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兼祧的小說
① 如何評價知識分子的酸臭
中國小知識分子酸臭的典型—徐晉如
前一個周日,在前往南京的航程上,我看到了《廣州日報》人物深度版刊登了《狂者徐晉如》一文。文中提到徐晉如認為於丹褻瀆了孔子,認為《論語》是政治家讀的書而不是普通人讀的書,於丹把「中國文化的元典就變成心靈的雞湯了。那樣,人們就再也不會有對元典的敬畏。」還說「我認為她根本沒有資格與我對話。至少再好好讀二十年書。」本來,當我讀過於丹的論語心得後,我也並不認為於丹有多高明。但我認為,於丹的工作對於今天的中國人而言是有益的,起碼可以對人們的浮躁敲響警鍾,對普及國學也是很好的事情。
徐晉如實在是太狂妄了,令我十分反感。我想三十年之後他一定會後悔自己今天的狂妄的。這事情也讓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期,情調鋼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萊德曼到中國首次演出時的一件事情。當時《中國青年報》用了一整版的篇幅發表了幾個學院派藝術家所謂的藝術評論,指責克萊德曼褻瀆經典音樂,甚至以人身攻擊的口吻說克萊德曼只是三流的鋼琴演奏家而不是鋼琴藝術家,真可謂極盡詆毀之所能。也是令我非常反感。我認為,這正是「憎人富貴嫌人窮」心態的大暴露。自己把自己困在所謂的藝術象牙塔當中自命清高,不願意為高雅藝術做普及工作,卻又反對別人去做。甚至是嫉妒別人在普及高雅藝術方面受到的歡迎,中國小知識分子的酸臭味十足!今天的徐晉如這種表現就如出一轍。
附: 狂者徐晉如
2007年03月11日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何濤、李穎
徐晉如的舊體詩集
於丹的書賣得很火,不過,在徐晉如看來,她並不真正懂《論語》。
徐晉如
徐晉如一直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的狂人。在上大三時,為了學習國學,他從清華轉投北大。在校園里,他常常一身長衫打扮,讓不少同學接受不了。
「高中時,我想做中國第二個郁達夫。但我不是完全多血質的、感性的人。所以,後來,我想做魯迅加王國維。」
專題文圖:何濤、李穎
罵戰之外
挑起一場網上罵戰的中大博士徐晉如最近一直呆在北京。「我穿著中式棉襖,帶著『黑楠』眼鏡。」3月9日,在北京與記者約好見面地點之後,徐晉如特意給記者發了一條簡訊。
記者拍照的時候,徐晉如又執意要穿上了已經脫下的中式棉襖,說:「這大概會比較符合我的形象。」
作為一個文化人有些出位的表現,徐晉如抵制於丹的舉動,是一場博名利的表演,還是出於一個學者的歷史使命和人格精神,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由徐晉如挑起的罵戰,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反思,在這個層面上,它又像是一場思想啟蒙。
徐晉如說過,任何妄圖通過吃快餐的方式去了解傳統文化的想法都是荒謬的。他提出,應該首先敬畏,敬畏了以後,才能潛下心去學,學而思,思而學,才有收獲。他認為,自己比於丹有知識,並非他比於丹聰明,而是因為他比於丹勤奮,讀的書比於丹多。
近日,一則名為《我們為什麼要將反對於丹之流進行到底》的公開帖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起草這個帖子的人就是中山大學年僅31歲的博士徐晉如。在這個帖子里,徐晉如直接叫板當紅的學術和傳播明星於丹,稱於丹是一個高學歷文盲,並稱「孔子是珠峰,她就是臭水溝」,甚至叫板央視《百家講壇》應立即讓於丹下課,並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
「我是一個儒家的信徒。這是一次護教行動。」徐晉如說。
