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小說閱讀理解

現代小說閱讀理解

發布時間: 2021-06-21 01:26:52

㈠ 現代文記敘文或小說閱讀

回 答(15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如果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冰川紀過去了,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為了在宣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新的轉機和閃閃的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擋的天空。
告訴你吧,世界,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我—不—相—信! 那是未來人們的凝視的眼睛。
〔注〕這首詩寫於1976年清明節前後,是作者以挑戰者的身份,向那個人妖
顛倒、是非混淆的年代發出的戰斗宣言。
16、寫出你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的理解。(3分)
答:
17、「冰凌」和「死海」各象徵什麼?(2分)
答:
18、「我—不—相—信」的破折號有什麼作用?(2分)
答:
19、第6節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0、最後一節有什麼深刻的含義?(4分)
答:
倔強的生命(14分)

在水泥、混凝土占據的都市裡,兀立著一個孤獨的身影——一株老樹。她根植在與我家一牆之隔的前面院落的舊樓下,畸形的樹干、光禿禿的枝椏,沒有挺撥的身軀,亦沒有曲折盤旋的虯枝,顏色黯淡得甚至有些讓人生厭。
伏在窗前,我常納悶,在那樣一個陰暗的角落,怎會挺出這樣一個倔強的生命,沿著樓後牆壁的邊緣破土而出,僅靠著不定期的雨水和那僅有的一小片土壤而成活。這莫不是一個奇跡,我驚詫了。
大自然賦予了她生的權力,卻又讓風雨鏤刻這扭曲的身影。蓊鬱已煙消雲滅,那滿樹的鮮活也早已隨凄涼的秋風而去,只留下樹幹上道道深可沒指的傷痕,在緩緩陳述著平凡中孕育著的偉大。我有些欣賞她了,悔不該把美拘泥於體格的健壯抑或玉樹臨風飄飄然的感覺,這扭曲而不甘沉淪亦是一種生命美的體現。嬌翠欲滴的亮色是美,脫去那一身綠袍枝椏畢現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張力。簡單、質朴的點線勾勒出一副生命的骨架,流暢而自然。那嶙嶙瘦骨笑傲在風中,仍透著幾分桀驁不馴,也許是孤獨造就了這種不屈的性格吧!她獨自躲在城市的一隅,莫不是怕人譏笑她的醜陋抑或是對那些依賴於人而存活的姊妹的輕蔑與嘲笑。大概她是在孤芳自賞吧!如果我不是處在這樣一個地理環境,也許永遠也不會發現她,更不會驚嘆於她的與眾不同。這種精靈的共性於即使死了也不會倒下,枯骨依舊迎著風,直至朽落變成塵埃卻又化為滋養萬物的春泥。而老樹又獨具個性,軀體是彎的,那是與頑石、砂粒抗爭的遺跡。歲月的浪潮湮沒不了她熱愛生命的慾望。一點、一點,艱難地從牆基拱出。試想,當她第一次綻放生命的綠時,經歷了多少同胞們所沒有歷經的苦難,她還是堅挺地活過來了!
每年都有這么一段時間,喧囂了一夏的樹要由墨綠走向枯黃,繼而撒下一樹的悲愴。四季更迭演繹著生命的歷程。在目光短淺者眼中,樹木休眠是一次漫長的窒息,冬季意味著荒涼,而老樹卻仍然安然地在孤獨時積聚活力。塵封的生命不意味著終結,等待著的是休整後的進擊。老樹探著身子張望不正是尋找著什麼,又在期盼著什麼嗎?
21、「倔強的生命」指誰的生命?(3分)
答:
22、起初,「我」對這個生命是怎樣的情感?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覺?(4分)
答:
23、閱讀選文的第3自然段,「我有些欣賞她了」,用自已的話概括作者為什麼
開始欣賞她了。(3分)
答:
24、結合選文的第4、5自然段,用自已的語言解釋「老樹探著身子張望不正
是尋找著什麼,又在期盼著什麼嗎?」(4分)
答:

㈡ 求初三現代文小說閱讀題~~~ +50!!!

