認為是五四文學革命以後興起的一個最早的現實主義小說流派。它大約形成於1923年左右,主要是指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成員以文學研究會作家為主,也包括語絲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潘訓、許傑、許欽文、魯彥、彭家煌、台靜農、蹇先艾、王任叔、黎錦明等。

㈤ 大家幫忙:現代文學課上的題~朋友幫忙做下吧~~

太多了,在這里是回答不清的.

㈥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講什麼內容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主幹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會較為清晰的了解從1917年前後至今這一時期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進程;較為深入的理解在此期間出現的文學運動、文學論爭、文藝思潮等文學現象;掌握不同文學社團、不同文學流派、不同類型的作家創作情況及其在文學史上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從而領悟這一階段文學歷史的本質特徵。

㈦ 中國現代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大,得細分:一、散文類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幾位在文學上比較有造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貝殼》選入初中課本.《蚌與珠》(與小思的《蟬》收入中學生課本人版短文兩篇)、《鄉愁》(詩歌)。《外婆和鞋》被選入小學課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靈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劉白羽:《紅瑪瑙集》 《海天集》 《秋陽集》 《臘葉集》
4、楊朔: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綉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闢闡述散文詩化理論,並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國著名文學大師,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選》,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長河浪花集》二、小說類作家作品1、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3、矛盾《子夜》4、錢鍾書《圍城》5、孫犁《白洋淀紀事》…………………………太多太多……………………

㈧ 推薦幾本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有代表性的全面寫愛情悲劇的小說。寫論文用

《平凡的世界》!沒有任何一本書比這更偉大了!
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被侯玉英發現並當眾說破後,兩人不好繼續保持互相愛憐的關系,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高中畢業,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 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與勤勞善良的秀蓮相親並結了婚,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 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頭腦靈活的少安又進城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盪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 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
第三部寫1982年孫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 名優秀工人。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 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迎接他的又將是怎樣的生活呢?……

㈨ 現代文學小說有哪些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一、小說類: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1、《海邊的卡夫卡》。作者:村上春樹。評語: 這本優雅而睿智的小說講了兩個故事, 一個是關於一個小男孩逃離戀母情結的預言, 另一個是一位能夠和貓交談的老人的故事。可以看出, 作者自信心非常強。 2、《關於美》。作者:扎迪·史密斯。評語: 這是一本兼顧文化和政治學的小說。作者把所有東西都擺上了桌面: 活潑的智慧、美妙的幽默以及對小說中的男人、 女人和孩子們的無限同情。(無圖) 柯蒂斯·西滕費爾德《預科生》 3、《預科生》。作者:柯蒂斯·西滕費爾德。評語: 這本用詞平和但極其深刻的小說講的是一個拿獎學金的女孩到東部去 上一所著名的預科學校的故事。這個故事有著持久的魅力, 講了很多關於課堂、兩性和性格的事。 伊恩·麥克尤恩《星期六》 4、《星期六》。作者:伊恩·麥克尤恩。評語: 這本犀利的小說講述了一個英國神經外科醫生直面殘酷暴力的一天。 小說秉承了麥克尤恩一貫的風格,既激動人心,又結構精巧。 瑪麗·蓋茨基爾《韋羅妮卡》 5、《韋羅妮卡》。作者:瑪麗·蓋茨基爾。評語: 這本憂郁的小說出自《壞舉止》和《兩個女孩,一胖一瘦》 兩書的作者之手。小說作者曾經是巴黎的一個模特,現在貧病交加。 她對美貌和殘酷的反思一語中的。 二、非小說類 喬治·帕克《殺手之門:美國的伊拉克政策》 1、《殺手之門:美國的伊拉克政策》。作者:喬治·帕克。評語: 此書全面回顧了這一代人中最大的一場外交政策賭局。作者是《 紐約客》的記者,他追蹤了整個戰爭, 從戰前的辯論到真刀真槍的軍事行動。 馬克·史蒂文斯和安娜琳·斯旺《德·庫寧:美國大師》 2、《德·庫寧:美國大師》。作者:馬克·史蒂文斯和安娜琳· 斯旺。評語:這是對一位魅力十足的移民所作的全面描述。 此人是20世紀中葉美國藝術界的核心人物。本書資料翔實, 引人入勝。 3、《遺失的畫作》。作者:喬納森·哈爾。評語: 這部扣人心弦的作品記錄了搜尋名畫卡拉瓦喬的《基督被捕》 的歷程。該畫作於1602年,1990年重見天日。(無圖) 托尼·於特《戰後:1945年後的歐洲史》 4、《戰後:1945年後的歐洲史》。作者:托尼·於特。評語: 於特對戰後歐洲復興的歷史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描述。 他把整個大陸以全景畫的形式展現出來, 幾乎每一頁都有作者獨特的見識。 約安·迪迪翁《奇異思維之年》 5、《奇異思維之年》。作者:約安·迪迪翁。評語: 一位散文大師痛苦但令人興奮的回憶錄,記述了她在丈夫突然辭世, 獨生子病入膏肓的那一年的經歷和感受。

㈩ 為什麼魯迅是一個任何現代文學課本上都繞不開的人物請舉例說明

魯迅的文章是現代文學的典範,我們寫文章要從他的文章中學寫作的方法。
另外,魯迅的文章挽救了整個民族,喚醒了那些目光短淺的國人,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提供了精神動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沒有魯迅,中國就要成為日本人的殖民地!!!!

熱點內容
甜充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5:23:42 瀏覽:70
2016年東方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5:22:25 瀏覽:819
近十年好看的武俠小說昆侖 發布:2025-09-12 05:08:29 瀏覽:797
路老魔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12 04:42:30 瀏覽:66
免費閱讀重生有空間的小說迅雷下載 發布:2025-09-12 04:16:51 瀏覽:725
寫武夷山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9-12 03:59:29 瀏覽:232
小說閱讀網作品要求 發布:2025-09-12 03:02:50 瀏覽:340
穿越異界小說完本排行榜2019 發布:2025-09-12 02:43:16 瀏覽:547
無限流武俠仙俠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發布:2025-09-12 02:34:11 瀏覽:642
後宮言情歷史小說 發布:2025-09-12 01:53:29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