徐晉如用這樣犀利的叫罵,讓不少人知道了他。其實,不太人為所知的是,徐晉如一直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的狂人。在上大三時,為了學習國學,他毅然從清華轉投北大。在校園里,他常常的一身長衫打扮,讓不少同學接受不了。2005年的時候,他又公開撰文稱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引起一片批判聲。此次,他罵於丹,言辭之激烈更是前所少有。
高中:要做魯迅加王國維
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徐晉如書生氣十足,言語之中,不時蹦出孔子的經典和人的名字。他提到的人名特別多,有名氣的、沒有名氣的,他都會一個字一個字說清楚,總讓人感覺,他的生活似乎和通俗扯不上邊。
「江蘇鹽城的一個村莊里,一個大宅院三面環水,有菜園、果園。有時下起了雨,那景色非但不會變得陰暗,反而更加明媚。」徐晉如用這樣的筆調描述他童年生長的地方。徐晉如說,在這種景色的「引誘」下,在初二時,他寫起了舊體詩,但那時他只知道押韻。
在讀高三時,他的媽媽死於胃癌。一場家庭的變故,讓剛剛成人的徐晉如有了異常現實的想法。「我的父親是從小被收養的,收養他的那家人對我們家特別壞。但從小到大,我都是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從來沒想過,會有人把利益放在最前面,親情、友情、愛情,那個時候好像都不重要了。我的媽媽那時候得了癌症。那家人認為,癌症是會傳染的,就想盡一切辦法,要把我家人趕出去。後來,我媽媽去世了,他們又打電話來說,要重新建立關系。」
「我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願意幫助別人。但經歷了那場變故,我開始反思,我覺得這不單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我希望寫一部大的小說。但我的性格中,理性成分太多,我做不了創作者,做學者更合適。高中時,我想做中國第二個郁達夫。但我不是完全多血質的、無理性的人。所以,後來,我要做魯迅加王國維。」
大學:穿長衫走進教室
1994年是徐晉如人生的轉折點。那年,他18歲,他報考了清華大學中文系。當高中老師得知他准備報清華這一消息時,第一反應是「清華有中文系」?第二個反應是「 那就是給你准備的」。
最終,徐晉如從江蘇鹽城農村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成了清華中文系第一屆本科生。當時,整個江蘇省,清華中文系只有2個招生名額。
「在清華中文系,我很痛苦。」從小厭惡數學的徐晉如來到這所理工科學校,即使在中文系,也依然無法逃脫理工科的「陰影」。「我們是中文系第一屆本科生,我喜歡藍棣之先生的現代文學史課。但開始的時候文學課的比例很少,還要學數學。我們學的數學和建築系的差不多,當然也都是比較簡單的數學。除了數學外,我們還要學大學物理、匯編語言。那時候我大學物理考了80多分,因為我覺得物理學有種美感。」
但文史課的成績,徐晉如一直很好,以至於「大一考古代漢語時,班裡的人都要搶佔有利地形,盡量挨我近些。」
在清華的第二年,徐晉如的一個舉動引來了不少同學驚訝不已,他開始穿長衫在校園里公開活動。至今,他的許多朋友在文章中涉及到他時,「穿長衫」幾乎是一個必提的事情。
徐晉如說,穿長衫一開始並沒有特別的文化意義,「那時我覺得需要鍛煉勇氣,需要一些東西來療治我骨子裡的怯懦。」徐晉如穿長衫的那天,在清華主幹道上引來不少人注目。到教室上課,三四百人的大教室里頓時掌聲雷動。「我想,大家只是覺得我很出位而已。」
穿長衫的習慣他一直堅持到了1998年。後來到了北大讀書,「我上韓水法老師的《西方哲學史》。第一節課,我穿了長衫。韓水法老師就說:『你以後上我的課的時候,你都穿這個好嗎?』」穿著長衫,寫著舊體詩詞,品味著京劇和崑曲——這是徐晉如留給朋友的典型印象。
從清華「跳槽」到北大
穿長衫在清華「招搖過市」了一年多後,徐晉如還是選擇了轉投北大,原因是「理工科的陰影太大」。1996年9月,讀大三的徐晉如降一級到了北大中文系。
從清華「跳槽」到北大,「我是1952年以來唯一一個本科兼祧(所謂兼祧,又稱一門兩祧,是指宗法制度下一個男子兼做兩房的繼承人)兩校的學生。」