小說類閱讀題專題教案
在各式文學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體裁要算是小說,別林斯基曾說過,什麼書最被人愛讀和爭購?乃是小說。同樣,在全國各地的高考試卷中,小說也有出現的趨勢,以它為命題材料,用來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關注它,那麼我們該如何解答小說類閱讀分析題呢?
大家都知道,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個性鮮明,環境描寫逼真,主題思想深刻,構思角度精巧。這樣,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題技巧。下面筆者將通過具體例文來談談解答小說這一文體的解題要領,供大家參考:
木 笛
南京樂團招考民族器樂演奏員,其中一名木笛手。
應試者人頭攢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
招考分初式、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後,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
房門開處,室中探出一個頭來。探身者說:「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a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彷彿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後,抬起頭,他看見空濛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丹麥音樂大師。
大師什麼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種神色,彷彿羅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並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後的助手。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謙恭地從台上走下來,把那張卡片遞到朱丹手中。
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
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裡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後,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
「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
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
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麼?」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曲。」
大師問:「為什麼?」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麼日子?」
朱丹說:「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麼,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湧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
沒有目的,也無需目的,朱丹追隨雪片又超越雪片,開始他孤獨悲壯的石頭城之別。朱丹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競然是一支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一個自發的群體而不是一支組織的隊伍。堅忍是童稚的堅忍,緘默是天真的緘默,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彷彿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紅寶石般的淚。
紀念碑呈橫卧狀,像天壇迴音壁,又像巴黎公社牆。石牆斑駁陸離,像是胸膛經歷亂槍。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寬闊,彷彿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迴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於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
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朱丹問:「為什麼?」
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b「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1、文章主要寫了和音樂大師有關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句一一概括。
2、閱讀全文,結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處把小說情節補充完整。(每處不得超過6個字)
請求更換曲目— —佇立紀念碑前— —終被樂團錄取
3、文章中對「雪」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
5、這則故事揭示了什麼主題?從中你受到什麼啟發?
6、文中兩次寫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意圖是什麼?
7、文章a處寫朱丹穿「一身黑色雲錦衣衫」的用意是什麼?
8、文章b處畫線句子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9、在大雪中出現了「孩子方陣」,這一細節描寫說明了什麼?
10、請你說說這篇小說在藝術構思的2點特色。
一、故事情節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上文中第一、第二題就屬於這種類型;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從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第一題實際上包括了三點要求:一是概括事情,二是與大師有關的(與朱丹有關的事就不要),三是語句要簡明。明白了這個道理,答案就馬上得到:①在考場上,大師拒絕了朱丹更換曲目的要求;②大師在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前找到了朱丹,並把正式錄取的消息告訴了他。第二題的解答與第一題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要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源——題干中已概括的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它們暫時刪除,這樣情節就顯得比較簡明,便於迅速找准目標,正確概括;二是故事情節的對象是朱丹(與大師有關的事就不要),這樣,兩個空格的答案就是:「被拒離開考場」和「吹奏悼念亡魂」。
附帶一提的是,如果要求把小說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概括出來,就只要把第一和第二題的答案加在一起就行了;倘若要具體指出故事情節的四個部分,其方法大致相同——先概括比較後正式確認,這里就不再具體闡述。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①指認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例文中的第四、第六和第七題就屬於此類。
第四題是對朱丹這一人物的綜合考察,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樂才華,這主要表現在:①是兩位參加決賽的選手之一;②從紀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樂才華,大師的高度稱贊和最終被音樂學院錄取也證明這一點。同時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這主要表現在:①寧可落選也不願吹奏歡樂曲,②到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憑弔死難同胞,並吹奏起悲壯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樂才華,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第六題是動作描寫和細節描寫,寫朱丹兩次「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說明他對木笛的珍愛,而木笛是一種中國民族樂器,其意圖顯而易見:表現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第七題屬於外貌描寫,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特殊打扮,自然有特殊的用意,我們只要再結合「請求更換曲目」和「佇立紀念碑前」這兩件事去思考,問題就可得到解決: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三、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例文的第三題就屬於這種類型。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明確了解題的思路,我們就可以聯繫上下文來分析文章對「雪」的描寫所起的作用:①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令節氣,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氣氛,②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樂大師純潔高尚的美好心靈,凸現了少年兒童心靈的潔白無暇。
四、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在高考閱讀測試時,常見的題型是: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例文第八和第五題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一是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三是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明確了解題思路,我們就對之作簡要的分析:第八題畫線的句子既是朱丹被錄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該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題。第五題是直接要求歸納主題,其解題方法除了從文中找出點題句外,還可以從人物的性格、故事情節上開竅:才華橫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為一名中學生,要不忘民族的恥辱,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為時時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衛士。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的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第九題在表面上是要說出細節描寫在文中的用意,其實質卻是分析小說巧妙的構思在文中的作用:「孩子方陣」的自發出現,表現了像朱丹一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並不是少數,孩子們的背後暗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父輩們的教育,這樣就使朱丹的舉動更具有典型意義,從而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第十題是從整體上把握小說在藝術構思上的特點,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常見的精妙技巧,答案就瓜落蒂熟:①情節曲折生動,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②細節描寫生動細致。③場面描寫庄嚴凝重,真切感人。④對比手法的運用。

