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中國現代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劉俐俐

中國現代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劉俐俐

發布時間: 2021-08-01 23:56:53

㈠ 請問南開大學文藝學考研,怎麼准備,如何找到最廣泛的復習資料

專業 書名 書籍簡介
文藝學 《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劉俐俐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讀本》(第二版) 陳洪、張峰屹、盧盛江著 南開大學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增補版)朱立元主編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缺貨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古代漢語教程》解惠全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童慶炳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外國文學名篇選讀》(修訂版,上下冊)崔寶衡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現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1918-2003)》(A、B卷,第二版)喬以鋼等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文藝學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一卷)羅宗強、陳洪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試指定書
這是文藝學考研指定初試參考書,其它相關考研信息可以到樂群南開考研網上查看

㈡ 求《外國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PDF版~ 劉俐俐的~

㈢ 劉俐俐的學術簡介

【國內外講學】2012年:應肇慶學院文學院邀請,於2012年4月28日在該校作「『重讀』文學經典的理論與方法」的學術演講。應暨南大學邀請,做客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第143期,於2012年6月13日在該校作「『重說』故事與文學研究新視野」的學術演講。應廣州大學文學院邀請,於2012年6月13日在該校作「『重說』故事與文學研究新視野」的學術演講。應蘭州大學文學院邀請,於2012年9月28日在該校作「『重說』故事與文學研究新視野」的學術演講。2011年:由德國弗里茨蒂森基金會(Firitz-Thyssen-Foundation)的資助,並由波恩大學中國文史哲系(Abt. Sprache & Geschichte Chinas)邀請,於2011年5月24-7月22日,在該校進行研究工作。接受澳門大學中文系邀請,從2011年8月15--2012年6月15日以訪問教授身份在該系講學。2010年:應澳門大學邀請,於2010年9月26-29在該校中文系訪問並作學術演講《「重讀」文學經典》。2009年:應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邀請,於2009年3月31日在該校文史哲研究院大樓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會議室作「文本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應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文學院邀請,於2009年4月13日在該校作「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文本分析」的演講。2008年: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邀請,於2008年5月8日-12日在該系學術訪問並演講。應暨南大學暨南百年學術大講堂邀請,於2008年5月14日在該校作「在公共空間中約見文學經典」的演講。應中山大學文藝學邀請,於2008年5月13日在該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應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邀請,於2008年11月28日在該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應貴州民族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邀請,於2008年12月1日在該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應河北大學文學院邀請,於2008年11月7日在該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應吉林大學文學院邀請,於2008年11月21日在該校作「文學經典與文本分析」的演講。2008年之前:曾經應蘭州大學、深圳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的文學院邀請前往講學。應台灣師范大學、台灣大學邀請,2007年3月——5月,前往訪問講學,在台期間,還應台灣成功大學、東吳大學、華梵大學、靜宜大學、元智大學邀訪問講學。【學術專著】《文學「如何」:理論與方法》,獨立完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版《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獨立完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外國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獨立完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新時期小說人物論>>,獨立完成,敦煌文藝出版社1993年出版<<理論視野中的作家張俊彪>>,獨立完成,花城出版社1994年出版<<新文學與鄉土中國>>,合作完成,本人排名第二,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頹敗與拯救>>,獨立完成,華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隱秘的歷史河流》獨立完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談笑之中說邏輯>>(譯著)二人合作完成,本人排名第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學術論文】2013年:《說書體小說中「故事」的人文關懷與敘事策略——以馮夢龍的《滕大尹鬼斷家私》為中心》,《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3年2期2012年:《漢語散文藝術價值形成機制與語文教學——以《歷代散文選》為中心》,收入《國語文教學理論與務實的多元探索》,台灣五南出版社2012年1月版《後現代視野與文學經典問題域的新問題》,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07期摘編約4000字,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12年7期復印)《張愛玲隱喻性小說藝術與中國文學傳統》,清華大學學報2012年5期2011年:《我的學術選擇及反思》,粵海風2011年2期《從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系列故事敘事看其介於口頭藝術和作家文學之間的特性——以凌濛初的《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戲》為例 》,文學與文化2011年2期 