有這段傳奇的經歷後,徐晉如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自由的比較:北大人VS清華人》,講到了老清華和老北大的不同。他還告訴記者,北大蔡元培講「兼容並包」,清華梅貽琦講「通才教育」。有人說,這是一樣的,其實,這根本不同。在北大,所有的人都有自由,反而有可能會妨礙到真正的知識的傳播。而清華有很好的選拔機制,會讓正確的知識得到宣揚。
活躍在清華和北大詩社的徐晉如在文科領域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原北大中文系主任費振剛教授就說過,在他教過的學生中,最出色的兩個,一個是余傑,一個是徐晉如。但畢業保送研究生時,徐晉如俄蘇文學史不及格,失去了保研資格。
「晉如似乎也變化了很多,幾乎讓我都有點無法接受了。時常想,或許人的生活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人吧。一個桀驁不馴,具有天生傲骨的人,逐漸成為體制下馴服的文人,應該歸功於人力無法改變的周圍環境吧。」一篇署名為「趙建林」的文章曾這樣回憶作者和徐晉如相處的幾次經歷。
徐晉如不同意這篇文章的說法。不過,在他自己的文章中,也曾流露過一種茫然和彷徨。1999年畢業後,徐晉如先後在電子商務公司和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工作過。此後,他還在中華讀書報當過9個月的記者。
「2002年,我失業在家。中間,有一位學長拉我去幫忙,後來因為一些問題合不來,就被炒魷魚了。那時候,我真的很絕望。2003年開始,我就在家。現在的女朋友是白領,我們是革命伴侶,從大學就一直在一起。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這失業的4年中完成的。」徐晉如談起這些年,語氣平和,「我經歷過很多挫折,但是我一直都很快樂。」
2005年,徐晉如又惹下了一單非議一片的事。他撰文《忘掉岳飛,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公開叫板岳飛不是民族英雄此番言論引來一片罵聲,很多網友罵他是「漢奸」。
將來:打算開一個書院
2005年9月他以同等學力考取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博士生。「尤其到了中山大學以後,我更快樂。我是一個古典的人,追求永久的東西。在這里,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做學術,都在追求一種純凈的生活,把讀書當成求道。」言談話語間,徐晉如會經常談起他現在的導師和學生。
現在,他在寫自己的博士論文,常常要跑到香港、台灣等地查閱資料。「論文有30萬字,用文言文寫,預計明年5月份完工,到時會是建國以來第一篇文言文博士論文。」
對於自己的將來,徐晉如反問了記者一個問題:「你應該問,我打算怎麼做文化?」
徐晉如玩著手裡的筷子說:「我現在在和某機構接洽。那個機構的老總有很深的國學情結。我們要開一個書院,開放式的、公益的。要請最優秀的學者講真的知識。《百家講壇》要求講故事,可有些不講故事的學者講的也非常精彩,現場反應很好。電視媒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會和強勢媒體合作。我也會到書院講,講諸子、經學、詩詞和京劇。我們要觀點新奇,要發前人所未發。我也會講故事,像易中天一樣地調侃。別人講不到的東西,在我這里,就可以聽到。我要做學問,就要做到最好。我相信這個書院一定會成功。」
「於丹猥褻了孔子」
記者:怎麼想到要寫這個帖子,發起一場抵制於丹的行動?
徐晉如(以下簡稱:徐):我是一個儒家的信徒,孔子的教義就是我行動的准則。孔子說,「惡亂朱之奪紫」,這是一次護教行動。
記者:你不能容忍於丹什麼?
徐:於丹,她是一個很優秀的傳媒人,但她靠做傳媒的方法來猥褻孔子,那就是我所不能容忍的。她的思想境界太低,完全不能理解孔子的偉大。按照她的講法,中國文化的元典就變成心靈的雞湯了。那樣,人們就再也不會有對元典的敬畏。
記者:你的公開帖上說,於丹是一個高學歷文盲,這樣說是不是有些過分?