㈢ 初中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10篇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經典閱讀考題之一,不過我們只要掌握以下五個方法,遇到這類型題型就能舉一反三。初中語文閱讀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題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介紹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幫助大家快速掌握此類題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較簡單,就是直接從文章中摘出現成的句子作為段意。
摘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這種句子往往是這一段記敘、描寫或議論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們作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種美麗的小動物」就可作為第一段的段意;《貓》的首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過渡句。課文中的過渡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趙州橋》中的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一句話承上啟下,概括了上下兩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連法
如果一個段落只有一個自然段組成,先看看這段有幾句話並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找出每句話中的重點詞或中心詞語,然後把這些詞語連起來,組成一句通順的話。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個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點;③鄉親們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綜合四句意思,歸納段意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個段落有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概括出各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把這些自然段意思綜合起來,最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歸納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話,都有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在一個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段落里,與段的中心聯系密切的詳寫的自然段,就是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就以重點自然段的意思為段意。如《小英雄雨來》第一大段有兩層意思:雨來生活的環境和雨來的游泳本領高。第二層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縮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較長,可用縮句的方法來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體裁法
寫人、寫事的文章可以採用同一種概括段意的方法——誰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干什麼?結果怎樣?而狀物、寫景的文章往往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寫:如外形、性能、用途等。這類體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時不可用標題或問題式來概括。
對於初中語文閱讀概括段落大意題型,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與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敬請關注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專題。昂立新課程致力於滬上培優10餘年,已經成功輔導5萬余名初中生進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和上海其他重點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學,昂立新課程推薦以下學習課程:
課程分網路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對1,1對3形式,授課校區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域,面授班課時以昂立新課程官網頒布課時為主,具體費用可咨詢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8-770-970。

㈣ 語文現代文閱讀題

19.綜觀全文,作者在回顧嶽麓書院的興衰歷史時,表達出了哪些看法?(6分)
答:

20.作者在第8段中提到的「不滅的抗爭力量」指的是什麼?請加以說明。(4分)
答:

21.作者寫最後一段的作用是什麼?這段文字中「最深邃的起點」指的又是什麼?(4分)
答:

2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這篇散文構思巧妙,以一條山間小路連接起古代與現代,脈絡清晰,結構緊湊、完整。
B.作者寫嶽麓書院,重寫了朱熹與張栻公開講學辯論的事,因為這件事最能體現書院是文明的象徵這一點。
C.「也許因為天氣炎熱,也許因為書院里沒有附設歌廳茶座,遊人零落」,這是作者對書院的委婉批評,意即為了吸引遊人,應該附設歌廳茶座。
D.百泉軒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後仍然冒著泉水,象徵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充滿生機與活力。
E.作者介紹劉珙重建嶽麓書院,還補充介紹了他抵制秦檜追謚其父的事跡,意在突現書院在精神上與當權者是始終對立的。
答:【 】【 】
參考答案:
1.書院興,說明文明在發展;書院衰,說明政治霸權在壓迫文明;不管霸權如何囂張一時,但文明是壓制不住的。(每答對一點給2分)
2.「不滅的抗爭力量」指的是歷史上對文明的認識、追求和尊重的力量。
3.再點「小路」,照應題目和開頭;使文章意境得到升華;「最深邃的起點」既指嶽麓書院初建的時候,更指中華文明初始的時代。
4.C、E/C項是對世俗的諷刺,批評世人對文明不如對歌廳有興趣;E項不能說「始終對立」,也有妥協的時候。

㈤ 現代文閱讀理解有什麼方法

個人意見:
現代文閱讀理解主要考的就是:臆測作者的意圖,其實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主要考試的重點一般諸如:修辭手法,文中段落的中心意思,描寫的方法,用這些方法的好處等等
要做這些題目 關鍵點在於把我文中的突出字眼 了解作者的心態~!
比如,描寫故鄉的文章,自然思鄉情濃,回歸到文中結尾 自然是思念 故鄉的人
描寫景色的,多有畫面感,要突出畫面感 就要有鮮活的詞語,比如朱自清的《春》 就是要把握「山潤、水漲、草綠、風柔、雨細」結尾歸於人,應該「人勤」
凡此種種

㈥ 初中現代文課外閱讀100篇小說閱讀的文段一到文段十五的答案

你也看刀劍的嗎?