2010年:《大歷史觀與歷史文化散文的價值》,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2期《文學人類學寫作的性質與作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1期《「美人之美」為宗旨的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的幾個論域》,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1期《敘事探究與文學經典研究》,文藝報2010年3月19日2版《傳統文化的智慧與我國白話小說的敘事藝術——以李漁《合影樓》為例》,南開學報2010年5期2009年:《從西方敘事學的「多敘法」看唐傳奇的藝術機制——以沈既濟的《任氏傳》為例》,文學與文化第10輯《「美人之美」:多民族文化的戰略選擇》,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9年5期《比較視野中的唐傳奇敘事學分析——以韋瓘《周秦行記》文本分析為中心》,南開學報2009年5期《漢語寫作如何造就了少數民族的優秀作品——以鄂溫克族作家烏熱爾圖的作品為例》,學術研究2009年4期《唐傳奇《古鏡記》的敘事學分析》,蘭州大學學報2009年4期《建設當代意義的民族文學理論——我國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的歷史、現狀與前瞻》,社會科學報2009年8月6日,第5版,改版第376期(總1176期)2008年:《關於文學「如何」的文學理論》,文學評論2008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8年11期復印《論文學作品的文本分析》,收入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編輯《文化與詩學》(第六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版《經典文學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質、地位、路徑和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3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8年9期復印2007年:《中國現代短篇小說與歷史文化典籍運用》,南開學報2007年5期《日記何以成為小說——以施蟄存《上元燈》文本分析為例》,西北大學學報2007年3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10期復印《多層敘述的藝術魅力與「幸福」話題的當代延伸——巴金《復仇》藝術價值構成機制》,中州學刊2007年2期2006年:《論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經典文本分析的理論視點》,學術研究2006年11期《「不傳!不傳!」的魅力與「最後一個」的闡釋空間——老舍《斷魂槍》的文本分析》,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4期《學術生命在本科生教學中閃爍與延伸》,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10期《《女人成為流通物與文學意味的產生——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藝術價值構成探尋》,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5期《今天怎樣閱讀趙樹理的小說——趙樹理《催糧差》的文本分析》,山西大學學報2006年2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6年8期復印《李健吾評價《九十九度中》「最富有現代性」的原因探析》,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年4期《永遠的故鄉與魯迅的返鄉之路—— 魯迅《故鄉》的文本分析》,中南大學學報2006年1期2005年:《夢醒時分的闡釋空間——白先勇《游園驚夢》藝術價值機制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05年6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6年3期復印《論西方新敘事理論文本批評方法論意義》,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4期《一個有價值的邏輯起點——文學文本多層次結構問題》,南開學報,2005年2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中》2005年9期復印《西方文學感受研究略論》,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2期《論整體觀照中的文學閱讀》,學術研究2005年10期《民族文學與文學性問題》,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2期2004年:《跨學科視野中的文本批評學構想》原載《學術研究》2004年3期《敘事性文本批評:層次遞進現象及其意義》,原載《學術研究》2004年10期《假設命題式批評與「難以解釋的符號」》,原載《內蒙古大學學報》2004年3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7期復印《網路文學對文學批評理論的挑戰》,原載《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5期《艾羅斯特拉特:跳出人類來審視人類的範本》,原載《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2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004年2期復印《聚焦於文本的愉悅》,原載《東方叢刊》2004年2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10期復印2003年:《歷史觀:中國文學批評的重要視角與方法》,原載《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10期復印《《厄歇爾府的倒塌》的現代闡釋》,原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11期復印《心裡展開的故事與人的痛苦——哈代《彼特利克夫人》解讀》,原載《外國文學》2003年5期《社會學方法在文本研究中的廣闊空間——以戈德曼的社會學方法為個案》,原載《南開學報》2003年6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1期復印《知識分子身份認同與藝術描寫的空間》,原載《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4期「冬之卷」。2002年:《文學中身份印痕的復雜與魅力》,原載《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5期復印《在魔鬼和拉比之間,該聽誰的話?——讀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傻瓜吉姆佩爾》》,原載《名作欣賞》2002年3期《論建立當代意識的散文批評視野》,原載《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3期《走近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學中的文化身份意識》,原載《民族研究》2002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12期復印《追求與探索——讀《意義闡釋》》,原載《書屋》2002年10期2001年:《90年代中國文學:自我認同的尷尬與出路》,原載《甘肅社會科學》2001年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1年7期復印《論薩義德〈東方學〉的文藝學方法論意義》,原載《東方叢刊》2001年1輯《傳統在全球化中的意義》,原載《人民論壇》2001年3期《從歧途到正途:中國後殖民批評的價值何在?》,原載《南開學報》,2001年3期,上海《戲劇藝術》2001年第4期作文摘。