徐:我說她古漢語知識連初中文化水平都達不到,是有根據的。於丹的文化層次低,但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她完全不理解儒學的根本精神。她就像莊子所說的斥鷃,根本理解不了鯤鵬的偉大。
記者:那儒學的根本精神是什麼?
徐:儒家學說的核心就是營造禮樂社會。孔子在政治理想上追求有差等的和諧,而把什麼標准當作差等的基礎呢?孔子認為是知識和美德。所以,整部《論語》都是在說怎樣做一個有知識和美德的大人君子。
記者:你認為於丹所講的《論語》完全偏離了怎樣做一個有知識和美德的大人君子嗎?
徐:是的。儒學是政治學,學習儒學應該是政治家,而不是普通大眾。《論語》是一部講士的修養的書,與老百姓沒啥關系。於丹硬要把它講得與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關,那就只能歪曲。
記者:《論語》不是一本老百姓讀的書?這樣說很多人肯定會不滿的。
徐:不是。我的良知不允許我說是。經典是用來敬畏的。只要是知識,就不可能被所有人掌握。能夠被所有人掌握,就不是知識。我們應該普及經典,但普及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更加敬畏,而不是讓所有人都覺得我也懂《論語》了。
記者:有人說,你批評於丹也是為了出名?
徐:我本來就很有名了。這種想法,充分說明某些人心理陰暗到何種程度。
記者:於丹對你們的批評表現得很平靜,你希望於丹能做出回應嗎?
徐:於丹的一切言行都是反儒家的。這件事也不例外。君子也不是沒有過失,但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是因為他們過則勿憚改。我認為她根本沒有資格與我對話。至少再好好讀二十年書。
記者:如果這樣的話讀者聽到的話,會不會覺得你太狂了?
徐:孔子認為,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這些都是大人君子。我為什麼不應該驕傲?
記者:還有人說,一些反對於丹的學者是故意要學術顯得神秘,才能顯得做學問人的高端。你怎麼看?
徐:學術本來就是很高端的。為什麼這些人不想著朝著高端努力,硬要把高端往下拉呢?這就是典型的文化仇富心態。
記者:關於與於丹的論戰,你還會繼續下去嗎?
徐:毫無疑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② 尋找一本小說
朋友,你找到這本小說,我在網上幫你查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然後再答復你嗎?記得點贊和關注,還有什麼可以幫到您的嗎?
③ 求穿越小說(女生)
嫡結良緣/穿越之錦綉良緣 大小:2.79 MB簡介:瀟湘高人氣VIP2014.10.29完結 前世,平凡孤女,孤單一人亦能悠然度日。 今生,豪門貴女,親族成群卻是步步驚心。 當現代小律師捲入古代大宅門,偌大蘇府,又有誰扶她護她? 祖母?子孫滿堂,只求家族榮耀。父親?血濃於水,不敵心頭一好。繼母?明哲保身,怎管幼女孱弱。 姨娘?鳩占鵲巢,......潑婦有喜,招夫一名 大小:618 KB簡介:言情小說吧VIP2014-10-30完結 穿越到異界,爹不親,娘不愛,下頭還有五個妹妹,古代超生隊是有,可要全都是女孩,就不被人待見了。 