㈦ 現代文小說閱讀訓練(有答案)

父親的救援
張銘書
⑴1992年,我在地區高師讀書,父母親在老家種田。父親為貼補家用,不顧多年腰疼的老毛病,農忙之餘幫人跑起了長途貨運。這年父親已46歲。
⑵正是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親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所有的細節。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陰歷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著雨的時候,父親從外地跑車回來。剛一進村,就看見村支書迎頭擋在車燈前面,朝父親一個勁兒地擺手。父親趕緊剎車。支書一臉焦急地說:「快!你娃出事了!」原來他剛剛從電視里插播的緊急通告里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車禍,被緊急送往市一院,司機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錢,另有一本學生證,望家人緊急聯系。學生證上寫著我的名字,所以支書便急吼吼地來找我父親。
⑷父親的臉迅速變得煞白,他蹲在車下先抽了兩分鍾煙,然後抬頭問支書:「你家裡還有多少錢?」支書說:「也不太多。」父親說:「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親身上還裝著代收的幾千元貨款。
⑸父親不敢讓我母親知道,家也沒回,當即發動車,准備直奔市一院。車開到鎮子上,不敢再開了,因為手抖得太厲害。就從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戰友,幫忙駕車直撲市裡。從小鎮到市區僅八十公里,一個小時後就到了。
(6)主治醫生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繳錢:「傷情非常嚴重,需立即手術,如果再晚幾個小時聯系不到家人,雙腿將很難保住。」
⑺父親再也隱忍不住,眼淚嘩一下傾倒了滿臉。他跌跌撞撞地趕緊往繳費處跑。【示例:「再也」、「眼淚嘩一下傾倒」、「跌跌撞撞地趕緊」、「跑」等詞,寫出父親在得知「我」傷勢如此嚴重後的巨大悲痛,再剛強的父親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擊。】
⑻從繳費處回來,父親不顧護士的攔阻,硬闖進急診室。
⑼父親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過去。父親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他發現這個小伙並非他兒子——也就是說,並不是我。父親從裡面退出來,反復端詳從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張學生證,學生證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沒有錯呀。父親迷惑了。
⑽這時來了幾名警察,警察告訴父親,這個小伙的身份剛剛弄清了,原來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車上偷了幾個學生的東西,被人發覺後就跳車狂奔,他做賊心虛,已經把所有追趕的人都甩掉了,還是不停地飛跑,結果就跑到了一個車輪下了。
⑾【A】父親這才鬆了一口氣。整個人虛脫得一身大汗,癱坐在門口的石頭台階上,再也站不起來。
⑿這時,父親的戰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兒子,你繳的住院押金怎麼辦?」
⒀父親說:「當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兒子,還害得差點嚇死我,哪能再給他白扔錢?」
⒁父親就到收費處去退錢。收費處讓父親找主治醫生開退費說明。主治醫生刷刷幾筆就開好了。
⒂父親卻猶豫起來,說,算了,這錢我不退了,你們接著給他治吧,長得那麼漂亮的小夥子,要是少了兩條腿多可惜呀,他家裡應該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會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術順利進行。
⒄此時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親想來學校找我,又怕打攪我睡覺,就和戰友在車里胡亂擠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來學校,看見我後,沖上來就緊緊抱了我一下。父親一貫性格剛強,平時很少流露感情,這次擁抱,還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恢復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陽光燦爛。他尋到我家,給我父親磕了仨響頭,非要認我父親為乾爹。
⒆我父親擔心他再學壞,就讓他跟自己學開車。
⒇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成為本市運輸業非常叫得響的一位老闆,去年,還被市裡評為「年度最具愛心十大人物」之一。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1期)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內容。(3分)

11.文章第15段說「父親卻猶豫起來」,結合上下文,說說父親猶豫的原因。(3分)