《攝影文學的互文性與闡釋空間》,原載《文藝報》2001年10月26日《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影視藝術》2001年6期復印2000年:《後殖民語境中的當代民族文學問題思考》,原載《南開學報》2000年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0年8期復印《書寫他者的困境與批評的失語》,原載《文藝爭鳴》2000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0年11期復印2000年以前:<<老舍小說對當代文學的參照意義>>,原載<<天津大學學報>>1999年1期(創刊號)<<在認識的深化中逐步實現高質量的教學--關於《文學概論》課程的思考和探》,原載<<西北高等教育>>1998年4期<<走向自覺:90年代中國小說的可能和必然>>,原載<<甘肅社會科學>>1998年1期 (<<人民日報>>1998年2月20日作了論點摘編)<<真正的詩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靈中的秘密>>,原載<<民族文學研究>>1998年1期<<對歷史獨具特色的審視>>,原載<<小說評論>>1998年2期<<民間之於新詩:新詩的思考>>,原載<<蘭州學刊>>1998年3期<<侏儒的拳擊與西北文學>>,原載<<文學自由談>>1998年5期<<論近年來小說創作中對知識分子的審美情感和藝術表現模式的演變>>,原載<<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6期(<<新華文摘>>1999年4期論點摘編)<<消逝於小說深處>>,原載<<小說評論>>1997年1期<<論小說與媚俗>>,原載<<蘭州大學學報>>1997年2期<<我們和小說--對小說的追問>>,原載<<小說評論>>1997年5期<<西部的人文體驗和藝術表現>>,原載<<中國作家>>1997年4期<<真實的現代感受>>,原載<<文藝報>>1997年12月25日<<人與歷史的復雜纏繞>>,原載<<文藝報>>1998年12月3日<<世紀之交的中國小說藝術精神>>,原載<<蘭州大學學報>>1996年1期<<流浪漢小說:由浪漫到深沉>>,原載<<小說評論>>1996年2期<<走向形式的西部人文情感>>,原載<<文學評論>>1996年4期<<論小說作家的創作間歇>>,原載<<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4期<<近年小說創作與發展的文藝學思考二題>>,<<蘭州大學學報>>1994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2期復印<<新時期小說人物的社會心理學考察>>, 原載<<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6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5年1期復印<<崇高與悲壯的藝術世界>>,原載<<小說評論>>1994年1期<<新時期小說人物的倫理道德考察>>,原載<<煙台大學學報>>1993年1期<<西部小說作家的審美情感與現代意識>>,原載<<蘭州大學學報>>1993年2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3年6期復印。<<關於文化形態小說的話題>>,原載<<甘肅社會科學>>1993年5期<<新時期小說人物形態的考論>>,原載<<蘭州大學學報>>1990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0年12期復印<<新時期小說人物的美學特徵考察>>,原載<<蘭州大學學報>>1991年4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2年1期復印<<新時期小說人物的文化學考察>>,原載<<甘肅社會科學>>1991年3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1年10期復印<<我們向小說要求什麼>>,原載<<河北文學>>1992年2期<<楊絳散文的獨特視角>>,原載<<文論月刊>>1991年3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1年6期復印<<新時期小說觀念演變的思考>>,原載<<飛天>>1991年4期<<柏原的小說世界與西部文學>>,原載<<小說評論>>1991年6期<<西部漢子形象及其思考>>,原載<<綠洲>>1992年5期《彌散於文學創作中的歷史觀問題》,原載《蘭州大學學報》1999年3期《文藝理論:應答當代文學的挑戰與出路》,原載《文藝報》1999年9月21日《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中悄悄變動著的歷史觀》,原載《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9年9期復印《精深博涉的研究--讀莫芝宜佳的《管錐編與杜詩新解》》,原載《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獲獎情況】1、專著<<新時期小說人物論>>曾先後獲多項省部級獎,主要有: 1993年度獲蘭州大學世川良一優秀青年教師基金青年教師獎甘肅省高校1992--199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甘肅省政府第四屆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1995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五屆優秀成果獎(1996年)2、專著<<理論視野中的作家張俊彪>>曾先後獲多項獎勵甘肅省高校1994--199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甘肅省政府第五屆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1997年)3、論文<<真正的詩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靈中的秘密>>1998年獲第四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評論獎4、1997年獲甘肅省優秀青年教師成材獎5、2001年獲南開大學優秀教師貳等獎6、論文《攝影文學的「互文性」與闡釋空間》2002年獲冰心攝影文學獎7、專著《隱秘的歷史河流》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九屆優秀成果獎8、專著《隱秘的歷史河流》獲天津市第九屆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4年)9、2009年12月「文學研究的原則與方法」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獲得南開大學2009年度研究生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0、2009年5月論文《學術生命在本科教學中閃爍與延伸》,獲得天津市高等教育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獎11、論文《關於文學「如何」的文學理論》,獲天津市第十二屆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0年)【承擔研究課題】1、1996年承擔題為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看甘肅小說創作的現狀與發展的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已經結項。標志性成果為發表於《文學評論》等刊物的系列論文。2、1997年開始承擔題為當前文學創作與批評中的歷史觀問題的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已經結項。標志性成果為學術專著《隱秘的歷史河流》。3、2001年6月開始承擔題為小說的文本分析的南開大學校內教材項目,最終成果是題為《外國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的專著,已經出版。4、2002年1月開始承擔題為文學研究方法的相通與轉換研究的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已經完成並結項。5、2003年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點基金項目,題目是《敘事性文本研究中社會文化內涵與文學性關系的新拓展》,已經完成並結項。6、2006年獲得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資助項目,題目是《中國當代民族文學經典文本研究》,已經完成並結項。7、2006年作為主持人獲得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亞洲研究青年論壇資助項目「文學經典的當代理解與價值」,已經成功舉行並且結項。8、2006年獲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的當代讀法研究」,已經完成並結項。9、2012年9月獲得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資助課題「張愛玲研究的若干當代文學理論問題」,在研。10、2012年10月獲得天津市201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資助課題「張愛玲小說藝術與中國文學傳統」,在研。