於是穿越過來的有喜怒了,吃不飽,只要能入口的,都讓她找了出來,穿不暖,小本生意可以做,只要六姐妹齊心,這日子還是過得風風火火的。...快穿之渣男攻略 大小:369 KB簡介:晉江VIP2014-10-30完結 這就是一個苦逼阿飄的穿越史,渣男什麼的,都是不該存在的生物!我要代表正義,消滅你們!...和多爾袞一起的日子/傾世謠 大小:0 Bytes簡介:晉江VIP2014-10-30完結非V章節總點擊數:341284 總書評數:278 當前被收藏數:973 文章積分:23,273,148文案:又名:《傾世謠》穿越了?跟孝庄搶情人?竟然還可以改變歷史?好吧,不僅搶情人,連老公兒子一並給搶了吧。不服啊?來啊,來咬我啊!【博爾濟吉特氏烏倫珠】蒙古科爾沁部......嫡女為妃 大小:1.29 MB簡介:晉江VIP2014.10.28完結 一朝穿越,成為貌丑口吃,還慘遭退婚的丞相嫡女,秦落衣表示壓力很大!她努力減肥、解毒和賺錢,並面對欺辱,不再退縮。斗繼母,斗渣妹,斗渣男,她一路扶搖直上,卻栽在了一個精分「傻皇子」的手裡,從此開啟了宮斗的副本。本文描述的是一個強大獨立的女主,面對任何......喜樂田園之秀才遇著兵 大小:899 KB簡介:言情小說吧VIP2014.10.29完結 私奔出逃十年的禽獸何秀才帶著拖油瓶回來了,一回來就來找沒解除婚約,等成了老姑娘的村姑田小花。 酸秀才正面pk兵,還是個女兵?有理說不清的時候太多。穿越女兵遇到古代大腐男?田小花雙手握拳,盯著吃回頭草的黑面男老公,眼波流轉,好你個酸秀才,讓你騙......狂妻萬萬歲:腹黑邪君逆天妃 大小:2.98 MB簡介:雲起書院超高人氣VIP2014.10.28正文完結 鳳家嫡女,天生廢材。 被迫嫁給傻子沖喜。 當來自21世紀的第一殺手附身於此,天地間風起雲涌。 她冷情冷心,卻獨獨對他放下戒備。 本以為是個喜羊羊,卻沒想到,原來是只偽裝起來的灰太狼!!...重生之兼祧 [銀推]大小:1.30 MB簡介:晉江VIP2014.10.27完結 鳳冠霞帔,一抹濃艷,滿身喜慶,花羨魚出嫁,迎娶她的卻是一隻公雞。她的新郎簪花披紅,在別處與人拜堂成親……一朝重生,為保護家人不再重蹈覆轍,努力成長,展開與命運的搏鬥。晉江銀牌推薦重生和穿越的雙重設定,題材的融合,土著女與穿越女的智斗,整個文章讓讀者......穿越之心想事成 大小:1.56 MB簡介:起點VIP2014.10.26完結 作為穿越女,怎能不金手指大開呢?!於是成衣店、自助餐、點心店紛紛開張,金子滾滾來。別人養神獸養包子,我養弟弟妹妹。穿越女又怎能沒艷遇呢?!於是,美男一個個粉墨登場。 林依依:美男!都到我碗里來! 某狐狸(眼睛一眯):依依,你說什麼?我沒聽清。 林依依......
④ 大清律禁止兼祧兩房各為娶妻,為什麼還有人讓小妾與發妻平起平坐
大清律禁止兼祧兩房各為娶妻,為什麼還有人讓小妾與發妻平起平坐
民國時,有個大名鼎鼎的旦角梅蘭芳,他那同甘共苦的發妻王明華的一對兒女得了天花都病故了,王明華卻不能再生育,而且還因兒女的離去傷心成疾。
梅蘭芳就想納妾生子,可是他看上的美女小旦福芝芳不肯當妾,他就想出了一個方法,用兼祧兩房的名義娶兩個妻子,讓福芝芳不當妾,而是當妻子和王明華平起平坐。
兼祧兩房的名義娶兩個妻子合法合理嗎?