12.仿照對文章第7段畫線句的評注,從文中另外兩處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處,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評注。(3分)
我選( ▲ )處,評註: ▲
13.文中的父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說說父親是個怎樣的人?(3分)

14.聯系全文,小說標題「父親的救援」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 ▲
10.(3分)父親決然救援一個偷了自己兒子錢出車禍的小偷,並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對即可。)
11.(3分)父親想到了小夥子如果得不到及時醫治就得失去兩條腿,他的未來要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想到小夥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夥子的遭遇也會疼得心慌。(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選【A】句,評註:「才」、「虛脫」、「癱坐」、「再也」等詞寫出了真相大白後,父親緊綳的心弦一下子松開了,驚人的狂喜和驚人的打擊給父親帶來的情感變化是如此巨大。

我選【B】句,評註:「才」、「沖上來」、「就」、「緊緊」等詞寫出父親見到安然無恙的「我」內心的狂喜,這劫後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剛強的父親不禁真情流露。(評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確即可。)
13.(3分)勤勞、寬容(有愛心、善良)、愛家人。(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14.(4分)一指父親用借來的錢救了小夥子的生命;二指父親用他的寬容和愛心拯救了小夥子的靈魂(精神)。(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㈧ 現代文閱讀理解

1、不可以,這部分是對小茶壺的較詳細地介紹,尤其是對「孟臣」兩個字的介紹,這並不是對物品特徵的單純介紹,這實際上流出的是傳統、是文化、是鄉情。
2、一則因為它是祖父的遺物,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傳遞了文化,尤其對流寓海外的遊子來說,這文化就是他們生命的根,是他們靈魂的家園。
3、茶壺的寂寞寫出了遊子與故鄉的疏離。
4、表達遊子與故土不可割捨的深情,表達對心靈家園的深深依戀,表達中華文化的血脈在海外能夠傳遞不息的自豪與欣慰。
5、因為兒子與故國文化疏離而無比的遺憾。
6、說明海外遊子與故鄉無法割捨的血脈親情,說明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深入骨髓的熱愛和認同。

沒有什麼標准答案,僅供參考

㈨ 現代文閱讀題

10.年輕的思索

黃連德

若以四季來喻人生,夏季應屬年輕。它不失先前的浪漫,尤有當下的旺盛,且在激情的火熱中開始冷靜思索,與成熟已是比較接近,而接近成熟的年輕人又最具魅力,最為可人。

若以登山來喻人生,則向上爬的那個階段可謂年輕。其時,登攀者身手矯健、血氣方剛、躊躇滿志,哪管征途上的坎坷曲折、險要陡峻,只愣頭愣腦,一個勁地奮然前行、向上登攀,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覽眾山小」的峰頂。

然而,人生既有四季,便自有寒來暑往、草榮草枯、花開花謝;人生既如登山,便難免峰迴路轉、花明柳暗、升降浮沉。「人生易老天難老」,這是鐵的自然規律,只能積極地適應,而絕難從根本上「碰硬」。至關重要的是,心中要始終保持那火熱的激情,牢記那個美好的憧憬,並盡力發掘屬於生命本質內涵的「年輕」,讓她在正當年華的時候充分凸現、淋漓盡致,在歲月老去的時候,也不至於銷聲匿跡。

因此,必須坦然——不急不躁、循時而動:春天來了就播種,夏天來了就耕耘,秋天到了就收割,冬天到了就儲藏;上山就興致勃勃地上山,下山就心安理得地下山。是非審之於心,毀譽聽之於人,成敗安之於數,甚至連生命本身的年輕和年老都不要時時在意,刻刻縈懷。一切順乎自然,來去由它,自己只管將心跳應和著時代的足音,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人生有此坦盪超然的態度,便會自在自為,瀟灑寫意。

因此,必須堅定——萬難不屈、一往無前:刮風了,下雨了,不必張皇失措,能躲避就躲避,無法躲避就乾脆痛痛快快地頂風冒雨朝前走;虎嘯了、狼嚎了,也不要驚恐萬狀,它來了,總要去,打得贏就打,只要吃不了,還得趕路;至於路邊花香,林中鳥語,略略欣賞,或無不可,但切切不可迷戀、沉醉,以免磨損鬥志,消沉意氣,因為你更有人生的要務在身,必須計算前路,檢點盤纏,加快行程。人生有此堅定、執著的態度,當會豐富充實、燦然生輝。

總之,無論四時更迭的歲月如何流逝,無論上山下山之途的風雲如何變幻,為人都必須坦然堅定,切實把握生命的本質,始終執著現實的人生:是旭日東升的時候,你就蓬蓬勃勃;是日在中天的時候,你就轟轟烈烈;即便是「午後日西斜」,你也要重視三秋過後的「十月小陽春」,抓緊搞好「責任田」的「冬播」;縱然是「殘照西風里」,你也要具有「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的曠達情懷和進取的精神。誠如是,你將會不老——永遠年輕,你就是老了——依然年輕!