㈣ 初中畢業了

高中生推薦書目(持續更新):
文化論著
《莊子今注今譯》(全三冊),陳鼓應,中華書局,1983年第1版
《老子譯注及評介》,陳鼓應,中華書局,1984年5月第1版
《論語新解》,錢穆,三聯書店,2005年3月第2版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張偽之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人間詞話》,王國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類型》,【美】魯思·本尼迪克特,商務印書館,1990年6月第1版
《理想國》,【古希臘】柏拉圖,商務印書館,1986年8月第1版
《小說門》,曹文軒,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和小說家》,吳曉東,三聯書店,2003年8月第1版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陳思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魯迅作品十五講》,錢理群,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外國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劉俐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中華書局,2007年1月
詩詞入門
《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註:此書與唐五代、北宋、南宋名家詞選講內容有較多重復)
《唐五代名家詞選講》,葉嘉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北宋名家詞選講》,葉嘉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南宋名家詞選講》,葉嘉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清代名家詞選講》,葉嘉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葉嘉瑩,中華書局,2007年1月第1版
(註:此書中講阮籍、陶淵明詩部分與以下兩書有較多重復)
《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葉嘉瑩,中華書局
《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葉嘉瑩,中華書局
《葉嘉瑩說初盛唐詩》,葉嘉瑩,中華書局
《葉嘉瑩說中晚唐詩》,葉嘉瑩,中華書局
《葉嘉瑩說杜甫詩》,葉嘉瑩,中華書局
文學作品:
《紅樓夢》、《魯迅小說全集》、《傾城之戀》(張愛玲)、《廢名小說》(廢名)、《活著》(余華)、《平凡的世界》(路遙)、《喧嘩與騷動》(威廉·福克納)、《城堡》(卡夫卡)、《百年孤獨》、《安娜·卡列尼娜》、《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斯妥耶夫斯基)、《老人與海》、「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朱生豪譯本)、《雪國·古都》(川端康成)、《吉檀迦利》(泰戈爾)、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經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顧城、海子、周作人(散文)、《圍城》(錢鍾書)