大清律明確規定過:若兼祧兩房各為娶妻,冀圖生孫繼嗣,是愚民罔知嫡庶之禮,止宜別先後而正名分,未便律以離異之條。兼祧後娶之妻,法律上應認為是妾,惟訂婚之時,不知有妻,又不自願為妾者,許其請求離異。至兼祧兩房之義,愚民多誤以為兩房所娶皆屬嫡妻,故將女許配。議禮先正名分,不便使嫡庶混淆,而王法本乎人情,原無庸斷令離異,有犯應以妾論,情法俱得其平。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如果兼祧兩房各為娶妻,想多生些孩子繼嗣,是愚蠢的小民不知道嫡庶之禮,這種事必須禁止而定名分,不同意的就離婚。
兼祧後娶的妻子,在法律上應認為是妾,如果訂婚時,不知道對方有妻子,又不想當妾的,可以許可離異。
至於兼祧兩房的事,愚蠢的小民以為兩房都是正妻,所以將女兒許配,但是禮義必須正名份,不能讓嫡庶混淆,王法本來就是合乎人情的,所以判為離異。有再違反法按妾算,這是合情合法的。
以上已經說明兼祧兩房各為娶妻是犯法的,後娶的就是妾。
從來兼祧兩房只是一個人繼承兩房的財產,承繼兩房的香火,給兩房的祖先祭祀,可以多生幾個兒子,兩房都有一個。
中國從古到今都是一夫一妻制,沒有一個人兼祧兩房就可以娶兩個妻子。結婚是按一男一女算的,不是按門戶算的,只有女人嫁給男人,沒有女人嫁給門戶。
平時我們常說的古代一夫多妻制,其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只有一個,小妾可以娶一堆。
封建時代看重傳宗結代,正妻無子可以納妾,但是也讓正妻在家庭里擁有獨一無二的主婦地位,妾就是生了兒子也要低頭作人,不能和妻子平起平坐。
大清律上明擺著說,兼祧兩房各為娶妻那是愚民不知嫡庶之禮的愚事。換句話說,就是自欺欺人想給姨太太正室地位的借口。
到了民國,雖然大清律不算數了,可是民國還是一夫一妻制,沒有兼祧兩房各為娶妻的法律。
民國不禁止納妾,但還是按過去的規矩,妻妾有別!
男人納妾已經是對不起妻子,如果讓新人和同甘共苦又年老又無孩子的正妻同等地位,還要平起平坐,這明顯的是新人占上風,當妻子的在家裡就沒地位了。
封建時代從皇帝開始,也只有一個妻子,一群妾,沒有人能同時擁有有兩個妻子,除非特殊的政治原因。
比如說晉朝大臣賈充(賈南風皇後的父親),他的發妻李氏因家族犯罪受連累被流放,所以賈充休妻,娶了郭氏,但後來李氏的家族被平反了,李氏又回來了,所以皇帝開恩下旨,讓賈充同時擁有兩個妻子。
恐怕中國只有這一例擁有兩個妻子的人,就是賈充,而他擁有兩個妻子是皇帝特批,因為王朝的原因,並不是兼祧兩房各為娶妻。
一山難有二虎,一國難有二主,一個公司不能有兩個總經理,否則就要亂套,同樣,一個男人不能擁有兩個妻子。不尊重嫡庶之別,就會發生家庭悲劇。
象梅蘭芳用「兼祧兩房娶兩個妻子」這種不合法、不合情理的借口讓二房和原配平起平坐,實在是讓妻子的地位受到挑戰。
最後發妻王明華病重,一個人離家死在天津,而梅蘭芳和二房福芝芳幸福美滿地過完一生。
封建社會的嫡庶之別是過時的東西,被現代人看作「糟粕」,可是它卻保護妻子的權益。而現在富人不按規矩納妾,在發妻還健在的情況下,給小妾扶正,還不如封建社會的嫡庶之別呢!
現在社會再沒人用「兼祧兩房娶兩個妻子」的借口給小妾扶正,可是卻有發妻還健在,用葬禮的方式給小妾扶正的事。
這樣的事,都出在由窮到富的暴發戶名人身上,真正的豪門卻不敢這樣做。
女人不想丈夫納妾,可以不嫁富人,可是窮丈夫發跡了,變成富丈夫,怎麼辦呢?辛苦陪丈夫奮斗就要落得被小妾欺負的下場嗎?
這世界真可笑,所謂道德都是給讀書人和平民百姓定的,不是給名人定的。皇帝可以娶兒媳婦,名人可以讓小妾跟發妻平起平坐。
只有讀書人和平民百姓,到處都是道德警鈴,做一點違反道德的事就要挨罵,可富有的名人卻不會,他們做什麼缺德事都會有借口,都會有一群人給他們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