【閱讀提示】

文章先以四季、登山比喻人生,指出「年輕」的實質是「心中要始終保持那火熱的激情,牢記那個美好的憧憬」,讓生命的精彩盡情釋放。然後進一步闡發了如何把握生命的本質,啟發讀者,只要把握生命的本質,執著現實的人生,即使生理上老了,精神上也會依舊朝氣蓬勃,青春永在。全文有總有分;末句點明題義,照應題目,深化主旨。

【練習】

1、 結合上下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躊躇滿志

②淋漓盡致

2、「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套用了李商隱《樂游原》中的名句,原句為「 , 」。

3、結合全文,深入理解「並盡力發掘屬於生命本質內涵的『年輕』」這句話。

① 本質內涵的「年輕」指的是什麼?

②本文認為怎樣才能發掘本質內涵的「年輕」?

4、文章第四段從兩個方面說出了「必須坦然」的含義,試簡要概括。

5、第五段畫線的文字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6、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覽眾山小』的峰頂」表明了作者的看法:人生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B、「檢點盤纏」比喻要清楚自己的實力,包括體力、智力、激情、信心等,並要注意適時補充。

C、「是旭日東升的時候」至「進取精神」綜合運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意在說明要珍惜一年四季,抓緊一日之時,執著努力,毫不消沉懈怠。

D、本文末句「誠如是,你將會不老——永遠年輕,你就是老了——依然年輕!」是說,只要把握生命的本質,執著現實的人生,即使生理上老了,精神上也會依舊朝氣蓬勃,青春永在。

E、全文先用比喻說明了年輕的特點,接著從精神上揭示了年輕的本質內涵,然後進一步闡發了如何把握生命的本質。全文有總有分;末句點明題義,照應題目,深化主旨。

【答案及解析】

1、①心滿意足,從容自得的樣子

②盡情、酣暢到極點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①保持火熱的激情,牢記美好的憧憬,要有曠達情懷和進取精神,正當年華時充分凸現,淋漓盡致,老去時也有所作為。

②必須坦然——不急不躁,循時而動;必須堅定——萬難不屈,一往無前。

4、(1)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努力奮斗;(2)坦盪超然,不必計較是非、毀譽、得失成敗。

5、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虎嘯」、「狼嚎」指的是前進道路中的種種困難、挫折等。「打得贏就打」指的是有勇氣或有能力戰勝各種困難。「鳥語」、「花香」指的是生命中不以享受的東西,或已經取得的成績。

好處:這樣寫,能夠使說理顯得生動形象,談起來朗朗上口,使人能夠更通俗、更具體地體悟到「必須堅定」的含義——不能懼怕困難,但不絕對碰硬;不能貪圖享樂而沉迷於成功。

6、A、C(A句中原意上說年輕時期有很高的嚮往追求,而非表明作者看法。C句中「珍惜一年四季,抓緊一日之時」不對,這里用的是比喻的說法,非實指。)

熱點內容
茗霸霸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11 16:07:54 瀏覽:838
科幻小說內容有D級機甲 發布:2025-08-11 16:07:10 瀏覽:195
亂小說錄閱讀目錄 發布:2025-08-11 16:06:55 瀏覽:947
異界系統召喚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1 15:35:35 瀏覽:138
搞笑輕松類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1 15:18:16 瀏覽:618
校園愛情小說雙學霸 發布:2025-08-11 15:09:06 瀏覽:890
鳳凰劫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11 14:16:52 瀏覽:510
三體導讀是科幻小說嗎 發布:2025-08-11 12:55:38 瀏覽:630
求好看的獸人bg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1 12:16:26 瀏覽:231
織田信長網路小說 發布:2025-08-11 11:56:06 瀏覽:386