㈤ hi~請問你有《外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pdf嗎~能求一份嗎[email protected]不勝感激

外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的分析。

㈥ 求劉俐俐《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中國卷和外國卷的txt或doc格式的電子書,有關文學評論也照收

http://pan..com/s/1hslbtC4

㈦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考研文學評論該怎麼辦不知道怎麼復習,請懂的人多多指教!謝謝!

建議平時多看一些《小說評論》、《作品與爭鳴》之類的學術雜志,還有劉俐俐的《中國現代經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從中學習分析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另外胡亞敏的《敘事學》這本書講解的既有條理又很實用,可以在寫文學評論時做參考。最好還是去網上找找川師大文學評論歷年真題,結合真題練習。自己總結出一套模板來。祝你好運,亡採納。我也是今年准備考研的,川大現當代文學,也有文學評論寫作這門。

㈧ 關於南開大學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生

以下這些書你可以選讀一些: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總體研究:計52種
A類:
1. [美]昂利·拜爾編:《方法、批評及文學史——朗松文論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2. [意]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3. [英]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

4. [美]羅素:《論歷史》,三聯書店1991年版;

5. [法]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

6. 《現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7. [以]艾森斯塔德:《現代化:抗拒與變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8. [美]布萊克:《現代化的動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 [美]亨廷頓等:《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經驗的再探討》,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版;

10. [美]布萊克編:《比較現代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

11. [美]艾愷:《世界范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 [美]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

13. [美]丹尼爾·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14. [美]賓克萊:《理想的沖突——西方社會中變化著的價值觀念》,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15.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編:《重新解讀偉大的傳統——文學史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16. [美]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版;

17. [英]多德《社會理論與現代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B類:
1.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

2.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另有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增補本);

3. 王瑤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歷史與現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4. 唐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3),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5. 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6. 王慶生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上下卷),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7. 黃修己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卷),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8. 孔范今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 朱棟林等:《中國現代文學史:1919-199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 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1-3),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1. 許懷中:《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史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2.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3. 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4. 楊匡漢、孟繁華主編:《共和國文學5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15. 陳徒手:《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中國文壇紀實》,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16. 謝冕:《1898:百年憂患》,(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 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動》,(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8. 孔慶東:《1921:誰主沉浮》,(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 曠新年:《1928:革命文學》,(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 李書磊:《1942:走向民間》,(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 洪子誠:《1956:百花時代》,(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3. 楊鼎川:《1967:狂亂的文學年代》,(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4. 孟繁華:《1978:激情歲月》,(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 尹昌龍:《1985:延伸與轉折》,(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 張志忠:《1993:世紀末的喧嘩》,(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 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9. 許紀霖:《另一種啟蒙》,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30. 汪暉:《死火重溫》,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31. 李歐梵:《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32.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三聯書店2000年版;

33. 吳炫:《中國當代文學批判》,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

34. 洪子誠主編:《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35. 洪子誠、孟繁華主編:《當代文學關鍵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潮流)史研究:計81種
A類:
1、 [美]韋勒克:《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的概念》,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2、 [丹麥]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1-6分冊),人民文學出版社;

3、 [英]格蘭特:《現實主義》,昆侖出版社1989年版;

4、 [蘇]梅特欽科:《繼往開來——論蘇聯文學發展中的若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有新版);

5、薛君智主編:《歐美學者論蘇俄文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6、 [英]弗斯特:《浪漫主義》,昆侖出版社1989年版;

7、 [美]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大學出版1989年版(另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譯本);

8、 [英]福克納:《現代主義》,昆侖出版社1989年版;

9、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編:《現代主義文學研究資料》(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10、 [英]布雷德伯里等:《現代主義》,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 [美]卡爾:《現代與現代主義》,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 [美]傑姆遜:《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理論》,陝西師大出版社1986年版(另有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精校本);

13、 [荷]佛克馬等:《走向後現代主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14、王岳川等編《後現代主義文化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5、 [美]迪克斯坦:《伊甸園之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6、 [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三聯書店1989年版;

17、 [美]丹尼爾·貝爾:《意識形態的終結》,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 [美]羅蒂:《後哲學文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19、 [美]詹明信(傑姆遜):《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三聯書店1997年版;

20、 [法]利奧塔爾:《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三聯書店1997年版;

21、 [美]羅斯諾:《後現代主義與社會科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版;

22、 [美]格里芬:《後現代精神》,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23、 [美]凱爾納等:《後現代理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24、 [德]科斯洛夫斯基:《後現代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25、 [法]利奧塔等:《後現代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26、 [法]利奧塔:《後現代道德》,學林出版社2000年版;

27、 [英]伊格爾頓:《後現代主義的幻象》,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28、 [法]德勒茲:《哲學與權力的談判——德勒茲訪談錄》,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29、王岳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0、盛寧:《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判》,三聯書店1997年版;

31、張國清:《中心與邊緣——後現代主義思潮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32、徐賁:《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33、佘碧平:《現代性的意義與局限》,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34、 王寧:《後現代主義之後》,中國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35、 王寧:《超越後現代主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

B類:
1、 李何林:《近二十中國文藝思潮論》,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賈植芳等:《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3、馬良春等:《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上、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4、艾曉明:《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5、朱寨:《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6、陸貴山、王先霈:《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7、何西來:《新時期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8、曹文軒:《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9、 宋耀良:《十年文學主潮》,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10、陳劍暉:《新時期文學思潮》,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張志忠主編:《中國當代文學藝術主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12、朱寨、張炯主編:《當代文學新潮》,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13、 南帆:《文學的維度》,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

14、 王一川:《中國形象詩學》,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

15、張德祥:《現實主義當代流變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版;

16、李揚:《抗爭宿命之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1942-1976)研究》,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17、周政保:《精神的出場——現實主義與今日中國小說》,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陳順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接受與轉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 [美]安敏成:《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 俞兆平:《寫實與浪漫》,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

21、張趺:《聖地之外——20世紀中國文學的尋根意向》,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22、陳國恩:《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陳晉:《當代中國的現代主義》,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版;

24、陳曉明:《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後現代性》,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25、尹國均:《先鋒試驗——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先鋒文化》,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

26、張頤武:《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7、陳曉明:《模擬的年代:超現實主義文學流變與文化想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李小江、孟悅:《浮出歷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9、王緋:《女性與閱讀期待》,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0、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三聯書店1995年版;

31、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2、荒林:《新潮女性文學導引》,湖南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33、陳慧芬:《神話的窺破——當代中國女性寫作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版;

34、徐坤:《雙調夜行船——90年代的女性寫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5、王緋:《畫在沙灘上的面孔——90年代世紀末文學的報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6、張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學地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7、鄧曉芒:《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境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8、 王曉明編:《人文精神尋思錄》,文匯出版社1996年版;

39、愚土選編:《以筆為旗——世紀末文化批判》,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40、 戴錦華:《猶在鏡中》,知識出版社1999年版;

41、陶東風:《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版;

42、張德祥:《現代化與精神境遇》,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周倫佑:《反價值時代——對當代文學觀念的價值解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王家新等編:《中國詩歌:90年代備忘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45、王又平:《新時期文學轉型中的小說創作潮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6、陳曉明:《表意的焦慮:歷史祛魅與當代文學變革》,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研究:計37種
A類:
1、 [英]福勒:《現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美]艾布拉姆斯:《歐美文學術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湖南文藝出版社另有譯本,書名譯名有別);

3、 [美]韋勒克:《批評的諸種概念》,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4、 [英]貝爾西:《批評的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5、 [美]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1-4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989、1991、1998年分別出版;

6、 [美]韋勒克:《現代文學批評史》第5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7、 [英]戴維·洛奇編:《二十世紀文學評論》(上、下),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993年分別出版;

8、 [法]塔迪埃:《20世紀的文學批評》,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9、 [法]托多洛夫:《批評的批評》,三聯書店1988年版;

10、 [比利時]喬治·布萊:《批評意識》,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11、 [加]弗萊:《批評之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王先霈主編:《文學批評原理》,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B類:

1、馮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理論卷(1949-1976)》(1、2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2、黃曼君主編:《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版;

3、王永生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下卷),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 [斯洛伐克]高利克:《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93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版;

6、庄錫華:《二十世紀的中國文藝理論》,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7、於可訓等編:《文學風雨四十年》,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8、 夏中義:《新潮學案》,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

9、 南帆:《沖突的文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

10、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第三世界文化與中國當代文學》,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11、程文超:《意義的誘惑——中國文學批評話語的當代轉型》,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12、王寧:《多元共生的時代——20世紀西方文學比較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13、湯學智:《新時期文學熱門話題》,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白燁編著:《文學論爭20年》,華中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

15、《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理論批評》,華文出版社1998年版;

16、《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理論批評》,華文出版社2002年版;

17、朱大可等:《十作家批判書》,陝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18、 伊沙等:《十詩人批判書》,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19、白燁選編:《中國年度文論選·99卷》,灕江出版社1999年版;

20、白燁選編:《2000中國年度文論選》,灕江出版社2001年版;

21、白燁選編:《2001中國年度文論選》,灕江出版社2002年;

22、陳思和主編:《2001年中國最佳文論》,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23、陳思和、楊楊編:《90年代批評文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版;

24、陳厚誠、王寧主編:《西方當代文學批評在中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25、余虹:《革命·審美·解構——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研究(小說部分):計37種
A類:
1、 [美]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2、 [美]布斯:《小說修辭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3、 [英]佛斯特:《小說面面觀》,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4、 [美]布魯克斯等編:《小說鑒賞》(上、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5、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20世紀世界小說理論經典》,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

6、 [美]浦安修:《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7、 [加]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8、 [英]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9、 [捷]昆德拉:《小說的藝術》,三聯書店1992年版;

10、愛略特等:《小說的藝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11、 [美]詹姆斯:《小說的藝術——亨利·詹姆斯文論選》,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 王耀輝:《文學文本解讀》,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B類:
1、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2、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1988、1991分別出版;

3、陳美蘭:《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4、白燁編:《小說文體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5、中國作協創研室編:《當代作家論》,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6、王錦濤、林建法編:《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春風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7、林建法編:《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上、下),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8、興安編:《蔚藍色天空的黃金——當代中國60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5年版;

9、馬原編:《中國作家夢——當代文壇精英訪談錄》(上下),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10、 季紅真:《眾神的肖像》,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11、林舟:《生命的擺渡——中國當代作家訪談錄》,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12、張鈞:《小說的立場——新生代作家訪談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3、 孟悅:《歷史與敘述》,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 季紅真:《憂郁的靈魂》,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15、 蔡翔:《日常生活的詩情消解》,學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 張新穎:《棲居與游牧之地》,學林出版社1994年版;

17、 郜元寶:《拯救大地》,學林出版社1994年版;

18、王一川:《中國現代卡里斯馬典型》,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華中師大出版社1997年版;

20、孫先科:《頌禱與自訴——新時期小說的敘述特徵及文化意識》,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21、吳義勤:《中國當代新潮小說》,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22、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三聯書店1999年版;

23、許子東:《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解讀50篇文革小說》,三聯書店2000年版;

24、唐小兵:《英雄與凡人的時代——解讀20世紀》,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25、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當代文化與傳播理論研究:計38種
A類:
1、[英]斯特里納蒂:《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2、[英]史蒂文森:《認識媒介文化》,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3、[美]波斯特:《信息方式——後結構主義與社會語境》,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4、[加]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5、[美]沃林:《文化批評的概念——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6、[法]利奧塔:《非人——時間漫談》,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7、[法]博德里亞爾:《完美的罪行》,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8、[英]斯道雷:《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9、[美]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0、 [法]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 [美]伯格:《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2、 [加]麥克盧漢:《麥克盧漢精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3、 [英]麥克蓋根:《文化民粹主義》,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4、 [英]默克羅比:《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15、 [英]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

16、 [美]賽佛林等:《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17、 [美]鮑德韋爾等主編:《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18、 [美]艾倫編:《重組話語頻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19、常昌富等選編:《大眾傳播學:影響研究範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20、陸揚等選編:《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

21、陸揚、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B類:
1、 祁述裕:《市場經濟下的中國文學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 周憲:《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學1997年版;

3、周憲主編:《世紀之交的文化景觀——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的多元透視》,遠東出版社1998年版;

4、孟繁華:《眾神狂歡——當代中國的文化沖突問題》,今日中國出版社1997年版;

5、 樊星:《世紀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戴錦華:《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戴錦華主編:《書寫文化英雄——世紀之交的文化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曉明主編:《在新意識形態的籠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學分析》,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王曉明:《半張臉的神話:90年代批判》,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年版;

10、 戴錦華:《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 1978-1998》,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陸揚、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12、趙毅衡:《禮教下延之後——中國文化批判諸問題》,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13、王岳川:《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14、黃力之:《中國話語:當代審美文化史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15、何言宏:《中國書寫:當代知識分子寫作與現代性問題》,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

16、賀仲明:《中國心像:20世紀末作家文化心態考察》,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

17、徐俊西主編:《世紀末的中國文壇》,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㈨ 考研求助(西南大學現當代文學考研)

一. 英語
英語成績是拉分項目,一般人都較低的。對於文學類專業來說,英語不得不說是一頭攔路虎。每年都有不知道多少人栽倒在55分的國家線上。從三月份就應該開始了復習。
首先,買一本新東方的紅寶書背單詞,反復背了四五遍以後,便開始做張劍的黃皮書閱讀150篇。然後,最重要的是應該做真題。除了真題,便是作文了。作文不用太早准備,從十一月份開始准備就可以,多記經典句子,練習幾篇。
二. 專業課
專業課是大頭。西南大的專業課參考書不多,只有八本,而且都是比較簡單的版本,所以看起來並不難。
專業課要反復看了八九遍,從最開始看第一遍和第二遍都分別花了差不多兩個月,到後來看一遍只花一個月,再到最後沖刺階段一天看完一本,不斷地重復,不斷地翻閱,以避免遺忘。另外,真題非常重要,大家看歷年真題就會發現,文論與寫作這門專業課中,文學理論部分幾乎每年都是重復出題,考來考去也都是那些知識點,比如「意境」「共鳴」「游戲發生說」等。
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120分的文學評論寫作。南開大學劉俐俐教授的《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這本書主要是從敘事學的角度來分析小說,裡面用到了很多理論,都把它們抄錄下來。
三.政治
政治應該算是最簡單的一門了。政治不用太早開始復習,主要是最後沖刺階段要減少專業課和英語的復習時間,多留些時間給政治。1000題是一定要做的,畢竟肖秀榮曾經是考研命題人,他出的題還是比較權威的。

㈩ 劉俐俐的承擔課題

1、1996年承擔題為「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看甘肅小說創作的現狀與發展」的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已經結項。標志性成果為發表於《文學評論》等刊物的系列論文。
2、1997年開始承擔題為「當前文學創作與批評中的歷史觀問題」的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已經結項。標志性成果為學術專著《隱秘的歷史河流》。
3、2001年6月開始承擔題為「小說的文本分析」的南開大學校內教材項目,正在進行。
4、2002年1月開始承擔題為「文學研究方法的相通與轉換研究」的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正在進行。

熱點內容
主角無敵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29 19:58:06 瀏覽:510
科幻小說未來類的 發布:2025-09-29 19:46:36 瀏覽:998
玄幻小說步法武技 發布:2025-09-29 19:37:19 瀏覽:619
重生之都市仙尊洛塵小說 發布:2025-09-29 19:36:22 瀏覽:123
科幻小說高中作文800字 發布:2025-09-29 19:33:13 瀏覽:543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發布:2025-09-29 19:15:47 瀏覽:888
帶系統有異能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9-29 19:10:02 瀏覽:518
比較熱血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9-29 18:48:55 瀏覽:450
言情小說吧和起點女頻區別 發布:2025-09-29 18:47:54 瀏覽:392
洛槿陌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9 18:40:40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